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

目的

本规定制度旨在确保有限空间内的作业能够安全进行,防范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适用范围

本规定制度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内进行的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储罐、井筒、管道等。

定义

1. 有限空间:指进入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容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或易导致窒息、中毒、炸燃、火灾等危险的封闭空间。

2. 有限空间作业: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各类作业活动。

作业前准备

1. 风险评估: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特定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2. 作业计划: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流程、作业时间、作业人员等信息。

3. 通风设备检查:确保有限空间内的通风设备正常运行并提供

足够的新鲜空气。

4. 个人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手套等,根据具体作业情况提供相应装备。

进入有限空间

1. 进入许可: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取得进入许可,并

按照程序进行登记。

2. 工作许可:除进入许可外,还需要取得相应的工作许可,明

确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方式等。

3. 人员监护: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由专人进行监护,保证

作业人员的安全。

4. 通风设备操作: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通

风设备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应急措施

1.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警、人员撤离、紧急救援等措施。

2. 作业人员培训: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

了解应急措施和操作方法。

作业后处理

1. 作业记录: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作业内容、

作业时间、安全问题等。

2. 设备检查: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避

免安全隐患。

3. 环境恢复:及时清理有限空间内的残留物,恢复环境整洁。

监督检查

1. 监督机构: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监督机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

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检查。

2. 违规处罚:对违反有限空间作业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确保规定的执行。

审核

本规定制度由公司高层审核通过并负责解释,对相关部门及员

工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定制度于制定日期生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部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管理内容 第三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为: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二)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 (三)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 (四)安全管理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后,报厂生产办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第四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一)作业前,应指定专人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 (二)切实做好作业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设备进行吹扫、蒸煮、置换,不得以关闭阀门或水封来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示; (三)进入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电源的有效切断可采取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警示牌,设专人监护; (四)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应取样,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

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五)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六)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能代替上述各作业票,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其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八)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生产办批准; (九)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或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12V,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十)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十一)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有限空间内人员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十二)有限空间作业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再采取强制通风的方法(严禁向有限空间内通氧气或富氧空气); (十三)对随时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作业的场所应采取可靠措施,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护面具,由安全人员亲自监护,并进行定时监测; (十四)发生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时,抢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 (十五)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为进一步明确有限空间作业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避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厂长有限空间安全生产责任 厂长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有限空间工作负全面责任,履行如下责任: 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3、组织制定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4、组织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5、保障有限空间作业所需各项物资的安全投入; 6、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8、其他责任。 二、东西厂厂长有限空间安全生产责任 东西厂厂长是东西厂有限空间分管安全负责人,履行如下责任: 1、对本单位的有限空间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在厂长的领导下,对厂长负责,厂长外出时,代表厂长全面负责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工作; 3、负责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各项管理制度; 4、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前审批检修作业方案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证; 5、负责做好分厂的应急保障和救援工作; 6、负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其他责任。 三、现场负责人

现场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有限空间工作负直接责任,履行如下责任: 1、负责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各项管理制度; 2、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应急措施、个体防护器材 达到安全要求后,方可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4、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 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方式; 5、有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6、作业结束后,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和所在单位共同检查有限空 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有限空间; 7、事故发生后,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实施救援,严禁违章指挥、盲目施救; 8、负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9、其他责任。 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对本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负监督检查的责任,履行如下责任: 1、负责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各项管理制度; 2、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有限空间规章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3、组织或者参与厂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有限空间教育和培 训情况; 4、督促落实有限空间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5、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有限空间应急救援演练; 6、检查本单位的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有限空间事 故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7、制止和纠正有限空间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 程的行为;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主要负责人职责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2、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3、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4、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5、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②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③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④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⑤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二、作业负责人职责 1、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2、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3、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三、监护者职责 1、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2、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3、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4、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5、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6、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4篇)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触电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监____令)和其他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名词解释: (一)有限空间。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人员进入有一定困难或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和场所,以及进出口较为狭窄的设备、设施,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____物质积聚或含氧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分类: 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三)公司将有限空间作业分为常规性有限空间作业和特殊性有限空间作业: 1、常规性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人员进入有一定困难或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和场所,以及进出口较为狭窄的设备、设施,在空间内无有毒有害物质,在作业过程中也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有害物质,不存在

其他危害,可通过采取常规性措施(如通过风机送风、采用安全电压等措施)就能检测合格的作业空间。 2、特殊性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人员进入有一定困难或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和场所,以及进出口较为狭窄的设备、设施,但在作业空间内检测存在有毒有害或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或易触电等危害,需要采取特殊性措施(如需要佩戴正压呼吸器、防毒面罩,需要用有毒有害、易燃____气体便携监测仪随时监测等)才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空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集团范围内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与监督管理。 第四条将特殊性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纳入到危险作业审批统计。 第五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要严格按照本规定落实实施。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 第六条集团安全环保办公室是集团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单位,负责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管理规定》,____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点清单》并于每年按照各单位更新内容进行更新,负责对集团公司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七条公司各单位主要职责: (一)各单位是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责任主体。 (二)负责建立本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管理规定》。 (三)负责建立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点清单》并于每年进行更新。 (四)建立、健全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五)____制定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并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和技术要求。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 一、目的 为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和人员。 三、定义 1. 有限空间:指进出口较小,容易产生危险物质积聚或缺氧等情况的空间。 2. 有限空间作业: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各种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检修、清洁、维护等。 四、安全措施 1. 进入前准备

-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培训,了解相关危险 和预防措施。 -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检查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 完好并穿戴正确。 -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确保有合适的通风系统和检测设备。 2. 进入程序 - 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有专门人员进行监护,并遵循进入程序。 - 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向相关人员报备,并取得必要的许可。 3. 安全操作 - 进入有限空间后,必须遵循安全规程和操作程序,严禁擅自 更改或忽略。 -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注意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温度 等因素,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4. 紧急情况 - 若有紧急情况发生,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 应制定应急预案,并确保所有参与人员熟悉应急处理程序。 五、责任和监督 1. 组织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 2. 相关岗位人员负责执行和落实安全措施,并保持作业场所的安全。 3. 监督部门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察和检查,确保规定制度的执行。 六、附则 本规定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如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 以上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的完整版。

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精选10篇)

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精选10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篇1 一、编制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保障人员安全,确保生产装置正常运行和作业安全,特编制此制度。 二、规章制度 1、有限空间作业前要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需要时要同时办理其他作业证,作业人员须持有审批的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其他作业许可证后方准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作业前一定要明确有限空间内的有害因素及其浓度。 3、作业负责人要明确所有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负责人及作业人员都要明确信息沟通的工具、方式和内容。 4、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公司内部作业许可证制度。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作业许可证管理。 5、作业主管部门要编制安全作业方案,并根据作业方案在许可证上填写简要作业程序和内容,作业方案应作为许可证的附件;安全主管部门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在许可证上写明危险有害因素。 6、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监护工作。要针对作业环境的实际要求,配备足量、符合实际作业环境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且作业人员要佩戴好劳动用品后再进行作业,场外必须有监护人员监护及必要的施救工具。 7、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不得违规操作,以免事故的发生。 8、事故发生后,切忌盲目施救。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后,监护人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呼救,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或呼吸器以及其他一些防护措施后,方可入内施救。切忌因救人心切,盲目入内,而导致事故伤亡人数的增加和事故的扩大。 9、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10、制定切实有效的事故应急预案,并不定期的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予以记录。 三、注意事项 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所有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及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对违反规定者按照公司处罚条例进行处罚。 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篇2 一、总则 (一)为了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项目部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管理内容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填写《有限空间作业记录表》,办理程序如下: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所在项目的工程部负责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记录表》。 2、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 3、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 4、工程部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报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如生产区域内的各类塔、球、釜、槽、罐、炉膛、锅炉、管道、、封闭料仓以及地下室、地窖、井、坑(池)、下水道、地下电缆沟等)的作业活动。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保障 第三条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及规程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各单位主任(科长)是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义务主体,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义务;主管安全副主任(副科长)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负安全管理义务;各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负责;公司安全科负责对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视检查。 (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必须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作业单位负责领取《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并填写基本内容,有关人员签字确认。有限空间所在单位填写隔绝安全措施等内容后,签字确认。《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办理完毕后,安全科、设备科要对作业内容及安全措施进行审批。 (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准绳。各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全程监护;安全科和设备科要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视检查。 (四)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各单位定期组织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人 员和设备的安全。适用于所有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的人员和相关 设备。 二、定义和术语 1. 有限空间:指进入和工作空间有限,通风不良或容易积聚有 害物质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 2. 有限空间作业: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各类作业,包括清洁、维修、检测等。 3. 作业负责人:指被指派为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的人员,负责 协调和监督作业的进行。 4. 作业人员:指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的人员。 三、管理要求

1. 功能分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有限空间作业 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 资质要求:所有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3. 安全准备:在开始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安全准 备工作,包括评估风险、制定作业计划、配置必要的安全设备等。 4. 进出控制:制定严格的进出有限空间的控制措施,确保只有 合格人员经过适当许可才能进入有限空间。 5. 安全监测:对有限空间进行定期的安全监测,包括气体浓度 监测、通风情况监测等。 6. 紧急救援:建立有效的紧急救援机制,包括培训救援人员、 配备应急设备等,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救援。 四、操作规程 1. 进出有限空间的程序和要求。 2.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通风、隔离等。 3. 安全设备的佩戴和使用规定。 4. 作业期间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气体检测、设备维护等。 5. 作业结束后的清理和恢复工作,包括设备的检查和维修等。

五、培训和教育 1.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包括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安全措施等。 2. 定期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六、监督和评估 1. 建立监督机制,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及时整改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 七、附则 1. 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2. 违反本制度的作业人员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有限空间是指可供人员进入和工作的空间,其特点是空间有限,通风不畅,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所以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来确保人员安全。下面是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以保障人员安全。 一、管理机构和职责 1.1设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 1.2有限空间作业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有限空间作业,确保操作人员遵守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二、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2.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完成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培训证明。 2.2明确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权限,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3检查有限空间作业区域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等危险物质,如有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 2.4确定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数量和配备,必要时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 2.5准备适当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带、紧急救援器材等。 2.6制定详细的有限空间作业计划,明确作业流程和时间节点。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控制要求

3.1在有限空间作业区域设置明确的警示标识,警示标识应包括入口禁止标志、危险警告标志等。 3.2进行有效的通风和换气,确保有限空间内氧气供应充足。 3.3对有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等进行检测,确保其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4严禁在有限空间内使用明火,禁止吸烟等火源行为。 3.5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和逃生计划,明确人员疏散路线及各种紧急救援措施。 3.6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安全带,并正确使用,并在操作期间保持通讯畅通。 四、有限空间作业后的安全措施 4.1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无遗留物及无残留危险物质。 4.2对有限空间作业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3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台账和记录,对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时记录和整理。 五、安全监督和培训 5.1建立健全安全监督和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5.2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六、违规处理

完整版)有限空间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完整版)有限空间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 规程 岗位责任制是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主要负责人应建立和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的职责。同时,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此外,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主要负责人还需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同时,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作业负责人是有限空间作业中的重要角色,其岗位责任制包括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与职业健康防护用品,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并组织召开会议,告知作业人员。此外,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作业负责人还需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

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为了提高作业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应按规定参加相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同时,作业负责人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令。 监护人员在有限空间作业中起到了重要的监控和保护作用,其岗位责任制包括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监护人员需要全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同时,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监护人员还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最后,监护人员需及时记录现场存在的问题,并保管好相关检测、检测记录材料。 作业人员是有限空间作业中的执行者,其岗位责任制包括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作业人员需严格按照“危险作 业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作业前应检查作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基本原则 有限空间是指人员进入、操作和完成工作的空间,其尺寸、形状及进出口均受限制,通风不良,易涌风、涌水、积尘、积毒等问题。为了保证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人员安全,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 事先评估并确定具体的作业方案。必须在进行有限空 间作业之前,由专业人员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并确定安全可行的作业方案。 2. 人员进入前的必要准备。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 应当进行适当的身体检查,并穿戴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 3.严格遵守有限空间进入、退出和救援等程序。必须准 确执行有限空间作业中的进入、退出、通风、监控和救援等程序。 4. 不断监测有限空间内的环境指标。必须持续进行空气 质量、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监测。 5. 保持通讯联系和互相协助。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 必须保持有关人员之间的通讯联系,并随时互相协助。 6. 作业时必须恪守安全程序,严格执行安全措施。进入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程序,避免违规行为。 二、安全责任与管理机构 (一)安全责任 1. 项目的甲方负责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并 从甲、乙方选择专业监理作业;

2. 项目的乙方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实施主体,负责组织各项有限空间作业活动; 3. 监理单位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的实施机构,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过程进行现场监管和安全检查; 4.现场负责人为有限空间内作业的工作负责人,负责制定安全作业方案和制定应急预案; 5.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经过专业人员的考核和指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管理机构 1.设立安全检查小组,定期检查和监督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工作; 2.设立安全生产现场指挥部,负责统领现场安全工作; 3.由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进行评估、监管,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 1.制定安全作业方案,确保其安全可行; 2.成立作业人员队伍,定好岗位责任和安全措施; 3.指定现场负责人和操作负责人,规范其职责和权限; 4.开展安全培训,保证作业人员知晓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的信息和紧急救援程序; 5.检验和保养作业、检测、监控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二)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安全措施 1.确保现场通风设备正常运转; 2.设置有限空间入口的阻挡、防护和标识; 3.佩戴个人防护装置,例如耳塞、防护眼镜、呼吸器等;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最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1、目的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员工。 3、职责 3。1主要负责人职责 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3.1。1 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职责; 3。1.2 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专项作业方案、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3.1。3 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3。1.4 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3。1。5 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3。1。6 及时、如实报告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 3。1。7 应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①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②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③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④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 3。2现场作业负责人职责 3。2.1 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3。2.2 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3。2。3 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3。3监护人员职责 3.3。1 接受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3.3.2 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3。3.3 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 3.3.4同作业人员拟订联系信号,并在进出口处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3.3.5发现异常,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同时报警;3。3。6 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终止作业; 3。3。7 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3.3.8 记录进出受限空间的人员姓名、进出时间、以及运进受限空间的所有设备和工具;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完整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行为,预防和控制急性中毒事故发生,切实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范围内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时有限空间施工作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第四条施工现场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管理制度; (三)保证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四)督促、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五)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五条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审批和专家论证等工作,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 第六条施工现场安全监督部门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日常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各项规定、规范的落实情况,有限空间作业施工现场的隐患排查情况以及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检测、维护等情况。 第七条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严禁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一)作业负责人职责:掌握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二)作业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三)监护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整版

编号:TQC/K507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完整版 In the collectiv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make all employees of the collective have rules to follow, complete the operation and production tasks with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finally make their work run orderly according to the law, so as to maximize the output value. 【适用指导方向/规范行为/增强沟通/促进发展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 整版 下载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合用于集体管理中,为使集体的一切工作和所有员工有章可循,高质高效地完成经营生产任务,最终使其各项工作按规律有序地运转,从而产值最大化。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济南热电有限公司明湖热电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内容: 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密闭设备:如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总则 1.1 目的: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 生,的确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生产实质,拟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拥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 生产经营单位适用。 1.3 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 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齐集或氧含量 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推行的作业活动。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检测:推行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人员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依照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 值等。未经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对付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连续或准时检测。作业者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再进入。推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危害评估:推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安全管理部门应依照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 害情况进行评估,拟定除掉、控制危害的措施,保证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通风:推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用逼迫性连续通风措施降低危 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防范设施:相应部门应为作业人员装备吻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施、检测设 施、照明设施、通讯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防范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 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施应吻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 用防爆工具、装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防范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施设施应稳当保留,并按规定如期进行检验、保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呼吸防范用品:呼吸防范用品的选择应吻合 GB/T18664《呼吸防范用品的选择、使用与保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吻合 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第一条[制定目的] 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化工及医药行业领域的企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化工及医药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规定不适用于特种设备、市政、城镇燃气、港口码头、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国防科研等涉及的有限空间作业。 第三条[术语定义] 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入,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气体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人员进入或者探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 第四条[监护人制]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有限空间作业第一责任人。企业应当实行有限空间作业监护制,明确专门的监护人员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监护人员应当具备有限空间作业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

气体检测报警、机械通风、呼吸防护、应急救援等器材、设备的操作技能。 第五条[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职责、安全培训、作业审批、防护装备管理、操作规程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第六条[发包管理] 企业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应当与承包单位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审批和现场监督。 第七条[安全培训] 企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安全培训,对监护人员、作业审批人、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技能,未经培训合格不得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第八条[警示标志] 企业应当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台账,确保台账中的有限空间数量、作业危险因素全面、准确。企业应当在有限空间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在有多个有限空间的场所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 第九条[隔离措施] 企业应当对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具备条件的有限空间采取上锁、设置隔离栏、防护网等物理隔离措施,防止相关人员未经审批进入。监护人员负责在作业前解除物理隔离措施。 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有限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汇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3.3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3.4有限空间作业应按照“一人一证、一人一签、一人一灯、一人一绳”的原则进行,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证书和经过 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3.5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应 急设备,并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及时响应突发情况。 3.6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并对 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确保下次作业的安全进行。 4、应急处置 4.1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如发生中毒、窒息、火灾、 爆炸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4.2应急处置应按照“报警、救援、隔离、善后”原则进行,及时报警求救,采取措施进行救援,隔离危险区域,做好善后工作。 4.3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和更新,确保应急处置能力和措 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改写后: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1、目的 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1.2 术语 1.2.1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 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1.2.2 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 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 箱及锅炉、压力、浮筒、管道、槽车等。

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0 总则 1.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室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1.2 适用范围:本公司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在本公司进行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相关方。 1.3 定义:本制度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0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 2.1主要安全责任人安全职责 2.1. 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2.1.2组织制定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操作规程、救援预案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2.1.3 将有限空间作业列入特殊作业管理,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2.1.4 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通风、检测、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1.5 审批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组织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

2.1.6 事故发生后及时组织抢救,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并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2 安全小组职责 2.2.1组织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辨识、提出防范措施、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 2.2.2 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对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2.2.3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2.2.4 确认作业方案与现场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是否相符并督促落实; 2.2.5 及时掌握作业过程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命令终止作业。 2.2.6 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2.3 保障部安全职责 2.3.1 负责编制有限空间施工方案,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 2.3.2负责提供有限空间施工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及现场技术交底; 2.3.3 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