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能力定义

企业核心能力定义

企业核心能力的产生代表了一种企业发展的观点:企业的发展由自身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决定,企业需要围绕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实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前线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因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改变。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定义二:企业独具有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获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隐含性知识。这个定义涵盖了以下内容:

1)企业核心能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

2)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

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

4)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

5)它是企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扎根于企业之中。

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分析_刘秀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第7卷) JOURNAL OF S OUTH CH I N A AGR I CULT URAL UN I V ERSI TY (S OC I A L S C I E NCE E D I TI O N ) No .12008(Vol .7)    收稿日期:2006-11-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70772049);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06JDX M630005);农业部项目(nyhyzx07-038);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刘秀琴(1963—),女,山东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分析 刘秀琴1,欧晓明1,卢永祥2 (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广州百海培训中心,广东广州514000) 摘 要: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前提是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有效的识别。文章拟在评述已有企业竞争力识别理论前提下,以资源和能力作为研究变量,建立“资源—能力”企业竞争力识别模型,为企业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提供易于操作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8)01-0045-05 一、引言 企业成长构成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微观基础。一项对43个国家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整个80年代,平均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2/3的贡献来自于既有企业规模的扩张,只有 1/3来自新企业的进入[1]。“对于中国来说,在过去的20年间,也许新的企业进入的贡献更大,但 是从长远看,如果新企业不能在未来长得很大,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一定会减慢下来”[2]。由 此,关注企业创业的同时,企业再创业问题也是企业管理中值得研究的领域。 我国的许多企业在创业初期都能保持较稳定的高速发展,生命力很强,但生命周期却很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是昙花一现,淘汰率极高。尤其当其规模较大时,更容易暴露出致命弱点,企业发展出现滑坡或停滞。以家族企业为例,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万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60%,家族企业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增长点和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但是,目前家族企业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家族企业,只有15%能延续到第二代以上。我国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式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 万家,有60%在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岁[3],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 命6.5-7岁相比短了3倍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40-50岁相比,要差十几倍[4]。究其 原因,绝大多数企业陷入困境都并非由于技术等因素,而是由于彭罗斯效应———管理约束。基此,企业创业不仅催生出成百上千万的新企业,同时意味着需要推动着原有企业在生命周期尚未终结 的时候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无终点创业”,即企业再创业[5],以便使得企业能够基业常青。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在于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它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成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不竭源泉;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和培育,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培育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创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企业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的前提是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有效的识别。由此,本文拟在界定企业竞争力前提下,以资源和能力作为研究变量,建立“资源—能力”企业竞争力识别模型,从而为企业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提供易于操作的理论依据。

哈默而核心能力的概念读书笔记

哈默而《核心能力的概念》读书笔记 一、作者介绍 哈默而 ( Gary Hamel ) 是 Strategos 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哈默而被《经济学家》( Economists ) 杂志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畅销书《第五项修炼》和 The Dance of Change 的作者彼得·圣吉 ( Peter Senge ) 則赞誉他为“西方世界在战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由于他提出的一系列管理观念,彻底改变了许多知名成功企业的战略重心和内容,他已跻身全球名列前茅的管理思想家。 哈默而与普哈拉(C. K. Prahalad)1990 年在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发表的《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 一文,至今已被奉为经典。此后他在重要期刊发表了许多文章,影响巨大。他的书不多,但每本均受到极大关注。他与普哈拉合著的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曾被《经济学家》( Economists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等报刊评选为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书籍之一。该书认为,企业要追求持久发展,就必须把握未来趋势、建立战略架构、组织核心能力。他提出,战略家或企业领袖必须打破旧有的思想框架,忘却过去的成功模式,转而以开放的胸怀去思考、接受不同的经营架构,在创新中掌握竞争优势。

二、文章内容 1、核心能力的概念及特征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是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而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所谓的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不是某一单个的技术和技能,通俗地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含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关键的能力。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例如,微型化是索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和生产上的微型化,还包括对未来市场需求微型化选择模式的引导等等。一般来说,核心竞争力有以下主要的特征: 1.1重视用户价值 核心能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好处的技能,才能称得上是核心能力。例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技能称为核心能力,因为此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很有价值的好处:节省油、易发

管理及管理者的分类

(管理及管理者的分类)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实现组织的目标的过程。本质是人们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的载体是组织。职能: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展计划协调活动)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领导(指导与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矛盾和冲突)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性质:管理的二重性普遍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纵向分类:高层管理人员(计划组织控制);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领导)横向分类:综合管理人员(总经理);专业管理人员(部门主管)管理者的技能:技术、人际、概念技能 (典型的古典管理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专业化分工。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合理的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方法来工作;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可应用与工商企业之外,还适用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军事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事业。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六种基本的活动: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领导和控制)。法布尔的14条管理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维护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主张组织是以权力为基础的,通过权力而产生秩序消除混乱(组织中含有传统、超凡、基于法律和理性三种权利类型)韦伯(组织理论之父)体系的特征: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正规划的人员任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非个人的人员关系。梅奥与霍桑的实验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确立,其观点是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增加员工满足度来提高人们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计划、目标管理定义特征及步骤等)管理计划的职能:人们的集体活动要卓有成效,首先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这种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计划。计划的作用: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有备无患),是组织集中权力与目标(方向明确),是组织的活动经济合理(精打细算),为控制奠定基础(按部就班)。计划内容:组织的使命或宗旨;~的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愿景和目标;实现愿景目标的战略和途径发面的问题。计划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益性。计划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明确目标的前提条件;确定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派生计划;用预算将计划数字化。使命(宗旨目的)含义:决定组织做什么不做什么,她是组织中的人们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共同依据。愿景含义: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是组织远大的目标或追求,是需要花一段时间来实现的目标。目标(性质:目标是分层次的;~是一个网络体系;~具有多样性;~是长短期目标相协调的整体。作用: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激励作用,凝聚作用,目标是考核主管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管理(特征:~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强调自己管理自我控制;促使下放权利;注重成果第一。益处:有利于组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组织结构;~激发人们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局限性:目标难以确定;缺乏灵活性;注重短期;增加管理成本;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 (战略分析及制定)战略管理是对组织的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过程。过程:明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战略的选择或制定;将选定的战略付诸实施;战略的调整与变革。外部环境分析包括一般环境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包括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产业环境因素主要是产业组织分析,市场细分和竞争对手分析。五力模型(现有竞争者间的竞争;来自新参入企业的威胁;使用替代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顾客或买主的交涉能力;供应商的交涉能力)构成了规范化标准化战略分析框架。内部环境分析:核心能力分析;波特的价值链模型;SWOT分析;机会与威胁分析OT;优势与劣势分析SW。战略的制定分为组织整体层次的战略(1总战略框架:增长战略收缩战略稳定战略2:事业集合矩阵BGG矩阵3:GE矩阵)、事业层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职能层战略(生产制造战略研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财务战略) (决策及其类型的划分)决策(含义: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从若干备选的方案中进行抉择的分析判断的过程。步骤:1辨别和确定问题2确定决策的目标3拟定解决方案的备选方案4对方案进行评估5选择方案6实施方案并追踪、评价其效果。有界理性:是指决策者通常要收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包括决策者的价值观、思维习惯、技能、习惯、不完全的信息和知识和组织中的各种因素等,因而其所能做到的理性是有界的。影响决策的因素:政治因素、直觉与执着、对待风险的倾向、伦理观。)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所面临的条件分为确定状况下、风险状况下、不确定状况下的分类。2按决策的范围和影响分为战略性、战术性决策。3按问题的重复程度和有无先例可循分为程序化、非程序化分类

哲学系学生基本能力指标:核心能力

哲學系學生基本能力指標:核心能力 1.道德與價值之判斷能力 2.哲學基本知識能力 3.哲學經典的閱讀詮釋能力 4.理性論辯反思能力 5.統整組織建構能力 6.哲學實踐與文化創新能力 7.多元文化與國際交流能力 8.文藝創作與學術論文撰寫能力 核心能力項目能力內涵說明能力指標 1.道德與價值之判斷能力透過道德意識與價值意識的啟 發、德性倫理知識、道德兩難困 境的抉擇與專業倫理的研習,培 養同學的道德敏感度,並引導同 學自主建立能分辨是非與價值 抉擇的道德判斷能力。 1.1能理解基本倫理學之知識原則。 1.2能自主進行價值抉擇與道德判斷。 1.3能熟習職場倫理與專業倫理。 1.4能針對價值抉擇與道德判斷的判準與後設 原理進行理論反思。(碩) 2.哲學基本知識能力透過講解與研習中西哲學史、哲 學各必修課程專業領域所探討 的基本問題、不同主張與理論依 據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培養同學 對於哲學的知識具備基本的客 觀理解。 2.1能熟習中西哲學史的基本問題、主張與理 據。 2.2能熟習哲學各必修課程專業領域的基本問 題、主張與理據。 2.3能理解文化哲學的理論內涵。(碩) 3.哲學經典的閱讀詮釋能力透過原典講解、分析、研讀與摘 要訓練,培養學生能閱讀中外古 今哲學人文社會思想之經典文 獻,並能建立清晰而客觀的理解 與觀念。並能以現代語言準確地 論述闡釋。 3.1能閱讀與理解人文哲思經典文獻。 3.2能以現代語言文字準確地論述闡釋人文哲 思經典文獻,並建立清晰的觀念。 3.3能針對哲學經典進行理論的現代詮釋與觀 念的分析反省。(碩) 4.理性論辯反思能力透過文本與討論議題中各種論 述之邏輯謬誤、論證形式、概念 框架、意義結構與思維方式的研 析以及文化社會現象的觀察判 斷,培養同學能分析問題的批判 反省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構想 力與創新思考能力。進而透過師 生問答、口頭報告、小組討論、 4.1能從文本、討論議題、文化現象中發現問 題,形成準確的哲學問題意識。 4.2能針對哲學問題意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概念 框架、意義結構與論證形式。 4.3能以條理精確的文字與語言進行理性溝通

基于业务能力的企业核心业务识别与评价研究

基于业务能力的企业核心业务识别与评价研究1 苏敬勤仲小云 孙大鹏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116023) E-mail: zxy820617@https://www.360docs.net/doc/d713960670.html, 摘要:针对企业核心业务选择不明朗问题,提出了一种量化的识别与评价方法。该方法以业务内部能力为分析基础,论述了核心业务异质性的根本,并结合灰色聚类理论对企业核心业务进行了识别与评价。最后,通过三星电子的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内部能力 核心业务 灰色聚类 评价 1.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多元化企业纷纷开始回归主业,以集中优势保持企业在核心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选好核心业务是企业战略的基础[1]。但是,在“归核化”进程中,许多企业由于对核心业务的错误界定,导致企业战略失误,从而使原先的核心业务乃至整个企业都陷入困境[2]。无论在华尔街还是在美国其它交易所,核心业务内涵的确定及选择都让企业倍感困惑[3]。对此,理论界也做过不少研究:Prahalad和Hamel提出企业的多元化应以核心能力为基础[4]。M. Goold和A.Campell也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性因素选择核心业务的指导性框架[5]。在此基础上,王江、樊治平(2004)基于“母合优势理论”提出了一种多元化企业核心业务的选择与评价方法[6]。但是以上研究多偏重于理论论述,对企业核心业务的实际选择指导性不强。本文从业务内部能力出发,通过对业务进行灰色聚类,提出了一种企业核心业务识别与评价方法,旨在为解决企业核心业务的选择问题引入一个崭新的视角。 2.理论假设 90年代初产生的核心能力理论不再将企业看作是同质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箱,而是强调:第一,企业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作用,其过程具有路径独立和结构性变革等特点;第二,企业的能力积累、运用是企业竞争成败的主要因素;第三,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能力理论将分析的目光移向企业内部,寻找企业成长的内在因素,而不是一味被动地分析企业如何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4]。基于以上思想的启发,本文将核心能力基本理论引入企业业务分析之中。企业的基本运营单位是其各项业务,具体来说,业务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载体。企业核心能力作用到业务之中就形成了各项业务所特有的内部能力。业务内部能力是业务所拥有的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的总和,是以人为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批准号7027204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资助(批准号2002014015)。 1

企业管理人员分类

管理人员分类 1.按层次分类 管理人员按层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1)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高层管理人员在与组织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并以“官方”的身份出现。 (2)中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通常是指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注意日常的管理工作。 (3)基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人员,也就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不同管理人员在行使管理基本职能时的侧重点不同。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的区别: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花在组织和控制工作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工作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多。 决策按其重要程度可以划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因这三种决策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不同,各级管理层应有所侧重。高层管理者应侧重于战略决策,抓影响全局的大政方针;中层管理者应侧重于管理决策,抓实现企业管理总目标的战术决策;基层管理者则应侧重于抓日常业务决策。 2.按领域分类 管理人员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 (1)综合管理人员,即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2)专业管理人员,即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的管理者。 3.按部门分类 (1)生产管理人员 (2)营销管理人员 (3)研发管理人员 (4)财务管理人员 (5)人事管理人员 此外,管理人员还可分为行政管理人员、社会管理人员、工商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等

【实用文档】企业的核心能力(1)

第二章战略分析 【知识点10】企业的核心能力 一、核心能力的定义与特征 (一)核心能力的概念 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能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1.企业核心能力可以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也可以是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的企业的技术诀窍,或者是那些能够形成很大竞争价值的一系列具体生产技能的组合。 2.核心能力的产生是企业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结果,也就是各种单个资源整合的结果。这种核心能力深深地植根于企业的各种技巧、知识和人的能力之中,对企业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核心能力的概念打破了以往企业的管理人员把企业看成是各项业务组合的思考模式,重新认识到企业是一种能力的组合。而核心能力就是企业中有价值的资源,它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且不会随着使用而递减。 (二)核心能力的特征 必须是比竞争对手好的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才能称之为核心能力。 二、核心能力的识别方法

(一)理论方法?关键性测试 根据核心能力的概念,辨别企业能力是否属于核心能力的3个关键性测试是: 1.它对顾客是否有价值? 2.它与企业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优势? 3.它是否很难被模仿或复制? 但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就其本质来讲非常的复杂和微妙,有时很难满足上述3个关键性测试,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运用其他识别方法,包括功能分析、资源分析以及过程系统分析。 (二)实操方法·识别方法 方法要点 功能分析考察企业功能是识别企业核心能力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有效,但是它可能只能识别特定功能的核心能力。 资源分析分析实物资源比较容易,但分析无形资源(例如:商标、商誉等)比较困难。 过程系统分析过程涉及企业多种活动从而形成系统。虽然过程系统比较复杂,之所以仍使用其识别企业核心能力,是因为只有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才能很好地判断企业经营状况。 三、核心能力的评价方法

公司核心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

公司核心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对公司目标与战略的回顾与阐释 1、对公司经营目标及战略的简要描述 ?短期目标:2—4年时间,销售收入排名挤身世界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前10名; ?长期目标:10—20年时间,销售收入排名挤身世界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前5名; ?战略:以我们独特的技术、人才和成本的优势,做好行业巨人的战略合作伙伴。 2、对公司短期目标与战略的详细阐释 2.1、短期目标的阐释: ?2—4年时间,销售收入排名挤身世界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前10名,销售收入达10亿人民币。(截止年份:2008年) ?做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的领先者,成为国内目标客户的首选。 ?做国际半导体材料行业产业升级换代的及时补充者,成为国际目标客户降低成本的首选,直至战略合作供应商。 2.2、战略重点的阐释 ?技术开发: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适时用全新的产品或新工艺方法制造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人才素质:确保技术人员在国内同行业中技术水平的一流,能适时跟踪和掌握国际上的技术发展态势,能及时做出创新性的技术开发和工艺改进;确保管理人员的国际视野和务实作风,能充分借鉴行业内的最佳实践,并能及时根据公司经营重点的转移对管理进行适时优化。 ?比较成本: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充分发挥比较成本优势;国际上保证高品质的低成本优势,国内保证高品质的竞争性价格优势。 二、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后续增长和风险控制等五个方面对公司战略做出阐释 1、财务方面:在满足目标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收益的持续稳定增长;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产的价 值,实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成本运营。 2、顾客方面:我们要保证向目标顾客及时提供符合顾客要求(顾客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的产品和服 务,对顾客的任何抱怨做出负责任的适时反馈,树立公司在顾客心目中务实、诚信的形象,以实现对已有顾客的保持和新顾客的开发(尤其保证对国际上战略性顾客的维护与开发),保证我们市场占有率的持续增长。 3、内部流程方面:为持续不断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低成本优势,我们要保证适度 的产品创新和适时的工艺创新,优化产品的制造流程,实现产品制造的准时、高效、品质、安全和低成本。

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测试样卷(个人版,非标准答案)

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 过程测评文件包 National V ocational Key Skills Certificate Proficiency Process evaluation Portfolio 职业沟通 Vocational Communication (2012版) 测评人姓名: 身份证号码: 准考证号码: 单位: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

一、前言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关键能力,Key skills)是人们职业生涯各种活动中,除专业能力之外、广泛需要并且可以让学习者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的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认证项目(简称CVCC项目)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研发团队在吸收了英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最新能力教育和培训成果基础上开发出来的。通过培训和测评,就业者可以成功地提升在生活、学习和职业场景中的效率和质量。2010年5月20日,教育部正式向全国发文推广职业核心能力认证项目。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如下模块: 职业沟通Vocational Communication 团队合作Teamwork 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信息处理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创新创业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礼仪训练Etiquette Training CVCC等级测评由过程测评和笔试两部分组成。总分为500分,其中,过程测评为150分,笔试350分,笔试包括专业能力考试和职业能力测评。参加等级测评的考生须在持有《教育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和培训师指导下,用2个星期或2个星期以上的时间完成《全国职业核心能力水平等级认证过程测评文件包》。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 北京二○一一年三月五日

企业的核心能力

广源天药集团的核心能力分析 广源天药集团是一家专门生产医药产品,并且拥有独一无二的国家级保密配方和百年老字号品牌的医药企业,其核心产品广源天药在治疗出血、消炎等方面有非常好的疗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广源天药集团最初生产销售的粉剂产品,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药企业竟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医药产品功能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化。广源天药集团顺应时代发展对药品剂型、便捷性、准确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从1975年开始,在广源天药秘方原有剂型的基础上研制出系列新剂型、新品种广源天药集团公司坚持稳老扶新,循序渐进的优化产品群结构,将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与多变的市场需求相结合,不断开发出新的高品质药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广源天药新产品开发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广源天药创可贴。2000年,创口贴市场占领者国际品牌BD创可贴仅仅是一种卫生消毒材料,没有对伤口的止血和愈合的功效。广源天药的药性具有很强的止血和愈合功效。2001年3月广源天药投资成立专业透皮究部门,主要对创可贴进行研究开发,引进日本先进的生产透皮技术,委托国内企业加工生产8000多万张,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近100倍。随后投资300万建立广源天药创可贴生产线,并投资2000多万组建医药电子商务公司,完善创可贴销售网络。2004年广源天药创可贴年销售颕合计达到4000万元。2006年广源天药继续加大宣传攻势,着重宣传广源天药创可贴弥补了其他同类产品只能护理不能治疗的缺陷,彻底打破了BD独霸创可贴天下的局面。随后广源天药集团成立主要生产经营透皮产品

的事业部,并于2011年收购国内一家制药厂,作为与透皮事业部相配套的生产企业,202年广源天药创可贴销售额再创新高,达到4亿元,到目前为止,广源天药仍然是创可贴行业的翘楚. 早在2002年,广源天药集团材开始进军日化产业。先从牙膏产品入手。一般传统牙膏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牙齿防蛀和清洁问题,而80%左右的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口腔溃疡或者牙龈萎缩出血等问题。广源天药集团开始研发天药牙膏,开发出一种能帮助消费者减轻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的药物牙膏。广源天药牙膏运用公司的关键资源原天药粉的神奇功效,使得广源天药牙膏具有独特的治疗功能。广源天药牙膏首先采用药品的销售渠道即医院和药房、网络销售渠道,随后才进入超市等渠道。这样有利于在产品问世时显现出药企的背景,让消费者觉得质量有保障,并且巧妙避开了与行业龙头的直接竟争,还降低前期的销售费用。2004年广源天药牙膏开始投放市场,市场反映良好,2005年天药牙膏销售收入接近8000万元。在此基础上,广源天药集团又对产品进行不断改进和究善,2014年广源天药牙膏销售额突破19亿元,在国内所有牙膏品牌中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运用辨别企业核心能力的3个关键性测试,简要分析广源天药集团在医药板块和牙膏两个领域是否具备核心能力。 (1)医药板块 它对顾客是否有价值?“核心产品广源天药在治疗出血、消炎等方面有非常好的疗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举”;“不断开发创造出新的高品质药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它与企业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优势?“拥有独

员工分类方法及其分类管理

员工分类方法及其分类管理 企业与企业惟一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惟一区别就在于对员工管理方式。因此,当我们经常以“竞争对手拥有更优秀人才”来掩饰业绩差距时候,一定要深入思考“我们能否将一个平凡员工打造成优秀人才”?要打造出优秀人才,需要对员工进行科学分类和管理。 常规分类方法 ◎职能分类法 职能分类法是指把企业中所有职能依据工作性质、权责大小、难易程度以及所需资格条件顺序,先横后纵地归入不同等级,以此作为员工劳动报酬、任免及考评基本依据。该分类方法最大优点在于以“事”为中心,因此被大多数企业采用。 职能分类法下员工管理主要依据职能横向以及纵向分类标准。处于不同横向类别之中员工,其工作职责肯定有所不同。对不同职能进行科学横向划分以及在同一类别职能中进行科学绩效评估就成为职能分类法关键所在。 ◎品位分类法 品位分类法是将品(官阶,等级)和位(职位)作为分类评价基本要素,以员工所具有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以职务或级别高低来确定待遇。品位分类法更多地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比如法国将其公务员分为A、B、C、D四类,具有严格等级特征;而德国则分为简单职务、中等职务、上等职务和高级职务。在业务比较单一、已经形成明显核心竞争力或者是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以及企业内部某一特定部门,这种员工分类方法还是比较实用。比如以销售为主导业务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执行情况,分为总经理、区域市场经理、门市经理三个等级。品位分类法最大用途是提供人员考核、晋升、薪酬依据。但是以“人”为依据而不是以“事”为依据品位分类法,最终还是无法得到企业界普遍采用。因为,“事”作为企业有序运营根本,是无法严格地划分出等级。 ◎混合分类法 总体来说,职能分类法以及品位分类法是目前企事业单位中应用得比较多员工分类方法,也得到了实践认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更多是将职能和品位分类方法结合使用,前提是以职能分类法为主。这种混合分类法,在大规模、集团化运作企业中运用得尤其频繁。 市场价值导向分类方法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分类法

最新发展能力分析指标案例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发展能力分析指标案例发展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白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用内部形成的资金不断积累面形成发展能力.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和资本实力是衡量和评价企业持续发展的依据。通过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能够使经背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体而忙.其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I)发展能力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企业的经营规棋发展状况。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不断地增长才能使企业的经背规模不断扩大,政利能力不断增强.对营业收入增减变化进行分析.将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市场.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典定基础。 (2)发展能力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发展水平。企业生产经营的增长表为资产的增长.资产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物质保降.也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基础,企业资产规模的增加可以反映企业发展的水平。 (3)发展能力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方面.企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表明企业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为企业的薄资计划提供保障:此外.留存收益的不断积峨也为企业扩大径背规模.以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对企业来说,初期的创立需要积极培育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在以后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维持和创造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必须以一次次培育、维持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挖掘是任何企业都无法也不可能回避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相对于其它竞争对手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在竞争中,在有效利用甚至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基础上,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领域以及在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和满足消费者需要等方面,为企业创造利润,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它不仅是企业外部的市场表现和创新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内部的支撑能力和控制力。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竞争与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产生的,有了竞争力不等于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竞争力在企业参与未来的竞争中还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换句话说,竞争力的层次还较低,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就升华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能力,形成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 (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内涵

员工分类方法及其分类管理

员工分类方法及其分类管理 企业与企业的惟一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惟一区别就在于对员工的管理方式。因此,当我们经常以“竞争对手拥有更优秀的人才”来掩饰业绩差距的时候,一定要深入思考“我们能否将一个平凡的员工打造成优秀的人才”?要打造出优秀的人才,需要对员工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管理。 常规分类方法 ◎职能分类法 职能分类法是指把企业中所有职能依据工作性质、权责大小、难易程度以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的顺序,先横后纵地归入不同的等级,以此作为员工劳动报酬、任免及考评的基本依据。该分类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以“事”为中心,因此被大多数企业采用。 职能分类法下的员工管理主要依据职能的横向以及纵向分类标准。处于不同的横向类别之中的员工,其工作职责肯定有所不同。对不同职能进行科学的横向划分以及在同一类别的职能中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就成为职能分类法的关键所在。 ◎品位分类法 品位分类法是将品(官阶,等级)和位(职位)作为分类评价的基本要素,以员工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以职务或级别高低来确定待遇。品位分类法更多地应用于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比如法国将其公务员分为、、、四类,具有严格的等级特征;而德国则分为简单职务、中等职务、上等职务和高级职务。在业务比较单一、已经形成明显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是组织结构比较简单的企业以及企业内部某一特定部门,这种员工分类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比如以销售为主导业务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执行情况,分为总经理、区域市场经理、门市经理三个等级。品位分类法的最大用途是提供人员考核、晋升、薪酬的依据。但是以“人”为依据而不是以“事”为依据的品位分类法,最终还是无法得到企业界普遍采用。因为,“事”作为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是无法严格地划分出等级的。 ◎混合分类法 总体来说,职能分类法以及品位分类法是目前企事业单位中应用得比较多的员工分类方法,也得到了实践的认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更多的是将职能和品位分类方法结合使用,前提是以职能分类法为主。这种混合分类法,在大规模、集团化运作的企业中运用得尤其频繁。 市场价值导向的分类方法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分类法

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涵义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以及相关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等)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 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和基础在于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在1990年由两位管理科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核心能力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研究方面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指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的产生代表了一种企业发展的观点:企业的发展由自身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决定,企业需要围绕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实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前线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因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改变。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核心能力源自学习型团队 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湖南有家公司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目标,执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行企业再造,积极建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共同参与、全体受益的良好学习机制,推进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公司要求全体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在学习目的上,把创建学习型组织当成企业管理革命的武器,通过创建活动,使企业管理模式从“制度加考核”转变到“学习加激励”上来;在学习态度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转变为创造力,变成企业基业常青的有效工具。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内外结合、工余结合、培训与自觉结合。公司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即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针对新的增压技术、绘图软件、新工艺和质量体系、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精益生产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公司采取专题培训与班前会相结合,利用专题辅导、组织研讨、团队训练、读书心得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员工提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司坚持做到学习有计划、内容有安排、过程有检查、效果有考核,使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让全体成员工作中体验到生命意义,通过学习增强创造自我、扩展未来的能量。 核心能力的种类[1] 第一类,基于整合和协调观的核心能力。表中的整合观、协调观、网络观、组合观等都属此类。核心能力是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是一种积累性学识,这种积累过程涉及企业不同生产技巧的协调,不同技术的组合,价值观念的传递,通过核心能力的积累,组织可以很快发现产品和市场的机会,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第二类,基于文化观的核心能力。表中的知识观?文化观等属于此类?巴顿等认为企业中难以完全仿效的有价值的组织文化是公司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并强调,核心竞争力蕴含在企业的文化中,表现于企业的诸多方面,包括技巧和知识。技术价值观系统和管理系统。麦肯锡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等也提出, 核

公司核心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

公司核心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 一、对公司目标与战略的回忆与阐释 1、对公司经营目标及战略的简要描述 短期目标:2—4年时刻,销售收入排名挤身世界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前10名; 长期目标:10—20年时刻,销售收入排名挤身世界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前5名; 战略:以我们专门的技术、人才和成本的优势,做好行业巨人的战略合作伙伴。 2、对公司短期目标与战略的详细阐释 2.1、短期目标的阐释: 2—4年时刻,销售收入排名挤身世界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前10名,销售收入达10亿人民币。(截止年份:2008年) 做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的领先者,成为国内目标客户的首选。 做国际半导体材料行业产业升级换代的及时补充者,成为国际目标客户降低成本的首选,直至战略合作供应商。 2.2、战略重点的阐释 技术开发:连续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适时用全新的产品或新工艺方法制造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 人才素养:确保技术人员在国内同行业中技术水平的一流,能适时跟踪和把握国际上的技术进展态势,能及时做出创新性的技术开发和工艺改进;确保治理人员的国际视野和务实作风,能充分借鉴行业内的最佳实践,并能及时按照公司经营重点的转移对治理进行适时优化。 比较成本: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充分发挥比较成本优势;国际上保证高品质的低成本优势,国内保证高品质的竞争性价格优势。 二、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后续增长和风险操纵等五个方面对公司战略做出阐释 财务方面:在满足目标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收益的连续稳固增长;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产的价值,实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成本运营。

顾客方面:我们要保证向目标顾客及时提供符合顾客要求(顾客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对顾客的任何埋怨做出负责任的适时反馈,树立公司在顾客心目中务实、诚信的形象,以实现对已有顾客的保持和新顾客的开发(专门保证对国际上战略性顾客的爱护与开发),保证我们市场占有率的连续增长。 内部流程方面:为连续持续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低成本优势,我们要保证适度的产品创新和适时的工艺创新,优化产品的制造流程,实现产品制造的准时、高效、品质、安全和低成本。 后续增长方面:我们要保证高素养的职员和战略性技术的储备与开发,保证各项制度体系的适时完善和严格实施,实现职员、组织、制度体系之间的和谐,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上兼顾实现职员价值。 5、风险操纵方面:我们要本着稳健经营的原则,根植于硅材料那个我们安身立命的主营业务及其有关领域,保持组织意识的平复与清醒,保证任何一项决策都要围绕着把企业做精、做细、做实、做强,保证决策质量;在日常运营中要兼顾长、短期业绩的均衡,实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保证现金流的充足,保证财务安全。 三、从公司目标与战略要求动身,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后续增长和风险操纵等五个方面确定衡量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所需考虑的评判指标体系 1、构建衡量公司核心竞争力评判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体现公司整体性战略规划,紧扣目前及今后的工作重点,以评估公司目前的竞争能力和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标。 评判指标体系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环环相扣,抓要紧矛盾。 评判指标要具备综合性、可度量,指标间有因果关联。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概念 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企业一般竞争力是通常意义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究开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人员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这些竞争力通常为企业活动的某一方面、某个领域的竞争力,是一种浅层次的竞争力,其波动性有时较大,如一个产品寿命周期进入晚期,该产品的竞争力就消失。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面的竞争力,其在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能力是企业能做什么,势是指企业处于什么位置上,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处于比竞争对手更有利的位置上,产生了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持恒性创造出企业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从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都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核心能力支持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把握,而核心技术创造出核心产品,因此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既可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组成部份,又可以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次。核心产品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具核心竞争力性质的产品,这个产品是企业独家拥有的,有极强的价值性,而且能有相当长的产品寿命周期,如美国的可口可乐、中国福建的片仔癀等;另一是指一个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环节产品,往往是一种中间产品,这个中间产品环节是个关键环节,而且此环节企业具有特殊竞争优势,这个中间产品称为核心产品,因为它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性质。如耐克运动鞋新产品设计的设计图就是一种核心产品。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核心产品的提法,于是产生了“虚拟经营”的概念,一个企业只要把握住核心产品的生产,而其它环节都委托给其它企业加工,象耐克运动鞋那样OEM生产方式,仍可以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核心技术的实证也很多,如北大方正中文排版技术、索尼的家电小型化技术等都是构成这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硬核心竞争力与软核心竞争力。硬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以核心产品形式和核心技术或技能形式为主特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这种独特技术并被公认为在同行业中最优秀,他人无法超越。在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硬核心竞争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一家只有七个员工的生产口哨的厂家,因拥有生产面对喧哗不止球迷而能让裁判有效执法的哨子的核心技术,在这个行业独占鳌头;软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软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更具长程性。如麦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