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3-2002(2002-12-31发布,2003-03-01实施)

前言

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在标准号转化前是专业标准ZB T35001-1987。

因此本次标准修订实际上是在15年后对该标准的重大修改。

以日本、德国及法国等国的相关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代替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QC/T 413-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适用于湿热型产品的规定,相应取消1999年版的3.25及3.26;

——取消长霉试验(1999年版的4.16);

——取消电机换向器上的火花等级(1999年版的3.17,4.10);

——取消互换性检验(1999年版的3.22,4.14);

——对产品的温度范围做了调整和修改,规定了上、下限工作温度和贮存温度的范围(1999年版的3.3;本版的3.1.3);

——修改了标称电压的规定,取消了6V电系,增加了工作电压范围的规定(1999年版的3.9;本版的3.1.4);

——在对产品的基本性能参数的规定中,增加了对低压电线束和机械紧固件的技术要求(1999年版的3.10;本版的3.2);

——对短时定额工作时限的推荐档次做了修改,取消0.2 min,增加5 s,15 s (1999年版的3.8.2;本版的3.1.7.3);

——对产品有关部位的温升限值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3.18,4.11;本版的3.3,4.3);

——增加了噪声试验方法的规定(见4.4)

——对超速性能的规定做了补充修改(1999年版的3.16;本版的3.5,4.5);

——对产品的防护性能规定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3.7,4.8;本版的3.6,4.6);

——增加了产品耐异常电源电压性能(见3.7,4.7);

——对产品绝缘耐压性能规定中的编排和措辞进行部分变动(1999年版的3.15,4.9;本版的3.8,4.8);

——对产品的防干扰性能规定做了较大修改,改为产品的电磁兼容性(1999年版的3.13;本版的3.9,4.9):

——对低温试验的温度和时间规定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4.2;本版的3.10.1,4.10.1);

——对高温试验的温度和时间规定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4.4;本版的3.10.2,4.10.2);

——对温度变化试验做了部分修改,选用方法Na进行试验(1999年版的4.3;本版的3.10.3,4.10.3);

——取消交变湿热试验(1999年版的3.4,4.5);

——增加了产品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见3.11)及温度/湿度

组合循环试验(见4.11);

——对振动试验做了较大修改,取消定频振动,增加了扫频振动的严酷度(1999年版的3.6,4.7;本版的3.12,4.12);

——增加了盐雾试验的严酷度(1999年版的3.5,4.6;本版的

3.13.

4.13);

——增加了产品耐工业溶剂性能(见3.14.4.14);

——对产品表面防护性能的内容和编排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3.19,3.20,3.21,4.12;4.13;本版的3.15,4.15);

——产品的贮存期由1年改为2年(1999年版的3.23;本版的6.3);

——对产品通用试验条件的内容和编排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4.1;本版的4.1);

——增加了性能参数检测的规定(本版的4.2);

——提高了产品合格质量水平的规定(1999年版的5.4b;本版的5.4;

——做型式试验的样品数量由3组9台改为4组12台,并对试验分组和项目顺序进行了修改(1999年版的5.6;本版的5.5.2);

——对产品的标志(产品标志和包装标志)应包括的内容按GB/T 1.1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补充和修改(1999年版的6.1、6.5;本版的6.1);

——明确规定产品的贮存和保管应符合QC/T 238《汽车零部件的贮存和保管》的有关规定(1999年版的6.7;本版的6.3);

对标准中有关内容的说明:

连续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作长期运行的负载和条件,短时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作短时运行的负载、时间和条件。

本标准由原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汽长电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鹤壁天海集团、苏州汽车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治琬、焦树圭、闵跃进、李伟阳、方家鎏、汤曼如、王来生、戴自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 2261-1979、ZB T35001-1987、QC/T 413-1999;

——JB 517-1977。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电气设备(电机、电器及电子产品,以下称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eqv IEC 68-2-1)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eqc IEC 68-2-2)

GB/T 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

和导则:振动(正弦)(idt IEC68-2-6)

GB/T 2423.17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qv IEC 68-2-11)

GB/T 2423.2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eqv IEC 68-2-14)

GB/T 2423.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idt

IEC 68-2-38)

GB/T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4942.1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eqv IEC 34-5)

GB/T 4942.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eqv IEC 947-1)

GB/T 10069.1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噪声工程测定方法(neq ISO 1680.1)

GB/T 13306 标牌

GB/T 17619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采用欧共体指令95/54/

EC)

GB 18655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CISPR25)

QC/T 238汽车零部件的贮存和保管

QC/T 438汽车点火系高压塑料件技术条件

QC/T 625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QC/T 29106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ISO 7637道路车辆-传导和耦合的电气骚扰

3技术要求

3.1产品的通用规定

3.1.1产品的文件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及各分类产品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3.1.2产品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

在下述大气环境条件下,产品应保证具有额定数值。

温度相对湿度气压 18℃~28℃

45%~75%

86kPa~106kPa

3.1.3

产品的温度范围

按安装部位及使用条件划分,产品的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范围见表1

表1 产品的温度范围

单位为度

产品安装部位下限工作温度

下限贮存温度上限工作温度上限贮存温

装在发动机上的产品120;115;100130;115;100

装在发动机罩下或受日光照射的产品85;7095;80装在其他部位的产品

-40 -30 -20

-40a -30b

65;55

75;65

a 对应于-40及-30下限工作温度时的下限贮存温度。

b 对应于-20下限工作温度时的下限贮存温度。

3.1.4产品的工作电压范围

产品的标称电压为:12V,24V,其工作电压范围见表2。

表2 产品的工作电压范围

单位为伏特工作电压范围标称电压U H

U min U max

适用范围

6.0

对于在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应具有功能的产品

9.0对于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

12

10.816对于在发动机运行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

12

对于在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应具有功能的产品

18对于在发动机体上上作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

24

21.6

32对于在发动机运行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

3.1.5单、双线制及搭铁极性

产品可做成单线制或双线制。做成单线制时,应使其负极搭铁。

3.1.6旋转方向

产品轴旋转方向一般宜采用顺时针方向,其旋转方向的判定方法: a)电机—从驱动端视;

b)分电器—从分火头端视;

c)两端带轴伸的电机和上述以外的其他产品由制造厂规定。

对旋转方向为逆时针的产品和两端带轴伸的电机,应在产品的驱动端或其他明显部位标出表示旋转方向的箭头。

3.1.7连续定额及短时定额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运行的持续时间,产品分为连续定额和短时定额两类,短时定额的时限应在产品标准中注明,优先采用3s,5s,15s,30s,1min,3min,5min,10min。

3.2产品的外形和基本性能参数

3.2.1产品的外形、安装尺寸和标志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

3.2.2产品的电气性能参数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2.3产品采用的低压电线束应符合QC/T 29106的规定。

3.2.4 产品上机械紧固件的拧紧力矩要求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规定。

3.3产品有关部位的温升限值

3.3.1对于时限不超过3min的短时定额产品不必规定温升限值。

3.3.2 产品内装有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温升限值应符合半导体器件相应标准的规定。

3.3.3 其他产品或上述产品其他部位的温升限值,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3.4产品经温升试验恢复常温后,其性能应符合3.2.2条规定。

3.4产品噪声级

当对产品的噪声级有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5旋转电气产品的超速性能

旋转电气产品应具有承受1.2倍最高工作转速(对于电动机类按空载转速)的超速能力,连续定额工作制的产品历时2min,短时定额工作制的产品历时20s,试验后产品应无损伤,性能应符合3.2.2及3.2.4

条规定。

3.6产品的防护性能

3.6.1产品防护性能的一般规定

产品一般宜注明代表其防护性能的防护等级,防护等级应分别符合GB/T 4942.1和GB/T 4942.2的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6.2产品防异物性能

产品的防异物性能宜在产品标准中规定,本标准推荐采用的防护等级为IP2X、IP3X和IP5X。产品的安装细节及受试状态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对产品防异物试验后的合格评定,宜按GB/T 4942.1和GB/T 4942.2的规定。

3.6.3产品防水性能

3.6.3.1对于装在发动机罩下或外露的产品宜采用的防护等级为IPX4,进行防溅水试验。

3.6.3.2 对于安装在驾驶室和乘员室及行李舱内的产品宜采用的防护等级为IPX3,进行防淋水试验。

3.6.3.3 产品的安装细节及受试状态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对产品水试验后的合格评定,宜按GB/T 4942.1和GB/T 4942.2的规定。

3.7产品耐异常电源电压性能

3.7.1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

对于除电源系(含线束、开关及继电器)以外的产品,应能承受lmin 的电源极性反接试验而不损坏,试验后产品的性能应符合3.2.2条规定。反接电压值:12V电系为14V±0.2V;24V电系为28V±0.2V。

3.7.2耐电源过电压性能

产品应能承受一定值的电源过电压试验而下损坏,其过电压值、试验时间和合格判定应在产品技术标准中具体规定。

3.8产品绝缘耐压性能

3.8.1 各互不连接的导电零部件之间及导电零部件对机壳之间应耐受50Hz、550V(有效值)正弦波形电压历时1min的试验,绝缘不被击穿。在大批连续生产时,可用电压660V,历时1s的试验代替。对于泄漏电流有要求的产品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8.2点火电器商压塑料件的绝缘耐电压值,宜按QC/T 438的规定。

3.9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3.9.1 电磁抗扰性

3.9.1产品的电磁辐射抗扰性应符合GB/T 17619的有关规定。

3.9.1.2产品的电瞬变传导的抗扰性应符合ISO 7637的有关规定,具体脉冲种类、严酷等级和试验合格判定应按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或按与用户协商双方认可的规定。

3.9.1.3 对于不带电子器件(不含线束)的产品,其电磁抗扰性可以不做规定。

3.9.2电磁骚扰性

产品的电磁骚扰性应符合GB 18655的有关规定。

3.9.3其他

当用户有区别于上述内容的电磁兼容性要求时,宜由产品标准具体规定。

3.10产品耐温度性能

3.10.1耐低温性能

产品应按表1规定所选的下限贮存温度进行8h的低温试验。产品恢复常温后,其性能应符合3.2.2规定。

3.10.2耐高温性能

产品应按表1规定所选的上限贮存温度进行8h的高温试验。产品恢复常温后,其性能应符合3.2.2规定。

3.10.3耐温度变化性能

产品应按GB/T 2423.22中试验Na的规定进行温度变化试验。试验

时的低温和高温值为选定的表1中的下限和上限工作温度值;在每一种温度中的暴露时间取决于试验样品的热容量(即以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为准),由产品标准规定,建议采用1h或2h;温度转换时间为20s~30s;循环次数为5次;产品一般在不工作状态下经受试验。当产品标准要求时,试验产品可处于运行状态。试验结束后,产品仍应符合3.2.2条的规定。对产品的初始检测、恢复和最后检测项目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11产品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

产品应按GB/T 2423.34的规定在-10℃~65℃之间进行10个循环的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每个循环为24h,其每个循环周期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低温段不工作,高温段是否工作应在产品标准中做出规定。试验结束后,产品仍应符合3.2.2条的规定。对产品的恢复条件和除去表面潮气的措施有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12产品耐振动性能

产品应能经受X、Y、Z三个方向的扫频振动试验。根据产品的安装部位,其扫频振动试验的严酷度等级应符合表3的规定。

产品通常在不工作及正常安装状态下经受试验,当需要在工作状态下试验时,应在产品标准中做出规定。产品经振动试验后,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件应无松脱现象,性能应符合3.2条规定。振动试验的检测点一般定为试验夹具与试验台的结合处,当检测点有特别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表3扫频振动试验严酷度等级

产品安装部位

频率

Hz

振幅

mm

加速度

m/s2

扫频速率

oct/min

每一方向试验时间

h

10~50 2.5

50~2000.16

发动机上

200~500250

18

10~25 1.2

其它部位

25~50030

18注1:表中的振幅和加速度适用于“Z”和“Y”方向,对于“X”和“Y”方向其振幅和加速度值可以除以2。

注2:振动试验时的“Z”方向规定为:安装在发动机上的产品为与发动机缸孔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安装在其他部位的产品则为与汽车的垂直方向平行的方向。

当对产品振动试验有特殊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13产品耐盐雾性能

产品应进行盐雾试验。试验的持续时间宜为256 h、144 h、96 h、8h;产品在不工作状态下试验。试验后,产品仍应符合3.2.2条的规定。产品的安装细节、试验后的恢复条件和其他判定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14产品耐工业溶剂性能

产品宜进行工业溶剂试验。溶剂的种类、温度和浸渍持续时间应由产品标准规定。推荐采用制动液、防冻液、发动机油、发动机用燃油(柴油或汽油)、室内清洁剂和玻璃清洗剂等溶剂中的3种以上。产品在不工作状态下经受试验。试验后的恢复条件和判定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15产品表面防护性能

3.15.1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产品金属零部件的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符合QC/T 625的规定。

3.15.2油漆层

3.15.2.1 油漆层的外观:产品外部油漆层应均匀,无气泡、无空白、无堆积和流溢现象。

3.15.2.2 油漆层的附着力:产品油漆层应与被覆盖物的表面牢固结合,经栅格法试验后漆层应不脱落。

3.15.2.3油漆层的耐温性:产品油漆层经受本标准3.10.2条规定的高温试验后,应无皱缩或起层现象。

3.15.2.4油漆层的耐腐蚀性:产品油漆层在经受48 h盐雾试验后,不允许产生锈蚀。

3.15.3其他

产品配合部位、对导电导磁有影响的零部件结合部位、经磨制及摩擦的零件表面及触点铆钉处允许无覆盖层。

3.16产品耐久性能

产品的耐久性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4试验方法

4.1通用试验条件

4.1.1试验用文件

试验用文件应按3.1.1条规定,一般应有产品技术条件和产品外形图。

4.1.2试验环境

除非特别规定,产品试验均应在3.1.2条规定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

4.1.3温度偏差

试验方法中无温度偏差规定时,宜采用±2℃。

4.1.4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未特别注明时,12V电系为14V±0.1 V;24V电系为

28V±0.2V。

4.1.5试验用仪表

试验时所用电压表、电流表应不低于0.5级,转速表精度应不低于l %。

4.1.6试验用设备

4.1.6.1试验用直流电源用汽车蓄电池或波纹系数不大于0.1%的整流稳压电源,或上述两种电源并联工作。

4.1.6.2 对试验设备及工具有特殊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4.2外形和性能参数检测

4.2.1 产品外形用通用或专用量具检测,外观和标志用肉眼观察法检查。

4.2.2电气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4.2.3低压电线束的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QC/T 29106的规定。

4.2.4机械紧固件的拧紧力矩宜采用扭力扳手测量。

4.3温升试验

4.3.1 温度测量用的仪器和具体测量方法由产品标准规定。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温度计法或电阻法测量。

用温度计法测量时,温度计紧贴于被测部件表面,测量工作应在试验将结束时的20s内完成,从被测点到温度计的热传导应尽可能良好;为了减少温度计球部向冷却空气泄漏热量,测量点与温度计的球部宜用绝热材料覆盖好。

电阻法是测量绕组温升的基本方法。铜线绕组的温升Δθ按下式计算:

4.3.2连续定额产品的温升测试在温升稳定后进行。如果在30min内温度上升值不大于1℃,此种温升可认为是稳定温升。试验时,其负载、转速、连续运行时间及电压值,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4.3.3对时限在5min及以上的短时定额产品,应在规定的定额时限内进行温升试验。

4.3.4 对有外部吹凤或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工作的产品,应按上述条件进行温升试验;试验时可进行人工通风或改变负载值,但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4.3.5 温度计可用半导体表面温度计、非埋置式的热电偶、电阻温度计等经国家计量认可的温度计。

4.4噪声试验

按GB/T 10069.1噪声工程测定方法的有关规定测量产品的A计权声功率级。当试验方法有特殊规定时,应在产品标准中列出。

4.5超速试验

在工作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当有特别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予以规定。

4.6防护性能试验

4.6.1防异物试验:电机及电器类产品分别按GB/T4942.l和GB/T 4942.2中相应试验方法的规定。

4.6.2水试验:电机及电器类产品分别按GB/T 4972.1和GB/T4942.2中IPX3或IPX4的试验方法的相应规定。推荐采用摆动管法,但所用淋水和溅水试验设备的弯管半径应由Rmax=1000 mm改为Rmax=400 mm,且相邻两喷嘴的中心间距统一采用50 mm;对于防淋水试验,摆管在中心点

两边各60°角的弧段内布有喷嘴;对于防溅水试验,摆管在180°的半圆内应布满喷嘴。

4.7耐异常电压试验

4.7.1电源极性反接试验

产品作为负载正常接线,在不工作状态下,输入电源电压为反接电压值时,将其电源极性反接1min。

4.7.2过电压试验

直按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

4.8绝缘耐压试验

4.8.1 试验只对新装配完的各部件处于正常状态的产品进行。试验时,施加的电压应从不超过试验电压全值的一半开始,然后稳步地增加至全值,这段升压时间不少于10s;全值电压维持1min,然后均匀地将电压下降至零。

试验用变压器的容量不小于0.5 kVA。

4.8.2点火电器高压塑料件的绝缘耐压试验直按QC/T 438的规定进行。

4.8.3 产品中装有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块等)时,应将这些器件断开或者在装配器件前进行耐电压试验。

4.8.4 装机使用过与做过耐久性试验的产品,不应做绝缘耐压试验。

4.9电磁兼容性试验

4.9.1电磁抗扰性试验

4.9.1.1产品的电磁辐射抗扰性试验宜按GB/T 17619的有关规定进行。

4.9.1.2产品的电磁瞬变抗扰性试验宜按ISO 7637的有关规定或按与用户协商双方认可的方法进行。

4.9.2电磁骚扰性试验

产品的电磁骚扰性试验按GB 18655的有关规定进行。

4.10耐温度性能试验

4.10.1耐低温性能试验

按GB/T2423.1中试验Ad的相应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当需要按试验Aa或试验Ab进行试验时,应在产品标准中做出规定。

4.10.2耐高温性能试验

按GB/T2423.2中试验Bd的相应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当需要按试验Ba、Bb或试验Bc进行试验时,应在产品标准中做出规定。

4.10.3温度变化试验

按GB/T 2423.22中试验Na的相应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4.11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参照GB/T 2423.34中,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4.12振动试验

按GB/T 2423.10的规定进行。将产品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并处于正常安装位置,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同时应将与产品连接的软管、插接器或其他附件安装并固定好。

4.13盐雾试验

应按GB/T 2423.17中,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4.14工业溶剂试验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

4.15表面防护检验

4.1

5.1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检验

金属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按QC/T 625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4.1

5.2油漆层的检验

4.1

5.2.1油漆层的外观检验

漆层外观质量用肉眼观察法检查。

4.1

5.2.2油漆层的附着力检验

可直接在经充分干燥的零部件或样板(10 cm×15 cm)表面漆层上,

用栅格法分别在三件样品上进行检查,即用刀片纵横各划四道,每道间距为1mm,形成九个方格。在方格内的漆层无起层现象。

4.1

5.2.3油漆层的耐温性试验

与4.10.2条高温试验同时进行。

4.1

5.2.4油漆层的盐雾试验

与4.13条盐雾试验同时进行,在试验进行了48 h后,观察产品油漆层有无腐蚀现象。

4.1

5.3其他防护检验

用肉眼观察法检查。

4.16耐久性试验

可直接装车、装机或在试验室台架上进行试验,其试验方法、试验参数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耐久性试验期满时,产品的基本参数及性能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台架试验时允许试验有中断,但对连续定额的产品,每次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少于4h。试验时应按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及调整。

5检验规则

5.1合格文件和标记

每台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标记。

5.2产品检验的类别

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验收检验和型式检验。

5.3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产品的外形、安装尺寸、标志和电气性能参数,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5.4验收检验

用户有权按GB/T 2828的规定进行验收。本标准推荐采用:

——一般检查水平:Ⅱ;

——合格质量水平:AQL0.40~AQL4.0;

——抽样方案: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

具体的抽样方案、验收项目、缺陷分类、合格质量水平可按双方协

商的内容进行,并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5.5型式检验

5.5.1应进行型式检验的几种情况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制造厂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者产品易地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两年不少于一次;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5.5.2抽样和分组

5.5.2.1样品数量

做型式检验的产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抽取,数量不得少于12台。

5.5.2.2样品分组

先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将产品平均分成4组。宜按下列分组及项目顺序进行试验。

——第1组:噪声试验、温升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绝缘耐压试验、防异物试验、盐雾试验

——第2组:耐异常电压试验、水试验、温度试验、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工业溶剂试验

——第3组:扫频振动试验、超速试验、表面防护检验

——第4组:耐久性试验

5.5.3合格判定

产品的型式检验应全部符合规定的要求。如有一个项目不合格时,可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产品就该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查,如仍有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但对耐久性试验不合格时不应重新抽取,直接判为不合格。

5.6其他规定

当产品标准对测试环境温度、抽样数量、试验项目和顺序另有规定时,则可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6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6.1标志

6.1.1产品标志

6.1.1.1 每台产品应在其明显的部位固定产品铭牌,其基本内容包括:

a)产品名称及商标;

b)产品型号;

c)生产日期(或编号)或生产批号;

d)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及适用车型或机型;

e)生产企业名称;

按具体情况可增列项目,如执行的产品标准编号、质量等级标志、使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商品条码等,也可按用户的要求增列项目。小体积产品允许只标出本条的a)、 b)、c);特小部件允许只标出商标,但在其包装或使用说明书上应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6.1.1.2产品的铭牌应符合GB/T 13306的规定(特殊情况除外)。

6.1.2包装标志

包装标志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与发货有关的产品标志内容:产品名称及商标、产品型号、规格、适用车型或机型;

b)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号码;

c)生产日期(或编号)或生产批号;

d)执行的产品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编号;

e)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符合GB191的有关规定);

f)运输作业的文字:包装箱的体积(长×宽×高)尺寸;每箱内装产品数量;每箱产品总质量;

g)质量等级标志;

h)其他标志,如:安全认证合格标志、电磁兼容认证合格标志、质量认证合格标志等。

以上各项中g)、h)两项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可不标注,其余各项应标注。

6.2包装

6.2.1产品包装应考虑事项:

——防潮、防振、防尘要求;

——适应运输及装卸的有关要求;

——包装前产品的黑色金属零件无防护层的配合部位,应有临时性的防锈保护措施。

6.2.2包装箱

6.2.2.1 包装箱应牢固,产品在箱内不应窜动,以免运输途中损伤。

6.2.2.2包装箱中随同产品供应的技术文件应包括:

——装箱单;

——产品出厂合格证;

——产品使用说明书。

6.3贮有和保管

产品的贮存和保管应符合QC/T 238的有关规定。产品的贮存期通常为2年(从制造厂入库日期算起),在贮存期满2年时,产品仍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汽车电器教学计划

汽车电器教学计划一汽车电器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掌握蓄电池、充电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灯光仪表系统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检修; 2 常握几种典型汽车电器系统的布线及控制原理; 3 具备阅读分析电路图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本模块 1 汽车蓄电池及其检修 (1) 了解汽车用铅蓄电池的结构和充放电原理; 包括蓄电池内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材质、电解液浓度配比、隔板和联条;知道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正负极板物质的转换;理解充放电时电解液密度的变化; (2) 掌握蓄电池的型号、容量及充放电方法; 以实际蓄电池型号说明蓄电池型号的含义,、充电注意事项; (3) 掌握蓄电池的日常维护内容和正确使用; 蓄电池的日常维护主要汲及液面的检查、极柱的清理、容量状态的检测等;蓄电池的正确使用是在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的前提下,了解蓄电池如何在充电、放电、维护、存放方面正确使用; (4) 掌握蓄电池常见损坏原因及常见故障; 蓄电池损坏和常见故障围绕着极板硫化和活性物质脱落形成的自放电、容量下降、内部短路和断路故障; (5)掌握充电机、电解液密度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学校现有充电机、电解液密度计的操作使用,达到安全正确充电; 2 汽车充电系统及检修 (1) 掌握交流发电机构造和发电要求; 交流发电机结构主要涉及定子三相绕组的接法、转子、滑环、碳刷电路的检测;发电要求体现在转子线圈充电产生磁 场并旋转,在定子三相绕组产生三相交流电; (2) 掌握整流器结构和检测 基础是二极管pn结构和阳极阴极引线定义;掌握整流器两块整流板的区分和二极管好坏的测量; (3) 掌握电压调节器基本结构、调节原理和调节方式; (4) 掌握几点典型整流和电压调节及充电指示灯控制方式; 主要以应用于机械的六管外置三线调节器、应用于微型汽车六管外置五线调节器、应用于夏利的八管内置调节器、应用于桑塔纳的十一管内置调节器的控制电路和原理的掌握。 (5) 掌握发电机常见典型故障及排除方法; 掌握发电机不发电、充电电压高、充电电压低、充电电压不稳等故障的诊断思路和原则方法; 3 启动系统及检修 (1) 直流启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直流启动机定子、转子、碳刷结构;定子和转子线圈的连接方式;电磁开关内吸拉线圈和保位线圈连接;起动时电流的流向控制原理; (2)单向离合器和铜套检修 单向离合器作用、检修和更换;铜套的检修 (3) 点火开关、继电器对启动机的控制线路;

认识汽车电气设备教学设计

《认识汽车电气设备》教学设计(1课时) 【教材分析】 该教学内容是浙江省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汽车概论》第2版项目六任务四的内容。该教材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按照项目教学方式编排课程体系。 本节内容是汽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汽车电气的基础知识点,又是汽修学生后继学习汽车电气系统诊断与排除的理论储备,也是学生以后从事汽车零配件,汽车销售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因此该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看学生】 本次上课对象为高一普通班级学生,共有30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原因来到职高组成一个班级,他们之间性格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活泼的异常活跃,内向的非常沉闷,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纯粹的理论知识讲解与接受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调整上课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到东西,打破厌学的状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汽车基本电器设备。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各电器在车上的作用,并能归纳分类 素养目标: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文明用车。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汽车上基本的电气设备。 难点:了解汽车上的电气设备的作用,能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学生人数建学习小组,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5人,选取其中一人为组长。 二、任务导入 教师:教师提前带学生参观汽修楼实训车辆,让学生实车进行观察体验汽车的一些常用功能,引出汽车有哪些电气设备任务话题。 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写在任务卡上,每组由小组代表提交并发言。(2分钟) 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补充,引出本节课的任务认识汽车电气设备。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对汽车组成有大概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讲授 任务一、汽车电气的组成与分类 教师:1.教师通过前面知识的复习及各小组提交的答案引出汽车电器的组成,然后分类。

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

课题:概述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教学难点: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3、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 ★引入 自汽车问世一百多年来,汽车的发展给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汽车技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汽车电气设备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与性能也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在解决汽车节能降耗、行车安全。减少排放污染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课传授 理论讲授: §第一章概述 一、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技术始于60年代,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65~1975年,汽车电子产品是由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IC组成,如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调节器等。 1975~1985年,主要发展专用的独立系统,如电子控制汽油喷射、防抱死制动装置等。1985~2000年,主要开发可完成各种功能的综合系统及各种车辆整体系统的集中控制,这个时代称为汽车的电子时代。 目前来说,微处理器重点应用于下述几个方面:最佳点火时刻控制、最佳空燃比控制、怠速控制、废气再循环控制、安全系统、减振控制系统、操纵系统、信息交换和报警系统、汽车导航系统、语音系统等。未来的汽车设计将朝着环保、节能、操作简单、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汽车电气设备将会体积更小、性能更高、维修更简便,更好地满足汽车用户的要求。 二、汽车电大设备的组成 现代汽车的电气设备种类和数量都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大致分为3大部分,即电源、用电设备和配电装置及全车电路。 (一)电源 汽车电源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调节器。 发动机不工作时由着电池供电,发动机起动后,转由发电机供电。在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的同时,也给蓄电池充电。调节器的作用是在发电机工作时,保持其输出电压的稳定。 (二)用电设备 1、起动系 起动系主要包括起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用来起动发动机。 2、点火系 点火系用来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机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它有传统点火系、电子点火系、电脑控制点火系之分。 主要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器、分电器总成、火花塞等。 3、照明系统 照明系包括车外和车内的照明灯具,提供车辆夜间安全行驶必要的照明。 4、信号装置 信号装置包括音响信号和灯光信号两类,提供安全行车所必需的信号。 有些书也将上述两个系合在一起。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构造原理及检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课时为72,是考试课,闭卷考试;其中实验课是12课时,理论课是60课时。在学习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电工学、电子技术知识和汽车构造知识。因此,本课程应在电工学、电子技术、汽车构造等课程之后开设。本课程可同汽车电控系统课程同时开设或稍前开设。 三、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汽车修理、汽车电子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是培养汽车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操作人员所必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0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蓄电池

§1.1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结构及型号。 重点:蓄电池的结构 难点:蓄电池的结构 §1.2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1.3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难点: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4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掌握蓄电池使用与维护 §1.5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1.6免维护蓄电池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重点: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难点: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第二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 §2.1概述 §2.2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型号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分类。重点:交流发电机的分类。 §2.2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型号 §2.3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2.3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4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掌握有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2.5触点式电压调解器 掌握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重点: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难点: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5触点式电压调解器 掌握FT61型等触点式调节器讲解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 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计划学时:144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

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认识电器检测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诊断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电气设备构造、原理及性能参数,会正确使用诊断仪器、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现象等基础上,掌握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对诊断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内容标准 具体内容如下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引导法、行为导向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社会能力的提升。 五、考核标准 本学科采取闭卷笔试考试方式和实训拆装考试方式,笔试占总分的70%,实训站总分30%。 六、实施建议 1.教学条件:软件:本课程教学任务书、本课程教学计划、本课程教材、本课程教案、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 2.推荐教材:孔宪峰主编《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模

汽车检测教学计划

西安海华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⒈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汽车保养设备与检测技术和汽车维修、管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⒉培养要求 熟悉汽车的各机构和系统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了解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安全气囊等的检测和维修方法;具备汽车及常用零部件的性能检测能力;具备汽车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的初步能力;具备汽车保养设备的设计、开发和研制能力。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 1、汽车修配厂从事检测、使用、维修等工作; 2、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生产厂的技术开发和销售工作; 3、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工作; 4、汽车4s店的销售、前台、机修工作。 5、机械行业其他企业的技术工作。 6、保险公司汽车理赔三、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三年。 五、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 (一)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设置 1、机械制图:主要讲授画法几何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家有关的制图标准以及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 2、汽车电器设备:讲授电工学、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及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性能、调整及维修方面的知识。 3、机械设计基础:由"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优化组合为"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突出机构原理、运动分析,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特点、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分析以及设计准则。 4、机械制造工艺:主要介绍现代的数控制造方法及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数控加工的切削原理及相关工艺知识、机床概论、夹具知识。 5、发动机原理与结构:主要介绍常见汽车发动机的原理及结构,对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燃油供给系、冷却系进行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工具对发动机进行检测的能力。 6、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要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的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重点介绍传感器、执行器和 ecu,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手段及维护技能。 7、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通过对典型汽车底盘传动原理与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部分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维修要点,并结合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置 1、金工实训:金工实训主要包括金属切削加工实习和钳工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消化和理解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金属材料的理论,金属加工方法和公差知识进一步认识,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技能和钳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在实训中对金属切削过程加深感性认识,加深对金属切削刀具的理解,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汽车构造实训:汽车构造实训主要包括了解和认识汽车的主要机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器和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实训,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分析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必备知识

分析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必备知识 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 题 A, and maintenanc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 cars, constructi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实验设备不足。实践教学主要方式为以班级为整体的演示性教学。演示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正确讲解,更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室设备台套数不足,学生很难有操作机会,不能实际操作,教师也不能预计学生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无法进行针对性讲解,完全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Lack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The main ways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class for demonstration of teaching as a whole. Demonstration teaching requires teachers to correct interpretation, not on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Laboratory equipment sets a cycle, students is difficult to have operation opportunity, not the actual operation, teachers cannot expect students may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计划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有关汽车电气设备构造、原理检测维修于一体的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任务:在明确汽车电设备各个系统作用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具体结构以及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和诊断排除方法。 二、学习要求 1、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能熟练地给出各系统基本电路图。 3、了解具体结构和使用维修注意事项。 4、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新技术。 5、了解各系统正常工作的特征初步掌握故障诊断方法。 三、学习方法 1、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理论课中学原理,实验课上学结构和技能。 2、做好课堂笔记参考课外书籍开拓专业视野。 3、注意掌握基本作用和原理培养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分目标 第1章蓄电池第一章 1.1 蓄电池的构造型号了解:蓄电池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1.2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蓄电池型号、使用与维护及故障1.3 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1.4 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 1.5 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1.6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实训:电源系统: 1、检测液面高度、密度、放电程度 2、充电方法、充电规范 3、发电机正确拆装、检查、检测、调节器检测 4、电源系统电路连接 5、发电机实车试验 6、实车电源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2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 2.1 交流发电机的构造第2章 2.2 交流发电发机的工作原理了解:交流发电机构造与工作原2.3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理及特性 2.4 无刷交流发电机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故障及诊2.5 电压调节器断 2.6 交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的维护 第3章起动机 3.1 起动机的结构及类型第3章 3.2直流电动机了解:起动机的结构 3.3 起动机的传动机构掌握:起动机的类型 3.4 起动机的操纵机构 实训:起动系统: 1、起动机拆装、检查、检测、磁力开关检测、起动断电器检测 2、起动系统电路连接、空转试验 3、实车、实机起动电路连接、试验 4、起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4章点火系统第4章 4.1 传统点火系统了解:点火系统的主要部件4.2 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掌握: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4.4 点火系统主要部件排除 第5章照明与信号系统第5章: 11.4 照明系统了解:照明系统结构和类型5.1 汽车灯具的种类掌握:照明系统的故障诊断5.2 前照灯与排除 5.3 雾灯 5.4 转向灯与危险报警灯 实训:点火系统: 1、点火器、脉冲发生器、点火线圈、 火花塞检测 2、点火系统电路连接、试验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 3.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 2.掌握汽车常用电气设备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常见汽车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4.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理论部分 (一)绪论 1.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重要性; 2. 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3. 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特点。 (二)电源系 1. 掌握各类常用蓄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型号,蓄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技术状况的检 查与维护蓄电池的常用充电方法,常见故障的诊断; 2. 理解蓄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工作特性、容量及影响因素; 3. 了解蓄电池的其他充电种类和方法,国外常见车型蓄电池的型号; 4. 掌握常见硅整流发电机的基本结构、电压调节器的基本类型和电源系统的基本电 路,发电机和调节器的正确使用和维修,电源系统的连线、故障诊断与排除; 5. 理解硅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电压调节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6. 了解硅整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检测、调试方法。 (三)起动系 1. 掌握起动机的组成,电磁操纵强制啮合式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常见起动电 路和具有保护功能的起动电路、起动系统的维护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2. 理解直流串激式电动机的基本工作特性和减速起动机的基本工作情 况; 3. 了解起动机的分类、型号和起动机性能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四)点火系 1. 掌握传统点火系的基本组成,传统点火系的电路和各组成元件的结构、 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电感储能电子点火系的组成、电路,信号发生器的类型和结构,各组成元件 之间的线路连接; 3. 掌握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的功能及组成,各种点火系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点火系

汽车电气设备概述

第一节概述 电器与电子设备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排气净化及舒适性。例如:为使汽车发动机获得最高的经济性,需靠点火系统能在最适当的时间点火;为使发动机可靠起动,需采用电动起动机;为保证汽车工作可靠、行驶安全,则有赖于各种指示仪表、信号和照明装置等电器的正常工作。 一、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 现代汽车上所装用的电器与电子设备的数量很多,但按其用途可大致归纳并划分为下列五部分: 1.电源部分 电源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其调节器。两者并联工作,发电机是主要电源,蓄电池是辅助电源。发电机配有调节器,其主要作用是在发电机转速增高时,自动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使之保持稳定。 2.用电设备 汽车上的用电设备数量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起动装置:它由蓄电池供电,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带动发动机转动。完成起动任务后,立即停止工作。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汽油机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功能是按发动机工作顺序产生高压电并通过火花塞跳火,保证适时、准确地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有传统点火系统及电子点火系统之分。目前国产汽车广泛使用的是电子点火系统。 照明设备:包括车内外各种照明灯以提供夜间安全行车所必要的灯光,其中以前照灯最为重要。 信号装置:包括电喇叭、闪光器、蜂鸣器及各种信号灯,主要用来提供安全行车所必要的信号。 辅助电器:包括电动刮水器、风窗洗涤器、空调器、低温起动预热装置、收录机、点烟器、防盗装置、玻璃升降器、座椅调节器等。辅助电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主要向舒适、娱乐、保障安全方面发展。 3.电子控制装置 主要指由微机控制的装置,如电子控制点火装置、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装置,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装置、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用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实现排气净化和操纵自动化。 4.检测装置 包括各种监测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和各种报警灯。用来监视发动机和其他装置的工作情况。 5.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包括中央接线盒、电路开关、熔丝装置、插接件和导线。

汽车电器教学计划

上学期教学计划—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汽修X班从一年级一直上课至今,学生情况很熟悉。他们在职中生活了一年时间,大 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职中的生活。这一年结束他们也即将步入社会,参加顶岗实习,有些 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开始制定毕业以后的路途要怎么走。有的学生还是在很迷茫,不知 所措!对于他们来说,进入二年级,步入青春期,告别童年,走向成年。正是拥有诗与话 的季节,是一个由幼稚慢慢走向成熟的季节;是一个应该开始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年龄。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的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 犟驴了。叛逆心理往往使孩子像浑身长满刺的刺猬,许多地方越来越让父母看不惯了。可 是如果父母急于“拔刺助长”,非但刺拔不了,还会让两代人见剑拔弩张。教育处在青春 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父母的说教会被孩子当作耳旁风,打骂更是不行,打 骂只能曾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有的家长说干脆放任不管,那是很危险的。因为 孩子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如果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汽修X班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汽车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对专业理论课不是很感 兴趣,就算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且是很重要的课程,他们依然没有多大激情,他们希望的 是每节课都上实训课,让他们进行实操,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课那 一定是事倍功半的,对于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来说,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有 了理论,实操才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教材分析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教材是教育部批准立项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的主干课程《汽车电器设备构 造与维修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本教材基本作用表达准确,原理介绍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采用模块结构形式,专业适应性强。突出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使实践教学课 堂化、与理论教学一体化。选用车型符合国情现状。章后附有习题,供学生做作业和练习 时使用,也便于学生阶段复习。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教案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

模块一电源系 绪论 一.汽车电器设备的组成 1.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3.起动机——起动发动机 4.点火系——点燃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混合气 5.仪表,照明及信号 6.辅助装置 二.汽车电器设备的特点 1.低压电 2.直流电 3.单线,并联制 4.各设备前均装有保险装置 三.汽车电器设备的作用 1.保证可靠而准时点燃进入发动机汽缸的混合汽。2.保证汽车在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可靠起动。3.保证在各种气候条件和错综复杂的公路`交通运输中,信号装置的正常工作及夜间行驶时的道路照明等。

项目一蓄电池结构认识 一.铅蓄电池的用途 1.起动时,向起动机提供电流。(200——600)A 2.怠速时,向用电设备供电。 3.发电机超载时,协助发电机供电。 4.当发电机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动势时,进行充电。 二.铅蓄电池的构造 1.极板与极板组 正极板---二氧化铅(PbO2),棕红色,(3---14)片 负极板---纯铅(Pb),浅灰色,(4---15)片 解释极板片数的多少与容量的关系:Q = 正极板片数× 15 2.隔板 木隔板有槽面应对准正极板 隔板的要求:绝缘、疏通 3.电解液 电解质硫酸的水溶液(H2SO4)----将1.83的H2SO4 进行稀释至1.26—1.28 4.壳体 要求:耐酸、耐震、密封性好。 介绍极板组的连接,单格电池的形成、电压、电动势、容量等基本参数。

三、铅蓄电池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PbO2+Pb+2H2SO4=PbSO4+PbSO4+2HO2 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板反应是负极板反应的1.67倍。 在充电过程中,比重逐渐上升,水逐渐下降 在放电过程中,比重逐渐下降,水逐渐上升 极化现象——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板表面进行的是电化学反应过程;在溶液中进行的是离子传递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有“迟缓性”(既最慢步骤),影响整个反应的速度,也影响到电极电位的变化,即产生了极化现象。 极化现象有:欧姆极化,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参考)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技术》、《汽车底盘机械系统维修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充电指示灯常亮、起动机运转无力、点火系统不点火、照明灯不亮、信号装置失灵、仪表报警装置不正常、电动装置不工作、空调工作不良、汽车电路综合故障等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及排除的专业能力。其后续课程为《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技术》、《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维修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必须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电气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干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学生毕业后完全能够胜任汽车电气系统维修以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课程任务 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应承担的任务具体为: 1.能熟练掌握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能熟练使用各种电气系统的检测仪器和仪表。 3.能正确检修汽车蓄电池的、起动系统的、点火系统的、照明与信号系统的、仪表报警系统的、辅助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的、安全系统的检修、全车线路等 4.具备对汽车电气进行故降诊断能力; 5.具有自我学习新技术与独立检修电气常见故障的能力; 6.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堤高、不断创新的素质; 7.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理念 对接岗位培养职业能力面对市场兼顾可持续发展,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解内容,基于工学结合组织实施教学,做到理论与实际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通过学习体验工作,通过工作学会学习,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正确处理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迁移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休现高职“以服务为未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常见车型为实例,系统讲述了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电路维修和故障诊断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电气系绞零部件和总成的基本检测与维修技能,掌握汽车电气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能熟练使用电气检测工具及仪器设备,能阅读英文维修资料,及时了解汽车电气的最前沿技术,做到通原理、能诊断、会维修,同时要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 二、具体目标 本课程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学习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养成,以适应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 1.专业能力 (1)能相据技术的可实施性对汽车电路故障维修任务进行评价和分析。

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教学难点: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3、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 ★引入 自汽车问世一百多年来,汽车的发展给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汽车技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汽车电气设备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与性能也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在解决汽车节能降耗、行车安全。减少排放污染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课传授 理论讲授: §第一章概述 一、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技术始于60年代,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65~1975年,汽车电子产品是由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IC组成,如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调节器等。 1975~1985年,主要发展专用的独立系统,如电子控制汽油喷射、防抱死制动装置等。1985~2000年,主要开发可完成各种功能的综合系统及各种车辆整体系统的集中控制,这个时代称为汽车的电子时代。 目前来说,微处理器重点应用于下述几个方面:最佳点火时刻控制、最佳空燃比控制、怠速控制、废气再循环控制、安全系统、减振控制系统、操纵系统、信息交换和报警系统、汽车导航系统、语音系统等。未来的汽车设计将朝着环保、节能、操作简单、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汽车电气设备将会体积更小、性能更高、维修更简便,更好地满足汽车用户的要求。 二、汽车电大设备的组成 现代汽车的电气设备种类和数量都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大致分为3大部分,即电源、用电设备和配电装置及全车电路。 (一)电源 汽车电源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调节器。 发动机不工作时由着电池供电,发动机起动后,转由发电机供电。在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的同时,也给蓄电池充电。调节器的作用是在发电机工作时,保持其输出电压的稳定。 (二)用电设备 1、起动系 起动系主要包括起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用来起动发动机。 2、点火系 点火系用来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机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它有传统点火系、电子点火系、电脑控制点火系之分。 主要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器、分电器总成、火花塞等。 3、照明系统 照明系包括车外和车内的照明灯具,提供车辆夜间安全行驶必要的照明。 4、信号装置 信号装置包括音响信号和灯光信号两类,提供安全行车所必需的信号。 有些书也将上述两个系合在一起。 5、仪表及报警装置

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实训总结

《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实训总结 概论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的迅猛增长,工业结构发生改革,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科技创新无疑会成为21世纪的主力军,势必会带动汽车行业的飞快腾飞。因此汽车行业也同样会成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主力军,而且中国也成为了汽车销售的第一大国。面对这个形势,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既要赶上当今社会的汽车热潮流,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方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社会之林中。 通过本学期的实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组成和相关知识,而且也意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团结协作,以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要学会对已学过的知识和工程文件记录要及时的反省和总结,从而实现知识的根深蒂固! 一、实习内容及心得 本学期我任教1122、1116、1117班的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课程,通过本学期对充电系、启动系、点火系、照明、信号、仪表及报警装置等的实训,使同学们了解了汽车电气设备拆装操作的基本要领和基本知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要求,能够使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常用的拆装工具和量具,并具备拆装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各典型总成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让同学们对汽车电气设备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了解并得到岗位的基本训练,为缩短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打下基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了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目的。在实训课程中,同学们严格按照老师的安排与计划,按照5S管理要求,同时实训时一步一步地对汽车电气各部件进行拆装,并对照资料熟悉各个机构的作用、工作原理与拆装的注意点。 1.学习了汽车维修中可导致人身伤害的因素: 1)服装按要求穿着,如:不穿拖鞋工作。 2)按章程要求操作。 3)在车间内不允许抽烟,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件。 4)蓄电池正负极的拆装顺序要按照正确操作来做。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案

海南省交通技工学校 教 案 本

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职责 1、要熟悉教学大纲、课程要求、认真查阅教科书及教学参考资 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要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以教材大纲为主,结合 学生实际,即注重知识点传授,又要注意德育方面的培养, 讲究教学的科学性,效果性。 3、正确处理重点、难点、关键点之间的关系,立足基础,渗透 能力,突破重点、难点。 4、正确处理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学习手段的关系,基础教 学方法精益求精,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创新。 5、要不断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补充新知识,做到每年都更新教案 内容。 6、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注意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 7、认真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做好辅导。督捉学生及时订正错 误,扎扎实实地学好功课。 8、除了负责有关的检查测验的命题、考试命题的任务外,要在 考试结束后做好质量分析。 教务科 2013年1月1日

教案 课程名称:___________汽车电气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___________人民交通出版社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王______圣_____宁__________________ 总课时:__________________420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11级农机(1)、(3)班、汽修班、营销班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2012年9月~2013年1月_________________ 目的和要求:_让学生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零部件和结构的认识,掌握电气设备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作用,熟练电气设备各系统的线路连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车电气设备教学计划(汇编)

汽车电气设备2016-2017学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教研组:汽修组任课教师:XXX 科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这门课程,上学期上过一部分,每个周2节课,有一定的基础, 但总体掌握情况比较差。 2.16级第二个学期的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在跳了,应该加 强课堂的管理。 3.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对这门课程里的一些基础电路知识比较陌生, 好多基础知识还得从头讲。 4.学生学习兴趣几乎没有,课堂沉闷,学生只会因为一些其他事情 而活跃。 5.学生对待考试,检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就20块钱的事情。 二、教材分析 1.本门教材的编写方式是按照驱动任务、引入内容、知识扩展、小 结练习的方式来编写,比较符合现在教材的编写要求。 2.教材内容编写比较琐碎,层次感不强,好多的内容只是在凑字数。 3.主次分的不详细,重点不突出。小结习题出的太偏,没有把握重 点。 4.虽然采用了驱动任务法来编写,图文并用,部分内容描述的比较 详细。 5.很多内容没有解决:我学了有什么用这个问题。

6.结合使用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宋波舰主编《汽车电器》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每章节学生应知应会内容) 一、蓄电池 教学内容: 1.铅蓄电池的作用、型号、充放电。 2.蓄电池的维护和长点故障排除 3.蓄电池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蓄电池的拆装、检测方法 2.掌握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二、硅整流发电机及调节器 教学内容: 1.硅整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硅整流发电机的维护及检查 3.充电系统的故障诊断排除 教学目标: 1.掌握发电机的构造及检测方法 2.了解充电系统的故障诊断排 三、启动系统 教学内容: 1.启动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启动传动、操纵机构的组成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标准.

汽车电器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汽车类各专业授课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68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李秀玲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该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电器设备》前述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学》、《汽车机械基础》,后续课程有《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检测技术》等专业课程,承前启后,地位十分重要。在引导学生学习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有助于培养较高素养的汽车电器维修员工,他们能够从事汽车电器维修;过程出发清楚地认识到生产和管理的过程,认识到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并描述这些过程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能够了解职业规划思想、分析社会与职业发展趋势并找到职业发展方向;能够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建立企业归属感,便于顺利适应角色,进入工作状态;并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责任意识。 3. 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电器维修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汽车电器维修工作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 课程目标设计

汽车电器一体化教案

汽车电器一体化教案 一体化课程单元教案至学年第学期 第周授课顺序 【课题名称】 单元九全车电路检修 【课时安排】 12课时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整车线路的组成、各部作用、线路特征。2.熟悉汽车整车电路的工作原理、识图方法。3.掌握汽车电路的回路原则,正确分析线路故障。4.了解CAN、LIN等车载网络的组成构造、工作原理及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原理。能力目标1.掌握汽车电气线路的查找方法、检测步骤和要领。2.掌握汽车电气线路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3.会分析诊断和排除CAN、等LIN总线系统常见故障。素质目标1.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2.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3.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4.锻炼组织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协同解决问题;5.培养良好的5S习惯 【重点难点】

1.汽车电路图识图、分析。2.汽车电气线路故障诊断和排除。 【教学准备】 1、教案、教学课件、任务规划、设备仪器检查调试、场地布置、学员分组等。 2、学习、技术资料、学习工单、场地布置整理。 3、维修车辆、CAN试验台、检测仪器设备、检修工具。 【教学方法】 通过任务教学法实施教学,结合情景创设法、引导文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微观教学法:每个子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来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最终评估;学生通过真实的车辆故障(载体),体验实际的汽车维修工作过程:发现故障-诊断故障-排除故障-维修质量评估。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 【课堂情况】 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请假名单:旷课名单:课堂情况记录: 【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工单中的习题预习下一次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后记】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宁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主编:孟峰 参编:郭正月孙永立李忠斌郑振江 王会新刘胜刚张军(小)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常见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 3. 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4. 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 5. 掌握汽车常用电气设备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6. 掌握常见汽车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7. 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三、各章节课时安排及学分 章节 内容 课时 学分 绪论 概述 2 12 第一章 蓄电池 20 第二章 交流发电机 40 第三章 起动系 40 第四章 点火系 44 第五章 照明、仪表信号系 20 第六章 辅助电器 20 第七章 全车线路 30 合计 216 详细情况见下表: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地点课时 概述了解本课程的性 质、任务、重要 性,汽车电气设 备的发展概况和 发展趋势。掌握 汽车电气设备的 组成、特点。 1、多媒体教学展 示汽车电气设备 的发展概况 2、实物直观教学 汽车电气设备组 成和特点 一体化教室 2 蓄电池1、掌握各类常用 蓄电池的基本结 构和型号,蓄电 池的正确使用方 法,技术状况的 检查与维护,蓄 电池的常用充电 方法,常见故障 的诊断; 2、理解蓄电池的 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工作特性、 容量及影响因素 3、了解蓄电池的 其他充电种类和 方法,国外常见 车型蓄电池的型 号 1、多媒体教学展 示工作原理 2、实物直观教学 构造 3、小组实训进行 检验和充电,完 成实训报告 4、个人总结 一体化教室20 交流发电机1、掌握常见硅整 流发电机的基本 结构、电压调节 器的基本类型和 电源系统的基本 电路,发电机和 调节器的正确使 用和维修,电源 系统的连线、故 障诊断与排除。 2、了解硅整流发 电机的工作原理 及工作特性,电 1、多媒体教学展 示工作原理 2、实物直观教学 构造 3、发电实验,小 组实训,排除故 障,完成实训报 告 4、个人总结 一体化教室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