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歌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

核心提要:使用教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使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使用教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使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

《刨洋芋》

《脚夫调》

音乐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

b、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

提问:

你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湖南—龙船调;四川—康定情歌;

台湾—阿里山的姑娘;安徽—凤阳花鼓)

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教学新课

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花儿、信天游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欣赏《刨洋芋》

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3、欣赏《脚夫调》

a、阅读歌曲简介: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b、知识链接:

什么是脚夫?

(所谓脚夫,即为挑脚之人,亦即用肩挑背磨搞运输的村夫。山洞里没有大米,更没有南杂百货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柴竹树木之类及竹木制品。脚夫们把这类物资一担担挑出去,又把山外的日用品一担担挑进来,闭塞的村庄就靠了这管血脉才得已生存。)

c、播放音乐,欣赏《脚夫调》。

4、音乐知识讲解

a、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其中“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b、花儿:

2“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欣赏《花儿与少年》

2互动链接:

跟随录音,轻声唱一唱《花儿与少年》

c、信天游:

2“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2欣赏《信天游》李娜演唱

2互动链接:

你还知道有哪些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吗?

《黄土高坡》

三、拓展探究

1、请你说说西北地区的地理、地貌、生活条件、人文环境等情况。

2、你能说出一首采用了民族素材的通俗歌曲吗?

《花田错》王力宏演唱(二胡、京剧)

课堂结语:

以二胡为代表的中国民乐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节课我们将欣赏的就是中国民乐。

民歌教案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设计王邦宇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有兴趣欣赏并了解我国民歌。 2.对比欣赏民歌作品,了解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风格差异。 3.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 教学难点:有兴趣欣赏民歌并学习民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方言 2.音乐的起源——语言说 先有语言后有音乐。最早的音乐(歌声)就是以语言为基础而发展的。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冼星海 二、新课 (一)西北民歌 1.常见的民歌体裁: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观看劳动号子视频)2.聆听《刨洋芋》, ①找一找:有哪些字的发音具有地方特色?生回答。 ②歌曲表现内容 ③旋律有什么特点?一、二、三句开头相同,第四句与说话语气相近。 3.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 说一说:音乐给你什么感觉?速度、旋律、演唱方法 4.西北民歌小结 ①区域: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②类型:花儿、信天游。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二)南方民歌 1.聆听《弥渡山歌》P34 ①说说这首歌与西北民歌有什么不同?语言、速度、节奏 ②歌曲内容、风格 ③找出重复最多的节奏型,学生打节奏,师表演云南花灯。 2.南方民歌小结 歌词含蓄、内在,旋律流畅、抒情 (三)民歌 1.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判断。 2.什么是民歌?群众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三、拓展

1.请同学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民歌? 2.欣赏《月光光》、《月光光照羊城》 四、总结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差异在各方面都很大,而这也导致民歌在音乐风格上的多姿多彩。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势峥嵘,蓝天下是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作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有着严峻和深沉。南方地区降雨丰沛,植物茂盛,依山傍水,民歌也较为婉转、细腻。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授课: 蒋凝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 1.《上去高山望平川》 2.《刨洋芋》 3.《脚夫调》 音乐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自己演唱一首民歌,新疆《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康定情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歌好比春江水》山东《沂蒙山小调》江苏《茉莉花》 b、学生欣赏演唱的几首民歌后,提问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教学新课 引用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导入地理位置和地域特征:花儿、信天游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欣赏《刨洋芋》 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3、欣赏《脚夫调》第1 页共2 页

第二单元 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 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2、了解相关的民歌知识。如:民歌的分类;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及民歌的特点等。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 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内容: 1、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南方民歌。 2、音乐知识:民歌的体裁、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各地民歌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 各地民歌的特点,与地形、地貌、生活条件等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二)体会不同地域的腔调情韵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也形成民歌在风格上的多姿多彩。 (在课本P21页的中国地图上找出西北、中原、南方地区的行政区域)下面我们来欣赏三个不同地域的民歌,同学们感受一下不同地域的民歌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课本19页) 1、《上去高山望平川》 这是一首“花儿”,旋律高亢,开阔起伏,舒展自由,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脚夫调》 这是一首“信天游”,信天游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旋律框架是:2—5—1—6—5 旋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 3、小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沉郁顿挫。中原民歌: 1、《沂蒙山小调》 采用方言演唱,旋律以小跳为主,音乐风格质朴,嘹亮,粗犷豪放。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1)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飘逸的南国风专题 【研究任务名称】影响民歌风格特征的因素 【小组成员】以班级为单位,分六个讨论小组,每组十人。 【任务完成期限】1课次 【情境】 1.问题情境导入——认识民歌 2. 对比欣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任务】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和过程】 活动一:你认识的民歌 1、提出问题导入:如果有一天你站到世界的舞台上,你将展示一首什么歌? 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请同学说出自己选择的歌曲,并谈谈为什么选择这首歌。从而引出民歌。 2、你是怎样理解民歌的? 分组讨论和交流: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什么是民歌,民歌的常见体裁。 3、分组听辨比赛:你能分辨出不同地区的民歌并说出理由吗? 采用抢答比赛的方式,请同学们判断所播放歌曲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为什么? 活动二:南腔北调大比拼 1、听歌: (1)对比欣赏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感受其不同音乐风格。 (2)对比欣赏西北民歌《脚夫调》和南方歌曲《对鸟》,进一步体验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 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南北方音乐不同风格的感受。 2、唱歌:学唱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亲自参与感受、体验南北民歌的不 同韵律、风格。 3、多媒体课件展示《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弥渡山歌》的曲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性学习,分别从节奏、旋律走向运行、语言特点、调式等方面对两地歌曲的不同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填写分析表格,最后展示比较结果。 活动三:赛歌会 “你还会哪些西北民歌和南方歌曲?” 分南北方两大组以“赛歌会”的形式比赛演唱本地区的歌曲,进一步体验南北方民歌的不同风格。 活动四:刨根问底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将成果做成演示文稿并展示) 【资源列表】 1.提供数字化多媒体系统。 2. 3.提供多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及南方民歌,供学生使用。

飘逸的南国风说课稿

飘逸的南国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和浙江民歌《对鸟》以及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②聆听并分析两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 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两首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的形 成和特点。 ②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小河淌水》和《放马山歌》的音频,配合南方的风景图片导 入,营造氛围,将两首不同风格的民歌进行对比,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小河淌水》和《放马山歌》这两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 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学生回答,我来总结“南方民歌的旋律多表现的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③接下来完整聆听《弥渡山歌》,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 想象到了什么? ④总结:①《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 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⑤接下来我将提问:学生中有没有会说或听过浙江方言的同学。哪位同学能够说上两 句。聆听《对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尝试用浙江方言演唱歌曲,同时解释乐曲中一些专有名词,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⑥最后再次聆听《弥渡山歌》、《对鸟》两首民歌,由师生共同归纳南方民歌的基本特

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设计 课题: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探究和学习,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朴质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真细致地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这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探究西北民歌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方法:聆听法、欣赏法、演唱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对《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三首民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解的西北民歌,了解的“花儿”与“信天游”这两种体裁的风格特点。在这高亢开阔、跌宕起伏、自由舒展的歌声中,我们看到了西北人民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顽强坚韧的性格。透过一首首“花儿”与“信天游”我们看到了一幅幅苍茫西北大地的众生相。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运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手段,通过视、听、唱的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节省了老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当然这种尝试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精美整理版 】

【精品】人音版高中(全一册)《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第 6 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通过对音(⑤书上第 8 页)之后再次聆听 《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案 【篇一: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已编辑】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第九节现代京剧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设计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第十四节《巴赫》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 - 1 -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第二十三节爵士乐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教学设计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第二十八节《聂耳》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 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 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 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教学设计 - 2 - - 3 - - 4 -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聆听 《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联 想与想像力,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并将音乐的形式要素溶入到作 品分析中。初步学习鉴赏的方法,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用其 他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完成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 不同的心理感受,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 真挚表达。 2、认真细致的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 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014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音乐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

2014年教师招聘高中音乐真题 1、下列关于等音描述正确的是___ A.音高相同,记法和意义不同 B.音高相同,记法和意义相同 C.音高不同,记法和意义相同 D.音高不同,记法和意义不同 2、F谱号又被称为___ A.高音谱号 B.低音谱号 C.中音谱号 D.次中音谱号 3、5/4帕是属于___ A.单帕子 B.混合帕子 C.复帕子 D.交错帕子 4、下列力度标记按照由弱到强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 A.p_mp_mf_f B.mp_p_f_mf C.mf_f_mp_p D.f_mf_ff_fff 5、 6、“呼麦”是一种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我国___特有的。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鄂伦春族 D.汉族

7、《刨洋芋》、《小白菜》分别属于___和___的民歌。 A.湖南陕西 B.山西河北 C.台湾湖北 D.安徽广东 8、《毕业歌》的作曲者是___ A.冼星海 B.聂耳 C.陆祖龙 D.施光南 9、___不是奥地利音乐家 A.舒伯特 B.德彪西 C.莫扎特 D.海顿 10、下列不属于“四大声腔”的是____ A.海盐腔 B.弋阳腔 C.皮黄腔 D.昆山腔 11、李铁梅是现代京剧____的女主角 A.《红灯记》 B.《沙家浜》 C.《海港》 D.《杜鹃山》 12、《桑塔露琪亚》是____民歌 A.越南 B.美国 C.马来西亚 D.意大利 13、《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家应该以____为核心,以____为动力。 A.音乐创造音乐审美

B.音乐实践音乐创造 C.音乐审美兴趣爱好 D.兴趣爱好音乐实践 14、艺术歌曲按题材内容和音乐的性质,可分为___ A.群众歌曲艺术歌曲 B.大合唱颂歌 C.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摇篮曲 D.独唱、齐唱、重唱、对唱、合唱 15、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及____ A.音乐与生活 B.音乐与社会实践 C.音乐与戏剧表演 D.音乐与人生 16、音乐鉴赏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坚持以___ A.聆听音乐为主 B.学生活动为主 C.学生为主体 D.教师为主体 17、减五度与下列___音程互为等音程 A.倍增三度 B.增三度 C.大三度 D.小三度 18、。。玄琴是我国___族特有乐器 A.满 B.苗 C.壮 D.京 19、《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的___乐章 A.第三 B.第四

高中音乐_平凡的西北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 平凡的西北腔

《平凡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该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真是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平凡的西北腔》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的内容。本课以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和陕西民歌《脚夫调》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从而了解西北民歌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音乐体裁:花儿和信天游,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西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国的民歌文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基于以上的原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通过一个更加全面和崭新的视角来去重新审视,以期能够使95后的高中学生在接触中国民歌的过程中从不了解、不喜欢逐渐过渡到情感上产生共鸣,理解并尊重多元共生的中国传统民歌文化。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和探究《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等西北民歌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认同并喜欢西北民歌,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歌文化的学习愿望。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西北民歌的基础上,通过聆听、感受、小组合作、集体探究和模仿等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究西北民歌风格及形成的原因。 3.知识和能力:学生了解民歌的常见体裁,知道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体裁:花儿和信天游;理解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

十送红军说课稿

教材分析: 歌曲《十送红军》是红军长征之前,流传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众多民歌之一。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歌曲旋律中有一个主体(α)和两个复体(b和c)从而构成αbαbcα的结构形态。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虽然在短句间歇时有间奏穿插其中,但从整体来看,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现象。全歌给人的情绪感觉是融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为一体。装饰音及方言衬词:里格、介子个的运用使歌曲极富江西地方特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十送红军》,学生通过听、议、唱、赏、游戏等形式感受歌曲、体验歌曲、理解歌曲,进而达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红土地、热爱家乡江西、热爱江西民歌的情感。 3、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朴素、不怕困难、坚韧顽强。 教学难点: ? ? ? ? ? 1 1 2 2 3 2? 3 5 3 5 树树(里格) 梧桐 音程九度大跳的演唱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江西红色历史,感受体验歌曲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江西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歌曲《江西是个好地方》,以音乐的形式走进江西,感受江西的人文美景,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多媒体创设意境,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江西)。 3、请学生介绍江西的红色历史。 4、教师导入课题:学习红色经典《十送红军》 师: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这些伟大的红色历史是形成和产生江西民歌和江西革命民歌的源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来自红土地的红色经典:《十送红军》,通过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故事,感受红土地的红色经典。 二、学唱江西民歌,感受红色经典 1、听、议(歌曲感受)

高中音乐经典说课稿《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经典说课稿《飘逸的南国风》 一、说教材 《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而本节课中的南方地区民歌是母语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婉转、细腻、抒情的旋律,含蓄的歌词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美的传承。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二、说学情 学生音乐双基较薄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对民歌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唱歌并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抒情、细腻的风格特征,运用讨论、体验法、图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民歌的音乐特征同时自主参于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唱过程中,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对比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

多彩的民歌:教案1

多彩的民歌 鹤壁高中王娟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介绍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对下一节《绚丽的世界音乐》起着承接和铺垫的作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民歌的体裁,能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民族的风格。 能力目标:熟悉一些民歌主题,并对不同地区、民族的民歌进行分辨;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实践活动。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对中国优秀的民歌的学习,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能力,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鉴赏民歌,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理解民歌的风格、地理风貌和语言等内容。 【教学难点】能按民歌的旋律、节奏、语言等特点分辨不同地区和民

族的民歌。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音乐体验法、学科综合探究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播放《闯关东》主题曲中的东北民歌《摇篮曲》,引出民歌主题。(音乐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中国文化历史的角度来了解民歌春秋时期最早的民歌集《诗经》 汉魏六朝的“乐俯民歌”、 元代的“散曲”“小令”、 明清以来的“歌谣”“小曲”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开阔学生视野。 从民族种类来学习民歌我国有汉、满、藏、蒙古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所以除汉族以外,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民歌的分类也和民族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1)民歌体裁: 汉族人口众多,民歌形式多样,从体裁形式上主要分为三类: 劳动号子:1、通过一段视频,首先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2、结合流行音乐《众人划浆开大船》,通过衬词来体会劳动号子的特点。 山歌:1、欣赏《血色浪漫》中杜老汉放羊片段,让学生体会不同民歌的风格和语言特点。2、学唱《槐花几时开》,体会地区文化

音乐鉴赏课教学计划

音乐鉴赏课教学计划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 传统的教育观念,经常把课程视为知识、学科。以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痕迹明显,这些观念支配着课程构建、设计与实施。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由单向方式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以新的阐述和定位。因此新的高中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教育观过分强调人的智力因素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作用,而忽略了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的地位。。

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理解,是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1、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2、态度,在表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决定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 三、“过程与方法”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体现的就是其教育价值。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具有教育的潜效应。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比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音乐课教案-醇厚的中原韵

醇厚的中原韵 一、教材来源: 本课选取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音乐鉴赏模块P28—33页数)。 二、教学要求: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关系,民歌的地方风格突出地表现在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等因素上。 3、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4、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三、教材分析: 1、《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小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现在已传遍全国。《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乐句的节奏青春期会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显得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束音依次收整在do、re、ia、sol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

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 2、《王大娘钉缸》在河南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应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王大娘钉缸》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句与下句均为6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之间,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但是,这一短一长却是一呼一应,尤其是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束音落在徵音上,其衬词部分结束音落在商音上,给予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部分结音的宫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向下发展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到主音——徵音上,给予人完满结束的感觉。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3、《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孟姜女》这首曲子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在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 授课教师: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东校区林改峰 一、课程要求: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开发,可以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课程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基本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音乐鉴赏课也存在这一特点。它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参与原则: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2 、情感性原则: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3 、愉悦原则: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因为音乐具有这一特征,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所以,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也是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目的之一。 四、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1、怎样欣赏音乐 2、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感受、体验二者的音乐情感。 3、课时安排:1课时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要求:了解民歌的历史、特征、分类及文化意义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法制渗透点高中部分

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渗透点高中部分 渗透点1 《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欣赏《孟姜女哭长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 渗透点2 《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九节《现代京剧》欣赏《家住安源》(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渗透点3 《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第四十九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第五条3《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七条,第四十四条 渗透点4 《歌唱》第三单元《芳菲田野》欣赏《乌苏里船歌》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渗透点5 《歌唱》第六单元感受经典欣赏《在幼发拉底河岸》(选自歌剧《约布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美术 渗透点1 《中国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脉搏——玉器,陶瓷,青铜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九条 渗透点2 《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条第二十六条 渗透点3 《中国美术鉴赏》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 渗透点4 《中国美术鉴赏》第七课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 渗透点5 《外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 渗透点6 《设计》第二课小图形大品牌——标志设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二十六条

湖北经典民歌鉴赏上交

湖北经典民歌鉴赏 课题:湖北经典民歌鉴赏 年级:高中一年级 内容:1《龙船调》《小女婿》《催咚催》《黄四姐》《幸福歌》欣赏、学唱。 2讲述湖北创作民歌的发展现状。 3探究专业的音乐创作是如何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来创作歌曲的。 4《龙船调》《催咚催》《幸福歌》三首民歌的多形式演唱。 设计理念: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龙船调》的课前播放及导入;多形式的民 歌演唱方式;学生的讨论评价等一系列环境的创设。 2、整合教学目标:通过讲、赏、唱、思、论有机结合来完成。 3、课堂互动:通过师生对唱、领唱、共同探讨来体现。 4、转变学习方式:通过多样有趣的演唱形式及教师的深情演唱来激发学 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激情,使他们快乐而主动的去唱、去听、去思、 去探究。 5、发挥评价促进发展:对于演唱、回答等,学生要参与评价,教师更要 点评,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激励学生以形成他们发展动力的目的!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中的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但本课对这一节在范围上相对有所缩小,即不是欣赏南国民歌,而是欣赏湖北民歌;在内容上却有所增多,不是欣赏三首,而是五首。这要求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要更加凝练,同时又要突出重难点,通过以点带面使学生能小中见大、举一反三!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各地民歌的了解较为有限,由于多方面的的原因,平时接触到得大多都是通俗音乐,但相信若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及精湛教艺,还是能够很快投入到民歌的欣赏、学唱之中去。并且会对由荆门本地、湖北民歌的兴趣扩展到对中国各地的民歌都会产生较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 进一步激发对中国各地民歌的兴趣,并真正地热爱上中国土生土长的民 族音乐,也使他们真正领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真理!从而产生中 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 介绍与讲解—欣赏与感受—思考与学唱—探究与表演—小结与作业。 3、知识与能力:通过讲解、欣赏,思考、学唱,表演,使学生了解民歌, 感受了湖北的民歌风味,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及表演能力。教学重点: 1、重点:五首民歌的讲解欣赏和其中三首《龙船调》《催咚催》《幸福 歌》学唱及多形式的演唱。 2、次重点:以《洪湖水浪打浪》为例,通过分析创作歌曲与原生态歌曲 的在节奏、旋律、结构、情绪等方面的异同,从而使学生基本了解专业 音乐创作是如何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来创作歌曲的。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附教学反思)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 1、《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2、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 《上去高山望平川》。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情况。 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2、提问:你说一说你了解哪些西北民歌? 3、教师评价,顺势导入本课。 三、作品鉴赏 (一)《上去高山望平川》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第19页4自然段文字,了解花儿。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模唱假声。 3、聆听歌曲,思考风格、特点。

4、请1-2人谈谈,教师给以点评。 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大气、磅礴,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也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直泻千里。 5、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6、问题讨论:歌词意在抒情,其意蕴含、富有哲理,是什么哲理? 7、请1-2名同学谈观点,教师做好评价。 表面上看,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是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隐含的哲理就是: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 8、提问:大家注意到没有?歌曲的演绎过程中和平时听过的一些歌曲有什么不同? 9、没有乐队伴奏,民间的风味更醇厚,似乎更能把人带上高原,俯视大地,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另外,这首歌是由著名的“花儿王”朱仲禄演唱,他用的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地道朴实。 10、复听歌曲。 (二)《刨洋芋》 1、简介。 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歌词风趣、生动,旋律朴实、起伏。 2、聆听独唱版的歌曲,思考歌词创作的特点。 3、教师点评。 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先用“土溜溜的蚂蚱”作起兴,而后进入真正要表现的主题“刨洋芋”。在表现主题时采用叙事的口吻,现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词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的内心世界,可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4、复听歌曲并请2名同学上台作表演,表现劳动的情景和收获的心情。 5、试分析曲调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