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言现象整理

《桃花源记》文言现象整理
《桃花源记》文言现象整理

文言现象整理

1通假字: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结合课后四):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芳草鲜美(鲜嫩美丽)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此中人语云(告诉)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

遂与外人间隔(特指桃花源外的世人)(断绝了往来)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3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adj.意动,对...感到诧异)此用法又如:邑人奇之

欲穷其林(adj.活用作v.穷尽,走到尽头)

才通人(使动用法,使……通过)

处处志之(n.活用作v.做标记)(寻向所志,志,v.做标记,与“所”连用,“所做的标记”)未果(n.活用作v.实现)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课后三1)

林尽(于)水源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其,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一词多意

寻:

寻向所志(寻找)(向,原来,先前)

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

舍:

便舍船(v.舍弃)

屋舍俨然(n.房屋)

遂:

遂迷(终于,竟,竟然)

遂与外人间隔;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得:

便得一山(出现)

得其船(找到)

闻:

鸡犬相闻(听见)

闻有此人(听说)

乃:

乃大惊(就/竟然)

乃不知有汉(竟然)

捕鱼为业(作为)

为外人道(对)

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见到的景象)

桑竹之属(代词,这。“之属”可译为“之类”))

具答之(代词,问题或村人,也可以做词尾,不译。可译为“详细地作了回答”。此用法同“处处志之”)

闻之(代词,这件事)

欲穷其林(代词,那)

其中往来种作(代词,那)

得其船(代词,他的)

6、同义词

(1)“沿着”意

缘溪行

便扶向路(向,原来的。“寻向所志”,向,原来,先前)

(2)都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咸来问讯

皆叹惋

(3)邀请

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7、成语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豁然,宽阔明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津,渡口。问津,询问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自得其乐。怡然,和悦的样子。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

《屈原列传》整理稿 一、一词多义(实词) 1.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2)骑能属者百余人《项羽本纪》跟随 (3)乃以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 (4)徒属皆曰:“敬受命”。《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动词,隶属,属于。) (6)神情与、黄不属——《核舟记》(动词,类似。) 2. 与 (1)屈平不与:动词,答应,允许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结交) (3)信与耳以兵数万《侯列传》(连词和) (4)坚营勿与战《侯列传》(介词和) 注意(3)(4)词性不同,词义相同。 3. 伐 (1)平伐其功:自夸 (2)自矜功伐《项羽本纪》/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列传》(名词,功劳,功业。)(4)其后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5)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4. 疾 (1)臣少多疾病《情表》(病)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恨,痛心)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快) (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生疾病) 7. 、间 (1)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隔绝)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离间) (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暗中) (4)间至矣《廉蔺列传》(从小路) 8. 见 (1)私见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会见)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屈原列传》(被) 9. 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断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4)楚诚能绝齐,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绝交) 10类 (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像)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事物) 11. 迁 (1)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放逐)

(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 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5.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 古义: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顾】 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穷】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 【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精选全面

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古今异义的词 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 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 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 若

文言文滑稽列传原文

滑稽列传原文 滑稽列传(选自《史记·滑稽列传》)◇原文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①。”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②!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③。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④。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⑤。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⑥?”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⑦。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⑧。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⑨。’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⑩。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 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 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 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 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 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 在。 ◇注释①《易》以神化:《易》可以用来使人权变如神。 ②恢恢:广阔无垠。 ③微中(zhòng):指有意无意间说到点子上了。 ④淳于髡:复姓淳于,名髡。赘婿:男子到女家结婚。 ⑤隐:即隐语谜语的前身。《文心雕龙·谐隐》谓之“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 ⑥蜚:同“飞”。

屈原列传知识梳理答案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 一、注音 谗谄(chǎn)靡(mǐ)不毕见 濯淖(nào)滋垢(gòu) 渣滓(zǐ)皭(jiào)然 汶汶(mén)稚(zhì)子 枯槁(gǎo)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 温蠖(huò)娴(xián)于辞令 属(zhǔ)草稿汨(mì)罗 上称帝喾(kù)楚将屈匄(gài) 二、通假字: 1、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通“返”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旨趣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5靡不毕见.通“现”显现 6、屈平既绌.通“黜”罢黜 7、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 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三、重点实词解释 1、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2、王甚任.之信任 3上官大夫与之同位次

4、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 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6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改变,更改 8、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明 10、“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11、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 1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 13、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心悲痛 14、《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 15、靡.不毕见.无见,同“现” 16、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深 17、举类迩 ..而见义远事物近 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称许 19、不获世之滋.垢污浊 20、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 泥,同“涅”染黑 21、乃令张仪佯装 ..去秦假装 呈献质,同“贽”见面礼 22、又因.厚币用事者 ...臣靳尚凭借当权者 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 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

刺客列传文言文翻译

《刺客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课内知识点整理 1.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看) 2.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不友好) 3. 奈何以见陵 ..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被欺凌) 4. 愿太傅更.虑之(更加,可译为认真) 5.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两次、眼泪) 6.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如果,退回) 7.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 8.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但是) 9.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及,赶上) 10.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拜访)1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辞别) 12.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顺序) 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突然,常态) 1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成功) 15.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排列) 16. 使使 ..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派,使者) 17. 图穷.而匕首见(尽) 18.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趁机) 19. 彼.庸乃知音 ..,窃言是非 ..(那,知晓音乐,好,不好) 20.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擅长) 21.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详细,像) 22. 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违背) 23. 彼乃以我为非人 ..也(不是同类人) 24. 稍.蚕食诸侯(逐渐,慢慢) 25.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担心)26.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同“媾”,媾和) 27.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过) 28.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无能的)29.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悬赏) 30.皆白衣冠 ..以送之(穿衣,戴冠)31.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牵,拉;断) 32.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逃跑)33.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到)

赵世家文言现象整理

《赵世家》知识点整理 一、一词多义。 负: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背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倚仗 卒:程婴卒与俱匿山中最终 故:复故位原来的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所以 略:王北略中山之地巡视 攻城略地夺取 微:尘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地位低下,卑贱。 微言大义深奥、微妙。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即: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副词,就是。 即女也,吾徐死耳。如果,假如。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与则相同。那就。 来即我谋。靠近,走近。 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副词,立刻,马上。 孰:立孤与死孰难?与……相比哪一个更怎么样?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非然,孰敢作难!谁,哪个。 固: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本来。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坚持,坚决。 胡:国胡以相恤。什么。 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为什么,怎么。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请: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 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乃置酒请之宴请。 致:乃治灵公贼以致赵盾涉及 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到达 罗敷前致词表达 适:而叔带去周适晋到 面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舒畅 所以:夫服者,所以便用者也用来 吾所幸者所以制洛也…的原因 累:国贵戚者名不累损害 必有遗俗之累牵连

同”缧”,捆绑:系累吾民 因: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凭借,依靠)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依靠、凭借 我先王因世之变趁着 因竭其愚忠于是,就 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根据)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请之(于是,就) 焉:且焉置土石(于何,在哪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 请服焉(代词) 盘盘焉,囷囷焉(助词,…的样子) 之: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动词,到…去)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结构助词,的) 召而匿之宫中(代词,他)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学而时习之(代词,它)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以:盾以得亡( 而) 以致赵盾(介词,用)以臣弑君(介词,凭借……身份) 子孙在朝,何以惩罪?(介词,依照) 吾先君以为无罪(动词,认为) 韩厥具以实告(动词,把)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目的连词,来) 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连词,表转折) 而:盾卜之,兆绝而後好(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贾为司寇(连词,承接关系)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并列关系)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转折连词) 若幸而男(修饰关系连词) 为:盾为国多难(因为) 为之祭邑(介词,给) 及赵武冠,为成人(动词,成为) 吾先君以为无罪(动词,认为) 是为灵公(是) 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动词,做) 为天下笑者(被) 故:复故位(形容词,原来的)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连词,所以) 乃: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高二(1)班刺客列传 一、通假字整理: 1.吾曩者目摄.之 “摄”同“慑”,威慑,震慑 2.嘿.而逃去 “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 3.北购.于单于 “购”同“媾”,媾和,讲和 4.旷日弥久,心惛.然 “惛”通“昏”,糊涂 5.其意不厌. “厌”通“咽”满足 6.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从”同“纵”合纵策政 7.使悉反.诸侯侵地 “反”通“返” 8.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 9.右手揕其匈. “匈”通“胸” 10.樊於期偏袒扼捥. “捥”同“腕” 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腐”同“拊”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豫”通“预” 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决”同“诀” 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15.而秦舞阳奉地图柙. “柙”同“匣” 1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7.卒.起不意 “卒”通“猝” 18.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擿”通“掷” 19.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溢”同“镒”

2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庸”通“佣” 21.举筑朴.高皇帝 “朴”通“扑” 二、一词多义 1.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深刻) 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2.假 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 假令仆伏法受诛(假如) 汉人未可假大兵全(给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3.遗 厚遗秦王宠臣(wei 赠送) 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送给)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4.教 乃今得闻教(指教) 曲罢曾教善才服(使,让)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名,教化)5.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回来)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身)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归还)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副词,仍然)一樽还酹江月(副词,还是) 6.私 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私利) 乃遂私见樊于期(副词,私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 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 8.图 请入图之(谋划) 图穷而匕首见(地图) 不图子自归(料到)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1)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缪建铭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yǐng)少时常与鲍.叔牙游(bào) 及小白立为桓.公(huán)尝与鲍叔贾.(gǔ)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xiào)公子纠败,召.忽死之(shào) 管仲既任政相.齐(xiàng)与俗同好恶 ..(hào)(wù) 仓廪.实而知礼节(lǐn)桓公实怒少.姬(shào) 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shào)知与之为.取(wai) 而不勉之至王.(wàng)匡救其恶.(a) 一、重点词语整理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结交,交往) 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 齐桓公以.(因而,因此)霸.(称霸) 九合.(联合,会集)诸侯,一.(完全)匡.(扶正)天下 吾始.(当初)困.(贫穷)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成材) 通.货(交换商货。通,流通、交换。)积财 下.(颁布,下达)令如流水之.(至,往)原.(宽广平坦之地) 俗之所否.(非,反对、讨厌),因而去.(废除,革除)之。 吾始.(当初)困.(贫穷)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慎权衡(衡量,比较。权,秤锤;衡,秤杆。)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诈,占便宜) 鲍叔遂进管仲()举荐,推荐 管仲既任政相.(治理)齐,以.(凭借)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之齐在海滨,故论.(主张,学说)卑.(平易,浅近)而.(连词,表因果)易行 桓公实北.(名作状)征山戎(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而.(连词,表转折)管仲因而令燕修.(遵循,实行)召公之政 岂.(其,表示揣测,大概)(孔子)以为周道.(政治主张,政治措施)衰微 语.(俗话、谚语或古书中的话)曰“将顺(顺势促成)其美.(形作名,美德),匡救(匡正补救)其恶.(形作名,过错) 二、词类活用

屈原列传 字词整理

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 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史记 李将军列传 预习 文言知识 整理翻译

《李将军列传》,传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 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 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 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将军,是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 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 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 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 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 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 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 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 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 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 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 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 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 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 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 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 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

管仲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管仲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游交际,交往少时常与鲍叔游游玩二十而南游江淮 纵,放纵游目骋怀 欺欺骗童叟无欺 欺负,占便宜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压倒,超过讽赋欺相如 善鲍叔终善遇之(友好,亲善)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擅长,善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美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认为好)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形容词作动词,做好) 好的,善良的尽善尽美 应答之词,表同意王曰:“善!”乃下令。同“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善刀而藏之 事事情世异则事异

奉事,为某人服务管仲事公子纠 进推荐鲍叔遂进管仲前进,与退相对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进献群臣进谏 同”赆”,赠送萧何为主吏,主进 将扶,持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带领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送以君命将之 带兵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副词,将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副词,又、且将信将疑 连词,和、同、与暂伴月将影 易故论卑而易行容易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更改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换,换取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

相管仲既任政相齐名词作动词,做丞相 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丞相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 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前一“为”,执政处理;后一“为”,成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动,是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介,向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介,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介,为了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介,被 是 诸侯由是归齐由是,因此 是又在六国下矣这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因此 觉今是而昨非正确 走跑,逃跑吾尝三战三走奔向,趋向北走琅琊 仆人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去 废除因而去之 离开高祖欲去 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

刺客列传重要知识点

《刺客列传》重点文言知识点 (1)第1-5段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2.文言虚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虽:虽然。 3.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目:用作动词,瞪视。 4.难句翻译指导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翻译指点:“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 (2)6—8段 1.一词多义: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乃造焉。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2. 文言虚词: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之:结构助词,的。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虽然:即使这样。 3. 词类活用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 (3)9—11段 1.一词多义: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滑稽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六。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滑稽列传文言文原文滑稽列传 作者:司马迁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

“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 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孔子说:“六艺对于治国的作用是一致的。《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用来启发和谐的感情,《书》用来叙述史事,《诗》用来表达情思,《易》用来演绎神妙的变化,《春秋》用来阐发微言大义。”太史公说:天道是那样广阔,难道还不大吗?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屈原列传》整理稿 一词多义(实词) 1.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2)骑能属者百余人《项羽本纪》跟随 (3)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 u交付,委托) ⑷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sh U官属;部属)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动词,隶属,属于。)(6)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动词,类似。) 2. 与 (1)屈平不与:动词,答应,允许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结交) (3)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淮阴侯列传》(连词和) (4)坚营勿与战《淮阴侯列传》(介词和) 注意(3)(4)词性不同,词义相同。 3. 伐 (1)平伐其功:自夸 (2)自矜功伐《项羽本纪》/此五霸之伐也《魏公子列传》(名词,功劳,功业。)(4)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5)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4. 疾 (1)臣少多疾病《陈情表》(病)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恨,痛心)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快) (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生疾病) 7. 、间 (1)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隔绝)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离间) (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暗中) (4)间至赵矣《廉蔺列传》(从小路) 8. 见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会见)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屈原列传》(被) 9. 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断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绝交) 10类 (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像)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事物) 11. 迁 (1)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放逐)

史记刺客列传(高中文言文阅读)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徒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轰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

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使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柯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 诸侯尽与其 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文言文《滑稽列传》古文赏析

《滑稽列传》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滑稽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六。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 【原文】 滑稽列传 出处:《史记》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①。《礼》以节人②,《乐》以发和③,《书》以道事④,《诗》以达意,《易》以神化⑤,《春秋》以义⑥。”太史公曰:“天道恢恢⑦,岂不大哉!谈言微中⑧,亦可以解纷⑨。” 【注释】 ①六艺:即六经,指《礼》、《乐》、《书》、《诗》、《易》、《春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②节人:指节制、规范人的言行。 ③发和:促进和谐。④道事:指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⑤ 神化:窥探神奇变化。⑥义:正义。⑦恢恢:广阔无垠。⑧谈 言微中:谈话微妙而切中事理。⑨解纷:解除纠纷。 【原文】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①。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

诸侯②,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沉湎不治④,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⑤,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⑥:“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⑦,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⑧,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⑨。诸侯振惊⑩, 皆还齐侵地。盛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11)。 【注释】 ①赘婿:入赘于女家的女婿。②数:屡次。③喜隐:喜欢 说隐语,隐语即谜语。④沉湎:指陶醉于饮酒之中。不治:不 问政事。⑤并侵:都来侵犯。⑥说之以隐:用隐语来游说齐威王。说,劝说,说服。⑦蜚(fēi):同“飞”。⑧县令长:县 的行政长官,人口万户以上的县,称令;人口不及万户的县,称长。⑨奋兵:举兵。⑩振:通“震”。(11)《田完世家》:即《田敬仲完世家》,在卷四十六。 【原文】 威王八年①,楚大发兵加齐②。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③,赍金百斤④,车马十驷⑤。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⑥。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⑦,操一豚蹄⑧, 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⑨,污邪满车⑩,五谷蕃熟(11), 穰穰满家(1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13),故笑之。”

文言文特殊现象归纳

文言文特殊现象的归纳 一、实词 A.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B.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的词类。 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是本来表示的意义。“素”的本义是“白色”,“采”的本义是“摘取”,“兵”的本义是“兵器”,“财”的本义是“财务”。 引申义就是围绕本义而引申出来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由一个接一个的帝王踞于朝廷而再指时间,又引申为“朝代”。(朝:早晨→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比喻义指就汉字(词)的原有的某义因比喻而产生的意义。如“心腹”喻“亲信”,“手足”喻“兄弟”,“咽喉”喻“要害之处”,“荆棘”喻困难险阻。 C.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副词+名词 不胫.而走不毛.之地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察今》) ②名词+名词(或代词)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颈项,这里指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③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例如: 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得以表示意愿:愿意、乐意、情愿、肯、要、愿、想要、要想、敢、敢于、乐于表示必要:应、应该、应当、得(děi)、该、当、须得、犯得着、犯不着、理当表示估价:值得、便于、难于、难以、易于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④所+名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起义》)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记王忠肃公翱事》) ⑤名词+补语 沛公军.霸上。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三则》) ⑥名词+而+动词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 二(10)(11)班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5.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 【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箕】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李将军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 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 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 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 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 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 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 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 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 10. 没: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 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 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 12.中:中石没镞(射中)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

刺客列传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 2.嘿.而逃去“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 3.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 4.旷日弥久,心惛.然“惛”通“昏”,糊涂 5.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从”同“纵”六国联合抗秦 6.使悉反.诸侯侵地“反”通“返”返还 7.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8.右手揕其匈.“匈”通“胸” 9. 樊於期偏袒扼捥.“捥”同“腕” 10.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通“预”预先 1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决”同“诀”诀别 12.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4.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14.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通“掷”投掷 15.举筑朴.秦皇帝“朴”通“扑”击 16.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通“佣”被雇佣的人 二、重点实词 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4.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6.乃造.焉。造:拜访。 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蔽:拂拭。 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厌:满足。 9.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 10.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恣:听任,听凭。 1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夺取,侵占。 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14.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15.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1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 17.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顾:回头。谢:谢罪。 1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穷:尽。见:同“现”。 20.自知事不就.。就:完成,达到。 21.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坐:治罪,办罪。22.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诣:到……去。 23.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 24.右手揕.其匈。揕:直刺。 25.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 26.比.诸侯之列。比:排比,对照。 27.愿大王少假借 ..之。假借:宽容。 28.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举:全部,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