茶文化与茶艺表演选修课答案.docx

茶文化与茶艺表演选修课答案.docx
茶文化与茶艺表演选修课答案.docx

茶文化与茶艺表演选修课答案

问:水星近日点多余进动值为每年43角秒。

答:错

问:植酸可影响下列哪些营养素的吸收()。

答:锌非血色素铁钙

问:气管和主支气管

答:气管于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问:从本课程王淑琴被害案中可以得到()。

答:管理者应给予工人以更多的关心只有刚柔并济、宽严适度,才能协调好管理者与工人的关系管理者不应片面地理解和生硬地照搬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以上说法都对

问:()年,在美国纽约的林则徐广场,树立了高大的林则徐铜像。

答:B

问: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

答:√

问: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的本质是空间弯曲

答:错

问:A身心舒展

B高枕无忧

C百事可做

D天高云淡

答:百事可做

问: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的类型有哪些?

答:

植物的灵魂,表现为营养和繁殖;动物的灵魂,表现为感觉与欲望;理性的灵魂,表现为理智和沉思。

问:兽药种类繁多,残留毒理学意义较重要的药物按用途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类()。

答:抗生素类合成抗菌素类生长促进剂杀虫剂类

问:社会科学中不可能用到数学中发明的公理化方法。

答:错

问:“雅典娜”的词根和猫头鹰有关,猫头鹰的特性可以表征艺术家勇往直前,同时具备回顾和反思的能力。( )

答:错误

问:在对光本性认识的“第一次微波战争”中,牛顿主张的微粒说最终取得了胜利。

答:对

问:在对光本性认识的“第一次微波战争”中,牛顿主张的微粒说最终取得了胜利。

答:对

问:在对光本性认识的“第一次微波战争”中,牛顿主张的微粒说最终取得了胜利。

答:对

问:枕头高能使颈椎保持较好的弯曲度,所以说“高忱无忧”。

答:错

问: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理人员就是承建单位的质检员。()

答:错误

问:人类对混沌现象的研究仍处于定性分析的阶段。

答:错

问:《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首次描述的是()

答:髋关节脱位将髋关节脱位分前、后脱位两类

问:企业在考虑营销组合策略时,首先需要确定生产经营什么产品来满足需要答:D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 1. 明清时代出现了一个饮茶文化的巨大变革,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A. 正确 B. 错误 2.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A. 正确 B. 错误 3. 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 A. 正确 B. 错误 4. 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质要清净,水 质为软水。 A. 正确 B. 错误

5. 以饮茶时是否添加其他佐料来区分的话,就只有两种饮用方式:即”清饮法”和”调饮法”。 A. 正确 B. 错误 6. (错误)乌龙茶,又称为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是红茶制法, 再按绿茶制法,从而形成了青茶制法。 A. 正确 B. 错误 7. (错误)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人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生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A. 正确 B. 错误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最早原产于中国的云南和中原地区。其中云 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A. 正确 B. 错误

9.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 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 正确 B. 错误 10. (错误)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 圣。 A. 正确 B. 错误 11.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A. 正确 B. 错误 12. 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陈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A. 正确 B. 错误

……茶文化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满分40分。) 1.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茶》 D、《茶经》 2. 唐代饮茶风盛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鼎盛 B、文人推崇 C、朝廷诏令 D、茶叶发展 3. 煎制饼茶前须经炙、碾、罗工序的是唐代的()。 A、煎茶的技艺 B、庵茶的技艺 C、煮茶的技艺 D、泡茶的技艺 4. 茶道精神是()的核心。 A、茶生产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艺术 5. 雅志、敬客、行道是()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A、茶文化 B、竹文化 C、石文化 D、砚文化 6. 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色。 A、绿 B、浅绿 C、黄绿 D、密黄 7. 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红茶(),绿茶板栗香,乌龙茶花香。 A、甜香 B、熟香 C、清香 D、花香 8. 红茶的呈味物质,茶褐素是使(),它的含量增多对品质不利。 A、茶汤发红,叶底暗褐 B、茶汤红亮,叶底暗褐 C、茶汤发暗,叶底暗褐 D、茶汤发红,叶底红亮 10. 茶叶的保存应注意氧气的控制,维生素C的氧化及()、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 A、茶褐素 B、茶黄素 C、维生素 D、茶色素 11. 明代茶具的代表()。 A、青花瓷器 B、景瓷宜陶 C、彩釉瓷器 D、金属茶具 12. ()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定窑 B、钧窑 C、哥窑 D、建窑 13. ()的特点是质地透明,光泽夺目,但易破碎,易烫手。 A、瓷器茶具 B、玻璃茶具 C、金属茶具 D、竹木茶具 14. 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是()的优点。 A、陶土茶具 B、漆器茶具 C、玻璃茶具 D、金属茶具 15. 茶海是用来()。 A、取茶渣 B、均匀茶汤浓度 C、盛取干茶 D、嗅茶香 16.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认为“水老”,茶汤品质()。 A、茶叶下沉,新鲜度提高 B、茶叶下沉,新鲜度下降 C、茶浮水面,鲜爽味减弱 D、茶浮水面,鲜爽味提高 17. 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茶叶。 A、普洱茶 B、紧压茶 C、六安瓜片 D、黄山毛峰 18. 用经过氯化处理自来水泡茶,茶汤品质()。 A、带金属味 B、汤色加深 C、香气变淡 D、汤味变涩 19. 城市茶艺馆泡茶用水可选择()。 A、纯净水 B、鱼塘水 C、消防水 D、自来水 20. 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净度来看。

对中国茶文化的人文评价

对中国茶文化的人文评价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可从五个方面对茶艺进行理解 :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 “茶道”起源于唐代的民间,经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传播,形成了一种“文人茶道”,它是茶道的精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在唐代繁华的社会里,物欲横流,很多人追求一种奢华的物质生活,“物精极、衣精极、屋精极”是他们的生活目标。人们相互争斗和倾辄。社会流行着奢侈和虚夸之风。当时有正义感的文人士大夫们,对这种奢华之风非常不屑,他们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讨茶艺、博古论今无所不谈。 茶道创始人陆羽(唐朝)著有《茶经》一书,陆羽用自己的一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他对茶叶的栽培与摘采;茶具、茶器的制作;烹茶时水源的选择;烹茶、酌茶时身体的动作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并赋予茶道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函,即饮茶、赋茶、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与文人茶道的精神是极为吻合的。

茶艺练习测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1.5分) 1.“绿茶”的英文是( A ) A.Green tea, B. Black tea, C. Oolong tea, D. Yellow tea 2. 准备配料茶时,要求泡茶台的右侧放置( D )。 A、赏茶碟 B、盖杯 C、配料缸 D、开水壶 3. A、30℃ B、50℃ C、℃ A 、唐朝服饰、茶器 D )清和”。 A D、俭 ( C )。 、门第相同 、都是布衣百姓 B )。 A C、点茶、品茶、斗茶 D、只谈与茶有关的事 8. 历代文人雅士在品茶时讲究环境静雅、茶具之清雅、更讲究饮茶艺境,以( C ) 为目的,更注重同饮之人。 A、斗茶 B、赏茶具 C、怡情养性 D、社交活动 9. 1. 茶艺服务中与品茶客人交流时要( D )。

A、态度温和、说话缓慢 B、严肃认真、有问必答 C、快速问答、简单明了 D、语气平和、热情友好 10. 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净度和内质的( D )来看。 A、汤色 B、叶底 C、品种 D、香气滋 味 11. 雨花茶是( C ) A、片形 B、扁平形 C 12. 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 C ) A A D、深绿 ( A )。 A C A、1000 ( A )。 A、生水现烧 B、开水凉冷后冲泡 C、冰水冲泡 D、沸腾过后的水冲泡 17.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D )。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茶》 D、《茶经》 18. 台湾茶人称( D )为“投汤”。

A、干壶 B、置茶 C、冲水 D、斟茶 19. ( B )又称“三生汤”,其主要原料是茶叶、生姜、生米。 A、奶茶 B、擂茶 C、竹筒茶 D、酥油茶 20. 世界上第一部( A )的作者是陆羽。 A、茶书 B、经书 C、史书 D、道书 21. ( D ) A、汉代 B、元代 C 22. )色。 A A D、已成熟的对口芽 24. C )。 、茶汤红亮,叶底暗褐 、茶汤发黄,叶底暗褐 ( C )。 、清醇,收敛性弱 、浓醇,收敛性弱 26. 碧螺春是( A )名优绿茶的代表。 A、卷曲形 B、扁平形 C、盘花形 D、兰花形 27. ( C )泡茶,汤色明亮,香味俱佳。 A、井水 B、江水 C、无污染的雪水 D、 海水

茶文化期末复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4001 《茶文化》期末复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出自哪部茶学专著?() A.《大观茶论》 B.《茶经》 C.《茶录》 D.《茶述》 答案:B 2.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哪个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A 3.清神、全真是哪位茶人提出的茶道功用?() A.皎然 B.卢仝 C.陆羽 D.赵佶 答案:A 4.《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谁? A.赵佶 B.李白 C.神农氏 D.陆羽 答案:A 5.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是?() A.孙楚的《出歌》 B.西晋杜育的《荈赋》 C.王微的《杂诗》

D.晋宋时期的《搜神记》 答案:B 6.《神农百草》中记载了神农尝百草中毒,吃了一种植物得以解毒,这种植物是() A.北沙参 B.莲子 C.茶叶 D.金银花 答案:C 7.“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是历史上哪位皇帝提出的?() A.朱元璋 B.赵佶 C.朱棣 D.乾隆 答案:A 8.“清、敬、怡、真”的茶精神思想是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主要观点? A.陈文华 B.林治 C.周渝 D.吴振铎 答案:D 9.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诗?() A.《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B.《谢木韫之舍人赐茶》 C.《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D.《一字至七字诗?茶》 答案:A 10.“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出自哪部茶学著作? A.《大观茶论》 B.《茶经》 C.《茶述》

D.《茶录》 答案:C 11.饮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由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的时期是?() A.明清时期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A 12.茶字是由哪个汉字演变出来的呢? A.荼 B.槚 C.茗 D.茶 答案:A 13.茶字萌芽于哪个朝代?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B 14.以下不属于乌龙茶的选项是? A.大红袍 B.铁观音 C.大叶乌龙 D.正山小种 答案:D 15.茶字确定于哪个朝代?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茶文化表演的形象要求

茶文化表演的形象要求 1、自然和谐 有茶艺表演,就有与观众的交流。举止是至关重要的,人的举止表露着人的思想及感情,它包括动作、手势、体态、姿态的和谐美 观及表情、眼神、服装、配饰的自然统一。 2、从容优雅 泡茶是用开水冲泡茶叶,是茶叶中可溶物质溶解于水成为茶汤的过程。完成泡茶的过程容易。而泡茶过程中的从容优雅的神态并不 是人人都能体现的。泡茶表演即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种艺 术的展示,是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的手段。从容是指熟悉泡茶 冲泡步骤的温文尔雅、井井有条。优雅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了解茶、熟知茶、融入茶的意蕴后的再现。 3、清神稳重 稳定镇静而不出差错地冲泡一道茶乃是茶艺表演的最基本要求。在实践中每一个动作都要有一定的力度,统一的高度。每一个动作 应注重轻、柔、平衡、整个身躯必须挺拔秀美,而无论坐、站、行 走都要有讲究沉和收。茶重洁性,泉贵清纯,都是人们所追求的品性。 一、茶事活动是企业产品推介的新平台 汉代文人畅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当时的一些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后来清谈之风 发展到一般文人,所以出现了很多茶人。到了宋代,著名茶人大都 是著名的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诗人有茶诗、书法家 有茶帖、画家有茶画。直到大清晚期,茶文化开始没落。

如今茶文化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又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亮点。人们在满足了物质文明需要后,精神文明很需 要一个载体和平台得到提升,所以很多人都在追求一份恬淡、宁静 的修心生活,茶文化正好满足了人们的渴望;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 会名流和文人雅士都愿参加;借机我们可以巧妙地将自己企业产品穿 插到各种茶事活动中,成为企业产品新的推介平台,并能够融进现 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 加显著。 二、茶艺可以构建信息交流、商谈的和谐氛围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身养德。客户来访,先进茶室,在幽美 的古琴声中,泡上一杯清茶,细品茗香,轻啜茶味,在这样的物境 和心境下,与客户互相交流茶道心得,增进了解,达到精神上和人 格上的共鸣,为达成合作意向和促进合作的进展构建了一个和谐交 流的美好平台。 偶尔,约上公司员工,在茶室里小坐,轻呷一口茶,谈谈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更饱满的激情去 应对人生的挑战,这样能使企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经济上 了新台阶,而且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茶,是友谊的桥梁,社会和谐的载体,是企业发展的文明窗口。在企业的茶事活动中,使陌路人能与你同行,使同行者与你并肩,“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企业文化的美才是企业深 层次的美。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 同样如此!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 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 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 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一、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 1、茶文化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美,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明代的文士茶正是文人逸士寄情山水,畅怀于大自然的绝佳体现。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 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道的实体活动中。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的理念体现于品茶与作茶诗绘茶画等实践活动中。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 3、在参与茶事的活动、品尝茶的馨香以及由苦而甜的滋味,体会茶以外的感情世界的同时,对茶的艺术化的追求,将美化、深化对日常生活万事万物体验。这在中国、日本的茶道中又是一个共同点。 二、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茶文化表象的差异 1、茶文化流派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虽然经过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凝练,却未出现很多的流派,而是集中体现在文化的积淀上。 日本的茶文化却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有名的“三千家”,即不审庵“表千家”、今日庵“里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还有很多小的流派,比如薮内俭仲创始的善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的薮内流派。其他如大口派、织部流、萱野流、古石州流、小堀流、坍流等。 2、烹茶的程序不同。 中国的茶的烹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烧开水;二是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三是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四是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五是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六是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七是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日本茶道简单说来包括了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等步骤,其各个步骤耗时也不尽相同,分别为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六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十分钟、三分钟、四小时、一小时四十分钟等。 3、茶具不尽相同。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记载中国的茶具至少包括十种,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这还不包括后来文化变迁中的其他茶具。 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厂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

茶文化未来发展方向

茶文化未来发展方向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文化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1.茶叶与旅游业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有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更趋向于追求文化和休闲的消费。我国拥有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俗旅游资源。中国的茶园大多被优美的自然环境所环抱,将这一资源优势与相关的文化有机结合,可迎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体验的需要。参加茶都民俗风情游,旅游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形成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体味,达到文化旅游的高层境界。让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猜茶谜、唱茶歌、听茶戏、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体验。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茶文化旅游,。可针对青少年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讲授有关茶文化知识,如茶艺、茶礼等,并让他们到茶场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对中老年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名茶和学习制作调配方法。 2,发展茶文化产业园 随着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企业开发为主的茶产业园以及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加快,建设一批以体现产业、产品特色,以旅游为载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区。在产业的宣传定位上,有“茶叶大县”、“茶叶经济大市”、“魅力茶乡”、“中国名茶茶乡”等;在茶文化活动的内涵赋予上,组织“茶产业发展论坛”、“名优茶发展研讨”、“茶文化艺术节”、“斗茶大赛”等。 3.发展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 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所谓“茶艺”,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游人不仅可以观看技艺精湛的茶艺表演,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在推广茶艺,发挥其在产业、产品宣传的作用上,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茶艺培训、普及茶艺力度的加大,茶艺在产品推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形象,而且加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4.发展茶文化教育与培训 在部分高校开办了从事专门的茶文化教学的专业,开设茶文化、茶艺等课程,组建了以茶艺表演为主的高校群团组织,以高校为依托建立起茶艺培训机构,通过短期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养大批茶文化专业性人才。组织茶文化宣传和茶艺表演,增强广大爱茶人的茶文化意识;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和组织间的学术研讨

中国茶道--答案

本次得分为:38、00/40、00, 本次测试得提交时间为:20180312, 1单选(2分)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A、大观茶论 B、封氏见闻记 C、茶经 D、饮茶歌诮崔石使君2、00/2、00 2单选(2分)陆羽写得第一部关于茶得著作就是 A、《茶录》 B、《茶经》2、00/2、00 C、《吃茶养生记》 D、《大观茶论》 3单选(2分) 陆羽亲自设计得技术之道就是 A、茶艺之道 B、茶园生产、茶叶加工、贮藏保管、饮用方法等2、00/2、00 C、泡茶之道 D、喝茶之道 4单选(2分) 日本茶道以为核心思想 A、与 B、禅2、00/2、00 C、道 D、敬 5单选(2分) “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出自于当代茶圣 A、林语堂 B、庄晚芳 C、陈宗懋 D、吴觉农2、00/2、00 6单选(2分) 关于“茶道”一词描述不正确得就是 A、茶道就是含丰富文化内涵得茶饮质量技术标准 B、唐代皎然首次提出了以“精”为技术标准,以“俭”为道德规范得茶道理念2、00/2、00 C、茶道就是一种以茶为媒得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得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有益身心得与美仪式 D、茶道包括技术之道、仪礼之道、修身之道 7单选(2分) 日本茶道得四规就是 A、与、敬、俭、真 B、与、敬、清、寂2、00/2、00 C、怡、清、与、真 D、清、敬、怡、真 8单选(2分)下面四个选项中那一个不属于茶得物质属性? A、解渴之饮。

C、有益健康。 D、风味天成。 9单选(2分) 庄晚芳先生倡导得茶德就是? 得分/总分 A、廉、洁、与、美 B、廉、美、与、敬2、00/2、00 C、敬、俭、美、与 D、俭、洁、美、与 10单选(2分) 下面那个不就是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提出得关于“茶道”概念? 得分/总分 A、饮茶有道 B、描述了茶道下得物质形态 C、表述了茶道下得精神享受 D、饮茶礼仪2、00/2、00 11多选(2分) 茶渗透在百姓生活得方方面面,具体表现有 A、以茶待客0、50/2、00 B、以茶馈赠0、50/2、00 C、婚嫁喝茶0、50/2、00 D、祭祀茶礼0、50/2、00 12多选(2分) 《茶经》中主要在哪些部分描述涉茶所用器具得分/总分 A、七之事 B、二之具1、00/2、00 C、四之器1、00/2、00 D、三之造 13多选(2分)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在形式上得不同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得分/总分 A、所用烹茶器具该题无法得分/2、00 B、中日茶道参与者不同该题无法得分/2、00 C、所选环境得不同该题无法得分/2、00 D、在表现形式上该题无法得分/2、00 14多选(2分)对于人们在茶事活动中“静、净、敬”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A、“净”,净则清,清则明,指器具得干净,内心得洁净0、67/2、00 B、“静、净”得品茶会让人不思进取 C、“静”既指环境,又指内心。“茶中静品”就是怡养心灵得理想方式0、67/2、00 D、“敬”对自然、生命心怀恭敬,才能不虚度年华,珍惜分秒0、67/2、00 15多选(2分)中国茶道包括以下那些方面? A、冲泡之道。 B、仪礼之道。0、67/2、00 C、修身之道。0、67/2、00

茶文化复习题(一)

复习题 1 题 —第 6 2 题。选择一个正确的 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体内的 1. ( )饮用茶叶主要是散茶。 A. 明代 B. 宋代 C.唐代 2. 六大茶类齐全的年代是( )。 A. 明代 B. 清代 C.元代 3.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 )。 A. 《品茶要录》 B 《茶具图赞》 C. 《榷茶》 4. 唐代饮茶风盛的主要原因是( A. 朝廷诏令 B . 社会鼎盛 5. 唐代茶叶的种类有( )。 A. 粗、散、末、饼茶 C.青、红、末、饼茶 6. 宋代斗茶的主要内容是看( )。 C.民间时尚 D.文化进步 B. 绿、白、粗、散茶 D.黑、黄、散、粗茶 )。 A.香味、滋味 B.汤色、汤花 C.叶片、叶底 D.汤稠、汤 7.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 )。 A.蔡襄 B.赵佶 C.丁谓 D.陆羽 8. 点茶法是( ) 的主要饮茶方法。 A.汉代 B.清代 C.宋代 D.唐代 9. 品饮乌龙工夫茶的起源时代是( )。 A.明代 B.清代 C.宋代 D.唐代 10. 茶道精神是( )的核心。 A.茶生产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艺术 11. 时兴乌龙茶艺的地点是( )。 A.潮汕和漳泉 B.泸苏和京津 C.绍杭和温宁 D.莆仙和榕 12. 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 )色 A.绿 B. 浅绿 C.黄绿 D.密黄 13. 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 ) A.茶汤发红,叶底暗褐 B.茶汤红亮,叶底暗褐 C. 茶汤发暗,叶底暗褐 D.茶汤发红,叶底红亮 15. 茶叶保存应注意水分的控制,当其水分含量超过 5%时,就会( ) A.增进品质 B.提高香气 C.加速变质 D.促进物质转化 16. 茶叶保存应注意光线照射,因为光线可加速各种( ),对茶叶储存极为不利。 A.化学反应 B.物理反应 C.分解反应 D.脂质反应 一、单项选择题(第 括号中。) D.汉代 D.汉代 D.《茶经》 A.红茶清香,绿茶甜香,乌龙茶浓香 C. 红茶浓香,绿茶清香,乌龙茶甜香 B. 红茶甜香,绿茶花香,乌龙茶 熟香 D. 红茶甜香,绿茶清香,乌龙茶 甜香 ),它的含量增多对品质不利。

茶文化节开场白

茶文化节开场白 茶艺汇报演出主持词 开场《火红的灯笼火红的年》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各位来宾 合:大家下午好! 男:在新的一年来到之际,文广局演播厅弥漫着醉人的茶香,今天,我们全县新近组 建的4支茶艺表演队齐集在此,向各位领导和嘉宾进行茶艺汇报表演。 女:xx茶艺表演竞赛至今已经举行了4届,每一届都得到了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男:在这温馨美妙的时刻,让我们相聚在优雅舒缓的乐曲中,共享xx名茶的清醇与 甘美,共同去领略女娲故里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女:古人云: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今天,我们现场有这么多的领导 和嘉宾朋友们的光临指导,在此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 男: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县委,宣传部长魏传利先生为本次活动致辞……感 谢魏部长热情洋溢的致辞! 1、男:茶因人而添香,人因茶而增色。说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茶艺作 为茶文化的重要展示部分,它所营造的唯美意境,传达着悠久的东方神韵。 女:人们都说茶是草中仙,日月光华入芽尖,蒙蒙漠漠香色绝,还需妙手巧烹煎。首 先请大家欣赏由县委机关茶艺队为我们带来的《丽人茶》茶艺表演。 2、男:为了把女娲文化精神与生态、休闲的茶文化有机结合,政府办茶艺表演队精 心编排了七彩茶艺,各位不妨在闲暇之余,细细品饮一壶上好的茶汤来感受佳茗所带给你 的美好感受,让其为您洗去生活的烦恼,请欣赏由政府茶艺队带来的《七彩茶艺》 3、女:八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八仙,是一幅鲜活的山水画;八仙,是一处令人神 往的人间天堂;巴山风情,美在八仙,游在八仙。请欣赏县委机关茶艺表演队带来的导游 新说《最美不过是八仙》。 4、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建设西北最美乡村的共同目标下,xx县旅游局扎实开展景区建设,狠抓宣传推介,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市场,率先成立了一支旅游宣传导游队伍,有力的促进了全县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下面请欣赏由旅游局茶艺表 演队带来的《书香茶艺》

完整word版,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茶,是中国人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一种饮品,如今也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很多人爱茶,不仅仅是因为它特有的醇香,而是痴迷于茶的文化,陶醉于品茶的过程,所以很多时候已不仅仅是喝茶来止渴这么简单,喝茶的过程也成为了一种艺术。 如果你想真正品到茶的味道,就得先学会如何品茶。要学会品茶,就得先了解一些有关茶的基础知识。 茶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植物分类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属——这是茶的自然科学定义。茶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生长环境可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按干茶外形分为扁平状、针状、球状、雀舌状、片状、末状;按产地划分为川茶、浙茶、闽茶、滇茶、台湾茶;按我国出口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速溶茶;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我国的七大基本茶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普洱茶。绿茶的代表茶有:雨花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有清新的绿豆香,味清淡微苦。颜色碧绿、翠绿或黄绿。红茶的代表茶有锡兰红茶、阿萨姆红茶、祁门红茶、滇红、宁红、宜红。颜色为暗红色。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味浓厚略带涩。青茶的代表茶有铁观音、大红袍、闽北水仙、冻顶乌龙、武夷岩茶。颜色为青绿、暗绿,茶汤呈蜜绿色或蜜黄色,花香果

味,滋味醇厚回甘。白茶的代表茶有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色白隐绿,干茶外表满披白色绒毛,茶汤浅淡,味清鲜爽口、甘醇、香气弱。黄茶的代表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黄叶黄汤,香气清纯,滋味甜爽。黑茶的代表茶有湖南黑茶、老青茶、六堡散茶。颜色是青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虽为黑茶,汤色却不一定是黑的。陈香,味醇厚回甘。 品茶时,茶具也是很重要的。茶具的种类有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一套茶具包括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以及其他。常用茶具中,紫砂壶是泡茶、饮茶的主要用具;茶海(茶盘)用于放置茶具;公道杯用于均匀茶汤浓度;茶漏用于滤取多余细小的茶叶,不影响茶汤的滋味;品茗杯用于饮泡好的茶汤;杯托是茶杯的垫底器具;闻香杯闻留在杯里的香气,是乌龙茶专用;盖碗又称三才杯,泡茶专用也可单杯品用;茶叶罐是装茶的罐子;茶荷用于置茶和赏茶;茶巾擦水,辅佐茶具;茶道组包括茶匙、茶针、茶夹、茶斗和茶拔。我想拥有这么一套完整的茶具是泡好一杯茶的点睛之笔。而且茶具本身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品茶的过程自然也更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就是要学会如何泡好一杯茶了。泡茶的过程是取茶→赏茶→温壶→温杯→温盅→泡茶→奉茶→赏茶底→整理茶具归位。具体而言,取茶:以茶则在茶仓中取适量茶叶置于茶荷中或以茶仓置适量茶叶于茶荷中(取一次的泡茶量);赏茶:以茶荷

全考点-茶艺师(初级)仿真题考试

茶艺师(初级)模拟考试 1、【判断题】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的药理作用。(√) 2、【判断题】广义茶文化的含义是茶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判断题】冲泡绿茶一般以100℃左右为宜。(×) 4、【判断题】茶艺馆的经营管理的重点是:抓货源管理、抓人才管理、抓内部管理三个方面。(√) 5、【判断题】理论联系实际不属于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6、【判断题】白茶品饮时,冲泡大约10分钟后,茶汤呈橙黄色,此时,方可端杯品尝。(√) 7、【判断题】按照标准的管理权限,《茉莉花茶》标准属于行业标准。(×) 8、【判断题】基本茶类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类,全发酵的红茶类,半发酵的青茶类,重发酵的白茶类,后发酵的黄茶类和部分发酵的黑茶类,共六大茶类。(×) 9、【判断题】湿看春绿茶的品质特点是茶叶冲泡后舒展快,叶底黄绿厚实。(×) 10、【判断题】泡茶用水量应因茶类而异,一般来说,红茶、乌龙茶、白茶类,每克茶叶以冲泡50-60毫升沸水为好。(×)

11、【判断题】蒙顶甘露的品质特点:外形紧卷多毫,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鲜爽回甘。(√) 12、【判断题】擂茶在宋代时的名称叫米粥。(×) 13、【判断题】乌龙功夫茶的品饮艺术起源于清代。(√) 14、【判断题】茶艺馆的接待程序主要有迎宾、递送茶单、泡茶、说明消费。(×) 15、【判断题】一般要求茶艺馆服务人员的工作服以长裙为主。(×) 16、【判断题】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香气、净度来看。(√) 17、【判断题】对茶艺师泡茶时手部主要的要求是保持清洁、无异味、不带夸张的饰物、不留长指甲、不涂有颜色的指甲油。(√) 18、【判断题】茶文化三个主要社会功能是益思、明目、健身。(×) 19、【判断题】红曲霉是砖茶“发花”的有益的霉菌。(×) 20、【单选题】雅志、敬客、行道是( )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A ) A、茶文化 B、竹文化 C、石文化

茶艺表演及英文翻译

茶艺表演及英文翻译 茶艺表演及英文翻译 茶艺表演中英文对照 品尝茶类: CLASSIFICATION: 一、绿茶:碧螺春、龙井Green Tea: Green Spiral (Biluochun Tea),

Drago n well, Tippy Tea 二、乌龙茶:大红袍、铁观音Oolong: DahongpaoTea (Wuyi Mountain Rock Tea), Tieh-Kua n-Yin 三、花茶:菊花、茉莉花茶Seen ted Tea: Chrysa nthermum Tea, Jasm ine Tea

四.黑茶:熟普.生普Black Tea: Pu er Tea 大红袍茶艺Dahongpao Process 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不仅是风景名山,文化名山,而且是茶叶名山。提起武夷山,不少茶人都知道,这里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如今盛产武夷岩茶。提起武夷岩茶,则普天下茶人都渴望能有幸品到中国茶王一一大红袍。(出场) The World Natu ral and Cultu ral Her it age, Wuyi Mount ain, is not only famous for its view and culture, but also tea. When talking about Wuyi Mountain, many people recognize that it is the cradle of black tea and oolong. The most known is the Wuyi Mountain Rock Tea, the King of Chinese tea --------------------------- Dahongpao. 第一道:迎接茶王Process 1 Welcome 大红袍是清代供皇上饮用的茶中的极品,乾隆皇帝曾在品饮后写诗评价说:武夷茶品质最佳,最有韵味。”现在我们就请各位嘉宾“当回

中国的茶道精神

中国的茶道精神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 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 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背景下的 一个分支。 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唐代陆羽强调“精神俭德”的人文精神,注 重烹瀹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佛教茶礼讲究安寂,幽 静是品茶、修禅的共同文化情韵;宫廷茶道富丽多彩,政治色彩尤为 鲜明;民间茶事由南到北普及与兴盛,使茶道呈现多极化走向,极具 深刻的内涵。 茶道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 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1.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 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 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茶艺基本知识

茶艺基本知识 一、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唐代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以后宋代徽宗赵佶又提出了“清和澹静”。到明代喻政又提出了“淡远清真”。中国茶道传到日本,千利休提出了“和敬清寂”。传到韩国,韩国人提出了“和敬俭真”。传到新加坡,新加坡人提出了“和爱谦静”。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晓芳提出了“廉美和敬”。这些茶道四字令就是茶道、茶艺的核心。虽然都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但它的核心都是道德修养。 二、两个基础 不论是茶道还是茶艺。最根本的两个基础是“茶”和“艺”,故称茶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是茶艺的根本。茶就是科学泡茶,科学饮茶,使人们充分吸收茶叶的营养保健物质达到强身健体。艺就是把泡茶饮茶艺术化、人轻松愉快,达到精神上的养生。 三、三个要求 这是指茶道和茶艺表演的动作必须符合三个要求: 一是动作圆活、连绵、轻盈; 二是动作自然、优美、和谐; 三是动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四种茶具 综合茶道、茶艺的茶道具,不外乎陶、砂、瓷、透(玻璃)四种形态。 1.陶,是指陶器。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具。今天用起来-,古朴典雅,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别有韵味。 2.砂,是指紫砂,有着名的宜兴紫砂。它起源于明,兴盛于清。有形美、神韵,气质高雅形态各异的特点。泡茶不走味,过夜茶不馊。 3.瓷,是指瓷器,有着名的景德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称。它“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 4.透,是指玻璃等透明茶具。她玲珑剔透,泡茶可观赏杯中的茶汤和茶芽,特别是看到茶芽直立、起舞更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五、五种茶艺 纵观我国的茶艺,不外乎五种基本茶艺。 1.红茶茶艺。 2.绿茶茶艺。 3.乌龙茶艺(也叫功夫茶艺)。· 4.花茶茶艺。 5.禅茶茶艺。 其他茶艺都是从这五种基本茶艺中演化出来的。 六、六个条件 无论是茶道还是茶艺表演必须具备六个条件,它们是茶、水、器、人、静、雅。 1.茶,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客人最满意的茶。 2.水,它不一定是名泉水,但一定要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定无异味,无杂质。 3.器,是泡茶的工具,不一定是名壶金杯但一定要适合所表演的茶艺,要以茶定器。 4.人,是茶艺的主体,工农商学兵,三教九流,都能与茶融合,搞茶艺一定要文明,雅静。 5,静,品茶的环境要静,这是进入茶艺境界的前提,茶道修养的环境。

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的关系

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的关系 中国茶道的历史需借鉴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 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还远未 完善。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蕴酿期。 中唐以后,中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朝肃宗、代宗时期,陆羽著《茶经》,奠 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形成了中国茶道的“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 佶著《大观茶论》,从而形成了中国茶道的“点茶道”,明朝中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标志着中国茶道“泡茶道” 的诞生。 中国茶道精神内涵厚重,博大精深。中国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之一,是饮茶和茶艺中贯彻的一种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华之一。 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即:“廉 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其实,早在唐代,我国就出现了"茶道"一词,但其内涵并无明确的界定,往往是指煮茶之道和饮茶之道,有时也泛指饮茶过程中所 领悟之道。后来,有人还说茶道也就是商道,二者有着本质上的联系,认为从根本而言,茶道的潜在意志,就是人道和商道的基本内涵,也是人道和商道的艺术和美学。

同时,茶道也是养生之道,既是健身之道,也是道德修养之道。唐朝时,茶传入日本后,日本茶祖荣西禅师认为饮茶是养生之道,长寿的妙药,大力提倡茶饮,创立了日本茶道。 在中国,唐末刘贞亮把饮茶的好处总结为"十德": (一)以茶散闷气, (二)以茶驱睡气, (三)以茶养生气, (四)以茶除病气, (五)以茶利礼仁, (六)以茶表敬意, (七)以茶尝滋味, (八)以茶养身体, (九)以茶可稚心, (十)以茶可行道。 刘贞亮明确提出了"以茶可行德"之说,提倡饮茶可以推行公德,提倡饮茶对品德的修养。由此可见我国早就有茶道的思想墓础。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1)四大中国茶道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四大中国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