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二上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奇妙的光)

2018苏教版二上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奇妙的光)
2018苏教版二上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奇妙的光)

第4单元奇妙的光

10.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

1.知道明亮与黑暗是由于光的原因产生的,光线照射到的地方就是明亮的,而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黑暗的。

2.知道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3.明白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要学会保护眼睛。

4.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教学重点:知道黑暗与明亮是由光线产生的,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亮一些,哪些地方需要暗一些。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教学准备:个封闭的暗箱、手电筒、一张深颜色的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首小诗写了什么东西?

我无法尝到闻到摸到光,

但我可以看到光。

蓝光、红光、绿光,

阳光、灯光、烛光??

有了光,生活才变得多彩;

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光有哪些特点?(无法尝到,无法闻到,无法摸到,但可以看到。)

光有什么作用?(有了光,生活才变得多彩,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了解有关光的知识。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十课——明亮与黑暗。

板书课题:10 明亮与黑暗

二、了解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

1、(教师出示一个封闭的纸盒,上面有几个小孔)同学们,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纸盒里面放着一些东西,纸盒上面有几个小孔。

下面老师考考大家,你们能在不打开纸盒的情况下,弄清楚纸盒里面究竟有

什么东西吗?

2、全班交流讨论,学生提出自己自己的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3、教师引导,用手电筒照射小孔使封闭的纸盒里变得明亮起来,然后透过小孔就可以看到纸盒里面有哪些东西了。

4、指几名学生上讲台体验一下,用手用手电筒照射纸盒上的小孔,使封闭的纸盒里边变得明亮,透过小孔看一看里面有哪些东西?

5、教师小结:大家刚才通过验证,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纸盒里面有哪些东西,这就说明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方法里面起着关键作用的东西是什么?

6、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刚才的小实验中,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是明亮和黑暗产生的原因。有了光,周围就会变得非常明亮,而没有了光,就会变得黑暗。这一点每个同学都有都有体验。

三、探究生活中光的事例。

1、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需要非常明亮的光线,而有的时候就需要暗一点的光线,那么大家知道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2、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同学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亮一些,什么时候需要暗一些。对于有些问题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情况,可以做适当的解释。

预设:看书写字的时候,要亮一些;看电影的时候要暗一些;睡觉的时候要暗一些;开会的时候要亮一些……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我们看书写字的时候需要怎样的光线?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看书写字的时候,光线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无论是过亮的光线,还是过暗的光线,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4、继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们怎样才能保护眼睛呢?

出示课本第33页的五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保护眼睛必须做到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插图,弄清楚在这几种情况下怎样做才是对眼睛最好的保护,并且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5、情境讨论:同学们,如果在室外,你会选择在哪里看书?为什么?

教师出示三个情境:一、阳光下;二、树荫下;三、昏暗处。

6、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先说一说自己会选择在哪里看书,再说一说为什么。

7、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要想保护眼睛,最好选择在树荫

下看书。因为在阳光下看书,光线太强;而在昏暗处看书,光线太暗。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都会伤害眼睛,所以我们要想保护眼睛,保护视力,就要避开阳光下或者昏暗处看书。

四、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1、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照射一张深颜色的卡纸,学生会发现卡纸上面会出现一个光斑。

2、教师引导:同学们,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会有变化吗?它的变化与手电筒放置的位置有关系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的关系。

3、出示材料:一个手电筒、一张深颜色的卡纸。

4、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第34页的操作方法,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

5、教师强调:尽量固定卡纸,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然后仔细观察卡纸光斑大小和亮度的变化。操作时,记好实验记录。

6、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相机做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7、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和实验结果。

8、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有直接的关系。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9、引导学生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学生做出自己的心猜测,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明亮与黑暗》,了解了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光线照射到的地方是明亮的,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是黑暗的,同时还知道了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我们要想保护眼睛,就要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们还通过实验,探究了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了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六、课后延伸。

同学们,课后的时候,大家可以认真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与光线有关。

11.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光照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上,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不同透明度的灯泡以及线路和其他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玻璃、毛玻璃和瓷砖。)同学们,这三种物体大家认识吗?大家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明的,毛玻璃是半透明的,而瓷砖是不透明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11 透明与不透明,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用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明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明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归为半透明的一类。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35页下面的文字和图画,了解辨别物体是透明还

是不透明的方法及标准。

教师小结:辨别物体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我们可以隔着这些物体看木块。如果能够清楚的看到木块,那表明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如果完全看不见木块,那就表明这个物体是不透明的;而如果看到的木块是模糊不清的,就表明这个物体是半透明的。下面,大家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辨别一下本小组学生带来的东西究竟是属于哪一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小组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物体,按照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来分类。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5、全班交流,学生分别展示本小组的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

三、探究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的透光度。

1、教师出示两种灯泡,一种是白炽灯,灯泡是透明的;一个是磨砂灯,灯泡是半透明的。同学们,这两种灯泡有什么不一样呢?

2、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弄明白这两个灯泡一个是透明的玻璃,一个是半透明的毛玻璃。

3、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教师动手操作,把灯泡接上电源。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透明玻璃的灯泡发出的光比较亮,感觉刺眼,而磨砂玻璃灯泡发出的光比较暗一些,但是光柔和一些。

4、不仅灯泡如此,生活中其他许多材料也是如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

出示课本第36页的下面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下面不同的物品。

5、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说出自己的选择,并说一说自己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其他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不透明的雨伞,晴天、雨天都可以用;透明的雨伞,只在雨天选用。

纸质包书皮,包裹严实;塑料包书皮,能看清书名,便于查找。

可视储物箱,容易分辨箱内的物品;不可视储物箱,可以储藏私密性比较强的物品。

纸鞋盒,透气性比较好;塑料鞋盒是透明的,便于寻找鞋子。

7、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

应的材料,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透明的材料,有的时候却需要选择半透明的材料,还有的时候需要选择不透明的材料,这个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四、探讨家庭装修中材料的选择。

1、我们家里在装修的时候,很多地方要选择透明的材料,还有些地方要选择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2、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的看一看,思考一下:这些地方在装修的时候选择了什么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说清楚选择什么材料以及选择这种材料的原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做一些指导。

4、全班交流讨论:

阳台的门窗选择透明玻璃,原因是透明的玻璃,不会阻挡光线,可以使客厅里更加的明亮。

卫生间的门选择半透明的玻璃,那是为了保护人的隐私,避免尴尬。

卧室里的衣橱都会选择不透明的材料来做门,原因是衣橱里面一般放的是衣物,具有一定的隐私性。用不透明的门可以避免从外面看到衣柜里面的东西。

装饰柜的门选择透明的玻璃,那是因为装饰柜里面摆放的艺术品,是用来供人观赏用的,选择透明的玻璃,便于供人们欣赏里面的装饰品。

5、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书房门、书柜门、窗帘呢?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全班交流讨论,其他同学相机评价并加以补充。

6、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一些相应的材料来制作书房门、橱柜门、窗帘等来装饰自己的小书房。不管怎么装,都是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了解了生活当中的透明的、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材料,并且认识到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材料各自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相信学了这一课,对大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有一定的帮助。

12.玩玻璃纸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实验,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2.能发现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物体,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3、通过玩玻璃纸,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充满了奇妙和趣味。

教学重点: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化的原因,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教学难点: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物体,发现其颜色不变;而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其物体颜色会发生变化。教学准备:白色芭比娃娃玩偶、红绿蓝三种颜色透明玻璃纸、手电筒、卡通小狮子的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疑,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本第38页上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仔细观察三幅图片,找出三幅图片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舞台上演员裙子的变化。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舞台上的演员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裙子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5、为什么舞台上演员的裙子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玩玻璃纸。

板书课题:12 玩玻璃纸

二、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1、同学们,舞台上演员的裙子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探究一下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2、实验材料:白色芭比娃娃、手电筒和不同颜色的玻璃纸。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上面的实验步骤,并观察与之相应的两幅图片,了解实验的步骤。

4、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点:芭比娃娃要求是白色的,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效果会非常好;玻璃纸的颜色不要太多,2到3种就行了。

5、学生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做一些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6、全班同学交流实验的结果。

7、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刚才的实验,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即蒙上什么颜色的玻璃纸,芭比娃娃身上的白裙子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是不是其他的情况下也是一样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狮子变身的实验,来探究一下。

三、探究小狮子变身的秘密。

1、教师出示小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个小狮子有什么特点?这只小狮子身上主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黄色。

2、教师引导:本次实验的材料除了这只小狮子,还有两张玻璃纸,一张是红色的玻璃纸,一张是黄色的玻璃纸。我们先把红色的玻璃纸蒙在这张小狮子的图片上,看一看,透过红色玻璃纸,图案中的哪些部分发生变化了?

3、教师动手操作,把红色的玻璃纸蒙在小狮子的图片上,学生仔细观察,观察之后说一说,透过红色玻璃纸,这只小狮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4、学生交流讨论:小狮子变成了小狗。

5、引导学生比较小狮子和小狗,比较一下,从小狮子变成小狗,哪些部分不见了?这些部分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从小狮子变成小狗,狮子头上的毛、尾巴上的毛不见了,还有眼睛胡须都不见了。而这些地方,都是红颜色的。)

6、再引导学生用黄颜色的玻璃纸蒙在小狮子的图片上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与前一种情况一样?

7、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通过实验、观察以及讨论,我们发现,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部分不见了。

四、探究消失的英文单词。

1、教师出示一张英文单词卡,单词卡上有红色的英文单词以及对红色单词进行解释的黑色的文字。

2、引导一名学生上讲台,用红色的玻璃纸,蒙在单词卡片上,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3、全班同学讨论交流:红色的英文单词消失了,只剩下黑色的文字。

4、教师小结:从小狮子变身,再到英文单词的消失,我们发现,当我们有

色玻璃纸蒙在物体上的时候,与玻璃纸颜色一样的物体部分,就看不见了。那下面让我们带着有色的玻璃纸到自然界中去看一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现象呢?

五、玻璃纸后面的世界。

1、引导学生每人带2到3张玻璃纸到外面去看一看,透过玻璃纸看看外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有结构的看,先看白色的物体,再看与玻璃纸一样颜色的物体,然后再看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分别说一说看到的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学生带上玻璃纸到外面去看各种物体,看看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4、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的情况,并作相向机指导,提醒学生按照先白色,再同色,然后不同颜色的顺序去观察,同时要完成活动手册。

5、全班交流讨论:自己观察了哪些东西?观察的东西发生什么变化没有?

6、教师小结:大家刚才带着玻璃纸,观察了外面的景物。发现无论哪种颜色的玻璃质看白色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而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颜色则不变,再看与玻璃纸颜色不一样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个结论,跟我们刚才在课堂上探究狮子变身的现象以及单词消失消失的现象是一样的。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玩玻璃纸》这一课。在这堂课上,我们通过玩玻璃纸,了解了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奥秘,知道了透过玻璃纸看外面的世界,发现除了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颜色不会发生变化,看其他颜色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又是关于光的奥秘,其实只要大家平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16——2017第二学期) 科 学 教 案 四(1)班陈磊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瞧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您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与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就是正电荷或都就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与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2020~2021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共14课时)

根据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共14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2020—2021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1.认识常见的材料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2.1 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3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材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的起始课,该单元共有三课,分别是《认识常见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可见该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材料”展开的,因而第一课时对于常见材料的认识既是基础部分,也是重要部分。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还让学生调用前概念,从物品出发初步认识常见材料;活动二,进一步在材料和名称之间建立关联,即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8种材料,在识别中进一步熟悉材料的特点,强化对材料本身的认识。第

2018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2018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表示阴天的是()。 2、高于层云,能形成雷阵雨,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A、层云 B、卷云 C、积云 3、气象观测站记录风向是按照几个方位来记录的?()。 A、4 B、 8 C、 12 4、以下哪一个符号是不需要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的?() 5、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将高锰酸钾加入水中,搅拌后它会分布在水的()。 A、各个地方 B、上部 C、下部 6、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液体中,加入少量洗涤剂后()。 A、食用油被溶解 B、食用油没有被溶解 C、食用油沉入水底 7、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做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应该()。 A、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B、用一盆水扑灭 C、用书本扇灭 8、酒精灯熄火时,正确的方法是()。 A、用嘴吹灭 B、用灯帽盖灭 C、用灯帽盖灭后,需掀开再重盖一次 9、在实验中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使铃声慢慢变弱,证明了声音传播()。 A、需要空气 B、不需要空气 C、与空气无关

10、用筷子分别敲击三个杯子的杯口,下面哪个杯发出的声音最低()。 11、雷声是由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地面 B、空气 C、风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医院、餐厅以及同学发言时,我们应该保持安静 B、在医院、学校、住宅区附近禁止鸣笛属于在人耳处阻断噪声 C、如果周围的声音太大,我们可以捂住耳朵、张开嘴巴,或者戴上保护装置 13、我们一直嚼馒头,过了一会儿,觉得馒头很甜是因为()。 A、我们太饿了,出现了幻觉 B、馒头本来就甜 C、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转化为甜的糖 14、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力量来自于()。 A、心脏的跳动 B、呼吸 C、消化 15、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器官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二、判断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的风是东南风。 ()2、我们做雨量器的杯子只要是透明的就可以了。 ()3、在读温度时,我们的视线必须平着看气温计液柱液面。 ()4、烧汤时,无论汤里放多少味精,都会被溶解。 ()5、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要等蒸发皿中的水干了再移开酒精灯。 ()6、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的。 ()7、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一定溶解得快。 ()8、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船的声纳系统。 ()9、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10、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 ()12、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6.数星星》教学设计

《6.数星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星空,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2.知道星星也和太阳、月亮一样是天空中的星体。 3.能够对“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作出猜想,并与同伴一起探索其中的秘密。 4.愿意观察星星,对星空感兴趣。 【教学重点】 观察星空,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教学难点】 探索白天看到星星的秘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手电筒(两种规格)。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星空,激发兴趣 1.每当夕阳西去,夜幕降临,天空便会上演一副神秘的画面(出示视频),关于星空,你已经知道些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星空图)仔细观察这些星星,它们有什么不同? 4.小结:天空的星星有大小不同,明暗程度不同。 5.(出示不同亮度的星星图片)你能给它们排排序吗? 6.小结:在天文学上,我们把肉眼能够看到的星星设定为6等,最亮是一等星,最不亮的是6等星。(出示视频:为什么星星的亮度不一样) [设计意图:提出观测任务,激发观察兴趣,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二、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1.一般我们是在什么时候观察星星?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可能的原因。 3.我们的猜想正确吗?如果要验证,我们可以怎样来做实验? 4.师生合作设计实验验证。(详见实验单)。 [设计意图: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任务。] 三、联系实际,教会学生观测星空的方法 1.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只有夜晚才能看到星星,但夜晚一定就能看到星星吗? 2.(出示图片)比较两幅图中的场景有什么不一样?再解释一下这两幅图中的星星为什么一个少一个多? 3.那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地点去观测星空?地点有了,需不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了?晴天还是阴天?所有晴朗的夜晚都能很好地观测星

新会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

新会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项选择(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 1. (3分)鸟类繁殖经历了几个阶段:①交配;②育雏;③产卵;④求偶;⑤筑巢: ⑥孵卵。按鸟类繁殖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A . ④①⑤③⑥② B . ④①⑤③②⑥ C . ④①③⑥⑤② 2. (3分)种子萌发经历了几个阶段:①长出胚根;②种皮胀破;③长出胚芽;④种子吸水膨胀。按种子萌发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A . ②④①③ B . ④②①③ C . ④②③① 3. (3分)手电筒中安装的两节电池是()。 A . 并联 B . 串联 C . 既有并联也有串联 4. (3分)用同样的电源组装电路时,把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发出的光比把这两个小灯泡并联起来发出的光()。

A . 亮 B . 暗 C . 以上都不对 5. (3分)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A . 短路 B . 通路 C . 断路 6. (3分)下列的动物中,卵生的是()。 A . 蜻蜓 B . 蝙蝠 C . 鲸 7. (3分)酢浆草和狗尾草属于。它们的植株比较低矮,通常具有质地柔软的草质茎。() A . 乔木 B . 灌木 C . 草本植物 8. (3分)叶下珠、非洲蟛蜞菊、蔓花生、黄鹌菜都属于。() A . 乔木 B . 草本植物 C . 灌木 9. (3分):这类植物都长着细长的藤,自身不能直立生长,而要

缠绕在其他物体上,或借助卷须、吸盘等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A . 藤本植物 B . 灌木 C . 草本植物 10. (3分)葡萄和爬墙虎是常见的,葡萄藤常常攀缘在架子上生长,而爬墙虎则攀缘在墙上生长。() A . 藤本植物 B . 绿化植物 C . 草本植物 11. (3分)动物都需要摄入才能生存。() A . 水分 B . 空气 C . 水分和空气 12. (3分)动物通过来获取氧气,维持身体的需要。() A . 运动 B . 睡觉 C . 呼吸 13. (3分)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鱼通过来获取氧气。() A . 嘴巴 B . 腮 C . 眼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 99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 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

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已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 2 / 99 强。可以说: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已明显增强。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常有耗时低效的现象。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在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采用单元考核、常规积分、小组互评的评价方法。 本学期打算学习网上其他科学老师的好的评价方法。采用积分晋级制,开学初就将积分表张贴于实验室墙上,对于学生带好材料、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导语】从唐朝到近代以前,“科学”作为“科举之学”的略语,“科学”一词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罗衮。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 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了解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 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诗: 关心天气 呼呼呼,起风了, 哗哗哗,下雨了, 雨停了,云散了,

太阳出来了! 走到户外, 去看天上的云彩; 挽起裤腿, 去溅路边的水花。 2、引导学生读一读。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一般说来,孩子们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为天气好了孩子们才能出去玩。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4、板书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 齐读课题。 二、设计天气符号 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样呢?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样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除了用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最直观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预设:, A、天气晴朗,引导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觉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层很厚,引导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

2018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我会填空(19分)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声音是由物体__振动___产生的,以__波__的形式传播。 3、人的身体分为_头__、___颈_、_躯干和__四肢__四个部分。 4、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_晴天__ 、_多云___ 和 _阴天__ 。 6、人们说话时的声音是由_声带_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_翅膀__振动产生的。 7、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不能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这种现象叫溶解。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_ ,使_氧气_进入血液,同时排出_二氧化碳_。 9、通常我们想让物质在水里溶解快一些,可以切碎_、__加热__、__搅拌_。 10、在用加热法分离食盐和水时,所用的仪器有_蒸发皿_、_酒精灯__、_三脚架__等。 11、我们的牙齿可分为_门齿_、_犬齿___、_臼齿____三类。臼齿能磨碎食物。 二、我会判断(20分) 1. 把食用油放进水里,食用油会均匀分布在水里。(×) 2. 食盐能溶解于水,也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从水中析出。(√) 3.从西北方向吹向东南方的风是东南 风。(×) 4.在“比较水的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搅拌。(×) 5. 用不同力气敲击同一支音叉,轻轻敲时发出的声音低。(√) 6. 远处有声音传过来,一定有物体在振 动。(√) 7.用搅拌加快食盐溶解的实验中,其中一个杯子的食盐要多一些。(×) 8.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9.我们观察到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说明面粉不能在水里溶解。(×) 10、用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的时候,只有肌肉参与了活动。(×) 11、音叉上的字母代表的是音调。(√) 12.在月球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没有空 气。(√)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焰心。(×) 14.肺活量大,每次吸入的氧气和排出的废气就更多。(√) 15.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心跳不断加快,但呼吸不会加快。(×) 16.做雨量器的杯子,必须是直筒、透明,并在外壁贴上刻度。(√) 17.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见声 音。(×) 18.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就是一次心 跳。(√) 19.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20.小肠的作用就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 分。(×) 17、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 音。(√) 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 8、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2个等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1.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3凸透镜成像 1.4光与颜色 2.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2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2.3声音的传播 2.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3.1电和我们的生活 3.2手电筒的秘密 3.3串联与并联 3.4安全用电 4.1电磁铁的性质 4.2电磁铁的磁力 4.3电磁铁的极性 4.4电磁铁的应用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妙之旅。 (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 1.光的来源 (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虫等。) (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人回答不是,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真棒!

2018苏教版二上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晒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太阳能够送给我们光和热,这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样礼物。 3. 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太阳是从东向运动的。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光和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观察并描述一天太阳中位置的变化。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塑料瓶、黑色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儿歌: 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 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 青石板上钉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小诗里面说的是哪几样东西?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这首小诗的第一句话“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说的就是太阳。今天这一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四课《晒太阳》。(板书课题)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2、大家知道吗?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谁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利用太阳?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教师指导: (1)出示课本第12页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这四幅插图分别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仔细观察几幅图片,了解这四幅图画的内容。 图一:小女孩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图二:农民伯伯在空地上晾晒粮食。 图三:一个工人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图四:一个老爷爷和孙女在晒太阳。 (3)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8年秋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题

年秋四年级上科学中期试题 一、填空:(分) 、空气按照性质可以分为()的气体和()的气体。 、一杯热水变凉的规律是( )。 、声音是由( )产生的。 、空气中能帮助燃烧的是(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 、森林有“( )”、“( )”、“( )”、“( )”等美誉。、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 )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 )和(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 )保持水平。 、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 )形态的( ),这种现象叫( )。 、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的固体,干冰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状态。 二、判断:(分)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制造出了酒精温度计。( ) 、二氧化碳可以使混浊的石灰水变澄清。( ) 、水有流动性,空气没有。( ) 、在玻璃罩里放上花,抽掉里面的空气,植物不会枯萎。( ) 、表面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的吸热能力和散热能力都一样。( ) 、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性能不一样。( ) .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 .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重量。(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分共分。 、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这种现象叫做( )。 、凝结 、凝固 、冷却 、下列颜色中吸热最好的是( )。 白色蓝色黑色绿色 . 小明家安装一个壁挂式制冷空调,应该把空调装在墙壁的( )。 、靠上的地方 、靠下的地方 、中间 、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与表面颜色浅相比较( )。 、表面颜色深的吸热快 、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 、无法确定 、空气中含的最多的成分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1、各种各样的岩石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卷

三河市夏庄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试卷班级: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15分) 1.同一时间,学校任何地方的气温都是一样的------------------------( ) 2.风是看不见的,所以无法判断风的方向。 ------------------------( ) 3.下雨前,燕子、蚂蚁等小动物会做出一些反应。 -------------------( ) 4.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主要是根据经验进行的,不需要掌握充分的信息。--------( ) 5.可以用搅拌的方法让更多的盐溶解在水中。 ------------------------------( ) 6.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无色、透明的溶液。 ----------------------( ) 7.气体物质的溶解能力只与温度有关,因此夏天贮存饮料应放在阴凉处。-( ) 8.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砂糖。 ---------( ) 9.水蒸发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 ) 10.音叉上的数字代表的是音调。 ----------------------------------------( ) 11.声波和水波一样,只能在水平方向上传播。 ------------------------------( ) 12.我们说话时声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有关。 --------------------------( ) 13.我们听到的别人的说话声,是通过耳朵传播的。 -----------------( ) 14.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 15.在呼吸时,我们呼出的都是二氧化碳。-------------------------( ) 三、选择题。(15分) 1.某人面对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则此处风为( )。 A.东风 B.南风 C.西北风 2.下列有关降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24小时降雨的总深度 B.24小时雨量器内收集的雨水的体积 C.24小时雨量器内收集的雨水的高度 3.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尽量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B.遇到周末和假期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C.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4.下列物体中,( )刚放入水中时不能马上就溶解,并且还有沉淀,但充分搅拌后就溶解了。 A.沙子 B.酒精 C.洗手液 5.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可以用( )的方法使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将杯中的水蒸发 6.饮料中的气体是( )溶解在水中制成的。 B.二氧化碳A.氧气C.一氧化碳 7.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图文稿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学目标: 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了解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 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诗: 关心天气 呼呼呼,起风了, 哗哗哗,下雨了, 雨停了,云散了, 太阳出来了! 走到户外, 去看天上的云彩; 挽起裤腿, 去溅路边的水花。 2、引导学生读一读。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一般说来,孩子们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为天气好了孩子们才能出去玩。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4、板书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 齐读课题。 二、设计天气符号

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样呢?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样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除了用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最直观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预设:, A、天气晴朗,引导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觉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 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层很厚,引导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 C、如果是下雨天,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 3、学生动笔开始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4、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拿到展示台上面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全班评价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教师小结:看了大家设计出来记录天气情况的简单符号,老师非常高兴,因为大家的符号设计得非常的漂亮。 5、小提示:同学们,今天外面有风吗大家有没有感觉到风风大不大(有风,但是不大)那我们怎么来记录看不见的风呢 学生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我们在记录天气情况的时候,仅仅画上太阳,雨点或者白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上风等一些其他的因素,这样记录的天气情况才更完整,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认识天气符号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情况,我们已经了解过了,并且我们也设计了简单的符号,记录了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同学们还遇到过哪些天气情况呢? 全班交流讨论。 雨天、下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天、大风天等等。

2017-2018学年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查漏补缺。 1、把芝麻放在纸上挤压,会在纸上留下_____,这说明芝麻里含有。 2、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3、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 质、、、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 4、在馒头上滴上碘酒,会观察到馒头变色,米、面、马铃薯里主要含有。 5、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把我们吃的食物分成10份,那么米、面食应占______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______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_____份左右。 二、海滩拾贝。 1、日常的饮食,我们要做到() A、空腹喝牛奶 B、常吃方便面 C、每餐少吃一口 2、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应该边吃饭边看书,这种说法合理吗?() A、合理 B、不合理 3、在下列食物中,滴上碘酒能变蓝色的是()。 A、马铃薯 B、白菜 C、萝卜 4、鸡蛋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是()。 A、脂肪 B、淀粉 C、蛋白质 5、我们可以利用()鉴别食物中的淀粉,用()鉴别食物中的脂肪,用()鉴别食物中的蛋白质。 A、火烧法 B、挤压法 C、滴碘法 三、明辨是非。1、无论是芹菜、牛奶,还是木耳,这些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 ) 2、我们正在长身体,所以应该以肉类食品为主。() 3、用烧烤法检验食物中蛋白质的存在时,最好把教室的窗户打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4、我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 5、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 四、我帮它们找朋友: 将食物和所含的营养成分用线连接起来。 蛋白质花生油、香油 脂肪瘦肉、鱼 淀粉食盐 盐类馒头、米饭 五、猜想与探究。 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六、科学与生活。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出你的一日三餐,并说出你的理由。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35229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2017-2018学年四年级科学试卷(一)答案

白水镇2018年四年级达标测试科学试卷 白水镇2018年四年级达标测试科学试卷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白水镇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水平测试卷(一) 答案 四年级 科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 静电 。 2、蜜蜂或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翔、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 花粉 传播到雌蕊的 柱头 上,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3、当我们通过阅读食品包装,了解 食品的原料组成 、营养成分、保存方法、 保质期 后 ,我们的饮食就不会再是盲目的。 4、花岗岩主要由石英、 长石 和 云母 三种矿物组成的。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到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24分) 1、关于静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冬天脱下毛衣经常会听到啪啪的响声,这是一种静电现象 B 、我们人体也带有静电 C 、闪电不是一种静电现象 2、下列选项中的材料都属于导体的是( B )。 A 、银、铜、水、陶瓷、铁 B 、金、银、铜、铁、铝 C 、铜、铁、铝、泡沫块、玻璃 3、利用风来传播的果实或种子的特点是( B )。 A 、果实在成熟时突然炸裂 B 、轻,带翅或绒毛 C 、有钩、刺或好吃 4、( C )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A 、雄蕊 B 、雄蕊和雌蕊 C 、雌蕊 5、面包发霉的条件是( B )。 A 、干燥的环境 B 、潮湿而温暖的环境 C 、寒冷的环境 6、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 A )。 A 、米饭 B 、鸡蛋 C 、肥肉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岩石和矿物在人们的开采之后就不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 、岩石和矿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8、砾岩最主要的特征是( C )。 A 、颜色灰色 B 、粗糙 C 、由小石和卵石组成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每小题3分,共24分) 1、家里的一个电灯不会亮了,我们可以用学校里老师教我们的电路检测器去检测一下电路。 ( × )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电 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今天天气怎么样 苏教版

1、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学目标: 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了解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 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天气符号的图片、教学当天本地区的天气预报情况。 预习要求:关心当天的天气情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诗: 关心天气呼呼呼,起风了,哗哗哗,下雨了,雨停了,云散了,太阳出来了!走到户外,去看天上的云彩;挽起裤腿,去溅路边的水花。 2、引导学生读一读。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一般说来,孩子们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为天气好了孩子们才能出去玩。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4、板书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齐读课题。

二、设计天气符号 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样呢?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样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除了用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最直观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符号,记录天气情况。预设: A、天气晴朗,引导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觉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 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层很厚,引导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 C、如果是下雨天,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 3、学生动笔开始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4、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拿到展示台上面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全班评价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教师小结:看了大家设计出来记录天气情况的简单符号,老师非常高兴,因为大家的符号设计得非常的漂亮。 5、小提示:同学们,今天外面有风吗?大家有没有感觉到风?风大不大?(有风,但是不大)那我们怎么来记录看不见的风呢?学生交流讨论。

2017--2018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2017—2018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25=50分)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六大器官构成。 2、根分为()和()两种,根系具有()和()的作用。 3、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4、声音的大小叫(),声音的高低叫()。 5、电报机是()发明了,电话是()发明的。 6、加快蒸发的方法:(1)()(2)()(3)()。 7、水有()、()、()三种状态。 8、通过搜集资料,可以让我们()。 二、判断题(3×10=30分) 1、仙人掌的肉质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鸟类是哺乳动物。() 3、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5、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 6、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凝结。() 7、植物用根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8、声音只向着前方传播。() 9、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0、噪音不会令人心烦。() 三、简答题(6+6+8=20分) 1、减少噪音的办法有哪些? 2、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3为什么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

附答案: 一、填空题(2×25=50分)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3、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4、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5、电报机是莫尔斯发明了,电话是贝尔发明的。 6、加快蒸发的方法:(1)提高温度(2)提高风速(3)扩大蒸发面积。 7、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8、通过搜集资料,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二、判断题(3×10=30分) 1、仙人掌的肉质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鸟类是哺乳动物。(×) 3、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5、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 6、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凝结。(×) 7、植物用根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8、声音只向着前方传播。(×) 9、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0、噪音不会令人心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