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

实验十五-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
实验十五-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

实验十五-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

————————————————————————————————作者:————————————————————————————————日期:

实验十五 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

实验目的

1.学习交流电路中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测定方法;

2.加深对功率因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消耗功率的特点;

3.学习一种提高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仪器和用具

负载(铁芯电感为 40W 日光灯镇流器,阻值为 300Ω左右的变阻器)、电动型瓦特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W -D34型额定电流为 0.5A 、1A ,额定电压为 150V 、300V 、600V ,功率因数20.φcos =)、铁磁电动型交流电压表、电磁型电流表、电容(0.5μF 、l μF 、2μF 、4μF 、10F 各一个)、调压变压器、示波器、音频信号发生器.-MF 20型晶体管万用表、双刀双掷开关两个等.

实验原理

一、交流功率及功率因数

在直流电路中、功率就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它不随时间改变.在交流电路中,由于电压和电流都随时间变化,因而它们的乘积也随时间变化,这种功率称为瞬时功率p .

设交流电路中通过负载的瞬时电流i 为

t ωI i sin m = (C.13.1)

负载两端的瞬时电压u 为

()φt ωU u +=sin m (C.13.2)

则瞬时功率

()()φt ωt ωI U i u p +=?=sin sin m m (C.13.3)

平均功率

O

I

U

R

U ?

图C.13.1

()()()[]???+-?=+==

T T

T dt φt ωφI U T dt φt ωt ωI U T

pdt T P 0m m 0m m 02cos cos 2

1

1sin sin 11

其中第二项积分为零,所以

φUI φI U dt φI U T P T cos cos 2

1

cos 211m m 0m m ===? (C.13.4)

平均功率不仅和电流、电压的有效值有关,并和功率因数φcos 有关.

由图C.13.1所示可知

I U φUI P R ==cos (C.13.5)

故平均功率也就是电路中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也称有用功率.由于电压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称为总功率,也称视在功率S ,即

UI S = (C.13.6)

φUI

φ

UI S P cos cos == (C.13.7) 功率因数φcos 就是电源送给负载的有用功率P 和总功率S 的比值,它是反映电源利用率大小的物理量.

测量功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瓦特表,此外示波器也可测量功率(示波器适用于测量高频情况下较小的功率).

二、瓦特表测量功率及功率因数 1.瓦特表测功率

本实验采用电动型瓦特表,电动型瓦特表的测量机构示意图如图C.13.2所示.

电动型瓦特表内部测量机构有两个线圈,线圈A 为固定线圈,它与负载串联而接人电路,通过固定线圈的电流就是负载电

流,因此称固定线圈A 为瓦特表的电流线圈;线圈B 为动圈,线圈本身电阻很小,往往与扩程用的高电阻相串联,测量时与负载相并联,动圈支路两端的电压就是负载电压1U

,因此

图C.13.2 电动型仪表测量机构示意图 1.固定线圈;2.可动线圈;3、4.支架;

5.指针;6.游丝

动圈又称电压线圈,它与指针相连.

使用时电路联接见图 C.13.3(a )、(b ),负载小时瓦特表电流线圈外接,按图C.13.3(a )连接;负载大时瓦特表电流线圈内接,按图C.13.3(b )连线.

瓦特表能测量负载功率的原理在于:电流通过固定的电流线圈产生接近均匀的固定磁场,电压支路的电流通过位于固定线圈中间的动圈B 并使动因产生偏转,偏转角的大小与流经瓦特表的电流、电压及二者之间相角的余弦乘积成正比,即与功率成正比,因而可借固定于动圈转轴上的指针直接指示功率值.瓦特表的量程转换,由改变固定线圈的串联和并联及电压支路之附加扩程电阻来实现.

2.功率因数的测定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根据φUI P cos =可知,若用瓦特表测出它的功率,而用交流电压表与交流安培表同时测出它的电压、电流值则可求得功率因数:

UI

P

φ=

cos (C.13.8) 一般用的电设备多数呈电感性的,这种电感性的负载造成功率因数的降低,当负载的端电压一定时,功率因数越低输电线路上的电流越大,导线上的压降也越大,因此导致电能损耗增加,传输效率降低.要提高传输效率,必须提高功率因数.解决的方法是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性负载.如图C.13.3所示的负载若是电感性负载,通过它的电流1I 的相位落后于电压的相位,设两者的相位差为外,在未并联电容前1I I =,并联电容

后电源供给的总电流I 变为21I I I +=,由于负载的电压U 不变,则电流1I 的大小和相位

1φ不变,通过电容的电流2I 超前负载两端的电压2

π

,如图C.13.4所示.

从矢量图可以清楚看出,总电流减少了,并且它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也减少了,因

~

U

Z

I

I

U

A

1

V

600

~

U

I

I

U

A

1

V

600

图C.13.3 瓦特表接线图

O

I

U

?

1? 2

I

1

I

图C.13.4

而总的功率因数φcos 得到了提高.而提高功率因数可以提高电源的有用功率.

3.使用瓦特表的注意事项

(1)必须正确接线—一定要遵守“发电机端”的接线规则.

从瓦特表的工作原理可知,瓦特表有两个独立交路.为了使接线不致发生错误,通常在电流支路的一端(简称电流端)和电压支路的一端(简称电压端)标有“*”,“±”或“↑”等特殊标记,一般称它们为“发电机端”.瓦特表正确接线规则如下:

①瓦特表标有“*”号的电流端钮(即电流线圈的“发电机端’)必须接至电源的一端,而另一电流端钮则接负载端.电流线圈是串联接入电路中的.

②瓦特表中标有“*”号的电压端钮可以接至电源端的任一端,但必须注意电流、电压发电机端钮(即标有“*”的两个端钮)一定要接到电源同一侧,而另一个电压端钮则跨接到负载的另一端.瓦特表的电压支路是并联接人电路的,否则电表指针反转.

③瓦特表在工作时I 、U 、P 都不能超过它们的量程,否则易烧坏仪表. (2)使用时,仪表水平放置,并尽可能远离强电流导线或强磁场地点,以免使仪表产生附加误差.

(3)如果瓦特表的接线正确,但发现指针反转(例如:负载含有电源反过来向外输出功率),则可以改变仪表上装有的“换向开关”,它只改变电压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不改变电压线圈与扩程电阻的相对位置,即不改变电压支路原来的接线位置.

(4)由于电源电压较高,必须注意人身安全与仪器的安全,改接电路必须将调压变压器调至“零”点,并且断开电源,手切勿触及金属部分.

本实验采用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较低,故采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W -D34型额定电流为0.5A 和1A ,额定电压为 150V 、300V 、600V ,功率因数为 0.2).

瓦特表的正确读数:

瓦特表的标度尺只标有分格数,而并不标明瓦特数,这是由于瓦特表一般是多量限的,在选用不同电流量限和电压量限时,每一分格都代表不同的瓦特数,每一格所代表的瓦特数称为瓦特表的分格常量,可按下式计算瓦特表分格常量:

m

m m cos αφ

I U c =

(单位为瓦每格) (C.13.9)

式中:m U —所使用瓦特表的电压额定值; m I —所使用瓦特表的电流额定值;

φcos —在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下能使指针满刻度的额定功率因数.φcos 值在面板上标明,例如W -D34型瓦特表=φcos 0.2;

m α—瓦特表指针最大偏转所指示的格数.

在测量时,读得瓦特表的偏转格数后乘上瓦特表相应的分格常量,就等于被测功率的数值:

αc P =(单位为瓦) (C.13.10)

式中:P —被测功率的瓦特数; c —瓦特表分格常量;

α—瓦特表指针偏转指示格数.

普通用的瓦特表的使用、测量与计算方法和上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以上计算公式中

1cos =φ.

三、用示波器测量功率和功率因数

用示波器测量功率的原理在于:负载上所消耗的有功功率的数值正比于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的闭合回线的面积.

用示波器测功率的优点在于:可以适用较高频率、正弦和非正弦电压的情况;同时用示波器可以测量到小至W 103

-的微小功率,这些优点是瓦特表所没有的.

测量电路如图C.13.(a )所示.

负载Z 上的电压接至Y 轴,电容C 上的电压接至X 轴,通常负载上的电压是给定

~

1

K

Z

C

R

L

F

A

B

C

D E

X

S Y

y

dx

O

(

(

的,于是在荧光屏上出现了一个闭合曲线,如图 C.13.5(b )所示,它是电源电压变化一周所描绘出来的,我们取x ,y 坐标,回线的面积为S ,负载上消耗的功率为P :

Y

x K K SCf

P ?=

(C.13.11)

x K 与Y K 分别为示波器的X 轴和Y 轴的电压常

量,它等于偏转板上加V 1电压时,光点沿x 或y 方向的移动距离.f 为频率.

当讯号电压为正弦讯号时,图形为一椭圆(见图C.13.6),设椭圆长半轴为a ,短半轴为b ,则面积

ab πS =,所以

Y

x K K abCf

πP ?= (C.13.12)

测出椭圆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x '和光点的最

大的横坐标0x ,就可算出功率因数

cos x x φ'

= (C.13.13)

实验过程

一、用瓦特表测员功率和功率因数

1.电路按图C.13.7接线上为铁芯电感(40W 日光灯的镇流器),R 为变阻器的全电阻值(Ω300=R 左右).R 、L 的串联电路作为负载,先不并联电容,测出RL 电路的功率P 、负载的端电压和流过负载的电流值,按(C.13.8)式求得功率因数φcos

2.用整流式交流电压表测出电感上的电压L

U '和电阻上的电压R U 值.预先测出电感的电阻L R 值,计算L R U 值(L R R I U L 1=).根据L

R U 与L

U '的矢量关系,作图定出L U 的大小.如图C.13.8所示. b

y

y x

x x '

x ' x '

x

a

图C.13.6正弦讯号图形

Z

I

U

A

1

V

600

~

V ~ A

V

~ A 1

R

L

C

2

K

1

K

W

D -34

0V

22 调压器

*

* 图C.13.7测量电路图

由图可知

L

R R L RL R L R R L

ωU U U U U φL +=

+==

+tg 由计算的φ值与瓦特表所测得的φ值加以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误差.

3.在负载两端分别并联1μF 、2μF 、3μF 、4μF 、5μF 、6μF 、10μF 、12μF 的电容,并记下各对应的电压、电流、功率值,分别计算并找出功率因数最高的电容值.按()

()

2

2

0L ωR R L

C L ++=

求出使功率因数等于1的电容值0C .在负载上并联数值等于0

C 的电容,以同样方法测出它的功率因数,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误差.

注意:每次更换电容时,必须将调压器电压调至0,再将1K 、2K 断开,并将电容器两端短路放电后再更换电容.

二、用示波器测量功率和功率因数

电路按图 C.13.5(a )接线,把RL 串联电路作为负载Z ,电源用音频讯号发生器:

4=C μF ,频率Hz 50=f ,输出电压V 00.5=U .

先将1K 开关短接,使电容短路,输出电压调至V 00.5,记下示波器y 轴的偏转格数0y ,然后断开1K ,将电容接入电路,调节音频振荡器的电压输出,使y 轴的偏转格数仍保持0y 值,调节示波器使椭圆图形位于对称中心位置,测量椭圆长半轴a 、短半轴b 、光点最大的横坐标0x 和椭圆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用交流电压档测量x U 和y U ,光点最大纵坐标之间的距离02y (它表示两个峰一峰值的大小).

Y 2222y U y U K y y =

=

同理可得

X 2x U K x

=

图C.13.8L R U 与L

U '的矢量关系 L

R U

L

U

?'

L

U '

由测得的值代入(C.13.12)式可得P 值. 由测得的0x 与x 值则可求得功率因数φcos 值.

思考题

1.为什么瓦特计要按负载大小选择图C.13.3(a)或(b )的不同接法,它和伏安法测电阻的接法有否相似之处?

2.为什么提高功率因数要在RL 负载两端并联一电容?是否并联任何电容值均能提高功率因数?

3.试指出W -D34型低功率因数瓦特表当额定电流分别为0.5A 、1A ,额定电压分别为 150V 、300V 、600V 满量程时对应的功率值,各档的功率分格常量各为多少?

4.如何用示波器测量功率与功率因数? 5.试画出功率表正确接线圈.

6.瓦特表的电流、电压发电机端钮一定要接到电源同一侧,若不接到电源同一侧将产生怎样的结果?

7.试分析实验误差的由来?

8.试画出提高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的测试电路图并写出测试步骤.

参考文献

[1]曾贻伟、龚德纯、王书颖、汪顺义 普通物理实验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贾玉润、王公治、凌佩玲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3]孟尔熹主编,《普通物理实验》,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 [4] 梁灿彬主编,主编《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功率因数校正之基本原理

功率因数校正之基本原理 何谓工率因数?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pf)定义为实功(real power;P)对视在功率(apparent power;S)之比,或代表电压与电流波形所形成之相角之余弦,如图1。功率因数值可由0至1之间变化,可为电感性(延迟的、指标向上)或电容性(领先的、指标向下)。为了降低电感性之延迟,可增加电容,直到pf为1。当电压与电流波形为同相时,工率因数等于1(cos(0o)=1)。所有努力使工率因数等于1是为了使电路为纯电阻化(实功等于视在功率)。 ▲图1: 功率因数之三角关系。 实功(瓦特)可提供实际工作,此为能量转换元素(例如电能到马达转动rpm)。虚功(reactive power)乃为使实功完成实际工作所产生之磁场(损耗)。而视在功率可想成电力公司提供之总功率,如图1所示。此总功率经由电力线提供产生所需之实功。 当电压与电流皆为正弦波时,如前述定义之功率因数(简称为功因)为电压与电流波形之对应相角,但大部份之电源供应器之输入电流乃非正弦波。当电压为正弦波而电流为非正弦波时,则功因包括两个因素:1)相角位移因素,2)波形失真因素。等式1表示相角位移与波形失真因素之于功因的关系。 ----------------------------------------------------(1)

Irms(1)为电流之主成份,Irms电流之均方根值。因此功率因数校正线路是为了使电流失真最小,且使电流与电压同相。 当功因不等于1时,电流波形没有跟随电压波形,不但有功率损耗,且其产生之谐波透过电力线干扰到连接同一电力线之其它装置。功因越接近1,几乎所有功率皆包含于主频率,其谐波越接近零。 ■了解规范 EN61000-3-2对交流输入电流至第40次谐波规范。而其class D对适用设备之发射有严格之限制(图2)。其class A要求则较宽松(图3)。 ▲图2:电压与电流波形同相且PF=1(Class D)。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际电路器件在低频电路中的主要电磁特性,理解理想电路与实际电路的差异。明确在低频条件下,测量实际器件哪些主要参数。 2.掌握用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测定低频元件参数的方法。 3.掌握调压变压器的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 交流电路中常用的实际无源元件有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 在低频情况下,电阻器周围的磁场和电场可以忽略不计,不考虑其电感和分布电容,将其看作纯电阻。可用电阻参数来表征电阻器消耗电能这一主要的电磁特征。 电容器在低频时,可以忽略引线电感,忽略其介质损耗和漏导,可以用电容参数来表征其储存和释放电能的特征。 电感器的物理原型是导线绕制成的线圈,导线电阻不可忽略,在低频情况下,线匝间的分布电容可以忽略。用电阻和电感两个参数来表征。 交流电流元件的等值参数R、L、C可以用专用仪器直接测量。也可以用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以及功率表同时测量出U、I、P,通过计算获得,简称三表法。 本实验采用三表法,由电路理论可知,一端口网络电压电流及 将测量数据分别记入表一、表二、表三。每个原件各测三次,求其平均值。 三、仪器设备

1.调压变压器 2.交流电压表 3.功率表 4.交流电流表 5.电感电容电阻。 四、注意事项: 1.测量电路的电流限制在1A以内。 2.单相调压器使用时,先把电压调节手轮调在零位,接通电源后再从零位开始升压。每做完一项实验随手把调压器调回零再断开电源。 六、报告要求: 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各元件的等效参数,并与实际设备参数进行比较。 五、思考题 若调压变压器的输出端与输入端接反,会产生什么后果,

功率因数补偿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功率因数补偿 功率因数补偿概述 功率因数补偿的理论分析 功率因数补偿方法 功率因数补偿的意义 编辑本段功率因数补偿概述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及电弧炉等,大多属于电感性负荷,这些电感性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向电力系统吸收有功功率,还同时吸收无功功率。因此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后,将可以提供补偿感性负荷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侧向感性负荷提供及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可以降低输配电线路中变压器及母线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种措施称作功率因数补偿。 由于功率因数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无功功率的减少,因此功率因数补偿通常称之为无功补偿。 在大系统中,无功补偿还用于调整电网的电压,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在小系统中,通过恰当的无功补偿方法还可以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按照wangs定理:在相与相之间跨接的电感或者电容可以在相间转移有功电流。因此,对于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系统,只要恰当地在各相与相之间以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接入不同容量的电容器,不但可以将各相的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而且可以使各相的有功电流达到平衡状态。 编辑本段功率因数补偿的理论分析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或电容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

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所以,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1)最基本分析:拿设备作举例。例如:设备功率为1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100个单位的功率输送到设备中。然而,因大部分电器系统存在固有的无功损耗,只能使用70个单位的功率。很不幸,虽然仅仅使用70个单位,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在这个例子中,功率因数是0.7(如果大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小于0.9时,将被罚款),这种无功损耗主要存在于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又叫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是马达效能的计量标准。 (2)基本分析:每种电机系统均消耗两大功率,分别是真正的有用功(叫千瓦)及电抗性的无用功。功率因数是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功率因数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便越高,系统运行则更有效率。 (3)高级分析:在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波形峰值在电压波形峰值之后发生。两种波形峰值的分隔可用功率因数表示。功率因数越低,两个波形峰值则分隔越大。保尔金能使两个峰值重新接近在一起,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编辑本段功率因数补偿方法 无功补偿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补偿系统的功率因数。因为供电局发出来的电是以KVA或者MVA来计算的,但是收费却是以KW,也就是实际所做的有用功来收费,两者之间有一个无效功率的差值,一般而言就是以KVAR 为单位的无功功率。大部分的无效功都是电感性,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几乎所有的无效功都是电感性,电容性的非常少见。也就是因为这个电感性的存在,造成了系统里的一个KVAR值,三者之间是一个三角函数的关系 KVA的平方=KW的平方+KVAR的平方 简单来讲,在上面的公式中,如果今天的KVAR的值为零的话,KVA 就会与KW相等,那么供电局发出来的1KVA的电就等于用户1KW的消耗,此时成本效益最高,所以功率因数是供电局非常在意的一个系数。用户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功率因数,相对地就是在消耗供电局的资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功率因数是一个法规的限制。目前就国内而言功率因数规定是必须介于电感性的0.9~1之间,低于0.9,或高于1.0都需要接受处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把功率因数控制在一个非常精密的范围,过多过少都不行。 供电局为了提高他们的成本效益要求用户提高功率因数,那提高功率因数对我们用户端有什么好处呢?

单相三相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单相、三相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1 / 19

相电压:三相电源中星型负载两端的电压称相电压。用UA、UB、UC 表示。 相电流:三相电源中流过每相负载的电流为相电流,用IAB、IBC、ICA 表示。 线电压:三相电源中,任意两根导线之间的电压为线电压,用UAB、UBC、UCA 表示。线电流:从电源引出的三根导线中的电流为线电流,用IA、IB、IC 表示。 如果是三相三线制,电压电流均采用两个互感器,按V/v接法,测量结果为线电压和线电流; 如果是三相四线制: 1、电压可采用V/v接法,电流必须采用Y/y接法,测量结果为线电压和线电流,线电流也等于相电流。 2、电压和电流均采用Y/y接法,测量结果为相电压和相电流,相电流也等于线电流。 Y/y接法时,电压互感器一次接在火线及零线之间,每个电压互感器二次输出接一个独立仪表。 每根火线穿过一个电流互感器,每个电流互感器二次输出接一个独立仪表。 2 / 19

电压V/v接法时,电压互感器一次接在火线之间,二次分别连接一个电压表,如需测量 另一个线电压,可将两个互感器的二次输出的n端连接在一起,a、b端连接第三个电压 表。 电流V/v接法时,两根火线分别穿过一个电流互感器,每个互感器的二次分 别接一个电流表,如需测量第三个线电流,可将两个的s2端连接在一起,与 两个互感器的s1端一起共三个端子,另外,将三个电流表的负端连在一起, 其它三个端子分别与上述三个端子连接在一起。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I=P/(U*1.732)所以1000W的线电流应该是1.519A。 功率固定的情况下,电流的大小受电压的影响,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公式是I=P/U 当电压等于220V时,电流是4.545A,电压等于380V时,电流是2.63A,以上说的是指的单相的情况。 380V三相的时候,公式是I=P/(U*1.732),电流大小是1.519A 三相电机的电流计算 I= P/(1.732*380*0.75) 式中: P是三相功率 (1.732是根号3) 380 是三相线电压 (I是三相线电 3 / 19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SIEMENS公司提出的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TDA16846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原理及其在电视机开关电源中的应用。功率因数的改善是基于一个特殊的由电感,电容及二极管组成的充电泵电路,该电路在功率管的高压端兼起吸收缓冲作用,因此它具有输入谐波电流分量小,PF值高以及EMI小、电路简单、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优点。这为电视机厂家提供了一个高效价廉的解决电源谐波问题的新方案。 关键词: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 一、引言 众所周知,目前电视机和大部分通用电器都广泛地从交流电网中提取电能经整流后变成直流电供全机使用,AC电源经桥式整流后常接一个滤波平整电容。由于该电容的存在,使整流臂的导通时间小于半个周期,因而做成输入电源电压是正弦形,而输入电流却是正负交替的脉冲形。后者导致大量电流谐波特别是三次谐波的产生,这既构成对电网效能的干扰和损害,又降低了本机功率因数,为此,我国跟欧美各国一样,已于去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限制功耗大于75W的通用电器产品输入谐波电流的新规定。面对这种新情况,当前各电器厂家都必须考虑更新产品中的电源设备,尤其是对25英寸以上的彩色电视机,过去国内产品绝大部分都没有安装PFC电路,其PF值一般在0.55~0.65之间,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往往超出国家限定的标准,因此改进电源电路,增加PFC功能以便降低电视机的输入电流谐波分量是各厂家的当务之急。 本文介绍由SIEMENS公司推出的与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TDA16846配合使用的一个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该电路能将电源PF值提高到0.9以上,与有源PFC电路相比,它明显地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和EMI小等优点,因此对电视机厂家来说,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电源谐波问题的可行方案。 二、无源PFC电路工作原理介绍 图1示出一个不含PFC的标准型电源电路的输入电压Vm和输入电流Im波形,Im只在Vm为正最大和负最大的一小段时间内流通,在这些时间以外,Im为零。这是因为此时的正弦电压输入值小于泸波电容上的电压,导致整流二极管不导通的缘故。

实验十五 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

实验十五 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 实验目的 1.学习交流电路中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测定方法; 2.加深对功率因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消耗功率的特点; 3.学习一种提高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仪器和用具 负载(铁芯电感为 40W 日光灯镇流器,阻值为 300Ω左右的变阻器)、电动型瓦特表(低功率因数瓦特表W -D34型额定电流为 0.5A 、1A ,额定电压为 150V 、300V 、600V ,功率因数20.φcos =)、铁磁电动型交流电压表、电磁型电流表、电容(0.5μF 、l μF 、2μF 、4μF 、10F 各一个)、调压变压器、示波器、音频信号发生器.-MF 20型晶体管万用表、双刀双掷开关两个等. 实验原理 一、交流功率及功率因数 在直流电路中、功率就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它不随时间改变.在交流电路中,由于电压和电流都随时间变化,因而它们的乘积也随时间变化,这种功率称为瞬时功率p . 设交流电路中通过负载的瞬时电流i 为 t ωI i sin m = (C.13.1) 负载两端的瞬时电压u 为 ()φt ωU u +=sin m (C.13.2) 则瞬时功率 ()()φt ωt ωI U i u p +=?=sin sin m m (C.13.3) 平均功率 R 图C.13.1

()()()[]???+-?=+==T T T dt φt ωφI U T dt φt ωt ωI U T pdt T P 0m m 0 m m 02cos cos 2 1 1sin sin 11 其中第二项积分为零,所以 φUI φI U dt φI U T P T cos cos 2 1 cos 211m m 0m m ===? (C.13.4) 平均功率不仅和电流、电压的有效值有关,并和功率因数φcos 有关. 由图C.13.1所示可知 I U φUI P R ==cos (C.13.5) 故平均功率也就是电路中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也称有用功率.由于电压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称为总功率,也称视在功率S ,即 UI S = (C.13.6) 故 φUI φ UI S P cos cos == (C.13.7) 功率因数φcos 就是电源送给负载的有用功率P 和总功率S 的比值,它是反映电源利用率大小的物理量. 测量功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瓦特表,此外示波器也可测量功率(示波器适用于测量高频情况下较小的功率). 二、瓦特表测量功率及功率因数 1.瓦特表测功率 本实验采用电动型瓦特表,电动型瓦特表的测量机构示意图如图C.13.2所示. 电动型瓦特表内部测量机构有两个线圈,线圈A 为固定线圈,它与负载串联而接人电路,通过固定线圈的电流就是负载电 流,因此称固定线圈A 为瓦特表的电流线圈;线圈B 为动圈,线圈本身电阻很小,往往与扩程用的高电阻相串联,测量时与负载相并联,动圈支路两端的电压就是负载电压1U ,因此图C.13.2 电动型仪表测量机构示意图 1.固定线圈;2.可动线圈;3、4.支架; 5.指针;6.游丝

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

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 1. 对称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 (1)平均功率 设对称三相电路中一相负载吸收的功率等于Pp=UpIpcosφ,其中Up、Ip 为负载上的相电压和相电流。则三相总功率为: P =3Pp =3UpIpcosφ 注意: 1) 上式中的φ为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角( 阻抗角) ; 2) cosφ为每相的功率因数,在对称三相制中三相功率因数: cosφA=cosφB=cosφC= cosφ; 3) 公式计算的是电源发出的功率( 或负载吸收的功率) 。 当负载为星形连接时,负载端的线电压,线电流,代入上式中有: 当负载为三角形连接时,负载端的线电压,线电流,代入上式中有: (2)无功功率 对称三相电路中负载吸收的无功功率等于各相无功功率之和: (3)视在功率 (4)对称三相负载的瞬时功率 设对称三相负载A 相的电压电流为: 则各相的瞬时功率分别为: 可以证明它们的和为: 上式表明,对称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是一个常量,其值等于平均功率,这是对称三相电路的优点之一,反映在三相电动机上,就得到均衡的电磁力矩,避免了机械振动,这是单相电动机所不具有的。

2. 三相功率的测量 (1) 三表法 对三相四线制电路,可以用图11.15 所示的三个功率表测量平均频率。若负载对称,则只需一个表,读数乘以3 即可。 图11.15 图11.16 (2) 二表法 对三相三线制电路,可以用图11.16 所示的两个功率表测量平均频率。测量线路的接法是将两个功率表的电流线圈串到任意两相中,电压线圈的同名端接到其电流线圈所串的线上,电压线圈的非同名端接到另一相没有串功率表的线上。显然除了图11.16 的接线方式,还可采用图11.17 的接线方式。这种方法称为两瓦计法。 图11.17 两瓦计法中若W1 的读数为P1 , W2 的读数为P2 ,可以证明三相总功率为:P = P1 + P2 证明:设负载是Y 连接,根据功率表的工作原理,有: 所以 因为代入上式有: 所以两个功率表的读数的代数和就是三相总功率。由于△联接负载可以变为Y 型联接,故结论仍成立。 注意: 1)只有在三相三线制条件下,才能用二瓦计法,且不论负载对称与否; 2)两块表读数的代数和为三相总功率,每块表单独的读数无意义; 3)按正确极性接线时,二表中可能有一个表的读数为负,此时功率表指针反转,将其电流线圈极性反接后,指针指向正数,但此时读数应记为负值; 4)负载对称情况下,有: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电路工作原理及应用

功率因数校正(英文缩写是PFC)是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专业术语。PFC 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背景源于离线开关电源的迅速发展和荧光灯交流电子镇流器的广泛应用。PFC 电路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高线路或系统的功率因数,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 线路功率因数降低的原因及危害 导致功率因数降低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线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中,另一个是电流或电压的波形失真。前一个原因人们是比较熟悉的。而后者在电工学等书籍中却从未涉及。 功率因数(PF)定义为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之比值,即PF=P/S 。对于线路电压和电流均为正弦波波形并且二者相位角Φ时,功率因数PF 即为COS Φ。由于很多家用电器(如排风扇、抽油烟机等)和电气设备是既有电阻又有电抗的阻抗负载,所以才会存在着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Φ。这类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都较低(一般为0.5-0.6),说明交流(AC)电源设备的额定容量不能充分利用,输出大量的无功功率,致使输电效率降低。为提高负载功率因数,往往采取补偿措施。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这种方法称为并联补偿。 PFC 方案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功率因数补偿”,它是针对非正弦电流波形而采取的提高线路功率因数、迫使AC 线路电流追踪电压波形的瞬时变化轨迹,并使电流与电压保持同相位,使系统呈纯电阻性的技术措施。 长期以来,像开关型电源和电子镇流器等产品,都是采用桥式整流和大容量电容滤波电路来实现AC-DC 转换的。由于滤波电容的充、放电作用,在其两端的直流电压出现略呈锯齿波的纹波。滤波电容上电压的最小值远非为零,与其最大值(纹波峰值)相差并不多。根据桥式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只有在AC 线路电压瞬时值高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才会因正向偏置而导通,而当AC 输入电压瞬时值低于滤波电容上 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因反向偏置而截止。也就是说,在AC 线路电压的每个半周期内,只是在其峰值附近,二极管才会导通(导通角约为70°)。虽然AC 输入电压仍大体保持正弦波波形,但AC 输入电流却呈高幅值的尖峰脉冲,如图l 所示。这种严重失真的电流波形含有大量的谐波成份,引起线路功率因数严重下降。若AC 输入电流基波与输入电压之间的位移角是Φ1,根据傅里叶分析,功率因数PF 与电流总谐波失真(度)THD 之间存在下面关系: 而是由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无源元件组成。无源PFC 电路有很多类型,其中比较简单的无源PFC 电路由三只二极管和两只电容组成,如图2所示。这种无源PFC 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50Hz 的AC 线路电压按正弦规律由0向峰值V m 变化的1/4周期内(即在0

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测定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学 实验项目名称: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测定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无 指导教师:吴迪 报告人:王文杰学号:2013130073 班级:信工02 实验时间:2014/5/22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4/5/26 教务部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正确掌握交流数字仪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自耦调压器的用法。 2.加深对交流电路元件特性的了解。 3.掌握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实验测定方法。 二、方法、步骤: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是工程上经常使用的基本援建。在工作频率不高的条件下,电阻器、电容器可视为理想电阻和理想电容。一般电感线圈存在较大电阻,不可忽略,故可用一理想电感和理想电阻的串联作为电路模型。 电阻的阻抗为:Z=R 电容的阻抗为:Z=jX C=-j(1/ωC) 电感线圈的阻抗为:Z=r+ jX L=r+jωL=|Z|∠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的参数可用交流电桥等一起测出,若手头没有这些设备,可大减一个简单的交流电路,通过测阻抗算出元件参数值。 1.三表法 利用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相位表(或功率表)测量元件参数称为三表法、这种方法最直接,计算简便。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元件阻抗为: 对于电阻 对于电容 对于电感 由已知的电源角频率ω,可进一步确定元件参数。

2.二表法 若手头上没有相位表或功率表,也可只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元件参数,这种方法称为二表法。由于电阻器和电容器可看作理想元件,已知其阻抗为0或者90度,故用二表法测其参数不会有什么困难。 二表法测电感线圈参数如图2所示。途中的电阻R是一个辅助测量元件。由图2课 件,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有,而,其中和为假想电压,分别代表线圈中等效电阻r和电感L的端电压。各电压相量关系如图3所示,忧郁U、U1、U2可由电路中测的,故途中小三角△aob的各边长已知,再利用三角形的有关公式(或准确地画出图3,由图3直接量的)求出bc边和ac边的长度,即电压U r 和U L可求。最后,由式及已知的电源角频率ω可求得线圈的参数。 3.一表法 只用一个交流电压表测量元件参数的方法称为一表法,其原理与二表法相同,不同

功率因数补偿电路

电子报/2006年/8月/27日/第013版 资料(开发) 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补偿电路 河北黄海成 《电子报》今年第24期刊载的《日光灯电感镇流器与电子镇流器》一文,提供了一款电子镇流器的电路图,并称其具有功率因数补偿功能。笔者认为,该镇流器只有简单电容滤波,没有功率因数补偿功能。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功率因数补偿电路。 功率因数补偿电路分为有源功率因数补偿和无源功率因数补偿两类。 一、有源功率因数补偿 有源功率因数补偿是指利用有源电子器件使电子镇流器输入电流波形与输出电压波形一致,从而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 图1所示电路是通过IC1控制开关管VT1的导通和截止时间来控制流过电感T1电流的,称PFC升压电路。IC1③脚是交流整流后脉动电压的取样端,②脚是400V取样端,开关管的导通截止同时被两个参数控制,所以此电路有功率因数补偿功能,同时具有稳压作用,可使功率因数最高达到0.99,电流波峰比接近1。其优点是,功率因数高、电流畸变极小,缺点是电路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二、无源功率因数补偿 无源功率因数补偿是利用无源器件使电子镇流器的输入电流接近正弦波,从而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有三种电路。 1.改变滤波电容在充电和放电时的电容量。灯管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改变滤波电容的容量,功率因数也会改变。假如滤波电容容量为零,输入电流波形为正弦波,功率因数等于1,随着电容容量的增加,电容两端的电压也在不断的升高(电容滤波的特点之一),输入电流变成越来越窄的脉冲,功率因数越来越低。用什么办法让电容充电的时候容量变小而放电的时候容量文变大呢?如图2所示,整流二极管对电容充电时,C8、C9串联,等效容量是它们容量的一半,电容对负载放电时,C8、C9并联,等效容量是它们的两倍。如果一下子理解不了,把虚线右边的电路去掉,换成图3电路容易理解。这种电路的功率因数大于0.9,电流波峰比大于2。其优点是电路简单、成本低廉、其缺点是波峰比大,影响灯管寿命。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 F0403020班 5040309585方轶波 摘要: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是三相电路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按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分类,较详细地讨论了三相电路功率测量的接线问题,总结了两表法和三表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功率表读数在不同接线方式下的物理意义,指出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三相电路,功率测量 0 引言 本文将围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的两表法和三表法的原理和接线方法进行讨论,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希望对能对同学的理解以及总结归纳有所帮助。 1 对称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1.1 对称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对称三相电路即三相电源对称、三相负载均衡的三相电路。以下分别从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三线制两种情况讨论。 对三相四线制系统,测三相平均功率的接线如图 1 所示。它的接线特点是每个功率表所接的电压均是以中线N 为参考点,三个功率表W AN,W BN 和W CN 的读数分别为P AN,P BN 和P CN,可用式(1)表示。 P AN=U AN I A cos? P BN=U BN I B cos?(1) P CN=U CN I C cos? 图1 三表法测三相四线制三相负载平均功率的接线示意图 三相的总功率为P = P CN+P BN+P AN。三个表的读数均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即P AN,P BN 和P CN 分别表示A 相、B 相和C 相负载各自吸收的平均功率。这就是三表法。这种接线方法是最容易理解的。 实际上,三表法测三相功率不止图 1 所示的一种接线方式,另外还有三种接线方式,如图2 所示,分别称作共A,共B 和共C 接法(与此相对应,图1 中的接法可称作共中线N 接法)。对应每一种接线中的三个表的读数的代数和均表示三相负载吸收的总功率(后面将给出证明)。实际上,因为是对称三相电路,有i N =0 ,所以图2(a),(b)和(c)中的W NA , W NB W NC的读数必为零,在测量时可不接,此时的三表法便简化为两表法。可见,此时的两表法是三表法的特例。当然,这里单个表的读数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上述四种三表法的接线的特点是每组接线中的三个表所接电压均以同一根线为参考点,即分别是共A, B, C 或N,而电流则分别是非参考线中的电流。功率表接线的极性端如图中所示。

功率因数介绍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 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性负载 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要求(1) 最基本分析拿设备作举例。例如:设备功率为1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100个单位的功率输送到设备中。然而,因大部分电器系统存在固有的无功损耗,只能使用70个单位的功率。很不幸,虽然仅仅使用70个单位,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使用了70个单位的有功功率,你付的就是70个单位的消耗)在这个例子中,功 率因数是0.7 (如果大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小于0.9时,将被罚款),这种无功损耗主要存在于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又叫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是马达效能的计量标准。 (2) 基本分析每种电机系统均消耗两大功率,分别是真正的有用功(叫kw)及电抗性的无用功。功率因数是有 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功率因数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便越高,系统运行则更有效率。 (3) 高级分析在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波形峰值在电压波形峰值之后发生。两种波形峰值的分隔可用功率因数表示。功率因数越低,两个波形峰值则分隔越大。 对于功率因数改善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及电弧炉等,大多属于电感性负荷,这些电感性的设备在运行过程 中不仅需要向电力系统吸收有功功率,还同时吸收无功功率。因此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后,将 可以提供补偿感性负荷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侧向感性负荷提供及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 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输配电线路中变压器及母线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 是无功补偿的效益。无功补偿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补偿系统的功率因数。因为供电局发出来的电是以KVA或者MVA来计算的,但是收费却是以KW,也就是实际所做的有用功来收费,两者之间有一个无效功率的差值,一般 而言就是以KVAR为单位的无功功率。大部分的无效功都是电感性,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几乎所有的无效功都是电感性,电容性的非常少见,例如:变频器就是容性的,在变频器电源端加入电抗器可提高功率因数 供电部门为了提高成本效益要求用户提高功率因数,那提高功率因数对用户端有什么好处呢? ①通过改善功率因数,减少了线路中总电流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气元件,如变压器、电器设备、导线等的容量,因此不但减少了投资费用,而且降低了本身电能的损耗。 ②良好的功因数值的确保,从而减少供电系统中的电压损失,可以使负载电压更稳定,改善电能的质量。 ③可以增加系统的裕度,挖掘出了发供电设备的潜力。如果系统的功率因数低,那么在既有设备容量不变的 情况下,装设电容器后,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增加负载的容量。 举例而言,将1000KVA变压器之功率因数从0.8提高到0.98时: 补偿前:1000×0.8=800KW 补偿后:1000×0.98=980KW 同样一台1000KVA的变压器,功率因数改变后,它就可以多承担180KW的负载。 ④减少了用户的电费支出;透过上述各元件损失的减少及功率因数提高的电费优惠。 此外,有些电力电子设备如整流器、变频器、开关电源等;可饱和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等;电弧 设备及电光源设备如电弧炉、日光灯等,这些设备均是主要的谐波源,运行时将产生大量的谐波。谐波对发动机、变压器、电动机、电容器等所有连接于电网的电器设备都有大小不等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谐波附加损耗,使 得设备过载过热以及谐波过电压加速设备的绝缘老化等。 并联到线路上进行无功补偿的电容器对谐波会有放大作用,使得系统电压及电流的畸变更加严重。另外,谐 波电流叠加在电容器的基波电流上,会使电容器的电流有效值增加,造成温度升高,减少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谐波电流使变压器的铜损耗增加,引起局部过热、振动、噪音增大、绕组附加发热等。

哈工大 三相电路的测量讲解

电 路 实 验 实验三 三相电路的测量 —基于三相电能及功率质量分析仪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 验证三相电路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电路的线电压、相电压及线电流、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 了解负载中性点位移的概念、中线的作用和一相电源断线后对负载的影响。 3. 掌握三相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接法和三角形联接的接法。 4. 掌握三相电路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测量方法。 5. 掌握三相电能及功率质量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二、简述实验原理 1. 三相电源和负载可接成星形(又称“Y”接)或三角形(又称"△"接)。当三相对称负载作Y 形联接时,线电压l U 是相电压P U l I 等于相电流P I ,即 l P U =,l P I 三相四线制接法中,流过中性线的电流0O I =,这种情况下可以省去中性线,变成三相三 线制接法。 当对称三相负载作△形联接时,有 l P I =,l P U U = 2. 不对称三相负载作Y 联接时,应采用三相四线制接法,而且中性线必须牢固联接,以保证三相不对称负载的每相电压维持对称。倘若中性线断开,会导致三相负载电压的不对称。致使负载轻的那一相的相电压过高,使负载容易遭受损坏;负载重的那一相的相电压过低,使负载不能正常工作,这对三相照明负载表现得尤为明显。 3. 当不对称负载作△联接时,l P I =,但只要电源的线电压l U 对称,加在三相负载上的电压仍是对称的,对各相负载工作没有影响。 4.FLUKE 434-Ⅱ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提供了广泛且强大的测量功能,利用434 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可以测量有效值和峰峰值电压和电流、频率、功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高达50次的谐波等;并具有示波器波形和示波器相量功能,可随时显示所测电压及电流的波形及相量。 5. 电压/电流/频率的测量需要在分析仪的面板菜单选项中选择“电压//电流//频率”。进入测量界面后,即可读出相电压、线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测量界面中显示的数字是当前值,这些值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及相关IC.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及相关IC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的需求逐年增加。这些设备的内部,都需要一个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的电源部分。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使电力系统遭受污染。作为限制标准,IEC发布了IEC1000?3?2;欧美日各国也颁布实施了各自的标准。为此谐波电流的抑制及功率因数校正是电源设计者的一个重要的课题。2高次谐波及功率因数校正一般开关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为图1所示:市电经整流后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的需求逐年增加。这些设备的内部,都需要一个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的电源部分。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使电力系统遭受污染。作为限制标准,IEC发布了IEC1000?3?2;欧美日各国也颁布实施了各自的标准。为此谐波电流的抑制及功率因数校正是电源设计者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高次谐波及功率因数校正 一般开关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为图1所示: 市电经整流后对电容充电,其输入电流波形为不连续的脉冲,如图2所示。这 种电流除了基波分量外,还含有大量的谐波,其有效值I 式中:I1,I2,…In,分别表示输入电流的基波分量与各次谐波分量。 谐波电流使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我们将各次谐波有效值与基波有效值 的比称之为总谐波畸变THD(TotalHarmonicDistortion) THD=(2) 用来衡量电网的污染程度。脉冲状电流使正弦电压波形发生畸变,见图3的波峰处。它对自身及同一系统的其它电子设备产生恶劣的影响,如: ——引起电子设备的误操作,如空调停止工作等; ——引起电话网噪音; ——引起照明设备的障碍,如荧光灯闪灭; ——造成变电站的电容,扼流圈的过热、烧损。 功率因数定义为PF=有效功率/视在功率,是指被有效利用的功率的百分比。没有被利用的无效功率则在电网与电源设备之间往返流动,不仅增加线路损耗,而且成为污染源。 设电容输入型电路的输入电压e为:

配电室的电容补偿及功率因数

配电室的电容补偿及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我们都知道功率因数过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一般电容补偿柜容量按变压器容量的百分之三十计算。 A,为什么要用电容来补偿? 因为电容器有贮能的功能,无功功率是不消耗能量的功率,只是在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内暂时将电能以磁场(感性无功)或电场(容性无功)的形式储存起来,然后再另外半个周期内将所储存的能量返还给电网。 电容吸收无功功率的时候,正是电机放出无功功率的时候,反之,电机吸收无功功率时,又正好是电容放出无功功率的时候。这样,电机和电容就相互交换无功功率,电机等等负载就不需要从电源上吸收或释放无功功率了,这就相当于电容代替电源向电机提供无功功率,也就是补偿无功功率。 电容补偿提高负载功率因数,降低无功功率,提高有用功的利用率;降低网损,增加电网传输容量,提高稳定极限。 B,电容补偿的定义 电容补偿就是功率因数补偿或者是无功补偿。电力系统的用电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无功功率,而且通常是电感性的,它会使电源的容量使用效率降低,而通过在系统中适当地增加电容的方式就可以得以改善。电力电容补偿也称功率因数补偿。 C,配电室电容柜的基本组成 它是指合断路器和刀熔开关,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根据进线柜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交流接触器闭合和断开,从而控制电容器投入和退出。

一般来说,电容补偿柜由柜壳、母线、隔离开、容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电容器、避雷器、一、二次导线、端子排、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控制装置、盘面仪表等组成。 D,电容补偿对于电路的基本作用 D-1,电容在交流电路里可将电压维持在较高的平均值!(近峰值).(高充低放),可改善增加电路电压的稳定性! D-2,对大电流负载的突发启动给予电流补偿!电力补偿电容组可提供巨大的瞬间电流!可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D-3,电路里大量的感性负载会使电网的相位产生偏差,(感性元件会使交流电流相位滞后,电压相位超前90度!).而电容在电路里的特性与电感正好相反,起补偿作用。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实验原理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实验原理 1.对于三相四线制供电的三相星形连接的负载(即Y0 接法),可用一个功率表 测量各相的有功功率PU,PV,PW,则三相负载的总有功功率 ∑P=PU+PV+PW。这就是一瓦特表法,如图1 所示。若三相负载是对称的,则只要测量一相的功率,再乘以3 即可得到三相总的有功功率。 2.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中,不论三相负载是否对称,也不论负载是星形接法 还是三角形接法,都可以用二瓦特表法测量三相负载的总有功功率。测量线路 如图2 所示。若负载为感性或容性,且当相位差Φ=60°时,线路中的 一只功率表的指针将反偏(数字式功率表将出现负读数),这时应将功率表电流 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子调换(不可调换电压线圈接线端子),其读数记为负值。而 三相总的有功功率∑P=P1+P2(此处是代数和)。 在图2 中,功率表W1 的电流线圈串联接入U 线,通过线电流IA,加在功 率表w1 电压线圈的电压为Uuw;功率表W2 的电流线圈串联接入V 线,通过线电流IV,加在功率表w2 电压线圈的电压为UVW;在这样的连接方式下,我们 来证明两个功率表的读数之代数和就是三相负载的总有功功率。 图1 一瓦特表法测量三相功率示意图 图2 二瓦特表法测量三相功率示意图 在三相电路中,若三相负载是星形连接,则各相负载的相电压在此用 UU,UV,UW 表示。若三相负载是三角形连接,可用一个等效的星形连接的负载 来代替,则UU,UV,UW 表示代替以后二相电路的负载的相电压。 因为UUW=UU-UW,UVW=UV-UW 所以IUUUW+IVUVW=IU(UU-UW)+IV(UV-UW)=IUUU+IVUV-(IU+IV)UW 由于在这里讨论的是三相二线制电路,故有

“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原理

1.3.1 “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方法 这种所谓的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方法需要用到额外的二极管和电容器,通过改变存储电容各充电和放电阶段的电路效率来提高功率因数。这种情况并不是真正的无源(没有LC滤波器),而是有源的,只是因为在一个周期的不同时期二极管的开关工作。 这种方法是由Spangler于1988年提出的。最近,KitSum采用Spangler电路的倍电压类型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功率因数有可能达到98%。 在低功率应用如荧光灯中该低成本解决方案是很有潜力的,原始的Spangler方案已在这方面应用了很多年。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好的、廉价、实用有效的解决方案。 图4.1.7给出了原始的Spangler电路,图4.1.8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的该电路输入所期望的电流波形。图4.1.9给出了新型的倍电压类型的Spangler电路,图4.1.10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的在倍电压类型电路的输入所期望的电流波形。 4.1.7低功率应用时的“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电 路 (Spangler) 图4.1.8 Spangler电路的典型输入电流波形 4.1.9 改进后的“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Spangler和 KitSum) 4.1.10 改进后的Spangler电路的输入电流的波 形 1.3.2功能 在简单条件下,图4.1.7所示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功能如下: 考虑输入正弦波为刚过零点的情况。设加在负载R1上的输出电压约为供电输入电压峰值的1/3 ,C1通过D3给负载供电,同时C2通过D2给负载供电。因此C1和C2是以并联的方式给负载供电。二极管D1反偏不导通。 因为电源桥式整流器BR1的输出电压超过供电电压,所以桥路二极管被反向配置而输入电流将为零,如图4.1.8中波形的起始部分所示。 当输入电压大于输出电压时,BR1将导通以增大输出电压。此时二极管D2和D3将关断,电容器C1和C2将停止向负载供电。因此负载电路现在直接从电源通过桥式整流器提供,因供电电压小于C1和C2上的电压之和,这时D1将不导通。 直到供电电压达到C1和C2上的电压之和时,加到整流桥输出的负载才是线性的负载,输入电流将和输入电压一样为正弦波形。 当供电电压达到峰值时,它将超过C1和C2上的电压之和,D1通过C2、D1、R2和C1导通并再对串联电容器充电。供电电压峰值附近的短暂电流被电阻器R2限流。 当供电电压开始下降时,所有的二极管都将关断,负载电流又重新直接通过整流桥BR1供电。 当供电电压刚下降到原来峰值的50%时,二极管D3和D2将重新导通,通过并联的C1和C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