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髁间脊骨折

胫骨髁间脊骨折
胫骨髁间脊骨折

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心得

蔡春雨

胫骨髁间棘骨折约占全身骨折中的0.38%。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髁间棘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数为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容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所以更应引起骨科医师重视。

传统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手术方式大致可以有下面几种类型。

第一:切开后用钢丝或者螺钉固定。该类方式需要切开关节囊,手术创伤较大,容易引起关节粘连。骨块较小或者很薄的时候,固定困难,容易引起骨折块的再骨折。

第二:关节镜下高强度线“8”字缠绕固定。该类手术方式创伤小,不需要二次手术拆除内固定。但是需要丰富的关节镜手术经验,学习周期长,手术时间长,步骤繁琐。手术经验不丰富或者骨块较小的时候,容易发生线的滑脱,导致内固定失败。

第三: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花费巨高,痛苦大,康复时间久,术后6-9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有没有更简单、经济、创伤更小的手术方式呢?

我们的方案:关节镜下克氏针鱼钩样固定。经济、实用,手术步骤简单,容易掌握,特别适合关节镜经验不是特别丰富的骨科医生。

取内固定时非常简单,病人痛苦小。(不需要住院)

病例一:

52岁女性,骑电车摔倒致右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3天。入院诊断:右侧segond骨折合并胫骨髁间棘骨折。MRI显示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伤后第六天手术。

打入第一枚克氏针。

术中克氏针折弯后的效果。

术后复查X线结果。

术后伤口和克氏针进针点的外观照。

病例二:

29岁女性,摔伤后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天。入院诊断:右侧胫骨髁间棘骨折。

术后第六天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

打入直径1.5mm的克氏针。

折弯第一枚克氏针。

折弯后回敲,尖端埋到交叉韧带内完成骨折加压。第二枚克氏针。

术后复查X线片。

术后切口外观照。(还可以更小点。)

三个小口,可以解决大麻烦。

病例三:

45岁男性,外伤后左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7天。入院诊断:左侧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伤后第九天手术。术中折弯的克氏针。

术后复查X线片。

一定要选用直径为1.5mm的克氏针,太细的力量不够,太粗的折弯困难。

如何折弯:关节腔内,持针器两次折弯克氏针即可达到目的。

关于加压:克氏针远端用持针器夹持,老虎钳向远端敲,近端埋在韧带内并完成加压,不会撞击股骨髁,折弯远端后再用关节镜探查骨块复位情况和前交叉韧带张力。

如何取内固定:取内固定时,局麻下小切口,持针器夹持远端回抽,即可拔出克氏针。(箭头处为进针点和二期取克氏针的切口)。克氏针直径1.5mm,弹性和韧性很好,抽出时关节腔内的“鱼钩”会回缩,不用担心断裂。关节内的克氏针尖端很细,不会切割韧带。

康复和锻炼:术后膝关节需在伸展位石膏或支具下固定3-4 周。术后第 1 天即可扶拐下床,进行非负重行走,还可进行股四头肌静态收缩锻炼。3周后可适度活动膝关节,4周后允许部分负重行走,第8周可完全负重行走。

另外,这种技术还特别适用于治疗骨骺未成熟的青少年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因为克氏针的直径只有 1.5mm,不会

损伤到骨骼的生长板。

2011年开始,我们采用这种方式治疗了大约30多例胫骨髁间棘骨折,全部一期愈合,没有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情况,有效的避免了长期石膏固定引起的膝关节僵硬、粘连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总结:关节镜下克氏针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手术简单,疗效确切,节约费用。不失为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一种好办

法。

克氏针折弯方法:

第一步:准备1.5克氏针和持针器。

第二步:持针器夹持克氏针,距离尖端5mm即可。

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胫骨髁间棘骨折又名髁间隆突骨折,是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一种类型。后一命名强调撕脱骨块不只是胫骨棘,髁间隆突占大部分。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明显外伤史。 二、症状和体征 (一)患膝疼痛,行走困难。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以伸直受限更常见。 (三)伤后膝关节肿胀。 (四)髌韧带后方关节线处压痛。 三、特殊检查 (一)浮髌试验阳性。 (二)前抽屉试验阳性,如患者因疼痛刺激,肌肉紧张,不能配合,必要时行麻醉下检查。 四、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膝关节侧位片能够清晰显示骨折情况。有时正位片显影不满意,可将球管向后下倾斜15~20度,行射线与胫骨关节面平行的正位片。 (二)CT检查 可以进一步了解骨折块的大小、粉碎及移位情况。[证候分类] 1959年Meyers和Mckeever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 I型:不完全骨折,移位很少。 II型:完全骨折,但后方有软骨或软组织相连,骨片前方1/3~1/2已经掀起离开下面骨床。 III型:骨折块向上移位或水平旋转。 Zaricznyi将粉碎性III型损伤增补为IV型骨折。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一)手法整复外固定法 1、适应证:Meyers分型的I型骨折,不愿手术或皮肤条件不具备手术治疗的患者。 2、操作方法:给予膝关节屈曲20°~30°位前后石膏托外固定,若膝关节腔内积血严重,则行穿刺抽吸后适度加压包扎,然后石膏外固定。通常在胫骨平台后外侧缘以及腓

骨颈的部位容易造成腓总神经的压迫致伤,因此石膏固定的时候一定在此部位多垫一些石膏棉。固定期应注意石膏夹板的松紧度,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卧床制动4~6周后拆除石膏,行膝关节屈伸锻炼。 二、手术治疗 (一)切开复位钢丝或钛丝内固定法 1、适应证:Meyers分型的II型、III型及IV型骨折。 2、操作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膝关节前内侧入路,显露骨折端,清理关节内以及骨折端积血,1根钢丝绕经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后方按压复位骨折块,经两个骨洞于胫骨结节内侧结扎固定,分别缝合各层。术后长腿石膏固定膝关节于轻度屈曲位4~6周。 (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法 1、适应证:Meyers分型的II型、III型骨折,骨折块较大。 2、操作方法: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切开复位方法同上,复位后用1~2枚可吸收螺丝钉通过骨折片向前内下方固定。注意此方法不适用于IV型骨折,且螺丝钉应尽量避免固定于髓腔内而导致固定不牢靠。 三、药物治疗 (一)中药治疗

胫骨髁间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胫骨位于皮下浅表层,肌肉组织较少,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在外力撞击下受到损伤,而出现骨折,而骨折部位也极易穿破皮肤成为开放性骨折。且胫骨下段血供不足,骨折发生后易伤处感染、骨折不愈等并发症。胫骨髁间棘是发生于膝关节内的骨折,前交叉韧带撕脱受损,关节移位明显,常会导致前交叉韧带失效,未复位的骨折块导致伸膝时髁间窝撞击,导致伸膝功能受限,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存在踝关节疼痛及不稳症状,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35-39]。引发固定后并发症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周围韧带及软骨的损伤被有关。新鲜的胫骨髁间棘骨折若漏诊或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将演变为陈旧性骨折,易发生骨块吸收,韧带挛缩,对治疗造成困难,所以一旦诊断应早期治疗,避免发展为陈旧性骨折。 Mckeever分型为Ⅰ型患者临床一般给予保守治疗,对于Ⅱ,Ⅲ,Ⅳ型骨折患者,则需通过手术进行解剖复位内固定,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传统的膝关节切开手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以及骨牵引,创伤较大,难以处理合并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损伤膝关节周围封闭的软组织环境,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出现再损伤[41]。虽然也能有效进行复位及固定,但因为手术损伤大,固定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影响膝关系的功能恢复[42]。关节腔间隙小,操作空间窄小,直视下不易看清楚,应用关节镜则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关节面骨折不易复位。传统手术治疗时,直视下手术切口大,且在术中需强行翻转踝关节,损伤胫腓前后韧带,易导致踝关节功能恢复障碍;而透视下复位因关节软骨不显影,术中无法清晰了解关节内骨折的整体情况,对于损伤无法清晰分析,而无法精准地整复关节面,如果出现骨折块压缩、骨折块对位不良等,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近年微创技术应用于胫骨髁间棘手术中,实验纳入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关节镜辅助技术下可直视复位,手术切口要小于对照组关节镜下视野好,能对整体的关节面情况和相关损伤进行了解,提高了诊断正确率。总之,在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固定用时短,固定后康复快,固定中切口小、固定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同时在镜下可以发现游离的碎骨片和合并的半月板、软骨损伤,以便及时处理。 胫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基本以手术为主,本次实验参照Ruedi修复胫骨损伤的四部方案进行,首先进行腓骨重建,恢复腓骨长度。恢复关节面平整性,重建胫骨远端关节面,固定中应用了小克氏针固定。固定中内外侧切口不超过7 cm,胫骨内侧用钢板支撑内固定。对于伴有骨缺损者,移植填充,填充特可用自体髂骨。由于现在没有一种固定方法是可靠的并且适用于开放骨折的治疗.因此临床上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方式[41]。外固定疗效确切,但是固定后需较长时间固定,且固定的范围较大,螺钉易松动。长时间的外固定,固定切口相对较长.且全层达骨膜.对骨折局部显露较广泛,骨膜剥离较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易感染等,对骨折愈合影响较大[49]。胫骨髁间棘骨折内固定的方法主要包括钢丝固定、可吸收钉、克氏针、不可吸收缝线以及空心钉固定等。 钢丝固定临床应用较广泛,使其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从而确保了内固定的稳定,减少了骨折再移位的可能性。锁定钢板使固定与骨骼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这种空隙的存在减轻了钢板对骨折区域血管的压迫,改善了胫骨骨折区血供不足的缺陷,而有利于恢复。术中无需准确塑形,避免了对骨膜的广泛剥离,减轻软组织损伤[50-51]。具有固定牢固不易移动的优势,但是钢丝定方法较繁琐,固定中处理时间长,且钢丝坚硬具有切割效应,易切割骨块及韧带,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52-59]。可吸收钉强度较弱,且不易旋转,术后可以早期康复锻炼,但对粉碎性骨折及骨块较小的骨折不适用。内固定成功率低。克氏针针尾置于皮外,固定不稳定,易引起关节内感染,且需外固定保护6周以上。缝线固定避免了螺钉置入时拧碎骨块,当骨块较小时,固定缝线靠后时可能出现骨块前缘翘起、缝线固定松脱等。目前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中应用较广泛

关节镜下可吸收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关节镜下可吸收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作者:韦寿繁,金先跃,吴毅华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髁间嵴骨折7例,Meyers-MckeeverⅡ型3例,Ⅲ型4例。结果 7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对位对线良好,随访6~15个月,骨折无再移位,无膝关节松弛或不稳定,无膝屈伸受限。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2.6)分。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方法简便、易行,膝关节镜手术有助于关节内其他合并伤的诊断和处理,创伤小,早期可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膝关节;髁间嵴骨折;关节镜;骨折固定术 随着车祸和运动损伤的增加,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越来越常见。Meyers和Mckeever根据骨折移位的程度将其分为3型:Ⅰ型,骨折块轻微移位;Ⅱ型, 骨折块向后掀起;Ⅲ型,骨折块完全移位。目前对于Ⅰ型骨折多采用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如石膏、支具固定等。但对于Ⅱ型及Ⅲ型骨折,需要坚强内固定,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关节不稳、髁间撞击症及膝关节伸直受限等并发症[1]。我院自2007年5月~2008年2月,收治Meyers-MckeeverⅡ、Ⅲ型新鲜胫骨髁间嵴骨折7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取得临床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均为闭合性胫骨髁间嵴骨折,男4例, 女3例,年龄25~53岁,平均33.6岁。其中Meyers-Mckeever Ⅱ型3例,Ⅲ型4例。手术时间为伤后6~12天,平均8天。术前经X线、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检查,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2例。 1.2 手术方法病人仰卧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肢大腿固定气囊止血带,按关节镜常规入路操作,通过髌下前内、外侧入路,分别插入关节镜及刨削系统或等离子刀,在关节镜监视下清除关节内凝血块、骨折脱落的小碎骨片及组织碎屑等。根据内侧副韧带挫伤程度进行修补,根据半月板的损伤类型镜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活动膝关节用探钩检查并将髁间嵴骨折块拉向胫骨骨折床处,试行复位,检查关界面平整后,用等离子刀清理骨折周围挫伤组织并修整固缩部分挫伤的前交叉韧带。在髌韧带入路置入导向定位器并插入套管,利用套管压迫髁间嵴骨折块致使骨折复位,用两枚1mm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周边,加大膝关节屈曲至适宜角度,在骨折块中央钻入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套入螺丝钉套管压迫防止骨折块移位,拔除克氏针,然后经套筒在髁间嵴骨折块中央克氏针孔处钻骨道并攻丝,将匹配的可吸收螺钉(日本刚子)拧入固定骨折块于胫骨骨床上。再拔除固定骨折块周边的2枚克氏针。检查螺钉尾端未高出软骨面,反复屈伸膝关节,检查骨折块无分离及移位。大量盐水冲洗关节腔,并用等离子刀修整固缩骨折周围组织,关节腔内注入2ml玻璃酸钠,缝合皮肤。 1.3 术后处理及康复所有病人术后膝关节弹力绷带加压包

可吸收螺钉在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应用

可吸收螺钉在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应用作者单位:100103 北京市朝阳和平医院 通讯作者:陈昊 目的分析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损伤机理,探讨可吸收螺钉用于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09年7月使用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12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12个月内均达临床愈合,未出现不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同时也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是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理想的材料。 标签:髁间隆突;骨折;内固定物;可吸收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bsorbable screws in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s of the tibia CHEN Hao.Heping Hospital of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injurious mechanism of fracture of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 and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treating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 with absorbable screws.Methods From Jul. 2008 to Jul.2009, we treated 12 cases of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s which were fixed with absorbable screw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was 18 months. All of these cases got clinical union in 12 months. We did not encounter any cases of nonunion.The function of joint were normal.Conclusion Beside satisfactory results obtained by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bsorbable screws, and avoids being taken out by second operation. It is ideal material 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s. 【Key words】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or; Absorbable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是一种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骨折,损伤机制是由于暴力作用于前交叉韧带(ACL)时,因ACL所附着处的胫骨骺线所能承受的牵拉力小于ACL本身能够承受的牵拉力,从而导致胫骨髁间隆突撕脱[1,2],多由运动损伤所致。国际上由Poncet于1875年首次阐述该类骨折损伤机理[3]。Meyers-McKeever根据撕脱骨块移位程度将其分为三型[2]:Ⅰ型:撕脱骨块仅有较小移位或没有移位;Ⅱ型:撕脱的骨块前1/3~1/2自胫骨平台翘起并分离;Ⅲ型:撕脱骨块与胫骨平台完全分离。治疗原则必须达到解剖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故保守治疗只适用于Ⅰ型撕脱骨折,Ⅱ型、Ⅲ型骨折必须手术内固定治疗。不恰当的闭合手法复位有可能直接导致Ⅱ型骨折转变为Ⅲ型骨折[2],而术中未能达到解剖复位又容易导致各种后遗症的发生,如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疼痛、ACL习惯性松弛等[4,5]。传统手术多采用丝线[6,7]、金属螺钉[8,9]、钢丝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 538?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 , A ug. ,2018 , Vol.13 , No.4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 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江勇1梁子聪2* (1贵州省齡南州中医医院,都匀市558000;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都匀市 558000)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 效。方法接受治疗的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26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I[型12例,IH型 14例。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骨折端复位,采用可吸收棒固定,采用X线检查随访及Lysholm评价膝 关节功能。结果2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8(28. 6±3. 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 (7.6±0.7)周。术后半年、末次随访Lylwlm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可减少关节僵硬,无 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关节镜;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可吸收棒;儿童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6575(2018)04-0538-03 DOI:10.11864/j.issn.1673.2018.04.44 调查发现,儿童髁间棘撕脱骨折较成人多见,特别 是8 ~ 17岁儿童[1]。髁间棘撕脱骨折临床上较为常用 的分型为Meyers-McKeever分型[2],以骨折块大小和位 移程度分为I、n、m、IV型。对于I型目前主张采用保 守治疗,W型采用手术治疗,而I型、m型骨折的治疗方 式则有很多,但在手术与固定方式上仍存在较大争议[3]。儿童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治疗要求更高,既要求解 剖复位、固定牢固,还要求减轻骨骺损伤,减少发育异 常。关节镜辅助治疗是一种直视复位的微创治疗方式,可吸收棒固定又是一种无需二次取出内固定的固定方 式,二者均符合儿童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治疗特点。为探 索更加理想的手术方式,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6年 4月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并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 童I、m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26例,效果满意。现报 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髁间棘撕脱性 骨折患儿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 ~ 17岁, 平均12. 3岁;运动伤15例,交通伤8例,坠落伤3例;按 Meyers-McKeever分型[2]:I型12例,m型14例;受伤时 间1 ~5 d,平均2.7 d;伤肢:左侧10例,右侧16例。纳 人标准:①术前经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骨髁 间棘撕脱骨折;②新鲜骨折;③Meyes-McKeever分型为 I型和羾型。排除标准:①Meyers-Mekeever分型为I型 通信作者或粉碎性骨折;②陈旧性骨折;③开放性骨折;④术前 X线骨骺线闭合者;⑤不配合医嘱或随访资料不完整 者。 1.2手术方法采用全麻,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上驱血带,采取常规髌下前内外侧人路,探查关节腔内 各结构。若合并半月板损伤,则缝合损伤半月板。清理 关节腔,清除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断端软组织,将骨块 复位后,分别予2枚1.0克氏针分别交叉固定骨块周围 组织稳定骨折块,根据骨块大小分配可吸收棒固定区 域,专用钻头在合适位置钻孔,用助进器轻轻敲人可吸 收钉固定骨块。拔除固定克氏针,活动膝关节观察骨块 固定牢固程度,C臂透视骨块复位情况。大量等渗液冲 洗关节腔,逐层关闭切口,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固定,患肢 膝关节屈曲15°固定。 1.3术后康复术后第2天可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胭绳肌等长收缩;术后1?2周做渐进式关节屈伸功能 锻炼;术后2?4周内禁止下床,需辅助支具固定3 ~ 4周。术后1个月复查X线见骨痂生长,可扶双拐行 走;术后8 ~ 12周可完全负重及允许最大屈曲角度。3个月后加强肌力及步态训练,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 1.4随访及功能评价本组均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定期门诊复查X线,观察患肢骨折愈合、生长发育与异 常发育情况。术前、术后半年、末次随访时使用Lysholm 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4]。满分10分,其中 95分以上为优秀,5 ~ 94分为良好,65 ~ 84分为尚可,小于65分为差。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 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

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通过关节镜治疗的方法。方法:2001年6月~2007年10月共收治患者37例,采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果:37例全部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5±2)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本组优29例,良6例,可2例。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在复位和固定方面与切开手术一致,但具有创伤小,对关节内干扰小、反应轻、不破坏支持带及关节囊、减轻手术后粘连或僵硬、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儿童胫骨髁间棘骨骺损伤一般采用钢丝、不可吸收缝线、可吸收缝线。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ibial spine fracture through the arthroscopic methods of treatment. Methods:Ways Since June 2001 to October 2007, a total of 37 cases treated such patients, using non-absorbable suture arthroscopic fixation, achieved good results. Results: All 37 cases were followed up. Time 12-18 months, the average time(15±2) months. According to Rasmussen score, this group of 29 cases of excellent, good six cases, two cases can be. Conclusion: Arthroscopic surgery tibial spine avulsion fracture in the reset and fixed with surgery, but with less trauma and disruption of intra-articular small, light reaction, not to undermine support for tape and joint capsule, reducing post-operative adhesions or stiffness, the advantages of faster functional recovery. For children tibial epiphysis spine injury in the general use of steel wire, non-absorbable suture, absorbable suture. [Key words] Arthroscopy; Tibia; Supracondylar and intercondylar; Spine fracture; Non-absorbable suture 脛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即前十字韧带胫骨附丽处撕脱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急性损伤。儿童的此类损伤多是由于运动损伤引起,等同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由于儿童骨骺尚未闭合,其固定方式多有异于成人之处[1-3]。2001年6月~2007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7例,采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7~14岁,平均10岁;运动伤28例,交通伤7例,其他伤2例。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Ⅰ型1例,Ⅱ型8例,Ⅲ型28例,Ⅳ型0例。均为新鲜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3~13 d,平均5 d。术前Lachman试验阳性35例,ADT试验阳性32例。术前均行DR与CT检查以明确骨折分型。所有患者术前诊断与关节镜探查结果吻合。半月板前角嵌入骨折块下者10例,其中内侧3例,外侧7例;膝横韧带嵌入1例。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总结52例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用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结果:随访48例,时间为8个月~2年,平均15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7.3分。结论:膝关节镜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胫骨髁间嵴;骨折;关节镜;内固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41例,女11例,年龄12~55岁,平均31岁。左侧18例,右侧34例,合并半月瓣损伤3例,侧副韧带损伤4例。入院时间为伤后3小时~10天,平均3天,外伤后均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前抽屉试验49例阳性,3例可疑阳性,X线片均示胫骨髁间嵴骨折。按Meyers-Mckeever-Zaricnyj分型:Ⅱ型9例,Ⅲa型25例,Ⅲb型12例,Ⅳ型6例。 2.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在患侧大腿根部上止血带,用生理盐水充盈关节腔,取前外侧、内侧入路,插入关节镜及关节镜器械,先行膝关节镜探查,排除膝关节内其他合并损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膝关节腔,清理关节内积血,若有增生的滑膜和脂肪垫遮挡术野,可用刨刀切除增生的滑膜和脂肪垫,镜下见胫骨髁间嵴掀起及骨折断面,做前抽屉试验时可见骨折块发生移动。取髌下中央入路,用探针撬拨按压复位。再于胫骨结节内下侧切1~2 cm切口,在骨膜下稍做剥离,该处及前内侧入路置胫骨定位器,分别在胫骨嵴骨块两侧钻孔,用硬膜外穿刺针沿内侧骨道孔进入关节腔,穿入单股细钢丝。外侧骨道孔穿入双股细钢丝袢进入关节腔,分别于中央入路及内侧入路用两把小直钳在关节内操作,将单股钢丝伸入双股钢丝袢内做引导,若为粉碎骨折应先穿入前交叉韧带,牵拉单股钢丝袢,将双股钢丝经内侧骨道孔拉出,取出单股钢丝,再将骨科PDS-Ⅱ缝线双股套入双股钢丝袢,在外侧骨通道牵拉双股钢丝袢,一并将双股缝线带出。牵拉前可将小直钳垫于缝线下,防止牵拉钢丝时拉碎骨块,关节镜监视下骨折块完全复位后,将内外侧骨通道内缝线于胫骨结节内下侧打结,固定骨折块,伸屈关节及做前抽屉试验,可见胫骨嵴骨块固定可靠。再次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缝合伤口,长腿弹力绷带包扎,结束手术。 2.3合并症的治疗:术中发现的3例半月瓣损伤,一期做半月瓣成形或半月瓣切除。对4例侧副韧带损伤在患膝内或外侧做切口行一期修复。 2.4术后治疗:术后为减少关节内出血,需弹力绷带包扎5~7天。同时为

经关节镜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

经关节镜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 摘要目的探索经关节镜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方法16例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患儿,采用关节镜下用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佩戴卡盘支具,早期适当功能锻炼。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复位满意,16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患儿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未见明显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关节镜下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以避免损伤骨骺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关键词关节镜;克氏针;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治疗 胫骨髁间嵴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胫骨髁间嵴发生骨折后常会导致前十字韧带(ACL)起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必然导致ACL的张力出现了松弛,进一步发展则会引起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或者半月板的损伤等各种并发症,因此,有关胫骨髁间嵴骨折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损伤大,常遗留功能活动受限等并发症。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逐渐采用经关节镜手术治疗。2005年7月~2012年6月,本科在关节镜下治疗此类骨折1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胫骨髁间嵴骨折患儿16例,年龄7~15岁,平均年龄11.7岁,男10 例,女6例。骨折波及骺板的6例,均为急性损伤,受伤至住院时间2~12 d,平均时间7 d。按照Meyers-Mckeever分类法:Ⅱ度10例,Ⅲ度4例,Ⅳ度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7例,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所有患儿均行X 线、MRI检查。 1. 2 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患侧缚气囊止血带,先按顺序行关节镜探查,清理淤血,同时处理半月板损伤,然后清理骨折面的血肿及卡压的软组织,确定骨折情况,用探钩将骨折块复位,然后在胫骨结节内侧做1 cm切口,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定位器准确定位,用2枚2 mm克氏针穿过定位器,折弯后固定骨折块,并牵拉克氏针以加压骨折块,之后退出定位器,克氏针尾端折弯并固定皮下。确认复位满意后,活动膝关节,观察骨折块固定是否牢固。术后屈曲30°位石膏托或铰链支具固定4~6周,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1. 3 术后处理术后应用抗生素1 d,术后嘱患儿每日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等张收缩活动等功能锻炼,预防股四头肌萎缩。石膏固定4~6周即拔出克氏针,拆除石膏托开始患肢功能锻炼,逐渐扶拐部分负重行走,8~10周可负重行走。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天津港口医院郭晓征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并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例Meyers Mckeever Ⅱ、Ⅲ、Ⅳ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施行关节镜下复位及内固定术。在关节镜监视下,对移位或翻转的粉碎骨折块进行复位,用不可吸收缝合线或自攻空心松质骨螺钉对骨折块行内固定,同时处理合并伤。术后使用支具于伸膝位制动4~6周,术后给予相应阶段的康复指导。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良好,伤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一致,关节稳定。结论对于胫骨髁间棘骨折,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选取适合的内固定方式,在关节镜监视下完全可以做到满意的骨折整复,可靠的内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稳定性。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小,较膝关节开放手术具有明显优越性。 【关键词】胫骨髁间棘;骨折;交叉韧带;膝关节;关节镜 Surgery treatment for tibial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 under arthroscopy XIE Jie,HUANG Zhang,PAN Liang chun,et al. (Department of Orthropedics,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efei, Hefei 23006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operation techniques of the surgery treatment for tibial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 under an arthroscopy.Methods Totally 14 cases of tibial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s underwent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under arthroscopy(Meyers Mckeever Ⅱ,Ⅲ,Ⅳ).The fracture was reduced and fixed with non absorbable suture or cannulated screws.The associated injury was treated at the same time.The injured leg was fixed by brace on knee extended position for 4~6 weeks after operation.Rehabilitation instruction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ges.Results All fractures healed.Injured joints were stabilized with normal motion.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the internal fix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age,types of the tibial intre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 under an arthroscopy,resulting in precise reduction,reliable fixation,and superior to the open reduction. Key words:tibial eminence;fracture;cruciate ligament;knee joint;arthroscopy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损伤机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似,处理不当可能出现膝关节不稳、髁间撞击症、膝伸直受限症状。目前观点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即Meyers Mckeever Ⅰ型可通过保守治疗,但对于骨折移位的即 Meyers Mckeever Ⅱ、Ⅲ、Ⅳ型需要手术复位固定。我院应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术后临床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