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是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教案,欢迎阅读。

“我是大自然的一员”写作指导

一、读课文,悟写法。

读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比喻拟人的手法。明确“大自然的一员”,就是指一切非人造的事物,如动物、植物、无生命的事物或某种自然现象。

二、怎样做到想象合理、内容丰富呢?

1.再现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比如你想想变成一片云飘在天上,有关天空的自然、地理、神话等知识就可能进入你的想象。

2.移植、重组。有时候,想象可以进行嫁接、移植,把优美的景色移为一处,或把有趣的现象归为一物,或把美好的品质浓缩在一人之身。把人的思想语言移植到其他物上就是拟人,物与物之间之间的特点移植,就是比拟。例如,“这棵小树的尾巴翘上了天——这是把小树当成了小狗来写。”再如孙悟空就是人和猴子的重组想象的'产物。

3、比喻联想。比喻就是因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引发的联想。

4、大胆夸张。一些在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通过夸张可以实现。比如,“小孩几分钟长成了大人”,“一口吃个胖子”等。

3.幻想,突破时空。幻想是更为大胆的想象。

三、先说说,再写写。

学生例文一:

我是一只壁虎

我虽然没有蝴蝶姐姐那样俊俏的翅膀,没有雄鹰哥哥那样敏锐的眼睛,没有螳螂叔叔那样锋利的砍刀,没有啄木鸟大婶那样坚硬的嘴巴,但是,我可以驱赶蚊子,苍蝇,为人类带来幸福,我还坚忍不拔,无私奉献,我就是墙角的一只小小的壁虎。

我是一只小小的壁虎,我来到一座破旧的房子里,看到一家人正在睡觉,蚊子在他们身上叮咬着,我就爬过去将蚊子全部吃掉。吃完

了,我就又回到那个墙角的家,为他们当保安。

我是一只小小的壁虎,我来到动物园里,不小心被小狗咬掉了尾巴,我疼得哇哇叫,没命地向前跑,我在家待了几天,因为那里的蚊子多,能让我吃饱,过了几天,我的尾巴又重新长出来了。我家主人要拆房子,我不得不踏上新的旅程。

我是一只小小的壁虎,我来到一个富贵人家,他们都用杀虫剂把蚊子全杀死了,我却吃不饱!我瘦的皮包骨头了,没办法,我只得去“逃荒”。现在的人越来越现代化了,建的房子连墙缝都没有,高楼大厦的窗户没有了我的立足之地,——更别说进去了。我只能四处游荡。现在科技进步了,我们却更艰难了。

我是一只小小的壁虎。

例文二、

我是一棵小草

我是一棵小草,身上没有花花绿绿的衣服,头上也没有色彩鲜艳的帽子。当春姑娘悄悄来临的时候,她把碧绿的裙子给了我,让我在这神话般的环境中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我是一棵小草,当太阳公公刚刚从东方露面的时候,我身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这时候,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唱着歌,飞到我身边,说:“你好啊,小草!”停了一会儿,美丽的小蝴蝶翩翩地跳着舞,也飞到我身边,说:“小草啊!你好。”

我是一棵小草,当大雨将要来临的时候,我闭着眼睛,耐心地等待着大雨给我洗一个痛快的澡。大雨过后,我的身上一尘不染,多么轻松,多么舒服啊!这时候,一群顽皮的小孩儿走来了,他们在我身上乱踩,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在意。只听见有个小孩子说:“走在这小草上不格脚,多美啊!”听了这句话,我心里乐滋滋的,高兴得直想笑。

一天,一位农民伯伯赶着一群羊,那群羊看见了我,就抢着吃起来。我先是觉得身上很疼,心想,这下可完了。可是又一想,做一棵小草,就是让牛羊吃的嘛,为什么还怕疼呢?就这样我被吃掉了。过了一些天,我突然觉得身子又高了一些,我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又长起来了,而且比原来还高。这时候,我才知道,只要我

的根还在,就还能活下去。忽然,我又看见农民伯伯赶着的羊群,那些羊的身子似乎比原来肥壮了许多。

我是一棵小草,几阵秋风,树叶慢慢地落了,我也渐渐地枯黄了,一位老奶奶把我和我的同伴收集在一起,晒在院子里。过了一些天,老奶奶就把我装进箩筐,倒在灶房里。我知道我的最后时刻快要到了,我默默地等待着……

我是一棵小草,可是,我多么幸福啊!牺牲了自己,却给别人带来了好处。能力大众服务,为人们做出贡献,我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习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习惯 1.什么是风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

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习俗。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习俗。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插秧时,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习俗。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习俗。黄冈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传统习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 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这么多的风俗都有着它存在的一定道理,我们如何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呢?请走进第一单元的习作阅读提示。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审读题目,明确内涵。本次习作要求大家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写自己参加过的一种风俗活动。 2.化大为小,选好切口。通过认真审题,明确了题目要求和内涵后,就要学会化大为小,选择一个最易于表现主题的切入点进行构思写作。“家乡的风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整个春节从开始到结束,

六年级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范文

六年级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范文 第一部分: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二、教学重点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A、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

俗)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名师教案(集体备课)

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情境作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情境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1)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2)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3)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

新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教案 设计 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是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教案,欢迎阅读。 “我是大自然的一员”写作指导 一、读课文,悟写法。 读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比喻拟人的手法。明确“大自然的一员”,就是指一切非人造的事物,如动物、植物、无生命的事物或某种自然现象。 二、怎样做到想象合理、内容丰富呢? 1.再现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比如你想想变成一片云飘在天上,有关天空的自然、地理、神话等知识就可能进入你的想象。 2.移植、重组。有时候,想象可以进行嫁接、移植,把优美的景色移为一处,或把有趣的现象归为一物,或把美好的品质浓缩在一人之身。把人的思想语言移植到其他物上就是拟人,物与物之间之间的特点移植,就是比拟。例如,“这棵小树的尾巴翘上了天——这是把小树当成了小狗来写。”再如孙悟空就是人和猴子的重组想象的'产物。 3、比喻联想。比喻就是因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引发的联想。 4、大胆夸张。一些在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通过夸张可以实现。比如,“小孩几分钟长成了大人”,“一口吃个胖子”等。 3.幻想,突破时空。幻想是更为大胆的想象。 三、先说说,再写写。 学生例文一: 我是一只壁虎 我虽然没有蝴蝶姐姐那样俊俏的翅膀,没有雄鹰哥哥那样敏锐的眼睛,没有螳螂叔叔那样锋利的砍刀,没有啄木鸟大婶那样坚硬的嘴巴,但是,我可以驱赶蚊子,苍蝇,为人类带来幸福,我还坚忍不拔,无私奉献,我就是墙角的一只小小的壁虎。 我是一只小小的壁虎,我来到一座破旧的房子里,看到一家人正在睡觉,蚊子在他们身上叮咬着,我就爬过去将蚊子全部吃掉。吃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写作技巧及修改方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写作技巧及修改方法写作 技巧及修改方法 写作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无论你是在学校里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写作都是经常会用到的技能。而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会一些写作技巧和修改方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修改方法,以便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一、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是提高文章质量的关键,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 1.明确思路。写文章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思路,通过自己 的思考来确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2.积累素材。写作之前,我们要多收集、多积累素材。可以 在生活中、课堂上、书本里等多方面获取素材。 3.运用语言。写作的表达方式和用词方式是文章的关键所 在。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能够运用一些比较富有表现力的词汇,来更好地表达出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4.注意文体。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所遵循的文体,写东西的主 题和用语与文体是有很大关系的,只有在文体上处理好之后,文章才能更加得分。 以上四点是写作时非常重要的几个方面,掌握好这些技巧,无疑有助于我们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二、修改方法 有些小学生写作过程中,虽然有很好的构思能力,但是基础不够,往往就会在文中出现一些错别字、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等问题。摆脱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修改,下面我将会介绍一些有效的修改方法。 1.误写检查。在修改文章之前,我们先要仔细地阅读自己所 写的文章,看看是否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大小写等错误。 2.大意考虑。修改文章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考虑自己所要表 达的内容是否与文章的整体意思相符合。 3.参考标准。修改文章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参考一些标准的 写作规范,例如有关于写作技巧和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常见问题。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进行修改,使文章达到更好的质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 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知道它们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乡的民风、民俗活动增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作,也给家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2.从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中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有保护、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从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中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有保护、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搜集嘉兴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活动,搜集的最好是本土化的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嘉兴民风

师:嘉兴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春秋时地跨吴越,历史书上称“吴头越尾”。有吴“辞让”与越“勤俭”。西汉以后,嘉兴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又深受XXX影响,上述“辞让”、“勤俭”的传统不断传承,而吴越尚勇好斗之风已不复存在。北宋末,北宋皇室南迁,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嘉兴,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自宋代起,嘉兴民“风淳秀”。嘉兴传统的优良风气主要是:温厚勤劳、秀慧工巧、崇文好学、进取求新。(出示:民“风淳秀”,温厚勤劳、秀慧工巧、崇文好学、进取求新) 知道这16个字的意思吗?(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 一、游戏引入新课 1、笑谈“换牙丢牙”风俗 师: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同桌相对而坐,嘴角往上翘,抿嘴笑——露出8颗牙——露出4颗牙——露出2颗牙。(学生按要求做)老师看到同学们露出8颗牙齿时笑容甜甜的,看到大家长得很齐整的牙齿,让我想起了嘉兴的一个有趣的俗。嘉兴人对怎样处理孩子掉下来的乳牙很有讲究,你们知道吗?怎么丢的?(生: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为什么这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 1.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3。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不同的风俗。 2.尝试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经历的一次风俗活动。 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过程 一、谈今念往,了解风俗 1.谈话导入,谈谈自己家乡过春节的风俗。 2。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还知道有哪些风俗。(课件出示各种风俗活动的图片)

3.教师举例,明确风俗含义.(课件出示有关屈原和端午节的资料) 二、品读范文,学习写法 1。通过例文学习:写特色,写具体。 (1)课件出示例文1。 回顾老舍先生围绕“除夕真热闹”,从味道、色彩、声音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绘,充分展现了除夕的热闹。 (2)课件出示例文2。 学习作者抓住面具的颜色来表现藏戏的特点,揭示藏戏中人物面具的象征意义. 2。通过例文学习:抓重点,融感受。 (1)回顾《腊八粥》的构篇方法,学习抓重点分清主次的写作

方法。 学习沈从文重点描写八儿等粥的过程,使得文章结构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通过品读《腊八粥》的描写片段,学习在文章中融入自己感情的写作方法。课件出示例文3。 重温沈从文在描写腊八粥做法的同时还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引起共鸣. (3)类文欣赏,课件出示例文4。 这个片段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辞旧迎新的画面. 三、拓展思路,试写片段 1。分享交流,绘导图。 你想写你家乡的什么风俗呢?欣赏各地风俗视频,教师归纳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重点】 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教学难点】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风俗习惯呢? 我们来看看图片上又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节日习俗呢? 《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 《古诗三首》中的寒食节传蜡烛、中秋赏月 小结: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的风俗”,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所了解的家乡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家乡风俗晒一晒

1. 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小结:我们选择的风俗要极具家乡代表性的,最好是自 己亲身体验过的。 2.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请快速阅读,说说你的发现。 (1)两种方式:一种是介绍一种风俗,类似写说明文;一种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那就是写事的记叙文呢 小结:是的,知道写什么这是审题第一步,那么怎么写呢? (2)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要思考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方面介绍,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重点介 绍什么,还可以适当写写自己的实际体验;如果是第二种, 写自己参加活动的亲身经历,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 自身感受,还要穿插风俗的来历和特点。 小结:看来啊,同学们要介绍好家乡的风俗可不容易,首先要想好你选择哪种方式介绍这种风俗,选择的方式不同, 介绍的重点也不同。 (3)同学们,你们选好了吗?我们手中有这么多的资料, 都该怎么用呢?其实在我们的单元导语中就告诉了我们答案,习作时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才能吸引人。(板书:抓住 重点写出特点) 三、习作引路,巧列提纲 1.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一文就是我们第一类作文要着 重学习的,老舍先生重点写了腊八节........其他的日子大

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习作:变形记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从四个标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或者自己拟一个有趣的题目进行习作。 2.展开想象,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并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要抓住变形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写出自己的传奇故事来,情节要生动,内容要丰富。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 2.抓住变形后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展开想象,写出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又会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倘若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下来,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王国,抒写自己精彩的传奇故事吧! 二、交流反馈 1.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学生交流)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三、习作指导 1.展开想象,学生展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教师适时指导。 2.同桌交流。(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预设:运用拟人手法,展开想象,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写自己变形后的“传奇经历”和感受。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提示:如谈谈自己习作的叙事线索,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贯穿全文、衔接过渡,怎样开头、结尾等,从而让其他同学得到启示借鉴。 四、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 五、习作欣赏 1.指名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六、习作修改 1.课件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民俗作品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 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 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 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习惯 1.什么是风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 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 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提示:可以是调 查了解 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习俗。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 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习俗。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

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插秧时, 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习俗。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 “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习俗。黄冈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传统习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 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 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这么多的 风俗都有着它存在的一定道理,我们如何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让更多的人了解呢?请走进第一单元的习作阅读提示。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审读题目,明确内涵。本次习作要求大家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 写自己参加过的一种风俗活动。 2.化大为小,选好切口。通过认真审题,明确了题目要求和内涵后, 就要学会化大为小,选择一个最易于表现主题的切入点进行构思写作。 “家乡的风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整 个春节从开始到结束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讲解如何进行写作。 四、搜集材料,构思思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能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学习了《花之歌》这篇课文,作者纪伯伦把自己变成了一朵花,说着花的语言,表达着花的情感。作者带我们走进了一场奇妙的花之旅。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变形大师,瞧瞧他是谁?(孙悟空)他有一项特别了不起的本领是什么?(七十二变)它能变形成很多种事物,来打败各路妖精。如果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可以像孙送悟空一样变形,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节课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书写自己的变形之旅。 2.板书课题:变形记。

二、自主审题,明确要求 提到变形,同学们脑中一定有很多奇特的想法,不要着急,我们先看看书中的习作提示是怎么说的吧。 (1)出示习作提示: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东西,会发生什么? 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变形后,你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改变。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 指名读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重点又是什么? 习作的具体内容: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东西,会发生什么? 习作重点: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三、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1.确定写作对象和题目 那么如果现在给你一个变形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1)和小同组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2)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3)引导: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动物,…是植物,…是…(引导学生分类:动物、植物、生活品、建筑…)除了以上同学说的之外,还可以从时间维度上思考,我们还可以变成远古时代的……,也可以变成未来世界的…… 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既然选定了变形的身份,下一步就要来给文章确定一个标题了。大家来看看这两组题目,你更喜欢哪一组呢? 第一组: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颗大树下的故事 第二组:我是地球我是一条蚯蚓我是白云我是大树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家乡的风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作文教案《家乡的风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 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 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 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

讲课 时间 1.培育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教 课新思想。 目标2.能够语言较通畅、内容较详细地进行习作。经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 兴趣,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课想象自己变为其余东西此后会看到些什么,确立选择哪些比较 要点存心义的事情来写。 教课 把想写的事情写详细。 难点 第一课时 教课 1.以《草虫的乡村》为例,明确写作目标。 目标 2.学生沟通合作,确立题目写作文。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课方案设计企图 一、回首课文,激发想象 1.讲话:《草虫的乡村》一文作者的眼光跟着回首课文内 爬行的小虫,去草虫的乡村作了一次奇怪的游览,容,让学生再一次新课 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欢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感觉作者丰富的想教课 2.学生沟通:课文为我们描述出了什么样的象力,回想起作者 ( 昆虫世界?的写作方法。激发)分钟 (草茎构成了粗大的丛林,小虫成了游侠,随学生创作兴趣,引 着草虫与伙伴的一路招呼,“我”到达了草虫的入新课。 乡村。在草虫的乡村里,“我”看到了人来人往的

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巷子”;看到了 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让学生议论课 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文在表达上的特 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急忙的生点,认识课文之所 活)以如今生动,是因 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为作者不只运用了 1.《草虫的乡村》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丰富的想象,并且 请同学们分组议论后介绍一名同学报告。运用了拟人、比喻 2.学生报告,教师随机点拨指导:【出示课件等修辞手法。学生2】应当由此遇到启 作者充散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发,把这些方法自 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此刻大家面觉运用到文章中 前。去。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 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 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 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 乐家”;看到推着食品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问学买卖向想 从远方回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给予变为什么,激发学小甲虫以英勇、勤奋和智慧的特质,进而使一只只生想象力,把学生 漂亮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带入情境。为写好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乡村,本来是作文打基础。人聚 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给予草虫人的生活 形态。草虫的乡村,其实不过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窟,但 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边 有街道,有巷子,还有林林总总的人们,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习作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孩子对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些了解但并不透彻。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习作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自己家乡或其他地方的风俗习惯,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中的文化内涵。 2.提高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他们收集到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的交际表达能力。四、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得习作之法、修改之法,提高习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与风俗有关的视频。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小主播微课堂 本次主题:分享中国传统习俗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学会整理归纳。课堂上分享感兴趣的各地的风俗习惯,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能说说书上这一组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吗? 2.学生自由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你能想到哪些关于这些节日的诗句吗? 预设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春节) 预设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宋]欧阳修(元宵节) 3.导入:各个地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自己的特色。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习作指导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从而创设平等、快乐的交流环境。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畅谈家乡的风俗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引导学生将家乡民俗与自己的生活趣事加以联系) 2.学生自由发言,跟大家分享自己家乡的那些有意思的风俗。(四人小组探究)多个方面介绍家乡的风俗活动。 内容提示: (1)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现场情况和自身感受 (3)思考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这里课件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1 习作要求: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 目标: ①激发学生写作,挖掘学生内心真实的独特的东西。 ②引导学生将故事写具体完整,并表达出真情实感。 ③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掌握如何写好作文。 重难点: ①引导学生将“难忘”之处写具体详细,突出“第一次”; ②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珍视自己独特的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①利用同学们的童年照片制作一份动画相册。 ②PPT(图片,文字说明) 学生:①收集自己童年难忘的“第一次”的照片。 教学活动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

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 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 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明确要求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 一、习作要求: 《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会发生什么呢? 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变形后,你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 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

1. 2.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重点:能 四、应理顺的问题: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转换视角看世界——把自己想象成另一种“东西”,再从这种“东西”的角度来发现和描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1.怎样确定“变什么”? 2.确定变什么后,怎样确定“写什么”? 3.以第几人称写? 4.怎样展开想象写经历? 五、学习过程: (一)确定“变什么” 说到“变形”,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但“变什么”却是有讲究的。确定“变什么”非常关键,选择的要点是“熟悉” 和“兴趣”。 1.选取熟悉的事物。 小鱼、小甲虫、花草、小鸟等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选取这些,我们就能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很顺利地想象它们的生活场

景,以及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这样的想象才会合理,才会可信。 2.选取感兴趣的事物 有的同学喜欢花草,有的同学喜欢小动物,有的同学喜欢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感兴趣的事物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加生动,让我们在充满激情中开始这次特别的写作之旅,这样才会让我们的习作获得成功。 3.可选事物 变植物(野菊花、吊兰、蟹爪兰) 植物的生长变化,从植物的角度看世界 变动物(猫、狗、鹦鹉、青蛙) 动物的生活情景,从动物的角度谈所见所感变自然现象(风、雨、云) 形成及变化后眼中的世界 变其他物体(路灯、蜡烛、粉笔) 样子、变化后经历的故事 (二)确定“写什么” 抓住“想象”“经历”,确定“写什么” (经历) 例如: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

[精]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写作指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1.审题指导: “变形记”要求我们发挥想象,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将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否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想让其他同学感兴趣,我们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变形世界的奇趣。 2.思路导航: 要想让其他同学感兴趣,写出奇趣来,就要用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想象是被情感激起,又受情感支配的。情浓,想象的空间就越能令人心驰神往。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冲破事物的表象,写出其与“我”的心情相通的情味。 (1)变形的事物必须是自己熟知的,要根据已有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哦!注意要运用联想的手段: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

(2)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寄托于变形的事物中,让变形的事物成为自己所看、所听、所闻、所感的生活体验的宣泄口,用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 3.技法点拨: (1)运用联想的手段: 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或者它的反面,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或本质特点,并进行推测想象,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这样才能展现奇特的想象。 (2)展开合理的想象: 根据确定的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使故事更加的生动、具体。合理的想象是在现实基础上看开的想象,不是凭空的异想天开。要在变形的写作中,将自己融进去,感同身受,赋予变形对象以自己的情感,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变形对象。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要将自己的变形与生命感悟融为一体,无“感”则无“悟”,无“悟”则想象毫无价值,想象的价值,在于化“感”为“悟”,化情为理。图文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