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村四种农产品产值构成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地形

D.气候

2.该村可能位于

A.杭州市附近

B.长春市附近

C.福州市

D.烟台市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4.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分布在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

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甲地:商品谷物农业——气候

B.乙地:种植园农业——交通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市场

6.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干旱区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7.图乙中①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甲中何处的农业发展经验

A.a

B.b

C.c

D.d

8.图甲中b处的粮食生产与图乙中的哪处相似

A.①

B.②

C.③

D.④

9.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0.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11.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③劳动力丰富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内蒙古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D.东北平原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

15.下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两地比较,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地;③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2)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是;不利影响主要是。因此,加强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④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与②地相比,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

1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每年冬天,哈德逊湾都会被冰雪覆盖。科学家预测气候变暖可能会使这一地区融冰时间进一步提前。

材料2:丘吉尔港是哈得逊沿岸的唯一港口,2019年美国铁路大亨布罗仅以象征性的7美元购入了丘吉尔港,他坚信不久的将来将从中获得100万美元的年收益。

材料3:下图为加拿大区域图。

(1)加拿大小麦区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_,其主要特点有。

(2)加拿大小麦区主要分布在,其形成的自然因素是、、。

(3)未来加拿大小麦区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可能是,推测理由有。

17.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原因有。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

理由是。

18.下左图为“欧洲西部地形和1月份0℃等温线分布图”,下右图为“两种气候类型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是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大规模生产基地,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

(1)据0℃等温线走向可推知欧洲西部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为。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C地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3)材料中“时鲜业”生产基地的主要气候类型为,能表示其气候特征的是右图中的(甲、乙),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4)从气候方面比较A、B两地发展“时鲜业”的不同。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农业产值当中乳畜产品和蔬菜产品占的比重最大,影响乳蓄业主导因素是市场,选择B。

2.甜菜喜温凉,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北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我国

的南方没有甜菜生长,选择B。

3.C

4.B

【解析】3.根据图中内容可以判断该地耕种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生产的粮食主要用于销售,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选择C。

4.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较高,位于北半球,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综合可以看出该农场分布在加拿大,选择B。

5.B

6.B

【解析】

5.读图,甲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商品率低,是自给农业,可能是水稻种植业,主导因素是劳动力,A错。乙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主导因素是交通,B对。丙地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当,是混合农业,主导因素是水源,C错。丁地是大牧场放牧业,主导因素是气候,D错。

6.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主要生产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A错。乙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B对。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羊,机械化水平高,C错。丁是大牧场放牧业,主要生产皮毛、肉等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半干旱区,D错。

7.A

8.B

【解析】

7.图乙中①处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畜牧业,与美国a处的农业地域类型相似。

8.图示b处的粮食生产为玉米带,与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相似。

9.C

【解析】③地区种植业比重小,畜牧业比重大,商品率高,投入的劳动力少,要想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提高牧草的生产量,选择C。

10.D

11.A

12.C

【解析】

10.根据气候特征可知,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发展乳蓄业。选择D项。

11.乳蓄业的区位因素有:(1)自然因素是气候温和,多雨多雾,光照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2)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大。市场广阔。选择A 项。

1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选择C项。13.D

14.A

【解析】

13.秸秆直接在田间燃烧不仅仅浪费能源更污染环境,这种做法不可取;④既能提供生活能源(沼气)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沼渣、沼液还田)符合题意。②、③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①的做法合理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故答案选D项。

14.在农田大面积燃烧秸秆会带来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突然表层有机质因燃烧而失去,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不是主要影响。故答案选A项。

15.(1)①水源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旱灾害频繁水利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解析】(1)①②两地比较,①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种植水稻气候条件更好;③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

(2)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气温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比较大,常常发生水旱灾害,水旱灾害频繁是不利因素,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④地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其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16.(l)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2)中南部地区热量(气候);地形;土壤

(3)向北扩展耐寒品种培育;气候变暖

【解析】(l)加拿大种植的小麦主要用于销售,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爱,其主要特点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2)加拿大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小麦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其形成的自然因素是热量(气候)、地形、土壤。

(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新品种的培育,未来加拿大小麦区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向北扩展。

17.(1)东部多,西部少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四川盆地地处盆地,水汽不易散发,阴雨、雾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人们喜食稻米。

(4)不可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解析】(1)从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可以看出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东部多,西部少。青藏高原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东部受季风条件的影响,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2)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主要原因是盆地水汽不易散发,阴雨、雾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3)长江中下游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原因可以从劳动力、市场、种植经验、气候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

(4)不可行,主要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源条件进行分析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可行,主要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18.(1)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由西向东递减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3)地中海气候甲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4)A地比B地纬度稍低,热量较丰富,产品上市时间比B地早。

【解析】(1)观察图可知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由西向东递减或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C地位于欧洲西部,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3)地中海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能表示其气候特征的是右图中甲,形成原因主要从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分析。

(4)从纬度位置分析热量差异,从纬度的不同分析产品上市时间差异。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 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附:经典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农业的区位选择(附:经典题及解析) 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a.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经典题,4分)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读图,完成下题。 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物成熟需要达到一定的生长期和积温,而影响生长期和积温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所以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故A项正确。土壤、光照和水分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对作物成熟早晚影响较小,故B、C、D项错误。 b.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019改编,8分)娃娃菜是半耐寒性蔬菜,生长周期约为55天,有肥大的

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适宜生长温度为15~23 ℃,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强的土壤中栽培。近几年,甘肃省永登县从日本引进娃娃菜品种,并在全县推广。目前永登县(海拔2000~2800 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种植娃娃菜经济效益较高,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永登县娃娃菜经济效益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 A.品质高,市场需求量大 B.根系发达,耐盐碱 C.种植历史悠久 D.市场距离较近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材料中“目前永登县(海拔2000~2800 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地”可知,该县生产的娃娃菜品质高,大量销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故A 项正确。材料中只说了娃娃菜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较高,并不能得出其是否耐盐碱,故B项错误。永登县娃娃菜是近几年才从日本引进种植的,种植历史不悠久,故C项错误。永登县距离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较远,故D项错误。 2)永登县娃娃菜远销到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得益于(B) A.先进的种植技术 B.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C.低廉的价格 D.种植规模的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永登县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距离市场地——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较远,且蔬菜是需要保鲜的产品,因此永登县蔬菜远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主要得益于现代化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技术的改善减缓了运输过程中产品腐烂变质的速度,故B项正确。永登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近几年才引进种植,农业种植技术并不先进,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永登娃娃菜的价格情况,故C项错误。种植规模大小不是娃娃菜远销的主要影响因素,故D项错误。 2.农业科技对自然因素的改造

农业的区位选择测试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读“中国农作物分布上限高度示意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农作物是( ) A.①甘蔗②春小麦③单季稻④双季稻 B.①单季稻②春小麦③双季稻④甘蔗 C.①春小麦②单季稻③双季稻④甘蔗 D.①春小麦②单季稻③甘蔗④双季稻 4.决定广东、云南地区农作物种类较多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热量B.降水地形 C.纬度气候 D.纬度地形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5~6题。 5.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 因素是(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6.图①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出现的地区最可能是( ) A.北京市郊区B.河西走廊 C.三江平原 D.南疆盆地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种植园农业 B.乳畜业C.混合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8、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土壤 B.水源和土壤 C.水源和气候 D.地形和气候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 9~10题。 9.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的需求变化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10.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 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 A.化肥、农药 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 D.灌溉水源、大棚 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中咖啡地的分布可知,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地形 C.水分D.土壤 12.在人类的影响下,美国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已经 比图中的标注北移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A.交通 B.科技 C.政策 D.市场 荔枝是中国的特色热带水果,有“一日色变,二日 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广西大 力发展荔枝罐头、荔枝果汁与荔枝酒加工。读广西壮 族自治区荔枝生产分布图,回答13~15题。 13.与广西北部地区相比,广西东南部发展荔枝生产 的最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水 源 14.广西某村以政府扶持发展沼气为契机,积极扶持村民发展生猪养殖业,实施“果、牧、沼、游”四位一体综合开发。该农业模式有利于()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景观图)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

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 年水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 在这十几年把耕地改了几次: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 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的? 作 物花卉 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 /kg) 2.5 2 0.8 0.4 运费率 (元 /kg/km ) 0.5 0.3 0.01 0.01 单位面 积产量 20 15 4 10 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 的因素不是 一成不变的, 尤其是社会 经济因素。 学生 自由发言, 总结规律: 由社会经 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 变迁。 充分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获取知 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 生分析图 表,对比归 纳的能力; 理论联系 实际。

农业主要知识点学习资料

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是否充足是农业稳产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题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东北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玉米集中产区,也是我国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随着玉米、水稻播种面积的扩大,其他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不断减小。该地区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食用品种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种植玉米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A.土壤贫瘠B.气候干旱 C.日照时数少D.无霜期短 2.调减玉米播种面积的重点区域是 A.辽宁辽河流域B.吉林松花江流域 C.河套平原地区D.黑龙江北部地区 3.该地区调减玉米播种面积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环境恶化B.劳动力不足 C.国际优质玉米竞争D.国内市场饱和 天麻是我国千年传统的药膳滋补品。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等地。人工种植宜选山区的缓坡地,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由于气候不宜,北方地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种植。2011年在北京昌平区,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越冬种植,“南麻北移”成功。2012年产量达30万斤,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水源B.交通和劳动力C.市场和技术D.气候和土壤5.“南麻北移”成功,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光热、降水B.土壤、水源 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 7.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D.洪涝灾害 林莱模式是指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的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林下经济模式,每亩(666平方米)可以获得700—1200元收益。我国某地在秋末林木开始脱叶时将大蒜、洋葱等菜苗栽入林下,夏季在林下栽种冬瓜和南瓜等蔬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地最可能位于() A.广东B.黑龙江C.山东D.西藏 9.推广林菜模式可以() 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②提升经济效益③防止水土流失④加快城市化进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福建省屏南县(26.92°N,118.98°E)和山东省寿光市(36.86°N,118.73°E)均为我国著名的反季节蔬菜之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周末作业(农业区位因素练习题)

2017.5.6周末作业(农业区位因素练习题)图1示意1992—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图1 1.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 A.非洲东部B.非洲中部C.非洲西部D.非洲北部 2.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更加便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2014·江苏卷图2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图2 3.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 4.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2014·浙江卷]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

干燥。图3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 图3 5.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6.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014·江南十校联考] 图Z6-3为我国苹果产区及其优势带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图4 7.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西南地区成为苹果的适宜产区的影响因素及与北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洲二中高红梅 【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与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与“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与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与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2、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与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选】《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一地理-地理知识点总结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过程与方法: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分析,培养读图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播放东北平原农业生产和澳大利亚放牧视频) 图片欣赏:水稻生产与小麦种植景观图 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1、区位的含义: 由学生根据开始看到的视频及景观,结合教材文字叙述来思考 2、农业的区位因素 (先让学生看图3.3,初步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都有哪些。然后播放图片:) 学生看图片思考分别是什么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1)A、内蒙古大草原放牧景观图;B、我国南方水稻种植景观图;C、新疆哈密瓜丰收图 (2)A、陡山上的森林景观图;B、丘陵地区的梯田景观图 (3)茶园景观图 (并给学生说明茶树的生活习性,尤其是对土壤的需求) 问题探究:案例分析: 下列农业生产是否合理: (a)陡坡上种庄稼(b)开垦草场种庄稼(c)围湖造田 完成课堂活动P43的1和2题 以上所考虑的都是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4)A、花卉、乳牛景观图;B、高速公路图;C、农民种植水稻图 D、机械化农田景观图; E、中国商品生产基地图 (强调市场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课堂活动:P43活动3题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结合以上各农业区位因素,让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容易产生变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 总结: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案例探究: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 让学生思考: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如何调整?效果如何?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答案下载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典型例题]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解析:农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答案:C 2、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解析:季风区主要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我们知道并不都是水田农业,如我国的北方就是旱地农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它的农产品需要进口,并不是商品化的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是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即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正确选项为C、D。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它要求对世界农业分布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对于题目中有“都”、“均”等字眼的选项只要举出一个否定的特例,就可以判定该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D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3、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 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 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 C、肥沃的冲积平原 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 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土壤 D、水分 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A、运费少 B、质量高 C、科技含量高 D、生产资料投入多 6、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二)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三)教学思路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是区位理论的开篇。通过对区位理论的探究,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思路。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从以下环节做起: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农业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首先使学生对农业区位有前期的感性认识,为其后的理论分析作出铺垫。 2、运用学生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加以推理,将感性的现象转化为理论,同时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可变化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将分析所得的理论转换反馈于实际案例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

高,区位理论思想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能力目标: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五、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时:1课时(40分钟) 九、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时间分配:3分钟。其中歌曲2分钟) 播放MTV,阳春组歌之甜甜的马水桔(部分)。 【教师】歌曲赞美了我们家乡的哪种特色水果? 【学生】马水桔。 【教师】我们家乡阳春在200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马水桔之乡”。请大家回忆初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二)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三)教学思路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农业区位选择是区位理论的开篇。通过对区位理论的探究,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思路。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从以下环节做起: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农业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首先使学生对农业区位有前期的感性认识,为其后的理论分析作出铺垫。 2、运用学生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加以推理,将感性的现象转化为理论,同时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可变化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将分析所得的理论转换反馈于实际案例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

高,区位理论思想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能力目标: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五、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课时:1课时(40分钟) 九、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时间分配:3分钟。其中歌曲2分钟) 播放,阳春组歌之甜甜的马水桔(部分)。 【教师】歌曲赞美了我们家乡的哪种特色水果? 【学生】马水桔。 【教师】我们家乡阳春在200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马水桔之乡”。请大家回

19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姓名班级组号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变化较大 B.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C.宁夏平原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是因为光照充足 D.东南丘陵种植茶树,是受到地形的影响 ()2.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政策 ()3.(2009广东高考)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D.降水总量 ()4.以下能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的是 A.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 B.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C.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D.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来自浙江省的一家公司最近进军海南琼海,在嘉积镇的水田里征地3700亩种植反季节西瓜。据了解,水田种西瓜在琼海还是第一次,在海南也不多见,种植仅一个月的西瓜现已经结出碗口大的果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决定该公司到琼海种植水田西瓜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市场D.交通()6.北京市民能吃到来自该公司的新鲜西瓜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政策C.市场D.交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7-9题。 ()7.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8.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9.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下图为“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与图示资料相符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11.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读右侧气候资料图,完成12-13题。 ()12.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的形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节,是农业生产知识的开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区位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区位分析综合性强,依托于丰富的地理背景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应用价值很高。同时区位分析问题的命题素材非常丰富,往容易出能有效考查出学生识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稍复杂一点能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描述与阐述问题等多种能力,难一些则能考查出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地理知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理素养,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和较高的区分度,同时又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 三、学情分析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本校学生大多住在城郊结合地带,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 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农业的区位选择 知识讲解

农业的区位选择 编稿:李永华审稿:王艳欣 考纲解读 农业的区位因素。 知识清单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________、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政策、________、劳动力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________ 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变化之中;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环境因素比较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________,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__。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自然因素:高地________和低地沼泽化,水果、花卉、蔬菜产量低而不稳定→市场和交通:交通不便,本地市场狭小,生产规模________→灾害和市场:“________”大规模的生产受灾时的损失大,市场竞争________。2.农业地域的形成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________、科技、文化和自然________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________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________,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________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世界________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世界最大的________生产国和出口国。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分布:东南部和________部 区位因素: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________;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________。 摸式:“土一草一畜一市场” 措施:________放牧、划区轮牧;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________牧草并施肥。 参考答案 1.地理位置相互联系地形交通运输合理利用稳定极大较快很大水土流失小时鲜业激烈 2.地域经济条件经营因地制宜地域分布畜牧业小麦羊毛西南部温暖湿润高围栏豆科 要点精析 要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高清课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区位

农业区位因素练习题剖析

农业区位因素练习题 (2013年郑州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雷州半岛D.华北平原 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热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C.光照和温度D.积温和降水 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和水分B.地形和土壤C.光照和湿度D.市场和政策 (2013年大同模拟)世界上有一条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带,位于北纬40°-47°。这一带地区,气候干爽,阳光充足,草质优良,特别适宜奶牛的生长。世界乳业强国的乳制品工业区,几乎都在这个纬度带上。据此回答4~5题。 4.与欧洲西部乳畜业相比,我国该地区() A.草场资源不足B.生产现代化水平高C.市场距离较远D.奶牛品种低劣5.我国该区乳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相比,最显著的差异是() A.专业化程度B.商品率C.产品种类D.集约化程度 (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6~7题。

6.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7.在图中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 题。9~8读图完成下图为北半球部分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范围示意图, 8.下列各组作物中,热量适应范围较狭小的为() A.葡萄、苹果、小麦B.水稻、可可、小麦 D.茶、苹果、咖啡C.咖啡、葡萄、可可 9.仅从气候条件考虑,若热量充足,小麦在年降水量760 mm左右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据此推测下列最符合小麦种植的地区是() A.黄淮平原B.印度河平原C.亚马孙平原D.湄公河三角洲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位的含义和农业地域的概念。 2.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运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重点】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 导学法、讨论法。 【教具】 自制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什么是农业?你知道南京街上卖的甘蔗来自哪儿?南京为什么不种甘蔗?(学生讨论回答。)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由于生物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究竟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的形成,本节我们共同探讨。 (二)教授新课 1.提问:观察、对比图3.1和图3.2,思考两地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从两地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思考。)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点拨。 2.再观察我国“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两幅图,请说明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绝对区位(即不同农业生产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相对区位(即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3.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动画展示。 4.教师提供“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农业区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你知道为什么《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吗?(气候)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大米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这儿居民的主食,你知道水稻喜欢什么样的气候吗?(引导学生读下列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训练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回答: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它生长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教师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查找有关的地名,平时注意多积累,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拓展思考: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看,我国南方和北方相比哪里更合适种植水稻,为什么? 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 农作物的需水量 (2)地形、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读图3.7,让学生分析我国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丘陵地区为什么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

(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答案下载.doc

第1页共4页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典型例题 ]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解析:农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 规律的制约。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答案: C 2、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解析:季风区主要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我们知道并不都是水田农业,如我国的北方就是旱地 农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它的农产品需要进口,并不是商品化的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是热带地 区的发展中国家,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即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正确选项为 C、D。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它要求对世界农业分布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对于题目中有“都”、“均”等字眼的选项只要举出一个否定的特例,就可以判定该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 CD [ 基础练习 ] 一、选择题 1、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3、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 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 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 C、肥沃的冲积平原 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 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 、土壤 D 、水分 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A、运费少 B、质量高 C、科技含量高 D、生产资料投入多 6、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

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就是否充足就是农业稳产的保证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与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就是市场与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瞧,由高到低依次就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就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与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与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