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学案2

氯气的性质学案2
氯气的性质学案2

氯气的性质学案2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氯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反应的化学性质。

2. 会判断氯水的成分及次氯酸的性质。

学习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实验现象及分析。

新知探究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有毒,

(能或不能)溶于水。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 与金属反应

【实验1】将盛有一小块金属钠的燃烧匙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2】把细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3】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热后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为。

2. 与氢气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 。

小结:此反应说明燃烧 〔〝一定〞或〝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3. 氯气与水的反应 【实验1】

【实验2】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氯水+Mg 条 浸在氯水中的镁条上有____

氯水中含________ 氯水+AgNO 3溶液 生成__________ 氯水中含________ 氯水+红色纸条 纸条__________

氯水中含________ 氯水+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色,后又慢慢变为无色

氯水中含________

【问题思考】

(1)写出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氯水通常情况下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试通过以上实验确认氯水中含有哪些成分?

(3)阅读教材并结合以上实验简要说明HClO 的性质。 4. 氯气与碱反应 〔1〕实验

上述实验说明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思维启迪

a.干燥的有色布条;

b.湿润的有色布

有色布条a______

干燥的氯气____漂白作用 推测两者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有色布条b____

氯水____漂白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工业上通常用石灰乳和氯气反应来制备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

①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为什么不直接用作漂白剂和消毒剂?

②你知道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制取的?

③常用漂白粉的成分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制取的?

④假设干燥氯气,能否使用碱石灰?

学习小结

2.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1)氯水的成分

Cl2溶于水:Cl2+H2O?HCl+HClO

(2)氯水的性质

当堂检测

1.以下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敞口放置的久置氯水⑤盐酸⑥用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③⑥

D、

③④⑥

2.将适量的以下物质分别加到干燥的红色布条上,不能使其褪色的是()

①新制的氯水②盐酸③盐酸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溶液④液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以下各项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新制氯水中只有Cl2和H2O两种物质

B、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D、漂白粉是用氯气与石灰水反应制得的

参考答案

新知探究

【一】

黄绿色气态有刺激性气味大能

【二】

1. 【实验1】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Na+ Cl2 === 2NaCl

点燃2FeCl3【实验2】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2Fe + 3Cl2 =====

点燃CuCl2【实验3】剧烈燃烧,产生棕色的烟Cu + Cl2 =====

点燃2HCl 不一定

2. H2 + Cl2 =====

3.【实验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不褪色没有褪色有

【实验2】气泡H+白色沉淀Cl-红色褪去HClO HCl和H ClO

【问题思考】(1)Cl2+H2O ?HCl+HClO

(2)氯水中含有Cl2、HClO、H2O三种分子以及ClO-、OH-、Cl-、H+四种离子。

(3)①弱酸性:酸性比H2CO3弱;②不稳定性:光照条件下分解:2HC

光照2HCl+O2↑;③强氧化性:可以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lO =====

4. 〔1〕Cl2+2NaOH === NaCl+NaClO+H2O

〔2〕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①因为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②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将Cl2通入饱和NaOH溶液中即可制取84消毒液。

③漂白粉是次氯酸钙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是利用Cl2与Ca(OH)2反应制成的。

④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与氯气发生反应,故不能使用碱石灰,一般可选用浓硫酸。

当堂检测

1.【答案】C

【解析】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HClO,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而氯气、液氯中均无HClO;久置的氯水实际为盐酸溶液;⑥中H++ClO-===HCl O,生成HClO。

2.【答案】D

【解析】要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必须有HClO存在。

3.【答案】B

氯气的说课稿

氯气的说课稿(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氯气的说课《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氯气不仅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介绍氯碱工业等联系实际知识的需要;同时,由于在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较为全面、细致,且探讨和应用也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氯气的化学性质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在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高了极好的机会。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能正确写出氯气与金属、 与氢气、与水、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氯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巩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通过氯元素的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进一步确立内因是决定物质 性质的根本原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教学重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是理解氯气的存在、制法和用途的依据,也是后续学习卤素及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基础,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缺乏溶解平衡的知识,较难理解氯水既有单质氯的性质,又有盐酸和次氯酸的性质。这一部分如果学得不好,将在学习氯水跟不同物质反应表现出来的不同性质时发生困难,所以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碱金属导入新课 在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族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都具有相似性的金属元素——碱金属,知道了一些研究金属元素的方法,在课的开始即向学生明确本节课将学习一族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同样具有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并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卤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说明与学习碱金属相似,我们也先学习其代表“人物”——氯气,从而自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氯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专题2是学生高中阶段首次接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以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和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研究了这些物质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本专题作为教材中第一部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对后续的学习又起着基础与指导的作用。本专题不仅涉及多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而且也蕴含着相应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不仅是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2》中化学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更是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与方法的准备。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本单元中系统地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虽然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比较肤浅、零散,更没有理论体系。本专题是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二个专题,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第一次系统地探究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有机融合。学生在习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的同时,认识到自然资源利用与化学科学密不可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目标分析 1、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氯气的氧化性及与水、碱的反应;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氯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②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③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④联系漂白粉的工业生产,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③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初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研究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和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②正确地认识氯气的消毒作用和氯气的毒性之间的关系,体悟化学的正面价值; ③体会食盐的重要性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氯气和漂白粉的漂白消毒作用;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身边的一些常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增加信息量。边讲边实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高中氯气的性质学案教案

高中氯气的性质学案教 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性质 编写:沈学军审核:周卉华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如何闻有毒气体的气味;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次氯酸的性质有哪些; 3.氯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重点难点】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 【课前预习】 1.氯气的称为氯水。氯水因溶有氯气而显色。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跟水发生反应。生成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2.氯水显性和性。说明氯水中有和。 3.次氯酸(稳定或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在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反应方程式为。 4.次氯酸(能或不能)杀菌。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lO2代替)。实质就是利用的性。 5.次氯酸能使某些有机色素和染料。因此,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6.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和。工业上用 和为原料制造漂白粉。主要成分为。反应方程式 为:。 【生活链接】 把一朵带露的红玫瑰花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新授】阅读课本P41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有毒, (能或不能) 溶于水,溶于饱和食盐水。 【交流讨论】 (1)实验室里闻Cl2的方法: 。

(2)氯气可以用来消灭田鼠,使用方法是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以下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能溶解于水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④⑤ (3)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 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易电子,因此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观察思考】 问题:氯气能与哪些物质反应?Cl2在水中溶解性如何? 通过观察课本P42实验1~4填写下表 3.氯水的成分: 【活动与探究】 问题:Cl2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呢?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呢?

氯气的性质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性质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以及讨论总结,认识氯气的主要性质,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 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证据推理意识,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归纳总结,知道含氯物质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所含粒子不同,发展宏观辨识与微 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含氯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学习,感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体会化学对生活、环 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加社会责任感。 1.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2.氯水、次氯酸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第1课时】 一、氯气的用途与物理性质 1.氯的存在:氯是一种重要的“ 元素”,自然界中除了以NaCl 、MgCl 2、CaCl 2 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中,还存在于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 2.氯气的主要用途:主要的 ,制造 ,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 等,也可生产漂白液和漂白粉等。 3.氯气的物理性质 Cl 2是一种 色、有 气味的气体,有毒,熔点为 ,沸点为 ,密度为3.214 g·L -1,比空气的密度 。25 ℃时,1体积水可溶解 体积Cl 2,其水溶液称为 。 4.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 发现了Cl 2,1810年,英国化学家 确认为Cl 2。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有7个电子,化学反应中容易 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l 2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一种 剂,具有 性。 1.氯水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与钠反应: 。

(2)与铁反应:。 (3)与铜反应:。 【特别提醒】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一般把变价金属(如Fe、Cu)氧化到最高价。 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实验2-7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1)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发出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 (2)化学方程式:。 (3)HCl溶于水形成。 【思考与讨论】物质燃烧一定有O2参加吗?如何定义燃烧? 3.氯气与水反应 (1)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2)【实验2-8】实验探究 ℃取干燥的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个盛有干燥Cl2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现象为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将有色鲜花放入盛有干燥Cl2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现象为有色鲜花。 结论:通过以上两实验可得出没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 【思考与讨论】 (1)氯气溶于水即得氯水,氯水中含有哪此微粒?氯水应具有哪些性质呢? (2)阅读课本,总结次氯酸的性质和用途。 【特别提醒】用Cl2对自来水消毒时,Cl2会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现在已开始使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ClO2、O3等。 1.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氯气的性质》说课稿 一、说理念 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是课程标准中两种重要的学习理念,而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氯气的性质》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栏目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搭建了良好平台。为此,设计本节课意在让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构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同时利用氯气的有毒性和氯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用途,提高学生对化学、科技与生活之间的认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一名服务者和引导者出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学习,构建一种和谐的教与学的双边关系。 二、说教材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6大知识模块之一。本节之前学生虽然对氯气的制备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次系统地对物质性质的学习,学生在此节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以后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同时本节教学也为后面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两大特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设置思想:①、注重实验教学,体现化学学科特点: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本节教材共编入了3个观察与思考实验,3个活动和探究实验和一个花朵被漂白的对照实验,这些实验将给学生以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②、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体现新课标的课程思想:传统的教材在描述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都是将其各种性质一目了然的分门别类的列出,而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形式。而是利用3个观察与思考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分类总结出有关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实验安排上面也一改传统教材的编排方式,将很多以前的教师演示实验以学生活动与探究的形式出现,这将更加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体现了在教与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的新课程思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氯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氯气性质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而难点主要有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水的主要成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高中化学氯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卤素》第一节。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二>、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特点及作用 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Cl2的物理性质和Cl2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跟金属、非金属、水和碱的反应等,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2>了解氯气和漂白粉的重要用途。 <3>了解广义燃烧的概念。 <4>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Cl2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掊养学生对比、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精神。 <2>通过对实验操作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4.美育目标: 通过对Cl2及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重大意义,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化学知识中的“绿色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观念升华。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Cl2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Cl-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Cl2与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成分,氯气与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成绩相差很大,对知识的领域和发现问题的层次和深度不同。让他们通过阅读各抒己见,各有所得,均有提高。 2. 学生通过碱金属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初步知道了化学上研究一族元素的科学方法,通过利用结构推测性质,以实验验证性质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氯气的性质是本专题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为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勇于发言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好化学课,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本节内容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求知欲,体会到化学的奇妙变化,爱上这门科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是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物质性质的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联系生活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气化学性质与氯水成分的分析 难点:氯水成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法学法: 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短片):“京沪公路淮安段重大液氯泄露事故”的新闻报导并展示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1)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釆取什么方法安全逃生? (2)抢险人员用什么方法控制氯气的污染? (3)如果当时氯气的浓度较大,你如何克服那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保证在跑到高处前不中毒? 【教师讲述】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来进行今天的学习,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原理。 【板书】氯气的性质 【教师】展示收集的一瓶氯气,学生观察后闻气味,说说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设问】氯气是否溶于水呢? 【演示实验】:往一瓶氯气中加入适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_2_2氯气的性质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二课时氯气的性质(2) 学习目标 1.认识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知道漂白粉(漂粉精)、漂白液的成分及漂白原理 2.知道氯气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氯气的用途 新知预习 知识点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4、氯气与碱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⑥分析Cl2与水反应的产物,思考若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吗?产物是什么? 完成下列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氯气与烧碱:。 离子方程式:。 此反应常用于实验室除去多余的Cl2以防止污染空气。此反应常用作制取漂白液 ...。 2.氯气与石灰乳:。 离子方程式:。 此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取漂白粉 ...。 ...或漂粉精 【归纳总结】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主要成分有效成分漂白原理 漂白液 漂白粉 漂粉精 【思考与交流】⑦为什么人们不直接用氯气作漂白剂?

△ 知识点三:氯气的制备 1、制备原理(阅读教材P82,总结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原理) MnO2+4HCl(浓)══。 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MnO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2,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这是由于稀盐酸的还原性比浓盐酸弱,不能被MnO2氧化。 2、仪器装置如下图: 注意:①气体制备装置选择主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典型有三类:初中学的制备氢气、氧气和现在学的制备氯气。 ②制气装置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收集方法 ① 向上排空气法: ②排饱和食盐水法: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也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也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杂质。 4、尾气吸收 ①尾气需要吸收的原因是。 ②吸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知识点四:氯气的用途 总结氯气的用途,至少写出3条。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

氯气的性质说课案 武威十八中王勇刚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一章学生刚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本章第一节也学习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初步形成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路和方法,氯气的性质是化学必修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为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氯气不仅是卤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氯气性质的同时,知道人们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体会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特点。为以后学习其它物质提供了方法。而且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要用化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溶合教材注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本节内容演示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求知欲,体会到化学的奇妙变化,爱上这门科学!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上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这个有利因素,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好化学,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氯气的分子结构,推测其性质;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氯气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推测氯气的基本性质,初步建立从结构学习性质的化学研究观点;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了解物质性质的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通过氯气毒性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好化学的使命感;联系生活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 教学重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探究 四、教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教学中,强调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能体系,提高自身化学素养,为学生终身的化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性质,同时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科学实验,归纳总结。 本节课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创设情境、理论分析推测,多媒体展示实验和教师讲述等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分析归纳等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方法去启迪学生的思维,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重庆发生有毒气体——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等有关氯气的图片 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2分钟) [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 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3分钟) [过渡]氯气是有毒的,那么氯气有什么性质,毒性机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气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和手段 一、[展示]:一瓶新制氯 气,由学生表述氯气的物 理性质。(6分钟) [介绍]:推测物理性 质的方法:看、闻、尝\ 测 [归纳]:物理性质 气味(闻),熔沸点、密度、溶解性等(通过一定操作——测),毒性 [提问]:遇到氯气扩散,该如何进行防御? 学生观察,表述: △黄绿色气体——通过展 示“看” △毒性——通过展示的多媒 体“看” △有刺激性味——通过“闻” (扇闻法) △密度比空气大——通过氯 气的收集方法或相对分子量 △可溶于水——在氯气中注 入水看溶液的颜色 黄绿色气体 学生讨论:向地势高处躲避、湿 布捂住口鼻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渗透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 献科学的精神 演示实物,培养学生的观 察、表述能力。 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掌 握方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探究 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能力, 能学以致用,开拓创新思 维。同时渗透生命教育 二、[探究]根据氯原子的结构及反应中可能的结构变化,推测氯气可能有的化学性质。(4分钟) 氯气具有氧化性,应该可以和什么物质反应? 1.学生讨论、思考 2.学生回答关于氯原子的结构、 推则性质 分析原子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 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 中极易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 稳定结构而显示-1价,故氯气 有强的氧化性 培养学生利用原子结 构推断性质的化学思想。 理论推测氯气的化学 性质,引发学生探究的强 烈欲望。 闻氯气的方法是: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此专题以提取海水中储量丰富的化学物质为载体,探究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揭示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氯气的性质”是本专题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为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的学习。教材通过“活动探究”形式介绍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氢氧化钙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等等;并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再结合课标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学生在本堂课中除了要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还要掌握几个典型实验的装置、现象和原理等内容。 二、学习者分析 在前两个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并学习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具有一定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简单实验方案,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通过前期分析发现,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欲望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要突出系列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知道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③列举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及新制氯水的成分。 ④能说出可逆反应的特点。

⑤通过探究氯气与铁、铜、水的反应,初步掌握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①知道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 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②初步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参与课堂讨论等途径发现并提出问题。 ③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学会从多媒体材料和文本材料中筛选信息并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态度,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②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③关注氯气泄漏事件,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氯气化学性质与氯水成分的分析 教学难点:氯水成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顺序的确定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心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教师系列提问的预设。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程倡导将知识放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即“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2.教学顺序的确定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改变过去的一贯顺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教学模式,立足于新教材编排,将教材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要求学生从媒体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此,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1.能正确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2.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3.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能正确列出氯水(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4.掌握氯气与碱的反应,认识含氯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发展。 1.氯元素的存在及Cl2的物理性质 (1)氯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主要以NaCl、MgCl2、CaCl2等形式大量存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注:闻有毒气体的方法: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2.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Cl-,表现出典型的氧化性。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 2反应:反应方程式:H 2+Cl 2=====点燃 2HCl ,反应现象:H 2在Cl 2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3)与水的反应:Cl 2+H 2O HCl +HClO ,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Cl 2、H 2O 、HClO 、H +、Cl -、ClO -、OH -。 (4)氯气与碱的反应 ①Cl 2与NaOH 溶液的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②工业上制漂白粉: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 2、Ca(ClO)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 4.次氯酸的性质 (1)次氯酸(HClO)是一元弱酸(酸性比H 2CO 3还弱),在新制氯水中主要以HClO 分子的形式存在。 (2)HClO 不稳定,易分解,光照时分解速率加快。其分解反应为2HClO=====光照 2HCl +O 2↑。 (3)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和漂白。漂白性实验:

氯气的性质2学案

氯气的性质(第2课时)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1、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掌握漂白粉的制备、漂白原理及保存。 一、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思考交流】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能否推测出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1.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Cl2+ NaOH— 离子方程式:。 Cl2+ Ca(OH)2— 【思考交流】 实验室制取Cl2的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好还是用Ca(OH)2溶液吸收好? ②分析在上述两个反应中,氯气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阅读】P43掌握漂白粉的性质 【质疑】:生活中用的84消毒液、漂白粉本身并不具有漂白作用,那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如何起漂白作用的呢? 漂白原理 Ca(ClO)2 + CO2 + H2O = CaCO3↓+2HClO 用酸制取酸。 【思考交流】通过此化学方程式,能否得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漂白液的呢?在保存漂白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漂白粉的性质 1、漂白粉的成分: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用方程式完成下列性质 2、工业生产中和实验室吸收氯气尾气方程式 3、漂白粉的制取: 4、漂白原理: 5、漂白粉失效: 三、Cl-离子的检验 原理:被检液中滴入少量__酸化,再滴入__溶液,若产生__,则可断定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不

可用盐酸酸化,酸化目的是防止(__、__、__、__)影响。 四:氯气的用途 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 2、氯气可用做,可用于漂白。 3、氯气还可用于饮用水的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一会儿后酸性减弱 2、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3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光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A.利用紫外线杀死细菌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氯气的含量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4鉴别氯水和盐酸两种物质时,最合适的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B.碘化钾淀粉溶液C.碳酸钠溶液D.酚酞溶液 5.(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 可用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 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B.Cl2C.CO2D.HClO (3)据“北方网”报道,2004年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被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OH B.NaCl C.KBr D.Na2CO3

高中氯气的性质学案教案

氯气的性质 编写:沈学军审核:周卉华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如何闻有毒气体的气味;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次氯酸的性质有哪些; 3.氯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重点难点】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课前预习】 1.氯气的称为氯水。氯水因溶有氯气而显色。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跟水发生反应。生成和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氯水显性和性。说明氯水中有和。 3.次氯酸(稳定或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在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反应方程式为。 4.次氯酸(能或不能)杀菌。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lO2代替)。实质就是利用的性。 5.次氯酸能使某些有机色素和染料。因此,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6.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和。工业上用和为原料制造漂白粉。主要成分为。反应方程式为:。 【生活链接】 把一朵带露的红玫瑰花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新授】阅读课本P41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有毒,(能或不能) 溶于水,溶于饱和食盐水。 【交流讨论】 (1)实验室里闻Cl2的方法: 。 (2)氯气可以用来消灭田鼠,使用方法是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

了氯气以下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能溶解于水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④⑤ (3)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易电子,因此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观察思考】 问题:氯气能与哪些物质反应?Cl2在水中溶解性如何? 通过观察课本P42实验1~4填写下表 3.氯水的成分: 【活动与探究】 问题:Cl2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呢?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呢? 通过观察课本P43实验1~4填写下表

氯气的性质 导学案

课题:氯气的性质 课时:2 学习目标: 1、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氯气的用途 4、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点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预习]1、氯气在通常情况下为色的体,有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溶于水(),毒。 2、实验室闻气体的正确方法: 。 知识点二:氯原子的结构 [预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外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价,故氯气具有强(填“氧化”或“还原”)性。 知识点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一)氯气与单质的反应 [预习]1、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1)与金属钠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2)与金属铜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讨论: 1、铜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什么颜色?溶于水又是什么颜色? 2、思考铁与氯气反应时的生成物是什么?为什么? [预习]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2)氯气与磷的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二)氯气与化合物的反应 [预习]1、氯气与水的反应 氯气溶于水得到。 氯气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氯气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 思考与讨论: 新制氯水的成分,久置氯水的成分。氯水的颜色。 [预习]2、氯气与碱的反应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反应用途: 课堂练习:P165:2.3.5.6 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为氯水或液氯 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固体氯化铜 C、有氯气参加的化学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 2、用氯气跟单质化合不能制取的物质是() A、氯化钾 B、氯化亚铁 C、氯化铁 D、氯化铜 3、说一下你对氯气性质的认识。 【知识拓展】氯元素的希腊文原意是"绿色的",英文名称为"Chlorine",我国清代翻译家徐寿最初把它翻译为"绿气",后来把两个字合并称为"氯"。 氯气曾被用作强杀伤性的武器,因为它会对呼吸道造成有害影响,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里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是在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令人发指的事件。虽然氯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只要我们恰当、合理地使用氯气,它会造福于人类的生活。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1 今天我说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学中的氯气的性质。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氯元素是非常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也是学生在必修一中学习到的第一个非金属元素。在这之前,学生只学过氧气这一具体单质的性质,但是对于这一类单质如何研究并不清楚,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为以后学习其他物质提供了方法。而且,学习了氯气的性质为以后学习盐类和胺类化合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学习这节内容的重点是氯气的化学性质,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氧气的性质,对于物质性质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使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并不了解,学习对于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较弱,因此,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现象的描述都不到位,这也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本节内容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和讲授法。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氯气基本只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教学思路是:首先,我将通过一段化学史话引入氯气,之前学生对于氯气的知识了解很少,引用氯气的发现不仅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也使学生知识面拓展;接着利用这段史话

使学生从中发现氯气的某些特性,同时展示氯气的样品让学生亲自感受氯气的性质。本节课我将还是使用传统介绍物质性质的方法,先介绍氯气的物理性质,利用其某些物理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譬如氯气泄露后逃生的问题;然后介绍其化学性质,通过氯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接着就开始从金属到非金属,金属从活泼到不活泼,分别是钠、铁和铜,非金属主要就介绍氢气、水和碱溶液的反应,教学过程中主要就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由于氯气的毒性较大,大多数实验采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将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最后为了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掌握了多少,我将运用提问与课堂测试的方式来进行。综上所述,这节课我将充分利用物质资源和实验条件,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也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体会到化学世界的奇妙变化。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2 5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氯气不仅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 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 物质生成 加热试管里的水液态的水液态的水 研碎胆矾蓝色块状 的胆矾 蓝色粉末状的 胆矾 胆矾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的胆 矾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 铜沉淀 向石灰石里滴加稀 盐酸颗粒状石 灰石 二氧化碳气体 等 (一)物理变化是:________ ___。物理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新物质生成。 (二)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又叫做: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发生。 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能量的变化: 注意: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 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酸性、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吸水性、挥发性等。 3、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气色味态,密度使燃着的木条_____ 二氧化碳色味态,密度使燃着的木条_____ 三、练习 1.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①铁生锈②石醋熔化③纸张燃烧④酒精发挥⑤水变成水蒸气 ⑥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⑦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