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教案

授课课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授课单位: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五章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

一、解读课标: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从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一节的重点是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然而要分析其影响首先要清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调配的具体情况。这节课主要就这两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为后面重点分析其影响做一个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对于线路的分析可结合学生《必修2》中对于交通线路布局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2、原因的分析可结合图文资料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分析自己先归纳西气东输的原因,培养了学生资料获取、归纳能力。

3、影响重点要树立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思想。课时作业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其它的资源跨区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括,第二部分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第一部分中,教材设计为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两部分的内容,便于为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必要性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明确知道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本节内容通过对“线路——原因——影响”之一思路,线路——首先对西气东输工程总体上有个认识知道怎么调,原因——知道为什么调,影响——主要包括对于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知道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了解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西气东输的重要性,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西气东输知识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西气东输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难点:掌握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

图示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好!请问同学们知道21世纪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什么?

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师:很好!这四大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了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调配。对于这些我国著名的资源调配工程,我们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们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要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的西气东输

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我们

今天的这节课——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来讨论我国资源调配的一系列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状况思考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生:比如新疆天然气、石油储量丰富,而处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广州等地相对贫乏,为了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师:很好!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自然因素:①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②自然资源依附于一定自然环境存在,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另一方面是经济因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

配。为了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平衡,我们就需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是我国最大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下面我们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师: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基础是什么?

生:新疆天然气资源。

师:很好!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在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思考,西气东输工程如何输?

生:通过管道运输。

师:那么管道运输的优点是什么?

生: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等。

师:很好!西气东输一线于2002年7月4日试验段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12月30日实现全线商业运营,全长4200千米。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和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三个部分。请同学们通过课本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回答从何处输向何处?

生: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一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达到上海。

师:非常正确!主要经过我国第二、三阶地,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西气东输二线也于2012年底实现全线竣工,主干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场4900多千米。通过对主干管道的理解可以看出西气东输的最终目标市场是哪里?

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师:分析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及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2页至第84页,分组讨论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师:首先,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的需求量大但相对缺乏,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能源基本靠区外供给;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丰富,生产量小,能源消费量低,因而需要实施西气东输。

师:其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增加了铁路、公路的运输压力,天然气资源高效、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等优势。为了协调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我们需要做什么?

生:需要调节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师: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生: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师:很好!我国的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因此,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师:请同学们结合西气东输相关情况探索南水北调的原因。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总结)

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华北和西北普遍缺水,限制了该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方水资源丰富,大量水资源没有被利用就流入大海;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南方年降水量大,耕地较少,北方年降水较少,耕地多。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实行了南水北调工程。

九、课堂总结(老师请同学回顾本节内容并点评)

师:今天课上的内容到此结束,请同学们做好课后练习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十、板书设计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我国在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

2、三个部分

3、主干管道

4、目标市场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十一、教学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案

省镇中09-10学年第2学期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40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中国之南水北调 1、根据下列图表谈谈中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 2、说说长江为何成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区,华北地区为何成为最大的供水区。 4、南水北调工程尤其是东线方案,除了要做好工程线路建设外,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还要采 取什么措施?谈谈你的观点。Array 5、列举国内外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 教学活动2:中国之西气东输 1、说出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地点及其线路所经主要地 形区。 2、谈谈线路改向取道陕西北部的主要原因。

3、浅议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意义(对所在地区的影响)。 教学活动3:中国之西电东送 北部通道——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 的 电基地和 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往 地区。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将强大 电,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区。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 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 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浅议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意义。 教学活动4:配套练习 1.读“三河”流域调水示意图和“南水北调”路 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A 、B 、C 、D 四地供水相当紧张的 地区是________地。 (2)2000年我国对“三河”进行了统一调水,这三条河是(E )________河、(F )________和黄河。 (3)E 河发源于________山北麓,流经甘肃省重要的粮食基地________。这次从E 河调水,十分有利于我国________(自治区)林草的恢复和生长,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4)F 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由于________等原因使该河下游绿洲不断消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5)2000年,尽管黄河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但经统一调水,使黄河全年畅流,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尽快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中数码所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 对于西部地区: 对于长三角地区:

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A Let’s learn & Let’s do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上册第第四单元单元第一课时学习Let’s learn和Let’s do的内容,在语言的学习和活动中听、说、认读生词,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大都是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等特别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简单的日常会话,对学习英语有了一定的兴趣,个别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在课堂上不积极参与,有的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所以课堂上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说,积极做。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能听懂、会说:Welcome to my hom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3、能听懂Let’s do 中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学唱歌曲“My Bedroom”。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和活动中听、说、认读生词,并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教师播放歌曲“Hide and Seek”。 (2)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对话,如:Hello!How are you?… 二、Preview (1)听歌曲:“My Bedroom” (2)教师拿出一些文具用品,帮助学生复习句型“What’s this?It’s a …” “Where’s the …? It’s in/on/under…” 三、Presentation Let’s learn (1)教师先出示画有文具用品的study图片,手指图片上书房里 的书问:What are they?学生回答books。教师问:Where are the books?告诉学生:They’re in the study. (2)教师重复生词study。学生学说。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生词。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然后打乱顺序,要求学生边听边指,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游戏:看谁反应快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完整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 西气东输为例》 教学设计 第1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授课教师:齐淑红 授课时间:2016.11.28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 为例》教学设计 第1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区域经济联系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节内容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材以西气东输为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内在原因和历史背景和影响,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提供了基本思路。 【学情分析】 从已有知识来看,通过初中、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高二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够系统深入,尤其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这给本

节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从学习能力看,学生能获取部分有用信息,但对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还较弱。从班级情况而言,高二(5)班是一个学风较好,师生互动默契的班级,我认为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现状。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 3、理解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和小组讨论,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概况。 2、通过讨论探究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3、通过图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四年级上册Unit 4My home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C Let's sing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句子This is my home y home并能简单描述白己的房间 2. 听、说、认读单词:study,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o 3.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语,并能按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 会唱歌曲My Bedroom 教学重点:听、说、认读单词:study,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o 学习表示指令的词组。 教学难点:单词study, bathroom, bedroom 的发音。 教具准备: 1. 教学挂图:Unit 4 Let ' s learn/A 2. 教学录音带 3. 单词卡 4. 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图片。 5. 课文挂图P46页Let ' s leaW。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A. Learn these sentences Where is the doll? It is in the box.

Where is the doll? It is on the box. Where is the doll? It is under the box. Where is the box? It is on the table. B. Ask and answer Where is the farmer?He is in the van. Where is the monkey?It is under the taxi. Where is the elephant? It is in the car. Where is the boy?He is on the train. Where is the nurse?She is on the bus. Where is the girl?She is in the truck. Where is the bird?It is on the bridge.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study的图片,手指着书房里的书问学生:What are they?学生回 答:They are books教师接着白问白答:Where are the books? They are in the study.教读单词study,并板书,让学生认读。教师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义:We readthe books in the study. 2.教师出示living room 的图片,教师问学生:Are there many books here? Is it a study? 学生回答:No.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Good. This isn ' t a study. It ' s a living room. We watch TV in a living room教读单词living room,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3.教师出示bedroom的图片,问学生:What' s in it?学生回答出bed时,教师说:Yes, there is a bed in it. We sleep ina bedroom.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This is a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49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学案49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 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目标定位] 1.了解西气东输的线路、气源地和目标市场。2.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3.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理解西气东输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①________。 2.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②______与该区域所③________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3.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 (1)起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④________油气田。 (2)途经省区:甘肃、宁夏、⑤______、山西、河南、安徽、⑥__________。 (3)终点:上海(共经过9个省市区)。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⑦____,但是能源相对⑧______,使经济优势得 不到充分发挥。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⑨______为主,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2.7%。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2)开发现状 a.目前,东北、华北等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 b.?______地区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c.我国的油气开发战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及说 课稿模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养成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置情境,通过观看西气东输工程的纪录片了解背景,找出起点和终点。提问:实施西气东

输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一)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活动】 展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比例图,指导学生读图,可分成小 组讨论、据图的数据出总结我国东部和西部天然气生产量、能源 消费量的特点。 【学生读图回答】 西部能源消费较小,天然气的生产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东部能源消费大占比接近50%,天然气的生产量小。 【教师总结】 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的发展水平很不匹配,其 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 著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 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 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其中新疆的能源资源特别丰 富,仅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就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然而,新疆以及周边地区消费较小。所以我们就可以进行天然气资 源的跨区域调配,缓解地区能源消费和生产的不平衡的矛盾。(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活动】 展示《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xx年)》图,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有何不同?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4.约分第1课时 最大公因数(1) 人教版

4.约分 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和12公有的因数。 小结:两个集合相交部分中的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4是这几个数中最大的公因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 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完成。 方法一:列举法:先列举出18和27的因数分别有哪些,找出公因数,并找出最大的公因数。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二:筛选法: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从中找出哪些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并找出最大的一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1,3,9是18、27的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是9。 方法三:短除法:用短除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3×3=9。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探索、交流,得出:最大公因数是所有公因数的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3题。(师生共同合作) 五、拓展提升 如果A=2×3×3×5,B=2×3×5×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30 )。 六、课堂总结

(导学案、答案2011[1].10)5.1第一节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导学案111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导学案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梳理】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原因 (1)自然原因: 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____________,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②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____________。 (2)经济原因: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____________。 2.典型案例——西气东输 (1)工程组成:____________、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 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____________。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因: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__________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 气区,我国东北、华山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____________期。 (2)具体战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油气发展战略。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将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_优势转变成______________优势。 (2)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______________,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______________的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发挥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将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优势与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启迪】 1.天然气与煤炭相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长期以来西部天然气为何迟迟未得到开发? 2.西气东输工程分别经过哪些地形区和河流?多沿城市分布原因是什么? 3.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有何影响? 【拓展练习】 选择题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背景材料:2002年7月4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典礼今天在北京隆重举行。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 西气东输为例》 教学设计 第1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授课教师:齐淑红 授课时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第1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区域经济联系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节内容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材以西气东输为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内在原因和历史背景和影响,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提供了基本思路。 【学情分析】 从已有知识来看,通过初中、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高二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够系统深入,尤其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这给本节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从学习能力看,学生能获取部分有用信息,但对信

息的分析、归纳能力还较弱。从班级情况而言,高二(5)班是一个学风较好,师生互动默契的班级,我认为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好。【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现状。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 3、理解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和小组讨论,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概况。 2、通过讨论探究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3、通过图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教学难点】 1、运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理论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这就是物候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课堂实录 一、介绍物候学和竺可桢。 【设计意图:讲解物候学的知识,补充竺可桢的资料,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1.物候学。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利用物候现象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作者介绍。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

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论文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等。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分析层次,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 1.了解多音字读音。 连翘(qiáo)——翘起(qiào)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2.明确词义。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美丽动人。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找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物候学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乏味。 3.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能听说读写cold、cool、warm、hot、weather有关天气的单词. 2)能听说会运用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It’s ... in ... 2、能力目标. 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It’s ... in ...作天气预报。 3、情感目标. 1)展示一组图片,这是一组有关环境遭到破坏,引起天气变化无常,造成自然灾害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能听说读写cold、cool、warm、hot、weather有关天气的单词. 2、能听说并熟练运用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It’s ... in ...这两个句型。 三、教学难点 1、warm/ /与weather/ /的发音比较难,注意report的重音。 2、运用句型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It’s ... in ...做天气预报。 四、教学准备 1、本课时课件; 2、本课时单词的卡片; 3、开心转盘; 4、录音机和本课时的磁带。

五、设计理念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四个有关天气的单词的意思,再通过天气标识与城市图片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出描述天气的句子。用转盘游戏对句型进行巩固。然后再抽学生上台进行“小小天气预报员”的扮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地运用所学的句子。最后展示一组有关环境遭到破坏,引起天气变化无常,造成自然灾害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过程 1、Greeting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 Ss: Good morning ,Miss Chen. T: My name is Chen Yi. What’s your name? S1:My name is ... T:I am from Baishiyi. Where are you from? S1:I am from ... 2、Warm up 一起唱三年级上期一首歌曲“Hello”。 T: Let’s sing a song “Hello”. (设计意图: 增近与学生的关系,营造英语氛围) 3、Presentation 1)展示一张中国地图给学生,四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做“Guess” 游戏。

《5.1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导学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基础梳理】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 西气东输概况: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输气管道。 3.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向西部转移。 【合作探究】 结合下图及所学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如何? (2)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存在哪些不足?应采取什么措施? ①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清洁能源比重大,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系列问题。 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图示归纳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三”大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 (3)能源生产占全国的比例 能源消费占全国的比例

【典题训练】(2012·南京高二检测)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问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具有共性的是( ) A .管道运输 B .高压输电 C .水陆联运 D .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有专家指出,④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的次生盐碱化,因为( ) A .沿途地区城市大量排放生活污水 B .沿途地区地下水位可能上升 C .沿途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 D .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入侵 (3)②工程对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 .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 .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 C .在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 .彻底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梳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人人教版必修三教材,本节标题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这种教材编写思路契合了本条“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同时 必须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本节教材通过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着重探讨了两大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从而揭示出资源跨区域调配深刻的内在原因及历史背景,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的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作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高三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 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工程建设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故重点确定为:①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②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气东输工程仅仅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个缩影、个案,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能够得到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所以难点确定为:①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原因的分析方法;②掌握工程建设评价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案例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其主要程序是:创设情景,导入正题——展示案例,直观感知——设疑问难,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班级交流,学习互补——总结评价,能力提高。该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2019届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全集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 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 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 3.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三、游戏:我说你画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实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题。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出图形与特征的正确连线方法,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4题。 要求学生观察各排图形排列的顺序,找出规律,接着画下去。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家一起来合作》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大家一起来合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在一起”是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由《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请帮我一下吧》、《分享真快乐》和《大家一起来合作》四课组成。本单元体现儿童自主成长的发展脉络,即“乐群”、“互助”、“分享”和“合作”的好习惯,凸显了“共在”这一核心价值观,满足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发展需要。《大家一起来合作》是本单元最后一课,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出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而设置,引导儿童体会到有人帮不一样,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合作,从儿童视角呈现合作中出现的矛盾,通过引导学生对矛盾的解决,学会大家一起来做事的规则和技巧,凸显互相谦让愉快相处的品质,增强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大家一起来合作》分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重在体验合作的意义,初步体会合作中的规则,学会解决合作不下去了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自我意识较强,加上长辈的宠爱,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懂得、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解决困难。再则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学生在出现简单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想到请别人帮助,但在遇到实际困难时能够想到与人合作的非常少。他们缺少合作的经验,除了游戏外,在其他方面合作体验也比较少。 【教学目标】 1.体验合作的意义,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2.在活动中逐步明确合作的规则,初步了解合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难点:明确合作的规则,初步了解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创设情境、活动设计、物品准备、课件等

【教学环节与内容】 活动一——戴铃铛 1.集体游戏:出示没有铃铛的机器猫,让学生发现机器猫的铃铛不见了。出示铃铛,指名请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尝试给机器猫戴铃铛。 预设1:铃铛戴成功,再请一名学生做游戏。 预设2:铃铛没有戴成功,找学生帮忙,指挥学生再次戴铃铛。 2.全班游戏:参照上面同学玩法,同桌俩按要求再玩戴铃铛游戏。 3.小结:看来有人帮就是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有人帮就是不一样,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活动二——一起来造型 1.出示用软陶做的各种各样的典型的脸,学生欣赏这些脸,小组内讨论做一张什么样的脸。 2.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四个人一起来做一张脸,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 3.讨论:要求每个人都要参与该怎么办? 预设:有的人做鼻子,有的人做脸……大家一起来分工合作。 4.随机板书:大家一起来。 5.小组内分工合作制作作品。教师用手机抓拍学生活动时的表现,并借用投屏软件展示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 预设:重在体验分工合作的过程,不必让学生一定要完成作品。 6.师生回顾制作过程,回忆一起制作中的快乐瞬间。 预设:如果学生出现合作不下去了的事例也可作为下一环节的讨论素材,但不要放在此环节解决,应在活动三完成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直接讨论学生出现问题,影响教育效果。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 境的不同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 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必修3”第五章内容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公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2、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3、学会分析鐡民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2、通过总计分析图表方案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自行问 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见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讲授归纳、启发诱导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引出南方煤炭资源不足,从北方调来)如果让大家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视频内容,你会用哪些关键词?(请一位同学)南方雪灾,煤炭告急,北煤南运。过渡:为什么南方发生雪灾,要从北方调煤,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展示PPT,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板书)为什么要把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板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我们先来看两张地图,完成学案问题一:我国煤碳资源分布图、我国石油资源分布图、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完成(1)我国特大城市分布图,完成(2)。找学生完成: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问题一) ⑴我国各种能源资源的总体分布特点是什么? 分布不均: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1-5的认识(1)教案 (优选.)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记、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分与合。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1.认、读、写5以内各数,掌握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2.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指导】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按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苛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8课时: 1~5的认识………………………………………………………………1课时比大小……………………………………………………………………1课时第几………………………………………………………………………1课时分与合……………………………………………………………………1课时加法………………………………………………………………………1课时减法………………………………………………………………………1课时0……………………………………………………………………………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6页的内容及课后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要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奶奶的农家小院”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重点难点】 1.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2.难点: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五年级数学教案)五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通分第一课时最小公倍数

五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通分第一课时最小公倍数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观察、迁移、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本p88-90页内容。 2、使学生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3、使学生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有什么疑惑?

二、汇报展示: (一)1、谈话引入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赛车中的有关数学问题。(出示场景:在跑道上有蓝色和黄色两辆赛车。) 2、找出4的倍数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蓝色赛车。(幻灯出示图片及说明:蓝色赛车从起点出发后每隔4分钟会再次经过起点。) ⑴同学们你们认为从起点出发后,蓝色赛车第一次经过起点是几分钟后?(学生回答,师板书:4分钟); ⑵那第二次经过起点是几分钟后?(学生回答,师板书:8分钟); ⑶第三次呢?(学生回答,师板书:12分钟)如果蓝色赛车不停的开它经过起点的次数说的完吗? ⑷最后完板书如下:4、8、12、16、20、24…… ⑸看到这一排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都是4的倍数,板书) 3、找出6的倍数 现在,再让我们了解一下黄色赛车(幻灯出示图片及说明:黄色赛车从起点出发后每隔6分钟会再次经过起点。)

⑴你们认为从起点出发后,黄色赛车第一次经过起点是几分钟后?(学生回答,师板书:6分钟); ⑵那第二次经过起点是几分钟后?(学生回答,师板书:12分钟); ⑶第三次呢?(学生回答,师板书:18分钟)…… ⑷最后完板书如下:6、12、18、24、30…… ⑸看到这一排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都是6的倍数,板书) (二)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1、感知4和6的公倍数 提问:如果这两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至少多少分钟后它们才能同时经过起点? (1) 学生猜一猜 (2)观看课件演示, 请同桌的两个人合作看好从开始到第一次同时经过起点,两辆赛车分别跑了几圈。 (3)汇报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