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冲推覆构造

逆冲推覆构造

第三节逆冲推覆构造 自19世纪中期发现第一条逆冲断层以来的一百年间,逆冲推覆构造一直是构造地质学家的重要研究对象,人们对这类构造的几何特征、形成机制、发育演化及形成背景诸方面有了深入、全面的认识。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陆反射剖面协调组织在南阿巴拉契亚山区发现了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以来,扩大了找油气远景,使逆冲推覆构造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早在20世纪初,翁文灏(1928)和王竹泉(1928)等就在燕山和内蒙中西部发现了逆冲推覆断层,之后,在北京西山和四川龙门山等地也发现了巨大推覆构造。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杏垣等对嵩山重力滑动构造及其伴生的逆冲断层的研究,推动了我国地质界对重力滑动、滑覆构造的深入研究。80-90年代,我国在逆冲推覆构造研究方面又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在克拉通沉积盖层中发现了许多大型逆冲推覆构造(郑亚东,1990;1998;朱志澄,1991),并对这些逆冲推覆构造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夹持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处于一个特殊的、强烈活动的大地构造位置,无论是在造山带,还是在克拉通内,均发育了规模不等的逆冲推覆构造,为逆冲推覆构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场所。 一、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概念和组合型式 (一)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概念 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不仅广泛发育在造山带及其前陆,在地台盖层中也广泛发育。 1.逆冲断层:是指岩石沿可观察到的或可推断出的低角(<30 °)位移面产生大于5km水平位移的断层。覆盖在逆冲断层面上被推移距离在5km以上的外来体称之为推覆体或逆冲岩席。逆冲岩席与推覆体常常同义使用,不过推覆体更多地用于规模大、运移远的外来岩体,而逆冲岩席的规模可大可小,而且多成平板状产出。 2.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挤压引起的岩层褶皱,由直立→斜歪发展成为倒转→平卧。在倒转平卧褶皱的倒转翼因挤压而拉伸撕开,顺断开面运移。这类推覆体称为褶皱推覆体。但是另有一些推覆体,并未发生强烈褶皱作用,只是顺剪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这类推覆体称为冲断推覆体。3.推覆和滑覆:在伸展作用和重力滑动中,也可引起板状岩席的大规模位移,所以推覆体可分为两类:挤压体制下引起的推覆或简称推覆;而重力作用和伸展作用下引起的岩席滑移,可称为滑覆 (二)逆冲断层的组合型式 逆冲断层虽然可以单条产出,更常见的是产状相近的若干条逆冲断层呈束产出。根据一个构造单元逆冲断层的排列组合及其逆冲方位,可以分为单冲型、背冲型、对称型和楔冲型。1.单冲型:一套产状相近并向一个方向逆冲的若干条逆冲断层,构成单冲型的逆冲断层。一般表现为迭瓦式(图4-3-1)。迭瓦式逆冲断层系中最大滑动量的主干断层位于该断层系峰缘,可称为峰缘逆冲断层系。如最大滑动量的主干断层位于主干断层后缘,可称为后缘逆冲断层系。2.背冲型:自一个构造单元的两侧分别向外缘逆冲的两套迭瓦式逆冲断层,称为背冲型逆冲构造。背冲型逆冲断层中两套向相反方向逆冲的断层是在同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并且与所在构造系统同时形成。大型背冲式逆冲断层常与造山带复背斜共生(图4-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