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组织活力

如何激发组织活力
如何激发组织活力

如何激发组织活力

创办易流已有八年光景,越发意识到,创业本质上是在某个领域组织某些人,并激发这群人做个体无法完成的事情,而这种聚合效应这决定了创业者可以做多大的事业。

激荡三十年中,我国企业起起伏伏,但人之聚合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种聚合机制也许有两个层次的理解:首先,企业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无论是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还是引领行业的龙头企业,亦或是从几个人、十几个人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兴企业,庞大的员工数量是他们共有的特点。例如,华为员工超过15万人,顺丰员工超过34万人,京东员工超过7.5万人,阿里员工超过3万人等等。其次,企业不仅要大,更要活。对于如何构建组织,有效的激活组织活力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最为关心的课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组织活力?通俗而言,从竞争对手角度看,组织活力强的组织能做到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事情!从客户角度看,组织活力强的组织,客户感受好!从员工角度看,组织活力强的组织,员工积极、成长进步快、工作有热情、不计较眼前得失!

在如何激发组织活力这个问题上,很多人会想到“培训”,但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我认为盲目的搞成功学培训、心灵鸡汤,不仅不能起到激发组织活力的积极作用,还会伤害组织的健康发展。具体情形是,一旦遇到员工懈怠,组织缺乏活力的问题后,管理层开出的药方便是搞培训,特别是成功学的培训——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而实际结果却事与愿违,离职率飙升!究其原因,这类成功培训更多的是宣扬个人的成功,激发个人创业的激情,的确不适合用作企业内部培训;还有一些经营企业的朋友,喜欢搜集各类心灵鸡汤,通过短信、微信、邮件形式传播给员工,这种做法也很让员工反感。

争取激发组织活力的方法是什么?

激发组织活力是个系统性工程,单靠一招一式起不到实际作用,激发组织活力,要具备六大抓手——愿景、利益分配、权力分配、找合适的人、氛围、流程。

抓手一:愿景。企业经营者必须对自己干的事情有清晰的愿景,从心里要对未来抱有一份强烈的期望!因为,大部分人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这些人需要一个有愿景有目标的人引领。可以说,对于一个职员,他的事业舞台不会超过他的领导的格局。因此,企业经营者要多考虑如下的问题:愿景够不够激动人心,够不够让你的追随者信服?你有无对未来必胜的信念?这个信念有无有效地传递出去?愿景清晰不清晰?怎么算清晰?

抓手二:利益分配。司马迁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益分配是激发组织活力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员工加入一个组织,是要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他必须从组织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讲,愿不愿分,是胸怀问题。会不会分,是技术问题。不分,无法聚集人!分不好,意见麻烦也很大!根本在于,经营者要敢于分配,舍得分配,同时要在组织建立起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评价标准!虽然分配难度很大,经营者还是要敢于迈出一步,并且要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价值评价和分配办法。

在这里我特别提醒经营者,不要有守财奴思维,一定要意识到,天下的财富是分配出来的。管仲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天下不患无才,患无人以使之!企业经营者千万不要觉得财富是自己的,不舍得分,其实越分越有,关键是分对对象!

抓手三:权力分配。权力分配对中高层特别重要。不分,你的高层基本不作为,高层不作为,你就要事必亲躬,但是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最后分身乏术,你自己累死也不解决问题。合理的向中高层授权,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进而激发组织活力。在权力分配上,经营者要处理好信任和放任的辩证关系——信任一个人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对被授权者,也要意识到自己权力的边界,不要越界!

抓手四:选合适的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氛围能影响人,人也能影响组织氛围。在选人的时候,要有意识地选用:积极的、向上的、自动自发的人!最好是不要选消极的、仅仅计较的人!这一点在干部任用上尤为重要!

抓手五:氛围。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关注组织正面、积极的氛围建设。要在组织中形成:相对公平、公正的氛围;学习提高的氛围;技能和态度上比、学、赶、帮、超的氛围;相互协作、分享经验和教训的氛围;不让老实人吃亏的氛围等等。氛围靠什么保障?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和氛围导向一致的考核机制!倡导什么就考核什么!

抓手六:流程。经营者要从企业经营的全局系统出发,持续不断优化流程。确保通过流程的优化和梳理,保障员工不重复干无用功。流程不顺对员工精力耗费很大,对员工积极性打击很大,直接会影响组织活力。

上面六个抓手是我长期以来反复思考的结果,个人认为在组织建设中抓住了这六个问题,就抓住了激发组织活力的牛鼻子。在激发组织活力建设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经营者要在自己能影响的范围内营造一个强大的正能量场!让员工感到安定、充实、奋进。让员工在这个环境里不断自我超越和成长,员工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作为企业员工,要意识到积极的工作人生态度是习惯!负责任是习惯!有始有终是习惯!高标准做事是习惯!懒散、抱怨、推诿也是习惯!最终你的人生世界就是你想要的样子!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提升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

提升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 作者:张勤《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7日 11版) 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就是把原来由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通过合同外包、公私合作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来提供,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随着多年改革开放的持续努力,我国社会组织获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契机,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阶段,也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责任。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有欠缺。2013年,国采中心承担的中央机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采购项目,通过向供应商征集意见和专家论证发现,北京市场能够承担日100人次服务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1家,最终只能向财政部门申请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南京市浦口区有各类社会组织1800多家,但能够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不到10%。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要求,助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助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第一,培育公共服务的能力 目前,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全面展开。针对社会组织登记难的问题,应加快推广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实现直接登记备案是必然趋势。加快这一改革,为社会组织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尤其是加快公益类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企业、个人和社会捐赠公益事业免税政策的落实;拓宽行业协会的发展门类,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推进去垄断、去行政化的改革,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优势产业、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为经济社会提供创新升级的服务水平;注重大力培育社区组织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另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型服务业,实现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新特征,逐步建立起层次多元化、布局合理化、诚信规范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体系。 第二,促进创新治理的能力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在促进共治机制建设中,社会组织的地位不可或缺。它将社会领域中一些零散的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以组织的方式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既是用活用好社会资源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体现,更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的具体体现,把政府职能充分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上来的重要举措。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社会组织所具有的自主性、公益性和平等性特征,在社会治理中相对于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更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细致入微,符合传统文化与基层群众利益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困难群体、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帮扶及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资源,促进基层公众的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种渠道的资源动员体系,妥善解决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因此,社会组织要不断地提升创新治理的能力,创造优质的“公共价值”,才能永葆自身的公益理念与社会公信力。 第三,推进合作协调的能力 现代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协调能力包括在公共服务供求上的合作协调能力,在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在相关政治话题上的协调互动的协调能力。具体来讲,在公共服务供求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外包项目,在两者之间形成围绕公共服务供给所构建的合作伙伴关系及相应的协调互动能力;在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主要是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并利用自身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专业特点,发挥政策倡导的功能,成为政府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桥梁纽带,对于推进公共政策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关于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调研 长宁区政协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以下简称中央)精神,对接中共上海市委(以下简称市委)今年1号课题,根据中共长宁区委(以下简称区委)的统一部署,中共长宁区政协党组牵头组织了?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的调研。在陈建兴同志的带领下,区政协充分运用区委重点调研课题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智库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多种方式,学习领会中央和本市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系列要求,认真听取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领导的意见,从长宁的实践探索出发,在总结回顾基础上,对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开展协商建言,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对现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推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促进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纳入今年的领军人才推荐表彰工作和区政协委员调整工作,并对下一步有关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成效逐步显现 1 、依据《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本次调研涉及的社会组织范围,主要包括依法登记成立的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民非组织)、还包括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社区群众活动团队以及各类群众自组织等。

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后,区委区政府要求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有关精神,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大协同?,取得积极进展。 (一)社会组织已成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按照市和区里的有关要求,社会组织形式已初步覆盖实施主体。据区社建办的调研统计,长宁街镇综合类、专业类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构中,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居家养老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服务社、司法社工站、综合协管服务社等,均为民非组织或社工机构。在满足多样化社区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传统人民团体?阵地?组织(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已是民非组织)、区关心下一代协会、区老年协会、草根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协同格局,以?民生?实事、?公益?活动等为载体,在社区各类困难人群帮扶、慈善超市、外来人口子女关爱等服务事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街镇建立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已逐步成为引入社会力量开展项目运作的公共平台。特别是,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街镇分会,坚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动员区域内1800余家单位、组建四个义工大队,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帮助救助困难群众约17182人、12345户。 (二)助老等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已具有良好基础。上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716840557.html,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作者:吴泽群 来源:《学会》2017年第02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责权、依法自治、发挥作用,这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给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也为新时期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力量和形式。 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能力不到位,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弱 多数社会组织处于无人无钱的尴尬局面。由于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是非营利性组织。多数社会组织活动经费来源有限,工作人员兼职的居多,缺乏专门的人才队伍,自身建设能力薄弱,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很有限,有的社会组织长期处于不活动状态。 (二)管理不到位,参与社会治理的公益性体现弱 社会组织中由于兼职人员居多,一些人员还处于临时聘用状态,内部管理很不规范,在开展活动中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公益性反而弱化,在社会上很难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社会公信力不足,开展活动难以持续。一些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提供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 (三)认识不到位,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处于弱势地位 现有的社会组织处于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领导,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时要经过业务主管单位的严格审核和把关,实际上是处于政府部门的附属地位,并且组织规模普遍偏小,自己的主张和声音难以独立地展现出来,受到社会的普遍轻视。 (四)培育不到位,大量没有登记的社会组织处于灰色地带 由于目前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门槛相对较高,大量的“草根”社会组织距离拥有真正合法身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由于缺乏政府和民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利于社会组织队伍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对这些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引导。 二、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措施 (一)抓紧制定社会组织法,明确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性质、地位、作用、运作方式、奖惩办法

关于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的几点建议

关于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的几点建议 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工会基层组织的活力呢? 一、着眼服务大局,夯实自身基础 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服务大局紧贴中心。工会要更好地服务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至关重要。这是由工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要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从根本上说要靠党的坚强领导,就工会组织而言,离开直接面对职工群众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是不可能的。目前,工会基层工作的现状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新建企业与日俱增,职工队伍不断壮大,使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职工群众的

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成为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使工会基层工作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工会组织服务大局与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服务大局为加强工会基层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工会基层工作紧紧围绕伟大事业的需要来展开,并促其蓬勃发展。党中央曾指出,工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党中央总是把工会服务大局的要求和重视基层、激活基层的要求紧密结合,一贯地、现实地提了出来。这应该成为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一个规律性认识。 二、突出提高维权能力,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这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适应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工会基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实履行好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层工会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理直气壮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案例

党建引领小商会大作为 ——商会参与街区治理的北京东城案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之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激发社会活力,社会组织参与是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在党建引领下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重视。其中,作为新型社会组织中的行业协会商会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全国工商联关于开展“四好”商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也提出了“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协同管理,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要求。这使得商会承接部分政府职能转移的工作,被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统战部、工商联提上了议事日程。 北京市东城区在推进商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南锣经验”,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推动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另一方面秉承了“枫桥经验”的传统,化解矛盾在基层,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一、问题倒逼 北京市东城区的南锣鼓巷是一条787米长的小胡同,虽然范围不大,却享誉海内外。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

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胡同,近代以来很多历史名人曾在南锣鼓巷居住过。作为北京的名片、中国的窗口,南锣鼓巷是老北京传统文化与新北京现代文明交融的代表作,每天的游客达数万人,2007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25个必去的旅游体验地之一;2008年更是借力“北京奥运”走上了飞速发 展的道路。 随着“南锣鼓巷”的飞速发展,业态开发背离了原有的文化氛围,导致一些问题日渐凸显。 一方面,南锣鼓巷是历史居住区,但是新商业没故事,历史文化展示差;低端业态商铺和历史文化融合差。由于房价不断飙升,部分“南锣”的创始人,特别是一些特色文创店难以支撑而逐渐离去,回报率高的低端业态迅速膨胀,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以文创为特色的精品小街逐渐不再,流动摊贩、私搭乱建逐渐滋生。商业区挂牌“老北京”,实则搞小商品批发交易、作谬误百出的旅游讲解等,专注于游客群体;商铺装潢破坏了胡同风貌,嘈杂的酒吧居多,还在向周边胡同扩张。 另一方面,胡同民居亮点不对外。南锣鼓巷的居民区是真老北京,不过“谢绝参观”,历史展示没人看,老门墩陈列台等挪作他用;历史遗迹被淹没,水准点石碑被当成垫脚石、捐款箱;历史院落不开放,例如僧王府、东棉花胡同拱门砖雕;帽儿胡同西口万宁桥等一些历史地标未开发。在商业快速开发的同时,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干扰,应该开放和重点展示的地方和内容,要么闭门谢客,要么埋没在熙熙攘攘逛街的人群中被忽略。

如何激发组织活力

如何激发组织活力 创办易流已有八年光景,越发意识到,创业本质上是在某个领域组织某些人,并激发这群人做个体无法完成的事情,而这种聚合效应这决定了创业者可以做多大的事业。 激荡三十年中,我国企业起起伏伏,但人之聚合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种聚合机制也许有两个层次的理解:首先,企业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无论是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还是引领行业的龙头企业,亦或是从几个人、十几个人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兴企业,庞大的员工数量是他们共有的特点。例如,华为员工超过15万人,顺丰员工超过34万人,京东员工超过7.5万人,阿里员工超过3万人等等。其次,企业不仅要大,更要活。对于如何构建组织,有效的激活组织活力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最为关心的课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组织活力?通俗而言,从竞争对手角度看,组织活力强的组织能做到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事情!从客户角度看,组织活力强的组织,客户感受好!从员工角度看,组织活力强的组织,员工积极、成长进步快、工作有热情、不计较眼前得失! 在如何激发组织活力这个问题上,很多人会想到“培训”,但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我认为盲目的搞成功学培训、心灵鸡汤,不仅不能起到激发组织活力的积极作用,还会伤害组织的健康发展。具体情形是,一旦遇到员工懈怠,组织缺乏活力的问题后,管理层开出的药方便是搞培训,特别是成功学的培训——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而实际结果却事与愿违,离职率飙升!究其原因,这类成功培训更多的是宣扬个人的成功,激发个人创业的激情,的确不适合用作企业内部培训;还有一些经营企业的朋友,喜欢搜集各类心灵鸡汤,通过短信、微信、邮件形式传播给员工,这种做法也很让员工反感。 争取激发组织活力的方法是什么? 激发组织活力是个系统性工程,单靠一招一式起不到实际作用,激发组织活力,要具备六大抓手——愿景、利益分配、权力分配、找合适的人、氛围、流程。

激发异地商会自身活力的实践思考

激发异地商会自身活力的实践思考 近年来,社会组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特别是结乡谊、创商机、连政商的异地商会,更是遍地开花。那么如何管理异地商会、激发异地商会自身活力便成为亟需面对的课题。经过检索发现,现有的研究多是从政府职能部门如何通过登记、规范、引导、促进等政策、制度方面对异地商会进行外部管理。盐商网新闻中心石主编就异地商会组织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如何有效激发自身活力,提出了个人浅见,供大家参考。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得到了不断的推进,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各类社会组织数量正在喷薄之势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9月底,全国各省的异地商会也已达到二万余家。然而表面繁华之下,不少异地商会已然是名存实亡,一些异地商会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庆典之后,便渐无声息了,一些异地商会则是一年举办一次团拜会,再无其他会务活动和服务功能。如何办好异地商会,真正团结会员、服务会员,并为广大会员和社会所认同,亟需我们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异地商会办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领导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商会是“一言堂”式的管理,大小事务都是会长一人说了算,毫无领导体制而言。有些商会领导,只贪图“会长”虚衔,盲目拉一些老乡凑在一起成立一个异地商会,完全不顾自身实力如何,也没有想过如何把商会经营好,致使一些异地商会一成立就“死亡”。而更常见的是一些会长虽然实力雄厚,但却没有更多精力来参与商会管理,或者不善于团结商会内其他领导,致使商会领导之间相互较劲,内部“多头管理”,让秘书处执行起来无所适从,同时也造成决策拖延、片面等问题。 秘书处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不够强 一个商会办得好坏,看其秘书处的风貌就可窥见一二。实践中一些商会秘书处办公环境“黑矮窄小”、“杂乱无章”,秘书处人员有精无彩、爱理不理的并不鲜见。办起事来拖沓不决,对外难以协调关系,在内不会协调部门人员,活动组织策划没有新意。最可叹的是有些商会秘书处人员素质差,摆衙门作风,毫无服务意识,甚至利用商会平台招摇撞骗,诚信服务缺失。从本质上来说,这都 1

激发改革活力,推进“三农”健康发展

激发改革活力,推进“三农”健康发展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5年第2期 文本刊编辑部图张建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 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始终坚持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4 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总体形势平稳向好,继续保持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粮食产量12142 亿斤,比上年增产103 亿斤,增长0.9%。畜产品、水产品、蔬菜生产保持稳定,“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那么,为什么一号文件还要强调加快转变农业 发展方式呢?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新世纪以来,我国“三农”工作 取得了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十一连快”,同时主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和科技支撑 能力大幅提高的巨大成就。但进入新常态之后,一方面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 题与新困难,农业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几大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发展又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潜力与新途径,从农产品供求、农业投入补贴,到农业人口转移等,各方面都承载着新变化与新希望。 面对这种新老问题交织、新旧矛盾交汇的格局,需要我们有新思路、新视野与新手段,根 本的办法和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他强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法治建 设为保障,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努力实现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 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就如何转变,陈锡文认为,一方面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来提高农业的科技进步,强化农业 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质量,提高农民素质。 “这次一号文件中大家特别关注的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既提供初级农产品,自己 又能对其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长它的产业链,提高它的价值。”陈锡文说,“同时还可以 在农村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包括旅游业、农家乐等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加农民收入。” 确立“三块地”改革底线 土地问题是“三农”政策的核心,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维持生活最基本 的保障,是农民家庭最重要的财产。《物权法》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传统民法 中的用益物权。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主体非常复杂, 有一些问题可能现在看得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要先试点,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边推广。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经验发言材料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经验 发言材料 XX县是山东省会济南市的中心城县之一,辖15个街镇,常住人口69万,流动人口近50万。XX县交通枢纽多、各类专业市场密集,又曾是济南老工业基地,社会治理的任务很重。下面,把我们如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做法作一汇报,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 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认识。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这为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二是社会治理有需求。社会组织能有效动员整合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沟通,发展社会公益,提供社会援助,丰富社会福利,增进社会认同,既能够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上的不足及市场在公共服务提供上的缺失,又能够畅通自下而上民意反馈的渠道,构筑政府与民众之间双

向沟通格局。社会组织是促进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重要的社会治理主体。三是社会组织有诉求。近年来,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注册的有260家,备案的450家,还有众多处于萌芽期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迫切希望得到社会和群众认同。同时,各类社会组织良莠不齐,需要加强规范管理。顺应社会组织发展需要,规范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是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四是有助于深化“五位一体”社县治理机制。去年7月26日,我在成都的会议上介绍了XX县“五位一体”社县治理做法,该做法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最佳案例”。济南市委把“五位一体”社县治理机制列入《关于改进群众工作的意见》,在全市予以推广。“五位一体”搭建起了社县治理的新架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在于实现社县自治,基础在于更加紧密地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协同。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为深入推进“五位一体”社县治理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多样途径。 二、多渠道培育孵化壮大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主体少、规模小、自生能力弱,是影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制约。为此,我们推出“双倍增计划”,即三年内实现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数量比XX年翻一番。主要培育发展四大类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科学论文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黄丽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并给出了几条创新路径,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启动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回应了新时代社会组织发展新需要,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本文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路径出发,结合当今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分析创新路径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社会治理体制;政社分开;社会组织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要求,这是我们党深入分析发展阶段性特征得出的新结论,也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新标志,回应了时代新课题和人民新期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升华。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有关如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五个方面要点,第一,加快实施政社分开;第二,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第三,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第四,实行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第五,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这五个方面全面概括了中央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对策,未来社会组织的发展要以此为指导思想。 一、加快实施政社分开 政社分开顾名思义就是让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到社会事务管理当中,政府不再包揽一切,能够转移给社会组织来承担的职能,都由社会组织来负责。从直观的感受来看,如果将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比喻为赛场上的运动员,那么政府在

其中就应该扮演一个严格执法的裁判身份。政府不能参与比赛,不能成为利益相关者,保持中立、公正的态度,从而使社会在一个公正的规则和秩序下,保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从职能范围划分的角度来看,政社分开有利于公共事务的合理配置。从个人或家庭的层面来看,大部分的日常事务都能够由个人或家庭解决,在这个层面解决不了的事务再交由社区或社会组织来承担。最后,社区或社会组织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交由政府解决。个人或家庭、社区或社会组织、政府是三个不同层面,每个层面有各自负责的领域。因此,政府不应过度干预社会领域的事务,防止职能越位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公。 其次,从多元主体的角度来看,政社分开有利于形成多元合作机制。从历史层面来看,一元的单一机制不利于竞争与合作,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下,将使得单一主体停滞不前,缺乏前进的动力,也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单一主体缺乏相互之间的合作,不利于学习与进步,最终将导致整体社会效率的降低。因此政社分开符合多元合作机制,主张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事务,形成多元合作机制。 最后,从效率的角度来看,政社分开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效率。政府负责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对于少数人群的特殊需求,应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如果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包揽过多,将导致政府职能扩张,行政成本增加,有损社会效率,政府并不能触及到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因此政社分开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转移一部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事务。 二、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政府购买服务的提出源于西方福利制度改革。西方福利国家在20世纪60

三社互动”激发社会工作新活力

“三社互动”激发社会工作新活力 “三社互动”是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的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新 模式。这其中,社区是实现基层管理和基础服务的重要平台,社会组织是承接政府转移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社工是直接服务群众,帮助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力量。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对社会的共同治理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得到较好的体现,因此,日益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市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正在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机制,同时以“社工引领义工(志愿者),义工服务群众,群众参与义工”的互动局面已露雏形。 庆丰新村社区积极推动“三社互动”建设,在市、街道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创新,紧紧围绕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这一主线,特别是在“三社互动”建设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有关工作心得汇报如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提升“三社互动”建设水平。 一、“有事依法办,文明一起创,家园共同建”,大力推进社区“三治”建设 社区、社团、社工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最基础元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其中社区是“三社”互动中的重要一环。 庆丰新村社区积极贯彻街道提出的关于社区“三治”建设“有事依法办,文明一起创,家园共同建”这一指导方针,召开居民代表、党员参加的动员大会,做到思想上重视,认识上统一,并且成立了有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社区“三治”建设领导小组以及“德治评议团、自治议政团、法治服务团”,全面推进三治建设。 德治建设: 庆丰新村社区是一个以大桥、蔬菜两个村拆迁安置农民为主以及较多新居民组成的社区,居民的文明、卫生、公德、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居民的乱种植、乱堆放现象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还有因为小区基础设施如管道天然气不开通、停车位严重不足、排污管道建设质量差等问题导致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矛盾较多。 针对社区的这一特殊性,社区确定以“家园意识”作为对居民进行德治建设的突破口,以此促进居民对社区生活、社区人际关系的认同与肯定,大力培育社区家园意识,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社区采取入户宣传、召开座谈会、“夸一夸”、“晒一晒”、身边好人的评选、星级家庭评选、道德讲堂、“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设立“曝光台扬光台”、设立“善行义举榜”、志愿服务等举措,加大教育宣传广度、深度,抑恶扬善,引导居民见贤思齐,改善社会风气和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效,多数居民开始在思想上接受"社区是我家"的概念,并由被动逐步转向主动,越来越多地参与思考家园建设这一热门话题。 自治建设: 实行了居民代表、居委会班子的民主直选,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就社区重大事务进行汇报和审查、监督,并成立了居务监督委员会行使对居务的日常监督权,实行了居务公开。社区还成立了“自治议政团”,成员有班子成员和居民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