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1820年4月,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标志着电磁学的开始。法国数学家安培,借助于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惊人相似性,便把引力领域的超距论思想移接到电磁领域中来,并于1820~1827年创立了大陆派超距论电动力学体系。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对超距论电动力学提出了第一次挑战;安培运用自己建立的超距论电动力学对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解释时,显得力不从心。1837~1838年,法拉第又初步提出场的概念,接着于1851年提出了电磁场论的思想。1845~1846年,德国物理学家纽曼(F .E .Neumann ,1798~1895)和韦伯(W .Weber ,1804~1890)发展了安培电动力学体系,并成功地解释了电磁感应现象。1861~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 .C .Maxwell ,1831~1879)提出电位移和位移电流的概念,对超距论电动力学提出了第二次挑战,并从理论上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建立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德国实验物理学家赫兹(H .Hertz ,),于1886~1888年证实了麦克斯韦预言的所有方面,从而彻底否定电磁超距论思想,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开辟了电磁波通讯的新纪元。

1、大陆派超距作用电磁理论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仿照力学的理论结构,建立电磁超距有心力作用理论,他把自己的理论取名为“电动力学”。安培的电动力学解释当时所知道的一切电磁现象的确十分出色;但在运用于解释1831年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时却遇到了麻烦。1845年,德国的纽曼发展了安培电动力学的超距有心力思想,并成功地解释了电磁感应定律。

纽曼考虑了两个载流线圈的情况,他把其中一个叫施感线圈,另一个叫被感线圈。当施感电流线圈运动时,两个线圈的相互作用将发生变化,他假设被感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与两线圈相互作用能的变化率成正比,并根据楞次定律而加上一个负号,于是:

????-=l d t

A ε (1) 式中dl 是被感电流的线元,积分沿被感电流回路l 进行,而矢量A 定义为:

?''=r

l d i A (2) 式中A 是一个电流的位置函数,纽曼称之为电动力学势。

1846年,韦伯在安培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的韦伯电作用定律,为了建立超距作用的统一电磁理论,韦伯认为,运动电荷之间除了库仑力外,还存在着由于电荷运动而产生的另一类相互作用力,后人称之为韦伯力。韦伯根据原始的安培公式,导出两运动电荷1e 与2e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 ????-=2222222121121t c r r t r c r e e F e e (3) 式中1e 、2e 表示电量。t r ??和22t

r ??是1e 与2e 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3)式右边第一项

2

21r e e 即库仑力,余下的是韦伯力。(3)式就是韦伯建立的超距作用电磁理论的主要结论。(3)式中的001

με=c 是常量(即真空中的光速)。

由于韦伯公式在静止条件下只剩下库仑力,故(3)式包括库仑定律。把电流理解为电荷的运动,由(3)式的韦伯力项可得出安培公式,故(3)式也包括安培定律。至于电磁感应,韦伯以施感载流线圈静止、被感载流线圈运动为例,认为被感线圈中的电荷除了沿导线运动形成电流外,还由于被感线圈在运动而具有附加的跟随线圈的运动。这种由于两线圈相对运动使电荷受到的附加作用力就是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原因。由(3)式,并考虑两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韦伯再次得出了被感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公式,他的结果与纽曼的结果相同。至此,韦伯的公式(3),不仅包括了库仑定律、安培定律,而且包括了电磁感应定律,为当时已知的各种电磁相互作用提供了统一的解释。韦伯和纽曼的理论提供了当时欧洲大陆关于电磁理论所做的几乎全部工作的出发点。

2、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9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经典电磁场论的奠基人麦克斯韦,于185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毕业。起初,他研究的领域是关于色散理论;在开尔文勋爵的影响

下,麦克斯韦进入了电磁学领域,开始从事电磁场的理论研究工作;他首

先认真地通读了法拉第的三卷论文集《电学的实验研究》,麦克斯韦继承

了法拉第彻底的近距作用思想,坚定了以近距作用的场观念来研究电磁现

象的信念,并大量阅读了开尔文勋爵的工作,以及高斯(Gauss )、格林

(Green )、泊松(Poisson )、斯托克斯(Stokes )等人的有关论述,领会

了类比研究的方法,掌握了当时已有的数学工具。对于当时已经建立的以

安培、纽曼、韦伯为代表的大陆派超距作用电磁理论,麦克斯韦一方面给

予应有的肯定,同时也深刻地洞察了其中的内在矛盾和困难。从1855年

到1865年,麦克斯韦终于建立起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完成了毕生最重要

的贡献。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的工作集中反映在他的三篇著名电磁学

论文中,即1855~1856年的《论法拉第力线》,1861~1862年的《论物

理力线》,以及1865年的《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

2、1 第一篇论文《论法拉第力线》

1855年,麦克斯韦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1856年担任阿伯丁(Aberdeen )大学马里斯查尔(Marischal )学院的自然哲学教授。1851年,法拉第在《论磁力线》一文中,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及其深刻的“力线”和“场”的思想,但他并没有把他的理论提高到数学的高度,因而很难为一般理论物理学家所接受,甚至还引起不少非议,麦克斯韦坚信法拉第的新说中一定包含着真理,他认真地研究了法拉第的著作后,终于领悟到了力线思想的保贵价值,同时也看到了法拉第表述方面的弱点,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科学家决心用数学来弥补这一切。

1856年,麦克斯韦来到阿伯丁的马里斯查尔学院任自然科学讲座教授;同年,他发表了电磁场理论方面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第力线》,这篇论文是麦克斯韦把法拉第力线数学化的最早尝试,他依据类比给出了电场和磁场理论。他的论文开头这样说到:“为了不用物理现象而得到思想,我们必须熟悉物理类比的存在。所为物理类比,我指的是一种科学的定图6-14为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律与另一种科学的定律之间的部分相似性,它使得这两种科学可以互相说明。于是,所有数学科学都是建立在物理学定律与数的关系上,因而,精密科学的目的,就是把自然界的问题简化为通过数的运算来确定各个量。从最普遍的类比过渡到部分类比,我们就可以在两种不同的产生光的物理理论的现象之间找到数学形式的相似性”。

麦克斯韦通过与流体力学的类比,把电磁矢量区分为两类,使得原先杂乱的各种电磁矢量各居其位,变得清晰而有条理了。通过借鉴与移植流体力学的已有成果,不仅使得法拉第借助于力线定性描绘的近距作用思想得到了适当的定量表述,而且进一步认识了作为矢量场的静电场与恒定磁场的性质(静电场有源无旋,恒定磁场无源有旋)以及表述这种性质的数学手段(通量与环流,高斯定理与环路定理),并且从数学上区分了两类电磁矢量。麦克斯韦的这些工作,使电磁场的理论研究工作得以打开局面,顺利前进,显示了类比研究的威

力。在《论法拉第力线》中,麦克斯韦除了用电紧张函数A (麦克斯韦认为,纽曼引入的

电动力学势A ,正是法拉第描述的电紧张状态的物理量,麦克斯韦称A 为电紧张函数)讨

论电磁感应外,还进一步用A 普遍地表示磁作用、闭合电流之间的作用以及电磁系统的能

量,并把当时电磁学已有的重要成果总结为六条定律。

定律一:“绕表面边界的全部电紧张强度量度了通过该表面的磁感应的总量,或换言之,

量度了通过该表面的磁力线数。”——电紧张强度A 沿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通过该闭合回

路所包围曲面的磁通量,即

??=l d A φ (4)

定律二:“任一点的磁强度(磁场强度)与磁感应量(磁感应强度)通过一组线性方程组相联系,该方程组称为传导方程。”——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介质的磁导率,即:

H B μ= (5)

此即为介质的方程之一。

定律三:“绕任意曲面边界的全部磁强度(磁场强度)量度了通过该曲面的电流总量。”——磁场强度沿任意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通过该闭合回路所包围曲面的电流,即:

?∑=?I l d H (6)

此即安培环路定理。

定律四:“电流的量和电流的强度通过一组传导方程相联系。”——导体中的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电导率,即:

E j σ= (7)

此即欧姆定律,亦即介质方程之一。

定律五:“闭合电流的总电磁势由电流的量与全部电紧张强度(沿着与电流同样方向估算的电紧张强度)的乘积量度。”——整个电磁系统的总能量W 与电路中的电流和感应所生的磁通量的乘积成正比,即

??=dl A j W (8)

定律六:“导体任意基元上的电动力由该基元上电紧张强度的时间变化率量度,无论是大小还是方向。”——涡旋电场(即感应电场或电动力)的强度,等于电紧张强度时间变化率的负值,即:

E 涡旋=t

A ??- (9) 作为上述规律的应用,在《论法拉第力线》的最后麦克斯韦讨论各种具体问题。

法拉第读完了麦克斯韦的论文后这样说道:“当我看到了数学在解释这个问题时的这种威力时……,一开始我甚至感到惊骇。但后来,看到问题竟如此出色地经受住了这一切时,我又感惊异”。1857年,法拉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欣然给麦克斯韦写了一封长信,对他的论文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并对他的研究工作给予了热情的鼓励。1860年,麦克斯韦应邀到伦敦皇家学院任教,来到伦敦后不久,麦克斯韦特意拜访了已是伦敦皇家学院院长的法拉第。这位实验大师已年近六旬,而麦克斯韦还未到而立之年。虽然两人年岁相差甚远,而且他们的科学方法折然不同;一个专于实验,另一个擅长理论。但两位科学巨匠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却产生了共鸣,这使他们相见恨晚。法拉第在四年前已经拜读了麦克斯韦的论文,见面后才知道论文的作者如此年轻。当麦克斯韦征求这位古稀老人对论文的看法时,法拉第谦虚地说:“我不认为自己的学说一定是真理,但你是真正理解它的人”。他接着又说:“但你不应该停留在用数学解释我的观点,而应该突破它”。

2、2 第二篇论文《论物理力线》

这位古稀老人激动的鼓励,深深地牵动着麦克斯韦的心。经过两年的苦心研究,麦克斯韦于1862年在英国著名的《哲学杂志》,以《论物理力线》为题,发表了他的第二篇电学研究论文。文章一刊出,立即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是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它与1856年《论法拉第力线》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概念,是这篇文章的杰出之处。

在第一篇论文《论法拉第力线》发表以后,麦克斯韦意识到,为了更好地体现法拉第用力线表达的近距作用思想,用以解释各种电磁现象及其间的联系,仅靠一般的类比研究是远远不够的。麦克斯韦认为,需要从根本上建立电磁以太的力学模型,具体地描绘电磁以太的结构、性质、运动特征,以此阐明磁力线和电力线固有的特殊性质,尽可能为各种电磁现象提供统一的近距作用解释。并尝试着由此进一步揭示某些尚待发现的重要联系,以便为建立统一的电磁场理论提供物理依据。第二篇论文以《论物理力线》为题。

在《论物理力线》一文中,麦克斯韦首先精心设计了由“分子涡旋”(磁以太)和“粒子”(电以太)构成的电磁作用的力学模型。麦克斯韦写道:“我的目的是研究煤质中的张力和运动的某些状态的力学性质,并将它们与所观察到的磁和电的现象作比较,来澄清考察(磁力线)方向的方法。”接着,麦克斯韦以丰富的想像力细致地描绘了磁以太和电以大的形状、结构、相互关系、运动特征以及密度、动能、势能等等,并把这些与有关的电磁量、电磁规律相联系、相对应,建立了电磁以太的力学模型。利用这个模型,麦克斯韦成功地为包括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静电作用等在内的一系列电磁现象,提供了近距作用的解释。

当麦克斯韦用电磁以太的力学模型解释静电作用时,麦克斯韦发现,由于电场变化所导致的电以太(粒子)位移的变化,像通常的电流(指电荷在空间的位移)一样,也能产生磁场。简言之,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这正是麦克斯韦期待和寻找已久的变化磁场产生涡旋电场的逆效应。由此,位移电流概念应运而生。可见,通过电磁以太的力学模型,隐藏在电磁现象深处的电场与磁场内在联系的另一个侧面,终于被麦克斯韦揭示了出来。位移电流的发现,使麦克斯韦果断地认为,在把安培环路定理从恒定条件推广到一般情形时,应该加

上变化电场的贡献,从而完成了麦克斯韦在建立电磁场理论过程中的决定性突破。

在《论物理力线》中,麦克斯韦进一步说明了导体与电介质的性质以及其间的区别:导体中存在着可以宏观移动的电荷,电介质则不允许电荷宏观移动。关于电介质,“尽管电不能流过它们,电效应却可以经它们传播,并且这些效应的大小因物体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同样是很好的绝缘体,作为电介质的行为却是很不同的。”接着,麦克斯韦说明了电介质的极化。麦克斯韦指出:电介质的分子可以看作电偶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极化,就是构成分子的电偶极子的取向趋于一致,结果在宏观上产生了极化电荷,在静止条件下,一定分布的极化电荷并不形成电流。

然后,麦克斯韦把对极化的讨论从静止条件扩展到一般的变化情形。麦克斯韦指出,当外电场变化时,即“当电荷的位移不断变化时,随着电荷的位移的增大或减小,就会形成一种沿着正方向或负方向的电流。”这里“电荷的位移”指的是极化电荷的位移。它表明,外电场变化引起的极化电荷位移的变化,等效于电荷的宏观流动,形成极化电流,产生磁场,虽则各个极化电荷均仍被束缚在电介质的分子之中并未宏观移动。由于没有电流,粒子不会宏观移动。但如果存在变化电场,则粒子所受电力的不断变化将使粒子的位移不断变化,从而引起与粒子啮合的分子涡旋旋转,产生磁场。简言之,即使在真空中,变化的电场也会产生磁场。据此,麦克斯韦把电流产生磁力的公式即安培环路定理,从恒定条件推广到一般的变化情形时。加上了变化电场t

E ?? 的贡献,即得: t

E c j H ??+=?? 214π (10) 我们把变化电场t

E ?? 称为涡旋电场,涡旋电场是麦克斯韦把法拉第对电磁感应所作的近距作用解释与纽曼定量表述完美结合的产物;如果把t E ?? 项推广到一切介质中修改为t

D ?? (D 为电位移矢量)项,并把后者称为位移电流(displacement current )。显然,位移电流包括极化电流t P ?? (P 为介质极化强度)和变化电场t

E ?? 两部分,由于极化电流起源,极化电荷位移的变化,变化电场则使粒子的位移变化,两者都涉及位移的变化,又都能产生磁场,所以统称为“位移电流”。如果说涡旋电场是麦克斯韦把法拉第对电磁感应所作的近距作用解释与纽曼定量表述完美结合的产物,那么位移电流则是麦克斯韦独立的发现与创造。变化的磁场产生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这不仅表明电磁场终于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而且为电磁波的传播提供了物理依据,使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得以诞生。 麦克斯韦在把《论物理力线》“应用于静电的分子涡旋理论”的部分中,考虑到在任何弹性媒质中都可以传播横波这一特征,其波速为

ρυk

= (11)

式中k 是弹性媒质的切变模量,ρ是弹性媒质的密度。由于分子涡旋和粒子构成的电磁以

太也是一种弹性煤质,其中当然也可能以波动形式传播电磁扰动,麦克斯韦就是这样意识到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考虑到移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静止电荷的相互作用力,将此与动电和静电所得出的作用力相比较,就可以获得电荷的动电测量与静电测量的比值。这一比值就是以上公式中的常量c 。

麦克斯韦把电磁场看成动力学介质,计算出介质的密度πμρ4=,由此推出2

4c k π=。于是介质电磁扰动的传播速度为 μπμπυc c ==442 (12)

在真空中,μ=1,故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电磁波= c=3.107 4×108m/s ;另外,1849年菲佐(Fizeau Armand Hippolyte Louis ,1819~1896)测定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

光波= 3.148 58×108m/s 。电磁场传播速度和光传播速度出乎意料的惊人相符,可以统一用c

表示。这使麦克斯韦立即得出结论:“这一速度与光速如此接近,看来,我们有强烈的理由断定,光本身乃是以波的形式在电磁场中按电磁规律传播的一种电磁扰动”。这就是“光的电磁说”。这样,早先法拉第关于光的电磁理论的朦胧猜想,而麦克斯韦把它变成了科学的严谨推论。

2、3 第三篇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

1865年,麦克斯韦向皇家学会提交了他的第三篇电学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这篇论文于1865年发表,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一共包含20个变量的20个方程式,即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他写过:“我提出的这个学说可以称为电磁场理论,因为它关系到带电体或磁体周围的空间。它可以称为动力学理论,因为它假定在那个空间存在着运动的物质,在这些物质中理应产生可观测到的电磁现象”。

1865年,麦克斯韦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电磁场理论的第三篇重要论文,题为《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中,麦克斯韦明确地以电磁场为研究对象,根据前两篇论文的重要发现,仔细地审查了当时已有的电磁学定理、定律的含义和成立条件,系统地总结了从库仑、安培到法拉第以及他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补充、修正、推广、澄清,终于建立了描绘电磁场运动变化规律的完备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

麦克斯韦方程的建立,宣告了电磁场动力学理论的诞生。这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不仅成为统一解释各种电磁现象以及光现象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尔后的广泛发展和应用开辟了道路,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折服于它的完整、系统和严密、深刻,仍然处处感受到它的强大威力。广泛影响和旺盛生命力。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是物理学中继牛顿力学之后又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理论珍品之一。 2、3《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引言

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一文中,麦克斯韦以非凡的理论家的气魄,直接提出了建立“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宏大课题。麦克斯韦首先深刻而准确地评价了以韦伯和纽曼为代表的超距作用电磁理论,概述了它的由来、基本思想、成就以及机制上的根本困难。麦克斯韦写道:“由韦伯和纽曼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是极为精巧的,它令人惊叹地广泛应用于静电现象、电磁吸引、电流感应以及抗磁现象;并且,由于在电测量中引入自洽的单位制和实际上以迄今尚未知详的精度确定了电学量,它适宜于指导人们做出种种推测,从而在电科学实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因此,它对于我们而言更具有权威性。”但是,麦克斯韦认为,超距作用的电磁理论存在着机制上的根本困难,不能作为最终的理论。

麦克斯韦明确地宣告,他的电磁理论是以电磁场为研究对象的近距作用电磁理论,即电

磁场的动力学理论。麦克斯韦从电磁场的产生,电磁场的物质性,电磁场所在的空间,电磁场能否与一般物质共存,电磁场的运动、运动速度、各部分运动的关联,电磁场的密度,电磁场能够接受和贮存的两种能量等等方面,对电磁场的种种性质和特征作了详尽的阐述。又根据法拉第发现的磁光效应,指出光现象与电磁现象的同一性。应该强调指出,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场的这些精辟系统、深刻细致的阐述是前所未有的,它们是麦克斯韦对电磁现象近距作用思考的集中反映和理论概括,它们构成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动力学理论的物理基础。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一文的“电磁场的普遍方程组”中,麦克斯韦不再具体地设想、细致地描绘电磁以太的力学模型和电磁作用的力学机制等等,而是直接以电磁场为研究对象,建立普遍地描述电磁场运动、变化规律的一共包含20个变量的20个方程的完备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积分形式可简化为四个表式:

?=?S

q S d D 0 (13)

??????-=?dS t B l d E l

(14) ?=?S

S d B 0 (15)

??????+=?l

S d t D I l d H 0 (16) 式中,E D R 0εε=,H B r 0μμ=,E j σ=,其中r ε,r μ和σ分别是介质的相对介质常数、相对磁导率和电导率。

可以看到,式(13)是在有电介质存在时,电位移矢量的高斯定理;式(14)是从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出的在非稳条件下变化的磁场与它在空间产生的涡旋电场之间的关系式,即推广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式(15)是磁场的高斯定理(适用于非稳情况);式(16)是在非稳条件下的安培环路定理,这里引入了“位移电流”的重要假说。麦克斯韦方程的建立,宣告了电磁场动力学理论的诞生。这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不仅成为统一解释各种电磁现象以及光现象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尔后的广泛发展和应用开辟了道路,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是物理学中继牛顿力学之后又一座不朽的丰碑。纵观麦克斯韦一生的科学活动和学术成就,麦克斯韦善于正确地历史地审查物理学已有的重要成果及其基础,天才地发现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做出具有开拓性与奠基性的重大突破,直至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麦克斯韦高深的数学造诣,更使他的理论工作得心应手,扎实可靠。毫无疑问,麦克斯韦的学术成就标志着物理学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经典电磁理论的建立.

经典电磁理论的建立 在古代,人们对静电和静磁现象已分别有一些认识,但从这门学科的发展来看,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电和磁之间的联系才被揭露出来,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电磁学。电磁学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晚,主要是由于电磁学的研究需要借助于更为精密的仪器和更精确的实验方法,而这些条件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具备。 首先对于电和磁现象进行系统地实验研究的是英国的威廉·吉尔伯特。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认识到电力和磁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例如,磁力只对天然磁石起作用,而电力能作用于许多材料。他第一个将琥珀与毛皮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做“电”。吉尔伯特这种关于电和磁在本质上不同的观点,给后来的电磁学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直至十九世纪初,许多科学家都把这两种现象看作是毫无联系的。吉尔伯特之后的整个十七世纪,对电和磁的研究进展不大。 到了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起电装置的改善和大气现象的研究,引起了物理学家的极大兴趣。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1692~1761)和德国的克莱斯德(1700~1748)各自发明了“蓄电”的最早器具——莱顿瓶。1752年7月,美国的富兰克林进行了一次震动世界的吸取天电的风筝实验,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莱顿瓶放电现象是一致的。富兰克林还提出了电荷守恒的思想和电的“单流质”说,他认为一个物体所带的电流质是一个常量,如果流质在一个物体比常量多,就带负电,比常量少就带正电。他在风筝实验的基础上,发明了“避雷针”。由于他在电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被誉为近代电学的奠基人。 我们知道,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中,曾用数学方法证明过,如果引力随着引力中心距离的平方反比减少,一个均匀球壳对其内部的物体就没有引力的作用。1775年,富兰克林发现将一小块软木块悬于带电的金属罐内并不受到电力的作用。他的朋友普里斯特列(1733~1804)根据这个实验和牛顿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证明推想电的作用力也遵守平方反比定律。1771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也用类似的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对电力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了研究,他从实验得到电力与距离的n 比定 律。库仑定律的发现为静电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西蒙·泊松(1781~1840)、高斯(1777~1855)和乔治·格林(1793~1841)等人的工作,确定了处理静电场和静磁场的数学方法。 十八世纪末,1780年意大利的医生和动物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在解剖青蛙时,发现了电流,这是电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伽伐尼发现的基础上,伏打于1800年制成伏打“电堆”,得到了比较强的电流,从而使人的认识由静电进入动电,由瞬时电流发展到恒定电流,为进一步研究电流运动的规律和电运动与其他运动形式的联系和转化创造了条件。

高等电磁场理论

高等电磁场理论 教学目的:光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讯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理论基础课。内容提要: 第一章电磁场理论基本方程 第一节麦克斯韦方程 第二节物质的电磁特性 第三节边界条件与辐射条件 第四节波动方程 第五节辅助位函数极其方程 第六节赫兹矢量 第七节电磁能量和能流 第二章基本原理和定理 第一节亥姆霍兹定理 第二节唯一性定理 第三节镜像原理 第四节等效原理 第五节感应原理 第六节巴比涅原理 第七节互易原理 第三章基本波函数 第一节标量波函数 第二节平面波、柱面波和球面波用标量基本波函数展开 第三节理想导电圆柱对平面波的散射 第四节理想导电圆柱对柱面波的散射 第五节理想导电劈对柱面波的散射 第六节理想导电圆筒上的孔隙辐射 第七节理想导电圆球对平面波的散射 第八节理想导电圆球对柱面波的散射 第九节分层介质中的波 第十节矢量波函数

第四章波动方程的积分解 第一节非齐次标量亥姆霍兹方程的积分解第二节非齐次矢量亥姆霍兹方程的积分解第三节辐射场与辐射矢量 第四节口径辐射场 第五节电场与磁场积分方程 第五章格林函数 第一节标量格林函数 第二节用镜像法标量格林函数 第三节标量格林函数的本征函数展开法 第四节标量格林函数的傅里叶变换解法 第五节并矢与并矢函数 第六节自由空间的并矢格林函数 第七节有界空间的并矢格林函数 第八节用镜像法建立半空间的并矢格林函数第九节并矢格林函数的本征函数展开 第六章导行电磁波 第一节规则波导中的场和参量 第二节模式的正交性 第三节规则波导中的能量和功率 第四节常用规则波导举例 第五节规则波导的一般分析 第六节波导的损耗 第七节波导的激励 第八节纵截面电模和磁模 第九节部分介质填充的矩形波导 第十节微带传输线 第十一节耦合微带线 第十二节介质波导 第十三节波导和微带不连续性的近似分析第十四节其它微波毫米波传输线简介

2009级电磁场理论期末试题-1(A)-题目和答案--房丽丽

课程编号:INF05005 北京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2009级电子类电磁场理论基础期末试题A 卷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简答题(共12分)(2题) 1.请写出无源、线性各向同性、均匀的一般导电(0<σ<∞)媒质中,复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限定微分形式。 2.请写出谐振腔以TE mnp 模振荡时的谐振条件。并说明m ,n ,p 的物理意义。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4题)(最好是1题中各选项为同样类型) 1. 在通电流导体(0<σ<∞)内部,静电场( A ),静磁场(B ),恒定电流场(B ),时变电磁场( C )。 A. 恒为零; B. 恒不为零; C.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 2. 以下关于全反射和全折射论述不正确的是:( B ) A.理想介质分界面上,平面波由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B.非磁性理想介质分界面上,垂直极化波以某一角度入射时会发生全折射现象; C.在理想介质与理想导体分界面,平面波以任意角度入射均可发生全反射现象; D.理想介质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时,在两种介质中电磁场均不为零。 3. 置于空气中半径为a 的导体球附近M 处有一点电荷q ,它与导体球心O 的距离为d(d>a),当导体球接地时,导体球上的感应电荷可用球内区域设置的(D )的镜像电荷代替;当导体球不接地且不带电荷时,导体球上的感应电荷可用(B )的镜像电荷代替; A. 电量为/q qd a '=-,距球心2/d a d '=;以及一个位于球心处,电量为q aq d ''=; B. 电量为/q qa d '=-,距球心2/d a d '=;以及一个位于球心处,电量为q aq d ''=; C. 电量为/q qd a '=-,距球心2/d a d '=; D. 电量为/q qa d '=-,距球心2/d a d '=; 4.时变电磁场满足如下边界条件:两种理想介质分界面上,( C );两种一般导电介质(0<σ<∞)分界面上,(A );理想介质与理想导体分界面上,( D )。 A. 存在s ρ,不存在s J ; B. 不存在s ρ,存在s J ; C. 不存在s ρ和s J ; D. 存在s ρ和s J ; 三、(12分)如图所示,一个平行板电容 器,极板沿x 方向长度为L ,沿y 方向宽 度为W ,板间距离为z 0。板间部分填充 一段长度为d 的介电常数为ε1的电介质,如两极板间电位差为U ,求:(1)两极板 间的电场强度;(2)电容器储能;(3)电 介质所受到的静电力。

经典电磁场理论发展简史..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 ——著名实验和相关科学家 纲要: 一、定性研究 1、吉尔伯特的研究 2、富兰克林 二、定量研究 1、反平方定律的提出 2、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3、电磁感应定律及楞次定律 4、麦克斯韦方程 5、电磁波的发现 三、小结 一、定性研究 1、吉尔伯特的研究 他发现不仅摩擦过的琥珀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一系列其他物体如金刚石、水晶、硫磺、明矾等也有这种性质,他把这种性质称为电性,他是第一个用“电力”、“电吸引”、“磁极”等术语的人。吉尔伯特把电现象和磁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个截然不同的性质: 1.磁性是磁体本身具有的,而电性是需要用摩擦的方法产生; 2.磁性有两种——吸引和排斥,而电性仅仅有吸引(吉尔伯特不知道有排斥); 3.磁石只对可以磁化的物质才有力的作用,而带电体可以吸引任何轻小物体; 4.磁体之间的作用不受中间的纸片、亚麻布等物体的影响,而带电体之间的作用要受到中间这些物质的影响。当带电体浸在水中,电力的作用可以消失,而磁体的磁力在水中不会消失; 5.磁力是一种定向力,而电力是一种移动力。

2、富兰克林的研究 富兰克林(公元1706一1790)原来是费城的印刷商,他通过书本和科学上的来往获得了丰富知识,他利用莱顿瓶做出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是根据莱顿瓶内外两种电荷的相消性,在杜菲的“玻璃电”和“树脂电”的基础上提出正电和负电的概念。 富兰克林所做的第二项重要工作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二、定量研究 1、反平方定律的提出 1750年前后,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埃皮努斯在实验中发现;当发生相互作用的电荷之间的距离缩短时,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便增加。1766年富兰克林写信给他在德国的一位朋友普利斯特利(公元1733一1804),介绍了他在实验中发现在金属杯中的软木球完全不受金属杯电性的影响的现象。他请普利斯特利给予验证。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在1772年做了一个电学实验,他用一个金属球壳使之带电,发现电荷全部分布在球壳的外表面,球腔中任何一点都没有电的作用。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公元1736—1806),起先致力于扭转和摩擦方面的研究。由于发表了有关扭力的论文,于178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他从事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1784年法国科学院发出船用罗盘最优结构的悬奖征文,库仑转而研究电力和磁力问题。 1785年库仑自制了一台精巧的扭秤,作了电的斥力实验,建立了著名的库仑定律: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者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公式:F=k*(q1*q2)/r^2 2、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公元1777—1851)首次发现电流磁效应,揭开了电和磁两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从此开始了电磁学的真正研究。 1820年4月在一次关于电和磁的讲课快结束时,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做了实验,在一根根细的铂丝导线的下面放一个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用伽伐尼电池将铂丝通电,他发现磁针偏转,这现象虽然未引起听讲人的注意,却使他非常激

电磁学经典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练习题 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如图3-1所示,有一金属箔验电器,起初金属箔闭合,当带正电的棒靠近验电器上部的金属板时,金属箔开.在这个状态下,用手指接触验电器的金属板,金属箔闭合,问当手指从金属板上离开,然后使棒也远离验电器,金属箔的状态如何变化?从图3-1的①~④四个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 图3-1 A.图①B.图②C.图③D.图④ 2.下列关于静电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没有场强相等的两点,但有电势相等的两点 B.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C.场强为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处,场强不一定为零 D.初速为零的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3.在静电场中,带电量大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先后飞过相距为d的a、b两点,动能增加了ΔE,则[]A.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B.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少 C.电场强度一定等于ΔE/dq D.a、b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一定等于ΔE/q 4.将原来相距较近的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同时由静止释放(小球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它们仅在相互间库仑力作用下运动的过程中[]A.它们的相互作用力不断减少 B.它们的加速度之比不断减小 C.它们的动量之和不断增加 D.它们的动能之和不断增加 5.如图3-2所示,两个正、负点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确的是[] 图3-2

A.它们所需要的向心力不相等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C.它们的线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D.它们的运动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 6.如图3-3所示,水平固定的小圆盘A,带电量为Q,电势为零,从盘心处O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由于电场的作用,小球竖直上升的高度可达盘中心竖直线上的c点,Oc=h,又知道过竖直线上的b点时,小球速度最大,由此可知在Q所形成的电场中,可以确定的物理量是[] 图3-3 A.b点场强B.c点场强 C.b点电势D.c点电势 7.如图3-4所示,带电体Q固定,带电体P的带电量为q,质量为m,与绝缘的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将P在A点由静止放开,则在Q的排斥下运动到B点停下,A、B相距为s,下列说确的是[] 图3-4 A.将P从B点由静止拉到A点,水平拉力最少做功2μmgs B.将P从B点由静止拉到A点,水平拉力做功μmgs C.P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增加μmgs D.P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减少μmgs 8.如图3-5所示,悬线下挂着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它的质量为m、电量为q,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 图3-5 A.小球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为Eq/mg B.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曲线运动 C.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速运动 D.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9.将一个6V、6W的小灯甲连接在阻不能忽略的电源上,小灯恰好正常发光,现改将一个6V、3W的小灯乙连接到同电源上,则[]A.小灯乙可能正常发光 B.小灯乙可能因电压过高而烧毁 C.小灯乙可能因电压较低而不能正常发光 D.小灯乙一定正常发光 10.用三个电动势均为1.5V、阻均为0.5Ω的相同电池串联起来作电源,向三个阻值都是1Ω的用电器供电,要想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在如图3-6所示电路中应选择的电路是[] 图3-6 11.如图3-10所示的电路中,R 1、R 2 、R 3 、R 4 、R 5 为阻值固定的 电阻,R 6 为可变电阻,A为阻可忽略的电流表,V为阻很大的电压表,电源的

2011级电磁场理论期末试题带详细答案

课程编号:INF05005 北京理工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2011级电子类电磁场理论基础期末试题B 卷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简答题(12分) 1.请写出无源媒质中瞬时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限定形式。(4分) 答:媒质中无源,则0su J =,0ρ= ()l s E H dl E ds t ?εσ??? ?=+??????? ?? ()l s H E dl ds t ?μ??=-?? ? =0s E ds ε?? =0s H ds μ?? (评分标准:每式各1分) 2.请写出理想导体表面外侧时变电磁场的边界条件。(4分) 答:? ??==?00?t E E n , ?? ?==?s n s D D n ρρ ?, ???==?00 ?n B B n , ? ? ?==?s t s J H J H n ? 3.请利用动态矢量磁位A 和动态电位U 分别表示磁感应强度B 和电场E ;并简要叙述引入A 和U 的依据条件。(4分) 答:B A =??,A E U t ?=-?- ?; 引入A 的依据为:0B ??=,也就是对无散场可以引入上述磁矢位;引入U 的依 据为:0A E t ?? ???+= ????,也就是对无旋场,可以引入势函数。 二、选择题(共20分)(4题) 1. 以?z 为正方向传播的电磁波为例,将其电场分解为x ,y 两个方向的分量:(,)cos()x xm x E z t E t kz ωφ=-+和(,)sin()y ym y E z t E t kz ωφ=-+。判断以下各项中电 磁波的极化形式:线极化波为( B );右旋圆极化波为( C )。(4分)

电磁场理论发展历史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电磁场理论发展历史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摘要:电磁场理论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如通讯、广播、导航、雷达、遥感、测控、嗲面子对抗、电子仪器和测量系统,都离不开电磁场的发射,控制、传播和接收;从工业自动化到地质勘测,从电力、交通等工业农业到医疗卫生等国民经济领域,几乎全都涉及到电磁场理论的应用。不仅如此,电磁学一直是,将来仍是新兴科学的孕育点。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电磁场理论发现和发展的历史以及在现代科技中的也应用。 关键词:电磁学电磁场理论现代科技 对电磁场现象的研究是从十六世纪下半叶英国伊莉莎白女王的试医官吉尔伯特开始,然而他的研究方法很原始,基本上是定性地对现象的总结。对电磁场的近代研究是从十八世纪的卡文迪许、库伦开始,他们开创了用测量仪器对电磁场现象做定量的规律,引起了电磁场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库仑定律的建立基于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在1772年做的一个一个电学实验,他用一个金属球壳使之带电,发现电荷全部分布在球壳的外表面,球腔中任何一点都没有电的作用。库伦定律揭示了电荷间的静电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安培在假设了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沿着它们的连线之间的作用力正比于它们的长度和电流强度,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公式,即提出了著名的安培环路定理。基于这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十分类似,S.D.泊松、C.F.高斯等人仿照引力理论,对电磁现象也引入了各种场矢量,如电场强度、电通量密度(电位移矢量)、磁场强度、磁通密度等,并将这些量表示为空间坐标的函数。但是当时对这些量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提出的数学手段,实际上认为电荷之间或电流之间的物理作用是超距作用。 直到M.法拉第,他认为场是真实的物理存在,电力或磁力是经过场中的力线逐步传递的,最终才作用到电荷或电流上。他在1831年发现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用磁力线的模型对定律成功地进行了阐述,但是电磁感应定律的确认是在1851年,这一过程花了20年。1846年,M.法拉第还提出了光波是力线振动的设想,为以后麦克斯韦从数学上建立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J.C.麦克斯韦继承并发展了法拉第的这些思想,仿照流体力学中的方法,采用严格的数学形式,将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十三章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以来,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电磁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 零星的电磁学规律相继问世(经验定律) 2. 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电工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立理论的要求,提 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 *(Maxwell,1931~1879)麦克斯韦:数学神童,十岁进入爱丁堡科学院的学校,十四岁获科学院的数 学奖; 1854,毕业于剑桥大学。以后,根据开尔文的建议,开始研究电学,研究法拉第的力线; 1855,“论法拉第的力线”问世,引入δ =???H H ,同年,父逝,据说研究中断; 1856,阿贝丁拉马利亚学院的自然哲学讲座教授,三年; 1860,与法拉第见面; 1861-1862,《论物理力线》分四部分发表;提出涡旋电场与位移电流的假设。 1864,《电磁场的动力理论》向英国皇家协会宣读; 1865,上述论文发表在《哲学杂志》上; 1873,公开出版《电磁学理论》一书,达到顶峰。这是一部几乎包括了库仑以来的全部关于电磁研究信息的经典著作;在数学上证明了方程组解的唯一性定理,从而证明了方程组内在的完备性。 1879,去世,48岁。(同年爱因斯坦诞生) * 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在物理学界只能被逐步接受。它的崭新的思想与数学形式,甚至象赫姆霍兹和波尔兹曼这样有异常才能的人,为了理解消化它也花了几年的时间。 §13-1 位移电流 一. 问题的提出 1. 如图,合上K , 对传I l d H :S =?? 1 对传I l d H :S =?? 2 2. 如图,合上K ,对C 充电: 对传I l d H :S =?? 1 对02=??l d H :S 3. M axwell 的看法:只要有电动力作用在导体上,它就产生一个电流,……作用在电介质上的电动力,使它的组成部分产生一种极化状态,有如铁的颗粒在磁力影响下的极性分布一样。……在一个受到感应的电介质中,我们可以想象,每个分子中的电发生移动,使得一端为正,另一端为负,但是依然和分子束缚在一起,并没有从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上去。这种作用对整个电介质的影响是在一定方向上引起的总的位移。……当电位移不断变化时,就会形成一种电流,其沿正方向还是负方向,由电位移的增大或减小而定。”这就是麦克斯韦定义的位移电流的概念。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及意义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及意义 班级:物理系09本三班姓名:范日耀 摘要:文章通过对法拉第力线思想和W.汤姆孙的类比研究的阐述来引出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经过三个艰难的过程建立了电磁场理论,为壮伟的物理大厦添砖加瓦,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字:法拉第力线思想W.汤姆孙类比研究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一、引言 二、内容 1、前人的研究 (1)法拉第的力线思想 法拉第从广泛的实验研究中构想出描绘电磁作用的“力线”图像。他认为电荷和磁极周围的空间充满了力线,靠力线(包括电力线和磁力线)将电荷(或磁极)联系在一起。力线就像是从电荷(或磁极)发出、又落到电荷(或磁极)的一根根皮筋一样,具有在长度方向力图收缩,在侧向力图扩张的趋势。他以丰富的想象力阐述电磁作用的本质。 法拉第研究了电介质对电力作用的影响,认识到这一影响表明电力不可能是超距作用,而是通过电介质状态的变化;即使没有电介质,空间也会产生某种变化,布满了力线。后来,法拉第又进一步研究了磁介质,解释了顺磁性和反磁性。电磁感应现象则解释为磁铁周围存在某种“电应力状态”,当导线在其附近运动时,收到应力作用而有电荷做定向运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则是由于穿过回路的磁力线数目发生了变化。 法拉第的力线思想实际上就是场的观念,这是近距理论的核心内容。 (2)W.汤姆孙的类比研究 在法拉第力线思想的激励下,W.汤姆孙对电磁作用的规律也进行过有益的研究。他从法国科学家傅里叶的热传导理论得到启示。傅里叶在1824年发表《热的分析理论》一书,详细的研究了在介质中热流的传播问题,建立了热传导方程。这本书W.汤姆孙对有很深的影响。 1842年,W.汤姆孙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热和电的数学论文,题为:《论热在均匀固体中的均匀运动及其与电的数学理论的联系》,他论述了热在均匀固体中的传导和法拉第电应力在均匀介质中传递这两种现象之间的相似性。他指出电的等势面对应于热的等温面,而电荷对应与热源。利用傅里叶的热分析法,他把法拉第的力线思想和拉普拉斯、泊松等人已经建立的完整的静电理论结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 1847年,W.汤姆孙进一步研究了电磁现象与弹性现象的相似性,在题为《论电力、磁力和伽伐尼力的力学表征》一文中,以不可压缩流体的流线连续性为基础,论述了电磁现象和流体力学现象的共性。1851年,他给除了磁场的定义,1856年,根据磁致旋光效应提出了磁具有旋转的特性,这样就为进一步借用流体力学中关于涡旋运动的理论,做好了准备。 W.汤姆孙运用类比方法,把法拉第的力线思想转变为定量的表述,为麦克斯韦的工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2、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 (1)电磁场理论建立的第一步 麦克斯韦在电磁理论方面的工作可以和牛顿在力学理论方面的工作相媲美。他和牛顿一样,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深更远,作出了伟大的历史综合;他和牛顿一样,其丰硕的成果是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

电磁场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 矢量分析 1.1 3?2??z y x e e e A -+= ,z y e e B ?4?+-= ,2?5?y x e e C -= 求(1)?A e ;(2)矢量A 的方向余弦;(3)B A ?;(4)B A ?; (5)验证()()()B A C A C B C B A ??=??=?? ; (6)验证()()()B A C C A B C B A ?-?=??。 1.2 如果给定一未知矢量与一已知矢量的标量积和矢量积,则可确定该未知矢 量。设A 为已知矢量,X A B ?=和X A B ?=已知,求X 。 1.3 求标量场32yz xy u +=在点(2,-1,1)处的梯度以及沿矢量z y x e e e l ?2?2?-+= 方向上的方向导数。 1.4 计算矢量()() 3222224???z y x e xy e x e A z y x ++= 对中心原点的单位立方体表面的面积分,再计算A ??对此立方体的体积分,以验证散度定理。 1.5 计算矢量z y e x e x e A z y x 22???-+= 沿(0,0),(2,0),(2,2),(0,2),(0,0)正方形闭合回路的线积分,再计算A ??对此回路所包围的表面积的积分,以验证斯托克斯定理。 1.6 f 为任意一个标量函数,求f ???。 1.7 A 为任意一个矢量函数,求()A ????。 1.8 证明:A f A f A f ??+?=?)(。 1.9 证明:A f A f A f ??+??=??)()()(。 1.10 证明:)()()(B A A B B A ???-???=???。 1.11 证明:A A A 2)(?-???=????。 1.12 ?ρ?ρ?ρρsin cos ?),,(32z e e z A += ,试求A ??,A ??及A 2?。 1.13 θθθ?θ?θcos 1?sin 1?sin ?),,(2r e r e r e r A r ++= ,试求A ??,A ??及A 2?。 1.14 ?ρ?ρsin ),,(z z f =,试求f ?及f 2?。 1.15 2sin ),,(r r f θ?θ=,试求f ?及f 2?。 1.16 求??S r S e d )sin 3?(θ,S 为球心位于原点,半径为5的球面。 1.17 矢量??θ23cos 1?),,(r e r A r = ,21<

电磁学的发展及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电磁学的发展及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摘要:电磁学核心及发展,电磁学应用(磁悬浮列车、电磁炮) 关键字:电磁学、磁悬浮、电磁炮 引言: 随着电话,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电磁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容: 简单的说来,电磁学核心只有四个部份:库伦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与麦克斯威方程式。并且顺序也一定如此。这可以说与电磁学的历史发展平行。其原因也不难想见;没有库伦定律对电荷的观念,安培定律中的电流就不容易说清楚。不理解法拉第的磁感生电,也很难了解麦克斯威的电磁交感。因此,要了解电磁学的应用就必须先了解它的发展。 早期,由于磁现象曾被认为是与电现象独立无关的,同时也由于磁学本身的发展和应用,如近代磁性材料和磁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磁效应和磁现象的发现和应用等等,使得磁学的内容不断扩大,所以磁学在实际上也就作为一门和电学相平行的学科来研究了。 电子的发现,使电磁学和原子与物质结构的理论结合了起来,洛伦兹的电子论把物质的宏观电磁性质归结为原子中电子的效应,统一地解释了电、磁、光现象。电磁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电磁在生活技术当中的应用。 (一)民用--磁悬浮列车 1911年,俄国托木斯克工艺学院的一位教授曾根据电磁作用原理,设计并制成一个磁垫列车模型。该模型行驶时不与铁轨直接接触,而是利用电磁排斥力使车辆悬浮而与铁轨脱离,并用电动机驱动车辆快速前进。 1960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鲍威尔和高登?丹提出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利用

强大的磁场将列车提升至离轨几十毫米,以时速300公里行驶而不与轨道发生摩擦。遗憾的是,他们的设计没有被美国所重视,而是被日本和德国捷足先登。德国的磁悬浮列车采用磁力吸引的原理,克劳斯?马菲公司和MBB公司于1971年研制成常导电磁铁吸引式磁浮模型试验车。 随着超导和高温超导热的出现,推动了超导磁悬浮列车的研制。1987年3月,日本完成了超导体磁悬浮列车的原型车,其外形呈流线形,车重17吨,可载44人,最高时速为420公里。车上装备的超导体电磁铁所产生的电磁力与地面槽形导轨上的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力互相排斥,从而使车体上浮。槽形导轨两侧的线圈与车上电磁铁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牵引力使车体一边悬浮一边前进。由于是悬空行驶,因而基本上不作用车轮。但在起动时,还需有车轮做辅助支撑,这和飞机起降时需要轮子相似。这列超导磁悬浮列车由于试验线路太短,未能充分展示出空的卓越性能。 (二)军用—电磁炮 早在1845年,查尔斯?惠斯通就制作出了世界第一台磁阻直流电动机,并用它把金属棒抛射到20米远。此后,德国数学家柯比又提出了用电磁推进方法制造“电气炮”的设想。而第一个正式提出电磁发射(电磁炮)概念并进行试验的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物理学教授伯克兰。他在1901年获得了“电火炮”专利。1920年,法国的福琼?维莱普勒发表了《电气火炮》文章。德国的汉斯莱曾将10克弹丸用电磁炮加速到1.2公里,秒的初速。1946年,美国的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建成了一个全尺寸的电磁飞机弹射器,取名“电拖”。 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兴起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发射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查里德?马歇尔博士运用新技术,把3克弹丸加速到了5.9公里,秒。这一成就从实验上证明了用电磁力把物体推进到超高速度是可行的。他的成就1978年公布后,使世界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振奋不

吉大物理电磁场理论基础答案.

3. 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电流I, I以dI/dt的变化率增长,一矩形线圈位于导线平面内(如图,则 A.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B B.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 C C.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D D.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不确定。 4. 在通有电流I 无限长直导线所在平面内,有一半经r、电阻R 导线环,环中心 距导线a,且a >> r。当导线电流切断后,导线环流过电量为 5.对位移电流,有下述四种说法,请指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位移电流是由变化电场产生的

B B.位移电流是由变化磁场产生的 C C.位移电流的热效应服从焦耳-楞次定律 D D.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 6.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 式中E K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 A. 闭合曲线C 上E K处处相等 B. 感应电场是保守力场 C.感应电场的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 D.感应电场不能像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概念

1. 长直导线通有电流I ,与长直导线共面、垂直于导线细金属棒AB ,以速度V 平行于导线作匀速运动,问 (1金属棒两端电势U A 和U B 哪个较高?(2若电流I 反向,U A 和U B 哪个较高?(3金属棒与导线平行,结果又如何?二、填空题 U A =U B U A U B

;

三、计算题 1.如图,匀强磁场B 与矩形导线回路法线 n 成60°角 B = B = B = kt kt (k 为大于零的常数。长为L的导体杆AB以匀速 u 向右平动,求回路中 t 时刻感应电动势大小和方向(设t = 0 时,x = 0。解:S B m ρρ?=φLvt kt ?=21dt d m i φε=2 21kLvt =kLvt =方向a →b ,顺时针。 ο 60cos SB =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电动势,不必 再求动生电动势

电磁学发展简史

电磁学发展简史 07 电联毛华超 一.早期的电磁学研究 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比较零散,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事件列出如下: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在对静电研究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称为松脂电和玻璃电,即现在的负电和正电。他还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排斥,异性相吸。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存储电荷的装置-莱顿瓶,它和起电机一样,意义重大,为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工具。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而发明了扭秤。1785-1786年,他用这种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且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得到启发,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反成反比的规律,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在早期的电磁学研究中,还值得提到的一个科学家是大家都已经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创立者-欧姆。欧姆,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实验中他用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八根铜导线进行了测量,得出了欧姆定律,也就是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这个结果发表于1826年,次年他又出版了《关于电路的数学研究》,给出了欧姆定律的理论推导。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二.安培和法拉第奠定了电动力学基础 1820年间,奥斯特在给学生讲课时,意外地发现了电流的小磁针偏转的现象。当导线通电流时,小磁针产生了偏转。这个消息传到巴黎后,启发了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他思考,既然磁与磁之间、电流与磁之间都有作用力,那么电流与电流之间是否也存在作用力呢?他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几天后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与电流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DOC 6页)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 引言 载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年,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他因创立电磁场理论而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一、历史的前奏 在麦克斯韦以前,解释电磁相互作用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超距作用学说.即在研究两个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时,忽略中介空间的作用,电荷会超越空间距离而互相作用,库仑、韦伯、安培等人都是主张用超距作用学说来解释电磁相互作用的.这种学说当时拥有数学基础.另一种是媒递作用学说.认为空间有一种能传递电力的媒质(称作以太)存在,电荷间通过媒质互相作用.法拉弟通过实验揭露了空间媒质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空间媒质中充满了电力线,即通过场来传递,但媒递作用学说还没有数学基础,不易被人接受.也使其发展受到了阻碍.麦克斯韦功绩就在于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促进了它的发展.他中学时曾在数学和诗歌比赛中获第一名,这显示了他的数学才华与丰富的想象力方面的潜力.他年轻时曾读过法拉弟的《电学实验研究》,对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如电力线和场的思想)十分推崇,同时也发现了它的弱点.麦克斯韦对电磁相互作用的超距观点早就表示“不能接受即时传播的思想”,在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影响下,他决心“为法拉弟的场概念提供数学方法的基础”. 二、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已知电磁定律 麦克斯韦于185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弟的力线》,在这篇文章中,他试图用数学语言精确地表述法拉弟的力线概念,他采用数学推论与物理类比相结合的方法,以假想流体的力学模型去模拟电磁现象.他说:“借助于这种类比,我试图以一种方便的和易于处理的形式为研究电现象提供必要的数学观念”他的目标是想据此统一已知的电磁学定律.麦克斯韦为达到此目的,他运用了“建立力学模型——引出基本公式——进行数学引伸推导”的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建立力学模型 首先运用类比方法,麦克斯韦把电磁现象和力学现象做了类比,认为可以建立一种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来模拟电磁现象.这种流体模型为:一是没有惯性,因而也就没有质量;二是不可压缩;三是可以从无产生,又可消失.显然这是一种假设理想流体.麦克斯韦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企图把一个在空间画力线的清楚概念摆在一个几何学家的面前,并利用一个流体的流线的概念,说明如何画出这些流线来”“力线的切线方向就是电场力的方向,力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力的大小”.他企图阐明电力线和电力线所在空间之间的几何关

电磁场理论基础试题集上交

电磁场理论基础习题集 (说明:加重的符号和上标有箭头的符号都表示矢量) 一、填空题 1. 矢量场的散度定理为(1),斯托克斯定理为(2)。 【知识点】:1.2 【难易度】:C 【参考分】:3 【答案】:(1)()???=??S S d A d A ττ (2)() S d A l d A S C ???= ??? 2. 矢量场A 满足(1)时,可用一个标量场的梯度表示。 【知识点】:1.4 【难易度】:C 【参考分】:1.5 【答案】:(1) 0=??A 3. 真空中静电场的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为(1),(2),微分形式为(3),(4)。 【知识点】:3.2 【难易度】:B 【参考分】:6 【答案】:(1) 0=??c l d E (2) ∑?=?q S d D S 0

(3) 0=??E (4)()r D ρ=??0 4. 电位移矢量D 、极化强度P 和电场强度E 满足关系(1)。 【知识点】:3.6 【难易度】:B 【参考分】:1.5 【答案】:(1) P E P D D +=+=00ε 5. 有面电流s 的不同介质分界面上,恒定磁场的边界条件为(1),(2)。 【知识点】:3.8 【难易度】:B 【参考分】:3 【答案】:(1) ()021=-?B B n (2) ()s J H H n =-?21 6. 焦耳定律的微分形式为(1)。 【知识点】:3.8 【难易度】:B 【参考分】:1.5 【答案】:(1) 2E E J p γ=?= 7. 磁场能量密度=m w (1),区域V 中的总磁场能量为=m W (2)。 【知识点】:5.9 【难易度】:B 【参考分】:3

电磁学发展史简述

绪论 一、电磁学发展史简述 1概述 早期,由于磁现象曾被认为是与电现象独立无关的,同时也由于磁学本身的发展和应用,如近代磁性材料和磁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磁效应和磁现象的发现和应用等等,使得磁学的内容不断扩大,所以磁学在实际上也就作为一门和电学相平行的学科来研究了。 电磁学从原来互相独立的两门科学(电学、磁学)发展成为物理学中一个完整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基于两个重要的实验发现,即电流的磁效应和变化的磁场的电效应。这两个实验现象,加上麦克斯韦关于变化电场产生磁场的假设,奠定了电磁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发展了对现代文明起重大影响的电工和电子技术。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这个理论支配着一切宏观电磁现象(包括静电、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电路、电磁波等等),而且在于它将光学现象统一在这个理论框架之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思想。

电子的发现,使电磁学和原子与物质结构的理论结合了起来,洛伦兹的电子论把物质的宏观电磁性质归结为原子中电子的效应,统一地解释了电、磁、光现象。 和电磁学密切相关的是经典电动力学,两者在内容上并没有原则的区别。一般说来,电磁学偏重于电磁现象的实验研究,从广泛的电磁现象研究中归纳出电磁学的基本规律;经典电动力学则偏重于理论方面,它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为基础,研究电磁场分布,电磁波的激发、辐射和传播,以及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电磁问题,也可以说,广义的电磁学包含了经典电动力学。 2电学发展简史 “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电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颇具重要意义的基础学科。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

电磁场理论 在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年,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他因创立电磁场理论而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的思路与方法大致如下. 一、历史的前奏 在麦克斯韦以前,解释电磁相互作用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超距作用学说.即在研究两个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时,忽略中介空间的作用,电荷会超越空间距离而互相作用,库仑、韦伯、安培等人都是主张用超距作用学说来解释电磁相互作用的.这种学说当时拥有数学基础.另一种是媒递作用学说.认为空间有一种能传递电力的媒质(称作以太)存在,电荷间通过媒质互相作用.法拉弟通过实验揭露了空间媒质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空间媒质中充满了电力线,即通过场来传递,但媒递作用学说还没有数学基础,不易被人接受.也使其发展受到了阻碍.麦克斯韦功绩就在于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促进了它的发展.他中学时曾在数学和诗歌比赛中获第一名,这显示了他的数学才华与丰富的想象力方面的潜力.他年轻时曾读过法拉弟的《电学实验研究》,对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如电力线和场的思想)十分推崇,同时也发现了它的弱点.麦克斯韦对电磁相互作用的超距观点早就表示"不能接受即时传播的思想",在法拉弟的物理思想影响下,他决心"为法拉弟的场概念提供数学方法的基础". 二、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已知电磁定律 麦克斯韦于1856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论法拉弟的力线》,在这篇文章中,他试图用数学语言精确地表述法拉弟的力线概念,他采用数学推论与物理类比相结合的方法,以假想流体的力学模型去模拟电磁现象.他说:"借助于这种类比,我试图以一种方便的和易于处理的形式为研究电现象提供必要的数学观念"他的目标是想据此统一已知的电磁学定律.麦克斯韦为达到此目的,他运用了"建立力学模型--引出基本公式--进行数学引伸推导"的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建立力学模型 首先运用类比方法,麦克斯韦把电磁现象和力学现象做了类比,认为可以建立一种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来模拟电磁现象.这种流体模型为:一是没有惯性,因而也就没有质量;二是不可压缩;三是可以从无产生,又可消失.显然这是一种假设理想流体.麦克斯韦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企图把一个在空间画力线的清楚概念摆在一个几何学家的面前,并利用一个流体的流线的概念,说明如何画出这些流线来""力线的切线方向就是电场力的方向,力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力的大小".他企图阐明电力线和电力线所在空间之间的几何关系.他还试图通过类比凭借已知的力学公式推导出电磁学公式,寻求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在数学形式上的类似. 第二步,引出基本公式 早在1842年,W·汤姆逊就曾把拉普拉斯的势函数的二阶微分方程,普遍用于热、电和磁的运动,建立了这三种相似现象的数学联系.1847年,他又在不可压缩流体的流线连续性基础上,论述了电磁现象和流体力学现象的共同性.麦克斯韦正是吸收了W·汤姆逊这种类比方法,把它发展成为研究各种力线的重要工具.例如麦克斯韦把电学中的势等效于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