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与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比较

韦应物与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比较
韦应物与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比较

韦应物与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比较

【摘要】韦应物之山水诗,渊于陶渊明,且得陶渊明质朴之味,恬淡之趣,与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的共同之处,但人生异时,而且又各有履历,必然导致二人的山水诗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陶渊明三仕之后切底归隐,深得田园之趣,之味,不但写出了山水田园的秀美,也写出了山水田园生活的自由闲适和辛酸苦累。而韦应物呢,却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尽管他努力是自己的诗歌朝着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靠拢,还仿效了陶渊明的不少的诗歌,也只能做到近乎自然,而没有得到田园山水之下的生活真趣,没有生活的厚度。然而,他却在另一方面取得了成就,也就是官宦生活与山水田园的很

好融合。

[关键词]韦应物;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比较

Wei Yingwu and Tao Yuanming scenery idyll comparison

YANGGUANGRONG

(2005011307)

South Guizhou Province national normal school Chinese department Guizhou

Duyun zip code 558000

[Abstract]Scenery of poem the Wei Yingwu, the deep pool in Tao Yuanming, also the Tao Yuanming plain taste, the 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 interest, has many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Tao Yuanming's scenery idyll, when life different, moreover has the personal history respectively, causes two human of scenery poems to have many different places inevitably.After Tao Yuanming three Shi cuts the bottom to return to native place, to

be deep interest of the countryside, taste, not only has written the scenery countryside elegance, also has written

the scenery idyllic life freedom comfortable and the bitter toil and suffering.But Wei Yingwu, lacks such life experience actually, although his endeavor is own poetry is facing Tao Yuanming's poetry art stem for stem, but also has imitated Tao Yuanming's many poetries, also only can achieve the near nature, but has not obtained under

the countryside scenery life real interest, does not have the life thickness.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he in has actually obtained the achievement, also is the officials life and the scenery countryside very good fuses.

[Key word] Wei Yingwu;Tao Yuanming;scenery idyll;comparison

引言

韦应物的山水诗歌源于陶渊明,有些诗刻意去效仿陶渊明,如“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开。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效陶彭泽》)。诗写得清新淡雅、恬淡自适、物我交融,宛如陶渊明诗歌。但是稍作比较,我们会发现,他没有陶渊明那深厚的生活气息,醇厚的农村生活意蕴。当然他也有着他自己独特风格,独到的生活气息,不然就不会有“自成一家之体,卓为百代之宗”[1]P106、“……

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2]P247、“有以高闲、旷逸、清远、高妙为宗者,六朝则陶,唐则王、孟、储、韦、柳”、“靖节清而远,康乐清而乐,曲江清而淡,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储光儀清而适,韦应物清而润,柳子厚清而峭”[3]P57的评价了。这些独特的诗歌风格,独到的生活气息,都是由于特有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即韦应物在“安史之乱”之后,往日的宠幸不复存在。战乱的打击,宠幸的失去,把诗人由安逸恶劳、不求进取中解放出来,从此折节读书,报效国家。他达到了。学成之后的韦应物被唐中宗启用。然而为人耿直的他,不久就因为得罪权贵而调离京城。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分别到了滁洲、江州和苏州,最后,老死苏州。也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致使了他的诗歌与陶渊明的不同。

一、韦应物山水诗歌与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歌的相同点

韦应物的山水诗歌与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歌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他们在描写山水田园时,都尽量将自己融进山水田园中去,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体验,必然产生大体相同感悟,所写出来的诗歌也必然有许多相同点。比如在“靖节清而远,康乐清而乐,曲江清而淡,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储光儀清而适,韦应物清而润,柳子厚清而峭”[3]P57中,就突出了他两诗歌的一个共同点:“清”。当然,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歌相同点不能也不可能用一个“清”字就能概括的,“清”只是他们山水田园诗歌相同点中的一点。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他们山水诗歌的其他一些相同点。

(一)恬淡、静谧

我们无论是读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还是读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我们都会感受到一股恬淡、静谧的气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玩味,就会产生一种静穆、闲适之感,得到一种我们在闹市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安逸与舒适。下面各举一首韦应物与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进行比较,我们就会体会到他们诗中的恬淡静穆了。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薪荆,归来煮白石。愿持一瓢酒,远慰风与夕。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二十首》其五陶渊明

诗人韦应物由天气变冷想到了自己深居在全椒山中的朋友,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此时的朋友的生活情境——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他现在大概正在全椒山中的涧底打柴束薪吧,回来学白石先生煮白石作口粮吧。想到这里,诗人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亲自带一瓢酒远到山中去慰问朋友,可是,忽然又想到,在这落满黄叶的空旷山中,到哪里去找呢。在这里诗人不仅写

出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还给读者们呈现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氛围。我们来看,诗中的“涧底束荆薪”,山中的道士,一个人在静静的涧底,无忧无虑的拾柴,捆柴,于世无求,与世无争,没有尘世的烦恼,没有尘世的干扰,这难道不是一种闲适的生活?这种没有经过尘世污染过的环境,难道不是静谧的环境?特别是在最后两句,“落叶忙空山,何处觅行迹。”更是超尘物外,大有王维的“空”意,即“‘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空本。’(王维《能禅师碑》)”[4]P135真是“‘无烟火气,亦无云霞光,一片空明,中涵万象。’((清)张谦宜《茧斋诗谈》卷五)作‘仙道曾佛诗,要冲淡萧洒,韦应物诗云: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行迹?此等句超在尘外。’((宋)吴沆《环溪诗话》卷下)‘此篇高妙超诣,固不容夸说,而结句非语言思索可得。东坡依韵远不及。’((宋)洪迈《容斋随笔》)”[5]P652在这些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都共同说道了一个“空”,说到了一个超尘物外,这样的“空”,这样的超尘物外由那里的来呢?不就正是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闲适、静谧所表现出来的吗?而在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五中,不也是这方面的反映。我们由诗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可知道,陶渊明虽然把房子建在了人世间,而在他的房子周围却没有车马的喧声,这是是么原因呢?很明显,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心远地自偏”,心无杂念,存心高远,你所处的环境自然就偏远了,就寂静了,就没有尘杂了。特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用神来之笔,将诗人在采菊时的悠然自得的心情,无忧无虑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一个“见”字,将诗人在采菊时,不经意间抬起头来,茫茫苍山自然而然的,没有一点心机情感的映现在诗人眼前。一个“见”字,通俗、自然、贴切的将诗人隐居的闲适、自得全都烘托出来。在这里,诗人的举手投足,“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中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2]P67这样的幽情,这样的闲适唯有静时才能体会到,也只有在静静的环境中才能产生这样的感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无论是韦应物还是陶渊明,他们的诗歌都有闲适、静谧的一面。

(二)平实质朴的语言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韦应物与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歌,均推崇用平时质朴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随手取来,不加修饰。其语言就进于现实生活中的口语,其景而不费笔墨,往往还原山水的本色,不作粉饰,不加创设,取之于天然。首先我们来看看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在韦应物的山水诗歌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平实质朴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他很少使用修辞手法,很少使用修饰性语言,形容词也很少使用,就是夸张的心理、行为的形容词也很少使用,往往只借动词或名词就很好地表现了自然景致微妙的生机动态或人物情感波澜、行为细节。“明灭泛孤景,杏蔼含夕阴。”(《往云门郊居途行回流作》)、“高林小路清,红药无人摘。”(《游南斋》)、“游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燕居即事》)、“前山遽已净,阴霭页未歇。”(《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6]P1906。这些诗句中几乎看不到一个形容词,而一些看是形容词的词实则作为动词或名词,用以表示一种动态或状态,“幽鸟”、“高林”、“远川”都是视觉上的实际距离和感受,而非夸饰性的,这些景致的描绘全得力于不着物色,不有意刻画和渲染。“陆时雍说:‘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将韦诗陈对其间,自觉形神无间。’”[5]P664确实如此,韦应物诗歌总以平淡无奇的语言来创设闲适、恬淡、清远的意境。现在我们来看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歌。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中的山水田园景物,自然中是怎样的,诗中也几乎是怎样的,不加什么修饰。如他《饮酒》诗中的沾山着水之句,“栖栖矢鸟群,日暮尤独飞……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饮酒》其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秋菊有佳色,衰露掇其英”(《饮酒》其七)、“轻松在东园,从草没其姿。”(《饮酒》其八)、“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饮酒》其十六)、“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饮酒》其十七)…… [7]P16—28从上面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很少使用形容词,在以上的十八句诗中,仅有“栖栖”、“幽”、“清”、“荒”、“衰”等字,但这些形容词大多为原色调,入眼而知的。即使算的上形容词,这也是常见的,众人皆知的。不像王维的诗句,采用绚丽的色彩对比,优美的形容词,追求诗歌字面优美、绚烂。如“夕雨红榴坼,新秋绿芋肥。”(《田家》)[8]P235只这两句诗,就用了三个形容词,两种不同的颜

色,读起来犹如在欣赏一幅雨中田园图画。总的来说,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歌源于陶渊明,主要受到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歌的影响,他们的诗歌语言和写作手法上相似相近是不用质疑的。

(三)都讲求情、景、理相互交融

在诗歌创作中,情、景、理相互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重要的。离开了情的景,没有生气,离开了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情感渗透,整个作品便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更谈不上欣赏价值了。在韦应物与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歌中虽然没有精美的语言,绚丽的色彩,让人赏心悦目的画面,可是在通过精心提炼过的朴素的语言下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及山山水水,都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情感,以及诗人对人生问题的思索,探讨,读来有如品尝一杯加糖的咖啡,回味无穷。在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歌当中,很多诗歌都做到了情、景、理的水乳交融,但做的最好的要算他的《滁州西涧》了。“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2]P60这首诗歌由表面上来看,诗人是在对滁州西涧客观景物的描写,分别描写了滁州西涧的“幽草”、“黄鹂”、“树”、“春潮”、“野渡”等景物,在描摹幽草生长的环境,春潮带雨在傍晚来时野渡的景象。可细心的读者在阅读时不难发现,在诗中有一个“怜”字,“怜”在古代是“爱、喜爱、怜爱”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样的环境心存喜爱之情,向往之感,不然诗人也不会无凭无据的将一“怜”字写入诗歌当中。还有,我们由诗人的生平(在此期间,诗人因为官场不顺,被排挤出朝庭,由长安远调到了滁洲)也可以想象得到,由于对官场黑暗现实的不满,从而产生对山水田园的向往之情。向往隐居生活,必然对山川草木产生怜爱之感,所以“怜”字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而诗歌的后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更是诗人后期的处事原则和人生态度了。诗句中写道,尽管带着雨而来的春潮到傍晚时来得异常的急迫,野渡里的小船,自由的横斜,无拘无束,没有一点受惊,恐惧之感。这正好是诗人的自喻,管他什么风雨春潮,都与诗人无关,换言

之,就是无论官场上有什么风风雨雨,只要自己身心是正的,那无所谓了,就像后来东坡所说的“一衷烟雨任平生”。除此之外,在他的《寄全椒山中道士》中,情、景、理的处理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诗人将自己久居官场而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感,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对老朋友的怀念一并融入诗歌中。诗中通过寒冷的天气入笔,接着对朋友在山中生活情景的设想,对自己情感的描写和朋友行迹不定,无处寻觅的感叹,与山中环境融合,读来不觉有山水与情感分裂的感觉。我们回到诗歌中,“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薪荆,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行迹?”诗中一个“冷”字点出了当下的天气,一个“念”字,点出了诗人对老朋友的怀念,而“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更是对这种怀念的深化。“涧底束薪荆,归来煮白石。”是诗人对朋友生活情景的设想,而最后一句,是此诗的升华,“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行迹?”“何处”二字,不但问出了朋友行踪不定,无处寻找,还问出了诗人久居官场,欲给民请命不得,欲隐居也不能的苦闷。当然除了以上两首以外,韦应物像这样的诗作还很多,如《晓坐西斋》、《新理西斋》等,以西斋为背景,来描绘诗人在为官期间的苦闷和对隐仕生活的向往,并且还将隐居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想情感都延伸到了官居生活中来,大有将自己的官衙作为隐庐的意思。正如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五所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这样的诗歌更是常见。如《九日闲居》并序中,全是将说理、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诗中这几句:“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迹影,来雁有余声。”以“天象”、“往燕”、“来雁”等自然变化为依托,讲到了一些人生哲理:只有心无杂念,才能心情明朗。过去的就已经过去了,了无痕迹,以经无处寻觅,来的自然来着,其声音不时在耳边响起,一句“酒能去百虑,菊为制颓龄。”把一切都放着罢,我只要一壶酒,一园菊,清静的居所,此生足矣。当然,陶渊明这样的诗歌很多,又如《饮酒二十首》其五、《归园田居五首》等等,这里就不在赘诉了。作为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歌的继承者,作为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歌精华的吸取者,其诗作与陶渊明的诗作的共同之处必然是很多的,以上所举,实为九牛之一毛,而笔者水平有限就论到这里了。可是,尽管韦应

物山水田园诗歌源于陶渊明,但是由于其所处的年代不同,所经过的人生经历不同,再加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这就必然导致韦应物的诗歌与陶渊明的诗歌有不同的地方。

二、韦应物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思想情感,不同的思想情感有同样的表现形式,同样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尽管韦应物吸取陶渊明诗歌的思想精髓,选择用陶渊明一样的诗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他却未能像陶渊明那样切地抛弃功名利禄,亲自躬耕于田园,深入的体验田园生活。相反他对官场的留念,对功名的憧憬,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且久居官场的人生经历,使得其诗歌必然有着不同于陶渊明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韦应物山水田园诗无陶渊明山水田园诗那样深厚的田园生活底蕴,而陶渊明则无韦应物诗中浓烈的官宦生活气息。韦应物,读过他生平经历的人都知道,他的一生都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没有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固然就没有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体验,其诗歌也就没有陶渊明那样深厚的生活底蕴。然而,他一生为官,这又不可避免的给其山水田园诗歌打上官宦生活的痕迹。虽被多次调动,但是未经过明显的大起大落,这些调动,只不过是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的一个个小小的涟漪。“韦应物曾为京兆府功曹,比不员外郎,左司郎中,这些官职所在地也都是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即使是到洛阳、滁州、苏州等地任职,这些地方也并非荒芜蛮夷之地。”[9]对于有没有经历过官场上大风大浪的韦应物来说,他的生活是平静的。平静的生活给他一种平淡的心态,平静淡薄的心态,再一次给韦应物诗歌在官宦的痕迹里镶上了平和,幽雅的字眼。前人喜欢他,大都因为这平和与幽雅的诗趣。“‘韦苏州至处,每在淡然无意,所谓天籁也。’(沈徳潜,《唐诗别裁》)”[9] “‘其妙全在淡处,实无迹可求’。(翁方纲,《石洲诗话》)”

[9]“‘左司性情闲远,最近风雅,其恬淡之趣不减陶靖节’。 (《古唐诗合解》引何元明语)”[9]但是我从韦苏州诗的“淡处”看到的不是“无迹”,而是浓浓的官场气息,从“简淡”中体味到的不是“裱鲜”,而是对官场生

活尔虞我诈的无赖和逃避。为了逃避这样的生活,诗人只好转向山林田园寺院求得心灵的安静。如他的《拟古二十首》其五,“嘉树蔼初绿,蘼芜吐幽芳。君子不在赏,寄之云路长。路长信南越,惜此芳时歇。孤鸟去不远,缄情向天末。”[6]P1894在这首诗中,选取了“树”、“草”、“鸟”等为意象。一句“君子不在赏,寄之云路长”写出诗人面对美好的景物,欲去欣赏,但又因为有公务在身而无法脱离而去,只好将其寄托给长长的云路了。这写出了他官场生活的繁忙,看到美好的春光而无法去游玩,去尽情欣赏的无赖。一边想要追求心灵的安静,一边又无法放下为民谋福,为民请命的心,这使得诗人在“鬓眉雪色尤嗜酒,言辞淳朴古人风。乡里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入梦来。”(《与村老对酒》)[6]P1909中,以一村老的口述说自己心中所想,口中所要说的事情。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担忧国家命运,关心人民疾苦的人。而在《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一诗中,我们则可以看出,诗人因官事的牵累,欲去走亲访友而不能的苦恼。“独住难暂适,多累终见牵。”[6]P1906一句“多累终见牵”不正是受到政事所累,不能自由,不能随心所愿吗?所以诗人才有“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之感叹。韦应物诗中反映这方面生活的诗歌主要是在她的赠答诗里。韦应物的赠答寄承诗,虽言寄承,实为山水,诗人往往以山水来反映自己的情怀。如“秉笔振芳步,少年且吏游。官间高兴生,夜值河汉秋。念与清赏遇,方抱枕疾忧。嘉言忽见赠,良药同所廖。高树起栖鸦,晨钟满皇州。凄清露华动,旷朗景气浮。偶宦心非累,处喧道自幽。空虚为世薄,子独意绸缪。《答畅当参军》[6]P2009这首诗虽为寄赠诗但所写大多为山水景物,借山水来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日常生活、思想情感,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这种向往中,读来却不得不让人感觉到诗人其实防不下官宦情节,在骨子里始终暗藏着对国家、人民的关怀,给人一种为官为民的气息。这样的诗在韦应物的诗歌中是很多的。而陶渊明三十岁左右进入仕途,或入或出,终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去职,归隐田园,息交绝游,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活。在隐居生活期间,他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与农民朋友亲切交谈,同他们一样饮酒作乐,谈论农事,完全融入了农民的生活当中。这我们由他的《归园田居五首》中可以看出来。如《归园田居五首》其二,写了诗人在劳作过程中途遇乡里人时关于农活方面

的对话。《归园田居五首》其三,描写了诗人劳作时的苦与乐。《归园田居五首》其五则描写了诗人煮酒招待近邻。从这些诗作中,我可以知道,其所反映出来的几乎都是农村的生活场面,都是诗人的亲身经历。这些经历,这些生活,走进诗歌里,就成了诗人诗作的生活厚度。而对官场生活的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少之又少,只有几首而已,但都不是对官场生活的重点描写,只是在写给朋友的一些赠答诗中偶尔出现,是不能与韦应物相比较的。所以,这就造成了韦应物山水田园诗歌与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歌的差异。

三、总结

总而言之,韦应物一生为官,而且官宦生活又无大风大浪,再加上在诗歌创作上深受陶渊明思想的影响,造就了他与陶渊明一样清新淡远的诗风,朴实自然的言辞,情、景、理相互交融的意境。但由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又使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歌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内容,生活的厚度。韦应物重在对官宦生活黑暗面和自己仕途不如意的反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因此,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官宦生活题材,对后世有着深厚的影响。而陶渊明重在描写对农村生活的感受以及人生的追求。他把闲适、恬静而又贫困、痛苦的农村生活,静谧、真实、优美的田园风光,朴实、热情的农民情感带进诗里,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

参考文献:

[1]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8月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胡应鳞·《诗薮外编》卷四·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王小舒·《神韵诗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

[5] 王洪·《中国文学宝库·唐诗精华卷》·[M] ·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

[6] 《全唐诗》·[M]·第六册·第一百八十六卷·北京·中华书局

[7] 张少康·《古诗名家诵读本》·[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4月

[8] 陈铁民。《王维诗注》——2版。[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1

[9] 梅华·《平衡的打破与重建——韦应物性格的独特分析》·[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3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4 结束语11 注释、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详细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主要风格及其影响因素,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陶渊明诗的特色是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质朴冲淡意境之美理趣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前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领域,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永垂不朽的地位。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世号靖节先生。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但到他这一代,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专制,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家族遭到排挤,家道中落。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陶渊明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着“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尽管到了二十九岁,陶渊明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心力憔悴。理想的破灭,仕途的尔虞我诈令他最后狠下决心,在四十一岁那年决计弃官归隐。本着此生虽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但也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陶渊明过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朴实而又有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生活,也就有了他纯洁、幽美的田园诗作。他的田园诗,描绘了乡村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他高深圣洁的思想情操。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的,是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内容摘要: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简要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恬淡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简练丰富,不相重复,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陶渊明的田园诗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诗歌内容丰富、充实,意蕴深厚,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恬淡自然;意境悠远;朴实无华 陶渊明(365-427),出生于东晋末年,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桪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现从艺术特点、意境特点、语言特点、笔法特点四方面浅析陶渊

明田园诗风格。 (一)艺术的特点: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未及“人”字却有“人”在诗中之实感,读来颇有闲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一个“贮”字,情景交融,平生绮丽;“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其三),读来但觉春意四溢、草木满堂,自然中显神奇。 (二)意境的特点: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陶诗常常取发“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田园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刘珍 内容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史的重大贡献。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说陶诗的特色是朴素、自然。这些朴素的诗句,看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诗人用含蓄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自然流露,不假雕饰,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极端厌恶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在四十一岁那年,彻底脱离了官场,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着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出他的胸怀。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最后“爱丘山”的素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他时时怀念的,仍是山泽居和班生庐,他深深向往的,还是飞鸟游鱼般的自由自在。”任建威参军时所作《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又说:“园田日梦相,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从彭泽令解职时所作《归去来辞》,更把做官说成“深愧平生志”。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活调和的结果。 第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大多数篇章是描写如画的农村风光,反映质朴的村居生活,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被后人称为“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描写恬美静谧的自然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他的这类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着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文复习过程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正文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隐、闲适、飘逸的情怀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身居田园的他,饱览了大自然淳朴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感悟到了农村山水田园的清新与恬静。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这类诗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闲适的心境,同时,体现了作者淳朴的思想和深邃的人生意趣。当然,归田后,他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作中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怒。他的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的幻想完全破灭之后所选的一条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些思想均在其诗作中有体现。陶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可以说,陶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这首先是由于其高妙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对中国诗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假若没有这些田园诗,中国诗歌将大为逊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自然、闲适、友爱、情趣、理想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经过长期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恨和彻底决裂;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情。他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另外,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田园诗中表现了他全身心的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一走进田园,亲近百姓,感受生活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做到了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四十一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而且,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接近了农民,对农村生活体验颇深,所以这类作品显得内容真实,感情深厚,形象明朗,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传诵。 (一)描写田园自然风光,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自己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粗看像是在写景状物,内里却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五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取向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取向 江夏二中任志英 内容摘要:陶渊明田园诗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本文对陶渊明田园诗所蕴含的美学内涵以及造成这一内涵原因的分析,旨在说明陶渊明田园诗何以成为古典田园诗的典范。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的本质究竟体现在哪里,为何能对后来的田园诗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审美价值取向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具有丰富内涵。他的田园诗表面看来虽然写的多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家生活,以及他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但正是在这样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切而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即对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热爱,而且这两种美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和谐统一亦即田园之美,也只有这种宁静质朴的田园美才能表达其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在陶渊明眼里,乡村生活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反之亦然: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就是一种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诗歌就是田园,就是生活,都是真、善、美的体现。因而文学也就是人学,诗品即人品。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他的人生境界:对真、善、美的热爱和无限向往,充分体现了他那光明峻伟的胸襟,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以及执著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这正是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的本质所在。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抒发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意义即在于: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采用了前代诗人从未采用的题材,从田园生活这独特的

角度抒写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从那白描般的画面中,从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陶渊明归隐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现实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层》第一首: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乡村生活是那么恬美、宁静:桃李榆柳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轻烟袅袅;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入喧嚣终日,尔虞我诈的官场是多么不同。难怪诗人象“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深深地被其中悠悠自得的情趣所陶醉。 类似的赞美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很多。在这些诗篇中,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陶渊明扫复地歌咏田园风光的纯洁和田园生活的淳朴:“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第五)“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第二)。陶渊明是一个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实际生活的痛切体验和老庄崇尚自然思想的深刻影响,使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理想:主张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视官场、仕途为“尘网”、“樊笼”;反对欺诈和虚伪,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1.4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2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2.1情、景、事、理的浑融 2.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 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3.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目录 目录 (1) 摘要与关键词 (1)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1)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3)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生活和思想 (4)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分析 (8) 参考文献 (12)

[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新自然说意象意境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的《诗品》)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 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怀有“猛志逸四海”(《杂诗十二首》)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陶渊明生于东晋兴宁3年(公元365年),他28岁以前的经历已经难以考证,只从《五柳先生传》的自述中推想其于贫苦生活中读书不辍。太元18年(393年),于29岁时初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②”其后“躬耕自资”闲居五六年。隆安3年(399年),35岁,任刺吏桓玄属吏,两年后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桓玄篡晋后,刘裕出兵讨伐,陶渊明曾任刘裕幕下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年),41岁,为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建威参军,同年8月改任彭泽令,但于11月,为官80余天即弃职返里,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词》及《归园田居五首》。自此以后,直至终老,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 ①颜延元.《陶微士谏》.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1. ②沈约.《宋书隐逸传》.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3.

诗意的栖居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参考模板)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 论文(对外汉语) 学 部 人文学部 学科门类 汉语言文学类 专 业 对外汉语 学 号 2009473071 姓 名 王虹霞 指导教师 田小军 2010年5月30日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装 订 线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诗意的栖居者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摘要 陶渊明、陶诗融洽的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代表,陶渊明的存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诗意地栖居”。 陶渊明的诗意栖居表现为对躬耕田园生活的体验和表现为诗意化,追求任真自然和身心自 由境界; 与劳动创造、美酒、诗书相伴的美好人生; 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亲友民胞物与的 仁爱情怀;都是他对美的诠释。这种境界追求、美好人生、仁爱情怀三位一体,分别从感 性的生活体验和理性的生命思考,建构起陶渊明诗意栖居的动人的美学精神景观。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诗意的栖居 装 订 线

Poetic Dwelling Persons _____Taoism 's Pastoral Poetry ABSTRACT Taoism and his poems show us a kind of harmonious balance which is human with nature, society and human themselves. As a delegat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with high value of life,Tao’s existence appears a truly poetic dwelling which is the experience of rustic life, the freedom of mind and body, and the life of poetic. His definition of beauty is that live with work, good wine, nature and books , and love all nations. That is the beauty in his heart. He built a landscape from the perceptual life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thinking which are including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beautiful life and love. Key words:taoism;pastoral poet;poetic dwelling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是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田园诗成就最大。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田园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田园诗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平淡自然”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正文: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大的文学家之一,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就是其“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个性倾向于自然,不喜拘束,于是在与现实官场不合后,便转而求本性的发挥,转向自然。加上自汉、魏后,儒家经学渐衰,老庄思想兴起,正配合了他爱好自然的本性,道家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余外物,顺乎自然。觉察到了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摧残,希望能超越世俗的人际关系网,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自在。或院于山林,或隐于阡陌,有明显的出世倾向。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他不慕名利、喜爱山水,其《归园田居》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青山。”通过《桃花源记》可以看出他对美好淳朴社会的向往,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理想世界。那里土地平阔,屋舍俨然;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这和老子笔下“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图景何其相似?于是在他41岁时辞去了仅任职83天的县令一职,并欣喜地认为“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隐柴桑,真正回归了他理想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生活。道家思想宏通开阔,可以说陶渊明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 在玄言诗盛行的时代,他的出现,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他的田园诗独具田园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园地。“古今尊陶,统归平淡”,和同时的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截然不同,包含了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格修养,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因而在陶诗渊明中出现的经常是一些日常常见的事物,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丽句。诗人的清闲感受,真切的体验,化俗为雅,化平凡为神奇,也是陶渊明田园诗隽永的原因。 他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用白描的手法创造出高远超俗的意境 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而描写景物。文学创作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白描是陶渊明田园诗的基本创作手法,诗人要在诗歌中表现自己的人格,审美理想;反应田园风光的文学特质,就必须采用与之相符的写作手法---白描,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在不经意中勾画出来事物的形态,显得十分逼真,他的诗歌笔态清逸,意态丰满,田园的景象形象自然,真切,蕴味无穷。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是用白描的手法,但是诗却并不因此而显得肤浅,没有文学欣赏价值,田园风光景物的白描式,使陶诗读起来就像一幅写生画,所画景物的色彩、线条都宛如实物实景。陶渊明的诗风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他的语言很朴素、简洁,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如:《归园田居》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经典链接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年上海卷) 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三、方法点拨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和田园景色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将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以田园题材创作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所推崇。若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相反,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作者陶渊明以他的田园诗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虽说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他的田园诗出现改变了中国诗歌的审美对象发生了由内向外的转变,从本质上影响了诗歌的题材。他的诗歌由于受到道家影响,使得中国诗歌出现了哲理化这一特点。 他生活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的诗人。倘若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

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X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本文就是从探索他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着手。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X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文题目: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诗恬淡自然,醇厚隽永;将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他的诗作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新的、美的类型。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但他同时也受老庄思想和当时盛行的隐逸风气的影响,具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已然结束了十余年任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洁身守志的归田的道路,归田以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反映了广大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试探的情况下,他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为我国创作了第一流的诗歌。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纯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写于归田之后,故田园诗占了很大的比例。他的田园诗风格恬淡自然,淳朴隽永;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这些特色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清人东方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1四个“真”字,可见他的田园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从整体来看,他所作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来自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常见。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的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同时他又能与读者相见,不虚夸,不掩饰。自己的生活苦难、思想矛盾,都能坦率地和盘托出不避丑拙,毫无矫揉做作之态,诗中处处有诗人在,有真情在,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确实是“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