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和急救

常见心律失常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和急救
常见心律失常和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和急救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1.:激动起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

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激动传导异常

传导障碍:如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等。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二.窦性心律失常的判断及急救

1.窦性心动过速

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频率超过100次/min常见于:

1).健康人在吸烟,饮茶、咖啡、酒,体力活动与情绪激动等

2).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

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

物亦经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2)心电图表现: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

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

急救:①让病人大声咳嗽。②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③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④嘱病人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但切勿用力过大,每次10分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同时压迫。青光眼、高度近视眼禁忌。同时口服心得安或心得宁片。⑤针对原发病因,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

2.窦性心动过缓

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

1).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

2).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疽,

以及应用拟副交感药物、胺碘酮、β阻滞剂、普罗帕酮、钙

拮抗剂或洋地黄等药物

3).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亦常见窦性心动过缓

(2)心电图表现: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O次/min

(3)急救:①如果急性的可以给以心前区叩击②窦性心动过缓可以安装起搏器

3.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

判断:(1)临床:过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可令病人出现晕眩、视朦或短暂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抽搐

(2)心电图表现:1)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时期内无P波发生,

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

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2)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如房室

交界处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控制

心室

(3)急救:心肺复苏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判断:(1)临床:1)病人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

发作性晕眩, 视朦,乏力,晕厥,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

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

(2)心电图表现: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②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

③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

④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

⑤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等

急救:①心率缓慢显著或伴自觉症状者可试用阿托品、舒喘灵口服。②双结病变、慢快综合征以及有明显脑血供不足症状如近乎昏厥或昏厥的

患者宜安置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安装起

搏器后再加用药物控制快速心律失常发作。③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发作时,不宜进行电复律。

三.异位心律的判断及急救

1.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判断:(1)临床:房性早搏多数见于正常人,通常不引起自觉症状,亦不会引起循环

障碍,有时病人可诉心悸、胸闷。疲劳、焦虑、吸烟、饮酒、喝浓

茶、饮咖啡、洋地黄中毒、心房病变、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肌

梗塞均可引起房早。不同疾病引起的房早可出现不同的伴随症状,

心脏听诊可听到心脏搏动突然提早出现,而后为延长的代偿间歇,

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响亮,第二心音弱或听不到,早搏的脉搏弱,

或者摸不到。

(2)心电图表现:1.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P’形态与同导联的窦性P波

有一差异。

2.P’-R间期一般在0.12—0.20s。

3.P’波之后的QRS—T可有三种表现:

(1)P,波之后的QR5—T波群正常(与同导联窦性激

动的QRS—T一致),最常见。

(2)P’波之后的QR5—T波群变形,称房性期前收缩伴室

内差异性传导或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3)P’波之后无QRS—T波群,称未下传性房性期前收缩

或房早未下传。

4.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2.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判断:(1)临床: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常诉说心悸、胸部有“撞击感”。

(2)心电图表现: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

前无P波,继发S-T段与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2、联律间期恒定

3、代偿间期完全

4、室早可以孤立或规律出现、形成二联律(左图上)、

三联律、成对室早(左下图)。

5、在同一导联内若出现不同形态的室早为多形或多源

性室早搏。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判断:(1)临床:发作时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憋闷或心绞痛、眩晕,心率在

200次/分以下,发作时间较短,压迫颈动窦可使心率立即

恢复正常,如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心率每分钟超过200次

且持续时间长,导致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头晕眼花、恶

心呕吐、心绞痛、休克、昏厥者可发生猝死。

(2)心电图表现:1、续3个或3个以上快速均与的QRS波群,形态及

时限正常,当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时,QRS波群变宽

2、心率160~250次/min,节律绝对规则

3、P’波往往不易辨认

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急救:①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发作②药物治疗: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试用心得安静注,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哮喘症及心力衰竭者禁用;

异搏定;药物通过升高血压,使迷走神经兴奋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伴有低血压者更适宜,因增加心脏后负荷,需慎用;③电学治疗;④射

频消融术

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判断:(1)临床: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心率多在每分钟160—220次。大多数患者在发作时出现

心慌、头晕、面色苍白、神态紧张、心前区压迫感或疼痛,也

有的感到恶心、呕吐、尿频,严重者甚至昏倒。

(2)心电图表现:①3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连续出现

②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O.12s;S

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③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min;心律规则,

但亦可稍不规则

④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

分离;偶尔,个别或所有心室激动逆传,夺获心房

⑤通常发作突然开始

⑥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室速发作时少数室上性冲

动可下传心室,产生心室夺获,夺获与室性融合

波的存在是确立室性心动过速诊断的重要依据。

急救:①病人如无显著的血流动力学障碍,首先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同时静脉持续滴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亦十分有效;

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或改用直流电复律②

如病人已发生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脑血流灌

注不足的症状,应迅速施行直流电复律③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

不宜应用电复律,应给予药物治疗④复发性室速病人,如病情稳定,

可经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室,应用超速起搏终止心动过,但有时

会招致心率加快,令室速恶化,发展为心室扑动与颤动

5.房扑

判断:(1)临床:①心房扑动的心室率不快者,病人全不觉察

②.房扑伴有极快的心室率,可诱发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体格检查可见快速的颈静脉扑动

④当房室传导比率发生变动时,第一心音强度亦随之变化

⑤有时能听到心房音

(2)心电图表现:①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扑动波之间的

等电线消失,在Ⅱ、Ⅲ、aVF或V1导联最为明

显,常呈倒置。典型房扑的心房率通常为25O~

300次/min

②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

定。当心房率为300次/min,未经药物治疗

时,心室率通常为150次/min(2:1房

室传导)

③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出现室内差异传导或原先

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

6.房颤

判断:(1)临床:1.组织缺血的表现

2.栓塞:无心瓣膜病者合并房颤,发生中风的机会较无房颤者

高5~7倍

3.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

(2)心电图表现:①P波消失,心房除极混乱,呈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

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约3

50~600次/min

②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

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min之

③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急救:①减慢心室率西地兰0.2~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如西地兰无效可用地尔硫葺5~10mg,缓慢静脉注射,而后5~10mg/h静脉滴注。

在大多数心房扑动,西地兰无效,需用地尔硫卓②复律a药物心脏正

常的孤立性房颤或高血压病人合并房颤,可选用静脉普罗帕硐2mg/

kg,7~10分钟静脉推注,也可一次顿服普罗帕酮450~600mg。心肌

梗死、心力衰竭病人应选用胺碘酮。b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同步直流

电复律。房颤100~200J,心房扑动25~50J。

7.室扑

判断:(1)临床:一旦出现,病人神志很快丧失或抽搐,心音消失。

(2)心电图表现:心室扑动呈正弦波图型,波幅大而规则,频率150~

3O0次/min(通常在200次/min以上),有

时难以与室速鉴别

8.室颤

判断:(1)临床:一旦出现,病人神志很快丧失或抽搐,心音消失。

(2)心电图表现::①QRS-T波完全消失。②出现形态不同,大小各异,

极不均匀的颤动波。③频率在250-500次/分。急救:①立即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复律。200—360J②查找并纠正病因或诱因,

如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心肌缺血,洋地黄中毒或致心

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

(四)传导阻滞的判断及急救

1.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阻滞

?三度房室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判断

判断:(1)临床: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通常无症状

(2)心电图表现:1)P-R间期大于0.21S

2)每个P波后均有一相关QRS波群。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判断

判断:(1)临床:第二度房室阻滞可引起心悸与心搏脱漏

(2)心电图表现:

A第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1)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2)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3)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B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

1)P-R间期固定不变(可正常亦可延长)

2)部分P波后QRS波群,成为2:1、3:2、3:1、4:3等房室传导

(3)第三度房室阻滞的判断(亦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判断:(1)临床:大多数在休息时可无症状,或有心悸感。在体力活动时可有心悸、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如心室率过于缓慢,尤其是心

脏同时有明显的缺血或其他病变,或并发于广泛急性心肌梗死或

严重急性心肌炎者,则症状可较重,可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或

因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反应迟钝或神志模糊,进而发展为晕厥

(发生率可达60%)、阿-斯综合征。

(2)心电图表现:1) p-p间距和R-R间距各自保持固有的规律性

2)P波和QRS波群互不相关

3)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

(五)预激综合症及急救

判断:(1)临床:单纯预激并无症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与一般室上性心动

过速相似。并发房扑或房颤者,心室率多在200次/min左右,

除心悸等不适外尚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突然死亡。心

室率极快如300次/m

(2)心电图表现:①窦性心搏的PR间期短于0.12s

②某些导联之QRS波群超过0.11s,QRS波群

起始部分粗钝(称delta波),终末部分正常

③ST-T波呈继发性改变,与QRS波群主波方向

相反

急救:①预激综合征病人发作正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参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处理②预激综合征病人发作心房扑动与颤动,如发生晕厥或

低血压,应立即施行电复律 ,静注利多卡因与维拉帕米会加速预激综

合征合并房颤动病人的心室率,假如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已很快,静脉

注射维拉帕米甚至会诱发心室颤动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称为窦性心律不齐。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属于正常节律。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属窦性心律不齐。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的频率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称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称窦性停搏。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窦性心律不齐 就诊科室:内科 心电图特征 一般心电图机描记不出窦房结激动电位,所以都是以窦性激动发出后引起的心房激动波P 波特点来推测窦房结的活动。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 1.病因 多见于健康小儿,其中3岁以后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现,而当心率增快时或运动、清醒时心律可变整齐。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剂可致心 正在加载窦性心律不齐 律不齐。也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2.临床表现 小儿症状较成人为轻,常缺乏主诉,个别年长儿可叙述心悸、胸闷、不适。常于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可与呼吸的周期有关,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窦性心律不齐无临床意义。 3.心电图特点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性P波;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呼气时减慢,吸气时加快,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律;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秒以上;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基本相同;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无关。 4.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不需要治疗,存在原发病的则对症治疗。 分类 窦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窦性心动过速正在加载窦性心律不齐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 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等情况。 2.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老年人和运动员心律相对较缓。颅内压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2013.04修订 【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分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专科评估】 1、心悸病人是否诉“心脏跳得很快”、“心慌”或伴“心脏有停跳感”。产生心悸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期前收缩。 2、头晕、乏力、抽搐、晕厥由于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缺血、缺氧所致。见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窦房阻滞。询问病人症状发作的诱因及持续时间。 3、胸闷、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所致。见于心室率太快或太慢,使心脏射血减少,冠状动脉血液灌注不足而发生心肌的缺血、缺氧。 4、既往史:注意询问病人以前是否患过心脏方面疾病,是否做过心电图,有无心律失常发作史。 5、用药史:近期是否服用过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及利尿剂,是否有容易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存在,重点了解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情况。 6、心理社会评估:心律失常可出现于生理和病理状况,多种因素可以诱发心律失常,在评估病人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时,除了疾病、药物因素外,还应注意其精神心理因素的评估,部分病人因过分紧张或情绪激动出现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出现心律失常后精神更加紧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7、辅助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最重要依据。 【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2、潜在并发症猝死、心力衰竭、脑栓塞 3、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晕厥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1体位护理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力使不适感加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病人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协助病人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急救要点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一)临床特点 突然发作并突然终止,发作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数日,部分病人发作时可伴有晕厥先兆或晕厥。 (二)心电图特点 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辨,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心律绝对规则,频率多在150-240次/分,QRS波与窦性者相同,但若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因差异传导时可宽大畸形,ST-T可有继发性改变(图-1)。 图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三)急救处理 可先用简单的迷走神经刺激法,但此种方法在急危重症抢救中受到一定限制,对于无效或效果不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用药原则切忌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使 用,应为临床医生所注意。 1.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1)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 (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Valsava 法); (3)颈动脉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约5-10秒,如无效再按摩左侧,切忌两侧同时按摩,以防引起脑部缺血; (4)压迫眼球:嘱病员眼球向下,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10-15秒,如无效可试另一侧,此法老人不宜,有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禁忌。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1)维拉帕米(异搏定):5mg稀释后静注(5分钟),发作中止即停止注射, 15分钟后未能转复可重复1次; (2)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注(5分钟),10-20分钟后无效可 重复1次; (3)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常用ATP10-20mg稀释后快速静注,5-10秒内注射完毕,3-5分钟后未复律者可重复1次; (4)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无效可再给0.2-0.4mg,室上速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首选,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者禁。 3、电复律 药物无效且发生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考虑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不超过 30焦耳,但洋地黄中毒者禁忌。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一)临床特点 为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排血量减少,症状取决于心室率及持续时间,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特征为: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致死性。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之外,常见的是室早,房颤和房早。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护理措施 1.1 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异搏定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听取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准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一旦发现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立即停止注射异搏定,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1.2 药物静脉注射速度及心率监测:异搏定注射过快可造成心脏停搏。过慢血中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故在静脉推注过程中应掌握静脉推注速度。本院在救治患者时,医生同时在旁观察患者心率改变,患者入院时心率均在240~260次/min。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 ml 加异搏定5 mg时,必须同时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及听取患者主诉。推药注射总量的50%时,要减慢速度,患者心率会有巨大变化,因此静脉给药时必须注意时间及速度,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置。 1.3 血压监测:用药前、用药中及转复后均应监测血压变化。若患者出现头晕、色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处理。 1.4 心理护理: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有明显的胸闷、心悸、头晕,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减缓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平静,有利于转复为窦性心律。 1.5 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血压监护,开放静脉通路,仰卧位或中凹卧位或屈膝卧位(患者多无力支持,需帮助患者扶双腿或采用摇床调整体位)。遵医嘱抽取药物后,静脉推注药物前,告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用药。静脉推注药物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的改变,随时准备停药。患者静脉推注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会出现自觉心脏无力、头晕、四肢无力等状况,要和患者说明心率一下转为正常次数时,对于之前的供血状况一定有影响,已经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采用5%葡萄糖250 ml加入参麦60 ml 慢静脉滴注纠正血压下降,或5%葡萄糖250 ml加入舒血宁20ml慢静脉滴注缓解心肌缺血症状。血糖高的患者要加入胰岛素4U),患者的不适症状可逐渐缓解。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心情,使其配合治疗。 2 护理时注意事项 (1)建立静脉通路时,要选择粗直的血管,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防止药物渗漏,影响抢救。又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掌握滴数,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致命性心律失常又称恶性心律失常,它是根据严重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分类的一类心律失常,也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早期识别,一经发现必须给予及时而恰当的紧急处理。在致命性心律失常中占90%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 性室速和室颤,多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后果,这些病人多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或原发性心电 疾病者为极少数。其它导致致命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3?5秒)、 严重的II 度以上房室阻滞心室率慢于40 次/分、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如三束支阻滞或严重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140m)s 和心室停搏约占10%。本文将 就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治疗方面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 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目前情况 室速指来自心室的异位激动,频率在100?220次之间,QRSS合波宽大畸形, 伴有或不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可以转为室颤和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疾病和遣传性疾病。室速、室颤的发生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最主要的机制是自律性升高或者折返运动,其中早期后除极(EAD 和晚期后除极(DAD,是最主要的细胞电生理机制。 因为室性心动过速的QRSS合波是宽大畸形的,因此在诊断室速时首先要进行宽QRS综合波诊断和鉴别诊断。宽QRS波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是预激综合症引起的旁路下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是房室结下传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引起的宽QRS 综合波。 室速发生时如果血液动力学尚稳定,处理一般可先用药物复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静注胺碘酮或者利多卡因。如果室速药物处理效果不好,且伴有血压下降者应积极电复律。室颤的处理是心律失常的最急诊的处理之一,室颤一旦发生,立即体外电除颤。如发生心脏骤停,则按心脏骤停常规处理。室速、室颤的预防就是积极的防治其基础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cardica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临床上根据发作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1护理评估 1.1病史及相关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及主要症状,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及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 1.2评估身体状况患者有无胸闷、心悸、头晕、黑曚、晕厥等情况,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全身营养状况。 1.3心理、社会因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对疾病的承受程度。 1.4实验室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肌酶、血脂、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以及心电图、食道内电生理检查等 2主要护理诊断 2.1活动无耐力 2.2潜在并发症:猝死 2.3有受伤的危险 2.4焦虑 3护理措施 3.1体位与休息,告诉患者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合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它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

3.2半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氧气吸入; 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心率、心律、血压、神志,必要时给予多功能监护,监测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变,注意有无血流动力学改变,若有异常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配合医师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3.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速度,严 格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用药前、用药中及用药后心率、心律、PR间期、QT 间期等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4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 3.5作好急救准备(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电复律、临时起搏等),建立静脉通道,备好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器械等; 3.6作好各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 4健康教育 4.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以及防治知识。协助患者制定活动计划,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介绍药物作用、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 4.2避免诱因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如烟、酒、咖啡、浓茶等); 4.3饮食指导嘱病人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心动过缓的患者避免排便时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病情; 4.4家庭指导教会患者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检测病情,严重者要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有晕厥史的患者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工作,有头晕、黑蒙时立即平卧,以免摔伤; 5护理评价 5.1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能长期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并了解服药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病理生理 (1)冲动形成异常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控制全心的活动。如果窦房结的功能降低,或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均可导致冲动形成异常,出现心律失常。 (2)后去极和触发自律性后去极频率较快,振幅较小,膜电位不稳定.一旦这种振荡性去极引起可扩布的动作电位,则产生异常冲动发放,即所谓的触发自律性。 (3)冲动传导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如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由于房室传导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控制,因此一些房室传导阻滞可采用阿托品来纠正。 三.临床表现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者,心率超过lOO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小于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节律不规则。P-P间隔不均匀,相差O.12s以上。 (4)窦性停搏。 (5)病窦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引起。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等。 2.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1)房性期前收缩:全代偿间歇。 (2)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3)室性期前收缩。 3.阵发性心动过速体检示心率160~220次/分。心电图特征: (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4.扑动与颤动异位节律点发出冲动时,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形成扑动和颤动。心电图特征: (1)房扑: (2)房颤; (3)室扑与室颤。 5.房室传导阻滞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三度,I°和Ⅱ°房室传导阻滞为不完全性传导阻滞,Ⅲ°的为完全性传导阻滞。 6.心室内传导阻滞(1)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 四.诊疗常规1,对症处理1)心悸的处理 (1)体位轻度心悸不受体位限制,一般情况下可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

窦性心律不齐

诊断 应与以下几种心律失常进行鉴别: 1.房性期前收缩 P波形态在窦性心律失常时应完全相同,或逐渐发生轻度变化:而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完全不同。窦性心律时P-P间期不完全相同,而房性期前收缩节律改变突然激动提前,其后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2.二度Ⅰ型窦房阻滞窦性心律失常时P-P间期变化是逐渐缩短后又逐渐延长,而二度Ⅰ型窦房阻滞P-P间期逐渐缩短后紧接着为一个长间歇,于此间歇后P-P间期又逐渐缩短,与呼吸周期无关。而窦性心律失常P-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周期有关,当暂停止呼吸时窦性心律失常消失。 3.不规则二度窦房阻滞窦性心律失常时P-P间期呈逐渐缩短和延长.其变化与呼吸周期有密切关系;而二度窦房阻滞时P-P间期突然发生延长,与呼吸周期无关。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可有引起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点。 其他辅助检查: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不同类型的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各有特点。 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P波:窦性心律失常时,P波为窦性P波,形态恒定,但在Ⅱ、Ⅲ、aVF导联上,P波形态由于呼吸引起心脏位置的变化可略有改变。 (2)P-P间期:在同一导联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可相差大于0.16s(0.12s)。 (3)P-R间期:0.12~0.20s。 (4)心率:心率快慢随呼吸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相当于一个呼吸周期。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与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相类似。在同一导联上,相邻的窦性P-P间期相差大于0.16s(0.12s)。不同之处是P-P间期的变化与呼吸周期无关。心率常突然增快。

心律失常抢救流程.(优选)

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一、病因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病理生理 (1)冲动形成异常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控制全心的活动。如果窦房结的功能降低,或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均可导致冲动形成异常,出现心律失常。 (2)后去极和触发自律性后去极频率较快,振幅较小,膜电位不稳定.一旦这种振荡性去极引起可扩布的动作电位,则产生异常冲动发放,即所谓的触发自律性。 (3)冲动传导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如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由于房室传导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控制,因此一些房室传导阻滞可采用阿托品来纠正。 三、临床表现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者,心率超过lOO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小于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节律不规则。P-P间隔不均匀,相差O.12s 以上。 (4)窦性停搏。 (5)病窦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引起。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等。 2.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1)房性期前收缩:全代偿间歇。 (2)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3)室性期前收缩。

3.阵发性心动过速 体检示心率160~220次/分。心电图特征: (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4.扑动与颤动 异位节律点发出冲动时,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形成扑动和颤动。心电图特征: (1)房扑: (2)房颤; (3)室扑与室颤。 5.房室传导阻滞 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三度,I°和Ⅱ°房室传导阻滞为不完全性传导阻滞,Ⅲ°的为完全性传导阻滞。 6.心室内传导阻滞 (1)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

致命性心律失常总结汇总

致命性心律失常 除颤:室扑、室颤、无脉性室速(有脉无脉看意识清不清) 常见原因:1.急性冠脉综合征 2.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3.长Q-T间期综合征 可导致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 快速性:室颤、室扑、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缓慢性: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室扑与室颤: 图1:室扑 图2:室颤 1.室扑:心室扑动持续时间多暂短,易转为心室颤动 心电图:呈正弦图形,波幅大而规则,150-300次/分(一般﹥200次/分)2.室颤:心室静止前的心电图征象 由于心脏出现多灶性心电兴奋,致使射血功能完全丧失 心电图:QRS-ST-T消失,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波形,250-500次/分3.急救:发生者即心脏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二)室性心动过速:VT 心电图:1)QRS宽大畸形,时限>0.12s,ST-T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 2)心率140-200次/分,节律可不齐 3)心室夺获:少数室上性冲动下传心室,发生一次正常P-QRS 4)室性融合波:形态介入窦性与异位室性波动之间 由于室性波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而产生 5)全部心前区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呈同向性(即全向上或向下)

图3:室性心动过速 分类:根据VT的形态分为:单形性(室速波形均一); 多形性(室速波形态多样) 根据VT持续时间分为:持续性VT:持续时间>30秒; 非持续性VT:持续时间<30秒 (连续出现3个以上的室早,称短阵性VT)。 图4:单形性VT 多形性VT 1.持续性VT:发作时间﹥30s,需要药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 表现:原有心脏病症状加重(如心悸、气促、头晕、出汗、苍白等); 伴或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低血压、心绞痛、肺水肿等)急救:多形、无脉性VT:非同步除颤; 单形性VT: (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 ①胺碘酮150mg iv >10min,必要时10-15分钟后重复150mg,360mg/6h (1mg/min)ivgtt 总量不大于2.2g/d; ②利多卡因:50-100mg iv,后1-3mg/min ivgtt ③腺苷: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有规则的窄波群(室上速)及宽QRS波群心 动过速有规则的单形波的早期处理中。 机理:对房室结有负性(减慢)传导作用,快速静推可减慢房室传导,消除折返,恢复窦性心律。 用法:首推6mg,随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必要时1-2分钟后重复12mg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同步电复律(单、双相100J)

严重心律失常的观察要点和护理常规

严重心律失常 各种原因所致的突发性心律紊乱或在原稳定性心律失常基础上的突发性加重,是ICU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之一。由于ICU病房大部分的严重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或潜在影响,可能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因此需及时辨认及紧急处理。 【观察要点】 1.清醒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临床自觉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等。 2.心电监测: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a 室性心动 过速b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d 心室扑动 c 心室颤动 d 不易鉴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e 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 3.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a 原发性或新发性的心脏病;b 过度劳累; c 剧烈的精神或情绪刺激; d 供氧不足; e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f 休克;g 心衰,心肌缺血;h 感染;I 急性中毒 【护理】 1.做好床旁心电监测,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 2.吸氧与人工通气:吸氧可以增加血氧浓度,有利于缺血心肌供氧,减少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如需人工通气,应通知医生,使用人工呼吸机。 3.建立静脉通路: 常规建立静脉通路方便患者用药。心律失常的病人由于心 脏泵功能下降,在补液量方面,外源性液体补液量应受到限制。 4.抢救设备与药物: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如:除颤仪,起搏仪,气管插 管用物,人工呼吸机,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美托洛尔,胺碘酮,西地 兰,阿托品等。 5.休息与活动:需绝对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活动。 6.饮食和排便:饮食需含必需热量和营养,富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低 盐低脂饮食,禁忌饱餐,防止便秘,如发生便秘可给缓泻剂或低压清洁 灌肠,避免排便用力过度或屏气,必要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 7.情绪和睡眠:病人情绪常常不稳定,自身行为控制力下降,需给予耐心 的解释和心理护理,如过度紧张可适当应用安定,保持足够的睡眠,利

窦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窦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心悸 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 【诊断与鉴别】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 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止,频率大多在100-150 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

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 150 次/分 【治疗】 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 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 窦性心动过缓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 1.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 2.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3.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 4.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 【诊断】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 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 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 窦性停搏 【临床表现】 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 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 3.急性心肌梗死 4.脑血管病变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一、概念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地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二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引起的胸闷、心悸有关。 2、潜在的并发症心排出血量减少。 3、焦虑与疾病治疗欠佳,患者缺乏支持有关。 4、知识缺乏与患者不了解心律失常相关的疾病保健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戒烟、酒。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 5、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作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 6、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7、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心律失常的急救和护理

心律失常的急救和护理 心律失常的诱因很多,其中饱餐所致者应饮食适量,尤其晚饭的饮食量应有所控制;因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者,应调节情志,修身养性;因劳累引起者应注意充分休息,劳逸结合。心律失常的发生部分是功能性的,如饱餐、情绪激动、劳累等,还有许多是由于其它疾病所致。这样,治疗和预防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 心律失常的家庭急救 (1)在家中发生心律失常时;如果是年轻人且病情较轻者偶尔出现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则不必处理,可注意休息,思想放松,并继续观察即可。病情较重时,特别是突然出现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纤颤,感明显心悸、脉快、恐慌,可根据以往经验口服常规药,并注意休息、镇静和联系专科医院治疗。 (2)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到时,必须先开放气道,解开衣领头向后倾,拳击心前区2~3次,观察心跳是否恢复,若未恢复可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呼吸以15:2的比例进行,心脏按压的次数以100次/分左右为宜。同时设法呼叫医生联系急救车,在急救车和医生未到之前,一定要连续地进行心肺复苏,并注意观察心跳恢复情况。千万不可惊慌失措地等待,而延误了时间,失去抢救时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所困扰,并且常常会出现心律失常,那么,心律失常患者要如何进行平日的护理呢? 方法一:多休息

心律失常患者要多注意休息,轻度患者可以做适量的运动,重度患者就需要卧床静养了,并且要避免患者卧室的光线过于强烈。 方法二:保证安静的环境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要保证卧室环境的安静,避免喧哗和嘈杂对病人产生干扰。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嘈杂声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方法三:避免精神刺激 心律失常患者要避免精神上的过度刺激。 方法四:注意着装 心律失常患者的着装不能过紧,以免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解开衣扣。 方法五:注意卧姿 对于平躺就不能正常呼吸的患者来说,应该用被子把背部垫高,或者是采用半卧位。 方法六:注意观察病情 要经常观察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注意患者的症状、血压以及心率。 方法七: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了心律失常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出汗、四肢发冷等症状时,应该立即给患者吸氧并且氧气的流量需保持在3-4L/min,同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让医生迅速给患者进行诊治。

心律失常常规护理

心律失常常规护理 按内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2. 监测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3.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有无心排出量减少的症状。 【症状护理】 1.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疗效。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进行心电监护,护士应熟悉监护仪的性能、使用方法,要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师,做出紧急处理。 3.阿一斯综合征抢救的护理配合 (1)立即叩击心前区及进行人工呼吸,通知医师,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及物品。 (2)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按时正确给药。 (3)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师做电击除颤或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心脏骤停抢救的护理配合 (1)同阿一斯综合征抢救配合法。 (2)保证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及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护理。 (3)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的遵医嘱给药。 (4)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可置冰袋或冰帽。 (5)监测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填写特护记录。 5.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较频,再次发作时间较短者,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救: (1)刺激咽部,诱发恶心。 (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3)按压一侧颈动脉窦5-10秒。 6.护士应做好复律前、中、后护理。

【一般护理】 1.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轻度心律失常病人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卧床休息;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安静休息环境,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测量各种心律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 3.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4.特殊检查要向病人解释其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消除顾虑配合检查。 5.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防止过量或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6.备好抢救用品,包括各种抢救药品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各种抢救器械,如除颤仪、氧气、起搏器等要处于备用状态。 7.消除病人焦虑、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对于进行心电监护的病人,需加强巡视,给予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有利于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积极防治原发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应用某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排钾利尿剂等)后产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2.适当休息与活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可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3.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和听心律的方法。 4.指导病人正确选择食谱。饱食、刺激性饮食、嗜烟酒等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应选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少量多餐饮食;合并心力衰竭及使用利尿剂时应限制钠盐的摄人,多进含钾的食物,以减轻心脏负荷和防止低血钾症而诱发心律失常。 5.保持大便通畅。加强锻炼,预防感染。 6.讲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或撤换药物,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7.定期复诊,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一、概念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地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二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引起的胸闷、心悸有关。 2、潜在的并发症心排出血量减少。 3、焦虑与疾病治疗欠佳,患者缺乏支持有关。 4、知识缺乏与患者不了解心律失常相关的疾病保健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戒烟、酒。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 5、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作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 6、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7、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一、定义: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 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 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 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 致其衰竭。 二、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 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 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 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 不明 三、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四、辅助检查: 1.发作时的体检

(完整版)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病因: 一、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 (一)激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②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 ③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2)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二)激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 2、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二、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

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4、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阿霉素中毒等。 6、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7、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8、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机理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激动在窦房结形成后即由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结间通道解到房室结,同时沿心房肌传抵整个心房。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到达希氏束后传导速度再度加速,激动沿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使全部心肌激动一次,完成一个心脏周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一、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起源异常主要与心肌细胞膜局部离子流的改变有关,其表现形式有二,即起搏点(包括正常和异位)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激动。 1、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自律性即心肌细胞自发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自律性是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交界区以及希一浦系统的正常电生理特性。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比其他部位的自律性都要高,窦房结以下的起搏点(称次级起搏点或潜在起搏点)受到窦房结激动的抑制而不能表现出来,一旦窦房结的自律性低于某一次级起搏点的自律性或次级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升高而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时,自律性较高的次级起搏点就代替窦房结发出激动,触发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其中由于窦房结自律性下降导致的异位搏动称逸搏或逸搏心律,而由于潜在起搏点兴奋性异常升高所引起的异常搏动称为早搏或心已动过速。 心脏本身病变(缺血、炎症、负荷过重等)或植物神经兴奋性改变,均可使心脏组织自律性受到影响,甚至使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也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临床导致心脏自律性升高的因素如:①交感神经张力升高;②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③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窦性心率失常的几种状态

窦性心率失常的几种状态 窦性心率失常是指激动仍然起源于窦房结,但其速率及节律有所变异的一类心律失常。有如下几种:(1)窦性心动过速:窦房结自律除极的频率增加,超过正常窦性心律的上限,即成人超过100次/分,儿童则高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即称为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当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3)窦房结暂停: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能产生冲动,以致未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时,称为窦房结暂停。(4)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称之为窦性心律不齐。(5)窦房传导阻滞: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能通过窦房结与心房肌组织的连接区,便称为窦房传导阻滞。参考资料:什么是窦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那么,正常的心脏必须有正常的窦房结,正常的窦房结具有强大的自律性。凡是由窦房结发出激动所形成的心律总称为窦性心律。窦房结的频率每分钟60~100次,但有25%的青年人心率为50~60次/分,6岁以前的儿童可超出100次/分,初生婴儿则可达100~150次/分。窦性心律的心电图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P 波在Ⅰ、Ⅱ、aVF、V5导联直立,aVR倒置。(2)P-R间期大于0.12秒。凡是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改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称为窦性心律失常。影响窦房结自律性改变的有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及窦房结自身的因素,但主要的因素是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两种,只有少数情况下窦房结自律性的改变是由于窦房结本身的器质性损害引起。在神经因素中,主要是迷走神经的影响,其次是受交感神经的影响。因此,在情绪激动、体力活动、餐后及发热时均可引起心动过速。同样,一些体液因素也能影响窦房结的自律性而引起窦性心律失常。 什么是窦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当一个人处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的状态,或由于过食、吸烟、饮酒、喝茶、饮咖啡、害羞、惊吓、发热、贫血、缺氧、感染、出血、脱水、休克、心力衰竭、低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心肌梗塞、疼痛或使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因素的影响,窦房结发出的激动频率就会超过每分钟100次,这种心律失常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生理的或病理的情况。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曾发生过窦性心动过速,因此,窦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当一个人刚刚完成一次剧烈活动,这个人的心脏就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不久就又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不需要药物治疗。但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就应该让医生治疗了。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有以下几点:波必须是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