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道地药材-中药材诚实通整理

著名道地药材-中药材诚实通整理
著名道地药材-中药材诚实通整理

著名道地药材

川药

四川是我国首屈一指的药材之乡,四川又称巴蜀,故

产自四川的药材一般都冠以“川”、“巴”、“蜀”字。如川芎、川贝、川断、川连、川朴、川楝子、川大黄、蜀椒、巴豆等。还有以峨眉山起名者,如峨参、峨三七、峨眉耳厥、

峨眉半边莲等

石柱黄连、康定炉贝

主要品种:

川芎、川贝母、附子与乌头、黄连、川牛膝、麦

冬、石菖蒲、姜、丹参、青皮、陈皮、补骨脂、

使君子、巴豆、花椒、黄柏

浙药:

主要品种:

浙贝母(象贝)、白术、元胡、郁金、姜黄、

玄参、乌药、石竹、山茱萸、乌梅、栀子。

天台山乌药、象山贝母、瑞安郁金、温州白术

广药:

两广盛产热带和亚热带药材,常冠以“广”,如广木

香、广陈皮、广豆根、广地龙、广防己、广竹黄、广

藿香等;

主要品种:

广防己、巴戟天、山豆根、何首乌、高良姜、阳春砂

仁、益智仁、槟榔、广藿香、金钱草、鸡血藤、肉桂。

四、著名道地药材

高州高良姜、阳春砂仁、高要肉桂

云药:

云南多产热带和高山药材,品名前冠以“云”或

“滇”字,如云茯苓、云木香、云白芍、云琥珀、

云竹黄、滇常山、滇瑞香、滇崖爬藤等素

主要品种:

三七、云木香、重楼、柯子、茯苓、儿茶。

文山三七

贵药:

主产于贵州的

天麻、天门冬、黄精、白芨、杜仲、五倍子。

北药:

北方出产的药

黄芪、党参、远志、甘遂、黄芩、白头翁、香附

子、北沙参、柴胡、银柴胡、紫草、白芷、板蓝

根、知母、蔓荆子、山楂、连翘、苦杏仁、桃仁、

小茴香。

西药是指陇西也就是甘肃一代的药

大黄、甘草、当归、羌活、麻黄、秦艽、茵陈、

枸杞子

南药一般说是长江以南的药

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南

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芍药、木瓜、

灵芝、薄荷、紫苏、牡丹、泽泻。

关药

是东北药的统称,常冠予“关”

人参、细辛、防风、刺五加、薤白、关木

通、五味子、牛蒡子。

怀药

主要指河南怀庆的药

地黄、怀牛膝、山药、茜草、栝楼、天南星、

白附子、菊花、辛夷、红花、金银花。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东三省)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两广)

四大蕲药:蕲龟、蕲蛇、蕲竹、蕲艾(华南)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建国前的怀庆府,即今天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武陟、

博爱、沁阳、温县、孟县、济源等县)

八大宛药: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参、半夏、杜仲、唐栀子、天麻(南阳)

浙八味:延胡索、浙贝母、杭白菊、温郁金、莪术、白芍、麦冬、玄参

云南文山三七、宁夏中宁枸杞、

山东莱阳沙参、安徽凤凰丹皮、

江苏太仓薄荷、河北易县知母、

浙江天台乌药、四川石柱黄连、

四川康定炉贝、广东高要肉桂、

浙江瑞安郁金、河北安国大青叶、安徽宣城木瓜、安徽霍山石斛、江苏苏州土鳖、山东东阿阿胶、湖北武汉龟板、湖北应城石膏、江西信州砒石、湖南辰州朱砂、山西潞安党参、江苏吴地茱萸、湖北荆楚三棱、广东高州良姜、福建柘荣太子参、

珍珠之乡浙江诸暨

人参之乡吉林抚松

天麻之乡贵州赫章

鹿茸之乡安徽青阳

琥珀之乡河南西峡

三七之乡广西靖西

蟾酥之乡江苏启东

阿胶之乡山东东阿

贝母之乡浙江勤县

当归之乡甘肃岷县

枸杞之乡宁夏中宁

党参之乡山西长治

银花之乡山东平邑

黄连之乡四川雅安

木耳之乡湖北保康

黄芪之乡山西恒山

白芍之乡安徽毫县

茯苓之乡湖北罗田

半夏之乡安徽阜阳

白果之乡广西兴安

红枣之乡山西稗山

泽泻之乡福建建瓯

甘草之乡内蒙古杭锦旗

知母之乡河北历县

玄胡之乡浙江东阳

菊花之乡浙江桐乡

木瓜之乡安徽宣城

蜈蚣之乡浙江岱山

山楂之乡河南林县

蛤蚧之乡广西大新

何首乌之乡广东德庆

罗汉果之乡广西永福

山茱萸之乡安徽歙县

太子参之乡福建柘荣

甘肃道地中药材

前言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当归产量占全国95%,党参产量占全国60%,黄芪产量占全国50%,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 我省中药材资源特色品种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由于我省地理环境、运输条件限制,中药材种植农户分散,规模化、集约化,尤其是标准化加工程度低,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科研带动、科技创新滞后,造成中药科研攻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弱。 为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结合甘肃道地药材品种,以定西、陇南为重点,优先抓好当归、党参、黄芪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建设陇药生产加工体系,指导生产规划,优化加工技术,为制定陇药原生药材加工标准,全面实施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服务我省药材市场。 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以甘肃道地药材当归、黄芪、党参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我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干燥方法不统一,无序熏硫等现象,致使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本试验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现有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中药材干燥后药典中指标性成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阿魏酸、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含量进行测定、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确定三种我省道地中药材最佳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建立产地加工干燥工艺,制定该工艺加工干燥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材料当归取自岷县,党参取自定西渭源,黄芪取自陇西县,选取产地一致,长势一致的中草药,11月上旬产地地头直接进行采购,要求试验用中药材未经任何处理。 对照用中药材选自当归城交易市场。 1.2 试验方法 试验原料经常温常压冷水喷淋除泥清洗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以阴干、晒干、烘房干燥、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个重复,以干燥后所得中药材样品性状、水分、浸出物为评价指标,确定最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 紫草(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 麦冬(沿阶草、麦门冬) 地榆(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 银柴胡(牛胆根、沙参儿) 甘草(甜草根、密草) 紫草—新疆紫草(软紫草) 远志(细叶远志、小草) 白芷(香白芷、川白芷) 苦参(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 丹参(血生根、赤参、血参、红根) 丹参—甘西鼠尾(甘肃丹参、红秦艽、紫丹参) 人参(地精、山参、土精、神草) 土人参(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党参(潞党参、汶党参、晶党参) 党参—球花党参(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北沙参(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 柴胡—狭叶柴胡(香柴胡、南柴胡、小柴胡、红柴胡)四叶参(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 西洋参(洋参、花旗参) 白薇(山烟根子、白马尾、老君须) 狼毒—大狼毒(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狼毒—鸡肠狼毒(金丝矮陀陀、猫眼草) 狼毒—狼毒大戟(猫眼草) 太子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白头翁(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 白头翁—兴安白头翁 板蓝根(大青根、大蓝根,马蓝根、土龙根) 玄参(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何首乌(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夜交藤根) 川乌(鹅儿花、铁花、五毒) 土木香(祁木香臧木香、玛奴(藏语)) 木香—厚叶川木香(青木香、木香、广木香) 汉中防己(防己、青木香) 粉防己(汉防己、白木香) 黄芩(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 三七(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 菊三七(红背三七、土三七、破血丹) 石刁柏(小百部、山文竹) 百部—蔓生百部(药虱药) 漏芦(独花山牛蒡、和尚头花) 京大戟(龙虎草、将军草、九头狮子) 草乌(鸭头、药羊蒿、鸡头草、百步草) 麦冬—湖北麦冬(土麦冬、山麦冬)

中药产地

大宗品种当前主产区: 四川道地药材(川芎,白芷,泽泻,麦冬,黄连,马蹄大黄,川贝母) 安徽道地药材(白芍,白芷,白术) 河北道地药材(北沙参,山药,白术) 广西道地药材(山药,巴戟,郁金,泽泻,良姜,八角) 福建道地药材(太子参) 陕西道地药材(元胡,天麻) 湖南道地药材(玉竹,百合) 浙江道地药材(白术,元胡,浙贝母) 云南道地药材(三七,红花,草果,茯苓,重楼) 山西道地药材(生地,熟地,黄芩,黑苍术) 甘肃道地药材(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大黄,甘草) 东北道地药材(人参,细辛,五味子,平贝母) 新疆道地药材(红花,枸杞,甘草) 宁夏道地药材(枸杞) 贵州道地药材(薏苡仁,太子参) 内蒙道地药材(枸杞,黄芩,甘草) 当归:甘肃省岷县、渭源县、漳县、宕昌县、康乐县、临潭县、卓尼县;云南省沾益县、鹤庆县 秦艽:(野生)四川省甘孜县、德格县、色达县、炉霍县、小金县、金川县、阿坝县;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察雅县、芒康县;青海省达日县、班玛县、久治县,河南县;甘肃省玛曲县、碌曲县、卓尼县、迭部县 (家种)云南省玉龙县、维西县;甘肃省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环县、临谭县、岷县、漳县、肃南县 八角: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岑溪市、苍梧县、蒙山县、藤县、北流县、桂平市、平南县、上林县、防城县、金秀县、凌云县、风山县、田林县、那坡县、宁明县;云南省富宁县、西畴县、屏边县 干姜:云南省罗平县、师宗县;贵州省兴义市、兴仁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隆林县;山东省沂南县、郯城县、苍山县、莒南县、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临沭县薏苡仁:贵州省兴仁县、晴隆县;云南省孟连县、澜沧县草果:云南省绿春县、金平县、麻栗坡县、马关县、腾冲县、盈江县、福贡县龙胆草:云南省云县、凤庆县、耿马县、景东县;辽宁省清源县、新宾县三七:云南省文山县、砚山县、马关县、丘北县、弥勒县、蒙自县、泸西县砂仁:云南省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广东省封开县、阳春县(阳春砂);广西省隆安县;海南省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乌梅:四川省邛崃市、马边县、大邑县、崇州市、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稻城县、冕宁县;云南省洱源县、巍山、腾冲县、大姚县;福建省长汀县,上杭县,政和县,邵武市、顺昌县。白扁豆:云南省双柏县、新平县、石屏县;四川省米易县佛手:四川省石棉县;广东省高要市、德庆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永福县;云南省华宁县云木香:四川省宝兴县、北川县;云南省玉龙县、维西县;湖北省五峰县;重庆市巫溪县、城口县、开县;甘肃省武都区、文县天麻:陕西省佛坪县、城固县、洋县、宁强县、丹凤县、洛南县、商南县、镇安县;安徽省金寨县、岳西县、霍山县;河南省西峡县、内乡县、镇平县;云南省彝良县、永胜县、镇雄县;湖北省房县、五峰县、鹤峰县、夷陵区;贵州省赫章县、大方县红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哈萨克县、呼图壁县、塔城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察

中药别名大全(上)

中药别名大全(上) 中药别名大全(上) 金石类: 伏龙肝: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心土。处方别名:伏龙肝、灶心土、灶中土、釜下土、釜月土、灶中黄土、釜月下土 樟丹:为纯铅经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处方别名:丹、真丹、铅华、铅黄、国丹、朱粉、松丹、朱丹、陶丹、章丹、樟丹、彰丹、铅丹、东丹、黄丹、红丹、广丹、川丹、光明丹、桃丹粉 密陀僧:为硫化物类方铅矿族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的炉底物。主含氧化铅。处方别名:金生、陀僧、金底、金生石、密陀僧、金陀僧、银炉底、淡银、银池、丹锭、炉底、金炉底、没多僧 龙骨: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处方别名:龙骨、花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生龙骨、煅龙骨 龙齿: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处方别名:龙齿、龙牙、青龙齿、煅龙齿 硼砂:为天然产硼砂经精制而成。主含四硼酸钠。处方别名:月石、西月石、黄月石、硼砂、蓬砂、鹏砂、盆砂、大朋砂 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处

方别名:甘石、炉甘石、卢甘石、羊肝石、炉眼石、异极石、炉先生、浮水甘石、制甘石、飞甘石、飞炉甘石 磁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石。主含四氧化三铁。处方别名:磁石、慈石、摄石、处石、玄石、元武石、灵磁石、活磁石、吸铁石、吸针石、指南石、煅磁石、醋磁石 禹余粮: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天然粉末状矿石。主含三氧化二铁。处方别名:禹余粮、禹粮石、余粮石、石脑、禹哀、白余粮、自然谷、太乙余粮、太一禹余粮、煅余粮、促余粮 云母石: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矿石。处方别名:云母、云母石、千层纸、千层波、磷石、云珠 玄精石:为年久所结的小形片状石膏矿石。主含硫酸钙。处方别名:玄精石、玄英石、太乙玄精、太乙玄精石、太阴玄精石、阴精石、龟背玄精石 金精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水金云母矿石。处方别名:蛭石、猫金、金精石、金晶石、银精石、煅金精石 青礞石: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处方别名:礞石、青礞石、白礞石、煅礞石 金礞石: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处方别名:金礞石、烂石、酥烂石、煅金礞石 蛇含石:为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主含三氧化二铁。处

甘肃大宗中药材品种概述

甘肃,“秦药”或“西药”的主要的道地产区之一,岷归、红芪、纹党、铨黄、灵冬(款冬花)、甘州枸杞、西牛黄、秦艽、麝香、安西锁阳、肉苁蓉、西(甘)草、狼毒、雄黄等大宗药材在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 据统计,目前甘肃省共有植物中药材资源2 251种,其中分布面积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200多种,人工栽培中药材350种。201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21.12万hm2,产量 75.9万t,居全国第一。大宗地道中药材当归、党参、甘草等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0%、60%、25%以上,其中当归、党参、红芪、大黄4种名贵中药材主要销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部分远销欧美,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全省有18个县(区)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在 0.333万hm2以上,被列为全省中药材产业大县。其中陇西、岷县、渭源3个县每年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1.333万hm2,武都、宕昌、漳县3个县(区)每年药材种植面积达 0.667万hm2以上。岷县、渭源、陇西、西和及民乐县分别获得农业部“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板蓝根之乡”的称号。全省有3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国家GAP基地认定,7个基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证。有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礼县铨水大黄、西和半夏、文县纹党、华亭独活、华亭大黄、民勤甘草、武都红芪、瓜州枸杞、靖远枸杞等13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甘肃中药材四大主产区 1.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边界,南倚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接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海拔900~3600米,年降水量50~250毫米,年均气温5~10℃,大陆性荒漠气候特征明显。该区有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主产甘草、麻黄、锁阳、肉苁蓉、红花、枸杞、小茴香等。人工大面积栽培的有甘草、麻黄、板蓝根、小茴香、红花等。

古今中草药别名大全

古今中草药别名大全 A 艾叶:医草、艾蒿、灸草、五月艾 B 巴豆:巴米、江子、刚子 八月札:腊瓜、拿子 白果:银杏 白矾:明矾、矾石、攀石、生矾 白及:白鸡儿、地螺丝、连及草 白花蛇:银环蛇 白头翁:白头公 白术:烘术、冬术、生晒术、于术 白芷:香草 百部:百奶根、野天门冬、婆妇草、虱药 斑蝥:斑毛、斑猫、班蚝 板蓝根:大青叶 半边莲:佛甲草、半边花、莲花草 半枝莲:并头草、信草、半向花、半面花 毕澄茄:山鸡椒、山苍子、木子 鳖甲:上甲、团甲鱼、鳖盖 槟榔:玉片、大腹子、子、大片白 冰片:龙脑、片脑、梅片 荸荠:鼻荠 薄荷:鸡 补骨脂:破故纸、破故脂、婆固脂、黑故纸、黑固脂 C 蝉蜕:蝉衣、蝉壳、虫退 蚕砂:蚕矢 蟾酥:癞蛤蟆、蛤蟆酥 苍术:茅术、赤术 苍耳子:老苍子、毛苍子、苍耳仁 常山:恒山 皮:橘皮、新会皮、广皮、柑皮 沉香:沉水香、落水沉 ..

柽柳:观音柳、山川柳、红荆条、红柳 刺五加:五加参 赤小豆:红饭豆、红小豆 赤石脂:高岭十 茺蔚子:益母实、小胡麻、充玉子 重楼:拳参、紫参、虾参、山虾、蚤休、倒根草、七叶一枝花、刀剪草、草河车川贝母:平贝、京贝、尖贝、松贝、青贝、炉贝 川楝子:金铃子 川牛膝:牛夕、牛七 川芎:川雄、香果、西抚芎、胡劳 穿山甲:绫鲤甲、鲮鲤甲、炮甲珠 穿山龙:爬山虎、穿地龙、穿龙骨、山常山 穿心连:斩蛇剑、一见喜、甲方草、苦胆草 D 大腹皮:槟榔皮、大腹绒、大腹毛 大黄:将军、川军、酒军、锦纹、黄良、西庄黄、西中吉 大蓟:虎蓟、大刺儿菜、刺蓟菜、千针草、野红花、鸡刺根 玳瑁:毒瑁、毒瑁 代赭石:赤石 丹参:赤参、血参根 胆南星:虎掌 淡竹叶:竹叶麦冬、野麦冬、淡竹米 党参:文元参、台参、防党 地骨皮:枸杞根皮 地锦草:铺地锦、血见愁、麻蓑衣 地龙:曲鳝、蛐鳝、蚯蚓 地肤子:扫帚菜子 丁香:支解香、丁子香、鸡舌香、公子香 冬葵子:苘麻子、苘实 冬瓜子:瓜瓣、冬瓜仁 独活:独摇草、大活 杜仲:思仙、木绵、丝连皮 E 阿胶:驴皮胶 鹅不食草:石胡荽、疟疾草 ..

中药材产地生态环境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 第一节药材生产基地选择的原则 中药材产地的地理位置可用行政区域(东)经(北)纬度表示。药用(动)植物的环境生态是指与(动)植物活动直接有关的空气、水、土壤、光照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药材的产地环境与药材的质量、产量密切相关。从目前认识,中药的活性成分大多是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产物,即次生代谢产物,它与遗传基因有关,对环境也有相当大的依赖性,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生产基地和生态环境的选择和建造。我国古代对药材产地已有很多论述,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宋代寇宗爽《本草衍义》序例云:“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金代李杲《用药法象》云:“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失其地,则性味少异。”明代陈嘉谟《本草蒙鉴》谓:“产地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地胜药灵”等,这些都说明药材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密切关系,现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生产基地的选择与建造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域性 土壤、气候表现出的地带性与(动)植物的区域分布密切关联。植(动)物的地理分布既表现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也显示其种群发生、发展与分布的时间概念(即漫长种群发育的历史)。当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与某一生物的生态习性相匹配时,这一生物就能生存,其分布区域就生态适宜区的范围,分布区域中心,耐性限度处于最适范围,即生态最适区。人们在生产布局中,可以通过对限制因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药用植物的最适宜区域。只有在这一区域建立药材产地才是合理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发展地产药材,尤其是地道药材的原因。如果引种外地种类,应考察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气候(温度、降水、日照)、土壤等,遵循自然规律,应用气候相似论原理,尽量满足物种固有习性的要求。确定产地还应作历史考证,如是否地道药材,有无民间种植(养殖)历史,质量有无变化,当地群众积累的经验等等。 地道药材是指具有特有种质、特定的产区和一定的生产或加工技术生产出的中药材。其中地理因素十分重要。 这里应提及,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可能是在正常发育条件下产生的,有些是在胁迫(逆境)条件下产生和积累的,如银杏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并非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最适环境,而在次适宜环境下生长的银杏,黄酮积累较多。这就说明,有时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条件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并不一定是平行的。所以在选择药材产地时,除应考虑适宜性外,还应分析研究药材产地与活性成分积累的关系。传统地道产地中药材的药效作用,从中医药理论角度看是其全部活性组分的综合效应。故作异地质量对比时,不能仅以个别成分为指标,而应以其指纹图谱为基础判断产地适宜性。 二、安全性 安全性,即要求药材不受污染。药材生产地区无污染源(如矿山、化工厂等)。空气、土壤、水源应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以保证生产的药材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指标等。有些药材原产地可能发生多种变化,如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比较缓慢,不易为人觉察,但对药用动植物却有影响。有的由于人为的因素,如落后的耕作制度、无节制的施用化肥农药、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及地方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或是生物疫区等,这些地区都不适宜生产优质药材,应废弃,另选场址。 三、可操作性 药材生产基地既要求优越的自然环境,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它包括当地人文状况、经济状况、投资环境以及交通、供水、动力、通讯、治安等。往往比较贫困的地区,经济欠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该产地称道地产区。“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了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美观的商品性状。这些商品性状常常是鉴别道地药材的方法之一。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一些道地药材,常在名称前加上道地产区,例如川泽泻、建泽泻分别表示四川和福建产道地药材泽泻。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A 艾叶:医草、艾蒿、灸草、五月艾 B 巴豆:巴米、江子、刚子 八月札:腊瓜、拿子 白果:银杏 白矾:明矾、矾石、攀石、生矾 白及:白鸡儿、地螺丝、连及草 白花蛇:银环蛇 白头翁:白头公 白术:烘术、冬术、生晒术、于术 白芷:香草 百部:百奶根、野天门冬、婆妇草、虱药 斑蝥:斑毛、斑猫、班蚝 板蓝根:大青叶 半边莲:佛甲草、半边花、莲花草 半枝莲:并头草、韩信草、半向花、半面花 毕澄茄:山鸡椒、山苍子、木姜子 鳖甲:上甲、团甲鱼、鳖盖 槟榔:玉片、大腹子、海南子、大片白 冰片:龙脑、片脑、梅片 荸荠:鼻荠 薄荷:鸡苏 补骨脂:破故纸、破故脂、婆固脂、黑故纸、黑固脂C 蝉蜕:蝉衣、蝉壳、虫退 蚕砂:蚕矢 蟾酥:癞蛤蟆、蛤蟆酥 苍术:茅术、赤术

苍耳子:老苍子、毛苍子、苍耳仁 常山:恒山 陈皮:橘皮、新会皮、广皮、陈柑皮 沉香:沉水香、落水沉 柽柳:观音柳、山川柳、红荆条、红柳 刺五加:五加参 赤小豆:红饭豆、红小豆 赤石脂:高岭十 茺蔚子:益母实、小胡麻、充玉子 重楼:拳参、紫参、虾参、山虾、蚤休、倒根草、七叶一枝花、刀剪草、草河车川贝母:平贝、京贝、尖贝、松贝、青贝、炉贝 川楝子:金铃子 川牛膝:牛夕、牛七 川芎:川雄、香果、西抚芎、胡劳 穿山甲:绫鲤甲、鲮鲤甲、炮甲珠 穿山龙:爬山虎、穿地龙、穿龙骨、山常山 穿心连:斩蛇剑、一见喜、甲方草、苦胆草 D 大腹皮:槟榔皮、大腹绒、大腹毛 大黄:将军、川军、酒军、锦纹、黄良、西庄黄、西中吉 大蓟:虎蓟、大刺儿菜、刺蓟菜、千针草、野红花、鸡刺根 玳瑁:毒瑁、毒瑁 代赭石:赤石 丹参:赤参、血参根 胆南星:虎掌 淡竹叶:竹叶麦冬、野麦冬、淡竹米 党参:文元参、台参、防党 地骨皮:枸杞根皮 地锦草:铺地锦、血见愁、麻蓑衣 地龙:曲鳝、蛐鳝、蚯蚓 地肤子:扫帚菜子 丁香:支解香、丁子香、鸡舌香、公子香

福建大宗地道药材的现状

福建大宗药材的现状 福建的中药资源经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全省中药资源普查,报道了有动、植物、矿物药446科2468种,其中动物药201科425种,植物药245科2024种,矿物药及其他类19种。福建大宗地道药材约有30多种,即建瓯的建泽泻、浦城的厚朴(建朴)、仙游的青黛(蓝靛、建青黛)、莆田栀子(黄栀子)、闽候的栝楼(瓜蒌)、闽候、闽清的枳壳(绿衣枳实)、福州的陈皮、大田的葛根、霞浦的香橼、长泰的春砂仁、邵武的使君子、永泰、上杭的乌梅、建宁白莲(建莲子)、古田的银耳、浦城的薏苡仁、闽南的姜黄、莆田、福清的枇杷叶、棕榈子、沿海的海藻、金边地鳖虫,浦城、诏安、仙游的金钱白花蛇、闽北的蕲蛇、闽东的海螵蛸、海金沙、莆田、惠安的蟑螂、漳州的琥珀、福州的铜青等品种。 福建的大宗地道名产药材经过近几十年的演变,一些地道药材主产地发生了变化,一些地道药材被相同药效的化学药所取代而少用,现在部分原来的地道药材已经没有收购或很少收购了,如使君子、琥珀、铜青;有些药材因资源减少如金边地鳖虫、金钱白花蛇、蕲蛇、海螵蛸、海藻、棕榈子等。一些药材经过发展,提高了品质、扩大了规模,在市场上有了信誉度,也就自然的成为了地道名产药材,如太子参、茯苓、灵芝、玫瑰茄、凉粉草、绞股蓝等;还有一些经野生转家种形成规模如九节茶、金线莲、铁皮石斛、鱼腥草、南方红豆杉、雷公藤、三叶青、黄精姜、七叶一支花等品种也成了大宗地产药材;另有一些引进养殖的动物如黑熊、梅花鹿等品种经过发展,已形成了产业化规模成为福建的大宗品种。目前福建主要大宗名产药材品种如下: 1.建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以块茎入药,别名:水泻、天鹅蛋、天秃、鸭舌菜等。中药处方名:泽泻、建泽泻。 泽泻性寒、味甘,具清湿热、利小便、降血脂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痰饮、淋浊、泄泻及妇女白带等症。现代临床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 泽泻是利水去湿泄热的常用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明初,建宁府(建瓯)已种之。以建安、瓯宁产者为地道,称为建泽泻。建泽泻早期主产于福建省建瓯、建阳、浦城等市县。《建瓯县志》称:泽泻“种池中,秋种冬收,作长圆形,产吉阳(属建瓯县)者佳。”建瓯产泽泻具有个大型圆、外表光滑、色白质实、粉性足等特点。曾被国家授予“泽泻之乡”美誉。全省年最高收购量1978年730吨。上世纪50年代末福州市的效区及福清及厦门市的同安、漳州市的龙海、漳浦、云霄等市县引试种成功,并把秋种改为冬种,成为高产稳产的泽泻生产基地,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优于老产地,质量上乘,在国内外也享有盛誉。最高年产量在200多吨左右。二十多年来一直作为我省外贸泽泻生产出口基地,每年出口50--100吨,成为闽南出口创汇拳头产品之一,成为建泽泻的产地。产品除销省内,还出口东南亚各国。 目前,建瓯、建阳等地每年种植面积约在3000亩左右。种植泽泻最怕高温而现在种植泽泻专门提前种植,为的是让泽泻抽苔(开花)而采摘泽泻花苔作蔬菜买,很受闽北的建阳、建瓯、南平一带的消费者欢迎,且经济效益好。 2.建莲子(白莲):莲子为睡莲科莲属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芯、莲房、须、叶、藕节入药,全身是宝。 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声明:本文转自神农本草精英会微信号,题目为张继中药诗话系列之一: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中药基础知识和行业正能量。插入广告与原作者无关,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摘自《中医药法》)。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张继 云南马关草果王,版纳砂仁天竺黄。 文山三七云佛手,云南重楼滇精黄。 朱砂琥珀五倍子,叙府半夏云木香。 檀香荜茇马钱子,云归昆明山海棠。 云连丽江山慈姑,苍山贝母药大黄。 天麻雪上一支蒿,滇西云归儿茶膏。 毕澄茄子鸡血藤,诃子云苓云胡椒。 贵州天麻吴茱萸,毕节半夏艾纳香。 雷丸山慈姑贵芍,朱砂五倍子雄黄。 黔川续断坚龙胆,杜仲百合茯苓乡。 姜形黄精九香虫,通脱通草贵白党。 四川松青芦贝母,泽泻佛手雅安黄。 川仲川朴川楝子,绿丝郁金川姜黄。 灌县川芎川牛膝,味连雅连川木香。 江油附子青川乌,中江薄荷川明党。 鸡骨常山川独活,瑞香狼毒川活羌。 中江丹参川续断,中江白芍川柏黄。 汉源花椒五倍子,慈姑干姜犍白姜。 雷丸甘松川故脂,川红梅花九虫香。 遂宁白芷自然铜,绵川麦冬云木香。 川蓬莪术川藁本,宜宾巴豆川山常。 川灯心草紫草茸,川金钱草苦楝皮。 保宁半夏西钩藤,康定硼砂川白蜡。 重庆綦合川红梅,秀山银花南大黄。 合江佛手涪麦冬,开县木瓜桔梗良。 万县江津青白壳,垫江丹皮川黄柏。 万县巴豆山栀子,万县常山云木香。 青海秦艽西羌活,马鹿茸角野麝香。 冬虫夏草川贝母,沙棘马宝西大黄。 胆草枸杞大青盐,青藏茵陈山莨菪。 西藏甘松胡黄连,大黄羌活红景天。

常见中草药别名大全

中草药别名大全 中药别名_根茎类 根茎类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商品规格:主根分60头、80头、120头、无数头。茎基称:剪口;支根称:筋条;更细的根称:绒根。 处方别名:三七、田七、参三七、汉三七、旱三七、田三七、田漆、滇七、山漆、金不换、文山七(产云南文山) 混淆品:菊三七:为菊科植物菊叶三七的块根。菊三七、土三七、水三七。 竹节三七:为五加科大叶三七的根茎。竹三七、竹节三七竹节参 土三七:藤三七,为落葵科植物落葵薯的块茎。土三七藤三七 血三七,为薯蓣科薯莨的块根。血三七朱砂七红孩儿 景天三七,为景天科多种景天的根。景天三七 枯萝卜: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老根。处方别名:枯萝卜、气萝卜、仙人骨、仙人头、地骷髅、地枯萝、空莱菔、老人头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处方别名:白附子、制白附、禹白附、盐附子、独角莲、白波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 混淆品: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处方别名:关白附、竹节白附天葵子:为毛茛科植物紫背天葵的块根。处方别名:天葵、天葵子、天去子、天葵根、紫背天葵子、夏无踪、两头尖、千年耗子屎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处方别名:粉防己、汉防己、防己、粉寸己、解离、石解、石蟾蜍 混淆品: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广防己 汉中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的根。汉中防己 木防己:为防己科木防己的根。处方别名:木防己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处方别名:射干、寸干、扁竹、扁竹兰、鬼扇、老君扇、开口箭、乌蒲、黄远 混淆品:白射干:为鸢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处方别名:白射干、土射干 穿山龙:为薯蓣科穿龙薯蓣的根茎。处方别名:穿山龙、穿地龙、川山龙 常山: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处方别名:常山、鸡骨常山、蜀漆根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处方别名:何首乌、首乌、制首乌、地精、夜合、赤葛、赤敛、红内消、九贞藤、马肝石、山奴、山哥、山翁 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大根牛皮消的块根。处方别名:白首乌、和尚乌、泰山首乌、泰山白首乌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旧时将该植物称“乌头”,只有独根、无子

经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紫草(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 麦冬(沿阶草、麦门冬) 地榆(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 银柴胡(牛胆根、沙参儿) 甘草(甜草根、密草) 紫草—新疆紫草(软紫草) 远志(细叶远志、小草) 白芷(香白芷、川白芷) 苦参(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 丹参(血生根、赤参、血参、红根) 丹参—甘西鼠尾(甘肃丹参、红秦艽、紫丹参) 人参(地精、山参、土精、神草) 土人参(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党参(潞党参、汶党参、晶党参) 党参—球花党参(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北沙参(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 柴胡—狭叶柴胡(香柴胡、南柴胡、小柴胡、红柴胡)四叶参(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 西洋参(洋参、花旗参) 白薇(山烟根子、白马尾、老君须) 狼毒—大狼毒(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狼毒—鸡肠狼毒(金丝矮陀陀、猫眼草) 狼毒—狼毒大戟(猫眼草) 太子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白头翁(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 白头翁—兴安白头翁 板蓝根(大青根、大蓝根,马蓝根、土龙根) 玄参(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何首乌(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夜交藤根) 川乌(鹅儿花、铁花、五毒) 土木香(祁木香臧木香、玛奴(藏语)) 木香—厚叶川木香(青木香、木香、广木香) 汉中防己(防己、青木香) 粉防己(汉防己、白木香) 黄芩(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 三七(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 菊三七(红背三七、土三七、破血丹) 石刁柏(小百部、山文竹) 百部—蔓生百部(药虱药) 漏芦(独花山牛蒡、和尚头花) 京大戟(龙虎草、将军草、九头狮子) 草乌(鸭头、药羊蒿、鸡头草、百步草) 麦冬—湖北麦冬(土麦冬、山麦冬)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保监会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道地药材基本知识

道地药材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中药材的质量与其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分布和生长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等生态环境有很大差异。植物和动物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各自的特定要求,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所产的药材质量最好。所以某地区出产的特定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收当柴烧”,这句古谚形象说明了中药材适时收获的重要性,也道出了科学生产之于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作用。临床上,一些老中医在处方时,喜欢在药名前标“川”、“云”、“广”等产地,显示出对道地药材的信任。 一、相关论述 1.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强调了区分药材的产地、讲究道地的重要性。在《神农本草经》中所载的365种药材中,有不少从药名上就可以看出有道地色彩,如巴豆、巴戟天、蜀椒、蜀漆、蜀枣(山茱萸)、秦椒、秦皮、秦瓜、吴茱萸、阿胶、代赭石(山西代县一带)、戎盐等。巴、蜀、吴、秦、东阿、代州都是西周前后的古国名或古地名。 2.《五十二病方》中的242种药材中,名称上反映出产地者有蜀菽、蜀椒等。 3.《内经》从理论上阐明了道地药材的含义,指出:“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 4.《伤寒论》中的方剂有112首,涉及的中药材80余种,其中记载的道地药材阿胶、蜀漆等被广泛地用于临床。 5.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特别强调药材的产地,指出:“用药必依土地”,这可能为后世正式专用“道地药材”的术语奠定了基础。 6.李时珍的道地药材观点更为明确,如:“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沧击能盐,阿井能胶,……将行药势,独不择夫水哉?”他在每味药材项下虽不像《本草

中药材产地大全青海

中药材产地大全: 青海省主产药材分配 主产药材:主要分布有甘草、旋覆花、红花、枸杞子、苍耳子、天仙子、车前子、牛蒡子、葶苈子、丹参、大戟、防风、紫花地丁、茵陈、紫菀、狼毒、曼陀罗等。林中及草原主要分布有羌活、党参、大黄、赤芍、天南星、黄嗥、升麻、地榆、马尾莲、黄精、南沙参、川贝母、冬虫夏草、秦艽、远志、沙棘、麝香、鹿茸等。 一、《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461种,药用动物154种,矿物药45种,共计1,660种。药材资源分布:东北部:大通河、湟水和黄河流域,属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在1750~2,600米之间,气温较高,药材资源比较丰富,种类达1,200多种。河谷及两侧低山丘陵地匮,主要分布有甘草、旋覆花、红花、枸杞子、苍耳子、天仙子、车前子、牛蒡子、葶苈子、丹参、大戟、防风、紫花地丁、茵陈、紫菀、狼毒、曼陀罗等。林中及草原主要分布有羌活、党参、大黄、赤芍、天南星、黄嗥、升麻、地榆、马尾莲、黄精、南沙参、川贝母、冬虫夏草、秦艽、远志、沙棘、麝香、鹿茸等。 1、青南高原:自西倾山以南,沿东部边缘向南至玉树州的囊谦,形成高山峡谷地貌,谷地和山地气侯差异较大,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降水较多,植物群落类型比较复杂,药材种类在450~600种之间,东部主要分布有唐古特大黄、秦艽、甘松、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黄嗥、杜鹃、藏茵陈和麝香、鹿茸(角)等。西部广大地区分布有龙胆、葶苈子、棘豆、雪莲花、虎耳草和熊胆、藏羚角等。 2、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极度干旱,药材种类较少,约有250种。其中主要有黑果枸杞、罗布麻、麻黄、秦艽、羌活、锁阳等植物药材。 二、《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10多种,主要有川贝母、枸杞子、大黄、当归、鳖参、秦艽、羌活、川芎、鹿茸和人工培殖牛黄等。年种植面积1,000亩,年产量近10万公斤。收购药材200种,年收购量160万公斤。 三、《主产品种》麝香:有马麝和林麝两种,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主产玉树藏族自治州。多栖息于海拔2,800~3,500米之间的山林中。 1、鹿茸:马鹿和白唇鹿家野兼有,分布于全省各地。白唇鹿资源居西北之冠,有“白唇鹿故乡”之称;全省各地建有20多个养鹿场,除养殖本地的马鹿和白唇鹿外,还从东北引进了梅花鹿。所产鹿茸大部分供应省外和出口。 2、冬虫夏草:主产玉树、果洛两个自治州,其它部分州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000~4,200米之间的山地阴坡、半阴半阳灌丛和草甸之中。近年来,人工培养虫草菌获得了初步科研成果,并进入试验性生产。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产品大部分供应出口。 3、大黄:唐古特大黄多为野生,主要分布在果洛、玉树、海南、黄南等自治州;海北、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规范道地药材生产和管理,全面提升道地药材质量,保证人民安全用药,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决定在会员企业内部开展“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选与授牌工作。其目的在于培育和扩大会员企业的品牌优势,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以树立标杆企业,提升会员企业质量意识、品牌市场竞争力,扩大专业委员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为了使评选与授牌工作具有公信力并规范、有序地进行,根据《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审管理办法》,制定《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道地优质药材示范基地,经专家现场检查评审后,由专业委员会授牌。 一、企业具备条件 1、企业资质:会员单位及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公司、合作社、农(林)场; 2、企业经营情况:组织机构、经营范围、技术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经营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等; 3、企业基地情况:栽培历史(至少要有2个生产周期)、种植

规模等。 4、基地名称:生产单位名称+药材名+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 5、申报药材道地性:依据历史文献考证该基地药材道地性的历史和证据资料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包括药用历史与文化(药用历史、文化故事、产业现状等)、当地种植或养殖历史、现代技术评价(品质、应用、效果、市场占比、行业评价等)。 二、生产技术体系 1、基地选择与布局:应按照中药材道地性与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合理选择与布局示范基地。要从历史文献方面找出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历史成因和依据证据。 2、基地环境质量: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因是其产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建设道地药材的生产基地,要调查道地药材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是否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基地、灌溉水、药用动物的饮用水等符合国家相关质量规定。 3、基地生产规模:示范基地规模根据不同品种与市场需求而定。种植类:常用大宗药材基地生产规模一般应在1000亩以上;珍稀名贵药材基地生产规模可在500亩以上。设施种植或养殖类:生产规模一般应在50亩以上。野生抚育类:生产规模一般应在2000亩以上。 4、物种鉴定:示范基地生产的药用植物,应经权威部门的有关专家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并符合传统道地药材与有关法定标准(如《中国药典》等)规定要求。 三、质量管理体系

中药别名大全

紫草(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麦冬(沿阶草、麦门冬) 地榆(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 银柴胡(牛胆根、沙参儿) 甘草(甜草根、密草) 紫草—新疆紫草(软紫草) 远志(细叶远志、小草) 白芷(香白芷、川白芷) 苦参(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 丹参(血生根、赤参、血参、红根) 丹参—甘西鼠尾(甘肃丹参、红秦艽、紫丹参) 人参(地精、山参、土精、神草) 土人参(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党参(潞党参、汶党参、晶党参) 党参—球花党参(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 北沙参(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 柴胡—狭叶柴胡(香柴胡、南柴胡、小柴胡、红柴胡) 四叶参(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 西洋参(洋参、花旗参) 白薇(山烟根子、白马尾、老君须) 狼毒—大狼毒(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 狼毒—鸡肠狼毒(金丝矮陀陀、猫眼草) 狼毒—狼毒大戟(猫眼草) 太子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白头翁(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 白头翁—兴安白头翁 板蓝根(大青根、大蓝根,马蓝根、土龙根) 玄参(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何首乌(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夜交藤根) 川乌(鹅儿花、铁花、五毒) 土木香(祁木香臧木香、玛奴(藏语)) 木香—厚叶川木香(青木香、木香、广木香) 汉中防己(防己、青木香) 粉防己(汉防己、白木香) 黄芩(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 三七(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 菊三七(红背三七、土三七、破血丹) 石刁柏(小百部、山文竹) 百部—蔓生百部(药虱药) 漏芦(独花山牛蒡、和尚头花) 京大戟(龙虎草、将军草、九头狮子)

中药材销售经营方案

中药材销售经营方案 (一)销售政策:1)公司对销售部确定年度销售目标任务、毛利率、回款率和纯利润。2)或实行全承包,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二)经营政策分解: 第一方案:1、公司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组建销售部,并划分为东、南、西北三个区域。 2、公司销售部年度销售目标(按销售额计)1500万元; 3、毛利率保持在25%; 4、回款率100%; 5、纯利润225万元,纯利润率平均保持在15%水平; 6、相关工资和费用(差旅费用、通讯费用、车辆管理等)按公司统一规定执行: 整体控制在10%以内(按销售额计)。 第二方案:全承包,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1、公司不干预销售部日常经营活动,以最大限度提高销售部的运行效率和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总承包负责制,完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2、公司提供必要的运作平台、资金支持、产品支持和提供相关的合法资质; 3、公司提供的中药材产品,实行内部价格与销售部结算; 4、销售部一切费用包干或自理,工资费用可以在公司实行月度借支,月度结帐核算,相关票据由经办人员负责,财务负责审核处理; 5、公司对销售部经营模式,可进行指导。 6、公司按比例收取管理费用(双方协商),剩余利润由销售部门进行分配,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7、公司对销售部不实行销售目标考核。 三、销售部组织架构(以第一种经营方案为例) 说明:1、原则各片区销售部人员4人(含片区负责人),配置统一由公司负责,各片区负责人负责本区域内市场开拓和策划、中药材销售、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窗口经营点组建、渠道管理和客户维护。2、销售部根据公司年度销售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位销售人

员,使销售人员分工合理、工作目标明确。 四、目标客户: 1、通过各个专业中药材批发市场销售; 2、由各销售人员对各自区域内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医药中间体(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原料药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外贸出口公司(各专业中药材出口企业)、制革化工企业、保健品化妆品企业、食用香料及滋补汤料、洗浴餐饮企业等。 3、与省外对川产药材进行经营的药商合作、大型中药材批发企业进行双赢合作(代理或经销)。 五、保障措施: 1、良好的销售平台和工作氛围,公司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和谐相处、互相尊重; 2、完善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执行力,奖罚分明,能最大限度提高各位销售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对销售全员业务培训和思想协调沟通工作,开展BOSS行动计划,使每位销售人员充分认识到不是为完成公司任务而工作,而是为体现自身能力和实现个人价值工作,在各自的区域和工作岗位上自己就是总经理、负责人、老板,并加强自我管理和业务技能提升。 4、资金支持、产品支持、信息支持、技术支持,资金计划按进度执行,产品质量准确可靠、市场信息提供及时、技术支持到位。 5、公司各项上传下达意见反馈畅通并能及时处理。 6、公司提供各项资料证照齐全、合法。 7、必要的公司形象宣传,包括通过电视、户外广告、中药材专业杂志、产品宣传册、各大型中药材、中医药交易展览会等进行形象展示、树立品牌。 8、逐渐建立健全销售网络,加强渠道维护和信息管理,用户定期电话信函回访。 9、加强新客户、新市场的开发,拓展中药材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价值。 10、加强合同规范化管理,确保合同按时执行。 11、货款资金及时回笼,以提高货款安全性,加速资金周转。 12、在销售经营活动中,一切以公司利益为重,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和信誉,诚信合法经营,建立培育客户忠诚度,互惠互利,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维护和建立与各新老客户长期业务合作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