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概念复习大纲2014

透视学概念复习大纲2014
透视学概念复习大纲2014

透视学概念2014.12 ●透视的实质是投影,是经过视点的中心投影。在平面的画纸上把物体在空间中的近大远

小的现象用几何作图方法准确地表现出来,称为透视图。

●透视学原理的发现,最早是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了关于透视画法的记载,

即在透明平面上用线依样描绘景物。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提出第一幅依照透视学原理绘制的透视画是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画家阿格沙克斯为悲剧大师爱采路斯作的布景画。

●透视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是从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约相当于我国元代至清

初)开始的,当时的绘画、雕塑、舞台戏剧等艺术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下蓬勃发展,绘画理论也逐渐形成。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杰出的建筑家、雕塑家兼工艺师布鲁涅列斯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

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透视原理,并教授中心透视法给画家马萨乔,在绘画中加以运用。

●著名建筑师兼画家阿尔贝蒂,在1435年《绘画论》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

●画家弗朗西斯卡,在1485年所著的《绘画透视学》,把透视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

阿尔贝蒂与弗朗西斯卡的理论,象征着这一时期绘画最突出的成就——掌握了空间表达的规律。

●达·芬奇在他的《绘画论》中阐述了绘画中的空气透视和形体透视的规律。

●18世纪英国数学家B.泰勒在1915年出版的《论线透视》一书中简要阐明了一点透视、

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原理及图例,对欧洲及今天的透视学影响深远。

●散点透视叫“多视点”,即把众多视点所见的场景放置在一幅画中,打破时空关系,体

现“可游”、“可行”、“可居”的境界。中国画由于视点位置变化而产生三种常用透视构图法,即“平远法”、“高远法”、“深远法”。

●在中国画中有特殊的名称,纵向升降展开的称高远法;横向高低展开的称深远法;远近

距离展开的画法,称平远法。

●研究透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是视点、物体、画面。

●视点到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为视距。其距离越远,视域的范围越大。视点为立

体角, 60°是透视作图时所用的最大视角。

●观画者眼睛的位置叫视点,由观画者的眼睛到画面的距离叫视距,与画面成45°角的线,

它的灭点就是距点。

●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都是原线,在透视方向和分段比例上不发生变化,原来是水平看

上去仍然是水平;原来垂直,看去仍然垂直。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不消失。不与画面平行的线都是变线,互相平行的变线在画面中不再平行,而是向一个灭点集中,消失在灭点,其中各段的比例离画面越远越小;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相互平行的变线,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灭点一般在视平线上。平视时,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地平线即是视平线。俯视时地平

线在视平线的上方,仰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下方。

●人眼向前方凝视时所见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域,.而人眼正常观察范围是以 60°视角所

构成的视锥,这个视锥被画面相截后所获得的视圈就是60°视圈。就是透视图所在的最大视域范围. 在 60°视圈内,物体处于常态透视变化中,超出了这个范围,物体透视形状就会超常失态。

●当观画者注视前方,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一点叫主点(心点),通过主点的水平线

叫视平线。

●视点到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为视距.视距越远,视域的范围就越大;视距越近,视域的范

围就越小.

●视角:视锥的顶角,理想清晰的角度在28 ° -60 °之间。

●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都是原线,原线在透视方向和分段比例上不发生变化,原来是水

平看上去仍然是水平;原来垂直,看去仍然垂直。在透视长度上是越远越短。

●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相互平行的变线,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透视线段经过延长,逐渐向远方延伸,愈远愈靠拢,最后集中消失于一个点,这个点叫

灭点或者消失点。

●原线:和画面平行的线,在画面中仍然平行,原线和地面可以是水平、垂直或倾斜的,

在画面中和地面的相对位置不变,互相平行的原线在画面中仍然互相平行,离画面越远越短,但其中各段的比例不变;

●变线:不与画面平行的线都是变线,互相平行的变线在画面中不再平行,而是向一个灭

点集中,消失在灭点,其中各段的比例离画面越远越小;

●灭点包括四种:

●焦点,是作画者和观众看的主要视点,与地面平行,与画面垂直的线向焦点消失;

●天点,画中近低远高的,与地面不平行的线都向天点集中消失,天点和焦点在同一垂直

线上;

●地点,画中近高远低的,与地面不平行的线都向地点集中消失,地点和焦点在同一垂直

线上;

●余点,与地面平行,但与画面不垂直的线向余点集中消失,余点有许多个,和焦点处于

同一水平线上,每个和画面不同的角度都有一个不同的余点。

●当画家平视时,焦点和余点都处于地平线上,仰视图焦点向天点靠拢,俯视图焦点向地

点靠拢,余点始终和焦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灭点一般在视平线上。平视时,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地平线即是视平线。俯视时地平

线在视平线的上方,仰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下方。

●既然定点透视的视点、视高、视距,在每个单一的画幅中不变,那么,它就只有一种视

向、一种视高、一个视域中心,因此,只要确定了视域中心点----心点,以及通过这个点的水平线----代表视高水平的视平线,和通过这个点的垂直线----代表视向的视中线,我们就有了一个表现它的空间坐标框架,依据这个框架,我们就可以使其他错综复杂的关系归于统一。

●直线形体透视是研究由水平、垂直、倾斜等直线组成轮廓的形体的透视变化,分为平

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三种。

●平视透视的基本概念:以水平视向观察物体即为平视。观察物体时,视心线与水平线,地

平线呈平行关系,透视画面与水平线,地平线呈垂直关系,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空间透视关系即为平视透视.

●在一个视域中,立方体及类似形体,只要有一个面平行于透明画面,就与视点构成一点

透视关系,即平行透视关系。也就是说,凡是在方形物体的平面中,存在着平行于画面的面,这种情形的透视,就称为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心点,是立方体唯一的消失点。物体上与画面平行的垂直、水平原线不变,与画面垂直

的变线,消失于心点。与画面平行的面,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

●平行画面的平面保持原来的形状;平行画面的轮廓线方向不变,没有灭点,水平线保持

水平,垂直线仍然垂直。

●与画面不平行的轮廓线垂直于画面,是变线,这些变线集中消失于一点即主点。

●与平行透视相对照,当平放在水平基面GP上的立方体,与垂直基面的画面PP构成一定

夹角关系时(不包括0度、90度、180度角,这样的立方体与画面构成了平行透视),称之为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规律:原线只有近大远小变化,不消失;变线均消失,与画面呈不同角度的线

各有自己的灭点,与画面呈45°的线其灭点是距点,与画面呈任意角的线其灭点是余点(量点)。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分别在心点左右的视平线上。左右距点与心点等距,与视心

线等长,位置不变。左右余点始终一个在距点和心点之间,另一个在相反方向的距点之外,余点的距离随着变线与画面夹角的变化而变化。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心点。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底面与

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有左右两个消失点。

●平视时的透视有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斜角透视三种。

●仰视透视包括平行仰视、成角仰视、垂直仰视。

●平行俯视倾斜透视时,其灭点在地平线上的心天点,成角俯视时,其灭点在地平线上的

左右余点,与画面成45°的线段,其灭点在地平线上的左右距天点。

●组成物体的平面和基面不平行也不垂直而是形成一定的角度,这些平面所产生的透视现

象是倾斜透视。

●平行透视中的倾斜透视:有一个平面和画面平行或者距离画面最近的一条边与画面平行●成角透视中的倾斜透视:没有一个平面和画面平行距离画面最近的一条边与画面不平行

●与画面平行的线称为原线,映视在画面上的透视方向保持原来的状态,只有近大远小的

变化,不消失。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为变线,映现在画面上的透视方向发生变化,其远端向消失于画面某一点,相互平行的变线,则向画面上同一点汇聚消失,变线在画面上的这些消失点称为灭点。

●察物体时视心线与水平线、地平线呈平行关系,透视画面与水平线、地平线是垂直关系,

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空间透视关系即为平视透视。平视透视主要包括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及斜面透视等基本透视形式。

●从形体和空间关系来说,有平视透视,倾斜透视,从观察位置与观察对象关系来说,则

有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等空间表现形式。依据几何学和光学规律来说,有应用线透视和定点透视。

●任何线段的灭点,都是从视点引一条实际上与这一线段平行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这就

是灭点定理。常见的灭点有:高于视平线的灭点叫天点,低于视平线的叫地点。在视平线上的90°变线灭点是心点,45°变线灭点叫距点;任意角度的变线灭点叫余点。

●透视变化的特点有:(1)近大远小与消失;(2)视觉的恒常性与透视现象的关系;(3)

形状的变化;(4)疏密变化;(5)重叠。

●视心线与水平面呈倾斜状态,透视画面与水平面不垂直时,呈一定夹角(大于0°和小

于90°)的透视称为倾斜透视。其中透视画面中地平线高于视平线的为倾斜俯视透视,地平线低于视平线的为倾斜仰视透视。

●曲线透视按占据空间形式可分为平面曲线和立体曲线两类,按形式规律来分可分为规则

的平面曲线,不规则平面曲线,规则立体曲线,不规则立体曲线几种。

●物体在镜面、玻璃、不锈钢等反光物前,或在水面上,会产生与物体相对日光的虚像,

为反影透视。反影面的存在或放置位置方向及其视向不同,可分为水平、垂直、倾斜等几种状态的反影透视。

●物体在光滑的物面上都能反射出虚像,反射的物体虚像与原物体形成对立,其虚像称为

反影,光滑的物面称为反影面,反影面的存在或位置放置方向及视向不同,可分为水平、垂直、倾斜几种状态反影透视。

●由镜面反射出物体虚像一般称为镜影或镜像,由水面及一些光滑面反射出的称为倒影,

这两种成像原理是成像原理相同的,都是反影。

●阴影的形成是由光源的性质、物体形状和不同投影面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光源照射物体产生了亮面与暗面,阴影透视中物体没被光源直接照射的部分叫阴面或叫

暗面。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大类。

●影响影子形状的因素有:受光物体的形状;光源的远近;光源的方位;光源的高低;受

影面的形状。

基础概念:

●视平线——在画面中,过心点的水平横线即为视平线。

●画面——就是我们所假设的透明平面,画面应置于被视物近景前。

●视角——视锥的顶角,视角最大限度不超过60°理想、清晰的角度在28°——26°之

间。

●视心线——与视平线垂直的线,是视光椎的中心轴线.

●视线——视点与被视物各点的联线。

●基线——画面与基面的接触线。

●平视透视——观察物体时视心线与水平线、地平线呈平行关系,透视画面与水平线、地

平线呈垂直关系,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空间透视关系即为平视透高。

●一点透视——平视的空间中,方形物体的一组面与透视画面构成平行关系的透视,称平

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

●视平线——在画面中,过心点的水平横线即为视平线,视平线到地面的高度与视点到地

面的高度相等。

●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为原线,映视在画面上的透视方向保持原来的状态,只有近大

远小的变化,不消失。

●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为变线,映现在画面上的透视方向发生变化,其远端会消

失于画面某一点,相互平行的变线,则向画面上同一个点汇骤消失。

●落点——物体某一点至反射面的垂直距离的交点为落点。

●距点——凡与画面成45°角的线,它的灭点就是距点。

(完整word版)透视学教案_图文(精)

教案纸系环艺专业 08艺术1 班级任课教师 章节 第章 节题目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 时间2008年 9 月 22日星期一第三四节 教学 目的 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近大远小与消失 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 具、 图表 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教学内容及设计时间分配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幢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

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都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生。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视学”。 一、基本术语: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

《室内陈设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室内陈设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室内陈设原理 3、学时/学分:24 4、学时分配:16讲课 /8上机(或实验) 5、开课系:艺术设计 6、面向专业:工业设计 7、先修课程:素描,色彩,构成,人体工程学,表现技法,工程制图,透视学 8、推荐教材、教学参考书: [1]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第三版)潘吾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陈设艺术设计师手册黄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乔国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陈设设计(中青雄狮)常大伟中国青年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及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当代的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己渗透到室内设计的各个方面。其对于烘托室内的气氛、格调、品位、意境等起到很大的作用。陈设艺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一门崭新的艺术设计领域。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对于室内陈设艺术的分类、陈设品的种类、陈设艺术设计的原则、手法及设计风格等作了诠释。其中对于不同功能的空间,如共享空间、私密性空间、餐饮空间、购物空间、休息空间、办公空间等的设计手法分别进行详尽的分析。此外,对于室内陈设艺术风格,如我国传统风格、少数民族风格、西方现代风格及我国的当代陈设风格,也逐一举例予以阐述,使用图文并茂的讲授方法,让学生结束后能掌握陈设各个重要知识点,并能顺利完成室内陈设设计并绘制出陈设设计图。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第1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概说 1.1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概念 1.2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空间基础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解释、与室内设计的关系、设计范围、目的 2.掌握顶棚、地面、墙面以及隔断的处理与装饰 第2章室内陈设空间的特征分类 2.1 按空间环境分类

关于透视学课程的总结与体会

2008-9-22 19:54:00 关于透视学课程的总结与体会 艺术产生于艺术,而不是产生于自然。艺术家通过观察现实世界,在其视网膜上 留下有触觉价值的印象,并运用自身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气质创造出艺术作品。在这 个过程中,透视法的运用技巧对于画家表达主观意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利奥塔 尔说:“绘画是最让人吃惊的女巫,她会用最明显的虚伪,让我们相信她是完全真实的。”绘画所借助的魔法之一就是透视法,在本次课程中我有幸了解到了一些透视法 在绘画史上的运用与发展,透视法通过制造“虚伪”而更深一层的表达“真实”的效 力使我对于艺术表达语言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本次课程第一节主要从科学的角度讲了透视法,也涉及到一些基本的透视法的运用,如距点的运用和被画物体的最佳位置选择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学画的过程中能够 较早就了解到的基本表达方法。更吸引我的是第二节部分: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空间表 现法。 第二节第一部分:走向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绘画越来越向纯粹的审美对象发展,在空间透视法方面则表现为由“幻 觉”上的立体表现向符合画面本身的平面性表现发展。如老师介绍的从乔尔乔内的 《入睡的维纳斯》到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再到马奈的《奥林匹亚》,已经 逐渐摆脱宗教、政治、文学等的影响,人物表现更加世俗化,线条向平面化转变。印 象派的表现重点则更转向对于光与色彩的研究,是一种无功利的纯粹的审美趣味。后 来的立体派,则把物体归纳为具有永恒感和形象更为坚固的几何形体,这是一种经过 归纳总结的感受,强调“第二质感”,体现出艺术家对形而上的追求。毕加索的《亚 威农少女》用使画面结构化的方法,把描绘对象分割,打散,再重新组合,仅考虑画面 的形式,更注重绘画自身的研究。现代主义追求创造性,旨在创造新的形式。 第二部分:媒介的作用。 人人具有“视觉概念”,而艺术家有常人所不能为的“再现概念,他们能够通过特 定媒介去捕捉和体现通常经验的本质和意义,而绘画媒介的平面性也使艺术家运用平 面构型与之相适应。毕加索希望尊重绘画本身的平面性,运用天性在二维平面中表现 对象,而不制造立体的欺骗性幻觉,突出媒介本身的特性。马蹄斯的《红色餐桌》强 调平面性,彻底的走向了现代主义。德洛内的《红色铁塔》让我印象深刻,他甚至把 光与空气都归纳为几何形,是一种形式的创造。“艺术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这句 话表现了当时艺术的发展倾向。 第三部分:点线面的作用。 康定斯基强调艺术的精神承载功能;现代主义艺术家把物像归纳为精确的几何形更 直接的表现自然结构本质,而现实主义艺术再现这种自然结构的物质对象,以及发生 在物质世界的各种事物中的表现形式,它的本质是间接揭示出的,格式塔心理学诠释 了点线面构成空间的思维逻辑。受西方文化特点影响的蒙德里安的画极度严谨理性, 表达了崇尚次序的理念,所描绘的不是表象,而是用经过归纳的形式,和独特的媒介 诠释自己眼中的世界。这又表现了现代艺术推崇形象,形式的想像力,向观效应艺 术,视幻艺术发展。

12 透视学及人体工程学

《透视学及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 适用专业及层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与装饰设计方向)一年级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0 实践学时:18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课程目的 透视学是建筑设计专业本科的专业课。通过该课程使学生掌握透视学和阴影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作图方法表达设计构思为后续的设计表现技法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主要讲授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面透视,阴影透视的绘制方法和基本原理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并且让学生能灵活运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授课学时:12 教学内容:了解西方透视学在绘画、设计领域的运用情况与效果透视图的形成原理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近大远小与消失”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了解透视中基本概念与作图标识;了解透视的构成要素和绘画、设计中空间建立的原理;了解人眼共同具有的透视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西方透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历史中国传统绘画中空间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第二章 授课学时:9 教学内容:平行透视的形成、特征;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平行透视的在绘画和设计中的运用;平行透视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平行透视的形成、特征;掌握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掌握平行透视的在绘画和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第三章 授课学时:9 教学内容:成角透视的画法;成角透视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成角透视的形成、特征;掌握成角透视的作图方法;掌握成角透视的在绘画和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成角透视的做法。 第四章 授课学时:9 教学内容:斜面透视;斜面灭线;方形物的仰、俯视;空间倾斜透视图欣赏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倾斜透视的画法,在自己的创作、设计作品中准确运用倾斜透视知识,懂得欣赏倾斜透视的绘画作品。掌握立方体平视、俯视、仰视透视的画法,在自己的创作、设计作品中准确运用倾斜透视知识,懂得欣赏倾斜透视的绘画作品。

《透视解剖》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解剖》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2、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透视是由现代几何学、光学、心理学和绘画透视理论相结合形成的画法理论,是美术院校绘画训练所必修的技法理论课程。通过透视学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平面上正确表现所见实物的立体形的方法,掌握不同空间距离中形的形成和变化,用于指导绘画写生和想象作图时,正确表现形体三度空间,透视比例及阴影,倒影等视觉形象。 (2)艺用人体解剖学从造型艺术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体结构,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的比例、人体的造型及其运动规律以提高人体造型能力,准确塑造人物形象。艺用人体解剖学是美术学教育专业和绘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3、参考书目 《透视、色彩、构图、解剖》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魏永利 《绘画透视知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作者陆仰豪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体音美卷》沈阳出版社 《人体造型基础》(沈兆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人体与绘画》(佐治·伯里曼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艺术与生活》(佐治·伯里曼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艺术家与人体解剖学》(约翰·拉依内斯著) 《人体动作速画法》(吴曼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4、教学学时 总学时:36学时,每周两课时。 5、考核 平时考核20%,期末考试80% 6、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绘画练习进行学习。 二、教学原则 1、透视是运用一种推理性的观察方法,能揭示一般的视觉规律,有一定的科学性。本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利用录相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备,重点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用以指导写生绘画,把握远近物体的透视比例及空间关系。 2、教学内容安排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辅一定的作业练习,并注意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结合学生的写生作业,分析其发生在透视上的错误,注意学以致用,并适当安排创作构图的练习。 4、以科学的观点阐述人体结构,以运动的法则揭示造型变化的规律。 5、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讲授与习作相结合。 6、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绘画的眼光从为造型艺术服务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体结构及其规律性。 三、教学内容 A、透视部分 第一章概述

透视学教案

《透视》教案 课程名称:透视学 教学班级:艺术设计环艺0902班 授课教师:王赟 授课时间: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15-16周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第一部分基础透视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透视的发展和区别,并对透视的常用术语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 1、西方透视的发展。 2、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一、透视的由来 透视学,perspective,原意为透而视之。 所谓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视觉中的空间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以平面为载体,通过人的视觉观察来反映一定空间内容的艺术,因此,对于空间的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透视的三要素 (一)物体(二)画幅(三)眼睛 四、透视的三种类型 (一)色彩透视法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二)消逝透视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的现象,例如处在同样距离处,物体小,映入人眼的夹角(视角)就小,视角越小就越不容易知觉,所以远方的物体细部就会隐去。物体越远越模糊。 (三)线透视指一定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 五、透视学发展简史 (一)文艺复兴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 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 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手法,但未取得多大进展。 (二)文艺复兴期间 布鲁内莱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基本透视原理

基本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是“近大远小”,离得近的物体,看起来就大,离得远的物体,看起来就小。视线中的物体远到差不多快在视线中消失的时候,在视觉概念上就变成一个点,如图4-2-5所示 图4-2-5近大远小示意图 读者现在有了第一个透视学上的具体位置标记,那就是远到即将在视线中消失的物体,在观察者的视线中是一个“点”的概念,这个相对观察者来说处于视线可见范围内最远处的位置标记称之为“灭点”。 人类的视线是沿着近大远小的透视轨迹在视野上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视线延伸到最远处就到达灭点的位置。这些从近到远的透视轨迹,叫做“透视线”,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透视位置标记,无数根透视线向灭点延伸,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空间,如图4-2-6所示。 图4-2-6透视线和灭点的方向关系 在下图中,读者可以看到在由透视线和灭点组成的透视空间中,还有一些横向的线将整个立体空间划分为一个个面积相等的格子。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这些面积相等的格子,位置越远的,在画面上就显得越小,创作者可以让这些格子作为安排物体在立体空间中位置的标尺。并可以较为直观地衡量出同等体积的物体,在距离越远的时候,比例会缩小到何种程度,如图4-2-7所示。这些标记透视位置面积大小的格子,称之为“透视格”。

图4-2-7透视格示意图 用纵线和横线、灭点将画面划分为虚拟的立体空间区域之后,创作者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在这个空间中绘制虚拟立体的角色动作。如果创作者在画面上没有先用透视线、透视格和灭点来形成空间概念,而是直接在白纸上贸然下笔,绘制出各种物体,即使是感觉上有参照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在具体的物体位置、比例上仍然会出现明显的透视错误,例如远处的物体仍然显得过大,近处的物体显得过小等等。 由透视格、透视线和灭点形成的点、线、面这三种空间标记,对创作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画面透视位置参照物。除非对透视理论的使用已经相当纯熟的画家。否则不建议单凭感觉来安排透视关系。 按照人类的观察习惯,画面的透视角度可以分为三种:平视、仰视和俯视。 1.平视 平视是人类最常用的视线角度。一般来说,平视的视野中有明显的地平线,地平线就是指远处地面或海面上的所有灭点集结起来,最终在观察者视野中构成“一条横线”的概念,如图4-2-8所示。

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透视学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物象投影成形的原理法则的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掌握基本的透视画法,理解透视形变化的规律,在绘画和设计实践中,能有效地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形象,准确而艺术地表现物象,表达其创作和设计意图,并能适应艺术教育工作的需要。(二)教学基本要求 1、讲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 2、尽可能利用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抽象的透视原理有形象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把透视理论的学习与绘画、设计实践结合起来。结合讲授内容和专业特点,安排写生、作图、设计等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练习为主。可配合教学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活动。(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

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教学内容: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第二章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本章重点、难点: 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成角透视的做法 教学内容: 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合理运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第三章曲线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对曲线透视的正确应用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 2、曲线透视的应用 第四章人物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曲线透视的应用 2、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头部的透视变化 第五章阴影与反影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1、阴影的形成规律反影透视的做法 2、不同环境中的阴影透视和反影透视 第六章视觉运动中的集中复合视域 本章重点、难点: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设计素描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48学时适用对象: 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初学者考核方式:写生考查 、课程简介中文简介:素描(设计素描)是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素描在训练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几乎所有的造型艺术门类都把素描列为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素描课程教学主要从传统的素描学习入手,通过对造型的基础知识与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因此,设计专业的素描作为设计造型的基础课,着重解决学生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以造型意识为核心,调整传统的绘画素描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在尊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通过素描的线条、肌理、明暗、空间结构的表现,不仅塑造了对象,而且通过形象的联想、夸张、变形和构图,选择画面主导形象和自由驾驭画面的能力,使画面形成一种具有节奏、韵律、秩序、构成的效果。从物体的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结构的认识。对物体进行归纳、剖析、置换、创造性地经营画面。从设计画面到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对物体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安排画面,拓展视觉经验的过程,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还可以对物体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们的探索意识,挖掘他们的艺术创新的潜能,对事物各层面的探究。在绘画表现中采用与常规相悖的手法,以各种材料混合或借用自然肌理的效果,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素描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对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进行训练,包括:形体观察能力、形体刻画(表现)能力、形体创造能力,并着重培养学生在造型方面的意识形成,培养学生的画面构成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审美,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的:造型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传统素描造型能力(明暗、体积、结构)的提 高,审美意识的引导,设计意识和理念的培养,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 激发造型意识,训练造型能力,提高造型手段;2、利用素描去实践形象的组成,探讨形象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基本的造型要素,并运用造型方式对形式语言表现手段更深一步的研究;3、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基础练习 第一节素描基本功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1、

透视详细讲解

透视详细讲解章节 1.透视的分类: 分为形体透视(几何形透视)和空气透视。 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按照灭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一个灭点)、成角透视(两个灭点)和斜透视(三个灭点)。 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度所起的作用。因为透视现象是远小近大,所以也叫“远近法”。 2.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3.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透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透视基础 总学时数32 讲课16 实 践 16 周 学 时 16 理论授课13 市场调研、考察0 学分 2 习题作业16 作业小结 3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学院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平面构成》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群——必修选用教材《透视学》.何靖泉.恩刚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1日.第一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1、《透视学原理》.马连弟.刘运符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1日.第一版 2、《绘画·设计透视学》.恩刚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年10月1日.第一版 本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 透视基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熟练掌握透视技巧,对绘制完善的设计透视图,准确表达设计意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透视基础课程就是要学习对基本透视原理,透视图绘制技术以及几何原理在透视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透视感受,提高手绘设计图能力,为其他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能够熟练应用透视画法绘制准确的透视图。通过对几何原理应用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绘制透视图的便捷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实践目的:实践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检验课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后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大写基础。 2、要求 教学要求:端正态度、保证质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结合建筑实物等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具有四维意识,熟练应用几何知识,培养其严谨的绘图习惯。教师要本着对学院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教学,抓住各知识点的关键部分进行讲解,确保教学的高质量。 实践要求:实践阶段中,结合课上内容循序渐进进行练习。根据平面图进行透视图的绘制。要求透视准确、构图适中、线条灵活、画面整洁。 3、重点及难点 重点:透视的原理、投影画法、三种主要透视的画法。 难点:根据平面布置,绘制不同角度透视图。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认识透视(2学时) 第一节透视基本工具(1学时) 第二节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1学时) 第二章透视的基本规律(4学时) 第一节原线(1学时) 第二节变线(0.25学时) 第三节消点(0.25学时) 第四节消线(0.25学时) 第五节侧点(0.25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黑板上的透视,将透视过程保留(2学时) 第三章常用透视的画法及技巧(18学时) 第一节平行透视(一点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平行透视一张(4学时) 第二节余角透视(二点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余角透视一张(4学时) 第三节微动态余角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微动态余角透视一张(4学时)

3ds max课程教学大纲1

《计算机辅助设计3——3ds max》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31140103 总学时: 64 (讲授/理论 24 学时,实验(训)/技术/技能 40 学时)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及装潢艺术设计 先修课程:《美术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平面设计》、《计算机基础》、《透视学》、《空间结构学》、《AutoCAD》、《摄影学》、《室内设计》等。 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根据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3ds max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3ds max的界面,掌握3ds max软件的基本操作制作技能,能独立创作室内室外三维效果表现图。 课程类别:独立设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以从事艺术设计的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软件应用于三维设计制作的知识和技术,能用电脑作为设计制作工具,为艺术设计做好铺垫;从而达到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满足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等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下述目标:(一)知识要求: 全面了解3ds MAX软件的相关知识。理解各项常用参数的概念及调整规律。掌握电脑美术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课程学习和上机实践操作训练学生能独立完成三维电脑效果图及浏览动画的设计和制作。 理论知识主要达到: 1、了解3ds max的发展、3ds max与同类软件以及3ds max的应用领域; 2、一般掌握三维软件的种类和特点; 3、掌握3ds max软件制作的基本流程; 4、熟练掌握3ds max的建模、材质、灯光工作特点; 5、熟练掌握原物体、次物体的概念及使用; 6、掌握放样、布尔运算的工作原理;

速写课程教学大纲

速写课程教学大纲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课程名称:速写 课程代码:080101305 课程英文名称:Short-term Sketch Training 课程负责人: 学时和学分:56学时 3.5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中国画 选课对象:三年级中国画专业 九、参考书目:1、贾德江编著,《古代名家线描人物精品》,朝华出版社 2、叶浅予编著《浅予速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华夏编著,《形象化的能手》,人民美术出版社 4、黄胄编著《黄胄速写》,人民美术出版社 5、杨参军编著,《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作品》,山东美术 出版社 十、 十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课程的目的: 速写是艺术通往生活通道的钥匙,它是艺术家对生活最敏感的触觉,是客观万物向主观世界转换的中枢,是艺术解开生活奥秘的纽扣。画家对生活的感觉大多是通过速写的途径而获得的。速写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速写课程的设置涵盖在整个美术类相关的课程中,而在绘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速写是作为单列的课程设置。速写提高同学们的手上功夫以及激发创作思路,让同学们进入生活、熟悉生活、记录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去体验和观察生活,同时把体会到的感情展现到画面中。让同学们学会把生活中的场景以速写的形式转化为绘画作品,同时也为今后的

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 (一)从实质认识速写的意义及分类 (二)从中国画的传统造型来了解速写 (三)中国古典线描临摹 (四)西方古典速写临摹 (五)课堂内外写生练习 (六)对速写的认识总结 十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对速写的定义以及分类有明确的认识。 2、在临摹中,体会经典作品的用线技法、构图方法。 3、了解东方速写的风格特点,掌握速写的基本技能以及要点。 4、把所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写生中,加强对技法的运用。 十三、课程描述: 造型艺术训练应包括两个部分:理性训练、感性训练。感性的训练主要通过速写来完成,速写是指在相对时间内将客观事物通过感性的主观化的表现手段定格在平面上的造型方式。速写的提高直接影响到绘画的进步,因此在绘画教学中离不开对速写技能的培养。 1.中国画造型的基本元素是线,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画观察事物的方式是以线为主导的二度空间的认识方法,在临摹中国古典线描的同时充分理解以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2.在临摹西方古典速写的过程中,学习其理性分析的思想,如艺用解剖学、透视学等理论对速写的作用。 3.让同学们了解并掌握速写的各种表现方式,以及如何提炼现实生活的素材,同时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手段,加强对速写的练习。 十四:课程分配(以下将分节逐步进行讲解)

结构素描教学大纲

结构素描 课程名称:结构素描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共5学分 课程学时:共100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上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结构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结构素描基础课程以线条节奏、黑白明暗进行造型练习为主要训练手段,通过对结构素描理论及技能的系统、科学、严格地讲授与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物象的造型形态,掌握概括与归纳对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对创造新的形态的能力进行训练,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后续的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结构素描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写生训练,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视觉经验及审美体验,并能有意识的运用多种技法进行表现。通过课堂写生、写生中的再创造、形体转换、解构重构、空间意向、形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在比较与综合中透彻地理解结构素描的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结构素描造型的基本原理及技法,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速写10课时 速写是素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基础造型能力之一。它主要是培育敏锐的观察力、审美意识、表现技能。课堂练习安排为(1)由慢到快(2)由静到动(3)由简到繁(4)临摹、写生相结合。课堂上首先进行理论的指导与示范,课堂练习主要目的是能够迅速地、简要地概括和提炼所要描绘的对象,在一定作业量的

完成情况下,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在观察体验生活,对生活、自然及人类的再认识上,促进综合素养,达到对美的敏锐发现与迅速表达。 (2)几何形体、静物写生30课时 几何形体是最初级内容,它包括基本形体及透视学的常规训练。一切复杂物体可以简化为最简单的基本形体,如正方体、圆柱体,圆球体等。所以,研究几何体的结构、透视、明暗等规律,将具有普通性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初步熟悉和掌握写生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提高抓形能力及表现能力,为下一步表现较复杂的对象打下基础。 静物是指瓜果、蔬菜、日用器皿等,当然也包括植物、山川云石等自然物。如树叶、树枝、昆虫、鸟类、鱼、贝、螺等物体。它们是一种自然生态的自由形,不像几何形体那么规则,因此在练习时就会面临在描绘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提炼加工的问题。自然物有着丰富多彩的形体、颜色、肌理和结构,在对其表现过程中,在把握表达上有一定难度,同时对形体间的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也十分重要。 (3)石膏像、人物写生30课时 前面我们进行了几何形体与静物的写生练习,对物体的空间、结构、透视的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开始转到石膏像素描写生。石膏像要比静物的形体复杂,但是石膏像的结构虽然复杂,我们可以用几何形体的原理来分析认识它。 人体结构有着自身天然的形式美的规律,人体的结构、功能之合理、完美,涵盖了自然造物之精髓。人物写生,可以得到各种结构,有机形态的训练。我们在对人物生理结构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用艺术结构的方法去理解表现对象。所谓艺术结构就是在生理结构的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调整甚至重组。强化对象的体量感及节奏感,既要表现出块状的体面,又能表示空间,显示前后进退,既要把握自然结构的准确,还要有必要的夸张和强调的表现能力。 (4)解构重构、联想创意30课时 重构与联想练习是面对客观对象,以其为原发点、为契机、为切入点进行创意性的写生和构成,做到有感而发、有意而表。凭借形象的联想,我们可以强调

《建筑美术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教学目的 (1)学习并掌握素描写生造型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法则。(2)培养学生具有为专业所需要的造型艺术的敏锐的视觉观察力(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内容及较强的造型理解力、判断力)严谨的造型表现力(正确的写生步骤、写生方法及结合专业要求的表现技巧)。 (3)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记忆力和创造性的徒手表现力。(4)为色彩写生教学打好必要基础。 (5)开扩艺术视野、加强艺术素养、提高艺术修养。 2、教学要求 (1)为建筑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2)根据任课班级的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及教学的实际进展等不同情况,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3)在符合本大纲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学中允许、鼓励不同流派手法的发展。 (4)写生对象的选择、写生作业的布置,不仅应考虑该作业所包含的造型基本功的训练价值,充分考虑该作业所包含的审美价值。(5)素描学科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充分注意理论展开的系统、完整与训练实践的准确结合。素描学科又具有严密的方法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观察力、表现力等能力的培养,不仅贯穿素描教

学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素描教学的归宿。素描也是一种艺术样式、素描教学的教学内容应有机的渗透着一定的艺术形式法则、美术史论基本知识、美术作品鉴赏等内容。 (6)教学方法应注意运用启发式。要注意因材施教。 3、教学内容 (1) 绪论 1、素描发展简史; 2、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地位、作用; 3、素描在建筑、城规、园林、工业造型等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4、素描课“教”与“学”的特点及要求; 5、素描教学计划简介。 (2) 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的轮廓写生 1、几何模型单体写生的取景与构图; 2、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 3、物体的形与轮廓。轮廓的比例, 4、透视关系的观察与把握; 5、物体轮廓写生的步骤与方法。 (3) 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的明暗写生 1、明暗写生造型观的基本概念; 2、明暗写生的观察方法及观察内容; 3、明暗写生的步骤; 4、明暗写生的方法。“面”的分析与把握:“交界线”的分析与把握:“色调”的分析与把握;

美术基础教学大纲

美术基础》教学大纲 (适用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美术基础是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主要力求通过美术基础技能训练,强化学生们对美术基本造型及色彩表现认识。该课程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本课程72 学时,课程教学45 学时,实践27 学时,学分4 学时。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在专业设计时,能够运用美的形式规律,创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媒体作品。第二,通过学习,强化学生们对美术基础造型及色彩表现的认识。为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奠定美术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通过美术基础学习,强化学生们对美术基础造型及色彩表现的认识。内容上这种进行二维平面绘画训练、三维空间训练,强调适应多媒体及相关专业的特点进行速写训练、想象训练,强化学生对三维空间形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形象表现能力与创造力;进行系统的色彩专业训练,培养对色彩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奠定美术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概述 一、教学要求 1、强调美术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了解美术基础知识,增长审美情趣。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美术基础知识 1.美术的分类2.美术发展简史 3.形式语言4.素描与速写的准备5.素描的基本规律第二节美术学习的意义第三节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美术的基础知识及学习要求2.中外美术发展简史 第二章二维绘画训练 、教学要求 1.熟悉二维平面的形态特点,掌握各种形态的表现规律。 2.进行平面形态变化训练,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和表现能力。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二维几何图形训练 1.集合形态及其变化2.集合形态的组合变化第二节抽象形态训练1.对称与平衡2.重复3.节奏和韵律4.变异5.对比和变化6.调和与统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各种几何形态及其变化2.各种几何形态间的组合变化 第三章透视学 一、教学要求1.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3.学习透视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手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透视的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2.基本要素

《绘画与透视》教学大纲

《绘画与透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性质:《绘画与透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较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课堂讲授与作图实践,使学生正确掌握透视现象原理,掌握透视作图的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用正确透视的方法表达设计创意的能力。 (二)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了解透视现象和原理。 2.了解并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的透视作图方法和过程。 3.掌握透视作图的步骤、方法。通过综合作图训练和辅导,结合环境艺术相关专业课程设计表现的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透视作图法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空间和物体的准确透视表达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绘画透视现象与原理、透视的相关参数与作用、平行透视与作图、透视的辅助作图方法、成角透视与作图、圆的透视与作图、倾斜透视与作图原理。其中平行透视,透视辅助作图,成角透视和圆的透视为重点部分。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一)先修课程:《设计素描》等 (二)后续课程:《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表现技法》《居住空间设计》等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学时:30学时 (二)学时分配如下(其中理论15学时,占总学时50%;实训15学时,占总学时50%): 二、推荐选用教材意见及要求

(一)学生用教材: 1.《绘画与透视》 主编:蒲新成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1年1版 2.《画法几何及制图基础习题集》 主编:宋兆全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版 (二)教师用教参: 1.《土木工程制图》 主编:宋兆全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1版 三、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 (一)教学环境、设备条件 开设本课程需普通教室和绘图板 (二)学生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 美术基础知识、透视学知识、理性观察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 四、考核 (一)考核方案见考试试卷 (二)考核成绩计算(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三)考核的形式:环境空间作品(随堂)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透视现象与原理(了解) (一)透视现象与定义 (二)透视的相关概念与作用 (三)透视的基本规律 【教学要求】 1.详细讲解什么是透视,组成透视的三个因素 2.解析透视现象基本规律 【单元练习】—单项技能训练 1.画出3种原线和5种变线与画面和地面的相互关系。 二、视点最佳位置的选择(掌握)

透视学-教案

透视学教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含实践)。课程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方法,辅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能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环境绘制出透视图的基本技能。 1.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构图方式; (2)掌握绘制的物体空间的尺寸,为绘制透视图的比例打下基础; (3)掌握特定环境的透视变化因素; (4)掌握几种透视图的制图方法。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2.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透视图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透视技法的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较强的设计意识; (2)具有艺术的.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与思想。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1: 1.透视的基本概念 2.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术语 3.透视的基本规律(法则) 4.确定物体形状的基本透视方法 5.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概念;平行透视设计构图画面特点;构图画面框架建立过程;物体比例的设置;室内或室外场景平行透视。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剖析典型案例。 教学实施: 一.透视的定义 “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就是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

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 二.透视三要素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透视的名词术语 1.视点EP(Eye Point):画者眼睛所在的位置。 2.停点SP(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也称驻点。 3.画面 PP(Picture Piane ):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形必备的条件。 4.中心视线CVR(Central Visv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视中线.中视线.视轴。 5.视心CV(Center Of Vision):中心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称心点.主点.视心点。 6.视平线VH(View Horizon):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 7.视平面HP(Horizontal Piane):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 8.视高H(Height):视点到立点的垂直距离。 9.视距D(Distance):视点到视心点的垂直距离。 10.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11.基面GP(Gra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立点的所在面。 12.基线GL(Gra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13.灭点VP(V)(Vanishing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也称消失点。 14.中心视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点所做的视平线的垂线,也叫中垂线。15.测点M(Measvring):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也称量点.测量点。 16.视角SA(Sight Angl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上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当视角过大时,透视图形会产生不正常的变形。 17.视域(Visual Threshold):固定视点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绘画上通常采用600以内的视域作画。60°视角左右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18.地平线HL(Horizon Line):平原上看到的天空与地面的交接线。投影在画面上与视平线重合。 19. 距点DP(Distance Point):以视心为圆心,视距长为半径作圆称作视距圆,圆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称为距点。常用到的是视距圆与视平线的两个交点。是所有平行于地面.与画面成45°角的平行直线的灭点。 20.余点RP(Rest Point):余角透视中在视平线上,除了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它灭点都叫余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