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讲义-1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讲义-1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讲义-1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讲义-1

授课教师:杨明

第一主题:

大纲解读及题型示例(一)目录

一.考试目标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三.题型示例

一、考试目标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

试卷结构

1.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1)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2)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

4)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1.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

1)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模块比

例题型学科知识43%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教学设计23%

简答题教学设计题教学实施21%

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评价13%案例分析题

合计100%单项选择题:约30%

非选择题:约70%

学科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

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1.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1)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

2)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

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

3)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

5)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

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1.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

1)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

2)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

能;

3)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学科知识模块、教学设计模块、教学实施模块、教学评价模块

2.1学科知识模块——四(三)个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多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题量一般2~3题

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多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出现,题量一般10~12题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题量一般1~2题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多以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形式出现,题量一般1~2题

2.1.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大纲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

识和基础理论;

2)掌握与信息技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2.1.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速览

2.1.2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大纲要求

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1.2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要点速览

计算机基础知识、系统组成、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基础、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数据库基础知识、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

2.1.3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大纲要求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

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2.1.3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要点速览

2.1.4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大纲要求

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

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及教学

方法;

3)了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

4)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2.1.4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要点速览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 (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什么是信息? 答: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可以被感官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2、什么是信息技术? 答: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计算机技光纤通信技术、有线电视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信息技术包括两面二个方面:一是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二是软件技术,即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储存、传递、处理、显示检索、控制信息的技术等)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答:因特网、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等领域。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答:信息处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实际上,它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和形形色色的多媒体终端组成的,能向人们提供数据、声音、图形、图像等快速传输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完善网络。 5、信息技术的展望,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指的是什么? 答: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信息技术使大量高新技术产品进入社会生活、光纤传送网将成为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芯片的集成度发展快,将产生光学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智能化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超级智能机器人将产生、计算机上网将更加简单和方便。总之21世纪信息技术将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及其他辅助方式,将人们在科学院、生产和经济等活动中获得的大量信息,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及时地进行记录、整理、计算、统计和分析,加工成符合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排版论文、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6、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是什么?计算机硬件系统指的是什么? 答: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等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硬件糸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或物理装置,它包括组成计算机的各种部件和外部设备。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这种体系结构是由美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现在的计算机又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8、什么是CPU? 答:运算器和控制器被集成在一个称之为中央处理器、简称为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现在比较常见的CPU有英特尔公司的奔腾系列和AMD公司的K系列。 9、计算机配置广告中的PⅢ800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答:表示计算机的CPU是PⅢ型,其时钟频率是800兆赫(MHz)。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含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知识与练习(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 信息是包含人类感官能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七下P2) 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等的技术,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综合性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支柱(七下P7)。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七下P7): 1、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先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和集成化(七下P8) 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计算机应用中,CA1是指()。 A.计算机辅助制造 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计算机辅助决策 2、手机上广泛使用的手写输入技术,主要用到了()。 A.字符识别技术 B.数据库技术 C.网格技术 D.通信技术 3、一幅未经压缩的800×600像素的256色BMP图像,其文件存储容量大小约为()。A.156KB B.469KB C.469MB D.236KB 4、某算法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当输人a、b的值分别为7、9,该算法的输出结果为()。 A.16 B.9 C.7 D.2 5、在保持纵横比的情况下,将一幅1024×768像素的图像宽度调整为50%,则调整后图像的宽度、高度的像素值分别为()。 A.512、768 B.1024、384 C.512、384 D.384、512 6、小张在制作一个Photoshop作品时图层面板如下图所示,他发现“文字图层”中的文字

内容不能显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文字图层”未被选定 B.“文字图层”被隐藏 C.“文字图层”被锁定 D.“文字图层”被“图层1”挡住 7、小明用GoldWave软件截取一段背景音乐如下图所示,当前选定部分的音频长度为()。 A.1:29.816 B.29.656 C.3:37.339 D.1:59.473 8、下图是小明用Word制作的电子报刊中的一页.他插入的背景图片所采用的版式是()。

A.四周型 B.嵌入型 C.衬于文字下方 D.浮于文字上方 9、图像文件“校园.bmp”的属性窗Vl如图所示: 该图像的存储容量约为()。 A.10MB B.4.5MB C.18MB D.2.25iMB 10、有一个用Access软件创建的数据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等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与数据、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并能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认识计算机的结构,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点,掌握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特别是微机的系统构成,以及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概念及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知能点睛 1.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是事物存在的表达形式,指通过物质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的数据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 信息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其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基础。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信息的处理。计算机正是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工具,是信息社会的信息处理机。 计算机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计算结果精密准确,强大的存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工作自动化等五大特点。其应用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l)、多

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模拟等。 3.计算机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软件则是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程序和有关文件。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同样也是由上述五大部分组成的。 在硬件设备具备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软件才能让计算机工作。根据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将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计算机存储信息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写为B),一个字节包含八位二进制码。如果要存放一个汉字的信息,则需要两个字节。除字节外,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和吉字节(CB),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5.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为了有效地保证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不遭破坏,防止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必须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Vires)是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可存取信息资源中的、能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程序,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等特征与生物病毒相似。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不受病毒的攻击,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堵塞传播病毒的各种渠道。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任务与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 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密市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安排: 教材版本: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青岛出版社发行版本 教材简析: 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初中三年制教材,共分三个级部,每年级分上下二册共六册。教材内容共分七个模块,分七个单元进行学习: 第一册(一年级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第二单元:窗口图形操作系统简介。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五单元:网页制作 第五册(三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六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第六册(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七单元: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 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一年上册内容,共分两个单元,总课时数:22课时。

进城考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各学段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负责任地使用

信息技术。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水少于70-140学时。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察学生实际操作和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以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a)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b)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c)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汉字输入;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情况

初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2)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 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类型存储格式特点及适用围 文字 .txt 纯文本文件,不携带任何文字修饰控制格 式,一般字处理软件都能打开。 .doc Word文档。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 于网页制作。 .pdf Adobe系统公司开发的一种便携式文档格 式。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希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74943255.html,/ntce/《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师招聘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点大纲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

教师招聘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和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1.2.2字符编码: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 左用“0填充”,可以表27=128种编码。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的特征 3、什么是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包含哪些技术?哪种技术最核心? 考点1、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网络中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一套规则,现行的规则是TCP/IP 各层协议名称及用途 无论是TCP/IP的四层还是OSI的七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上所使用的协议名称及用途成为考查的热门,因此需要考生记住下面的这张表格中所有内容,只有记住了这张表格才能在考试的时候不丢分。考试的时候对于这三层的考查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应用层考查的较多,这是因为应用层的协议较多,而且这些协议在日常生活中基本都会用到,因此需要考生重点关注;其次是传输层,协议虽然少,但它们是数据传输的重要依据。 考点2:logo语言

考点3:计算机应用领域知识点 一、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为数值计算,通常是指用于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它的特点是计算工作量大,数值变化范围大。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又称为非数值计算,是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也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80%的计算机都用于数据处理。 三、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也称为实时控制,是指计算机对被控制对象实时地进行数据采集、检测和处理,按最佳状态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或自动调节。 四、计算机辅助应用 1.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2.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3.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五、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1.机器人 机器人(Robot)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装置。

(完整版)高中教资详细整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1、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客观性、时效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共享、可存储、可加工处理。 2、信息技术概念? 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是能扩展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是能代替和延伸人的感官及大脑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3、信息安全概念? 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来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4、信息安全三要素?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5、获取信息的途径? (1)利用人力直接获取信息; (2)利用设备来获取信息; (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 (4)通过阅读书籍资料获取信息; (5)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 (6)通过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获取信息; (7)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 (8)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 6、信息获取的过程? (1)定位信息需要;(2)选择信息来源(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4)保存信息 7、信息获取的工具? 扫描仪、照相机、录音设备、摄像机、计算机 8、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国际互联网)概念?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实现信息的国际交流,同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联接。 第二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 10、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11、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三个特点?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课程目标;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3)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1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选修、必修)?

2020年中考基础知识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信息概述 一.信息定义 信息是通过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的内容。 可以解释为信息=内容 信息.物质与能量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二.信息的表示 信息是需要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播。 载体: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 途径:书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在现在信息技术中,信息处理最主要的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处理的是数据,而数据就是信息的载体。 三.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传递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普遍性。 载体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照片胶片磁带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都是信息的载体。 共享性:信息本身可传递,具有扩散性它是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传递性:信息可借助一定的载体传递,使人们感知并接受。 价值性:信息本身是有价值的,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一是精神上的满足,二是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时效性:信息具有生命周期,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信息的效用以信息价值为前提,信息需不断更新。比如红绿灯的变化天气预报 真伪性:信息有真伪之分,而衡量信息准确与否的标准是信息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 如手机获奖信息 qq求助信息。 普遍性:信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 四.信息的来源 信息的采集工具: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五.信息的获取 主要途径:感官感受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文献检索广播电视浏览网络。 获取的过程: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保存信息---评价信息-----反馈信息。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 1文件下载 2网页保存 保存网页中的文字 保存网页中图片 保存当前页 不打开网页或图片而直接保存 3收藏夹的使用 利用收藏夹收藏网页地址 “收藏夹”菜单,选择“添加到收藏夹”命令;弹出收藏夹设置提示窗口,设置收藏网页的名称;选择“创建到”按钮,设置书签所在的分类目录;单击“确定”。 快捷键CTRL+D 收藏夹的整理 1、点击“收藏夹”菜单,选择“整理收藏夹”命令调出整理窗口;创建“新建文件夹”,用鼠标 点选出一个文件夹或一条记录,点击“重命名”按钮,再重新输入新名称,回车确定。保存网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PowerPoint】

【PowerPoint知识点】 1. 演示文稿的文件扩展名是.ppt。PowerPoint2000模板文件的扩展名是.pot。打包(将演示文稿所用的文件存储成两个文件,一个解包文件,一个内容文件)后的演示文稿,文件类型为.ppz。视图类型:“普通”、“大纲”、“幻灯片浏览”。 2.插入与保存:插入新幻灯片的方法:单击工具栏的“新幻灯片”按钮、单击“插入”菜单并选择“新幻灯片”项、使用快捷键Ctrl+M。保存演示文稿文稿的方法:在“文件”菜单中选择“保存”命令、单击工具栏的“保存”按钮、使用快捷键Ctrl +s。停止播放使用Esc键。放映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使用快捷键F5、单击“视图”菜单中的“幻灯片放映”命令。(区别:前两种方法从头开始,第三种从当前幻灯片开始) 3.“文件”菜单中的“退出”或者点击标题栏上的关闭按钮即可退出该程序。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可以改变幻灯片的大小和方向。修改演示文稿后,接着进行“关闭”操作则弹出对话框,并询问是否保存对文稿的修改。“文件”菜单中的”打包”命令,可以将演示文稿转移到其它未安装PowerPoint的机器上放映。 4.“格式”菜单中”幻灯片配色方案”命令,更改超链接中文字颜色。”单击“格式”菜单中的“背景”命令,可以设置幻灯片背景。”格式”菜单可以设置幻灯片背景。“应用设计模版”命

令在”格式”菜单中。 5.“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幻灯片切换”(可以设置幻灯片切换时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命令,可以设置切换方式和切换速度。“自定义动画”命令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使用幻灯片都可以设置切换效果,方法是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给文字或图片添加动画效果时,可以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的”自定义动画”命令。 6.“插入”菜单中,选择“影片和声音”选项中,可以插入多媒体影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可以选择”插入”菜单。在PowerPoint2000中要设置文本链接,可以单击“插入”菜单中的”超级链接”命令。 7.常用工具栏(打开、新建、复制、粘贴等)中的”打印”命令可以打印幻灯片。进行了错误操作,可以通过常用工具栏的”撤消”命令恢复。状态栏中的“幻灯片2/15”表示共有15张幻灯片,目前显示的是第2张。PowerPoint2000中显示文件名的是标题栏。 8.幻灯片母版:幻灯片母版、讲义母版、标题母版和备注母版。使用母版的目的:风格一致、控制演示文稿中的字体格式、图片、背景等、标题母版用来控制标题幻灯片的格式和位置。若需要同时修改每张幻灯片的外观,不必对幻灯片逐张修改,只需在幻灯片母板上做1次修改即可 9. 选择多个连续幻灯片,可用Shift键。选择多个不连续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