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鑫——药材道地性

谢鑫——药材道地性
谢鑫——药材道地性

浅谈药物道地性

1 药材道地性简介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药材道地性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提及到。药材道地性是指由于药材在不同的环境、人文作用下而产生的生物等方面的特异性差异。药材道地最早在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被提及到,书中说道“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强调了中药产地的重要性,其中所载的部分药物带有地名,有浓厚的道地色彩,如:巴戟天、秦椒等。此后在《名医别录》中,大量药物注明产地,甚至注明了土壤的环境。在此时,真正意义上的道地药材产生。

紧接着在唐朝时期、以及明朝初期等著名的药学著作中,都阐述了药材道地性。对药材道地性的认识,历代的医药名家多有论述,对药材道地性的研究一直是很多学者的兴趣,在21世纪,加强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是十分总要和迫切的任务[1]。

2 产生药材道地性的原因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道地药材形成机理及科学内涵等方面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并已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结果,使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逐步深入。肖小河认为中药系统演进的基本规律是用进废退,去伪存真,优胜劣汰,择优而立,道地自成。根据中药系统演进的三大动力——遗传变异、环境饰变和人文作用(生产技术、临床选择、文化传播、市场交通、社会政治等)及其对道地药材形成的贡献大小,将道地药材形成模式分为生态环境主导型、生物物种主导型、生产技术主导型、人文传统主导型、多因子关联决定型。如冬虫夏草属于生态环境主导型,有川草、藏草、滇草之分;郁金属于生物物种主导型,有川郁金、温郁金、桂郁金之分[2];

近年来,黄璐琦课题组开展了系统的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从生物学角度阐明道地药材的表型是由自身的遗传本质基因型所决定的,并受特定的生境条件影响。道地药材的形成应是基因型与生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可用公式表示:表型=基因型+生境饰变。所谓表型,指道地药材可被观察到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总和,包括药材性状、组织结构、有效成分含量及疗效等。基因型指道地药材在基因水平的变异,生境饰变是指由生境引起的表型的任何不遗传的变化。通过

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黄璐琦提出“道地药材的道地性越明显,其基因特化越明显”、“边缘效应能促进道地药材的形成”、“道地药材的化学组成有其独特的自适应的特征”等道地药材形成的三个假说,赋予了道地药材新的科学内涵[3]。

3 药材道地性研究的技术手段

3.1 道地药材的指纹图谱技术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材或中成药经适当的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识该中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目前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主要有:光谱法、色谱法等其他方法。

薄层色谱法是利用中药各成分在薄层上分析分离及分离后相对唯一不同进行鉴别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中药指纹图谱中国应用最多的方法,它具有选择性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3.2 道地药材的分子鉴定技术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的应用于道地药材的鉴定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AR-PCR、PCR-RFLP等可以用于道地药材的鉴定[4]。

4 药材道地性的意义

道地药材是药学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很多专家都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道地药材它是人们预防疾病的一个有力的武器。药用植物道地基因及其表达调控应用于药用植物遗传改良和道地药材栽培过程中的品质调控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相对于大田作物而言, 药用植物品质或有效成分的量较产量更为重要, 通过道地基因工程改良药用植物品种是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但由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过程十分复杂, 同时还受到反馈调节等调节机制和表达等若干因素的影响, 因此个别道地基因的利用对药用植物品质改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对关键酶基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药用植物的道地性研究才会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韩邦兴, 彭华胜, 黄璐琦.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进展[J]. 科技进展, 2011,

33(5):281-285.

[2] 肖小河, 夏文娟, 陈善墉.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概论[J].中国中药杂志,

1995,20(6):323.

[3] 黄璐琦, 张瑞贤. “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J]. 中国药学杂志, 1997,

32(9):536-566.

[4] 黄璐琦, 陈美兰, 肖培根. 中药材道地性研究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及模式假[J].

中国中药杂志, 2004, 29(6):494-496.

甘肃道地中药材

前言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当归产量占全国95%,党参产量占全国60%,黄芪产量占全国50%,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 我省中药材资源特色品种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由于我省地理环境、运输条件限制,中药材种植农户分散,规模化、集约化,尤其是标准化加工程度低,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科研带动、科技创新滞后,造成中药科研攻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弱。 为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结合甘肃道地药材品种,以定西、陇南为重点,优先抓好当归、党参、黄芪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建设陇药生产加工体系,指导生产规划,优化加工技术,为制定陇药原生药材加工标准,全面实施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服务我省药材市场。 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以甘肃道地药材当归、黄芪、党参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我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干燥方法不统一,无序熏硫等现象,致使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本试验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现有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中药材干燥后药典中指标性成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阿魏酸、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含量进行测定、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确定三种我省道地中药材最佳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建立产地加工干燥工艺,制定该工艺加工干燥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材料当归取自岷县,党参取自定西渭源,黄芪取自陇西县,选取产地一致,长势一致的中草药,11月上旬产地地头直接进行采购,要求试验用中药材未经任何处理。 对照用中药材选自当归城交易市场。 1.2 试验方法 试验原料经常温常压冷水喷淋除泥清洗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以阴干、晒干、烘房干燥、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个重复,以干燥后所得中药材样品性状、水分、浸出物为评价指标,确定最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该产地称道地产区。“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了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美观的商品性状。这些商品性状常常是鉴别道地药材的方法之一。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一些道地药材,常在名称前加上道地产区,例如川泽泻、建泽泻分别表示四川和福建产道地药材泽泻。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仅供参考)河北道地药材

黄芩 (热河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草部中品。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之功。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 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和 细皱纹。质硬而脆,异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黄芩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主产于燕山背部的黄芩历来以条粗长,质坚实,加工后外皮金黄、杂质少而著称于世,被誉为“热河黄芩”。《药物出产辨》云:“直隶、热河一带均有出”。明确指出黄芩道地产地在河 北承德地区。通过对黄芩生长的地形因子与气候条 件分析,河北北部最适宜黄芩生长,其产量和质量 均优于其他省份。 黄芩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汉黄芩素已被开发为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一类新药,而其主要代 谢产物汉黄芩苷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了抗细胞增 殖的特性,而且这种成分能通过诱导G1期阻滞和促 进分化,有效抑制U937和HL-60细胞的增殖,有 望成为一种新的能够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抗肿瘤天然产物。

知母 (西陵知母) 知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 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 趁鲜除去外皮,晒干,习称“知母肉”。具有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知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知母性寒, 味苦,主热中消渴,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生川谷”, 汉末《名医别录》中的记载:“生河内 川谷。”河内:即太行山区包括河北西 部和北部。在《药物出产辨》(民国时期) 记载:“知母产直隶东陵西陵”最为出名, 其中河北易县所产“西陵知母”最为道地。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 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 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 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 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 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道地药材基本知识

道地药材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中药材的质量与其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分布和生长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等生态环境有很大差异。植物和动物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各自的特定要求,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所产的药材质量最好。所以某地区出产的特定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收当柴烧”,这句古谚形象说明了中药材适时收获的重要性,也道出了科学生产之于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作用。临床上,一些老中医在处方时,喜欢在药名前标“川”、“云”、“广”等产地,显示出对道地药材的信任。 一、相关论述 1.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强调了区分药材的产地、讲究道地的重要性。在《神农本草经》中所载的365种药材中,有不少从药名上就可以看出有道地色彩,如巴豆、巴戟天、蜀椒、蜀漆、蜀枣(山茱萸)、秦椒、秦皮、秦瓜、吴茱萸、阿胶、代赭石(山西代县一带)、戎盐等。巴、蜀、吴、秦、东阿、代州都是西周前后的古国名或古地名。 2.《五十二病方》中的242种药材中,名称上反映出产地者有蜀菽、蜀椒等。 3.《内经》从理论上阐明了道地药材的含义,指出:“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 4.《伤寒论》中的方剂有112首,涉及的中药材80余种,其中记载的道地药材阿胶、蜀漆等被广泛地用于临床。 5.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特别强调药材的产地,指出:“用药必依土地”,这可能为后世正式专用“道地药材”的术语奠定了基础。 6.李时珍的道地药材观点更为明确,如:“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沧击能盐,阿井能胶,……将行药势,独不择夫水哉?”他在每味药材项下虽不像《本草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规范道地药材生产和管理,全面提升道地药材质量,保证人民安全用药,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决定在会员企业内部开展“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选与授牌工作。其目的在于培育和扩大会员企业的品牌优势,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以树立标杆企业,提升会员企业质量意识、品牌市场竞争力,扩大专业委员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为了使评选与授牌工作具有公信力并规范、有序地进行,根据《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审管理办法》,制定《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道地优质药材示范基地,经专家现场检查评审后,由专业委员会授牌。 一、企业具备条件 1、企业资质:会员单位及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公司、合作社、农(林)场; 2、企业经营情况:组织机构、经营范围、技术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经营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等; 3、企业基地情况:栽培历史(至少要有2个生产周期)、种植

规模等。 4、基地名称:生产单位名称+药材名+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 5、申报药材道地性:依据历史文献考证该基地药材道地性的历史和证据资料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包括药用历史与文化(药用历史、文化故事、产业现状等)、当地种植或养殖历史、现代技术评价(品质、应用、效果、市场占比、行业评价等)。 二、生产技术体系 1、基地选择与布局:应按照中药材道地性与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合理选择与布局示范基地。要从历史文献方面找出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历史成因和依据证据。 2、基地环境质量: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因是其产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建设道地药材的生产基地,要调查道地药材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是否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基地、灌溉水、药用动物的饮用水等符合国家相关质量规定。 3、基地生产规模:示范基地规模根据不同品种与市场需求而定。种植类:常用大宗药材基地生产规模一般应在1000亩以上;珍稀名贵药材基地生产规模可在500亩以上。设施种植或养殖类:生产规模一般应在50亩以上。野生抚育类:生产规模一般应在2000亩以上。 4、物种鉴定:示范基地生产的药用植物,应经权威部门的有关专家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并符合传统道地药材与有关法定标准(如《中国药典》等)规定要求。 三、质量管理体系

十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 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六)川药产区 川药指四川、重庆所产道地药材。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种植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声明:本文转自神农本草精英会微信号,题目为张继中药诗话系列之一: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中药基础知识和行业正能量。插入广告与原作者无关,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摘自《中医药法》)。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张继 云南马关草果王,版纳砂仁天竺黄。 文山三七云佛手,云南重楼滇精黄。 朱砂琥珀五倍子,叙府半夏云木香。 檀香荜茇马钱子,云归昆明山海棠。 云连丽江山慈姑,苍山贝母药大黄。 天麻雪上一支蒿,滇西云归儿茶膏。 毕澄茄子鸡血藤,诃子云苓云胡椒。 贵州天麻吴茱萸,毕节半夏艾纳香。 雷丸山慈姑贵芍,朱砂五倍子雄黄。 黔川续断坚龙胆,杜仲百合茯苓乡。 姜形黄精九香虫,通脱通草贵白党。 四川松青芦贝母,泽泻佛手雅安黄。 川仲川朴川楝子,绿丝郁金川姜黄。 灌县川芎川牛膝,味连雅连川木香。 江油附子青川乌,中江薄荷川明党。 鸡骨常山川独活,瑞香狼毒川活羌。 中江丹参川续断,中江白芍川柏黄。 汉源花椒五倍子,慈姑干姜犍白姜。 雷丸甘松川故脂,川红梅花九虫香。 遂宁白芷自然铜,绵川麦冬云木香。 川蓬莪术川藁本,宜宾巴豆川山常。 川灯心草紫草茸,川金钱草苦楝皮。 保宁半夏西钩藤,康定硼砂川白蜡。 重庆綦合川红梅,秀山银花南大黄。 合江佛手涪麦冬,开县木瓜桔梗良。 万县江津青白壳,垫江丹皮川黄柏。 万县巴豆山栀子,万县常山云木香。 青海秦艽西羌活,马鹿茸角野麝香。 冬虫夏草川贝母,沙棘马宝西大黄。 胆草枸杞大青盐,青藏茵陈山莨菪。 西藏甘松胡黄连,大黄羌活红景天。

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

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组分结构的独特性 张明华1,2,封亮1,胡绍英1,贾晓斌1,2* 道地药材是久经中医临床验证的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医药临床的防病治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道地药材具有质量佳、疗效好等优点,其根本原因是内在化学成分/组分的外在表现。经过近些年的研究,道地药材化学特征的研究与创新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困惑着研究者。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道地药材发挥上佳药效的物质基础不是其含有独特的某一化学成分,而是含有独特的化学成分/组分构成的稳定有序的结构特征。“组分结构理论”认为道地药材的物质基础是由各组分构成,各组分之间具有稳定的配伍配比关系;组分内由各活性成分之间也具有稳定的配伍配比;而单独的活性成分,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三维结构。本文基于“组分结构理论”,从“三个层次多维结构”深入的阐述道地药材化学组成的独特性,为道地药材物质基础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道地药材;质量;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 道地药材是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名优正品药材,是中药材之精粹之所在,也是古往今来人们评价控制中药品质的独特综合性指标[1]。“药材好,药才好”,优良质量是药材具有较高疗效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道地药材药材质优效佳的物质基础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等方面[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成分分析方面,多以单一或

者某几个成分指标来评估道地药材的质量,这远远不能反映中药多成分的特点,亦不能真正揭示道地药材区别非道地药材的本质内涵。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相对于非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并不含有某一特有成分,亦不是某一成分含量越高越好;而是在组分与组分之间、组分内各成分之间具有稳定有序的整体特征,即配伍配比。笔者课题组曾提出“组分结构理论”,认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具有“三个层次多维结构”[3],即组分间,组分内各成分间具有一定配伍配比,以稳定的比例构成中药最佳药效的物质基础的整体。道地药材相对于非道地药材的质优效佳根本区别在于内在的有效成分/组分之间的配伍配比差异。在此,笔者将通过组分结构理论,深入阐述道地药材的本质特征的独特性,揭示道地药材物质基础的“三个层次多维结构”的化学组成特点。 1 传统道地药材质量评估及物质基础研究 1.1 药材道地性物质基础研究意义 不断丰富的药物知识和逐渐完善的药学理论,使道地药材质优的理念深入人心,道地药材成为中药材质量的一项标准[4]。毋庸置疑,在中药材发展的国际化步伐下,道地药材俨然以其“质优效佳”的独特性成为临床药材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然而,道地性药材阐释其“好”的本质在哪里?物质基础作为药效产生的关键,是如何作用于道地药材而解说其“优效”的根本?《中国药典》对中药材的质量检查包括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等,可以说这仅仅是对某种中药材总体成分水平的一个概括性评价,粗糙模糊地考量了其质量的好坏。

山西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它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其一是指同种异地出产的药材,在质量上有明显差异,如人参、地黄、杜仲、当归等,产地不同药效差异很大,常把某地出产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而其他产地出产的则叫“非道地药材”;其二是指同一种药材国内外均有分布,但在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则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三是指原产其他国的药物流传入中国之后,经过发展,成为常用中药,这些药物在中国的某些或某一地区已经引种成功,如红花、木香等;其四是指经加工而形成的药品,其“道地”所在主要是指工艺上的考究;其次是指一些正品药物的代用品,这些代用品相对于“道地”的正品药物而言,就是“非道地”的药材了。 山西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也是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中药材的种类、储量、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目前探明的中药材种类有1116种,其中植物药953种,动物药133种,矿物药30种,占全国《中药汇编》收载中药材数量的25%。我省共有30多种中药材申报国家道地药材,有8种入选国家道地药材,包括连翘、黄芪、党参等。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药物的生活应用。 一.黄芪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补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对人体的益处有很多下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道地药材标准通则及编制说明修订稿

道地药材标准通则及编 制说明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附件1: 道地药材标准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地药材鉴别及道地药材标准撰写的通用格式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道地药材鉴别及道地药材标准建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药典》(2010版)。 《中国道地药材》(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受到特定生产加工方式影响,较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药材。此处要求注明道地药材的名称。 .非道地药材 正品药材,但不是产在道地产区,不符合道地药材的质量要求。这里指道地产区以外同种药材。 .道地产区 道地药材的原产地。此处应注明道地药材的道地产区。 .生境 适合道地药材生长的环境。 4.来源及性状 主要描述道地药材来源,描述其原植物、动物或矿物的性状,重点描述道地与同种非道地药材在来源上有差别。

5.历史沿革 提供道地药材历史沿革考证信息,该信息必需表明:1)历史记载该道地药材的最优或主产地;2)公认的优良品质;3)优良品质与产地相关的的信息。本条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必要条件,应给与详尽描述。 6.质量要求 .基本要求 符合《中国药典》对该药材所有质量要求。 .性状特色 本部分记述经验鉴别方法、肉眼观察到的性状或借用仪器观察到的微性状及显微性状。主要描述道地药材有别于非道地药材的优良特征或特性,同时描述道地药材有别于非道地药材的形态学特征与特性(主要作为道地药材鉴别的依据),应突出道地药材应在品质、产量、抗逆性或经济价值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的特色。 .化学成分特征 比较道地与非道地产区化学成分后,提取描述道地药材有别于非道地药材的化学成分特征。 7.遗传特征 因道地药材以数量遗传性状为主,在基因水平表现为多基因构成的数量遗传,导致很多道地药材无法找到分子水平的特征基因片段。但对于个别已发现特定分子特征的道地药材,鼓励对其稳定的遗传特征进行描述。 8.生境特征 比较道地与非道地产区自然环境后,提取道地产区导致药材品质形成的土壤、气候等生态主导因子及特征,描述与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相关的道地产区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 9.栽培、采收及产地加工 对于栽培道地药材,应总结归纳道地产区特有的与优良品质相关的栽培、采收及产地加工经验。 10.包装、标志及运输 .包装 按照道地药材贮存特性,说明有利于道地药材品质保存的包装材料及规格。

中药学道地药材

中药学道地药材 摘要:在回顾中药学高等教育50年来历程和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与西医学和西药学相比,用构成一门独立学科必备三要素(研究对象、知识系统、知识的生产方式)衡量,中药学发展又是缓慢的、虚弱的,所以从调整中药学发展重点、增强独立自主意识、完善知识体系和提 升中药队伍学术与业务水平等方面阐述中药学自强之路。 中药的历史十分悠久,但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中药学》教材却 是十分年轻,始于1959年,迄今才50岁。正值建国60周年之际,回 顾中药学走过的历程,探讨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对于中药学的发展 是必要和有益的。 50年来,中药学发展迅速,形成很多研究的热点,例如:病理生理条件下中药十八反的实验研究、药对和配伍与药效和成分变化的关系; 药材研究如紧缺贵重药材的栽培或养殖以及环境和资源的保护、道地 性研究,炮制工艺和机理研究;产品开发(治疗、保健和抗衰老等), 国际通行的GMP生产规范在我国逐步普及;标准化研究,包括药材、 医院制剂、新药,其基础是有效物质和安全性的确定。中药学学科地 位随之持续提升,1990进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二级学科行列,到1997 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时上 升为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收入中药学词条。2002年教育部公布四所中医药大学为中药学重点学 科点,涌现出一批中药学精品课程单位,培养了一大批中药学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与时俱进,《网络中药学》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总来说之,在生产、科研、教学、医疗、商贸等方面中药学的进步, 与1959年之前相比,可谓“突飞猛进”,以上所述必然挂一漏万。但是,如果与西医学、西药学和同样是具有浓重传统的农学等相比,中 药学的进步又是缓慢的。原因并不但仅在于年轻,构成一门独立学科 必备三要素,即:要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要有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要有学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 资料整理:康雷 一、名词解释 1、道地药材: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道地药材的品质与当地的种植历史、种植习惯、传统栽培技术及初加工工艺等都有关系。 2、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品质好、长势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良特性的品种。保持药材种质的优良,与生长环境、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道地药材产地的种质一般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二、道地药材分布 (一)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关药 1.人参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地】园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栽培,5年后采收。林下参:北纬39~48度,东经117.5~134度。人工播种,野生,参龄15年以上。 【质量要求】圆参:支大,体轻质脆,皮细纹深,表面色黄白,断面色白,粉性,香气特异,味微苦、甘。林下参:生长年久,芦细长,上部芦碗密,体丰满,纹细深,收腿,皮条须,珍珠点明显。 2.五味子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为主产区,野生为主。 【质量要求】粒大,色紫红,皮肉厚,油润光泽,多双核。 3.鹿茸(梅花鹿)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习称“花鹿茸” 【主产地】吉林、辽宁。饲养,二杠茸于清明后45~50天采收第一次,并于采后50~60天采收第二次。 【质量要求】体轻,质嫩,圆短粗壮,茸尖饱满,皮色红棕,毛细柔软,油润光泽。 4.哈蟆油 【来源】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雌蛙的干燥输卵管。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放养,秋季采收。 【质量要求】块大肥厚,色黄白,油润,皮膜少,无黑色卵子。5.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汉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习称“辽细辛”。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栽培。野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 【质量要求】根细,质软,色灰黄,叶小色绿,气辛香,味辛辣而麻舌。 6.龙胆(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

道地药材产区分布图

道地药材产区分布图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药标准化的概念,是指一定的中药品种在特定生态条件(如环境、气候)、独特的栽培和炮制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较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道地产区: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 道地药材产区分布图 道地产区划分 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历史沿革和功能评价,我国可分成15个区域特色明显的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品种与产区分布 关药 指山海关以北或指“关外”东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 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 北药 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著名北药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怀药 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 著名怀药有地黄、山药、牛膝、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金银花、红花、山茱萸、全蝎、茯苓等。 淮药 指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苏皖三省)所产的道地

山西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就是优质纯真药材得专用名词,它就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得药材。它包括了几个大得方面,其一就是指同种异地出产得药材,在质量上有明显差异,如人参、地黄、杜仲、当归等,产地不同药效差异很大,常把某地出产得药材称为“道地药材”,而其她产地出产得则叫“非道地药材”;其二就是指同一种药材国内外均有分布,但在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则具有独特得疗效;其三就是指原产其她国得药物流传入中国之后,经过发展,成为常用中药,这些药物在中国得某些或某一地区已经引种成功,如红花、木香等;其四就是指经加工而形成得药品,其“道地”所在主要就是指工艺上得考究;其次就是指一些正品药物得代用品,这些代用品相对于“道地”得正品药物而言,就就是“非道地”得药材了。 山西就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也就是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中药材得种类、储量、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目前探明得中药材种类有1116种,其中植物药953种,动物药133种,矿物药30种,占全国《中药汇编》收载中药材数量得25%。我省共有30多种中药材申报国家道地药材,有8种入选国家道地药材,包括连翘、黄芪、党参等。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药物得生活应用。 一.黄芪 黄芪就是百姓经常食用得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得顺口溜,意思就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得防病保健作用。黄芪与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补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得感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与较广泛得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得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对人体得益处有很多下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中药道地药材产区

1、川药: 主要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如黄连、附子、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半夏、天麻、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 2、广药: 主要指产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道地药材,如砂仁、穿心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海龙、海马、珍珠、地龙等。 3、云药: 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儿茶等。 4、贵药: 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 主要指产于河南的道地药材,如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栝楼、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6、浙药: 主要指产于浙江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梢蛇等。7、关药: 主要指产于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道地药材,如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鹿茸、鹿角、蛤蟆油等。 8、xx:

主要指产于陕西及周围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大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南五味子、党参、槐米、槐角、茵陈、秦皮、猪苓等。 9、淮药: 主要指产于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皖、苏)的道地药材,如半夏、葛根、苍术、射干、续断、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皮、木瓜、银杏、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酥、斑蝥、蜈蚣、蕲蛇、珍珠、石膏等。 10、北药: 主要指产于河北、山东、山西以及陕西北部的道地药材,如党参、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11、南药: 主要指产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威灵仙、泽泻、蛇床子、枳实、枳壳、莲子、紫苏、香薷、僵蚕、雄黄等。 12、蒙药: 主要指产于内蒙古的道地药材,也包括蒙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锁阳、黄芪、甘草、麻黄、赤芍、肉苁蓉、淫羊藿、郁李仁、苦杏仁、蒺藜、冬葵果等。 13、藏药: 主要指产于青藏高原的道地药材,也包括藏医所使用的药物,如甘松、胡黄连、雪莲花、余甘子、毛诃子、冬虫夏草、麝香、熊胆、硼砂等。 14、维药: 主要指产于新疆维吾尔地区的道地药材,也包括维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雪莲花、伊贝母、阿魏、紫草、甘草、锁阳、肉苁蓉、孜然、罗布麻等。

中药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十四产区 1、川药: 主要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如黄连、附子、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半夏、天麻、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 2、广药: 主要指产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道地药材,如砂仁、穿心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海龙、海马、珍珠、地龙等。 3、云药: 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儿茶等。 4、贵药: 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 主要指产于河南的道地药材,如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栝楼、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6、浙药: 主要指产于浙江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梢蛇

等。 7、关药: 主要指产于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道地药材,如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鹿茸、鹿角、蛤蟆油等。 8、秦药: 主要指产于陕西及周围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大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南五味子、党参、槐米、槐角、茵陈、秦皮、猪苓等。 9、淮药: 主要指产于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皖、苏)的道地药材,如半夏、葛根、苍术、射干、续断、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皮、木瓜、银杏、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酥、斑蝥、蜈蚣、蕲蛇、珍珠、石膏等。 10、北药: 主要指产于河北、山东、山西以及陕西北部的道地药材,如党参、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11、南药: 主要指产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威灵仙、泽泻、蛇床子、枳实、枳壳、莲子、紫苏、香薷、僵蚕、雄黄等。

十大道地药材产区

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五)江南药产区 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六)川药产区 川药指四川、重庆所产道地药材。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纯熟,所产药材近千种,居全国第一位。川产珍稀名贵药材有麝香、冬虫夏草、川黄连、川贝母、石斛、熊胆、天麻等。大宗川产道地药材有川麦冬、川泽泻、川白芍、川白芷、川牛膝、川郁金、川黄柏、川芎、附子、川木香、川大黄、川枳壳、川杜仲、川厚朴、巴豆、使君子、明党参等。道地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如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岷江流域的姜和郁金;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合

道地药材标准 川枳实

道地药材川枳实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枳实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川枳实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 3.2 川枳实Chuang Zhishi 产于重庆江津、铜梁、綦江、万州和四川广安、南充及周边地区的枳实药材。 4 来源及形态 4.1 来源 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栽培变种酸橙×枳Citrus aurantium L. ×Poncirus trifoliaya 的干燥幼果。 4.2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枝刺较少。叶片椭圆形,先端渐尖,顶端凹缺,厚纸质,翼叶狭窄;叶片表面油点黄色透明,果实表面光滑,有黄色油细胞。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5 历史沿革 枳实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木部中品,记“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河内( 河南武陟)川泽。” 唐·《本草拾遗》载:“本经枳实用九月、十月,不如七月、八月,既厚且辛,书曰江南为橘,江北为枳,今江南枳、橘俱有,江北有枳无橘。此自别种,非干变易也”,这里指出江南之橘和江北之枳应为明确为两个不同的物种,而非同一物种因地理环境影响而引起的物种变异。唐《新修本草》载:“枳实生河内川泽”,且在唐诗中有“方物就中名最远,……采尽商山枳壳花”的描述,进一步说明,枳实分布于河南、陕西一带,且商州地区枳实已与人们的生活临床密切相关,并已成为当地特产。另外,同时期还有“澧水桥西小路斜,……处处春风枳壳花。”的诗句,此处澧水即今之湖南澧县一带,说明在唐朝时期,枳实已在南方的湖南一带广泛种植。 《本草图经》曰:“枳实,生河内川泽,洛西州郡皆有之,以商州( 陕西)为佳。如橘而小,高亦五、七尺,叶如枨(橙),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实。九月、十月采,阴干。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皆以皮浓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状、须陈久者为胜。” 明·《本草蒙筌》中记载枳实为:“商州所生,似橘极小,择如鹅眼,色黒,陈者良。”与上述记载一致。《本草纲目》引用“颂曰:今洛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这里的洛西指的是现今的河南洛阳、郑州这一带,江州指的是江西省,湖州指的是浙江的湖州。从以上文献可知枳实的产地在长江南北均有,古代以商州所产者为佳。 清·《植物名实图考》载:“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故本草亦只有枳实,后人以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枳壳。”说明枳实、枳壳为同一植物来源,只是采收期不同而已。并载枳实:“即橘之酸酢者”。清·《本草崇原》:“枳实出于河内洛西及江湖州郡皆有。近时出于江西者为多”。表明清代枳实已是主产于江西。 民国《增订伪药条辨》记载:“江西沙河所出者,皮厚肉细而结,色白气清香而佳”。《药物出产辨》:“枳壳,产四川为最,江西次之,福州又次之。”说明在清代至民国时期,认为四川产枳实品质较佳。《中国道地药材》:“尤以江西清江县所培育的为优良品种(道地药材称‘江枳壳’)……湖南沅江的‘湘枳壳’、四川万县的‘川枳壳’亦享有盛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协作组第四册):“四川产者市场上称川枳实,湖南产者市场称湘枳实,江西产者市场上称江枳实,……贵州大多以甜橙幼果作枳实。”对于枳实的品质评价,1963版《中国药典》一部:“以外皮黑绿色,肉厚色白、瓤小、体坚实、香气浓者为佳”。1977版《中国药典》一部:“以质坚硬、香气浓者为佳。”《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以个大小均匀,果实表面绿色,光滑,果皮肉厚而白色突起,质坚结,体重者为佳。”《中国药材学》:“以表皮青黑色、肉厚、瓤小、质坚实、香气浓者佳。”《新编中药志》(第二卷):“以肉厚、瓤小、质坚、香气浓者为佳。”《500味常用中药材经验鉴别》:“以个大小均匀,果皮厚而肉呈凸起状,质坚结者质佳。”《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以外果皮绿褐色、果肉厚、白色、瓤小、质坚实、气香浓者为佳。” 从本草记载来看,枳实应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历史上枳实南北均产,并在唐代以前似乎主产于北方地区,并以商州(今商洛)所产枳实为佳,在唐代以后产区逐渐南迁,及至清代,枳实已主产于江西,并形成了江枳实(江西清江)、湘枳实(湖南沅江)、川枳实(重庆万州、江津等)道地药材。据调查,目前枳实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区柑橘栽培地区资源最为丰富,主要栽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