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省级名师培育项目科研课题

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教学实践研究子课题名称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作者武继真

课题指导人

完成时间2017年7月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充分挖倔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

二、指导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数学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理解课本中的定义、性质、法则等基本概念,能正确的读懂例题、理解例题的思路,能正确的辨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

独立、主动的阅读课外有关数学知识的报刊书籍等。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充分挖倔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而加强数学阅读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课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章节都配备了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应用问题等,在教学中遇到相关容,要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百分数意义”一课,让学生在读教材时思考如下问题:1、例题是比较什么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3、什么叫百分数?它和分数有何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教材,并把书上重点地方画出来。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诱导,最后指名学生小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的习惯,又教给了学生归纳小节的方法。再如六年级上册教材中介绍祖冲之的生平及中国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读,兴趣昂然。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学方面的素材,如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刻苦学习,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事迹材料。又如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到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再到现代机算机的应用等反映人类在数学方面发展进步的资料。这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阅读材料,都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实现新课标所题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数学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理解教材,然后师生交流反馈,归纳总结,便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好途径,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二、指导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的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也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数学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是眼、口、手、脑等器官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知识必须反复咀嚼,咬文嚼字,反复思考才会明白,它更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质疑。因此,更具有主动性。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在出示例题“计算1/2+1/3”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它们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学生阅读后,对“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义并不理解。为此,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

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样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实现从机械阅读到意义阅读的转化,真正提高阅读效果。

教材、生活、学生的经验都可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资源,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是积极地利用和开发,唤起学生的智慧和热情,形成热烈而富有思考性的对话场面。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教师如能抓住这些鲜活的资源并自然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就增加了教学的有效信息,有利于知识的升华。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卡通、漫画、童话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对孩子们来说动画的《西游记》比有名演员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见,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提高阅读效果。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例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课的开始,让学生尝试解决古代名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有部分学生在尝试解决

后急切想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还有部分学生为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着急。此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例题“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的解法,满足了学生的自主寻求答案的需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数学阅读培养阅读意识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_课题研究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_课题研究 数学阅读能力就是指导学生能够理解课本中的定义、性质、法则等基本概念,能正确的读懂例题、理解例题的思路,能正确的辨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独立、主动的阅读课外有关数学知识的报刊书籍,扩大知识面。 一、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数学课上,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尤其是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学习后、教师更要通过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介绍学习数学的方法,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在练习中检查看、读、思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掌握读书大致步骤以及如何使用工具书等,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读书要求:咬文嚼字理解含义;做阅读符号,写出批注;辨析概念,区别异同;集中提问,分组议论;布置预习检查评议。形成对学生阅读情况系统有序的督促,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指导读,引导学生读书入门。 加强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初步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正小数、负小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第一堂新授课时,考虑到与这个单元衔接的知识是正、负整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这两个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在学习方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学生阅读起来应该困难不多,所以可以布置以下阅读提纲:①、什么叫正小数?②、什么叫负小数?③、正、负小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与正、负整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异同?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新旧知识联系。经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较快的掌握正、负小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二)、课上研究深入读,帮助学生读书入门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使他们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和具有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的检查学生课前的阅读情况,根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适时的设置一些容易混易错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待他们暴露出各种问题后再让他们阅读有关课本内容,进行议论评判,使他们对课本中的数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后,为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有关几何知识的含义,我采取了读读、想想、划划、辩辩、议议的方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正确、全面。我的教法是先出示三句话:①、正方形、长方形、菱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接着出示三个问题:让学生想想、划划、议议:a、这三句话你认为那几个词是关键词?b、特殊的含义是什么?(它包含了平行四边形的一切特征)反过来说行不行?c、完全相同的含义是什么?画画图说明一下,必须完全相同。(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省去等底等高行不行?为什么?整堂课上围绕对概念的理解与区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阅读例题、充分发表意见,师生归纳后再回到数学课本上。这样,学生对所学的几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全面,而且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精练也有了体会,做练习时错误率就较低。三、导学生形成数学阅读的技巧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 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学习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这是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思维和兴趣这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如何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利于发现新事物和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积极探索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问牵着学生听、答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考虑到学生现有心理水平,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是马鞍山市科研所批准立项的市级课题,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小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具有快捷传播知识、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养认知能力等功效。在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老师多讲解,学生要多做题,课本被当成了教师的讲解材料和学生的练习册,对课本中的内容的阅读重视不够。学生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学习中若有问题,也往往直接问老师,很少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找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国内研究的现状分析 从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可以看出,目前,有一部分中学比较注重开展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小学虽然也有教师对此问题比较关注,能看到一些老师写的理论文章,但在我所听到的各种级别的数学公开课上,还很少看到有教师能够把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出来。实际上,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数学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应该说,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我也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现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符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从现代教学论的主体性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应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识。如在学习“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前请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必须有2012年、20 08年、2004年),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既不管年份的变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份的天数例外。在收集时有意让学生收集2012年、2008年、2004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平年、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设疑激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制作一张下一学期的校历,经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规律,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一谈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语文、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数学化,仅具有文科阅读能力已明显不够,比如他们有时会看不懂某些电子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行期……表明在现代社会中要求人们具有文科阅读能力为基础外,还包括要具备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而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

学的特点及教育功能,认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特点 1.语言抽象,内涵丰富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也是一门语言。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简洁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2。逻辑严密,思维严谨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调查表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调查表 姓名班级 调查时间:调查方式:调查对象: 说明:这份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同学们在数学阅读方面的有关情况,以便于老师指导同学们更好地进行数学阅读。答题时请同学们选择与自己真实情况相近或符合的答案,希望同学们以认真的态度填写。 1、你是否经常阅读数学读物?() A 经常读 B 有时读 C 在老师、家长要求下读 D 从来不读 2、如果有条件,你比较喜欢阅读哪类数学书籍?() A 数学课本 B 故事类 C 智力趣题 D 其他 3、你喜欢数学阅读吗?() A非常喜欢 B 还可以吧 C 不太喜欢 D 一点儿也不喜欢 4、你每天阅读数学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 A 几乎没有 B半小时以内 C半小时到一小时 D超过1小时 5、阅读过程中是否做笔记?() A经常 B偶尔 C基本不做 D从不做 6、如果时间允许,你是否乐意通过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了解更多有趣的数学,开拓自己的视野?() A非常乐意 B有点乐意 C 不乐意 D没想过 7、你课前花多少时间去阅读数学书?() A 基本不读 B不到5分钟 C 5--10分钟 D 10分钟以上 8、你阅读数学书或数学题时是否有用符号画重点的习惯?() A 经常 B 偶尔 C 在老师的要求下画 D 从来不画 9、做题前,你是否有读题的习惯() A 常常是这样 B有时是这样 C 偶尔如此 D 从不这样 10、在做较难的数学应用题时,你会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吗?() A从不 B偶尔会 C经常会 11、数学文字、数学符号、数学图形三种方式表述的知识,认为哪一种较难理解?() A数学文字 B数学符号 C数学图形 D、三者均是 12、数学阅读有用吗? ( ) A十分有用 B 基本有用 C有一点用 D 没一点用 13、你用什么方法进行数学阅读?()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批改作业时,常常听到老师讲:“唉,这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什么原因呢? 一、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追问数学阅读的本义。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出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因此,老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活动,这可以使老师对阅读的本质有更为深切的了解。阅读实质上是阅读主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并重组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最后将所获信息作用于主体已有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将文字语言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数学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①对已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在阅读的新情景中的重现;②对新情景中的数学语句进行分解和组合;③对新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的理解和记忆;④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的知识加以整合。 三、探寻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是数学教育多年来指导思想的突破与革新。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如果学生个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不达标,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而个位数的乘法也即“乘法口诀”训练不到位,就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乘除法的学习;同理,每一个内容的口算能力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连口算能力都得不到很好培养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石狮市蚶江洪窟小学蔡燕燕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分析、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从而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颖有趣,富有趣味性、启发性。 例如: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学生们想到了家里的冰箱、音箱等的形状是长方体的,玩过的积木是正方体的,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学百以内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数一数校园中有多少棵石榴树?班里共有多少名学生?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二、分类指导,理清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使学生做到会阅读。 指导阅读,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数学书需要重点读、精读、巧读相互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计算过程应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应用题则需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这样有机结合,分类指导,使学生懂得何时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总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总报告 华店镇蓝天小学张玉青2014、7 本课题组在县教科所和校教科室的领导下,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现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总结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是: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并成为教育心理学、学习学和教学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围绕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然而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无疑要先从书本做起。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小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数学课本通常仅当习题集用,正文是从来不看的,即使老师布置了阅读数学书的作业,也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及创新见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还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快,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如果再不改变这种状况,数学教学就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改革思路,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我校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学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培养,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我校数学教学的改革。为了加大我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学校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确定《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数学交流能力,以期能克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课堂化的研究。近十几年来,我们的数学教改取得的成绩很大,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往往把素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作者:李朝营 单位:新密市米村镇柿树湾小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做错数学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弄清楚学生真正的出错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避免错误,真正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教学必须植根于探讨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到最佳方法进行解决,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之间在轻松愉悦中去学会知识。 我们仔细分析了学生们的作业,发现错误以计算、解决问题为主。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谈谈错误的症结以及解决措施: 一、计算方面 1、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计算错误的收集,进行了汇总分类: (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一些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运算的基本概念等知识不扎实造成的。如:9+6这样的,20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掌握好。 (2)算理不明: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计算法则没有牢固掌握和准确运用造成的。如12×3有的学生就算2×3=6,最后结果等于16,没有体会到3个十的意义。 (3)思维定势: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想当然等特性,会严重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在“25÷5,36÷4,56÷8”等题后夹一道“20+4”,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20÷4”。 (4)注意不集中: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看错数字或符号等顾此

失彼,丢三拉四的现象。 (5)书写潦草:有些学生不注意书写格式,字迹潦草,如把“6”写成“0”,把“7”写成“1”等。 (6)计算错误:一些计算方法很简单却常常出错误,如连续退位的多位数加减法,要不忘了进位或退位,要不不用进位或退位还去进位或退位。 (7)缺乏验算:计算中即使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不难发现问题,自我纠正。可是,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偏偏就没有验算的习惯。 2. 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计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范书写格式。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和杂乱的笔迹,是

探析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探析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徐志平 (浙江金华市第一中学 321000) [ 摘要 ]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阅读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特点;数学阅读的具有教育功能;要重点研究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 关键词 ] :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我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课堂上经常会提问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与性质,比如函数的导数定义、立体几何中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等,结果往往是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表述不到位,包括班里的数学尖子生。这种情况在其他同行所教的班里也存在,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已经把教材内容进行了提炼,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而大部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印象不深,时间一长容易忘记,这样也就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学化,学生不具备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高考中的新亮点,如2005年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上海卷第12题,北京卷第20题,辽宁卷第20题,浙江卷第19题等等,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已将数学阅读设定为专题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一谈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语文、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数学化,仅具有文科阅读能力已明显不够,比如他们有时会看不懂某些电子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行期……表明在现代社会中要求人们具有文科阅读能力为基础外,还包括要具备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而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数学阅读能力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一门技能,一直处于“”缺位“状态。事实上,在数学学习中同样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长远发展。本文从数学阅读能力的特殊性、数学阅读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三方面着手,进一步阐述了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向。 关键字: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往往在大多数老师的心目中,阅读只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有着其它任何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看不懂某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习中,往往就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的培养。以致于学生连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都不知道,不知道我国数学的发展水平,更不知道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更有一大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种种错误。此即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一、明确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学习也不能离开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会自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支点。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阅读实质上是阅读主体在主动积极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76693206.html,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于坚李辉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6年第10期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有主见的学生;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一个乐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他已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对事物就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会进行质疑,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才会积极思考。 苹果落地现象很平常,而牛顿的问题意识促使他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从而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重大发现;水开时壶盖跳动的情景人们习以为常,而瓦特的问题意识促使他思考壶盖为什么会跳动,从而有了蒸汽机的发明。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学面前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想问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在观念上要有问题教学意识。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不可能感受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们也不可能会去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并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教师的作用不应仅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上,而是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要改变传统的课堂结尾模式:“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你们听懂了吗?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当学生说听懂了,没问题了,下课铃也响了,教师也“满意”地走了。这样的结尾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学了一部分内容下来,学生不可能个个都懂,不可能个个都没问题要问了。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在课堂结束时应留几分钟给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教师也应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下适当的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让学生互相提问,争当小老师考考对方,教师还应告诉学生: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在教学中经常教育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简单地接受和信奉,而应持审视和质疑的态度。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内容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数学阅读是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有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这样两句话:“题目没看清楚”,“意思理解错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差所造成的。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也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不仅我们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的意识,还要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认识到数学阅读是提高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连题目意思都看不懂,你即使有再过硬的计算能力也不行。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是使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愿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主动进行学习。而数学课本是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的,学生阅读时不会像读小说、故事之类书那样轻松、感兴趣。因此千万不能强硬的要求学生去读,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情境,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典故、趣事、名题、趣题等,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关数学方面的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用这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在学生阅读之前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也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阅读、认真地思考,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做好阅读示范,训练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产生了阅读兴趣是阅读的头一步,但究竟如何去阅读数学课本,对学生来说还是很茫然的。为此我们教师应该教会他们怎样去阅读,教给其阅读要领,先读通句子,再由表及里,读透读懂,养成“阅读加思维”的读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循序渐进,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问题”的习惯。 古人说:“学贵有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因此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的同时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阅读“切割线定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掌握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