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3

204

浅谈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浅谈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共青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创新教育、 实践能力 教育理论界对于素质教育定义争论不休的问题,已得到了科学的解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不仅廓清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且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开发建设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XX想

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教育,并且创新教育比以往提出的创造 教育更具时代特征。众所周知,“创新”(Innovation)是知识经济时 代大力弘扬的观念。“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进 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对“创新”的这种认识,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宽泛,它包容了“创造”,也包容 着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 括“创新”与“创造”的关系,即:“创新=创造+开发”这恰好与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两大重点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谋而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也可以用一个 公式来表述,即:“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由此引出素质 评价观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 评价方式,而是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关注每个学生 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新的评价体系 和评价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成为他们认识自己和教育自 己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为教育者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反馈方式。任 何教育评价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特别是针对学生做出的判断,都必 须依从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我国传统教育对于学生成绩的评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素质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素质 院系:学号:姓名: 【摘要】: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素质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和分阶段的训练而形成的。因此,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条件和氛围,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重点探讨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素质 【正文】: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各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创新能力紧密相关。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担负着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什么是创新? 什么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

的替代、覆盖。 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新颖是创新的必备要素,但并不意味着每次创新都是一种开天辟地式的革命。仅仅通过把一个领域的经验应用到另一个原本不相干的领域,可能就会完成一次伟大的创新。斯宾塞是美国电子管技术专家,二战期间在测试新磁控管技术时,偶然发现口袋里的巧克力会因为接近磁控管而融化。斯宾塞联想到,能否用类似装置给食品快速加热呢?微波炉就这样诞生了。怎样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但目前仍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培养要求整齐划一、单纯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问题。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也不符合现代大学精神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自己创新思想重要性的认识,不断转变观念。同时也要树立信心,自觉将自己的创造潜能与学习及将来的事业结合起来。 究竟该怎样做,才能不断得到最好的创新呢?建议大家思考和实践以下五项创新准则,洞悉未来、打破陈规、追求简约、以人为本和承受风险。 洞悉未来就是要求创新者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结合技术发展规律,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判断。 追求简约也是通向创新的必由之路,只有追求简约才能使得那些不必要的,繁旧不断的变更,不断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调查与研究 院系: 专业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关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调查与研究的调查报告 前言: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崭新的形象来迎接这个新的时代。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民族的未来,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新时代的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矗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创新就要面临被汰,被消灭的危险。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缺乏创新精神,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所以说,勇于创新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新素质。 创新精神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活动是创新精神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延续。创新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必须应用于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研究和创造活动中,才能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创新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上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考试,从小学到中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格局。以旧的教学容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改变这种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题研究,回应和反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是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初步了解现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状,以及做建议性的指导。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要】:自主创新意味着国家核心竞争力,意味着发展和安全。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较贫瘠的创新实践参与经历阻碍了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能力欠佳。大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崇尚意识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大学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方式来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培养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创新型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 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环境,导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传统教育方式人才培养的摇篮是高校,因此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如何,是否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现行的高校教学模式有很长时间的实践,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考试作为教与学效果的检验手段。尽管近年来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大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等,然而在实践中却很少触动到深层次的课程教学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方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都处于辅助地位。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不断充实讲课内容,并且强调讲课方法包括黑板的板书内容的规范,系统讲授精心整理的知识,学生照搬黑板内容作为课堂笔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课上依赖教师课后来依赖教材的习惯,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加反思地接受,什么问题也不提或根本提不出问题,学生在教学中完全处在被动、从属的地位。同时,为了教学和考试复习方便,课堂教学很少涉及教材以外的知识,甚至在第一次开课时就框定重点、非重点和不考试的范围,学生无须了解新技术、行业动态和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论,没有必要发展独立判断能力。开展研讨式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在研讨式教学中,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解决各种理论的或实践的问题。集体学习以课堂形式为主,个体学生可向教师和同学充分展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论,在聆听他人的意见的同时参观和参考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取长补短.观摩、学习、借鉴也是一种创新实践的过程。要解决好创新能力和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的认识和观念就可能不同于标准答案,甚至能否有标准答案也成问题,那么,如何评估学生的成绩?六十分的及格线是唯一判据? 教学活动的不确定性无疑会与现行教学考核规范发生冲突,不解决这一矛盾,创新活动就难以引入教学过程,或者引入创新活动后教学活动将处于失控状态。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探索新的课程考核管理模式。加强创业意识,面向市场,面向国家发展之需求,开展课程以外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活动。由于单科教学中的研讨活动往往局限在较狭窄的知识领域内,与当前跨学科大综合的研究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加强学生的课外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活动有利于打破课程界限,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这类创新活动应纳入教学计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完成人陈道炯施小明钱炜杨茉甘屹李郝林林建中朱坚民崔建昆仲梁维张振东张丽芳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日期2009年4月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提出了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奖励”六大平台为依托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六大平台: 一)组织协调平台:建立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为不同层面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实施。 二)教师指导平台: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任务,保证指导质量。 三)培训研讨平台: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 四)创新实践平台:建立课外创新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及开放实验室,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五)监控管理平台: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课外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六)评价奖励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机制 一)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1、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为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系统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实施计划,质量监控,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目标管理。学院先后出台了:《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长基金科技创新奖评定条例》、《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评审细则》、《上海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切实做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众多高校当务之急,不仅可以有效地减缓当前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为社会输送一批真正高端创新型人才。现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诸如创新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活动等。高等院校应当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方面入手,结合这种新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该课程教学体系,为国家培育新型创新型人才。接下来本文将从培育方法策略入手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前言: 社会高速发展,随着高等院校持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诸多社会问题就伴随着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而出现,例如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当下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鼓励促进大学生创业并且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就是一个有效途径。而光鼓励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各个高校应当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融合,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

备力量,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就目前各大高校有关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安排来说,大多数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模式归结到课程体系中,另外也不乏校内学生自主创建的有关创业创新的协会或者组织等,这些协会组织通常通过举办比赛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在校学生的 创新创业能力。再者,校外也有关专门的培训机构,设置了专门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教育。经过许多年的探索发现,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是国内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诸多不足之处,就像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实际操作和技能的培训上,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却是忽视了当今社会相对重视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这是许多高校在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权衡的脱节之处,导致了诸多大学生只空有一套理论却不能实践运用的现状。近年来虽有些高校在实践环节也开始重视起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究其根本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没能取得较大的突破。高校一般都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设置实践教学等来强化该能力的,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旧还是实验、实习等老一套方法,课程时间设计也就在一两个学期,然而对于这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从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等方面,明确阐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欲望和能力。 关键词:创新实践兴趣能力 实践磨炼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锻炼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学历+素质+技能”的“适应型”人才。而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创新与实践在我们身边是什么样的? 本学期的13周-16周我们对本校以及外校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发放问卷以及与同学的深入交流,更多的了解了我们对创新和实践的理解和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知行反差 1、对创新的认知已相对充分。现代的大学生都认为创新和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同意“创新和实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本研究中,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外实践,也对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这表明当代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在大学生努力创新是有意义的事,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个大学生参与明天竞争的资本。他们都认为大学的学习成绩不代表什么。约80%的同学认为大学更多的是学习能力。普遍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满意。因此,在校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相对令人满意。 2、在创新的“知、行”上反差明显。上文说到在校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相对令人满意。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贯彻实施上做的尚不尽如人意。我们在调查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性活动的实践情况时发现:表示没有参加过有关创新实践的活动的学生占90%,正在进行中的7%。从此结果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都对科技竞赛缺乏参与。因此可以看出,从不参加的学生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最新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 一.前言 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而产业结构从原来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加强对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这造成我国劳动力就业前景不好。同时,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处于饱和状态,毕业生面临毕业时会有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前景的惨淡推进了大学生创业,而这种新型的就业模式为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解决了大学生无法就业的问题。在社会和民众的支持下,国家开始以“创业创新”为改革主题鼓励民众创业,提高经济发展,改革大纲中提到大学生为主要培养的创业对象,学校应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不仅在社会上推出了许多国家扶持创业的政策,大部分高校也设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以及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从行动上鼓励学生多创业。这些政策也引起了教育界对学生的就业前景的思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通过有用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 二.实验调查 2.1实验对象和方法 以在校的大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利用网络平台制定了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大学生平台向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推广问卷,积极邀请他们填写问卷。根据网络问卷推广范围广、份数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较高。 2.2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软件数据的汇总和整理,我们从问卷中随机抽取了四百份问卷样本,男女比例接近1:1,样本的对象年级为大一到大四,大三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比例最大。样本的对象涉及专业较多,大致为理工类和艺术类。大学生对于问卷中”你在生活中会参加创新类的活动吗?”“你如何看待创新活动?”等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显示学生对创新活动有一定的积极性,在课余时会合适选择参加学校内开展的一些创新活动,但是除学校开展的创新活动,学生大凡不会主动开展创新行为以及相应的活动。数据显示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喜欢在生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临的一贡重大战略任务。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就要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担负我国各级各类高级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教育,就应当把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 前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历史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人的创新素质呢?所谓创新素质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等基本素质。而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应是: 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切忌好高骛远,勿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或是学习上怕吃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成功比例。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急需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 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 矛盾和焦虑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

的引导。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知识结构趋于陈旧,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强。甚至很多大学中年纪较长的教师对计算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新新事物的掌控力还不及年轻人,这就使许多现代工具不能在其教学和引导学生开发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理想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虽然部分当代大学生有创业欲望,但是在自我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使其心存压力,甚至感到前途迷惘。大学生除了迫切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的知识培训、实践活动和能力训练方面多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外,还需要认识到自身因素的不足给创新创业带来的问题。下面主要说明在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自身因素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就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就是实施科教兴国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就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创新意识就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与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它就是创新思维与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与条件。它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产生与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意识,就就是求佳意识。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就是人格,而不就是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就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东西,或者说就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创新能力一般就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就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只就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与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就是单一的与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与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创新创业大赛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资料

创新创业大赛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科技创新则是生产力的重要变革,历史也一再证明,科技强则国强。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 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而科技创新的实现主要依托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实现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达到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一、创业创新大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创业创新大赛是指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1]。目前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涉及到各类学科,其中举办历史较为悠久,参与学生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 二、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2]。 三、创业创新大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的主要目的之一竞赛题目来于生产,贴近生产,贴近生活。但从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设置目的来看,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 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建设 完成人陈道炯施小明钱炜杨茉甘屹李郝林林建中朱坚民崔建昆仲梁维张振东张丽芳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日期2009年4月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提出了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奖励”六大平台为依托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六大平台: 一)组织协调平台:建立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为不同层面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实施。 二)教师指导平台: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任务,保证指导质量。 三)培训研讨平台: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 四)创新实践平台:建立课外创新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及开放实验室,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五)监控管理平台: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课外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六)评价奖励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机制 一)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1、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为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系统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实施计划,质量监控,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目标管理。学院先后出台了:《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长基金科技创新奖评定条例》、《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评审细则》、《上海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调查报告2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调查报告 许玉英 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法学1543班学号:151101434136 摘要: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这与创新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配备专门的师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创新 的团队;加强学风建设,在学生中,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建模设计比赛等多种形式 在学生从社会背景来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作为新世纪 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将成为他们进入社会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必备条件。 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样 也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因此,我们小组关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展开了调查研究,以下是我 们调查结果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建议 创新是一个发展和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信息高速时 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如何,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关系到我国未来在国际社会中的 地位。因此,了解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 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甚多,但大数都是仅仅是停留在理论 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同时必须紧密结 合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道 路、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于什么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次调查报告主要从创新 意识的三个特征来说明创新意识。1、新颖性。创新意识主要是人民为了满足生活状况 更好的社会需求而衍生,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2、社会历史性。创新是以提高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为出发点,而在古代社会,创新意识往往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和制约。3、差异性。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兴趣爱好和物质条件 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新意识是以思维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 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表现。只有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才敢于做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05010158吴礼健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认知发展,忽视情感教育 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4.心理失衡,阻碍了成才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摘要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在我们国家大到上层领导和高级科学家,都在呼吁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尤其是钱学森的人才三问,更加体现了创新型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将人才强国,列为重要战略.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即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战略. 引言 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行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所谓创新,概括的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前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法方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是实践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摈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事业。创新让我们的创作欲望有了新的空间,对知识的求新有了更高的热情,它能让我们的脑细胞能够有更活跃的因素存在,它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激情,更能体会到生存的价值。同时创新要有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一个人如果老是不停地忙碌,他就失去了想象的时间和精力,只能像老驴拉磨一样地机械地工作,“一个疲劳的人哪有精力去灵机一动”,所以适当地创造时间和空间,给自己留出一部分想象的精力,才有可能有所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创新,社会将停止不前,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不把创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创新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扰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