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论文临床应用论文阿莫西林论文:浅谈阿莫西林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西药论文临床应用论文阿莫西林论文:浅谈阿莫西林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西药论文临床应用论文阿莫西林论文:浅谈阿莫西林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西药论文临床应用论文阿莫西林论文:浅谈阿莫西林药理机

制及临床应用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药阿莫西林的理化特性、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方面的应用。重点阐述了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临床上的应用表现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西药;阿莫西林;临床应用

1 阿莫西林的理化特性

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是一种带有氨基侧链的青霉素,其化学结构在amp的侧链苯环上多一个羟基,两者性质类似。amo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比旋度为+2900~ +3100。

2 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

amo抗菌活性起主要作用的基本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中的β-内酰胺环,可专一性地与细菌内膜上靶位点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的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3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

3.1 抗菌作用其抗菌谱和对绝大多数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基本与氨芐青霉素相同。但对肠球菌和沙门氏菌的作用较后者强2倍,另外,体外杀菌实验和感染动物保护实验显

示,本品对多种细菌的杀菌作用较氨芐迅速而强。这可能因为:它穿透细胞壁的能力较强:它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使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

3.2 吸收、分布和排泄本品在人和非反刍动物胃肠道的良好吸收(吸收率为74-94%)和在组织体液中的浓度高,使其在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氨芐青霉素。在人医临床上,口服本品0.5g的高峰血清浓度于1小时达到,为10.0μg/ml,约为口服同剂量氨芐的2.5倍。肌注给药的血清浓度与口服给药相似,也与肌肉注射同量氨芐青霉素的相仿。快速静脉推注0.5g本品后5分钟的血清浓度为42.6μg/ml,5小时后为1μg/ml,消除半衰期为1.08小时。本品广泛分布于肝、肺、肾、肌肉、前列腺、胆汁、腹水,而乳汁、唾液中含量较少。当脑(脊)膜发炎时,阿莫西林可进入脑脊液,浓度为血清浓度浓度的10%~60%,可通过胎盘,但在怀孕期间用药是安全的。与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7%,服药后6小时内尿中排出量为给药量的45%~68%;部分药物经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也高于氨芐青霉素。

3.3 临床应用阿莫西林胶囊或悬液治疗各种感染的痊

愈或显效达90%以上。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黄葡萄球菌或流感杆菌所致的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的治愈率为80%-94%。本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氨芐青霉素。无并发症的淋

病,经过本品单次口服3g的治愈率达97%。阿莫西林对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愈率可达96%。以本品和庆大霉素合用治疗心脏内膜炎获愈者也有报告。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对链霉素耐药的伤寒杆菌菌引起的伤寒,或因骨髓抑制而不能使用氯霉素的病人。3.4 阿莫西林与其他一些药物的联合应用

3.4.1 阿莫西林与与洁霉素和红霉素联合用药治疗预防心内膜炎研究发现口服阿莫西林3g与洁霉素600mg和红霉素2g血高峰浓度分别可达27μg/ml、5.5μg/ml和3.1μg/ml 超过了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的mic。经单用红霉素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等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疗效。3.4.2 阿莫西林与与奥美拉唑清除幽门螺杆菌使用奥美拉唑20mg与阿莫西林500mg合用,57例患者细菌清除率为82.5%。刘氏报道,经胃镜证实胃溃疡病85例,两药合用2周,停药4周后复查,治愈率达85%,副反应轻微。3.4.3 阿莫西林与与雷尼替丁治疗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持续感染与活动性胃炎、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hentschel 等在使用雷尼替丁的基础上使用阿莫西林效果很好。3.4.4 阿莫西林与梭甲半肤氨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是控制发作的关键。阿莫西林与甲半胱氨酸联合用药后阿莫西林在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比单用阿莫西林要高。这两种药物在药代动力学上具有

阿莫西林市场调研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试(查)试卷 题目得分 阿莫西林的营销调研报告 具体要求: 1.严格遵循营销策划书、创业规划书或论文写作规范(引文必须注明出处)。 2.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予以评分。 3.必须提交A4纸打印稿,并以此试卷作为封面,于左上方边角处装订。同时 通过邮件()提交与打印稿一致的Word文档。 4.字体: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注释用五号字,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小 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段落:采用标准间距、1.25倍行距。 5.写作格式: 5.1包括答卷页眉、题目、正文、引用及参考文献) 5.2答卷页眉包括学号、姓名、课程名称,右对齐 5.3参考文献需包括作者、篇名/书名、期刊名、出版社(版次)、年份、卷(期)和 页码。 6. 2014年4月26日前提交。个别需改写的可顺延3天,最迟于2014年4 月30日之前全部交毕。逾期按零分处理。 、八、亠 刖言: 抗生素(antibiotics )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

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 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⑴ 目录: 、市场状况分析 1、产品特点分析 2、市场规模分析 2.1国际市场 2.2、国内市场 3、供求分析 、消费者购买分析 1、消费者构成分析 2、目标市场分析 3、阿莫西林调查问卷表及分析 4、使用分析感受 三、竞争对手分析 1、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2、竞争对手产品销售分析 3、阿莫西林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4、竞争对手的营销战略与策略分析

阿莫西林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

创新实践论文 阿莫西林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 Amoxicillin Pharmacology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药学 班级:2013级2班 学号:20121057 姓名:钱瑞志 指导教师:梁茂 2015 年 6 月19 日

创新实践课程评分表 一、 综述类 二、 研究类 项目 分值 得分 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10 文献资料查阅能力 20 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 25 报告书写结构、逻辑性 15 文笔流畅 20 符合写作规范 10 总分 100 项目 分值 得分 积极参加教师科研活动 具有较强动手能力 20 文献资料查阅能力 15 结构、逻辑性 15 文笔流畅 25 内容全面性 15 符合写作规范 10 总分 100

阿莫西林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 阿莫西林为一种较为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 - 内酰胺类抗生素 , 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详细讲解阿莫西林药理作用机制和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 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加以分析 , 分析其用药注意事项 , 同时对阿莫西林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使用情况及应用进行分析 , 为该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阿莫西林,临床应用,药理机制,不良反应 Amoxicillin Pharmacology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BSTRACT Amoxicillin is a more commonly used broad-spectrum penicillins - lactam 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very extensive. This paper explains amoxicillin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be analyzed adverse events, analyze their medication precautions while usage and application compatibility amoxicillin and other drugs were analyzed for the drug provides some guidanc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Amoxicill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pharmacology mechanism, adverse reactions

有关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有关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的 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是根据阿莫西林钠(C16H19N3O5S)与克拉维酸钾(C8H9NO5)标示量 5:1 的比例,混合制作的无菌粉末。阿莫西林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克拉维酸钾本身只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具有强大的广谱 -内酰胺酶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可以保护阿莫西林不被 -内酰胺酶水解。临床治疗中将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但具体用药过程中将其放入溶剂中,因稳定性不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限制了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为了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本文对不同溶剂中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试药与方法 1.1 试药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0.6 g,江西东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40417)、10%葡萄糖注射液(10% GS,宁夏启元国药有限公司,批号:20141008)、5%葡萄糖注射液(5% GS,宁夏启元国药有限公司,批号:20141008)、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 GNS,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0930)、0.9%氯化钠注射液(0.9% NS,武汉市福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41008)。 1.2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溶液中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含量。色谱条件:选择ApolloC18柱为色谱柱,并规定色谱柱为150 mm4.6 mm,填料粒径长 5 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甲醇的比例为95:5,流

速为1.2 ml/min;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ⅣA,阿莫西林在220 nm处有最大的特征吸收高峰,故波长设定为 220 nm,进样量设置为 20 l。 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将 2 瓶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分别加入4个 100 ml的量瓶中,含量分别设定为阿莫西林钠1.0 g 以及克拉维酸钾0.2 g,然后分别将10% GS、5% GS、5% GNS、0.9% NS 定容加入量瓶直至刻度,混合均匀后留作备用。 1.4 测定含量 分别抽取供试品溶液 1 ml,加水稀释至 25 ml,搅拌均匀后即刻测定具体含量,测定值为100.0%,之后每间隔 0.5~1.0 h 测量1 次,并记录0.0、0.5、1.0、1.5、2.0、2.5、3.0、4.0、5.0、12.0 h 的测定结果。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采用 SPSS 14.5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测定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由表 1 显示,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在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良好,在3 h内,克拉维酸钾以及阿莫西林钠含量下降小于10%;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较差,且药物有效含量随溶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且克拉维酸钾有效含量下降速度

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

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8-04-15T15:53:25.1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3期作者:曾佑梅 [导读] 浅析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 (西安630医院药剂科陕西西安 710089) 摘要:目的浅析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方法择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本院就诊的消化道炎症患者共50例,25例使用阿莫西林的患者归入研究组,25例使用奥美拉唑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就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就不良反应率而言,研究组近似于对照组,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在炎症的治疗上具有显著疗效,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作用机制;药理;阿莫西林;临床 作为一种青霉素属抗生素,阿莫西林在临床上多被用于治疗呼吸道炎症、消化道炎症、泌尿系统炎症,等等,可见其抗菌谱值广。当然,阿莫西林的用量需要控制,否则将会出现恶心呕吐、皮疹或荨麻疹等不良反应,重则导致休克。本文试对阿莫西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消化道炎症患者共50例,25例使用阿莫西林的患者归入研究组,25例使用奥美拉唑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81岁,平均(51.41±7.56)岁;炎症类型:胃炎12例,肠炎13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2岁,平均(52.33±7.87)岁;炎症类型:胃炎14例,肠炎11例。两组患者就上述资料而言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入院后,先为两组患者行常规对症治疗,之后为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抗炎治疗。具体用药方案为:①对照组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单次剂量为20mg,一日共治疗两次,连续行长达7日的治疗;②研究组以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单次剂量为500mg,一日共治疗三次,同样行连续行长达7日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1)显效:长达7天的治疗之后,患者的相关体征、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幽门螺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2)有效:长达7天的治疗之后,患者的相关体征、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幽门螺杆菌的数量稍有减少;(3)无效:长达7天的治疗之后,患者的相关体征、临床症状并未出现任何改善,幽门螺杆菌的数量依然较多[1]。 ※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 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8%,研究组远远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χ2=4.50,P=0.03<0.05)。见表1。 3.讨论 3.1 作用机理 阿莫西林作为青霉素属抗生素,其形状为结晶状的白色粉末,对水有微溶性。与氨苄青霉素相比,阿莫西林在氨基侧链的苯环上多了一个羟基,抗菌活性更高。阿莫西林的抗菌活性作用依托于其结构中的β酰胺环,对于细菌内膜具有靶位作用,作用于病菌可以抑制其黏肽酶的活性,细菌的细胞壁失去了黏肽的合成,菌体将会因细胞壁的损坏而膨胀、裂解[2]。其抗菌谱广度实际上与氨苄青霉素非常相似,但其半衰期更长(约1小时左右)、细胞壁穿透性更强,因此对于阻断细胞壁合成、杀灭细菌具有比氨苄青霉素更强的效果。在本研究中,研究组高达92%的疗效便是其强效杀菌的直接表现。 3.2 应用分析 阿莫西林抗菌谱广,对消化道炎症如胃炎、呼吸道炎症如支气管炎、泌尿系统炎症如膀胱炎均有显著疗效,但对脑膜炎却无显著疗效,其原因可能与人体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有关。对于已经证实有显著治疗效果的炎症,阿莫西林可以达到约90%的吸收率,其强耐酸性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公告:全球有七分之一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因此合理用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随着中西医在临床上联合应用广泛开展,如何合理地联合应用中+ 西药以及避免中西药间的配伍禁忌,就成了较为突出的问题。实践证明,某些中西药配伍不合理,往往会使药物疗效降低或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产生毒付反应和危及生命。 1: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如优降宁、复方降压片等(服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不能同时服中药麻黄、中成药麻杏石甘汤、麻杏止咳糖浆、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通宣理肺丸、清肺饮、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半夏露、气管炎糖浆、哮喘片等。因这些中药中含有麻黄碱,而麻黄碱可促使贮存在神经末稍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可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血压增高,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2):在服用优降宁期间忌服白扁豆,因二者结合使体内酪胺堆积,引起高血压危象,甚至导致死亡。附:(高血压危象症: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舒张压持续130毫米汞柱以上,头痛剧烈,

烦燥,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视网膜出血,水肿,出现尿毒症,尿毒症常为致死的原因)。 (3)以上含有麻黄的中药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时与氨茶碱合用后,毒性增强,可致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震颤、头痛、头昏及心律失常,故二者不宜合用。 (4)含麻黄制剂的中药不宜与洋地黄、地戈辛、毒毛旋花子甙k等强心药合用,(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等毒性反应。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 (5):使用麻黄碱时不能同时服用降压药:因麻黄碱具有兴奋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使降压药作用减弱,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失去控制,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6):服甘草制剂如甘草浸膏、甘草片等不能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因甘草能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与以上降压药相拮抗。 2:糖尿病患者在服用D-860、优降糖等降血糖药物期间,忌与人参、甘草、鹿茸、复方甘草合剂、参茸片、双宝素等同用。因上述中药中均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能产生拮抗作用,可使血糖上升,降低降血糖类药物的药效。 服用阿司匹林时忌与甘草、鹿茸等合用,否则会增加胃肠道反应。 3:含朱砂的中药如朱衣茯芩,朱衣麦冬,辰灯芯、朱砂安神

阿莫西林胶囊的说明书

篇一:阿莫西林说明书 阿莫西林说明书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 【中文名称】 阿莫西林 【产品英文名称】 amoxicillin 【功效主治】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 6.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 【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竞争性地减少本品的肾小管分泌,两者同时应用可引起阿莫西林血浓度升高、 半衰期延长。 2.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在体外干扰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但其 临床意义不明。 【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腹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 2.皮疹、药物热和哮喘等过敏反应。 3.贫血、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4.血清氨基转移酶可轻度增高。 5.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6.偶见兴奋、焦虑、失眠、头晕以及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禁忌症】 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产品规格】 (按c16h19n3o5s计)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 40mg/kg,每8小时1次; 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30mg/kg,每12小时1次。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分钟的患者每12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钟的患者每24小时~。 【贮藏方法】 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

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04T15:39:06.30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5期作者:王红[导读] 综上所述:采用阿莫西林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认识和了解阿莫西林的抗菌效果、治愈率以及阿莫西林合并其他用药在临床上的综合应用情况。方法:对从2015年2月~2016年10月到本院就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及50例膀胱炎患者,将其分别随机平分为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A组及B组;膀胱炎患者分为两组,C组及D组;A组及C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D组采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A组及B组、C组及D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从而对阿莫西林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A组和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 B和D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且适用范围广泛,治疗效果优良,副作用少,值得广泛推广。【1】 关键词:西药;阿莫西林;临床应用 Analysi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moxicillin in clinical practice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and cure rate of amoxicillin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moxicillin combined with other drugs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to the hospital on the treatment of 72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50 cases of cystit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A and group B; cystit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C and group D; group A and group C were treated with amoxicillin,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rabeprazole, group D Desmodium for treatment.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C and group D,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moxicillin.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group A and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nd 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Amoxicillin has a good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excellent treatment effect, less side effects, should be widely promoted. 【1】Key words: western medicine;amoxicillin;clinical application 前言:阿莫西林的抗菌谱和对绝大多数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基本与氨芐青霉素相同。但由于阿莫西林穿透细胞壁的能力较强,它可以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使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因而阿莫西林对肠球菌和沙门氏菌等细菌的作用较后者强2倍。此外阿莫西林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配合还能治疗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阿莫西林药剂在临床上具有应用范围广泛,治疗效果好的特点。本文针对消化不良和膀胱炎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从2015年2月~2011年10月到本院就治的72例消化不患者及50例膀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2例消化不良患者,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21~80岁,平均40.5岁;病程为1个月~8年,平均2.3年。50例膀胱炎患者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为28~72岁,平均57.5岁;病程3个月~17年,平均4.5年。四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1.2方法 对本院就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及50例膀胱炎患者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治疗效果评价阿莫西林的临床治疗效果。给A 组及C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进行了治疗;给予B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给予D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4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 1.3疗效评定 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临床体征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表现。【2】 2.结果 A组36例消化不良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8例,(占50%);有效患者12例,(占33.3%);无效患者6例,(占16.6%)。B组36例消化不良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6例,(占44.5%);有效11例,(占30.5%);无效9例,(占25.0%)。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4%,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B组。 C组25例膀胱炎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2例,(占48%);有效患者10例,(占40%);无效患者3例,(占12%)。D组25例膀胱炎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0例,(占40.0%);有效7例,(占28.0%);无效8例,(占32.0%)。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0%,D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0%,C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D组。 3.讨论 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药物的一种,英文表达式为Amoxicillin,可简写为 AMO。典型的特点是化学结构中侧链苯环上多了一个氨基。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细菌的细胞壁,也就是在人体服用药物之后,药物分子中的主要活性结构 6-氨基青霉烷酸中的 β-内酰胺环会水解生成肽键并与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活,在有效的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酶的活性的同时造成菌体细胞壁的缺损和最终破裂。使阿莫西林在作用过程中穿透细胞壁的能力较强,决定了阿莫西林在患处的作用速度较迅速。阿莫西林是一种杀菌谱较广的抗菌药物,其杀菌的能力很强,而且不破坏胃酸分泌稳定性,且阿莫西林在人体以及类似人体肠道中的吸收率较高,患者口服的吸收率高达90%,其可以与红霉素等药物联用,增强药效。 阿莫西林使用后一般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白细胞数量减少、贫血等血液系统症状,皮疹、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控制阿莫西林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本研究中采用阿莫西林对消化不良患者及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虽然对于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和适用病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新的药物研究的改革与创新,一定能够使得阿莫西林发挥出更快、更好的临床效果。【3】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的波谱分析 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一种白色粉末,半衰期约为61.3分钟。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等。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阿莫西林分子式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阿莫西林胶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按阿莫西林胶囊配方组成配制含主药阿莫西林浓度范围从5.91%~84.13%的32个实验室样品,并收集来源于九个厂家的41批工业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判别分析法建立定量和定性分析模型,将其用于对未知样品含量进行预测分析,并对定量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和加样回收率进行考察。结果:定量分析模型对24个未知样品的的预测均方差RMSEP为1.22%,预测值与真值的相关系数R为0.9983,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75%,系统精密度RSD为0.3%,方法精密度RSD为0.6%;定性分析模型对18个预测样品的判错率为0%。结论: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阿莫西林胶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方法简便快速,不需预处理,可推广用于此类样品工业现场的原位和在线检测。

阿莫西林药物分析: 方法名称:阿莫西林原料药-阿莫西林-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原料药中阿莫西林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阿莫西林原料药。 方法原理:供试品经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54nm处检测阿莫西林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 乙腈 2. 磷酸二氢钾溶(0.05mol/L) 3. 氢氧化钾溶液(2mol/L) 仪器设备: 1. 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阿莫西林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3紫外吸收检测器 2. 色谱条件 2.1 流动相: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2mol/L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5.0)乙腈=97.5 2.5 2.2 检测波长:254nm 2.3 柱温:室温 .2.4 流速:1mL/min 试样制备: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阿莫西林对照品约25mg,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对照品溶液。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25mg,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 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 收检测器于波长254nm处测定阿莫西林(C16H19N3O5S)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阿莫西林胶囊使用说明书

阿莫西林胶囊 【通用名称】阿莫西林胶囊 [药典] 【商标名称】再林 ( Zailin ) 【英文名称】 Amoxicillin Capsules [药典] 【汉语拼音】 A Mo Xi Lin Jiao Nang 成份: 化学名称:(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6H19N3O5S·3H2O 分子量: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 抗微生物药 >> 抗细菌药 >> 抗生素类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适应症: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 6.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规格: (按C16H19N3O5S计算)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 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每8小时1次;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30mg/Kg,每12小时1次。 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分钟的患者每12

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分析

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04T12:49:49.74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作者:曾由美 [导读] 本文分析的是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 娄底市机关医务所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择在2016-2017年来我院的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有50例患者,雷贝拉唑治疗针对对对比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治疗针对实验组患者应用,对比的是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药阿莫西林在治疗消化不良方面有着显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 不良反应。 【关键词】阿莫西林;药理作用;临床效果 阿莫西林属于一种常见的广谱抗菌药,并且对部分细菌有着明显的抑制和消除作用,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了临床医学中,主要用于治疗患者由敏感细菌导致的感染和伤寒,此药物的常见应用方式是口服,并且口服方式能够令患者尽快吸收,药物的半衰期在1-1.3小时之间,临床医学研究显示,阿莫西林尽管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却会带来不良反应。为此,本文选择我院在2016-2017年接收的100例消化不良患者,分析了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择在2016-2017年来我院的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有5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人数为30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0例,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对对比组男性患者人数为28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2例,患者年龄在17-71岁之间。两组患者均不存在雷贝拉唑和阿莫西林过敏症状,均签订了实验同意书。 1.2实验方法 雷贝拉唑治疗针对对对比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治疗针对实验组患者应用,具体如下。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的消化不良治疗,在此基础上,以每次10mg、每天两次的频率为对比组患者提供雷贝拉唑,应用温水送服的方式,医护人员可以结合患者病情适当增加患者服药剂量,但单次剂量不要超过20mg,对患者进行为期7天的药物治疗[1];以每次0.5g、每6-8小时一次的频率为实验组患者提供阿莫西林,应用温水送服的方式,医护人员可以结合患者病情适当增加患者服药剂量,但是单日服用不要超过4g,对患者进行为期7天的药物治疗[2]。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其中,治疗有效率统计分为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幽门螺杆菌显著改善或者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阴性)、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体内幽门螺杆菌明显减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体内幽门螺杆菌未出现变化)三种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分为了恶心、腹泻、呕吐三种类型。 1.4数据处理 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统计结果 表1 治疗有效率调查表[n(%)] 3.讨论 西药阿莫西林的抗菌谱和氨苄西林及其相似,针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奈瑟菌、奇异变形菌等革兰阴性菌及幽门螺杆菌,有着十分良好的抗菌效果和抑制作用[3]。并且,在临床医学中,阿莫西林经常配合克拉维酸共同应用,此时,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会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克拉维酸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阿莫西林应用的不良反应,另阿莫西林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在多种疾病临床治疗中,如尿路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说明书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英文名:Amoxicillin Sodium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Amoxilinna Kelaweisuanjia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两者之比为5:1。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适应症】适用产β-内酰胺酶的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本品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1.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2.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合并感染等。 3.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盆腔炎、淋病奈瑟菌尿路感染。 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疖、脓肿、蜂窝组织炎、伤口感染等。 5.其他感染:中耳炎、骨髓炎、败血症、腹膜炎和手术后感染等。 【用法用量】本品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每次1.2g ,3个月~12岁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30mg,溶于50~100ml生理盐水(新生儿酌减),静脉滴注30分钟,每日2~3次。疗程一般7~14天。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阿莫西林相似,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有: 1.少数患者可见恶心、呕吐、腹泻、软便、食欲不振、胃肠胀气等胃肠道反应,对症治疗后可继续给药。 2.偶见荨麻疹和皮疹(尤易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若发生,应停止使用本品,并对症治疗。 3.可见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热和哮喘等。 4.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尿素氮升高、一过性阻塞性黄疸、低凝血酶原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及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5.文献报道个别患者注射部位出现静脉炎。 【禁忌】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者、对本品及其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禁用。【注意事项】

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92例消化不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评价治疗效果,记录治疗阶段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评价 结果较优,不良反应发生案例较少,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阿 莫西林治疗感染类疾病,能够发挥较好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阿莫西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是治疗感染类疾病的常用药物,对多种感染情况都能发挥较好效果,治疗伤感伤寒、沙门菌感染时,一般都能取得满意效果[1]。该药物属于青霉素类 药物,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诸如消化道异常、皮肤异常反应等,可能会对治疗流程造成影响,因此在药物使用阶段,必须明确其药理作用[2]。本 次研究即为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92例消化不良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均是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致病,身体情况较好,无研究涉及使用药 物相关禁忌症,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符合研究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4-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4±5.79)岁。观察 组患者年龄在33-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7±6.11)岁。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雷贝拉唑(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国药准字H20133326,规格: 20mg/片,生产单位:双鹤药业(海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治疗,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 观察组则用阿莫西林(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20044605,规格:0.5g/粒,生产厂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进行治疗,每日2次,每次2片。 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疗效标准 参考临床表征和幽门螺旋杆菌情况评价治疗效果,临床表征完全消失,幽门螺 旋杆菌减少80%以上为显效;临床表征有一定改善,幽门螺旋杆菌减少50%以上,为有效;临床表征未见改善,则为无效,记录有效和显效案例为有效率。记录治 疗阶段药物不良反应,记录腹泻、头晕、皮疹。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 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对照组46例患者,疗效评价结果为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有 效率为76.09%,观察组46例患者,疗效评价结果为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 效3例,有效率为93.48%,观察组较优(χ2=5.392,P=0.020),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与4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与4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发表时间:2013-06-04T14:29:32.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眉岸 [导读] 阿莫西林钠是属于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其抗菌谱非常广,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在临床上使用的非常广泛。 张眉岸(茂名市中医院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目的: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和4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测定阿莫西林钠的含量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经典恒温法来对阿莫西林钠和4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时使用的阿莫西林钠和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比较稳定,然而和其他3种大输液不能进行配伍。结论注射时使用的阿莫西林钠和氯化钠注射液能够进行正常的配伍。 【关键词】阿莫西林钠高效液相色谱法氯化钠注射液经典恒温法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273-02 阿莫西林钠是属于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其抗菌谱非常广,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在临床上使用的非常广泛[1]。本次采用经典恒温阀来对阿莫西林钠与4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现将具体情况做以下介绍。 1 仪器和试药 1.1使用的仪器本次试验使用的仪器为:电热恒温水浴锅,由上海医疗器械三厂生产;美国Waters公司600型泵;2487型紫外检测仪;Waters6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S色谱数据工作站[2]。 1.2试药用于注射的药物为阿莫西林钠,由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产品规格:0.5g;生产批号为C03050819。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 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0.9%氯化钠注射液;都是由浙江康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和结果 2.1测定方法 2.1.1色谱的条件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大小: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5.0,使用磷酸二氢钾1 3.6g,用水对其进行溶解并稀释到2000ml,再用8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对其进行调节,将PH值控制到5.0±0.1)。流速为1.0mL/min;乙腈(96∶4,v/v);检测的波长为254nm;进样量控制为20uL。 2.1.2对照品溶液的制作采用精密仪器称取阿莫西林,采用pH5.0的磷酸盐缓冲液将其溶解,并稀释为1.5g/L的溶液。再使用精密仪器称取适量的阿莫西林,使用pH5.0的磷酸盐缓冲液将其溶解,最终稀释成0.6g/L的溶液。 2.1.3建立标准曲线采用精密仪器称取以上制作的阿莫西林对照液20.0、15.0、8.0、4.0、2.0、1.0mL放在容积为50mL的量瓶内,再使用pH5.0的磷酸盐缓冲液将其确定容量,摇晃量瓶是它们混合均匀。用色谱图记下各自取样20μL后的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把浓度C定位横坐标、峰面积A定位纵坐标,得出下面算式,A=6.615×106C+ 3.658×104,r=0.999 9(n=6),算式的线性范围是0.03~0.60gL-1。 2.2稳定性预测方法和结果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0.9%氯化钠注射液;4种大输液各500mL,必须按照临床使用的剂量来量取,4种大输液都加入注射时使用的阿莫西林钠,重量为1g。将它们放在恒定温度分别为40℃,50℃,60℃,70℃的水里面,水温会使它们加速溶解。样本必须在当时规定的时间取出,取出后立刻将其冷却,以免再发生发应。规定阿莫西林钠在零时刻的时候为100%,按照此规定计算阿莫西林钠在各时刻的百分含量。将各时刻阿莫西林钠的百分含量lgC对时间t来画图作统计对比,将各温度阿莫西林钠的百分含量lgC对时间t来计算出线性回归的方程,从而由线性回归的斜率来计算出分解速度常数K。由这些数据得出lgC与t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由lgK=lgA-E/2.303RT,也就是Arrhenius方程式,计算出绝对温度(K)的倒数(1/T)与lgK形成线性回归。从而计算出阿莫西林钠的活化能和它的保质期。 2.3考察阿莫西林钠与氯化钠注射液的搭配将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注射时使用的阿莫西林钠1g。将此混合液放在25℃环境下,考察是否能共同作用以及共同作用后的化学作用是否稳定。测定0~7h内混合液的pH值和混合液的相对百分含量。在此过程中查看混合液的外观,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次试验的基础是Arrhenius指数定律,并且以它来进行阿莫西林钠与4大输液之间的加速反应的实验[3]。以41.8~125.4kJ.mol-1为范围,它们的活化能不在其之内。但是2.3中所配混合液的活化能与这个范围相差不大。关于阿莫西林钠与4大输液,只有氯化钠注射液能预知混合,并且混合液的外观、含量和pH值变化的均非常不明显。在测定阿莫西林钠的含量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起到准确的作用,并且此结果具有医学实用性[4]。 参考文献 [1]张彦会,张胜利,刘浩,白玉,代志,于佩华,李新波.国产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的急性毒性研究[J].河北医药,2004,01:18-19. [2]叶鸣,徐黎玲,黄学荪.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在4种大输液中化学稳定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06:774-775. [3]林祖文,李源,宋玮娟,胡海燕,曾颖,许百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血药浓度[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v.3106:1069-1071. [4]李丹,王佩贤,贺立泽,梅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在三种大输液中的化学稳定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v.435: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