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5机械功率(1)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5机械功率(1)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11.5 机械效率(1)

1.如图所示,吃饭时使用竹筷夹着食物,放进嘴中,人所做的额外功是( ) A.移动食物所做的功

B.对食物和竹筷所做功

C.移动竹筷所做的功

D.用力夹食物所做的功

2.小明同学的质量约50 k,小华同学的质量约40 kg,两人相同的时间内将相同质量的课桌从楼下搬到三楼的教室.有关两人此过程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的总功相同B.做的有用功相同

C.小明机械效率高D.小华功率大

3.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最便利的代步工具,以下有关自行车问题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利用自行车能够省功

B.自行车的机械效率能大于1

C.功率大的自行车机械效率高

D.骑自行车时人的功率约70W

4.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滑轮组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的是( ) A.重物升高B.动滑轮升高

C.克服摩擦力D.克服绳重力

5.依次用简单机械——杠杆、定滑轮和滑轮组,将相同量的重物举到相同的高度,简单机械所做的有用功( ) A.杠杆最多B.滑轮较多

C.滑轮组最少D.同样多

6.用起重机吊装石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仅为40%—50%,其原因是起重机工作时

( ) A.额外功较大B.有用功比总功大

C.要消耗能量D.额外功可以为零

7.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质量相同的物体匀速升高相同的高度,两者相比,甲升降机()

A.做的总功较少B.做的总功较多

C.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少D.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

8.李玲玲同学用水桶从水井中提水做清洁,她在把水从井底提上来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B.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C.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

9.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装成滑轮组,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中,与动滑轮有关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二条).

10.小华同学用动滑轮提升钩码,探究动滑轮的做功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1.4 功率 教案

《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做功快慢的方法 2.知道功率的概念 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 W和P=Fv 难点:学会如何比较功率的大小,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功的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功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导入 (请你帮忙)工地上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学生回答的方法可以总 结为两种:一种是人工,一种是机械。 1、两种方法对砖做功一样多吗? 2、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引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 理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中不仅做功多少很重要,同时做功的快慢也很重要。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参照比较运动的快慢运用类比法,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总结,并得出功率的定义) 板书: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①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越少,做功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板书: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定义:功与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W 功率的定义式:P= t W-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功率的常用单位:kW(1kW=103W)、MW(1MW=106W) 介绍为什么用瓦特做功率的单位(瓦特的贡献) 小资料:用图片打出一些运动物体,让学生猜的功率的单位 如:优秀运动员短时间运动的功率可达1_____;长时间运动的功率可达70_____ 抽水机的功率大约是1.2_______; 轿车的功率可达66________ 马长时间拉车的功率约为450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功率的计算 例题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15s内把它匀速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解先计算起重机做了多少功,再求单位时间做的功,这就是功率

(完整word版)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完整word版)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以及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W总x100%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苏科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苏科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t s v = v s t = 、vt s = 密度公式:m V ρ= m V ρ= 、m V ρ= 重力公式:G mg = G m g = 压强公式:F P S = F S P = 、F PS = 浮力计算: 称重法:F G F =-浮 阿基米德原理:=F G V g ρ=浮排液液排 漂浮或悬浮:F G =浮 物体的浮沉条件: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杠杆的平衡条件:2211l F l F = 功的公式:Fs W = 功率的公式:t W P = 推导:Fv P = 机械效率的公式:00100?= 总 有用W W η 额外有用总W W W +=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不计绳重、摩擦)

n G G F 动 += nh s = 物nv v = Gh W =有用 Fs W =总 h G W 动额外= 用斜面提升物体:使用斜面省力但不省功(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Gh W =有用 Fs W =总 fs W =额外 )(0t t cm Q -=吸 )(0t t cm Q -=放 mq Q =放或Vq Q =放 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f v λ= 电学公式汇总 I 表示电流,单位A U 表示电压,单位V R 表示电阻,单位Ω 欧姆定律:I=R U U=IR R=I U 串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电路图 电流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I=I 1=I 2 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 1+I 2 电压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 1+U 2 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 1=U 2 电阻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R=R 1+R 2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分流原理:1 2 21R R I I = W 表示电功,单位J kW·h P 表示电功率,单位W kW t 表示时间,单位s h Q 表示电热,单位J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4 功率 导学案

课题:11.4功率 【目标导航】 【目标】(1)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知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通过知识迁移,由速度类比出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3)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1)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以及运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设计实验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 【难点】熟练地运用功、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预习,完成预习自测 2.课堂自习,合作探究什么是功率?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并活学活用功率的计算。【学习过程】 【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认真阅读,看看你能采摘到什么?】 【阅读撷英】 1.教材助读 2.预习自测 1.通过阅读,你能了解到功率是用来比较物体的物理量。 叫功率。

2. .你认为测量一个物体做功功率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的测量工具有。3.今天早晨你和你同桌一起上楼,相比之下的功率是较大,因为,你考虑的因素有。 我的疑问: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你一定收获不少宝贝,将你的收获和疑问和小组同学讨论吧】【寻根究底】 探究一:什么是功率 〖思考〗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则:小明两次上楼所用时间___ ___,体重___ ___,上升的高度____ _,做的功____ __,但做功的快慢程度却___ ___。 〖讨论〗物体在运动时,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力对物体做功时,我们又该如何比较 物体做功的快与慢?

功率 〖总结〗 〖阅读〗课本第18页:图11-35一些物体的功率。 〖拓展〗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若汽车的牵引力用F表示,速度用v表示, 发动机 的功率用P表示,请你推导出F、v与P之间的关系式。 〖质疑〗汽车在爬坡时,驾驶员要换档,使汽车减速。按我们的想象,这时汽 车应该加速冲上去才对,怎么驾驶员要让汽车减速呢? 探究二: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叫做功率。 2.公式: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以及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W总x100%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苏科版初中物理功率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功率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会把速度的知识迁移到比较做功快慢上来,理解功率的定义及其公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在工地上,工人可以用滑轮组搬运砖头,或者用吊车吊砖。这两个过程中是否有力做功?做功的大小怎么计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2.播放动画引入

播放动画:功率选择“功率的引出”按钮,逐步点击相应按钮。 二、新课学习 1.想一想,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3)利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即速度来描述。 由速度的启发,你能想一想怎样比较人和吊车做功的快慢吗? (1)时间相同,比较运砖的多少,也就是做功的多少 (2)运砖多少相同,即做功的多少相同,比较时间 (3)如果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时间之比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再进行比较。 2.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单位:瓦特(W),1kW=1000W,MW=1000kW。你知道1W的物理意义吗?因为1W=1J/s,也就是说1W表示物体在1s内做功1J。 3.比较 比较这四个物理量的建立过程,找出共性,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4.了解一些功率值 5.功率的计算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4 功率 教案

学过程三、拓展提高 例题1: 小明的质量是50kg,小明的教室在五楼,楼每层高3m,则他每次上楼到教室需做多少功?若小明每次上楼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有两次分别为1.5min和40s,则两次他的功率分别为多少? 分析: 先求出小明的重力,再算出小明上到五楼 所通过的距离,算出小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根据P=W/t算出2次的功率。 例题2: 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爬到杆顶时,甲用了9s,乙用了10s,甲、乙两人质量之比是5:6,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比P甲:P乙等于( ) A.3:4 B.4:3 C.25:27 D.27:25 例题3: 如右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功与所需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功率P甲与乙物体的功率P乙相比较,正确的是()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比较确定 教教学程序及内容个案创新

学过程四、检测巩固 1、做功的快慢用______来表示,计算功率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功率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重运动员把质量为125kg的杠铃在2s内举高2m然后在空中停留3s,运动员所做功为_______________J,功率为_______________,运动员在后3s做功为_______________J,功率为_______________(g=10N/kg) 3、一重为1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3s内移动15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则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_______W,10s内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__J. 4、一辆匀速行驶的电车,速度是36km/h,牵引力为7.2×103N,求: ①2分钟内电车行驶多少km. ②电车的功率是多少KW. 板书设计 四功率一:定义二:公式三:单位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1、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m=G/g 3、密度的定义式ρ=m/V 求质量:m=ρV 求体积:V=m/ρ 4、压强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功率:P=W/t=FV 8、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水平拉动物体W有用=fs物W总=Fs 理想滑轮:F=G/n 不考虑绳重、动滑轮重、摩擦 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滑轮组效率: (1)η=G/ n F(竖直方向) η=f / nF (水平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10、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cmΔt 11、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mq 12、热机效率(汽车之类):η=W有用/ Q放(Q放=m q W有用=Fs ) 【常用物理量】 1、光速(电磁波):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空气中) 3、g=9.8N/kg≈10N/kg 4、标准大气压值: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Pa 5、水密度:ρ水=1.0×103kg/m3 比热容:C=4.2×103J/(kg?℃) 6、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7、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8、家庭电路电压:220V 9、单位换算:(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1.4功率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11.4 功率 1.内燃机功率表明内燃机做功的快慢.功率的单位是( ) A.瓦特/W B.焦耳/J C.牛顿/N D.马力/J 2.机器功率的大小与其做功多少的关系是( ) A.功率越大,所做的功肯定越多B.功率越大,越省力 C.功率越大,越省功D.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一楼到五楼教室做的功相同,做 功的快慢程度却不同.用来表示小明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 A.瓦特/W B.速度/v C.功率/P D.焦耳/J 4.以下有关动物,运动时的功率约为10W的是( ) A.金鱼水池里游泳B.喜雀天空中飞行 C.猎犬森林中奔跑D.金丝猴丛林跳跃 5.英国工程师、发明家瓦特说明蒸汽机的优良性能,引进的功率单位是( ) A.瓦特B.马力C.焦耳D.纽科门 6.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比一比谁的功率大”的活动。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上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②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③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D.①②③ 7.一位父亲与他5岁的儿子磊磊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A.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 B.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 C.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的功率一定大 D.爬相同的楼梯, 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一定大 8.关于做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定对物体做功 B.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没有力做功 C.物体受到的作用力越大,力对物体做功就越多 D.力对物体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9.小明的体重是500N,若他用20s的时间登上6 m高的楼房,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J,登楼的功率是W. 10.A、B两台单缸柴油机,功率分别为20 kW和10 kW,相同时间里,A做的功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做的功;完成相同的做功量,A用的时间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用的时间. 11.柴油拖拉机的功率约为9 kW,汽车起重机的功率约为320 kW.比较拖拉机和起重机的功率值可知:①单位时间内_________的做功本领强;②正常工作时,相同时间里拖拉机所做的功比起重机________(选填“多”或“少”).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5机械功率(1)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11.5 机械效率(1) 1.如图所示,吃饭时使用竹筷夹着食物,放进嘴中,人所做的额外功是( ) A.移动食物所做的功 B.对食物和竹筷所做功 C.移动竹筷所做的功 D.用力夹食物所做的功 2.小明同学的质量约50 k,小华同学的质量约40 kg,两人相同的时间内将相同质量的课桌从楼下搬到三楼的教室.有关两人此过程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的总功相同B.做的有用功相同 C.小明机械效率高D.小华功率大 3.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最便利的代步工具,以下有关自行车问题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利用自行车能够省功 B.自行车的机械效率能大于1 C.功率大的自行车机械效率高 D.骑自行车时人的功率约70W 4.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滑轮组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的是( ) A.重物升高B.动滑轮升高 C.克服摩擦力D.克服绳重力 5.依次用简单机械——杠杆、定滑轮和滑轮组,将相同量的重物举到相同的高度,简单机械所做的有用功( ) A.杠杆最多B.滑轮较多 C.滑轮组最少D.同样多 6.用起重机吊装石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仅为40%—50%,其原因是起重机工作时 ( ) A.额外功较大B.有用功比总功大 C.要消耗能量D.额外功可以为零 7.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质量相同的物体匀速升高相同的高度,两者相比,甲升降机() A.做的总功较少B.做的总功较多 C.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少D.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 8.李玲玲同学用水桶从水井中提水做清洁,她在把水从井底提上来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B.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C.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 9.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装成滑轮组,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中,与动滑轮有关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二条). 10.小华同学用动滑轮提升钩码,探究动滑轮的做功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苏科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苏科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t s v = v s t = 、vt s = 密度公式:m V ρ= m V ρ= 、m V ρ= 重力公式:G mg = G m g = 压强公式:F P S = F S P = 、F PS = 浮力计算: 称重法:F G F =-浮 阿基米德原理:=F G V g ρ=浮排液液排 漂浮或悬浮:F G =浮 物体的浮沉条件: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 液 >ρ 物 杠杆的平衡条件:2211l F l F = 功的公式:Fs W = 功率的公式:t W P = 推导:Fv P = 机械效率的公式:0 100 ?=总 有用W W η 额外有用总W W W +=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不计绳重、摩擦)

n G G F 动 += nh s = 物nv v = Gh W =有用 Fs W =总 h G W 动额外= 用斜面提升物体:使用斜面省力但不省功(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Gh W =有用 Fs W =总 fs W =额外 )(0t t cm Q -=吸 )(0t t cm Q -=放 mq Q =放或Vq Q =放 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f v λ= 电学公式汇总 I 表示电流,单位A U 表示电压,单位V R 表示电阻,单位Ω 欧姆定律:I= U U=IR R=U P 表示电功率,单位W kW t 表示时间,单位s h Q 表示电热,单位J

I=U P R= P U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