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的褐变的机理及抑制方法

果蔬的褐变的机理及抑制方法
果蔬的褐变的机理及抑制方法

果蔬的褐变的机理及抑制方法

摘要:果蔬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褐变是影响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褐变产生的因素较多,其中酶促褐变是果蔬褐变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果蔬贮藏和加工品质保证的主要障碍。概述褐变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褐变;机理;抑制

Abstract: Rapid browning during storage was the main problem resulting in restrictions on the fruits and vegetables to long-distant markets. There were many reasons of browning, the enzymetic browning was the mostimportant, and it was the main handicap in processing and storage. The mechanism of enzymatic browning and methods to control browning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browning; mechanism; control

前言

大多果蔬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为了保证果蔬较长的供应期,各种各样的保鲜及加工方法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鲜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鲜切果蔬已成为市场的消费热点。如何进一步保持果蔬产品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一直是国内外果蔬采后研究的热门课题。

果蔬贮存加工过程中,褐变是普遍存在的难题,往往引起产品品质下降,货架期缩短。褐变可分为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非酶褐变是指不需经酶催化而产生的褐变,包括美拉德反应、焦糖化作用及抗坏血酸氧化等;而酶促褐变是组织中的酚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醌类,经聚合而造成褐变。果蔬的褐变主要以酶促褐变为主[1]。

我国果蔬的种植面积、果蔬总产量及消费量均居世界之首,但在果蔬采后领域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通过果蔬褐变研究的最近进展,为国内果蔬保鲜加工研究与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1.酶促褐变的物质条件

1.1.酚类化合物

植物组织内酚类物质含量丰富,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代谢衍生的产物。除了类黄酮外,多数酚类物质均来自共同的前体-苯丙氨酸,其它部分由乙酰-CoA经聚酮酐途径产生。酚类物质即是酶促褐变的重要底物,其种类繁多,包括邻苯二

酚(儿茶酚)、绿原酸、咖啡酸、没食子酸等。例如Xiaolin Zheng等[1]对荔枝果皮褐变的研究表明,褐变的主要底物是类黄酮和花色素苷,氧化成醌后通过聚合浓缩而生成褐色的产物。在针对香蕉褐变底物的研究中发现,其褐变的主要底物是多巴胺[2]。另一项研究表明,绿原酸是鲜切荸荠的主要褐变底物[3]。

1.2.与褐变相关的酶

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类物质的氧化。它在果蔬内以结合态和可溶态两种形式存在,在酶促褐变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可溶态。过氧化氢酶(POD)在H2O2存在下催化某些酚类氧化。Xiaolin Zheng等[1]研究发现,荔枝果皮中POD活性较高,在采后褐变中具有关键作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催化酚类合成的关键酶。抑制PAL活性,降低酚类合成,抑制果蔬褐变[4]。

多酚氧化酶包括漆酶(Laeemse)、二酚氧化酶和酪氨酸酶(Tyrosinase),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多酚氧化酶具有加氧酶和脱氢酶两种活性,能催化酚类化合物选择性的羟基化生成邻苯二酚并进一步氧化脱氢生成邻苯醌[5].醌类物质是合成某些重要生物物质的中间体,如动物的黑色素(melanin)、植物的木多糖(1ignopolysaccharide)以及昆虫的壳硬蛋白(scleritin)等.由于多酚氧化酶廉价易得,作用底物范围广,因而在有机合成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有机合成中,不但可以利用多酚氧化酶选择性羟基化的能力,对含有苯酚结构的化合物进行定向修饰;也可以利用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生成的邻醌结构作为活泼中间体合成新的化合物[6-9]。

1.3.氧

正常的果蔬是完整的有机体,具有天然氧的屏障系统,多余的氧气被排斥在组织以外,机体不发生褐变。果蔬受机械伤后,接触到氧的部位即出现褐变。2.酶促褐变的机理

对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比较接受的是酚、酚酶的区域性分布假说。酚类物质和酶在细胞内通过一系列膜系统实现区域化分布而不能直接接触。切分、高温等胁迫条件引起膜系统的破坏,从而打破了区域化分布,使酶和底物相互接触而引起果蔬褐变[10]。褐变多发生在较浅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香蕉、杏、樱桃、葡萄、梨、桃、草莓和土豆等,在组织损伤、削皮、切开时,

细胞膜破裂,相应的酚类底物与酶接触,在有氧情况下,发生酶促褐变。催化酶促褐变的酶类主要为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PPO活性的最适PH值为5.0~7.0,有较强的耐热性,可被有机酸、硫化物、金属离子螯合剂、酚类底物类似物所抑制。POD在H2O2存在下能迅速氧化多酚物质,可与PPO 协同作用加剧果蔬褐变。

含有多酚类的果蔬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首先氧化成邻醌;然后邻醌或未氧化的邻二酚在酚羟基酶催化下进行二次羟基化作用,生成三羟基化合物;邻醌再将三羟基化合物氧化成羟基醌;羟基醌易聚合而生成黑色素。

酶促褐变主要取决于果蔬中丹宁的含量,果汁中丹宁含量0.045%以下时,在空气中静置3H~4H时并不变色,而当其含量超过0.11%时,在空气中变色迅速。酶促褐变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即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和氧。如柠檬、柑橘、菠萝、葡萄柚、西瓜、番茄等,因缺少诱发褐变的酶,故不易发生酶促褐变[6]。

3.酶促褐变的控制途径

为防止果蔬酶促褐变,必须消除酚类物质、酶和氧三者中任何一个因素,即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隔离氧、减少酚类物质含量。

3.1.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

3.1.1.热处理法

热烫处理是抑制酶活性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70℃~95℃下加热约7s,即可使大部分多酚氧化酶失活;在80℃加热10min~20min或在沸水中保持2min 可使多酚氧化酶完全失活。但是,果蔬组织不耐热,必须严格控制灭酶的温度和时间。实验表明,采用微波加热法,效果较理想。

低温贮藏。低温下有效降低PPO活性,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控制果蔬褐变,延长货架期。AntonioMarrero[11]等在10℃下菠萝货架期为4 d,而在0℃下延长到14 d。Shi-PingTian等[1]实验证明3℃储藏荔枝在降低总酚含量、抑制褐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3.1.2.化学药品处理法

SO2及亚硫酸盐被广泛应用于果蔬的喷洒、浸渍处理,对多酚氧化酶有显著

的抑制作用。质量分数为10×10-6的SO2几乎可完全抑制酶的活性。采用亚硫酸及其盐类既可避免Vc的氧化,还有防腐作用,且成本低、方便有效。但对色素有漂白作用,对Vb1有破坏作用,对机械有腐蚀作用,还会使组织软化并产生异味,且对人体健康有害,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其浓度,果蔬残留SO2可用抽空热烫和加双氧水等方法除去。美国自1983年发生亚硫酸盐中毒事件后,由于其残留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FDA已禁止亚硫酸及其盐类在鲜切果蔬上使用[12]。

柠檬酸作为螯合剂和酸化剂,都有抑制PPO的作用。Weller等[13]发现在包装前将阳桃用质量分数为2.5%的柠檬酸和0.25%的抗坏血酸水溶液处理对抑制褐变十分有效。

4-己基间苯二酚(4-HR)作为新型抗褐变剂,是获得专利的芳香族抗氧剂,已证实无系统性毒性。大量实验发现可抑制微生物生长与果蔬褐变,延长贮藏期。Monsalve等[14]使用0.025%的4-HR浸渍苹果片,可保持30 d不明显褐变。但4-HR 浓度达到0.05%时将会有苦味产生

1-甲基环丙烯(1-MCP)是乙烯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延缓了组织软化、衰老和褐变,且无毒、用量低。EduardoV.de B.等[15]研究证明10℃使用(1μL/L)1-MCP 熏蒸6 h可延缓芒果和柿子的褐变。

3.1.3.调节pH值

酚酶作用最适宜H,值在5~7,pH值在3以下时,酚酶的活性几乎完全丧失。降低pH值是生产果蔬饮料最常用的一种控制褐变的方法,一般多采用柠檬酸、苹果酸及其混合溶液。

3.2.气调

组织含有较多氧的果蔬,可浸入水或糖浆中,进行真空脱气处理,由于隔离了氧,很好地抑制了褐变变。所以易褐变的果蔬采用涂糖浆&添加少量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柠檬酸-方式销售。果蔬汁饮料一般进行真空脱气处理。可食性被膜能减少水分散失、限制氧气摄入,对鲜切果蔬的褐变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壳聚糖被膜能有效抑制鲜切马蹄的褐变,酪蛋白或乳

清蛋白制作的被膜能有效抑制苹果、土豆的褐变,被膜中加入抗氧化剂和螯合剂等可使抗褐变能力显著增强。Thi Bich ThuyNguyen等[16]发现在10℃下,气体比例为12%O2、4%CO2可抑制香蕉中PPO和PAL的活性,抑制褐变。

V.H.Escalona等[17]使用厚度为35μm的气调包装在0℃下贮藏茴香14 d,后转为15℃贮藏3 d(气体成分6~7 kPaO2+10~12 kPaCO2),不仅冷藏条件下茴香不发生褐变,在转入较高温度贮藏后也有很好的延缓褐变的效果。

3.3.可食膜

使果蔬内部维持相当于气调的高CO2低O2状态,抑制褐变。它具有无色、无味和可食等优点,一般采用蛋白质、油脂和多糖等材料,如纤维素基质、支链淀粉、乳蛋白。LitaoPeng等[18]使用藻酸盐∶果糖∶水=1∶0.4∶71.5涂膜,可显著抑制鲜切苹果片的褐变,延长货架期2周。

3.4.品种改良

水果含酚多少,取决于成熟阶段以及自然环境的各种因素,如土壤、气温、降雨量等,这种特点可以说由每个品种的遗传性决定的。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法,如反义RNA或正义共抑制的手段控制PPO的表达,从而培育出抗褐变品种。将土豆的PPO反义基因转入土豆中,转基因土豆的PPO活性下降。Coetzer等将番茄PPO的正义和反义基因转入土豆中,均能延缓土豆的褐变[19]。这表明运用基因工程手段研究PPO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在生产上可以加以利用。

另外,通过改善栽培管理技术,减少采收、贮运、加工过程的机械损伤,降低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从而控制酚类底物的形成。酚类物质主要包括肉桂酸、咖啡酸、绿原酸、儿茶酚、表儿茶酚及其聚合物、酯化物等,一般在果蔬生长发育中合成,但若在采收期间或采收后处理不当而造成机械伤,或在受热或受冻等异常环境中,也能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苯丙氨酸解氨酶能催化苯丙氨酸向酚类物质转化,是酚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外界刺激如伤害、病虫侵入、乙烯等均可导致该酶活性增加。因此,乙烯诱导活性的高低已作为判断鲜切果蔬货架期的重要指标[20]。

此外,高压处理、植物提取液、蜂蜜、乳酸菌代谢产物、蛋白酶等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果蔬褐变的作用。NO短时低剂量地熏蒸果蔬可抑制褐变。Xiaolin Zheng等[1]报道使用10μg/LNO熏蒸苹果1 h,对抑制苹果褐变有较好效果且无毒害。

4.展望

果蔬褐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目前对果褐变机理已有了深刻的认识。控制褐变的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多方面展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更深层次的揭示褐变机理,采取更有效的抑制褐变技术,将果蔬贮藏、加工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已经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Zheng Xiaolin, Tian Shiping. Effect of oxalic acid on control of postharvest browning of litchi fruit. Food Chemistry, 2006(96): 519-523

[2] Mikal E S.Wound induced changes in phenolic metabolismand tissue browning are altered by heat shock.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0(21):61-69

[3] Julio G L V, Mary E Mangrich, Reinaldo Campos-Vargas, et al.Heat shock reduces browning of fresh-cut celery petioles. Postharvest Biologyand Technology2003(27):305-311

[4] AntonioM,Adel AK.Optimal temperature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for keeping quality of fresh-cut pineapples[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6(39):163-168

[5] Sanchez-Ferrer,A.;Rodriguez-Lopez, J.N. ; Garica-Canovas, F. Biochim. Biochim. Biophys. Acra 1995, 1247, 1

[6] Srdhar, M. Kumara, S. V. ; Bhallerao, U. T. Synth. Commun. 1998, 28(8), 1499

[7] Shao, L. H.; Kumar, G. ;Lenhart, J. L. Enzym. Microb. Technol. 1999, 25(89),660

[8] Muller. G. H. ; Waldmann, H. Tetrahedron. 1999, 40, 3549

[9] Zhang, X. C. ; Huang, Z. S. ; Gu, L. Q. Chin. J. Org. Chem. 1999, 19, 200(in Chinese).

[10] 刘红锦,徐为民,王静等.果蔬的褐变及其控制方法.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4), 159-162

[11] AntonioM, Adel AK. Optimal temperature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for keeping quality of fresh-cut pineapples[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6(39):163-168

[12] 阮云泽,唐树海.蔬菜累积硝酸盐的机理及其调控措施研究进展.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3,9(4)14-18

[13] E. Laurila, R. Kervinen and R. Ahvenainen. Posthrvest News and Information, 1998, 9. 4: 53-66

[14] Monsalve GA, Barbosa CGV. Inhibition of enzymatic browningin apple products by 4-hexylresorcionl. Food Technol, 1995, 49(4): 110-118

[15] Eduardo VBV, Adel AK. Effect of 1-methylcyclopropene(1-MCP) on softening of fresh-cut kiwifruit, mango and persimmon slices. Postharvest Biologyand Technology, 2007(43): 238-244 [16] Thi B T N, Saichol K,Wouter G v D. Effect of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on chilling-induced peel browningin banana. Postharvest Biologyand Technology, 2004(31):313-317 [17] Escalona VH,AguayoE,GómezP, et al.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inhibits browning in fennel[J].Lebensm.-Wiss. u.-Technol, 2004(37):115-121

[18] PengLitao, JiangYueming. Exogenous salicylic acid inhibits browning of fresh-cut Chinese water chestnut. Food Chemistry, 2006(94):535-540

[19] Coetzer C, et al. Control of enzymatic browning in potato by sense and antisense RNA from tomato polyphenol oxidase. 2001, 49: 652-657

[20] 张孔海,孙万慧.果蔬食品的褐变与控制.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2,40~43

果蔬贮藏学实验指导

系列果蔬产品贮藏方案设计 综合实训一系列果品贮藏方案的设计 综合实训二系列蔬菜贮藏方案的设计 果蔬贮藏加工参观考察 综合实训一当地主要贮藏场所的参观调查 综合实训二当地主要果蔬加工厂的参观调查 综合实训三当地果蔬贮藏加工市场调查 《园艺产品贮藏学实验》课程教学指南 (课程代码:) 学分:2.5 总学时:54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 面向专业:园艺专科 大纲执笔人:赵爱萍大纲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园艺产品贮藏学实验与《园艺产品贮藏学》课程匹配,与园艺专业相关联,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熟练掌握园艺产品贮藏的实用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并理解贮藏实验原理,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果蔬呼吸强度的测定 一、目的及原理 ????? 呼吸作用是果蔬采收后进行的重要生理活动,是影响贮运效果的重要因素。测定呼吸强度可衡量呼吸作用的强弱,了解果蔬采后生理状态,为低温和气调贮运以及呼吸热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因此,在研究或处理果蔬贮藏问题时,测定呼吸强度是经常采用的手段。 ????? 呼吸强度的测定通常是采用定量碱液吸收果蔬在一定时间内呼吸所释放出来的CO2,再用酸滴定剩余的碱,即可计算出呼吸所释放出的CO2量,求出其呼吸强度。其单位为每公斤每小时释放出CO2毫克数。 ????? 反应如下: ????? 2NaOH + CO2→Na2CO3 + H2O Na2CO3 + BaCl2→BaCO3↓ + 2NaCl 2NaOH + H2C2O4→Na2C2O4 + 2H2O 测定可分为气流法和静置法两种。气流法设备较复杂,结果准确。静置法简便,但准确性较差。 二、药品与器材 苹果、梨、柑橘、番茄、黄瓜、青菜等。 钠石灰、20%氢氧化钠、0.4N氢氧化钠、0.2N草酸、饱和氯化钡溶液、酚酞指示剂、正丁醇、凡士林。 真空干燥器、大气采样器、吸收管、滴定管架、铁夹、25ml滴定管、15ml三角瓶、500ml烧杯、φ8cm培养皿、小漏斗、10ml移液量管、洗耳球、100ml容量瓶、万用试纸、台秤。

果蔬课程现用教材出卷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果蔬制品生产技术》学科主要解决的是果蔬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2.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是人们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二、判断题 1.(√)一般果蔬所提供的能量较低,属于碱性食品。 四、单项选择 1.(A )我国下列果蔬制品中达到国际贸易量的50%以上的是 A.苹果汁(浆) B.脱水蔬菜 C.蘑菇罐头 D.笋罐头 四、多项选择 1.(C、D )下列不属于蔬菜和水果主要营养成分的是 A.维生素C B.矿物质 C.脂肪 D.蛋白质 E.膳食纤维 2.()可利用废弃的柑橘果籽提取下列哪些成分比较合理 A.矿物质 B.食用油 C.蛋白质 D.胡萝卜素 E.果胶 六、简答题 1. 国外果蔬加工产业的特点是? 1、已实现了果蔬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2、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样化 3、技术与设备越来越高新化 4、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 5、资源利用越来越合理 2. 我国果蔬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果蔬商品化处理程度低,流通链条低温化程度低 2、缺乏优质原料和生产基地,品种结构不合理,尤其缺乏加工用品种 3、果蔬加工机械化、现代化速度较慢,加工转化能力低 4、果蔬综合加工利用低 5、果蔬加工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与技术监督 一、填空题 1. 一般将果蔬成熟度分为可采成熟度、加工成熟度、生理成熟度。 二、判断题 1.(×)一般食品的A w越大,食品越耐贮藏。 2.(√)只有密封才能保证一定的真空度。 3.(√)达到生理成熟度的果实除了做果汁和果酱外,一般不适宜加工其他制品。 4.(×)制作果脯及酱腌菜选择软水较好。 5.(√)果蔬汁、果酒加工选择软水较好。 6.(×)木糖醇、麦芽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7.(√)蔗糖、淀粉糖浆不作为食品添加剂看待。 8.(√)振动筛可作为果蔬原料分级使用。 三、单项选择

鲜切果蔬的褐变及其控制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鲜切果蔬的褐变及其控制 系部:农生系 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学号:090103247 学生姓名:郑园园 指导教师姓名:蒋巧俊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鲜切果蔬的褐变及其控制 摘要 本论文解释了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的机理及其褐变条件,并从物理控制、化学控制这两方面介绍了鲜切果蔬褐变的防止措施,最后本论文简要介绍了鲜切果蔬防褐变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鲜切果蔬酶促褐变机理控制

目录 1 引言 (4) 1.1 鲜切果蔬概述 (4) 1.2 鲜切果蔬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4) 1.3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5) 2 鲜切果蔬的酶促褐变机理及其条件 (6) 3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的物理防治措施 (7) 3.1 温度控制 (7) 3.1.1 低温处理 (7) 3.1.2 热处理 (7) 3.2 氧气控制 (7) 3.2.1 自发气调包装(MAP) (7) 3.2.2 可食性涂膜 (8) 3.3 高压处理 (8) 3.4 辐照处理 (9) 4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的化学防治措施 (9) 4.1 利用抑制剂来抑制果蔬的褐变 (9) 4.2 常见抑制剂对酶促褐变的抑制作用 (10) 4.2.1 4-HR (10) 4.2.2 半胱氨酸 (10) 4.2.3 钙处理 (10) 4.2.4植物提取物 (11) 4.3 防褐变剂的联合应用 (11) 5 鲜切果蔬防褐变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1.1鲜切果蔬概述 鲜切果蔬(fresh.cut fruits and vegetables)是指新鲜水果或蔬菜原料经清洗、整修、去皮、切分等步骤,最后用塑料薄膜袋或以塑料托盘盛装外覆塑料膜包装,供消费者立即食用和餐饮业使用的一种新型蔬菜加工食品。鲜切果蔬业又被称为切割果蔬、截切果蔬、轻度加工果蔬、微(浅)加工果蔬、半加工果蔬等。鲜切果蔬可保持果蔬产品的新鲜质地和营养价值,食用更方便,安全环保,因而具有很广阔的市场。 目前工业化生产的鲜切果蔬品种主要有甘蓝、胡萝卜、生菜、韭葱、芹菜、马铃薯、苹果、梨、桃、草莓和菠萝等。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各大企事业单位厨房的运行成本越来越高,而职工的菜价却不是说涨就能涨的,这导致厨房的压力越来越大。若果蔬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通过机械化生产线生产加工,则可以省去消费者买菜、清洗、择菜、切菜及垃圾处理等过程,可以节约其大量时间及人力成本;同时通过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专业化配送,既能保证鲜切果蔬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也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及新鲜度。产品运往城市销售,从而减少了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更好地保护城市环境,从长远来看,果蔬经过切割加工后,能广泛用于快餐业、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冰淇淋(果肉雪糕)、零售或进一步加工,其前景十分广阔。 1.2鲜切果蔬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鲜切果蔬的保鲜,是对传统的果蔬保鲜和加工技术的一个挑战,它要求将传统的完整果蔬保鲜技术应用于去皮、切割及部分加工的果蔬,它要求有一条原料、加工、保鲜、运输和销售高度配合的冷链系统。鲜切果蔬通常包括去皮、切分、去心、切片、氯消毒清洗、漂洗、脱水、整理、包装等操作。与整果相比,由于鲜切果蔬细胞组织被破坏,生化过程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包括呼吸强度增大、乙烯合成增加,以及对氧化褐变和微生物入侵的敏感性增加。因此,若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其品质将会迅速下降,货架期明显减短。 果蔬在去皮、切分过程中,产品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增大了,细菌、霉菌、酵母菌

干制实验报告

果蔬干制与复水 摘要:脱水是利用干燥介质使物料中的水分变成蒸汽状态而被排除的过程。干制品复水后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是衡量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本实验采用的实验以鲜苹果和豆角为原料进行干制和复水实验,结果表明豆角比苹果更易脱水,苹果的护色干制品外观、口感改善明显,而0.2%亚硫酸氢钠热烫后的豆角比清水热烫的复水性好。 关键词:干制护色烫漂复水 前言:食品脱水干制是一种最古老的食品保藏方法,能使食品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藏,延长食品的供应季节,平衡产销高峰。食品脱水后重量减轻,体积缩小,可节省包装、贮藏和运输费用,便于携带,有利于交流各地特产。 干燥时,物料细胞容易遭到破坏,使干燥产品复水性能不好,并会引起色泽、组织、风味及营养价值方面的不理想变化。为了阻止或降低这些负面影响,对干燥前的物料进行热水烫漂处理。果蔬经过烫漂,可有效杀死原料表面的微生物,破坏或钝化酶的活性,防止酶促褐变;脱除组织表面或内部空气,减缓蔬菜的氧化变质,降低营养成分损失及蔬菜中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在果蔬中应用的护色剂有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复水后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是衡量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一般常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衡量。因此,干制品复水性也是干制过程中控制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主要为了研究护色剂对苹果干燥护色的影响,烫漂以及护色剂对豆角干燥的护色和复水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2%的亚硫酸氢钠对苹果干燥护色的效果显著;烫漂有利于豆角的干燥护色和风味保存,而0.2%碳酸氢钠只能对豆角切口处进行较好的护色。 一、实验材料: 1.1 材料:苹果、豆角; 1.2 辅料:亚硫酸氢钠、碳酸氢钠; 1.3 酶活检验指示液:愈创木酚指示液、双氧水。 1.4 用具:不锈钢刀、盆、砧板、竹筛、天平、圆盘枰等。

果蔬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填空 1,鲜切果蔬技术的关键在于_防腐保鲜_。 2,工业上用的最多的包装膜是__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____ 3,鲜切果蔬技术的包装方法主要有_自发调节气体包装(MAP)、减压包装(MVP)及涂膜包装 4,Vc在___酸性环境中较为稳定。 5,食盐的作用:调味脱水、抑菌防腐、改善品质。 6泡菜盐水配制时,用硬水 7 泡菜盐水配制时,以水为准,加入食盐6%-8% 8 入坛泡制时,盐水也不要装的过满,以距离坛口 10com为宜。 9 泡菜发酵初期,乳酸积累为 .0.2%-0.4% 10发酵中期,主要是.正型乳酸发酵 11蔬菜腌渍的主要发酵产物是乳酸、乙醇和醋酸。 12抑制酶活性和采取隔氧措施是限制和消除盐渍制品酶促褐变的主要方法。 13腌渍蔬菜的过程中,一般采用钙盐作为保脆剂,其用量以菜重的0.05% 为宜。 14对泡菜来说,由于需要乳酸发酵,适宜于乳酸菌活动的温度为26~30 15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较为稳定,腌制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耗越大。 16蔬菜腌渍时,酱油、食醋、红糖在增加制品风味的同时,也能改善制品的色泽。 17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在酱腌菜中最大使用量为0.5g\kg。 18制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腌渍菜类、酱渍菜类糖醋渍菜类、盐水渍菜类、清水渍菜类、菜酱类。 19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包括: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 20食盐的防腐作用随时盐浓度的提高而增强食盐浓度不超过15% 21 用CaCl2作保脆剂时,用量以菜重的0.05%为宜。 为了防止混浊果蔬汁固体与液体分离而降低产品的外观品质,增进产品的细度和口感,常进行均质处理。 22、真空浓缩设备由蒸发器、真空冷凝器和附属设备组成。 23、果蔬汁的冷冻浓缩应用了冰晶与水溶液的固-液相平衡原理。 24、柑桔类果汁风味变化与温度有关,4 ℃下贮藏,风味变化缓慢。 25、通过表面或筛过滤使大于过滤孔径的颗粒被截留在过滤片的表面称为表面过滤。 26、深过滤三种基本的过滤机理:表面过滤、深过滤、吸附过滤。 27、主要的果蔬汁浓缩装置有降膜式、平板蒸发式、搅拌蒸发式循环式和离心薄膜式等 28、通常新鲜果蔬含水量比较高,水果含水量为70-90%,蔬菜为85-95%。 29、酶对湿热环境是很敏感的,在湿热温度接近水的沸点时,各种酶几乎立即灭活。 30、果蔬在干制过程中,有时采取升温、降温、再升温的方式,使原料内部的温度高于表面的温度,形成温度梯度,这时水分会借助温度梯度沿热流方向移动,也称之为水分的热扩散。 31、水分扩散受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原料在不同的干燥介质下,其水分扩散的方式和速度不相同。 32、单宁是果品褐变的基质之一。在杀菌操作前,应防止大量出现乳酸。 33、食品中所含的水分有结合水和游离水。 34、干制过程就是水分的转移和热量的传递,实际上就是湿热传递。 35、果蔬原料在干制前处理包括热烫处理,硫处理和浸碱脱蜡 36、果蔬饮料中果浆含量不低于30%(m/v);果汁饮料中果汁含量不低于10%(m/v);果粒果汁饮料中果汁含量不低于10%(m/v),果粒含量不低于5%(m/v)。

实验四 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实验四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2.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抗坏血酸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多数浅色果蔬,在加工过程中易引起酶促褐变,使产品颜色发暗。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处理,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果蔬加工中,往往采用热烫钝化酶、控制酸度(柠檬酸、草酸、乙酸)、加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加化学药品(亚硫酸氢钠)来抑制酶的活性等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1、实验材料:马铃薯、红薯 2、试剂:1.5%愈创木酚、3%过氧化氢、1%邻苯二酚、0.4%亚硫酸氢钠、0.4%抗坏血酸、1%柠檬酸、1%草酸、1%抗坏血酸和1%乙酸。 3、仪器:电炉子、石棉网、镊子、刀、菜板、烧杯、滴管。 四、操作步骤 1、观察酶褐变的色泽: (1)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取一片切面滴上2~3滴1.5%的愈创木酚再滴上2~3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愈创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脱氢而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2)红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滴1%邻苯二酚2~3滴,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而使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2、防止酶褐变: (1)热烫、高温可以使氧化酶类丧失活性,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将马铃薯片投入沸水中,待再次沸腾计时,每隔0.5分钟,取出一片马铃薯用1.5%愈创木酚和3%过氧化氢滴在切面上,观察0.5 1.0、1.5、2.0min后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记录各时间段其变色程度和速度。

果蔬贮藏学试卷和答案

《果蔬贮藏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果蔬贮运中的自然损耗包括()和()。 2、果蔬愈伤得基本条件()、()、()。 3、MA法贮藏果蔬的主要方式有()和()。 4、果蔬的低温伤害有()和()两种类型。 5、具有生理休眠特性的果蔬有()、(),具有强制休眠特征的果蔬有()、()。 6、下面几种果蔬贮藏的适宜温度(℃):甜橙()、葡萄()、甜椒()、胡萝卜()。 7、下面代号的中文名称:RQ()、ACO()、PPO()。 8、果蔬贮运中的自然损耗包括()和()。 9、奥氏气体分析仪测定O2和CO2的原理是:采用( )吸收CO2,采用()吸收O2。 10、果蔬收获的基本要()和()。 11、乙烯在果蔬体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是()→()→()→乙烯。 12、下面几种果蔬贮藏的适宜温度(摄氏度):香蕉(),葡萄(),甜橙(),青椒(),绿熟番茄()。 13、具有典型呼吸跃变的果实有(),(),()。 14、具有典型生理休眠特性的果蔬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CA贮藏: 2、生理性休眠: 3、田间热: 4、呼吸跃变: 5、生理性病害: 6、温度系数(Q10): 7、湿度饱和差: 8、预冷: 9、果品蔬菜的冷链流通: 10、抗病性: 三、简答题(每题2分,共20分。) 1、简述运输的环境条件对果蔬质量的影响。

2、贮藏中控制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蒸腾作用对果品蔬菜贮藏有何影响? 4、机械损伤如何影响果蔬的贮藏效果? 5、成熟度对果蔬贮藏效果有何影响?

6、果蔬长途运输应注意什么问题? 7、引起果蔬萎蔫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果蔬的寄生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并各举三例。 9、如何解决MA贮藏中产生的凝水问题? 10、振动损伤对果蔬贮藏有何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蔬复习题附答案)

果蔬--西农精品课程题库 一、填空(10分,每空0.5分) 1.果蔬贮运中的自然损耗包括(蒸腾失水)和(呼吸消耗)。 2.果蔬愈伤的基本条件是(温度20~25℃)、(RH80~90%)、(空气流通)。 3.MA法贮藏果蔬的主要方式有(大帐法)和(袋封法)。 4.果蔬的低温伤害有(冷害)和(冻害)两种类型。 5.具有生理休眠特性的果蔬(洋葱、大蒜、板栗、马铃薯等),具有强制休眠特性的果蔬有(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 6.下面几种果蔬贮运的适宜温度(℃):甜橙(1~3℃)、葡萄(0℃)、甜椒(7~9℃)、胡萝卜(0℃)。 7.下面代号的中文名称:RQ(呼吸商)、ACO(ACC氧化酶)、PPO(多酚氧化酶)。 二、解释概念(30分,每题3分) 1.CA贮藏:即人工气调贮藏,人工气调贮藏是指根据产品的需要和人的意愿调节贮藏环境中气体成分的浓度并保持稳定的一种气调贮藏方法。 2.生理性休眠:一些块茎、鳞茎、球茎、根茎类蔬菜,在结束生长时,产品器官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原生质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新陈代谢明显降低,水分蒸腾减少,生命活动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即为生理休眠,这时即使环境条件适宜也能保持休眠,不会发芽。 3.田间热:果蔬进入贮藏场所时的温度降到贮运要求温度时所释放的热量。

4.呼吸跃变:有一类果实从发育、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其呼吸强度的变化模式是在果实发育定型之前,呼吸强度不断下降,此后在成熟开始时,呼吸强度急剧上升,达到高峰后便转为下降,直到衰老死亡,这个呼吸强度急剧上升的过程称为呼吸跃变。 5.生理性病害:果蔬在采前或采后,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理化因素造成的生理障碍,称为生理性病害。 6.温度系数(Q10):温度每升高10℃,呼吸强度增加的倍数称为温度系数。 7.湿度饱和差: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饱和湿度与绝对湿度之差称为湿度饱和差。 8.预冷:指将收获后的产品尽快冷却到适于贮运低温的措施。 9.果品蔬菜的冷链流通:果蔬采后的运输、贮藏、销售,直至消费的全部过程中,均处于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可以最大幅度地保持果蔬的品质。即为冷链流通。 10. 抗病性:果蔬抵抗外源微生物侵染的能力 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简述运输的环境条件对果蔬质量的影响。 运输振动(1分);运输温度(1分);运输湿度(1分);气体成分(1分) 2.贮藏中控制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农业防治和商业防治(1分);化学防治(1分);物理防治(1分);生物防治(1分)。 3.蒸腾作用对果蔬贮藏有何影响? 失重(1分);失鲜(1分);破坏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1分);降低果蔬的耐藏性和抗病性(1分)。 4.机械损伤如何影响果蔬贮藏效果? 易引起病害(1分);会引起呼吸水平和乙烯的产生量明显提高,成熟衰老加快(2分);外观不好看,商品价值降低(1分)。 5.成熟度对果蔬贮藏效果有何影响? 成熟度过低,果实成熟不充分,内含营养物质积累不足,产量不高,表皮保护结构未完全形成,各种新陈代谢都比较活跃(3分);成熟度过高,果蔬已经过熟或者衰老,进入生理衰老阶段的产品品质劣变,不耐贮运(2分)。 四、叙述题(20分,每题10分) 1.就自己最熟悉的某种水果或者蔬菜,叙述搞好其贮藏保鲜的综合技术。 .答案要点: 选择一种果品或蔬菜: (1)选择商品性状好、耐贮藏的种类和品种(1.5分);

实验一 蔬菜腌制品的加工

实验一蔬菜腌制品的加工 一、实验目的 蔬菜腌制品加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加工方法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各地有不少著名产品,如北京冬菜、四川榨菜、云南大头菜、镇江酱菜等。蔬菜腌制品保存容易、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本实验旨在了解泡菜制作工艺,掌握腌制基本原理。 二、基本原理 蔬菜腌制是利用食盐的渗透压作用对部分微生物的抑制,或利用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的发酵作用来保藏制品,同时利用各种香辛料,改善产品的口感和风味。 三、实验材料、设备和用具 1、实验材料:甘蓝、白菜、萝卜、花椒、生姜、鲜大蒜、食盐、醋、白糖、茴香、干椒、生姜、八角、花椒、草果、其他香料、氯化钙、泡菜坛、不锈锈钢刀、砧板、盆等。 2、设备和用具:泡菜坛、瓷坛、铲子、不锈钢刀、砧板、盆、不锈钢锅等。 四、操作步骤 ㈠泡菜的加工 ⑴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预处理→配制盐水→装坛发酵→发酵管理→成品。 ⑵工艺要点 ①清洗、预处理:将蔬菜用清水洗净,剔除不适宜加工的部分,如粗皮、老筋、须根及腐烂斑点;对块形过大的,应适当切分。稍加晾晒或沥干明水备用,避免将生水带入泡菜坛中引起败坏。 ②盐水(泡菜水)配制:泡菜用水最好使用井水、泉水等饮用水。如果水质硬度较低,可加入0.05%的CaCl2。一般配制与原料等重的5%~8%的食盐水(最好煮沸溶解后用纱布过滤一次)。再按盐水量加入1%左右的糖、1%的辣椒、5%的生姜、0.05%的八角、0.l%的花椒、0.1%的茴香、0.5%的草果、0.05%的胡椒、0.05%的丁香、0.2%的桂皮、1.5%的白酒,还可按各地的嗜好加入其他香料,将香料用纱布包好。各种香料最好碾磨成粉包裹。为缩短泡制的时间,常加入3%~5%的陈泡菜水,以加速泡菜的发酵过程,黄酒、白酒或糖更好。 ③装坛发酵:取无砂眼或裂缝的坛子洗净(新坛要消毒,用1%盐酸溶液浸泡2~3h以除去铅),沥干明水,放入半坛原料压紧,加入香料袋,再放入原料至离坛口5~8cm,注入泡菜水,使原料被泡菜水淹没,盖上坛盖,注入清洁的坛沿水或20%的食盐水,将泡菜坛置于阴凉处发酵。发酵最适温度为20~25℃。 成熟后便可食用。成熟所需时间,夏季一般5~7d,冬季一般12~16d,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 ④泡菜管理:泡菜如果管理不当会败坏变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ⅰ保持坛沿清洁,经常更换坛沿水,或使用20%的食盐水作为坛沿水。揭坛盖时要轻,

蔬菜试题及答案

蔬菜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万安县县直机关干部学习农村实用技术 考试试卷(蔬菜类) 一、填空题。(每空2分,小计2×18=36分) 1. 蔬菜大棚是一种较常见的蔬菜栽培设施,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让蔬菜反季节生产成为可能。 2.大棚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防止蔬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二氧化碳流出,以达到大棚内需要的保温效果。 3. 大棚内的光照主要决定于棚外太阳辐射强度,覆盖材料的光学特点和污染程度。 4.做好土壤、种子、空气消毒是大棚蔬菜生产省工省力的好方法,同时又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措施。 5.大棚高温生理障碍的防止措施主要有:加强通风、 遮阳网覆盖。 6.大棚瓜果类蔬菜畸形果防治措施有:加强温度、 水肥管理,补充足量肥料。 7.高温闷棚是棚内空气、土壤消毒的一种好方法。 8.竹荪属中温性菌类,具有喜阴怕阳、喜潮怕干忌淹 的特性。 9.完整的竹荪子实体由菌盖、菌裙、菌柄、菌托4部分组成。

10.万安主栽竹荪品种是福建长裙棘托竹荪,具有菌丝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的特点。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小计2×10=20分) 1. 我县春夏季节雨水充沛,蔬菜栽培作畦方式以 A 为主。 A、高畦 B、低畦 C、平畦 2. 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 C 。 A、全园防控用药不限 B、自然控制禁止用药 C、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3. 种子在破嘴时给予1-2天 A 的低温锻炼,可提高作物抗寒力,加快发育速度。 A、0℃以下 B、0~5℃ C、5℃以上 4. 大棚内地温与气温相比 A 。 A、更稳定 B、一致 C、变幅大 5. 大棚内气温分布呈 B 的特点。 A、中间低、两边高 B、中间高、两边低 C、一样高 6. 瓜类枯萎病是 B病害。 A、细菌性 B、真菌性 C、病毒性 7. 番茄细菌性青枯病在 A 土壤中发病重,可用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 A、微酸性 B、中性 C、微碱性 8. 竹荪全园覆盖遮阳栽培,选用的遮阳网遮光率以 C 为宜。 A、50% B、60% C、70%

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实验

实验蔬菜加工中护色实验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果蔬酶促褐变的原理。 2.通过果蔬加工中热烫等处理方法和加异抗坏血酸钠等护色实验,初步掌握果蔬加工中护色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新鲜绿色蔬菜如果在酸性条件下加工,由于脱镁反应的发生,发色体结构部分变化,绿色消失,变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如果在弱碱性条件下热烫,则叶绿素的酯结构部分水解生成叶绿酸(盐)、叶绿醇和甲醇,叶绿酸盐为水溶性,仍呈鲜绿色,而且比较稳定。 绿色果蔬或某些浅色果蔬,在加工过程中易引起酶促褐变,使产品颜色发暗。为保护果蔬原有色泽,往往先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使酶钝化的热烫处理,从而达到护色的目的。 果蔬加工中,往往采用热烫钝化酶:用控制酸度:加抗氧化剂(如异抗坏血酸钠):加化学药品(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来抑制酶的活性和隔绝氧等方法来防止和抑制酶促褐变。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1、实验材料:绿色青菜、苹果、马铃薯 2、试剂:1?5%愈疮木酚(或联苯胺)、3%过氧化氢、1%邻苯二酚、焦亚硫酸钠、异抗 坏血酸钠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 3、仪器:烧杯微波炉电热鼓风干燥箱 四、操作步骤 1 、观察酶褐变的色泽: (1)马铃薯人工去皮,切成3mm厚的圆片,取一片切面滴上2?3滴1. 5%滴愈疮木酚(或联苯胺)再滴上2? 3 滴过氧化氢,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愈疮木酚与过氧化氢经酶作用,脱氢而产生褐色的络合物。 (2)苹果人工去皮,切成3mm 厚的圆片,滴1%邻苯二酚(或用邻苯三酚2?3滴,由于多酚氧化酶存在,而使原料变成茶褐色或深褐色的络合物。 2、防止酶褐变: ( 1 )热烫、高温可以使氧化酶类丧失活性,生产中利用热烫防止酶褐变,将马铃薯片投入 沸水中,待再次沸腾计时,每隔一分钟,取出一片马铃薯用 1.5%愈疮不酚和3%过氧化氢滴 在切面上,观察其变色的速度和程度,直到不变色为止,将剩余马铃薯投入冷水中及时冷却。

果蔬加工实习报告范本

青岛农业大学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果蔬加工教学实习 实习时间: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班级: (学号): 2012 年 10 月 14 日

实验一、果汁、果脯、干果等食品的感官评定 一、实验目的: 果蔬产品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原料的在和外在品质,增加产品的保存时间。加工后的原料的不良风味得到改善,粗糙的质地得以改良,原料的色泽要求在加工时尽量加以保护和改善,这些都可以从产品外表或者通过品尝加以评判,也可以通过理化分析来加以评判。本实验是介绍感官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各产品的质量标准,对各类产品进行感官评定,进行比较分析,看哪种产品感官上更好。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一)老师提供是果蔬加工成品如果汁、果脯、干果、泡菜等; (二)切果刀、一次性杯、一次性碟子、牙签。 三、实验容 (一)对产品容器、容物形态、色泽、粘稠度、透明度及产品杂质的观察描述;(二)品尝产品的芳香、风味、质地、口感,并分别记载; (三)评定时要注意:利用鼻嗅、口尝来评定产品的芳香和风味时,应先从味淡的产品开始,再逐渐品评味浓的。在评定不同样品时,应先漱口或短暂休息后再进行评定。 四、感官评定

实验二、胡萝卜蜜饯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胡萝卜蜜饯的加工方法,掌握相应的实验知识; 2、掌握感官评定胡萝卜蜜饯方法,对自己制作的胡萝卜蜜饯进行品评。 二、实验容 胡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除含有多种维生素外,还蕴藏丰富的钙、钾、铁等物质,胡萝卜的营养价值颇大,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胡萝卜素在小肠受酶的作用,转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有维护上皮细胞正常功能、防治呼吸道感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参与视紫质的形成等重要生理作用。而胡萝卜蜜饯因其加工工艺简单,口感软糯香甜营养价值丰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 三、实验材料及器具 胡萝卜、番茄若干,白糖,水;电磁炉,锅,菜刀,烘箱,打汁机四、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去皮→漂洗→横切→预煮→清洗→糖渍→糖煮→加热浓缩→吹干 五、制作步骤 1、选料。选皮红心小,根头钝圆,组织紧密,中等粗细的胡萝卜,剔除病、伤个体,用清水洗净,并按大小粗细分段。 2、去皮、切块:人工刮皮或将清洗过的胡萝卜放在滚热的开水中烫几分钟,捞出后装入土布做的口袋,揉搓去皮,然后切成3厘米左右的小节以备浸煮 3、预煮。将切好的胡萝卜片倒入煮沸的水锅中,煮沸10~15分钟,使其组织软化,以利渗糖。 4、糖渍和糖煮。将预煮的胡萝卜片捞出沥干,将白砂糖加入水中在锅中煮制,

果蔬试题库要点

填空 4、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较为稳定。 5、食盐的作用:调味脱水、抑菌防腐、改善品质。 6、泡菜盐水配制时,用硬水 7、泡菜盐水配制时,以水为准,加入食盐6%-8% 8、入坛泡制时,盐水也不要装的过满,以距离坛口 10com为宜。 9、泡菜发酵初期,乳酸积累为 .0.2%-0.4% 10、发酵中期,主要是 .正型乳酸发酵 11、蔬菜腌渍的主要发酵产物是乳酸、乙醇和醋酸。 12、抑制酶活性和采取隔氧措施是限制和消除盐渍制品酶促褐变的主要方法。 13、腌渍蔬菜的过程中,一般采用钙盐作为保脆剂,其用量以菜重的0.05% 为宜。 14、对泡菜来说,由于需要乳酸发酵,适宜于乳酸菌活动的温度为26~30 15、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较为稳定,腌制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耗越大。 16、蔬菜腌渍时,酱油、食醋、红糖在增加制品风味的同时,也能改善制品的色泽。 17、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在酱腌菜中最大使用量为 0.5g\kg。 18、制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腌渍菜类、酱渍菜类糖醋渍菜类、盐水渍菜类、清水渍菜类、 菜酱类。 19、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包括: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 20、食盐的防腐作用随时盐浓度的提高而增强食盐浓度不超过15% 21、用CaCl作保脆剂时,用量以菜重的0.05%为宜。2为了防止混浊果蔬汁固体与液体分离而降低产品的外观品质,增进产品的细度和口感,常进行均质处理。 22、真空浓缩设备由蒸发器、真空冷凝器和附属设备组成。 23、果蔬汁的冷冻浓缩应用了冰晶与水溶液的固-液相平衡原理。 24、柑桔类果汁风味变化与温度有关,4℃下贮藏,风味变化缓慢。 25、通过表面或筛过滤使大于过滤孔径的颗粒被截留在过滤片的表面称为表面过滤。 26、深过滤三种基本的过滤机理:表面过滤、深过滤、吸附过滤。 27、主要的果蔬汁浓缩装置有降膜式、平板蒸发式、搅拌蒸发式循环式和离心薄膜式等 28、通常新鲜果蔬含水量比较高,水果含水量为70-90%,蔬菜为85-95%。 29、酶对湿热环境是很敏感的,在湿热温度接近水的沸点时,各种酶几乎立即灭活。 30、果蔬在干制过程中,有时采取升温、降温、再升温的方式,使原料内部的温度高于表面 的温度,形成温度梯度,这时水分会借助温度梯度沿热流方向移动,也称之为水分的热扩散。 31、水分扩散受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原料在不同的干燥介 质下,其水分扩散的方式和速度不相同。 32、单宁是果品褐变的基质之一。在杀菌操作前,应防止大量出现乳酸。 33、食品中所含的水分有结合水和游离水。

果蔬的干制与复水

果蔬的干制与复水 摘要:果蔬干制食品是原料脱水后经过加工制成,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果蔬干制保藏原理的理解,熟悉实验室的烫漂操作,熟悉一般果蔬的实验室干制方法,探究护色处理对干制果蔬品质的影响。苹果因为含有大量酚类物质,在酚酶的作用下氧化发生褐变,通过护色与不护色进行干燥实验,得到进行抗氧化处理的苹果褐变程度较未处理的苹果样品轻,也保留了较好的风味;苦瓜和小白菜未经烫漂处理和经过处理褐变差别不大。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的果蔬的干制、复水的效果以及加工后的感官性状差异,进一步改善干制工艺。 关键词:果蔬干制复水护色 1 前言 食品干制是指脱出一定水分并尽量保持食品原有品质的干燥方法(即将食品原料经过处理,使含水量降低到足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程度,始终保持低水分在室温下进行贮藏的食品保藏方法)。 食品脱水干制是一种最古老的食品保藏方法,能使食品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藏,延长食品的供应季节,平衡产销高峰。食品脱水后重量减轻,体积缩小,可节省包装、贮藏和运输费用,便于携带,有利于交流各地特产。干燥时,物料细胞容易遭到破坏,使干燥产品复水性能不好,并会引起色泽、组织、风味及营养价值方面的不理想变化。为了阻止或降低这些负面影响,对干燥前的物料进行热水烫漂处理[1]。复水后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是衡量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一般常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衡量。因此,干制品复水性也是干制过程中控制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果蔬中应用的护色剂有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多用于酒类生产中。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与食品中某些成分作用,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这类物质称为发色剂或呈色剂。能促使发色的物质称为发色助剂。最常用的护色剂为L-抗坏血酸(即VC)、L-抗坏血酸钠及烟酰胺(即VPP)等。 烫漂是蔬菜原料在加工或烹调之前常用的预处理方式。果蔬经过烫漂,可有效杀死原料表面的微生物,破坏或钝化酶的活性,防止酶促褐变;脱除组织表面或内部空气,减缓蔬菜的氧化变质,降低营养成分损失及蔬菜中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因此,在干制前进行必要的烫漂处理,对提高物料的干燥效果有促进作用。柠檬酸对铜、铁等金属离子具有螯合能力,在烫漂液中添加适量柠檬酸,可有效防止果蔬的非酶促褐变。

果蔬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 1,鲜切果蔬技术的关键在于_防腐保鲜_。 2,工业上用的最多的包装膜是__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____ 3,鲜切果蔬技术的包装方法主要有_自发调节气体包装(MAP)、减压包装(MVP)及涂膜包装 4,Vc在___酸性环境中较为稳定。 5,食盐的作用:调味脱水、抑菌防腐、改善品质。 6 泡菜盐水配制时,用硬水 7 泡菜盐水配制时,以水为准,加入食盐6%-8% 8 入坛泡制时,盐水也不要装的过满,以距离坛口 10com为宜。 9 泡菜发酵初期,乳酸积累为 .0.2%-0.4% 10发酵中期,主要是.正型乳酸发酵 11蔬菜腌渍的主要发酵产物是乳酸、乙醇和醋酸。 12抑制酶活性和采取隔氧措施是限制和消除盐渍制品酶促褐变的主要方法。 13腌渍蔬菜的过程中,一般采用钙盐作为保脆剂,其用量以菜重的0.05% 为宜。 14对泡菜来说,由于需要乳酸发酵,适宜于乳酸菌活动的温度为26~30 15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较为稳定,腌制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耗越大。 16蔬菜腌渍时,酱油、食醋、红糖在增加制品风味的同时,也能改善制品的色泽。 17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在酱腌菜中最大使用量为0.5g\kg。 18制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腌渍菜类、酱渍菜类糖醋渍菜类、盐水渍菜类、清水渍菜类、菜酱类。 19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包括: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 20食盐的防腐作用随时盐浓度的提高而增强食盐浓度不超过15% 21 用CaCl2作保脆剂时,用量以菜重的0.05%为宜。 为了防止混浊果蔬汁固体与液体分离而降低产品的外观品质,增进产品的细度和口感,常进行均质处理。 22、真空浓缩设备由蒸发器、真空冷凝器和附属设备组成。 23、果蔬汁的冷冻浓缩应用了冰晶与水溶液的固-液相平衡原理。 24、柑桔类果汁风味变化与温度有关,4 ℃下贮藏,风味变化缓慢。 25、通过表面或筛过滤使大于过滤孔径的颗粒被截留在过滤片的表面称为表面过滤。 26、深过滤三种基本的过滤机理:表面过滤、深过滤、吸附过滤。 27、主要的果蔬汁浓缩装置有降膜式、平板蒸发式、搅拌蒸发式循环式和离心薄膜式等 28、通常新鲜果蔬含水量比较高,水果含水量为70-90%,蔬菜为85-95%。 29、酶对湿热环境是很敏感的,在湿热温度接近水的沸点时,各种酶几乎立即灭活。 30、果蔬在干制过程中,有时采取升温、降温、再升温的方式,使原料内部的温度高于表面的温度,形成温度梯度,这时水分会借助温度梯度沿热流方向移动,也称之为水分的热扩散。 31、水分扩散受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原料在不同的干燥介质下,其水分扩散的方式和速度不相同。 32、单宁是果品褐变的基质之一。在杀菌操作前,应防止大量出现乳酸。 33、食品中所含的水分有结合水和游离水。 34、干制过程就是水分的转移和热量的传递,实际上就是湿热传递。 35、果蔬原料在干制前处理包括热烫处理,硫处理和浸碱脱蜡 36、果蔬饮料中果浆含量不低于30%(m/v);果汁饮料中果汁含量不低于10%(m/v);果

果蔬加工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D值:果蔬罐头杀菌时,在所指定的温度条件下,杀死90%原有微生物芽胞或营养体细菌数所需要的时间。 2、F值:果蔬罐头杀菌时,在恒定的加热标准温度条件下杀灭一定数量的细菌营养体或芽胞所需要的时间。 3、烫漂:常称预煮,即将已切分的或经其他预处理的新鲜原料放入沸水或热蒸汽中进行短时间的处理。 4、压块:蔬菜干制后,体积膨松,容积很大,不利包装和运输,因此在包装前需经过 压缩,一般称为压块。 5、罐藏食品:凡以罐藏方法用密封容器包装并经热力杀菌的食品称罐藏食品。 6、均质:将果蔬汁通过一定的设备使其中的细小颗粒进一步破碎、使果胶和果蔬汁亲和,保持果蔬汁均一性的操作。 7、商业无菌:是指在一般商品管理条件下的贮存运输期间,不致因微生物所败坏或因病菌的活动而影响人体健康。 8、葡萄酒陈酿:新酿成的葡萄酒放在贮酒容器内,经一定的时间贮存,消除酵母味、酸臭味和CO2刺激味等,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一过程称为酒的熟或陈酿。 二、选择题

1、下列色素物质中属于脂溶性的是( C )。 A.叶绿素 B.花色素 C.类胡萝卜素 D.花黄素 2、马铃薯在食用前常需要去除发芽或发绿的部分,因为这些部位含有一种有毒的糖苷 类物质( C )。 A.黑芥子苷 B.枸桔苷 C.茄碱苷 D.苦杏仁苷 3、下列物质中属于脂溶性的是( A )。 A.微生素A B.硫胺素 C.核黄素 E.维生素C 4、下列腌制品属于非发酵性腌制的是( B )。 A.泡菜 B.酱菜 C.冬菜 D.酸菜 5、蜜饯制造时,原料浸泡饱和石灰水其主要目的为( C )。 A.漂白组织 B.中和有机酸 C.硬化组织 D.增加风味 6、罐头打检主要是用来判断( C )。 A.生菌数 B.杀菌值 C.真空度 D.固形物量 7、下列哪个选项无抑制返砂 (还砂) 之作用( D ) A.转化糖 B.麦芽糖 C.蜂蜜 D.葡萄糖 8、果冻的冻胶态、果酱和果泥的粘稠度及果丹皮的凝固态都是利用果胶的胶凝作用来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之控制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之控制 鲜切果蔬又名轻度加工果蔬或最少加工处理果蔬,半加工果蔬,切割果蔬等,是指新鲜果蔬原料经清洗、去皮、修整、切分等工序,最后用塑料薄膜袋或将塑料托盘装外覆塑料膜包装,供消费者立即食用或餐饮业使用的一种新型果蔬加工产品。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人们消费模式正发生变化,传统果蔬加工品,因缺乏果蔬加工前原有的新鲜感,开始被消费者冷落,而新鲜、营养、方便、卫生、快捷的鲜切果蔬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但鲜切果蔬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细胞组织受到损伤,容易发生褐变,同时产生不良风味和营养成分损失,因此,在鲜切果蔬加工中,控制褐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1、鲜切果蔬褐变原因 鲜切果蔬发生的褐变,有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其中主要是酶促褐变,它是多酚类物质在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造成的。酶促褐变反应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即酚类物质(底物)、酶和氧气。 酶促褐变过程中,参与酚类物质氧化的酶主要有多酚氧化酶(PPO)。目前对多酚氧化酶研究一致认为:多酚氧化酶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它是果蔬发生酶促褐变的主要酶;其次,是过氧化酶(POD)在有过氧化氢存在时,可催化酚类、类黄酮的氧化和聚合,参与酚类物质的代谢,导致组织褐变; 此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酶类物质生成有关,鲜切果蔬加工时,切割可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的mRNA增加,使PLA活性增加,催化酶类物质合成和累和,为PPO提供催化底物,从而促进酶促褐变。 2、酶促褐变的控制 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果蔬酶促褐变发生,造成产品变色外,往往还会产生不良的风味以及造成其营养成分的损失。因此,为了保持鲜切果蔬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探讨控制酶促褐变的方法,国内外科研工作者进行大量广泛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 1)物理方法 ①低温处理 低温能有效抑制果蔬的呼吸强度和酶的活性,降低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速度,延缓衰老和抑制褐变,延长果蔬保鲜期。 ②热处理 热处理是近年来发现控制鲜切果蔬褐变的新方法。热处理可减轻褐变,与加热能导致PPO 失活有关。因此PPO对热稳定性不高,一般当温度高于40℃会使其钝化。 ③气调包装(MAP) 主要控制包装环境中氧气的浓度,达到有效控制鲜切果蔬产品在贮藏和流通期间酶促褐变发生。如传统采用低氧(适宜氧气浓度为2%~10%)和高二氧化碳(适宜浓度为10%~20%)气凋包装。鲜切莲藕在2%氧气和6%二氧化碳,5℃及相对湿度为85%环境下储存20d,能明显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水分损失和抑制褐变的发生。鲜切甘蓝采用5%~10%的氧气和5%~15%的二氧化碳气调包装,可以推迟其褐变的发生。 但要抑制大多数鲜切产品褐变,需要将氧气分压控制在1kpa以下,如抑制莴苣和桃切片褐变的氧气分压应控制在0.25kpa以内。但气调包装要控制好气体中各成分含量,氧气过低或二氧化碳过高,会导致无氧呼吸,产生不利的代谢反应和生理紊乱。近几年研究表明,超大气高氧气调包装对抑制一些鲜切果蔬的酶促褐变也有较好作用。 ④可食性涂膜处理

食品工艺原理果蔬干制实验报告

食品工艺原理实验报告 果蔬干制与复水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食品干制原理的理解; 2.熟悉果蔬食品在实验室干制加工的方法; ' 3.了解基本的护色处理方法及对干制品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苹果、白菜; 2.辅料:%Vc; 3.用具:不锈钢刀、盆、砧板、竹筛、天平等。 三、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基本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去皮→切分→护色、热烫→沥干→干燥→包装→检测 操作要点: 1.苹果去皮、横切成6-7mm厚的圆片,包菜洗净、去除黄叶、烂叶,分株; 2.浸泡液的配制:制备%亚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浸泡液的用量为被浸泡的物料量的~倍,以能浸没全部物料为准。 ) 3. 实验材料预处理: (1)苹果去皮、横切成6-7mm厚的原片,均分成两份,分别用: ①%Vc浸泡10min;②清水浸泡10min (2)包菜剥片,切成方形,均分成两份,分别用: ①100℃、清水热烫; ②切分后不热烫 4.装筛:将预处理后的物料沥干水分,均匀放在竹筛上,于60~70℃的烘箱中干燥; 5.干燥 干燥过程中前三个小时每隔半小时测一次物料重量,往后每隔一个小时测一次,直至前后两次测量物料重量无明显变化时,认为达到干燥要求,将物料装入保鲜袋,贴标签,放入塑料箱内。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整理后原料重G 1(干制前的重量)、干制品重量G 2 ,据此计算成品率、干燥比;

} 2.干制前物料的长度、直径、厚度等可表示物料大小的数据。 干制前重量 (g)干制品重 量(g) 成品率干燥比 苹果(%Vc)340g%¥ 苹果(清水) 340g%包菜(热烫)370g%包菜(未热烫)、 370g % 3.干制曲线图 苹果在两种处理方式下质量与干燥时间关系曲线图: . 包菜在两种处理方式下质量与干燥时间关系曲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