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概论读书笔记

公共管理概论读书笔记
公共管理概论读书笔记

公共管理概论读书笔记

【篇一:《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复习内容

作者系统论述了“管理主义”和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在将新旧模式认

真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应该适

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机制;政府改革不仅要从规模、范围等方面

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或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深层次

的改革。逐步合理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政府的活动范围,从传统

的政治与行政分离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要根据市场的特点,一方面,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积极引进私营部门中较为成功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民营化过程,让民营企业更

多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管理。同时,在明确区分公共部门

和私营部门的不同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应有责任。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

问题一、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些基本原理。

(1)使用官僚制,政府本身应该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与其在企业和其他机构中的运用,在公共部门中贯彻得更彻底,更

持久。(2)认为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方式,并且在综合性工作手册

中规定工作程序以供行政人员遵守。并认为严格遵守这些科学管理

原则,可以提供使组织正常运作的最佳方法。(3)通过官僚制组织

提供服务,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

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4)行政人员普遍信奉政治

与行政二分法,即行政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任何政策或策略

则属于政治领导人制定的,其理由在于这样可以确保责任。(5)认

为激励个体公务员的力量是公共利益,因为服务公众是大公无私的。(6)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因此它需要一支中立的、无

个性的、终身任职的、且能为任何政治领导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

僚队伍。(7)、从字面上讲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确实是行政性的,

也就是执行他人提供的指令而无需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问题二、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在哪些方面遭受挑战?

1官僚制确实“业绩彪炳”,但它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运作良好,僵

死的等级的官僚制已经产生某些消极的后果。

2寻找一种最佳的工作方式以及让所有公务员都遵循是非常困难的,且容易造成组织运行的僵化,而在私营部门首创的弹性管理制度正

在被政府部门采用。

3官僚制组织并不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唯一形式,政府可以通

过补助金,管制或合同形式间接地进行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作为直

接提供者。

4事实上,政治与行政问题长期交织在一起,但这种现象对管理结

构的影响直到最近才暴露出来,而一旦官僚制的运作与社会相分离,公众就要求制定更有效的责任机制。

5尽管公务员受到公共利益的激励,但是不能否认他们本身又是政

治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全公无私的,而更多地是为

自己的晋升或所在机构工作。

6公共服务领域的特殊就业条件已经减弱,尤其是私营部门发生许

多变化的情况下,终身任职已经十分罕见。

7公共部门目前被认为更具有管理性,它要求公职人员对结果负有

责任,而不是被看作“行政性”的,而公务员的任务也不仅是执行任务。

问题三论述公共部门管理的基本典范。

根据奥斯特罗姆的观点:

1公共部门管理的基本典范包括两种对立的组织形式即官僚制组织

与市场组织。

2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强制性的,一个是选择性的;一个

允许通过市场寻求一致性的结果,另一个则通过官僚等级组织对结

果施加影响。

3在一个基本层面上,官僚制与市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建立在完

全不同的世界观基础上,也就是说,传统行政模式的基础是官僚制,而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

新公共管理典范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理论与私营部门管理理论。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这种新的管理典范强调㈠根

据成本一效益分析成本㈡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任务㈢运用市场与

市场机制㈣竞争与选择㈤通过权利,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向工作

人员下放权利㈥增加对顾客,产品和结果的关注。问题四

罗兹认为:新公共管理是有一下一些主要观点:㈠注重管理方面而

不只是政策,注重管效评估和效率㈡将公共官僚组织划分为一些在

用户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结构㈢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包出工程

的方式促进竞争㈣消减成本㈤具有一种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制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风格

这种观点主要关注组织内部,特别是在人事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变革,它确实说明了实行公共管理某些重要特征。

问题五奥斯本和盖布勒"企业型政府"的论证提出了十条原则:

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多数先进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产生了

一种新的公共部门管理方式。美国的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政府需要

重塑,他们认为官僚制既无必要也无效率,应该选择运用其他手段,他们为"企业型政府"的论证提出了十条原则:

1大多数企业型政府鼓励提供服务者之间的竞争

2他们授权到公民,将控制权从官僚制组织转移到社区中

3它们在评价其各种机构的绩效时,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投入

4它们以目标——它们的使命——而不是以规则和规定为导向

5它们重新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并赋予其选择权

6它们阻止问题发生而不仅仅是事后补救

7它们致力于赚钱而不仅仅是花钱

8它们实行分析,引入参与管理

9它们宁可采用市机制而不是官僚机制

10它们不仅重视提供服务,而且激励所有的部门——公共的,私人的,志愿的——为解决其社区问题付诸行动

问题六

受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的影响,戈尔报告的内容:

戈尔报告试图通过四条主要原则来改变美国联邦政府的文化

1削减繁琐拖拉的办事程序,从人人为遵守规则而负责的体制向人

人为实现结果而负责任的体制转变2顾问至上3授予下属取得结果

的权利4回归本元,产生一个花费少,效果好的政府。

那时起,各国政府已经注意到行政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竞争性资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它的改革内容,并指出,如果想尽一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与效能,必须对公共部门的

文化进行根本性改变。

因为这种新的公共管理方法强调㈠对顾客,产品与结果的关注㈡采

用目标管理方法与绩效测量方法㈢应用市场与市场机制来取代中央

集权型管制㈣竞争与选择㈤通过权利,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来下

放权利。问题七公共管理改革的指导理论?

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理论完全不同的是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

理论包括㈠政府工作人员受经济动机的支配㈡私营部门的弹性管理

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经验㈢行政不可能脱离政府。最重要的是这种理

论的变革是由行政变为管理,前者主要是执行命令而不负其责任,

而后者则更多意味着实现结果,并为此承担个人责任。

问题八行政与管理的区分

行政从本质上是指执行指令和服务,而管理则指:㈠实现结果㈡管

理者实现结果而负有的个人责任“行政”与“管理”不是同义词,它们

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也不一样。公共行政是一种公众的服务活动,

公务员指行他人制定的政策,它关注的是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化为行

为以及办公室的管理的过程。而管理不仅包括行政,还指为了以效

率最大化的方式实现目标而进行组织活动,以及对结果真正负有责任。

问题九公共部门所发生的变革的原因?变革的紧迫问题。

公共部门发生的变革是对某些相互关联的紧迫问题做出的一种反应,这些紧迫问题包括:㈠对公共部门的抨击㈡经济理论的变革㈢私营

部门的变革㈣技术变革

在改革运动的不同时期,改革的侧重点是不断变化的,与后期相比,早期更注重政府角色的削减

(一)公共部门的三个方面受到抨击

首先,公共部门的“规模”受到抨击,有人论证说,政府简直是过于

庞大浪费了,过多的紧缺资源。其次,关于政府的“范围”也发生了

争论,有人认为,政府本身介入的活动过多,其中许多活动可以有

其他可选择的备用方法,作为对这种方法的回应,许多之前由政府

从事的活动开始转回到私营部门。也就是说凡是被认为可由私营部

门提供的服务均可通过合同或直接销售的方式转给私人提供者。

第三,特别是由于官僚这改变成一种极不受欢迎的社会组织形式,

政府的“方法”受到持续不断的抨击,人们越来越认为,官僚制的工

作方法必定会造成主体无起色和效率低下。如果必须由政府从事某

些活动也需要寻求除官僚制之外的其他组织方法

对公共部门的规模,范围,和方法进行的抨击所产生的明显后果是

削减政府和改变其管理方式。

(二)经济理论

20世纪70年代,面对第一次石油危机所带来的滞涨与其它经济问题,政治和政府更加关注经济,并接受了新古典注意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内外,应该更多地应用市场机制来制定政策。

公共选择理论

这一理论是将微观经济学运用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经济思想的一个分支。它根据标准的经济假设做出预测,然后寻找证据观察这些预测是否合理

a公共选择的主要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施蒂格勒认为:

一个理性的人必然受到对其行动有影响的刺激机制的支配。无论他自己的个人欲望是什么。如果某种活动将带来惩罚,他必然会取消这种活动。如果将带来较大的利益,将会吸引从事这种活动。胡蒙卜和棍棒对科学家和政治家人的支配作用与对驴子的支配作用是一样的。官僚和任何其他人一样,不是受到公共利益的刺激,而被认为是受到其利己的利益激励

b公共选择的理论家们一般断定,“最好的”的结果应该是市场力量的作用最大化,政府的作用则相应减小。他们认为,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市场要优于政府或政府市场。如果能够减少政府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作用,整个经济将会从中受益

c公共选择理论也提供了一些备选方案。最明显的是允许竞争和选择,尽可能使许多活动返回到私营部门

d但市场并非在所有环境中都有较好的作用。有人认为,关于个人理性的假定过于宽泛,并且忽视了公务员的任何无私行为或公共精神,另外,还存在着如何划分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界限问题。

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a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经济理论也是一个运用于公共部门——特别是责任制——引人注目的理论。该理论是针对私营部门中的问题发展起来的。旨在说明私人公司中管理者(代理人)和股东(委托人)的目标之间经常出现的偏差

b一般的代理问题具体如下特征:

某个委托人试图为代理人建立一种刺激机制,使其行动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实现委托人的目标。代理人做出的决策则对委托人有影响。此外,为保证代理人的行为服从委托人的愿望,代理人应有某些合同,以便详细说明他们的义务和权利。在建立这种刺激结构时,存在的困难来自两个因素:㈠委托人的目标和代理人的目标典型地存在偏差㈡委托人和代理人所得到的信息差异

c委托人,代理人理论在公共部门中的运用结果与在和私营部门中的运用结果相比较,在任何责任机制方面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难以确定谁是委托人也难以发现他们的真正愿望是什么。公共服务的委托人是选民,但他们的利益非常分散,以致于不可能有效的控制代理人——公共管理者。对于代理人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难以确定每一个委托人可能希望他们做什么

e要想减少公共部门中的代理人为题是有可能的,该理论的提出促使某些人极力主张公共部门尽可能多地对外签订合同。合同形式与缩减政府规模的作用一样可以引进到公共部门中去。两者都适用于雇员和组织。

合同形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将公共活动签订形式包出去,存在着是否可以确保遵守合同的问题。而绩效工作则有可能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交易成本理论

对管理变革有一定影响的另一重要的经济理论是交易成本理论。正如威廉姆森陈述,该理论对交易没有成本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阐明了在何种环境中,公司可能会偏好市场检验或签订合同的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与在公司内部完成某些工作。

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公共部门。在公共部门中,如果采用对外签订的形式降低行政经费,并且造成某种竞争,将有可能是某些交易付出较低的成本。但是,如果按照威廉姆森的逻辑进一部分析,对于某些公共部门来说,由于市场检验已经成为强制性的事情,内部完成的效果可能比实际上更好。当购买者与供应者之间的谈判较为复杂时,不应想当然认为会同形同全有较好的效果。

三)私营部门的变革

公共部门变革面临的另一个紧迫的问题是私营部门的迅速变革和这样一种现实,而公共部门的管理和效率对私人经济和国际的竞争实力有所影响,因此公部门不能不受影响。

1竞争

大多数国家的私营部门面临着巨大变化,通常处于较多困难的调态之中。如果政府不像私营部门发生的变革那样朝着同一个方向对公共部门进行变革。它们信用将会遇到挑战。

波特阐述了公司内的某些变革,他认为,有四种相互联系的力量将会使变革趋势加速,改进组织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高它们的绩效水平

a多样化的哲学正在发生变化,转为强调相互联系的多样化。企业

的业务范围在缩减,更为注意的工作的“适当性”,以至于不相关的

成边缘性的企业股权被转让出去

b因为增长缓慢和全球竞争加剧,造成更为困难的环境,使企业的

重点从增长转向绩效

c技术变革加强了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电子和信息技术方面

更容易实现这种变革。

d由于愈来愈多的公司寻求建立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多方位的竞争

日益加剧。

波特住处的第一点在公共部门正在发生。对外签订合同,消减政府

经费等以各种形式朝民营化发展的运动,可以认为,是政府对外剥

离出的部分。不再被视为是“核心业务”

波特找的第二点也是同样适用。现在公共部门不存在增长问题,但

是由于政府到处都面临着更为困难的时期,提高绩效乃是必然要求。全球的竞争力最对公共部门的影响与对私营部门的影响同样大。

第三点,技术变革有可能将新的管理体制引入政府中去。

第四点,在公共部门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出现。波特所指的相互联系

的类型包括组织内部的较好的沟通,以及与私营部门进行竞争成联

合的风险.

2、全球化。在公共行政方面,受思想传播和技术影响发生着非常迅

速的变化,以至于国家的屏障越来越形同虚设。在一个经济竞争的

世界中,政府的角色是确立国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波特认

为政府的政策对国家优势既有积极地也有消极的影响。同时,公共

服务的质量和国家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经济竞争受到

劳动力的健康、教育和训练,税收管理的效率以及鼓励中小企业的

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在大多数国家都是由公共服务提供的,

因此,全球化问题成为改革行政机构的另一个紧迫问题。

3、能力。由于政府在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全球化运动方面的特定作用,我们必须对政府的能力予以关注。斯蒂尔曼认为:对于政府来说,

像货币供应量、利率、全球对资源的需求、成品价格、廉价劳工的

迅速变化以及成本的上下波动等新的经济的不确定性,给长期计划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既定方案的有效管理带来了非常复杂的问题。这

些新的经济不确定性加重了人们的不安全感,并进一步使人们对政

府妥善解决这些眼前问题的能力深表怀疑和缺乏信心。

传统的行政模式可能提供不了挑战期间所需要的这种能力。按照波特的说法,当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需要更敏锐、更有思想时,必须对公共行政模式进行变革。这种更敏锐、更有思想性的角色据认为在公共行政的官僚制转变为更有弹性的管理结构时产生的。

(四)技术变革。对包括政府管理在内的各种管理都有影响,20世纪初设计的官僚制完全不能在如今这个变化迅速、信息丰富、知识密集的社会和经济中正常发挥功能。

1、各种类型的信息和数据可以以较低费用收集和传递,并且可以转为绩效信息,其结果可导致管理实行分权。相对于传统行政模式的原始技术基础来说,这种情况本身就可以导致政府实行重要的管理改革。

2、信息是可以共享的,它可以即刻整理为可供高层管理部门使用的形式。由于在处理和传递信息方面减少了对中间管理环节的需要,可以使等级制变得扁平些。

3、信息技术使“办公室”概念发生了变化。现在各种档案已经逐渐采用电子化的方式保存,可以同时从许多不同的途径进行查阅;公共沟通也实现了电子化,某些公务员可以在家使用电脑而不是在办公室,因此,办公室及其管理必须进行改革。

4、按照缪德的论述,这种变革具有使组织受益的潜力:在公共行政方面,未来对信息系统的运用、处理方法和技术开发,从整体上有利于公民、个人和国家。所有这一切遇到了两难问题并引起争论。既要很自然的管住较重要的事情,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的有益潜力,这应是有可能做到的。如果这样的话,将会产生把公共服务改革和由信息科学推动的变革结合在一起。

总之它被视为推动政府趋向公共管理的新形式,脱离传统官僚制的主要动力。尤其随着电子化政府形式的采用,这种由技术推动的变革可能会加速。

第二章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问题一、传统模式的特征包括:

政府已经将注意力从正式程序、结构和防范机制转向成果,传统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现在已经被认为过时了,且不再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需要。

问题二、.早期的行政系统的重要的特点。

1、早期的行政系统是“个人性质”的,即以效忠国王或大臣等某个特

定个人为基础,而不是“非人格化”即以合法性为基础并忠于组织和

国家,所以它常导致谋求个人利益的腐败或滥用职权。

2、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内,美国存在着政治上的“政党分赃制”,它来自于这样一句谚语:“战利品属于胜利者”。因此它既没有要求

与公共行政相关的技能,也就没有任何理由表明党政局变化时,政

府的行政部门可以保持不变。

3、政党分赃制产生了很多后果,其中包括: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

期随着政府更迭产生周期性的震荡;公共行政与政治和不胜任普遍

联系在一起;执行部门和司法部门在任命方面的冲突越来越多,这

种冲突导致在1868年对一位美国总统的弹劾;求职者对总统者提出

几乎难以置信的要求——对州和地方政府的执行部门亦然——特别

是在选举之后。

这种体制效率低,效能亦差,当政府的决策、经费和选票都成为可

谈判的商品时,政府实际上成为一个私营企业,公民无从知道政府

的真正立场。

十九世纪的改革

传统模式的产生,1854年,诺思科特——特里威廉的报告

㈠公共服务应由一批经过认真挑选获准进入其较低等级的年轻人来

执行

㈡他们必经通过任职前已经确定的适当的考试制度来进行选拔

㈢建议取消恩赐制,取而代之的方法是在一个中央考试委员会的监

督下,通过公平的竞争性考试进行招聘人员。

㈣对中央各部的公职人员进行重组,以分别从事脑力工作和机械工

㈤通过以功绩制为基础的内部晋升方法填补较高层次的职位

诺思科特——特里威廉报告标志着公共服务以功绩制为基础的任命

制的开始和恩赐制的逐渐衰落。该报告重视人事问题。虽然在时代

条件下推行得很缓慢,但是它标志着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产生,

并对解政党分赃制有很大的影响。

1893年,《文官法》即《彭德尔顿法》

【篇二:公共管理导论读后感】

公共管理导论读后感

【摘要】首先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我们

是需要政府的,政府在社会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

和西方(主要是美国)政府管理制度的对比,发现很多社会矛盾的

症结所在,发现中国政府还存在很多制度性的问题。这就需要中国

政府深化改革,改革僵化的管理制度。

first,at the present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we need the governmen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market failure.the gover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 aspects of our society.we can find vital reasons of some social problem by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and western government( mainly about the american government).we find many institutional problems in chinese government.so,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deepen reform to change the rigid management system.

首先我们不可能不需要政府,本书中①斯托基和泽克豪泽指出市场

失灵的六种原因:存在交易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充足的可能性;交易

成本会有碍交易的实现;由于信息不足或分配不均衡或是无力保障合

同的实施;有些买家或卖家的市场力量是以破坏公平定价的条件;

某些交易存在外部性。这说明市场不是万能的,所以政府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要进行宏观调控。

其次,政府必须是要受到限制的,美国立宪之父麦迪逊曾经说过,

如果每个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类,那

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因此美国通过了1787年

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小布什总统曾经说过,人类千万

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

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再次,政府受到的限制是有方向的,政府必须要为人民服务。爱因

斯坦曾经说过,凡是让人民为国家服务的国家,必是专制的残暴的

国家,只有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才是民主和善意的国家。一个国家,绝对不能只发展经济而国家发财,却不给人民自由,如果这样的国

家掌控了世界,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呢?是制造麻烦还是带来福祉?

以暴制暴,并不能真正消除暴力。一切通过暴力建立的理论体系,

都只能是诺言、欺骗和伪科学。

关于公务员制度

在对政府的限制和管理方面西方比中国要进步得多。美国公务员录

用考试工作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事前要有详细的计划,要将录

用的职位情况、人员数量、基本条件、工资待遇等信息通过网络、

电视、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发布。不得有种族歧视,不得歧视残疾人。美国公务员工资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四条:一是实行同工同酬,不论

性别、种族、信仰、年龄,只要做相同的工作就应取得相同的报酬;二是要保持工资与职称或者职等的相应关系;三是要维持公务员工

资与市场中同类人员工资的大体持平;四是公务员工资要能够随经

济发展和物价的变动而相应调整。①《公共管理导论》p**页

美国公务员制度法制完备,用制度管人管事。美国公务员依法管理

的理念深入人心,无论是联邦还是州、郡都制定有公务员管理总法

性质的《文官法》或者《文官制度法》,并依据该性质法规制定有

公务员管理各环节的相互配套的单项法规。美国公务员制度讲究分

类培训,重在提高工作能力。2000年以来,美国的公务员培训发生

了较大变化。联邦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由通用型的管理

培训,发展为根据工作特点和绩效要求进行分类培训。完善公务员

晋升机制,广纳良才。美国各级业务类公务员的任用实行公开考试

晋升必考。当出现职位空缺时政府会通过各种媒体发布招考公告,

机关内部人员和社会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都可报名应考,并依据考

试成绩取得平等的任用机会。

关于政府的宏观调控

西方的政府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福利国家、新古典主义政

府仍然在很多方面进行着调控。③安德森提出了一组相对较为实用

的政府角色,他探寻七项被称为一般角色的政府的基本职能,这些

职能具体如下: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

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

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另外,本书提到政府的主要调控

手段有:供应,即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提供商品和服务;补贴,这事实

上是供应的一种补充手段,政府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资助私人经济

领域的某些个人,生产政府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生产,这里指政府

生产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管制,这里指政府运用国家强制

力批准或禁止私人经济领域的某些活动;对于这些工具的运用取决

于特定的政府职能并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③《公共管理导论》p152 《公共管理导论》p104页

现;只有国家决心保证机会平等,保证经济稳定和提高全民的生活

水平和智力水平,民主才能彻底贯彻。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的干预作用显然是要比西方大得多,但是这种中国特色的政策显然也带来了不尽人意的后果,虽然

表面上没有出现像西方国家那样的大危机大萧条,但是却暗藏着深

深的危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

已经到了0.61(官方数据显示)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

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这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出中国无论

是从全国、城镇还是农村来看,贫富差距都过大。报告结论称:“当

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见。”有关专家称高基尼系数是

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自然结果,它并不可怕。在短期内要缩小收入差距可以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政

策来实现这当然是多方面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也说明我

国的很多政策方面还存在深重的问题,特别是政府在调控方面。

我国上至中宣部,下至各级基层政府一直在宣扬爱国主义,以国家

利益、集体利益为重把个人利益放在较低的位置,但是英国著名的

社会学家、法学家、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边沁的主张就是边沁主义,即功利主义,代表作《道德与立法》。

边沁认为,凡人都有欲望,即为自我生存和避免危害的自利欲望。

由欲望产生的动力成为动机,而动机就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因。因此,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始动因就是欲望。边沁提出,人的行为的主

要动机根本在于欲望的快乐和痛苦,人的一切行为则取决于对自己

的功利,即当人的欲望在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焦虑和痛苦,而

通过一定的方式和行为实现满足后就会觉得快乐和幸福,而这实际

上就是满足。因此,不了解个人利益是什么,而奢谈社会利益是什么,是无聊和无益的。因此,我国政府在管理方面要找清楚方向,

改革不仅仅在动机和目标上崇高,重要的是手段、过程和结果是否

对人民有好处。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时期,市场经

济的发展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一个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最后,我想用张澜涛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中国古代的十六字治国箴

言来总结政府的管理方法。那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对这句话有很丰富的解读方法,但是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治国重在治理人心。一方面由于人心难测又难以改变,容易失控,所以对百姓不得不有所防范。治国者须因事为制、随机应变,

不可固守旧制,应把握“无德必亡,唯德必危”的尺度;另一方面,

要积极疏导,要从最易造成百姓心中纠结的社会问题入手,也就是

要从百姓的根本利益和基本需求层面思考问题,防范社会的结构性

利益失衡成为人心不稳的根源。要以“人道”还治人心,适时教化,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警惕因人心不稳导致民怨迭起,要扼制不确定

因素的灾难性放大。二是治国重在抓住事物发展的趋势。由于趋势

生于微毫之处,故在“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就要注重防微杜渐。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趋势生于微毫之处,往往不能被轻易察觉,也不

容易区分,如同“道”一样。因此要格外细心,慎始敬终,格物致知,明察秋毫,保持必要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三是治国重在以精纯专一

的态度探究事物的本质,不被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要充分发挥统治者的主观能动性。四是治国重在切合事物发展的客

观规律,要以不偏不易的务实态度(中庸之道)遵循“天道”(自然

法则),从而守中固善,统率治国纲领。

【篇三:公共管理概论】

公共管理概论

一.主要名词

1.广义的公共管理学

它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以公共部门的组织管理活动为研

究对象,具体包括对政府组织管理活动、第三部门组织管理活动、

两者的复杂互动关系以及它们与市场部门的互相作用关系的研究

2.官僚制组织

3.公共服务代理

政府职能代理化,具体地说就是创建或应用具有半自治性质的代理

机构来负责政府政策的实施或其他操作类型的管理。

4.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坚持认为,同样地人绝不可能仅仅因为从经济的市场

决策活动转入政治的非市场决策活动之后,就由一个追逐私利的利

己主义者转变成一个大公无私的利他主义者

5.新公共行政学

6.韦伯的三种权威理论

魅力型权力

传统型权力

合理—合法型权力

7.新公共行政学

8.政治行政二分

①政府由“政治”与“行政”两种过程构成,“行政”是其中一种单独的

过程;②行政研究应当建立在管理的基础上而不是法律的基础上;

③关于“行政”的科学研究可以遵循类似于物理学的普遍原则,行政研究可以由艺术

转变为一门科学;

④行政将成为现代政府的中心问题,运用行政科学可以增进政府管理的效率。

9.行政国家

它所指的是一种国家公共行政职能现象,其次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公共事务管理现象。

10.科斯定理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

11.3e标准

节约、效率、效益

二.主要知识点

1.公共管理的两大研究途径

公共政策途径;企业途径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⑴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⑵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⑶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⑷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⑸政府与市场

⑹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3.公共产品的特点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4.统治与治理的区别

①实体不同:统治:政府;治理:多元主体

②权力运行向度不同

③管理范围不同

④管理方式不同

⑤追求的目标不同

⑥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5.官僚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6.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特征

⑴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⑵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⑶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⑷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7.关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争论

⑴经济学作为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是否合适?

⑵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是否能适用于公共部门?

⑶公共部门管理的政治化倾向是否会重蹈19世纪的覆辙?

⑷公共责任(或面向公民的说明义务)与管理责任(或对上级的说明义务)是否一致?它们能否在新公共管理范式下保持平衡?

8.顾客角色和公民角色的区别

9.何为“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从公务员到政治官员的政治逆向控制

10.政府得以成立的基础和特点

基础:⑴民意或称为公民意见;

⑵国家公共权力或称政治权力。

特点:政治性、强制性和普遍成员资格。

11.公共组织的环境划分及分析维度

人们习惯于将公共组织的环境分为两个层次:

⒈组织间网络。对于一般组织而言,组织间网络通畅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特殊

利益集团、伙伴、管制机构和工会组成。

⒉一般环境或宏观环境。人们通常将一般环境区分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等五大类因素。

人们一般从两个维度来分析环境的不确定性,即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

如果组织环境因素大幅度改变,这样的环境通常被称为动态环境;如果变化很小,则称为稳态环境。

复杂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12.如何理解在科层制组织中,“正确的做事”胜于“做正确的事”

在科层制度中强调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则是至高无上的,服从规则和执行任务是每个公务员的首要职责,所以在科层制组织中对于每个人来讲按规则做正确的事胜于有时不按规则所做的正确的事。

1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赫茨伯格看来,要促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并强调其工作积极性,可以有两类不同的管理措施或称为因素,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

健因素是指那些保证员工完成工作的基本条件,它们不能够对员工

起到激励作用,只能避免人们产生不满意。保健因素包括监督、人

际关系、具体工作条件、工资、公司政策及管理方法、工作安全等。激励因素是指那些能够使员工产生积极的态度、使员工感到满意、

并产生激励作用的因素。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感、成绩得到承认、挑

战性工作、增加工作责任、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

14. 政府介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手段

⑴供应即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提供商品和服务。

针对的对象是:公共产品

功能:配置功能、分配功能、稳定功能

⑵补贴事实上是供应的一种补充手段,政府通过此种方式来资助私

人经济领域领域的某些个人或组织,生产政府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针对的对象是:不限于公共产品,更多补贴的对象是私人产品。

政府补贴的双重功能:

①直接影响特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从而实现政府对特定经济资源

的配置过程的干预功能,以及维持特定产品和服务供给过程的连续、稳定功能;

②直接影响私人部门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实现政府对私人组织的

监督和控制职能。⑶生产指政府直接生产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和服务。

针对的对象是:私人产品。

功能:私人产品供给不足,挽救行将倒闭的、关系到公共利益的企业,刺激竞争,

减少社会成本(如环境的外在性)、保护国家主权等。

⑷管制指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批准或禁止私人经济领域的某种活动。针对的对象是: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

外部性问题。功能:对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矫正,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绝对不是

要取代市场。

15.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主要观点

①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②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理论。

③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④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⑤主张“民主行政”,并以此作为“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识别系统。

16.公共组织提升响应性的途径有哪些

战略规划、柔性结构设计和组织学习

战略规划的基本理念是面向环境来预测变化、创造变化和利用变化,将环境不确定性转变为创造价值的源泉。

柔性结构设计强调组织中权力随知识的离散分布而进行分散化配置,以特定的使命或任务为基础设计工作团队,变科层制等级结构为柔

性的扁平化结构。

组织学习包括了一系列不同于个人学习的活动。组织学习包括三种

类型:单环学习、双环学习和在学习。

● 单环学习是指修正组织运行过程中的错误,其特点是在纠错的同

时并不对组织的基本规范、政策、目标加以改变。

● 双环学习是在组织运作出现问题时,重新评价调整组织本身的规范、政策和目标。● 再学习主要指反思和质疑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

改善学习本身的方式方法来推动组织学习,重点强调如何有效的学习,而并不面对实际的问题。

17.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有哪些,其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有何

意义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指导意义在于,强调运用市场

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克服公共部门的弊端,对政府机构进行市场导

向的改革,以市场竞争的力量来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

委托—代理理论:在内部,努力设计出激励相容的契约安排,向下

放权,使公务员直接面向选民,了解他们的需求,低成本地创造满

足选民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面向外部,打破公共部门对公共产

品和服务的垄断,尽可能多地对外签订契约,以私有化、合同外包

形式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中引进竞争机制,建立起类似于私人

部门的代理人行为的外部约束机制。

交易费用理论运用于公共部门的重要启示是:随着科层制组织规模

的日益扩大及其与外部市场和私人部门互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政

府和公共不么运作中的交易费用同样不容忽视,即使在公共部门引

入市场机制或进行合同外包,也非总能达到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

因而,在公共管理决策中,必须根据公共部门交易发生的实际情况

和相关影响因素,将交易费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决策变量,加以综合

考虑。

18.新公共理论范式下的政府职能

一般认为,政府部门至少有三个职能:

①政治职能——维护阶级统治;

②经济职能——提高经济效率,维护经济秩序;

③社会职能——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

一种认为政府职能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19.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改革举措

⑴引进私人部门管理技术阶段举措:财政和经济驱动型改革:3e 标准:节约、效率、效益

⑵公共服务私有化阶段举措:公共部门私有化

⑶公共服务代理化阶段举措:政府智能代理化

⑷公共和私人部门伙伴关系阶段举措:大力推行以公共和私人部门伙伴关系为核心的政策组合

20利益集团与政策集团在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活动中有哪些作用.

一、从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成员的角度看,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可以为其成员与政府或国家之间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渠道,使其成员的声音能够得到倾听,使他们向国家或政府提出的要求具有合法性。

二、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利益集团已经成为一种更加开放的新型“政治制度”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或者说,利益集团已经成为政府的一个潜在竞争者。

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课件-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讲义

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课件-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 讲义 第四章政府的角色 问题一公共部门的重要性,存在的必要性。 马斯格雷夫妇认为,政府的普遍性或许反映出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这种意识形态不同于消费者选择和实行分权的决策等前提,并且“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了政府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转,原因如下: 1、必须不存在任何自由准入(市场)障碍,且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必须具备充分的市场知识,这就需要有政府管制和其他标准来保证这些条件的实现 2、当竞争由于高额成本而变得无效时,政府干预也是必要的 3、一般来说,若无政府为其提供法律框架,进行保护和强化,市场运行所需要的合同性的安排和交易行为将无法进行。 4、会产生“外部性”问题并导致“市场失灵,”这需要通过公共部门制定解决方案 5、社会价值观要求政府对市场体系产生的收入和财富以及通过继承获得的转移性财产权进行的分配进行调节 6、市场体系并不足以保证高就业率,物价稳定以及社会所希望的经济增长率,这就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7、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评估未来消费的贴现率方面有不同的观点。以上观点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某些理论依据,总之市场无疑是强有力的,并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为众多商品和服务提供一套配置与分配体制。但要记住市场不是万能的,有时需要政府的干预。问题二私人管理与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差别。 赞成公共部门应具有专门的管理形式的理由在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之间具有巨大的区别。①公共部门的决策可以是强制性的,如公民可以被强迫缴纳税款,而私营部门不具有这一特征。并非所有的公共活动都具有强制性,而是那些需要比私营部门更谨慎执行的公共活动才具有强制性。私营企业在主观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对不同的消费者提出不同的要价,他们可以忽视正常程序的存在。②公共部门具有不同于私营部门的责任制形式。从理论上说,公司管理部门要对股东负责,而公务员要对政治领导人、国会、公众以及司法系统的不同部门负责。③公共服务管理者必须解决在很大程度上由政治领导人设定的外部议程。这一点就不同于以盈利为各级人员共同动机的组织。对公共服务的管理者,一方面必须执行政治议程,另一方面偶尔地反映冷淡,甚至采取不友好的行政行为,这样会引起官僚机构与政治官员之间的冲突。这并不是说按照政治议程办事就比按照盈利办事缺少合理性,而是说政治议程使得公共部门的管理不同于私营部门。这些由政治官员强加的大部分议程缩减了管理者的活动范围。④公共部门在测量产出或生产效率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困难。公共部门缺乏类似于私营部门中利润这样的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管理者的转化能力表现为善于运用以下技巧(D) A.思考 B.实践 C.推广 D.创新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制的对象主要是(B) A.公民 B.市场中活动的企业 C.民间组织 D.利益集团 3、明确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学者是:(D)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4、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外的“第三只手”的是(B) A. 公民 B. 公民社会 C. 企业 D. 市场 5、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观点的学者是(C)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6、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和起点是(B)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问题 C.公共政策执行 D.公共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 1.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较,公共管理的特质表现在:(ABCD) A.管理主体的广泛性 B.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应用于公共部门 C.注重管理外部环境 D.注重管理价值的实现和责任 2.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综合角色包括(B.C.D) A.活动角色 B.人际关系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3.制约公共企业效率发挥的因素主要有:(A.B.C.D) A.产权关系明确 B.预算软约束 C.预期目标多元化 D.资产安全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4、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治理性主要产生于:(A.D) A. 利益和信念的过度分散性 B. 政府权威的削弱 C. 政府管理运行资金不足 D. 政府能力与解决所面临问题难度的差距 5、绩效管理是一种面向结果的管理,它强调政府追求的目标应包括:() A.效率 B.公平 C.公正 D.民主 6、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功能包括(ABCD) A.行为导引功能 B.利益协调功能 C.利益分配功能 D.调控功能 7、公共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于它的:() A.公共性 B.管理本质的服务性 C.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 D.权力运行的单向度性 8、治理与统治的之间的差别表现在:(BCD) A. 权威的来源不同 B. 权威的行使主体不同 C. 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一样 D. 管理的范围不同 9、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包括有(ABCD)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 D.产业政策 二、简答题 1.制约发展中国家第三部门发展的特殊原因主要有哪些? (1)社会经济的欠发展导致第三部门在资金获取方面面临更大的困境。(2)发展中国家社会分化程度低,中间阶层发展不足,而中间阶层是第三部门发展的社会基础。(3)由于缺乏自由结社的传统,发展中国家的公民结社的意识不强,第三部门的发展缺乏公民文化的支持。(4)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政府对社会实行强制统治,第三部门独立发展和活动的空间有限。(5)发展中国家普遍法制化水平低,公民的基本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政府的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地约束,第三部门发展和功能发挥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规引。(6)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和通讯发展水平比较低,制约了第三部门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2.绩效管理为什么是政府再造的有效工具? 1.绩效管理为政府再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绩效管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3.绩效管理有助于重塑政府形象,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社会保障概论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要点

————————————————————————————————作者: ————————————————————————————————日期: ?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1.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 答:(1)概念: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①强制性;②社会性;③互济性;④福利性;⑤公平性;⑥不可逆性2.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 答: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包括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等。 3.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 答: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以现收现付方式筹集保险基金,会影响储蓄总量;以预提积累方式筹集保险基金,会影响储蓄构成。 (2)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①劳动供给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对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有重要作用,使劳动者数量和技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但也会使劳动者选择提前退休,诱使劳动者选择自愿失业或休闲。②劳动需求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机器替代劳动,影响劳动需求。③劳动力流动方面: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间、行业间、所有制间的不平衡,既是劳动者流动的原因之一,也是劳动力流动的壁垒。 (3)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①对劳动者个人不同时期的收人再分配;②对同代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再分配; (4)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当经济不景气时 ,社会保障支出大于收人。当经济繁荣或发生通货膨胀时,社会保障收大于支。 4.社会保障的原则 答:(1)公平原则;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3)责任分担原则; (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①普遍性原则:要求国家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其对象、范围不能局限于贫困阶层,而应当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②选择性原则: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受保障者的经济收人状况及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程度,有区别地安排社会保障的项目、对象范围、筹资方式和待遇水平等。 (5)其他原则:①互济性原则:其实是以互惠制为基础的,即我为他人作贡献,他人也为我作贡献,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②法制性原则: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立法为依据,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制度确立的标志,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实施社会保障项目的依据,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政府管理与监督社会保障事务的依据。 5.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思想 答:(1)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所以,不需要阶级斗争,进行社会革命来解决。而只要对工人进行教育,改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的观点,便可以解决。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篇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4本):公共管理学 党秀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 丁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陈振明 出版社: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伦理学 张康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危机管理 王宏伟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卓越主编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项目管理与评估 朱彬齐中英朱彬齐中英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公共政策与经济分析 张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学概论 胡锦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陈天祥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冲突管理常健等公共行政导论(第五版)[美]杰伊·M·沙夫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修订版)高培勇崔军编著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伦理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 行政法学概论 篇二: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篇三:经典教案系列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行政的精神》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 第一部分:关于本书 本书从公共行政的本源——“公共性”谈起,对涉及公共行政领域的公正、公平、公民精神、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当代公共行政在动荡的变革环境下,必须在政治、价值与伦理方面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构建公共行政官员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保证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在本书最后提出的公共行政八原则,值得每一位研究公共行政的专家、学者以及对公共行政感兴趣的读者加以研读与思考。第二部分:关于作者乔治·弗雷德里克森1987年起出任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特聘教授之职,此前,就任切尼和斯波卡尼的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十年,同时任密苏里在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他曾经在马里兰在学、南加州大学、锡拉兵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 弗雷德里克森是《公共行政理论与研究》杂志的主编,曾任美国行政学会会长。1990年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美联合会共同颁发的特别研究奖。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立在立法的基础之上的。 第四章: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第一节:概述 一.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基本理论范畴 1.公平和效率 2.政府和市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 3.权力和义务 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三.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 四.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第一次分配注重效率 第二次分配强调公平(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而言) 第三次分配追求社会协调与和谐(慈善,例如照顾孤寡老人等。)自愿的,费制度化的,缺乏稳定性。 第三节社会保障与其他公共政策 一. 1.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社会备受关注的公共政策之一,在实践中又与其他政策密切相关。— —扶贫政策、人口政策、教育政策、住房政策等。 2.社会保障与消除贫困 贫困定义(原因)——“缺乏说”、“排斥说”、“剥夺说”、“能力说” 贫困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

3.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贫困,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可以保障每个公 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消除贫困是另一个层面。 二.社会保障与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采取直接干预、调节和影响人口数量、人口构成分布等而制定的法令、措施、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第四节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 一.共性 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 都进行风险转移 都以给予损失赔偿保险金给付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 充足的基金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 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性质不同——基于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区别 经营目标和经营主体不同——解决劳动者后顾之忧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区别;公营机构与商业公司的区别; 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不同——政府承担经营管理与金融部门的竞争规律的区别; 第五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第一节模式 1.三个阶段: 面向贫困人口与工业劳动者的阶段(伊丽莎白济贫法) ——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

行政监督读书笔记

8行政监督的概念 “监者,临下也、领也、察也、视也。督者,监察也。”在我国,监督一词首见于《后汉书·荀彧传》:“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而鲜过者也。”在英文中,监督一词supervision是super(在上)与vision (观察)组成的。由此可见,不论在中文里还是英文中,监督一词的意思都是上级对下级的督察、督导。但理论界对行政监督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行政监督是指行政对行政的监督 第一种观点认为,行政监督是指行政对行政的监督,即指行政管理体系中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的监督。 张国庆认为所谓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组织内部的某些人对另一些人的了解、协助、指导或控制。在多数情况下,行政监督表现为行政上级或行政主管对下级工作状况的监督。行政监督由一般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和特种监督四种基本的监督部类。① 竺乾威认为行政学所指的行政监督通常是指狭义的行政监督,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即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②吴春华认为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检查、督促和纠偏,即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③应松年认为,在国家行政管理中,依监督的主体划分为行政监督和行政管理的监督。行政监督是行政机关的一种行政行为,是指以行政机关为监督的主体,依行政管理职权,对管理对象及所管理的事务实施的监督检查活动。在现代国家,行政监督通常都是法律授权的机构,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行为。行政管理的监督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被监督对象,来自行政系统以外的监督。④ 李金龙认为行政监督是一种行政权力监督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上一级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对下一级行政权力运行状况的监督(当然也包括执掌行政权力的下级行政主体对上级主管行政权运作状况的监督)。⑤ 杨寅认为行政监督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监督主体,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机关自身的组织和行为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进行监督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感悟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感悟 本学期,通过对社会保障概论课程的学习,使我掌握了很多原先并不知道的知识点,特别是将初时将社会保障单纯理解为“救济”,理解为只是出于困难的人们才可以享受社会保障:现在,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大大扩展——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而社会救助只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很少的一部分,保障对象也是少数人。 学习社会保障概论,目的在于学习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社会保障体系中各项制度、计划和项目的内容。对于我们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更要通过此学习,将自己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有机会,为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尽己所能,促其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对我们的讲授、小组作业和课外查询的资料,使我们对国外先进的社会保障发展状况印象深刻,也收获甚多。下面,我将平时学习中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做一简要的总结,限于纸张大小,我没有列成表格,请老师见谅。 主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情况: 1、英国: 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为政府直接管理方式 新旧《济贫法》、《贝弗里奇报告》 1948年五大法律成为英国福利国家形成标志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由国民医疗保健服务制度和私人医疗保险制度构成失业保险: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2、瑞典: 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为半官方的自治管理方式 福利国家“橱窗”(保障内容无所不包) 按照“普遍性”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失业保险: 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助相结合 3、德国: 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为半官方的自治管理方式 保险特征:一是以社会保险为主,二是承保机构多元化,三是经费筹集多渠道,四是保障管理高度“自治“ 养老保险: 世界上最早建立养老保险的国家。分为法定强制性和 自愿性两种性质。 基金的筹集模式为初期的基金积累制逐步改为现行的 现收现付制 医疗保险:法定医疗保险和自愿医疗保险两大类型组成 以社会集资为主,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补贴较少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经济学》王雍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研究生课程刚刚开始的阶段,我首先自学的教材是《公共经济学》。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内的理论和应用,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我要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部门入手,开始我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研究之旅。 通过公共经济的学习,首先是要弥补一下理论的空缺。书中按照篇章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这让我想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引来严重拥堵成为了新闻热点,我想这就是政策将准公共物品改为了纯公共物品,去除了排他性,造成了“劣币追逐良币”的效应,低效益追求者将高效益追求者一起共享有限的资源,另外,我认为这个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原理,也并没有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却进行了政府的政策干预,最终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一度瘫痪。我想公共政策的出台、公共物品的提供,既然出发点是社会效益,那么就需要以结果为导向。高速公路这种资源在使用中,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资源如何有效配置而非如何平等配置。公共物品的提供并不一定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私人部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私人部门可以承担生产和管理责任,公共部门则承担决策和融资责任。公共部门

北师 北邮行管考研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重点总结

绪论 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制,需要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系统论述了“管理主义”和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在将新旧模式认真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应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机制;政府改革不仅要从规模、范围等方面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或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逐步合理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政府的活动范围,从传统的政治与行政分离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要根据市场的特点,一方面,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积极引进私营部门中较为成功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民营化过程,让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管理。同时,在明确区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不同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应有责任。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 问题一、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些基本原理。 (1)使用官僚制,政府本身应该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与其在企业和其他机构中的运用,在公共部门中贯彻得更彻底,更持久。(2)认为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方式,并且在综合性工作手册中规定工作程序以供行政人员遵守。并认为严格遵守这些科学管理原则,可以提供使组织正常运作的最佳方法。(3)通过官僚制组织

提供服务,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4)行政人员普遍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即行政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任何政策或策略则属于政治领导人制定的,其理由在于这样可以确保责任。(5)认为激励个体公务员的力量是公共利益,因为服务公众是大公无私的。(6)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因此它需要一支中立的、无个性的、终身任职的、且能为任何政治领导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7)、从字面上讲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确实是行政性的,也就是执行他人提供的指令而无需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问题二、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在哪些方面遭受挑战? 1官僚制确实“业绩彪炳”,但它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运作良好,僵死的等级的官僚制已经产生某些消极的后果。 2寻找一种最佳的工作方式以及让所有公务员都遵循是非常困难的,且容易造成组织运行的僵化,而在私营部门首创的弹性管理制度正在被政府部门采用。 3官僚制组织并不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唯一形式,政府可以通过补助金,管制或合同形式间接地进行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作为直接提供者。 4事实上,政治与行政问题长期交织在一起,但这种现象对管理结构的影响直到最近才暴露出来,而一旦官僚制的运作与社会相分离,公众就要求制定更有效的责任机制。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新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5000手抄

浅读《改革政府》 吴昀 (管理学院公管专业,学号:L16301144) 有幸拜读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著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两位学者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改革政府》一书,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 百度搜索上对两位学者的介绍是:戴维·奥斯本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重要咨询机构“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成员,写过著名的《民主的实验室》一书,长期致力于有效政府的建设与宣传。特德·盖布勒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既是他参与改革实践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对政府改革的一种理性探索与总结。 特德·盖布勒曾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并且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这些经验与戴维·奥斯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终于产生了一个新的理论突破点——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政府改革,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顾客驱动型政府组织模式,强调运用企业化的管理主义模式改革政府运作方式,最终建成“企业化政府”。克林顿上台后的美国“重塑政府”运动更进一步反映出该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更好的指导实践,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总论 一、社会保障概述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就是指国家以立法与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她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与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就是全体社会成员;(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主要就是政府;(3)社会保障的目的就是为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社会性;(4)互济性;(5)公平性;(6)福利性。 3、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4、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就是实现社会稳定与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1社会保障具有十分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2社会保障还体现了其对投融资的调节功能;○3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 (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特点: 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社会保险;○2社会照顾。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五大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社会服务;○4社会救助;○5医疗保健。 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公务员福利待遇。 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公共福利;○4医疗保健。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国家救济;○3社会福利;○4医疗保险。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与住房保障等。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2)资金筹措的多源性;(3)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资金使用上的预防性。 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就是指公民在靠自身力量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与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的用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自然灾害救助;(2)失业破产救助;(3)孤寡病残救助。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就是指国家与社会按照立法或政策的规定,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旨在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各种设施、资金、服务等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1)强调国家与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2)国家立法与政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3)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与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 1、按照给付标准分类:(1)受益基准制,又称规定受益制;(2)缴款基准制,又称规定缴费制;(3)混合制。与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相适应,按收入保障计划提供现金补助时采用的方法有:○1就业关联制度;○2普通保障或“按人头”的补助制度;○3收入状况调查制度。 2、按照资金来源分类:(1)政府统包型,又称“国家社会保障型”;(2)投保资助型;(3)强制储蓄型。由于给付方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课程考核说明 一、总体说明 (一)考核对象 公共管理学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突破了原有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具有科际整合的特点,是将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凡参加该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 (二)考核方式及记分方法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完成纸质作业册中的4次作业等,形成性考核成绩按百分计算,然后按3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期末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为大论文撰写形式,大论文按百分计算,然后按7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课程考核总成绩60分为及格。本考核说明启用时间为2015春季。 参加本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的学生,其考核形式为百分之百形考,包括两次阶段性练习、案例分析、大论文等形式。具体样题及计分方式详见“公共管理学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2015版)。 (三)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公共管理学概论》(第三版)(周晓红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第3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四)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形成性考核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本人能够监控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证学习质量。形成性考核的总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30%。考核内容包括:1.依据学习目标和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文字教材,并形成读书笔记。2.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4次作业(详见作业册)。3.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本课程组织的网上讨论。 建议记分标准为:作业1--3占作业册总成绩的90%(按100分计算),即:每次作业30分,共90分。作业4占作业册总成绩的10%,即10分。作业1—3中每一次的综合练习、小组讨论和读书笔记的计分比例可大致为3:2:1。此计分标准仅供教师参考,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公共管理导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管理者的转化能力表现为善于运用以下技巧(D) A.思考 B.实践 C.推广 D.创新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制的对象主要是(B) A.公民 B.市场中活动的企业 C.民间组织 D.利益集团 3、明确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学者是:(D)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4、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外的“第三只手”的是(B) A. 公民 B. 公民社会 C. 企业 D. 市场 5、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观点的学者是(C)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6、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和起点是(B)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问题 C.公共政策执行 D.公共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 1.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较,公共管理的特质表现在:(ABCD)A.管理主体的广泛性 B.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应用于公共部门 C.注重管理外部环境 D.注重管理价值的实现和责任 2.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综合角色包括() A.活动角色 B.人际关系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3.制约公共企业效率发挥的因素主要有:() A.产权关系明确 B.预算软约束 C.预期目标多元化 D.资产安全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4、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治理性主要产生于:() A. 利益和信念的过度分散性 B. 政府权威的削弱 C. 政府管理运行资金不足 D. 政府能力与解决所面临问题难度的差距 5、绩效管理是一种面向结果的管理,它强调政府追求的目标应包括:()A.效率 B.公平 C.公正 D.民主 6、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功能包括(ABCD) A.行为导引功能 B.利益协调功能 C.利益分配功能 D.调控功能 7、公共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于它的:() A.公共性 B.管理本质的服务性 C.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 D.权力运行的单向度性 8、治理与统治的之间的差别表现在:(BCD) A. 权威的来源不同 B. 权威的行使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类图书 读书笔记(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蒲兴祖教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学术著作,通过阅读此学术著作,对于我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并由此而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全书详细论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历史发展,以及影响这一制度建立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着重论述、分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人民直接参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各项重要政治制度。不仅如此,本书还对每项制度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例如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政党制度分三章研究,而且对每项制度的研究都很具体。例如人大何时向代表发出会议通知、如何表决、写票、投票、计票等具体规范、程序和方式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因为政治制度是分层次的,任何基本制度都必须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不对政治制度进行细化研究,很多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分析上,就不可能发现具体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从而也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何谓政治制度?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其名著《政治学》中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一个政治制度原来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这一理解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绝非盖棺定论。古往今来,众多的思想家、大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在当今美国就有20多种解释,法、德、日、印等国的大学教科书上也罗列着多家之说。浦兴祖教授认为,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共包括四层含义:第一,它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构成部分;第二,它的中心内容是国家政权的行为准则;第三,它内含着多层次的结构;第四,它包括“法内制度”与“法外制度”两种形态。根据浦兴祖教授的定义,可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等。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 欧文.E.休斯着张成福等译 第一章变革的时代 1.传统公共行政基石的基本原理 ①官僚制 ②最佳的工作方式 ③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 ④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⑤公共利益 ⑥职业官僚队伍 ⑦行政性 2.传统行政模式的基础是官僚制,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 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表现在: ①据成本-收益分析来确定结果 ②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任务 ③运用市场与市场机制 ④竞争与选择 ⑤通过权力、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向工作人员下放权力。 3.变革的紧迫问题 ①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表现在规模、范围和方法三个方面) ②经济理论的变革:公共选择理论(以完全理性为基础);委托(股东or全体选民)-代理(管理者)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③技术变革 ④私营部门的变革 第二章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1.早期的行政系统:“人格化的”,以效忠于国家or大臣or非营利组织or国王为基础 2.传统的行政模式深受美国的伍德罗.威尔逊和欧洲的马克斯.韦伯的影响。认为行政是工具性、技术性的,应远离政治领域。 例如19世纪美国的文官制度。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⑴理论的基础:三种类型的权威:魅力型权威;传统型权威;理论-法律型权威(效率最高) ⑵与早期模式最大的差别:①运用以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人格化的行政。 ②组织及其规则比组织中的任何个体都为重要。 4.威尔逊与政治控制 政治(制定政策)、行政(执行政策)二分法 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责任与义务的明确关系 ⑵策问题与行政问题完全分离 ⑶行政是匿名的、中立的、无党派的 5.泰勒与管理 ⑴科学管理的三个方面 ①决定工作标准的时间和动作研究 ②刺激性工资制度 ③改变职能组织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考研笔记

第?一章变?革的时代 ?一、公共?行行政与公共管理理的区别 (1)传统的公共?行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僚体系中完全不不需要领导,对于外部关注不不?足。 公共管理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理。 (2)公共?行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行他?人(理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公共管理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理与公共?行行政的区别,参照以下: ?二、?行行政与管理理的区别 (1)从语义上看 ?行行政是?一种执?行行?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行管理理,或者对执?行行、应?用或?行行为进?行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行服务、进?行行治理理。 管理理是指导、控制?一个?人?行行动的过程,负责?干什什么,词义上的本质在于亲?自控制(控制或取得结果)。 (2)从本质上看 ?行行政在本质上涉及执?行行指令和服务。 管理理涉及的?首先是实现结果,其次是管理理者要对达成的结果承担个?人的责任。(3)从内容上看 管理理不不仅包括?行行政,?而且还涉及组织怎样以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实现?目标,以及对结果负责。 公共?行行政是?一种为公众服务的活动,关注的是程序,是如何把政策转化为?行行动,以及机关的管理理。即公共?行行政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 公共管理理涉及的内容更更为?广泛。?一个公共管理理者并不不仅仅是执?行行指令,他关注的是实现结果,并为此承担责任。公共管理理也意味着改变雇佣的条件以及问责的机制。 (4)从使?用上看 “管理理者”?一词现在?比过去常?用的“?行行政者”?一词使?用更更为普遍。这些名称的变化并不不是表?面现象,从狭义上说,“?行行政”与“管理理”是政府活动或职能的简略略描述;从?广义上说,“管理理者”?一词可以更更好地描述所要完成的?工作。 三、公共管理理 公共管理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力量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理的、法律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理能?力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利益的过程。 公共管理理作为公共?行行政的?一个新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较为模糊,公共管理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