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事例

1 有一次,雷锋因腹疼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本溪路小学的大楼正施工,便推起一辆小车帮着运砖。当市二建公司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时,部队领导才知道这件好事。雷锋是孤儿又是单身汉,在工厂有工资,入伍时有200元的积蓄。后来,他把100元钱捐献给公社,辽阳地区遭受水灾时,他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雷锋入伍当年每月有6元钱的津贴,全用于做好事。自己的袜子补了又补,平时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2 在部队里,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帮助同班战友乔安山认字、学算术;为小周病重的父亲写信寄钱;为小韩缝补棉裤。每逢年节,雷锋想到服务和运输部门最忙,便叫上同班战友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帮着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孩子们学雷锋做好事,曾受到一些人在背后非议。不少同学不解,问雷锋为什么做好事这么难?雷锋朴实地说:“做好事就不要计较别人说什么,只要对人民有益,就应该坚持做下去。”

3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4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5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他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正因为如此,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帮助别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人生核心)。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就是,他正确地解决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

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

雷锋精神,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从思想来看,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如今雷锋好难当雷锋精神怎样才能在当社会继续发扬呢?

首先,要从根本上对自己的思想意识革新,自身要不断提倡和

发扬雷锋精神,懂得发扬这种精神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所在,

明白这种精神是流芳百世,传诵万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不应把私人得失看得过重,有付出才有回报,相信只要人人都

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雷锋精神是我们的优良传

统,我们应让它源远流长,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之我谈99预

科班笑妍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跨入21世纪,一个

崭新的世纪,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于是有人提出质疑:雷锋

精神是否还应提倡?它是否还应适应当今社会?对此,我想谈

谈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共鸣。首先,我认为雷锋精神应提倡,

但不是教条地,盲目地学习,而是有侧重,有选择地学习。也

许会有人:哪些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哪些应作为重点学习?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作为个体的人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每个人的知识层次,文化修养不同,所以学习的面和角度也不同。有的人素质高,本身已经具备了学习雷锋精神的东西,只需将它坚持政去;而有些人本身素质差,连基本做人的准则都谈不上,再谈学习雷锋精神就显得不切实际,但是这些人并非没有必要学雷锋,而是有待于一个时间过程。其次,我认为雷锋精神的本质还还是适应当今社会的,不适应的部分是它的旧框框,旧标准。例如,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这是雷锋当年所处年代生产力低政,物资缺乏,丰衣足食几乎都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而处于今天经济相对发达,物资相对丰富的生活环境,人们追求的是更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又失去存在的必然性。综上所述,我认为雷锋精神还应提倡,尤其是对当今社会的现代人来说,不仅要提倡它,学习它,还要将它发扬光大,这才是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的最终目的及实质所在。奉献精神在当今社会是否行得通00预科班李育柏雷锋精神强调奉献和不求回报。我认为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是行不通的。例一,当雷锋在坐火车时,他帮列车员打扫卫生,这在当时是高尚的行为,但在现如今是不可能实现的。试想,你去打扫卫生,那列车员干什么?这样一来列车员不是没活干了?我认为这是一种反客为主的做法。再说列车长也不会同意乘客

去干列车员的工作,也不利于列车管理。例二,雷锋路上见工地上在运砖,就帮着一起运砖,当时认为这是无私奉献,但在当今社会,你是不可能进入工地的,因为建筑工地一般不准外人进入。如果你私闯工地,很可能会被保安抓起来。以上无非说明了两点,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把雷锋精神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相对照,只要在尊重社会现实,了解别人是否真正需要帮助,而且与个人利益相吻合的基础上,雷锋精神才能放出美丽的光芒。雷锋精神是否还适合当今社会教师黄静雷锋精神不仅适合雷锋的年代,更适合现在,乃至将来。其因有三。首先,我们所要发扬的是精神,并非牵强地模仿雷锋做每一件事。其次,雷锋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如在六十年代涌现出的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壮烈牺牲的欧阳海,王杰等;八十年代为保护同志,捉拿凶手,与持刀歹徒斗不幸牺牲的安珂;九十年代在云南边关涌现的缉毒英雄邵红霄等等。就在现在,也经常有好以人帮助病人入院,好的哥拾金不昧等报道,还有我们人人皆知的为保卫国家不受侵犯而壮烈牺牲的英雄王伟,这些都说明了精神无时不刻都存在着,宗上所述,雷锋精神当然适合当今社会。雷锋精神是否就该继续发扬99国企班何勇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好心人出于好意对别人给予帮助,却遭到了对方的白眼和误解,于是人们常叹,做好人难,那么,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是否应该发扬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其方式随时间和时代

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如果有适当的更新,就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我认为,雷锋精神是值利我们继承与发扬的,只不过应该更新其方法。社会愈进步,雷锋精神愈要发扬文戈(副院长:刘嘉林)雷锋生活在50-60年代,他的行为规范符合那个时代的准则,我们如果照搬雷锋当时的一些做法,当然不合时宜,但是雷锋精神绝不仅是时代的产物,她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结晶,她凝聚在雷锋心里,体现在他的思想作为上,他契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他舍已救人的忘我精神,他关心集体的精神,无一不是当今社会需要发扬的优秀传统,社会愈进步,人的思想境界更高,而不是其反。不要把和中知识经济时代过渡时期所存在的混乱看作必然,它们终将被当成垃圾彻底清除,时代需要我们做的是发扬雷锋精神,勇敢清除自身和外界残存阴挡时代进程的垃圾。

雷锋精神在当代青年身上传承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2·14”英雄群体事迹引发社会关注

2002年12月14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名儿童在青城公园失足落水,由学生、游客、公园员工、民警、消防官兵和武警战士组织的救援队伍迅速行动,争相见义勇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郝龙彪、内蒙古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学生刘业、呼市铁路第一小学学生王超在营救中遇难。英雄群体的壮举在社会上引起

广泛关注。在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之际,本版特摘发有关人士评论。

从落水围观到趋善如流

内蒙古“12·14”大营救行动让想起一件事:1993年冬,某市闹市区一伙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侮辱、调戏一名孕妇,数十人围观,没有一个人上去制止。由此引发了“社会冷漠事件”的大讨论。

1993年底,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近十年来,全国有1亿多人次的青年在不同领域为社会提供了超过4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从落水围观、见利忘义到趋善如流、见义勇为,这种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验证了: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给予社会更多的公正和关爱。

内蒙古“12·14”英雄群体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党中央始

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与时俱进地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结果;这是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结果。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近年来,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办公室,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广大青年及社会各界群众希望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来电来函。团中央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不到一年时间,全国注册志愿者队伍就达到400多万。这些情况都在证明:广大青年、广大人民群众已不再“落水围观”,也不愿就“社会冷漠”争论不休,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着“人人为、为人人”的美好生活。

有理由相信:类似内蒙古“12·14”英雄群体的事迹会在全国不断涌现出来,这样的精神会在中华大地不断传扬开来,从而汇聚成当代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中扎根

团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白向群

党的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号令。当代青少年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承担起这一光荣任务,广大青少年除了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

“12·14”英雄群体用他们沸腾的青春热血诠释了扶危济困,互助友爱,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用实际行动回应了时代的呼唤,昭示了社会的进步。这是当代青年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生动写照,对社会主义社会新的时代风尚做出了完美的注解。

“12·14”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但英雄群体的出现绝非偶然。长期以来,通过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帮助团员青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大力弘扬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和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12·14”英雄群体所做出的壮举,源自于平时的点滴积累,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丰硕成果。

要大力学习和弘扬“12·14”英雄群体的崇高精神,并让这种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乃至全体人民心中

扎下更深的根,结出更多的果。这种精神也必定会感召更多的

人们,以自己的行动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去实践社会主义新型时代风尚。要抓住弘扬“12·14”精神这一契机,不断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深入,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把雷锋精神内化为民族发展动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

“12·14”事件最打动人心的是,涌现的不只是一位见义勇为的壮士,而是一个英雄的群体。这次营救行动又一次唱响了雷锋精神的时代之歌,再一次感动了中国。

当今弘扬雷锋精神理应紧贴时代脉搏,把雷锋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以体现时代特征的表达方式揭示雷锋精神的本质属性和内涵。

雷锋精神体现了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开展符合时代特点的学雷锋活动,展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尤显重要和可贵。

雷锋精神是人类共同的高尚价值追求中国化的具体体现。雷锋

精神之所以代代相传,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不以人事更替而

废止,是因为它渗透了人类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理念,以至

于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雷锋是“好人”的代名词,“学雷锋”

成为“做好事”的同义语。因此,中国人有理由为这位普通士

兵而自豪并去追随他的伟大人生。

作为个人来说,学习一种精神,是为了完善自己,使自己德行

统一、全面发展。对一个民族来说,弘扬一种精神,最终是为

了把这一精神内化为民族发展的动力。学习雷锋精神,就是

要将它内化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中去,锻造出整个民族

昂扬向上的精神脊梁,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雷锋精神

一、外国媒体对雷锋热的报道

外国媒体对雷锋热的报道主要观点是认为,对雷锋的宣传是一场政治动员运动,其背后体现的是毛泽东的思想和动机,是毛时代一手打造出来的宣传机器,即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团结向上的精神弘扬出来,

为实现更高的政治目标而努力。雷锋已经被“去人格化”和“标签化”,他是中国民族优良传统和爱党爱国精神的集合体。

1977年外国媒体最早对雷锋精神内涵和政治功能进行了报道。意大利的安莎社在1977年3月5日的报道中指出:“一九六三年,毛主席把雷锋树立为全国工厂、公社和部队的榜样。西方观察家认为,通过纪念雷锋的活动,中国领导人将力图重新提倡加强纪律和献身于工作与公益事业的精神。自从毛树立雷锋为榜样以来,人们就通过他来灌输公而忘私的思想。很显然,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以这个榜样来取代支持‘四人帮’的偏激的青年的榜样。”

1987年3月6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说:“中国重新掀起了60年代的宣传运动,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重新成为中国青年的榜样。在24年前,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中国各大报昨天发表评论,纪念这位由于帮助社会主义建设而被树立为英雄、来自湖南军队的汽车司机。所谓‘雷锋精神’就是忠于党,无私地献身于人民。雷锋由于做了无数看上去是默默无闻的小事而受

到表扬,并被推崇为社会主义青年的楷模,他体现了党在60年代提倡的美德,中国官方报刊说,这些美德在80年代也是正确的。”

路透社1993年1月14日则报道说:“为了支持北京最近资本主义式的改革政策,面目一新的雷锋今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法新社1993年3月4日的报道说:“今年是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号召30周年。近几周来,中国的宣传媒介一直大张旗鼓地宣传人民解放军培养起来的这位孤儿战士的优秀品质。虽然中国现在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雷锋的榜样事实上仍在人民群众当中深深地扎下根。中国每年都开展纪念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学习的活动,鼓励全国人民,特别是鼓励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如扫马路等等。今年,中国当局则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动员群众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北京市在不遗余力地整治和美化首都,以迎接国际奥委会官员来检查。纪念雷锋的活动,也是中国正在开展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大规模宣传活动的组成部分。”

2002年7月17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说:“今夏的北京流行印有70年代风格图案的T恤衫。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雷锋’画像衫。1963年,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后,雷锋成为家喻

户晓的模范军人。‘雷锋’画像衫确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而且似乎会令人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浓浓味道。”

二、外国人或学者如何看待雷锋和中国的雷锋热现象

外国媒体机构在报道雷锋热的时候,更多地关注到雷锋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变化的现象,也即雷锋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时代精神”。

日本《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1981年3月6日分别报道了中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读卖新闻》报道说:“一位‘英雄’在中国复活了。他就是青年士兵雷锋。他默默地献身地实践‘做好事活动’,在二十二岁那年就殉职了。雷锋现在成了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在经济调整期所‘期望的人物’的典型,重新轰轰烈烈地登场了。邓小平等高龄领导人为青年不是‘向前看’而是‘向钱看’的风气紧皱眉头,对否定党和社会主义的倾向抱有危机感。对于他们来说,现在要想个办法把青年唤醒!”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说:“六十年代初期,作为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典范而曾经大张旗鼓地宣传过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如今,向雷锋学习的运动再次在中国整个国土上展开了。雷锋重新登场,似乎是因为要激励在现代化路线下的解放军,另方面,判断在当前经济再调整的紧缩期里,需要向人民诉诸勤俭储蓄和刻苦自励的美德。”

美国《华盛顿邮报》1990年3月6日报道说:“这场‘向雷锋学习’运动意在引导中国人学习雷锋的毫不利己和绝对忠于共产党的品德。近几年来人们对雷锋这个样板战士不怎么提了。据官方说,开展这场运动的目的是‘鼓励人民艰苦奋斗和帮助他们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雷锋死于共产党已故领袖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想的高峰时期,在1966至1976年的文化革命混乱年代开始以前被立为全国的英雄人物。在过去的10年中,不时地出现过要复活雷锋精神的尝试,但都没能持久。在一些中国人看来,开展这一运动在中国社会中是有益处的。随着意在部分放开中国的中央计划经济的改革的实施,出现了金钱第一思想。”

1998年3月3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说:“中国再次掀起发扬雷锋精神的运动。自从毛泽东1963年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以来,全国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宣传他无私精神的运动。现在雷锋精神有了‘新的定义’。新华社说,时代的变化使雷锋精神的定义更加丰富了,远远超出了无私的‘狭隘定义’。对于普通公众来说,雷锋精神现在也意味着对人热情,对解决社会难题的认真态度。雷锋精神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和失业的问题。雷锋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倒过。他的乐观主义能给人以勇气,能缓和社会的紧张关系。北京的一位社会学家赞扬雷锋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同共产主义思想的完美结合’。这位社会学家说,对雷锋精神‘始终可以根据时代的要求作出新的解释’。”1998年3月10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则报道说:“雷锋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最多的一位英雄。在过去30多年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向雷锋学习,而他不过是50年代和60年代初人民解放军的普通一兵。‘雷锋精神’本身就是中国人民历史悠久的美德和现代共产主义思想的结合。据北京一位社会学家说:‘雷锋精神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可以被生活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接受。’”

美联社2003年3月1日报道说:“雷锋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物。多年来,他一直随着中国的变化而变化,始终是中国最需要的美德的象征。今天的雷锋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他的同情心上。为新一代人重塑的现代雷锋更加注重实效,不再那么十全十美,也比以前更加可信一些。现在,中国人通过《雷锋之歌》等书籍开始认识这样一个雷锋。这本传记在上个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年仅19岁的张天天。张天天说:‘他也犯过错误,还很调皮。即使是英雄也有情绪问题。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我把这些都写到了书里。’”

价值实践:知与行的统一

雷锋精神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在实践中它的价值才能够凸现出来,才能被实现、发展和升华。雷锋精神价值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知行统一。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言行一致的深刻内涵是知行统一。遵循知行统一原则,关键在于把握实践这个中心环节。实践是知之源泉和动力,是检验其知是否具有真理性和行为是否符合真理要求的唯一标准。遵循知行统一规律,最为困难的是把道德之知和道德之行统一起来。所谓“知易行难”,更多的遗憾就是发生在道德之知和道德之行相悖的问题上。我国古代先贤向来反对“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视之为“小人”。《礼记·杂记》中说:“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孔子强调:“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孔子家语·颜回》中则以“行言”和“舌言”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指出:“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因此,弘扬雷锋精神,做到知行统一,就必须努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人生实践、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真正地、永远地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

二是德才统一。“德”是前提,是方向,它决定着“才”的价值实践程度。雷锋精神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正如雷锋所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另一方面,“才”是条件,离开了“才”的“德”,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雷锋精神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为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实践提供了现实载体,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具有价值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德与才完美地统一在雷锋精神的人格价值上。

价值维度:历史与空间的延伸

从价值维度来解析雷锋精神,有助于我们从更宏阔的视野上把握雷锋精神的价值精髓。雷锋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由个别到普遍、由局部向全局辐射的过程。因此,从历史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解读雷锋精神的价值,是历史逻辑和辩证思维的启示。

历史维度可划分为“三阶”。一是“传统阶”。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是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精神价值资源重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二是“当代阶”。雷锋精神形成和发展于当代,当代人的精神价值的指向和需求程度,决定着雷锋精神价值实现的效能,这是雷锋精神价值产生和升华的深厚时代根基。并且,雷锋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当前,要把弘扬雷锋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三是“未来阶”。雷锋精神源于当代,但它的意义

和影响却远远超越了它所处的时代,并被实践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科学价值取向。它深刻揭示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揭示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路径,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永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未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发展,将把雷锋精神的价值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雷锋精神必将赢得未来。

从空间维度的视角来看,雷锋精神的价值功能又可指向“三级”,即军队、民族和世界。人民军队是捍卫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坚强柱石,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它既是雷锋精神的可靠家园,又是雷锋精神价值得以实现、扩展和延续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雷锋精神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文空间。实践证明,雷锋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亿万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现在,雷锋和雷锋精神早已跨洲越洋,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接受、所敬仰。雷锋精神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从国家伦理体系看雷锋精神

国家伦理,就是一个由国家认可和标榜的民间(种族)伦理系统,通常以爱国主义为信念内核,以利他主义为操作原则,而后被简化成若干可资记诵的律令,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民递送。管理这一事务的伦理机构夜以继日地修造起来,像林立的墙垣。

伦理英雄是所有英雄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种,他没有本质,完全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