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平台设计

本文讨论了整合协同平台的设计,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整合协同平台通过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此外,该平台还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

整合协同平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第二部分是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提供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该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以及管理、控制、配置、传输等功能。该平台还提供了管理、安全接口,运行管理,部署管理,服务管理,系统日志,数据解析,数据转换,数据模板,数据路由,会话策略,会话模式,会话控制,传输管理,数据压缩,加

解密,传输故障检测,协议管理,传输控制,连接共享,数据需方,数据转换,接口适配,数据层接口,共享交换等功能。

XMA整合协同平台必须具备高可用性,确保数据交换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平台必须支持故障转移、负载均衡、数据备份等功能,以保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同时,平台还应该具备监控和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数据库

2.1 数据库设计原则

2.1.1 数据库安全性

数据库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包含了大量的敏感信息。因此,数据库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权限管理、加密、备份等,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1.2 数据库性能

数据库是企业的核心应用之一,对其性能要求非常高。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到数据的访问频率、数据量、数据结构等因素,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如索引优化、存储优化、查询优化等,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2.1.3 数据库可扩展性

企业的业务需求不断变化,数据库的容量和性能也需要不断扩展。因此,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到数据库的可扩展性,采取相应的扩展措施,如分布式架构、集群等,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2.2 数据库管理

2.2.1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数据库管理员必须定期备份数据库,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同时,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管理员必须能够及时恢复数据库,以避免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2.2.2 数据库性能优化

数据库性能优化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管理员必须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同时,管理员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监控和调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3 数据库安全管理

数据库安全管理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管理员必须对数据库进行权限管理、加密、审计等安全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管理员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注重安全性、性能和可扩展性,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着项目工程的推进,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部门会逐渐增多。为了提高整体计算能力,XMA整合协同平台需要支持负载平衡,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上可以添加主机。这样可以实现面向服务的适应性负载平衡。

XMA整合协同平台具有日志监控功能,可以通过数据服务日志记录和跟踪数据交换的细节。日志可以用于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也可以用于审计、故障处理、系统开发调试和交易跟踪。用户可以通过监控管理、权限管理、运行日志查看和性能统计来管理数据服务。

XMA整合协同平台支持各个分支数据源将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将各业务部门的公共数据采集回来,汇集到数据中心的缓存数据库。经过数据管理系统的比对、校验和转换,可以得到一致的数据。

数据分发是从数据中心的角度,主动向各数据使用方提供数据的过程。通过公开数据服务,依照数据使用权限的规则,从数据中心把数据分发到各个数据使用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联动。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实时按需的数据存取访问

服务,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以XML作为标准数据格式,对各种技术平台提供访问支持。

数据交换服务可以将某个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成标准XML

数据集。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可以实现对各种异构数据转换到统一标准规范、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公共数据。用户可以自己配置和管理相关的服务,如数据提取服务、数据发送服务、数据接收服务和数据存储服务等。

XMA整合协同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提供可扩充的接

口和二次开发接口,支持用户基于这些接口来定义自己的特色服务。对数据服务进行监控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运行日志查看和性能统计,可以记录和跟踪数据交换的细节。对数据交换节点进行管理,提供安全策略指南和服务器安全管理配置。

XMA整合协同平台可以支持不同方式的机构和系统间的

数据交换与协同,主要包括基于Web Services服务的方式用于外部机构与中心平台间的实时交换。

数据交换方式可以分为基于数据库接口和基于文件交换两种方式。前者主要用于内部系统间实时或非实时交换,而后者则用于外部或内部系统间非实时批量交换。

另外,还有一种基于Web Services服务的方式,主要用于外部机构部门与数据中心间实时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应用。这种方式通过Web Services协议如SOAP、XMLRPC等协议

的无缝集成,支持应用系统的接口,提供应用系统整合适配器,并提供快速整合Web Services应用的工具和接口API。

在基于数据库接口的方式中,交换的双方通过定义发送和接收任务来进行数据库接口的交换。根据交换的数据格式的不同,这种数据交换方式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落地的数据共享,一种是数据不落地的数据交换。同时,基于标准XML元数据和数据字典的数据交换由XMA整合协同平台

自动从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按照定义好的模板打包生成标准的XML数据包,由定制好的发送路由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到XML数据包后自动进行解包处理,并将数

据存储到接收方的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

基于文件交换的方式主要用于外部或内部的非实时批量数据交换方式。交换的双方通过定义发送和接收任务来进行数据文件的交换。根据交换的数据文件的不同,这种数据交换方式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标准XML文件的数据交换,一种是基于其他文件格式的数据交换。

XMA整合协同平台可以自动从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提取

数据,并按照预定义的模板打包生成标准的XML文件,然后

通过定制好的发送任务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XML文件

后会自动进行解包处理,并将数据存储到接收方的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如果是基于其他文件格式的数据交换,业务系统会将需要交换的数据文件放置到前置机上的规定路径下,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发送到目的地,然后由接收部门自行处理。

第二章平台接口设计的接口规范内容涉及整合协同平台和各接入部门之间的系统互联所涉及的数据交换接口。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通过计算机系统互联网络来完成。

数据接口方面,整合协同平台和接入部门信息系统之间通信的通用接口模型如图所示。运输层以下层次的通信协议选用合适的标准协议,运输层和网络层建议选用统一的TCP/IP协

议,便于各节点之间组网传输,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可根据实际通信条件情况灵活选用,如ADSL、E1.

在整合协同平台,为了满足对信息的各种需求,维护一个用于数据共享的标准数据注册中心,采用标准化数据的方式向各接入系统及各应用系统提供共享的信息。各接入系统在整合协同平台处对应维护一张数据字典,用于完成非标数据和标准数据的翻译,从而向共享的标准数据库提供标准化的数据信息。对于单一功能领域的特殊数据信息,系统提供在各子系统之间直接进行交换的途径,满足特定功能的应用需求。系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维护和管理机构,分别对系统的数据字典、标准共享数据库进行增添、更新等维护管理,以满足新的接入系统接入和系统发展的需求。

在数据传输中,由于系统数据的异构特性,在数据发送接口和接收接口需要对数据格式按照数据字典的要求进行转换,统一于标准的数据格式满足应用的要求。接口扩展方面,数据接口的分层次、模块化、规范化设计,将有利于系统的扩展性,对扩展性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层协议的分层设计,各层功能明确,层之间可通过规范化的接口进行调用和传

递信息。各层功能可独立实现,灵活性好,比如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通信子层;某一层协议的功能扩展或变化时,将不影响另一层协议的功能。

本系统采用基于XML格式的数据接口方案设计,符合数

据登记标准,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系统扩展性,方便接入新系统和扩展信息内容,满足系统发展和新需求的要求。同时,数据传输协议基于主流的成熟协议,能够适应系统扩展的需求。

在资源目录管理方面,数据中心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

以数据服务的形式采集各业务部门的数据,并保存到公共数据缓存库。随后,通过公共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比对、冲突检查、数据审核和数据转换,当数据达到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后,发布到公共数据发布库,以数据服务的形式提供给数据使用方。该系统不仅要满足基于现状条件下的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和规范管理,还要适应未来对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库扩展的要求。

资源目录管理的结构以主题的方式组织数据资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供需关系管理和数据标准规范管理。与XMA

整合协同平台结合,提供数据转换、整理、发布等功能。主题

包括采集的主题、整理的主题和发布的主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采集、更新、维护、使用机制和数据标准规范等是数据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是数据共享平台的主要参与方。

资源目录管理的功能包括元数据管理、服务注册与接口发布、数据转换、数据整理和主题管理。元数据目录集中管理数据元数据的发布与维护,系统授权给分系统管理员完成对本部门元数据的维护工作。服务注册与接口发布包括前置机注册、数据源注册、适配器注册、服务注册、服务删除、服务订阅、服务审核和服务启动。数据转换建立业务部门数据与标准规范数据的转换映射关系和转换规则,将业务部门的数据转换为符合标准规范的数据。数据整理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从区级数据中心及各业务部门采集数据并放入数据中心的缓存数据库中,然后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比对、清洗,检查数据冲突,对数据进行审核校验,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主题管理以主题为单位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比对以及数据发布,提供主题管理功能。

在运行监控管理方面,系统需要实时监控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监控系统性能指标、数据质量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提供日志管理、异常处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为了保障数据中心系统和信息资源的高可靠性、高可控性和高效性,需要一套功能完整的运行管理与监控维护系统。该系统主要面向数据中心的系统管理人员,用于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其中,其功能主要包括面向安全性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密码管理;面向可用性的节点管理和状态监控;面向可靠性的数据备份和恢复;面向性能优化的性能监控;面向运行管理机制的信息管理等。此外,该系统还提供了满足监测统计要求的功能,提供对检测日志内容的简单统计分析表等。

运行管理与监控系统的管理对象包括XMA整合协同平台、数据库服务器、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备份和存储设备、数据交换节点设备和系统等。在运行监控管理模型中,需要涉及不同领域的多种协议和接口,比如SNMP用于网络管理,桌

面管理接口(DMI)用于桌面系统管理。基于Web的企业管理(WBEM)是这个行业的一个倡议,能够收集、管理并合并多种

来源的管理数据,从而更全面、更精确地了解系统环境。WBEM有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即公共信息模型(CIM)规范和CIM架构,它们分别定义了WBEM实施的要求和数据存储库

的内容。

运行监控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包括管理应用程序管理控制台、管理单元、CIM对象管理器、CIM对象库、管理对象提

供者、WDM内核对象、SNMP对象、DMI对象和其他对象等。而运行监控管理结构则通过数据整合协同平台的资源管理体系和智能代理共同来完成。

运行管理与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包括管理监控系统、CIM 信息模型、管理层、CIM对象管理、JMX管理器、监控服务、代理层、智能代理、WBEM提供者、JMX MBean服务、SNMP提供者、TMN提供者和装配层等。资源管理体系和智

能代理的实现符合WBEM标准和JMX规范,JMX规范包含

若干现有标准管理协议的JavaAPI,JMX通过广泛应用的两个

管理协议:SNMP管理者API和CIM/WBEM管理者与提供者API与WBEM达成无缝的集成。

JMX规范为各领域的用户提供了一种装配代码、创建智能代理、实现分布式管理中间件和管理者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将这些解决方案平滑地集成到现有管理系统中。此外,JMX 规范还提供了多种现有标准管理技术的JavaAPI。JMX侧重于管理软件架构和数据接口系统,并部署到各个部门的前置机。而WBEM则侧重于管理网络设备,两者各有分工,但又互相合作。

第三章是关于安全认证管理的。数据中心系统结合安全认证平台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应用单点登录认证和数据共享交换安全认证。在项目中,根据需求,将安全认证平台应用到每个功能和模块。

在技术上,安全认证采用了大量先进成熟的安全技术,支持的功能和相应的技术特性如下:

访问权限控制:对业务流程中的操作、对数据和资源的访问,都能进行权限控制;

用户身份验证:提供对用户的身份验证,支持单点注册;

数字认证体系:提供基于PKI标准的数字认证体系,通过CA认证中心的证书进行数字认证、数字签名等保障措施,来认证用户、实体的身份,保证消息的完整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确保交易合法有效;

安全通信通道:通过SSL等标准的安全通道协议,提供通信层的安全,保障通信双方的身份正确性,通道和会话的私密性,消息的完整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

安全认证还具备以下技术特性:

身份认证(n)

强身份认证

单点登录(Single Sign-on)

授权访问控制(n)

可定制的访问控制列表(ACL)

权限管理(Group、User、n、n)

数据加密

插件式的数据加密模块的部署

数字认证

基于PKI的CA认证、数字证书、数字签名

支持安全通信协议,如SSL、HTTPS等

集成其他安全服务

兼容LDAP、XXX等安全服务

数据交换加密认证的过程如下:

通过接口API之间的数据流通道接收请求方发送的XML 请求数据;

对请求方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

写请求日志,存储请求XML数据文件;

解析请求XML数据;

验证数字签名;

对XML数据中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

根据解析后的明文请求数据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

对处理后的响应数据按需要进行加密;

进行数字签名;

将数据封装成XML数据文件;

通过数据流通道发送XML数据。

写响应日志并存储响应XML数据文件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涉及到安全体系的过程中,第2、第5、第6、第8

和第9步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登陆认证之外,数据的加解密过程也是安全体系的重要步骤。

系统技术实现的优势特性有以下几点。首先,平台提供了数据层、应用层等多层次的数据交换,并支持多种交换方式,如基于文件、数据库和应用层的交换。因此,该系统已经在多个政府、银行和电信企业中得到应用,具有高效可靠的可扩展平台特性。

其次,该系统设计了统一的管理总线和安全总线接口,并采用了“即插即用”的管理模型,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能够快速、动态地部署和集成适配器。因此,该系统具备即插即用的柔性架构特性。

第三,系统具有高扩展低维护的特性,各部分之间松散耦合,新增模块只需在一处配置,可以被多个子系统共享。这使得系统具有高扩展低维护的特性。

第四,系统必须保证在广域网环境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符合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要求,并能与认证中心CA/PKI系统无缝结合。因此,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的特性。

第五,系统具有灵活可靠的数据传输特性,支持即插即用协议栈、可靠传输、存储转发、群组消息协议等多种协议。这使得系统具有灵活可靠的数据传输特性。

最后,通过对应用支撑体系的实现,该系统不仅可以支持数据中心的数据整合、共享交换,还可以为其他部门或综合应用提供支撑,如公共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真正做到成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枢纽。

在第四章中,系统的能力及性能指标将会被详细介绍。

The XXX Platform server is a critical system that XXX。The system has a complex structure。large business volume。high throughput。and requires good security。stability。availability。scalability。XXX.

The XXX such as SOA。EAI。ETL。and XML。It is built on top of J2EE's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with XML as the data exchange method。supporting web services and SOAP protocols。It uses JMX XXX are architecture management。making it the core of management module technology。XXX assurance。It also provides a XXX high availability。reliability。and scalability。XXX。it ces the cost and complexity of resource n and n。XXX。and as a platform for data center n。it must be able to meet and support the XXX.

The system follows the nal mainstream SOA architecture system。adopts an advanced。mainstream。reliable。secure。open。practical。and cost-effective system architecture。XXX.

System capabilities:

Project technical indicators: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

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 1.1平台功能结构 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 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一、方案概述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环境和分布处理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源所呈现的形式也日益繁多,在这些数据中有模式固定的结构化数据,也有无模式的无序数据。这种无论是已知确定来自数据库的数据或是来自网络上的各式各样结构不固定、不完全或不规则的数据,都给信息系统在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完成不同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成为各个企业与部门进行信息交换时所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原理如下图: 二、主要工具 1.工具简介 数据集成的目的就是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系统中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则组织成为一个整体,使得用户能有效地对其进行操作。数据处理的对象是系统中的各种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或者无格式数据,而数据集成的主要过程则是建立完善的数据仓库,以及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更多数据信息。ETL作为数据库级的数据集成工具,擅长大量数据的迁移,能从多个数据源中抽取数据,然后进行数据转换和加载,最终得到统一的、完备的主题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原来分散的应用仍独立运作。ETL中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的是Extract、 Transform、Load,即抽取、转换、加载。 数据抽取:从源数据源系统抽取目的数据源系统需要的数据;

数据转换:将从源数据源获取的数据按照业务需求,转换成目的数据源要求的形式,并对错误、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加工。 数据加载:将转换后的数据装载到目的数据源。 ETL原本是作为构建数据仓库的一个环节,负责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如关系数据、平面数据文件等抽取到临时中间层后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 一个简单的ETL体系结构如图1.1所示。 2.ETL关键技术 数据抽取 数据抽取是从数据源中抽取数据的过程。实际应用中,数据源较多采用的是关系数据库。从数据库中抽取数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全量抽取:全量抽取类似于数据迁移或数据复制,它将数据源中的表或视图的数据原封不动的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来,并转换成自己的ETL工具可以识别的格式。 增量抽取:增量抽取只抽取自上次抽取以来数据库中要抽取的表中新增或修改的数据。在ETL使用过程中。增量抽取较全量抽取应用更广。目前增量数据抽取中常用的捕获变化数据的方法有:触发器、时间戳、全表比对、日志对比。 数据转换和加工

2023-智慧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1

智慧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重要 目标。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城市管理 更加高效、科学、便捷、精准。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 平台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呢?下面将分步骤进行阐述: 第一步,确定平台的目标和定位。首先,我们需要考虑这个平台的具 体目的和使命,即要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需求。其次,还需要确 定这个平台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即要为哪些部门、 企业和民众提供什么服务,以及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第二步,整合各类数据资源。为了让这个平台能够承担更多的任务, 需要充分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 面的数据,从而实现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整合 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使其能够相互交换和充分应用。 第三步,建设技术支持平台。为了让智慧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充 分发挥作用,还需要建设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技术支持平台,用 于管理和维护各种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这个平台 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同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 第四步,引入业务应用系统。为了让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 管理和市民生活,还需要引入一些业务应用系统,例如交通流量管理 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等,用于分析和解决城市管理和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些系统需要与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紧密结合,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数据应用。

第五步,构建数据共享机制。为了实现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共享和交换,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包括数据标准的制定、数据分 类和评估体系的建设、数据使用和保护的规范等。同时,还需要注重 隐私保护和安全管理,使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得到充分保护。 总之,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 益和需求,并积极探索新的数据应用方法和技术手段。只有通过不断 地完善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实现智慧城市 建设的目标。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一、架构设计 1.总体框架 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包括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应用支撑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和系统管理平台等,并与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和业务应用发生关联。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对分布在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共享、统计分析,并将其统一展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各行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将现有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价值的数据交换到信息资源中心,在整合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过滤、安全传输,构建完整的企业级数据中心,将来可以在信息资源中心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应用系统。

从各相关单位的信息资源库提取出业务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编目形成企业信息资源元数据,注册到信息资源元数据库中,生成企业信息资源目录,并通过企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对外提供目录查询等服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系统的管理维护贯穿系统的各个层面,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标准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共享管理、授权控制、运维管理、平台管理等。 2.功能架构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包括六部分:共享管理、授权控制、运维管理、平台管理、目录服务、交换服务。 2.1.目录服务 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包含目录服务和目录管理两部分内容: 目录服务提供目录、元数据注册、发布、审核、修改、维护以及编目服务等相关内容。 目录管理通过将现有各类资源(元数据)的合理分类,通过共享资源目录、共享需求目录等多种方式排列、重组资源,并通过ML Tree以资源导航树的方式

完成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 2.2.共享管理 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基于工作流的共享需求管理功能。当共享资源需求方需要共享其他单位的资源时,向系统管理员提交共享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所需信息资源清单、用途、保密条款等要求。提交完成后,进入共享申请的审批阶段,经过领导审核通过后,平台管理员通过平台赋予申请方相应的权限,实现信息的交换。共享申请审批过程中将相应的审批状态和审批结果通过消息提醒或信息发布方式及时反馈申请人。共享管理模块将实现申请表的生成、在线审批等功能,并可随时查询申请过程的状态、审理结果,使申请管理透明化。 2.3.授权控制 平台实行基于标准的PMO用户管理和授权模式,定义用户业务角色,并以角色为基准进行授权服务。利用用户统一认证平台进行用户认证功能,实现各信息资源授权的数字认证。授权控制包括目录授权、审批授权、管理授权、资源授权、传输控制等功能。 2.4.运维管理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运维管理包括运行监控、流程监控、统计分析、数据比对、数据查询等功能。 2.5.平台管理 平台管理主要提供对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含各个子节点)建设时期的配置管理和后期的系统维护管理,功能包括适配器管理、控制台管理、交换与传输管理、软件分发管理、日志管理、备份管理等,主要面对平台系统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维护角色用户。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 背景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交换和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同组 织间的数据交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创新和支持决策制定。为 了更好地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搭建一个系统平台能够提供稳定、高 效的数据处理和整合服务是必要的。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 以满足以下目标: 1. 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平台应具备强大的安全机制,确 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泄露。 2.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平台需要支持常见的数据格式,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以满足不同组织的需求。

3. 实现快速数据处理和整合:平台应具备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地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转换,以便后续分析和 利用。 4. 提供实时数据交换:平台应支持实时数据交换,能够及时传 输最新的数据以满足实时决策和应用需求。 5. 提供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平台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使 用户能够轻松地管理和控制数据交换和共享过程。 方案 基于上述目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步骤来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整 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 1. 需求分析:首先,与不同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合作,明确他们 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需求,包括数据格式、安全性要求以及处理和整 合的时间和容量要求等。

2. 平台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一个系统平台架构, 包括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流程,以及用户界面的设计。 3. 系统开发:基于平台设计,进行系统开发工作,包括前端和 后端的开发,安全机制的实现,以及数据处理和整合功能的开发。 4. 测试和优化: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 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漏洞测试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5. 部署和培训:在测试通过后,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环境中,与 不同组织进行协调和联调工作,确保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顺利进行。 同时,提供相关培训,使用户能够熟练地使用系统平台。 结论 通过建设一个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我们可以提 供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数据处理和整合服务,促进不同组织间 的数据交流和共享。这将为组织的工作效率提升、创新推动以及决

2023-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1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 随着中国互联网和国内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务数据被数字化,并积累在了政府系统中。这些数据可以为政府、公众和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为了更好地共享政务数据资源,建设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成为了现阶段重要的任务。 一、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对于政府和社会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能够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可以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准确、全面和实时的政务信息,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水平。最后,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政府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防范各种安全风险。 二、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定政务大数据管理规范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的第一步是制定政务大数据管理规范,明确政务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共享和使用要求。政务大数据管理规范应包括政务大数据分类管理、政务大数据采集标准、政务大数据存储和交换标准、政务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标准、政务大数据共享和使用标准等内容。

步骤二:建设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一个数据交换平台,实现 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公众、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 信息共享。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 据处理、数据交换、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功能。 步骤三:完善政务大数据服务体系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之后,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务大数据服 务体系,提供政务大数据的查询、分析、共享和使用服务。政务大数 据服务体系应包括政务大数据应用平台、政务大数据查询平台、政务 大数据共享平台、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等。 三、总结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是当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建设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可以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 享和协作,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 平台的建设还可以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准确、全面和实时的政务信息,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水平。为了保障政务数据安全,政府需 要对政务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共享和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一、方案背景和目标: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是为了解决组织内外数据交换、共享和整合的问题,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决策能力。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安全、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和应用。具体目标包括: 1.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2.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便于数据共享和对接外部系统。 3.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少重复数据输入和处理,降低人工成本。 4.支持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洞察。 二、方案步骤: 1.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 (1)进行组织内外数据流程分析,明确数据交换和整合的需求。 (2)设计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输入、处理、存储、查询和分析等。 (3)确定数据接口和标准,以及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机制。 2.系统平台搭建: (1)选取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搭建系统的基础设施。 (2)部署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存储和管理机制。 (3)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和整合模块,确保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

3.数据清洗和转换: (1)对组织内部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根据需求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标准化,方便数据整合和共享。 4. 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 (1)建立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数据。 (2)实施数据加密和备份策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数据共享和应用开发: (1)设计和开发数据共享接口和服务,支持外部系统和合作伙伴的数据交换。 (2)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洞察和决策支持。 (3)配置数据报表和可视化工具,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6.测试和上线运维: (1)进行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配置系统日志和监控工具,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3)建立系统运维和维护机制,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 三、实施考虑因素: 1.需要与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外部系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数据交换和整合的顺利进行。 2.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精品文档

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1.1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4) 1.1.1项目建设目标 (4) 1.1.2项目建设内容 (4) 1.2编制依据 (5) 1.3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6) 1.3.1社会问题分析 (6) 1.3.2政务目标分析 (8) 1.4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11) 1.4.1用户角色分析 (11) 1.4.2业务功能分析 (12) 1.4.3业务流程 (14) 1.4.4业务量分析 (14) 1.5信息量分析和预测 (15) 1.5.1存储量分析 (15) 1.5.2处理量分析 (19) 1.5.3网络流量分析 (20) 1.6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20) 1.6.1系统功能指标 (20) 1.6.2系统性能指标 (22) 1.7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22) 1.7.1现状 (22) 1.7.2差距 (23) 1.8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第二章总体建设方案 (26) 2.1建设原则 (26) 2.1.1统一性原则 (26) 2.1.2可靠性原则 (26) 2.1.3可伸缩和可扩展性原则 (26) 2.1.4开放性原则 (27) 2.1.5安全性原则 (27) 2.1.6高效性原则 (27)

2.1.7友好性原则 (27) 2.1.8可管理易维护性 (28) 2.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28) 2.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29) 2.4总体设计方案 (30) 2.4.1基础设施层 (32) 2.4.2信息资源层 (33) 2.4.3应用支撑层 (34) 2.4.4应用层 (34) 2.4.5服务层 (34) 2.4.6安全保障体系 (34) 2.4.7标准规范体系 (35)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3.1标准规范建设 (36) 3.1.1管理制度建设 (36) 3.1.2标准规范建设 (40) 3.1.3数据标准建设 (43) 3.1.4标准规范索引 (46) 3.2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7) 3.2.1信息资源规划 (47) 3.2.2数据中心建设 (53) 3.3门户系统建设 (69) 3.3.1信息资源政务门户 (69) 3.3.2信息资源开放门户 (73) 3.4应用系统建设 (74) 3.4.1数据汇聚平台 (74) 3.4.2数据治理平台 (89) 3.4.3数据运营平台 (102) 3.4.4数据应用平台 (104) 3.5四大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 (108) 3.5.1人口库 (108) 3.5.2法人库 (111) 3.5.3经济库 (114) 3.5.4地理库 (115) 3.6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116) 3.6.1统一用户管理 (116)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 的趋势。在这个时代,各种企业和组织都面临着海量数据的管理和利 用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建立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数 据交换平台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方案,以 期帮助企业和组织实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一、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在开始建设数据交换平台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不同企业 和组织的数据交换需求是各有不同的,因此,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具 体需求,确定平台的功能和特点。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架构设计,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确保平台具备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扩 展性的特点。 二、数据接入与清洗 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各种数据源的接入和清洗。数据的 来源可能是来自企业内部系统的数据、外部数据提供商的数据或者其 他关联企业的数据。为了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共享,平台需要支持 各类数据协议和格式,并提供数据清洗功能,对数据进行标准化、验证、去重等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 三、数据存储与管理 数据交换平台需要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在大数据 时代,数据的量级可能非常庞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存储技术,例

如分布式数据库或者云存储服务。同时,平台需要提供数据索引和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快速查找所需数据,并支持数据权限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四、数据分析与挖掘 除了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数据交换平台还应该提供数据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帮助用户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有效的信息和趋势。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平台需要集成各类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并提供友好的可视化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操作。 五、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 在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一,平台需要提供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数据。第二,平台需要具备高可靠性,能够应对硬件故障、网络故障等突发情况,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六、持续优化与升级 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平台需要持续进行优化和升级。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不断改进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结语 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是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通过合理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和功能实现,数据交换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实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该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可靠、高效、安全的数据交换系统平台,为公司的业务运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提高公司的数据决策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一、建设目的 1. 实现数据交换:建立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 2. 提高数据质量: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和可信度。 3. 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流程,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处理。 4. 提高数据安全性:采用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建设方案 1. 基础设施建设 (1)硬件设施:建设高效、可扩展的硬件设施,包括存储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用于支持数据存储、处理及交换。

(2)软件系统:建立具有可扩展性的大数据管理系统,支持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等功能。系统应具有易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遵循标准安全规范和数据交换协议。 (3)网络架构: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数据交换,通过云计算平台管理数据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换,确保数据传输的正常进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2. 数据规范化处理 数据规范化是建立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处理、整合等步骤,处理结果应该包含数据的数据质量(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可靠性等)和标准化程度(格式、模型、管理等)。 3.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 数据交换平台是数据交换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数据集合、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等。 (1)数据集合:建立数据集合机制,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数据集合应该包含管理呈现层、数据呈现层、数据计算层、数据支持层等。 (2)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应该采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建立大数据存储中心,并在其中建立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将数据分类存储、整合、备份和恢复。

2023-大数据云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架构方案-1

大数据云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架构方案 如今,大数据云已经成为了数字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 数据来源不同、数据格式不同等原因,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一直以来都 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大数据云 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应该如何设计呢? 一、平台的基础架构 平台的基础架构应由三个层次组成:数据源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服 务层。其中,数据源层负责采集和导入数据,提供数据的清洗和转换。数据处理层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结果保存到数据服务层。数据服务层负责对外提供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服务。 二、数据采集和导入模块 数据采集和导入模块是整个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从各种不同 类型的数据源中采集数据,并将数据导入到平台中。其中,数据源可 以包括数据库、文件、传感器等,导入方式可以包括数据挖掘、ETL工具等。 三、数据清洗和转换模块 由于不同的数据源可能存在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的问题,数据清洗和 转换模块将扮演重要角色。这个模块负责将导入的数据进行清洗、转 换成标准的格式,并且为数据处理层提供良好的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 转换服务。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

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是平台的核心。这个模块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挖掘等操作,并对数据做出科学判断。它可以提供多种数据处理 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五、数据存储和访问模块 数据存储和访问模块是平台的最外层,负责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它将 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对外提供接口,方便其他应用 程序访问和使用。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数据存储和访问 模块需要提供不同的操作接口和功能选项。 综上所述,大数据云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架构方案,包括数据源采集和导入模块、数据清洗和转换模块、数据处理和分析 模块、数据存储和访问模块等。通过这个平台,各个企业和机构可以 把各自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分享,从而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进 一步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提高竞争力。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技术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技术方案 1.引言 2.系统架构 -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个数据源中收集数据,并进行初步清洗和处理。 -数据存储层:用于存储采集的原始数据以及处理后的数据,包括关 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 -数据服务层:提供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和查询的接口,同时负责 数据的安全和权限控制。 -数据处理层: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包括数据清洗、转换、 计算和分析等。 -数据展示层:提供用户界面,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操作。 3.技术组成 在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中,常用的技术包括: - ETL(Extract-Transform-Load)技术:用于数据的抽取、转换和 加载,将数据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提取出来,进行格式转换和清洗,然后加 载到目标数据存储中。 -数据存储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用于存储采集的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并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接口。

-数据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和数据备份等,保证数据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集成技术:用于将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整合,解决数据格 式不一致、数据冗余和数据重复等问题。 -数据可视化技术:用于将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理解和分析。 4.技术流程 -数据采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从不同的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进 行初步清洗和处理。 -数据存储: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到目标的数据存储系统中,包括关系 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 -数据处理: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等。 -数据整合:将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整合,解决数据格式不一致、数据冗余和数据重复等问题。 -数据服务:提供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和查询的接口,同时负责数 据的安全和权限控制。 -数据展示:将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展示,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 理解和分析。 5.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

2023-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V1-1

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V1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成为一个受到大众关注的话题。为此,本文将从几个步骤来探讨如何建设一个符合要求的共享交换平台。 第一步:确定平台类型 首先,我们要明确所建设平台的类型。一般来说,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包括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科研数据共享平台、公益性数据共享平台等不同类型。因此,建设方案的内容也会因平台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二步:确定建设目标 建设平台之前,我们需要确定平台的建设目标。例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开放数据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使科学家能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加速科学研究进程。在确定建设目标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使用体验、数据安全性等因素。 第三步:开发平台架构和功能 平台架构和功能的设计和开发是平台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开发平台架构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平台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在平台功能方面,我们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提供数据查询、下载、分析等基本功能。 第四步: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性 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数据资源共享给社会大众。因此,我们必须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性。为此,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审核机制,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

第五步:推广营销和宣传 平台建设完成之后,我们必须通过推广营销和宣传来吸引用户。这可以通过进行线上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平台知名度和用户使用体验等手段来实现。 总结起来,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需要我们结合不同的平台类型和建设目标,从平台架构和功能、数据质量和安全性以及推广营销和宣传等方面入手,来打造一个高效且安全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政务数据共享门户系统

1.1政务数据共享门户系统建设方案 1.1.1业务概述 建设政务数据共享门户,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资源获取通道,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目录、接口服务、共享统计、工作动态、用户中心、共享考核等功能。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服务",“一站式"是服务的最佳方式,门户是实现"一站式"服务的最佳平台。门户的本质是基于WEBSERVICE,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起来,以政府专用门户站点的形式为相关政府部门、政府公务员、和其他访问者提供其所需的、合理的全部信息与服务。 1.1.2系统架构 门户应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办公需求,需要体现出个性化、信息共享整合、应用整合、协同办公的特点,功能要求全面,操作简单方便。根据这一要求,该门户框架结构自上而下分为五个层次: >展示层 展示层为不但为用户提供统一友好的界面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支持个性化定制服务。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与接口,而这种个性化服务不是简单的内容过滤,它是要在应用层面实行个性化包括页面主题内容、外观、设计元素等。展示层支持网页、邮件接入方式,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系统以后的扩展留有充足的余地,例如IM接入、手机等移动设备接入。使系统集先进性、易操作性、可扩展性、系统安全性于一体。 >应用系统层 应用系统是本项U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实现日常办公自动化主要处理技术支持平台。主要包括: ♦通用门户 通用门户是所有用户未登录时,可访问的门户内容。 ♦办公区 办公区实现所有政府业务系统集成,包括资源LI录及共享交换和其他各个业

务应用系统,是政府相关人员进行信息数据交流的平台。 ♦个人门户 方便个人用户的日常办公,提供个性化的定制的一些功能。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平台以应用服务器技术为基础平台,采用开放技术标准,与基于不同开发技术实现的各种内外部系统互联互通,为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服务和支撑。应用支撑平台包括工作流管理、门户服务、信息检索、数据整合、LI录体系和用户权限管理等。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式主要是应用成熟的中间件产品,同时根据业务系统开发的需求对其进行相应的配置或定制开发。 >信息资源服务层 信息资源服务层主要包括: ♦业务信息数据 包括预算编审数据、指标数据、国库集中支付数据、非税收入数据、税收收入等业务应用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可以通过应用支撑平台作数据交换,也可以为门户直接调用,向前端的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料。 ♦底层支撑信息数据 包括元数据、共享数据、资源LI录数据。 元数据库是整个信息资源与数据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控制着业务数据、共享数据以及信息资源口录的加工、生产全过程。一方面,元数据控制着整个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另一方面,元数据库乂为用户服务,通过指标解释、指标口径和指标生命周期等,使用户更好地使用数据。 系统通过建设元数据注册器机制对元数据进行注册和管理,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描述。 共享数据是整个系统进行数据迁移、交换通过的共享型数据。 资源LI录数据:信息资源U录体系,提供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和数据发布,□录检索、信息使用权限、信息浏览与查询、信息交换、信息更新与维护服务,可以利用LI录服务,灵活地检索到口录中注册的信息,获得共享数据,进一步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 设计方案 1.1应用场景 ⏹场景一:电子业务统一平台与其它单位的信息交换 由于各单位信息化进程不同,特别是一些垂直管理单位已经建立起了自己专门的网上办公系统,这些单位如果要接收市公文,都必须通过手工录入,无法进行信息的自动交换,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结合简单的接口开发,能使市电子业务统一平台与已有业务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自动对接和交换,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场景三:基础信息库 基础信息库包括:人口基础信息库、企业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基础信息库、地理基础信息库。这些基础信息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独立存储,信息不全,也不具备权威性. ⏹场景四:领导决策支持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级**的重要理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求有科学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需要有科学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但现阶段大量的数据分散在各个单位业务系统中,各自通过纸质进行报送,一方面这些数据缺乏准确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不同单位数据之间无法产生在的联系,不利于正确的决策。要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自动从各单位系统中采集数据,然后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比如房地产,涉及国土、税务、房管、银行、运输、电力等。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可很好的从不同系统中采集信息,使开发者不需要关心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问题,只需要解决与决策有关的业务问题。 ⏹场景N:…… 随着电子业务的深入,数据交换平台的利用会越来越多,好比是经济发展需要修建高速公路一样……

1.2术语介绍 (1)企业基础信息 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涉及到企业注册登记、变更、注(吊)销、年检、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等业务容的基础信息,具有跨部门共享需求的特征。 (2)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 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之间进行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的通讯、传输与管理系统。 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是指成熟的应用集成和数据交换中间件产品。 (3)交换前置机 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中与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交换节点进行信息交换连接的交换前置服务器。 (4)信息交换桥接 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业务应用信息库与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信息安全交换的连接通道。 (5)企业基础信息库 存储、管理企业基础信息的数据库。 (6)前置交换信息库 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与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之间共享信息双向交换的中转数据库。 (7)业务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是指各个委办局保存业务数据的数据库,运行在委办局的网中。如税务部门的税务征管数据库,工商部门以“经济户口”为主要容的工商业务数据。 (8)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指本项目开发的部署在各委办局节点前置机上的桥接系统、中心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比对和整合系统等应用的总称。 (9)中心数据管理系统 中心数据管理系统是指本项目开发的实现交换数据查询和管理等功能的应用系统。 (10)数据比对整合系统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集成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他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对多个来源、渠道互不相容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根据数据字典组织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保证数据之间的关系。正确性、可理解性和避免数据冗余;提供多种形式的数据服务,并采用分级的方式对各个用户进行权限设置,使不同的用户不仅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还可以保证数据的传输过程。安全性以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操作性;维护基本信息、动态业务数据和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网络架构、信息安全、网络管理、进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运维能力。综合协作平台按功能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过程管理。这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以及表格和统计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实现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按照预先制定的规范和标准,实现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接入中央平台时,应根据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种数据接口应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央平台设计 1.1 平台功能结构 综合协作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 XMA综合协作平台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高效、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 XMA集成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和数据接口系统组成。控制问题。 所有业务子系统都必须使用XMA集成协作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XMA集成协同平台通过数据级集成或应用级集成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 集成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基本功能如下: 共享数据库的数据收集、更新和维护。 商业数据库和公共服务数据库。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单位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协调的数据服务与工作流相结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设计方案 编写单位:北京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XXX 编写人:XXX 提交日期:二○一四年三月

变更记录 * A–增加的M–改进的D–删减的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1平台建设背景 (5) 1.2应用场景 (6) 1.3术语介绍 (7) 1.4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9) 第二章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10) 2.1必要性分析 (10) 2.2可行性分析 (10) 2.3效益分析 (10) 第三章建设目标、思路及原则 (11) 3.1建设目标 (11) 3.2建设思路 (11) 3.3建设原则 (11) 第四章关键问题解析 (12) 4.1数据交换平台能解决什么问题 (12) 4.2数据交换平台与业务应用的关系 (12) 4.3数据交换平台无法解决实时性的业务需求 (12) 第五章总体设计 (13) 5.1系统总体结构 (13) 5.2系统逻辑结构 (13) 5.3系统物理结构 (14) 第六章数据交换平台功能设计 (15) 6.1交换中心管理系统 (15) 6.2接入管理系统 (16) 6.3交换前置子系统 (18) 6.4交换桥接子系统 (19) 6.5运行监控平台 (20) 6.6系统管理 (21)

第七章交换平台安全设计 (23) 7.1威胁与风险分析 (23) 7.2安全需求分析 (23) 7.3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设计 (24) 7.4数字证书认证 (25) 7.5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保障 (25) 第八章数据交换中间件选型 (26) 8.1数据交换中间件技术要求 (26) 8.2东方通中间件介绍 (28) 8.3易达讯中间件介绍 (28) 第九章本期主题应用开发 (29) 第十章后续主题应用开发及拓展 (30) 10.1政务资源目录管理系统 (30) 10.2基础信息库 (30) 10.3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30) 10.4网上联合/协同审批 (30) 10.5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 (30)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 计方案 1.1平台建设背景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

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数据的一次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容过滤、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1.2应用场景 场景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信息交换需求 实现各个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库层面的数据共享交换,各中心之间是双向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各数据节点的数据库是同构的数据库系统(即Oracle),数据的类型是基于数据库表格的规则数据,字段类型包含BLOB字段类型。目前各数据节点的数据结构(表)是相同的,主要是一表对一表的数据交换,数据抽取和过滤需求比较简单。目前数据共享交换是通过Oracle GoldenGate数据库同步工具来实现的。 用户具体需求包括: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数据共享交换系统

1.1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建设方案 1.1.1产品简介 数据交换平台立足于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尤其是对相关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业务系统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形成统一的数据服务层,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服务。 数据交换平台计划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尽量简化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交换智能路由功能,根据交换数据内容,能够方便实现一个中心对多个节点或多个中心多个节点之间的通信,以及发送、转换、转发、接收等多种交换流程。 通过采用中间件机制独立进行应用部署,很好的屏蔽了应用系统直接的耦合程度,实现了数据的无缝交换和共享访问,保证了各应用系统的有效协同,同时又能保证各应用系统的相互独立性和低耦合性,从整体上提高了系统运作效率和可靠性。 1.1.2产品技术架构 作为整合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采集交换接口,为了保证其可扩展性和系统的可靠性,本信息交换平台采用组件化的设计模式实现,各组成模块尽量作到松散耦合,可以无限制扩充,从而实现与其他系统模块的无缝集成,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组件化技术建设基于B\S结构的系统,并且以Windows服务程序模式与Windows程序用户交互模式结合方式运行。

整体技术架构主要由服务层、功能层、组件层、数据层等几部分组成。 ➢服务层:是以WEB服务等形式对功能层各项功能进行组合,封闭后提供的服务接口。 ➢功能层:是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核心元数据管理,交换元数据管理,节点管理,日志管理,资源目录管理,交换策略管理等。 ➢组件层:是支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核心功能实现的各类可重用基础组件,包括文件适配器,数据库适配器,数据传输组件,数据转换组件等。 ➢数据层: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交换共享的数据,可以是文件和数据库这种设计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以服务方式运行的系统可以在服务器不登陆的情况下,数据交换就能够运行; ✓服务程序与交互界面并存,这样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交换程序的运行,方便维护和调试; ✓系统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可以让用户非常便捷地完成相关设置与订阅操作; ✓B/S程序最适合网络间数据交换,能够保证程序的持续稳定运行; ✓系统采用ODBC数据源来连接数据库,解决多种类型的数据库源的连接问题。 本平台技术框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