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名词解释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虎斑心心衰细胞坏死机化凋亡肉芽组织

二、填空题

1、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

2、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有()()()()

3、玻璃样变性的三种类型是()()()。

4、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细胞分为()()()。

5、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

6、毛细血管的再生以()方式进行

7、干性坏疽常发生于动脉阻塞而()的四肢末端,湿性坏疽常()

的四肢或()的器官。

8、根据组织缺损的程度及有无感染,皮肤的创伤愈合可分为()()()。

9、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三、是非题(判断正误并改错)

1、肉芽组织是幼稚的结缔组织,瘢痕组织是纤维化的结缔组织。()

2、肢体干性坏疽是动静脉阻塞所致。()

3、脾梗死属凝固性坏死,坏疽性阑尾炎是湿性坏疽。()

4、由于一侧肾盂积水,对侧肾脏增大属于增生。()

5、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长入坏死组织属于再生。()

6、慢性淋巴结炎淋巴滤泡增大,淋巴结肿大属肥大。()

7、化生是一种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8、心肌脂变是指较多的脂肪组织出现于心肌间质中。()

9、气球样变发生于严重的肝脏脂肪变性。()

10、变性时,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

11、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全身细动脉。()

12、组织坏死的光镜下形态学改变是组织细胞死亡若干小时后,自溶性改变相当明显时的结果。()

13、坏疽是组织坏死后又发生了液化及细菌感染的结果。()

四、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细胞肿大且胞浆中出现许多微细的淡红色颗粒,此形态学改变符合()

A.细胞水肿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营养不良性钙化

2、关于细胞水肿,下列哪种说法错误()

A.是细胞膜直接受损通透性增高的结果 B.是线粒体产能机制受损钠钾泵功能不能维持的结果C.是缺氧导致ATP产生减少钠钾泵功能降低的结果 D.是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过多的结果

3、下列哪项属废用性萎缩()

A.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 B.食管癌病人全身消瘦

C.骨折固定后相应肌肉萎缩 D.良性肿瘤邻近组织萎缩

4、血管壁玻变主要发生于哪类血管()

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细动脉

5、判断细胞坏死的标志是()

A.细胞膜的改变 B.细胞浆的变化 C.细胞核的变化 D.细胞器的变化

6、坏死与坏疽的根本区别()

A.腐败菌感染 B.发生部位 C.动脉阻塞程度 D.静脉回流情况

7、坏死组织不会出现哪种变化()

A.软化 B.液化 C.机化 D.分化

8、下列哪种不符合一期愈合的条件()

A.组织缺损小,对合严密 B.创缘整齐 C.伤口无感染 D.伤口内异物

9、下列哪种组织的再生能力最强()

A.心肌 B.软骨 C.纤维结缔组织 D.横纹肌

10、子宫颈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属于()

A.不完全再生 B.适应性反应 C.分化不良D.不典型增生

11、下列哪项不属于化生()

A.柱状上皮变为鳞状上皮B.纤维组织变为骨组织

C.胃粘膜出现肠型上皮D.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

12、下列哪项改变属代偿性肥大()

A.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大B.慢性扁桃体增大C.肺气肿肺体积增大D.妊娠子宫增大

13、下列哪项器官不发生坏疽()

A.阑尾B.肺C.脑D.肠

14、干酪样坏死属于()

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性坏疽D.湿性坏疽

15、虎斑心常发生于()

A.严重贫血B.白喉外毒素时C.糖尿病D.摄入脂肪过多时

16、关于变性,错误的是()

A.脂变的原因之一是与营养障碍有关B.血管壁的玻变最常见于良性高血压病时脏器的细动脉C.结缔组织玻变的肉眼观为灰白色、半透明、质地致密、坚韧而失去弹性

D.细胞水肿是一种罕见的细胞变性

17、心衰细胞的形成与哪种色素有关()

A.黑色素B.胆红素C.含铁血黄素D.脂褐素

18、任何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后均形成()

A.液状坏死腔B.固体、灰白色干燥物

C.灰黄色质松软细腻物D.不透明、灰白色、斑块状或结节状

19、全身性营养不良性萎缩,最早萎缩的组织是()

A.心、脑B.肌肉C.脾、肾D.脂肪组织

20、脂肪心指的是()

A.脂肪空泡位于肌纤维内B.脂肪空泡位于肌原纤维之间

C.脂肪空泡位于细胞器之间D.心外膜脂肪组织显著增多

21、肝小叶中央型脂肪变性常见于()

A.磷中毒B.慢性肝淤血C.菌痢D.慢性酒精中毒

22、坏死组织机化适于()

A.较小坏死灶B.不易完全溶解吸收又无法排出的坏死灶

C.较大坏死灶有自然管道与外界相通D.位于皮肤粘膜的坏死灶

23、组织坏死后的自溶变化与机体死亡之后的组织自溶区别是()

A.坏死后组织变为暗绿色B.坏死后组织温度降低

C.坏死后周围组织有炎性反应D.坏死组织液化成液体

24、有一肿大淋巴结,切面部分坏死区质地松软,均匀细腻淡黄色,镜下观组织坏死彻底,细胞结构

组织轮廓均消失,此病变最可能是()

A.凝固性坏死B.干酪样坏死C.液化性坏死D.坏疽

25、下列哪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

A.表皮细胞B.骨骼肌细胞C.平滑肌细胞D.心肌细胞

26、下列细胞再生能力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平滑肌细胞> 间皮细胞> 骨骼肌细胞> 神经细胞

B.间皮细胞> 骨骼肌细胞> 平滑肌细胞> 神经细胞

C.神经细胞> 骨骼肌细胞> 间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D.间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骨骼肌细胞> 神经细胞

27、肝细胞坏死时,不论范围大小,只要下列哪种结构完整,则可以完全再生()

A.肝小叶中央静脉B.门管区C.肝小叶网状支架D.界板区细胞

28、下列哪项不是健康肉芽组织的特点()

A.色鲜红B.柔软湿润C.富含炎细胞D.富含毛细血管

29、下列哪项是瘢痕组织的主要成分()

A.成纤维细胞B.胶原纤维C.炎细胞D.毛细血管

30、关于痂下愈合,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痂皮是由血液、渗出物及坏死物质干燥后形成B.伤口在痂皮下只能进行二期愈合

C.痂皮对伤口有一定的保护作用D.痂下愈合所需时间通常较无痂者长

31、下列哪种病变不是纤维素样坏死?( )

A恶性高血压时,肾脏入球小动脉壁的灶状、片状红染物质

B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纤维组织帽内的灶状、片状红染物质

C风湿性结节内灶状、片状红染物质

D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内出现的灶状、片状红染物质

E结节状动脉炎的动脉壁内灶

32、下列现象哪种不宜称为代偿?( )

A左肾摘除后右肾增大 B皮肤慢性溃疡周围表皮增生C小叶性肺炎病灶间的肺泡扩大D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的心脏增大 E高血压病的左心向心性肥大

33 下列器官较少出现化生的是( )

A 胃 B皮肤 C宫颈 D支气管 E软组织

34. 脑组织内的较大范围坏死,最易形成()

A. 空洞

B. 溃疡

C. 囊腔

D. 窦

E. 瘘

35.下列哪一种变化不属于化生性变化?

A.骨骼肌反复外伤后其内形成骨组织

B.间叶组织在压力作用下转化为透明软骨组织

C.肉芽组织长时期后转化为瘢痕组织

D.慢性支气管炎时,粘膜上皮由柱状转化为鳞状上皮

E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形成肠型上皮

36.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凝固性坏死的特点?

A. 坏死灶的质地较坚实

B.坏死灶体积可明显

C坏死灶色泽灰白或黄白 D.坏死灶的水分含量减少E坏死灶的结构轮廓可保存

37.下列哪项是发生于性坏疽的条件?

A.发生于肺或子宫等内脏

B.有明显的腐败菌感染

C.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D.病变部分较干燥,腐败菌感染较轻E病灶内坏死组织分解,产生大量气体

38.湿性坏疽的表现特征中常包括:

A.四肢末端最为常见

B.腐败菌的感染一般较轻

C.常发生于肺、子宫、阑尾等内脏

D.坏死组织内产生大量气体E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

39.一般来说,当坏死灶较大不能溶解吸收或完全机化时,下列哪一项论述比较合适?

A. 一定形成空洞

B.最易分离排出C不会形成溃疡 D.大多产生包裹E长期不发生变化

40.在坏死组织发生分离排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描述的内容不够合适?

A. 有溶解现象出现

B. 有炎性过程参与C 可产生空洞D. 不会形成包裹E. 一定会形成溃疡.

41.液化性坏死易发生于下列哪种器官?A. 心 B.肝 C.肺 D.脑 E.肾

42. 结缔组织、血管壁及细胞内透明变性的共同点是

A. 发病机制相似

B. 肉眼形态相似

C. 组织学形态相似

D. 后果相似

E. 全部都是蛋白质蓄积所致

43 .属不可逆性的病变是

A .水样变性

B .线粒体肿胀

C .脂肪变性

D .内质网扩张

E .核碎裂

44 .下列哪种情况下,增生和肥大同时发生?

A. 左心室肥大

B. 妊娠子宫和哺乳乳腺的增大

C. 骨骼肌增粗

D. 乳腺纤维束性变

E. 子宫内膜的囊状增生

45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称之为肥大

A. 胃腔高度扩张致胃体积增大

B. 狭窄上方肠段肠壁肥厚

C.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梁状膀胱

D. 运动员的粗状肌肉

46. 由肉芽组织生长修复的伤口称为

A .一期愈合

B .二期愈合

C .伤口愈合

D .再生

E .纤维性修复

47.肉芽组织具有收缩功能、同时又能产生基质和胶原的细胞是

A .血管内皮细胞

B .肥大细胞

C .纤维细胞

D .肌成纤维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48.皮肤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A. 不典型增生

B. 完全性再生

C. 异常增生

D. 瘢痕修复

E. 化生

49.肉芽组织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

A .毛细血管

B .成纤维细胞

C .炎细胞

D .细胞外基质

E .成肌纤维细胞

50.肉芽组织的结局是

A .填补缺损

B .纤维化

C .抗感染

D .能产生细胞外基质

E .分泌大量成长因子,调控细胞再生

(二)、多选题

1、只发生在细胞内的常见变性是()

A.细胞水肿B.脂肪变性C.玻变D.纤维素样变性E.粘液样变性

2、发生于结缔组织的玻变常见于()

A.纤维瘢痕组织B.长期慢性化脓性疾病C.纤维化的肾小球

D.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E.有多量浆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

3、所谓萎缩是指()A.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B.是一种适应现象C.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D.间质细胞减少E.不同于发育不全

4、脂肪变性常见于()

A.心B.脂肪组织C.肝D.脾E.肾

5、关于液化性坏死,下面哪些正确()

A.组织蛋白含量丰富B.坏死组织迅速发生分解和液化C.脓肿中的脓液是一种液化性坏死D.脑组织坏死时的表现E.干酪样坏死可以液化

6、湿性坏疽可发生于()

A.小肠B.肺C.下肢D.脾E.子宫

7、关于肉芽组织下列哪些正确()

A.呈颗粒状、色红湿润B.触之易出血C.神经末梢丰富有痛觉

D.缺乏神经末梢无痛觉E.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

8、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上的作用()

A.形成肉芽肿B.抗感染、保护创面C.形成胶原缩小创面

D.填补伤口和组织缺损E.机化

9、关于二期愈合哪些正确()

A.组织缺损大B.创缘不齐无法对合C.伴有感染D.愈合时间长E.形成瘢痕大10、影响再生修复的局部因素有()

A.年龄B.局部血供C.感染异物D.营养E.神经损伤

11、凝固性坏死常见于()

A.小肠B.肾C.肺D.脾E.阑尾

12、关于干性坏疽下列哪些正确()

A.常见于动脉阻塞,静脉回流仍通畅的四肢末端B.坏死组织干燥、皱缩、质地坚实C.坏死组织呈黑色D.主要原因是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E.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炎症性分界

13、关于湿性坏疽下列哪些正确()

A.常发生于动脉和静脉同时阻塞的四肢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B.感染较重

C.多恶臭D.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多有明显分界E.坏死组织按之有捻发感

14、关于坏死组织的结局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较小的坏死组织可溶解吸收B.皮肤、粘膜或肺、肾的坏死组织可脱落或溶解排出C.组织坏死范围较大可机化D.坏死组织可钙化E.坏死组织周围可有结缔组织包裹

15、肉芽组织的功能是()

A.填补伤口B.抗感染及保护创面C.机化血凝块D.恢复创伤处的功能E.化生

补充多选题

1 .可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的组织是:

A. 血管壁

B. 骨组织

C. 胶原纤维

D. 神经纤维

E. 肌纤维

2. 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萎缩的原因有

A. 局部缺血

B. 局部长期受压

C. 左下肢骨折长期卧床

D. 慢性消耗性疾病

E. 长期饥饿

3. 不属于病理性萎缩的有

A. 脑动脉粥样硬化时的脑萎缩

B. 青春期后的胸腺萎缩

C. 老年妇女的卵巢萎缩

D. 脑出血后的下肢萎缩

E. 输尿管结石所致的肾萎缩

4. 心肌萎缩的超微结构变化有

A. 自噬小体增多

B. 线粒体增多

C. 高尔基体增多

D. 内质网增多

E. 脂褐素增多

5. 下列那些器官体积增大与内分泌有关

A. 双侧甲状腺对称性增大

B. 前列腺增生症

C. 高血压的心脏肥大

D. 妊娠期子宫增大

E. 运动员的与运动有关的肌肉肥大

6. 组织、细胞发生坏死时,其形态改变多样,包括

A. 核固缩、碎裂、溶解

B. 胞质嗜酸性增加

C. 基质和纤维裂解

D. 炎细胞浸润

E. 细胞结构、轮廓保存

7. 可发生坏疽的器官或组织是

A. 皮肤

B. 肺

C. 阑尾

D. 脾

E. 子宫

8 .萎缩心肌的电镜形态特点包括

A. 自噬泡增多

B. 线粒体减少

C. 溶酶体增多

D. 内质网减少

E. 肌原纤维增多

9 .易发生化生的组织为

A. 关节软骨

B. 支气管粘膜

C. 横纹肌

D. 宫颈粘膜

E. 胃粘膜

10 .好发鳞状上皮化生的部位有

A. 宫颈

B. 肾

C. 支气管

D. 阴道壁

E. 口腔粘膜

11 .脑实质萎缩可发生于:A. 脑动脉粥样硬化 B. 脑积水 C. 脑脓肿 D. 乙型脑炎 E. 脑动脉栓塞

12 .心脏萎缩在大体上表现为

A. 体积缩小

B. 心室内膜呈虎斑状

C. 冠状血管迂曲

D. 心肌呈褐色

E. 乳头肌变粗

13 .下列哪些器官发生的增生与激素作用有关

A. 乳腺

B. 甲状腺

C. 肾上腺

D. 唾液腺

E. 扁桃体

14 .下述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中,哪些可以癌变

A. 代偿性肥大

B. 鳞状上皮化生

C. 过度增生

D. 肠上皮化生

E. 萎缩

15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有

A .年龄

B .局部血液循环状态

C .神经支配

D .维生素C

E .Zn 等微量元素

16 .纤维组织再生是,成纤维细胞的来源是

A .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转变而来

B .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转化而来

C .肉芽组织

D .结缔组织化生

E .血管内皮细胞索转化而来

五、问答题

1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2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

3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4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5举例说明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易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其形态学表现如何?

6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7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8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

9试从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方面比较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10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11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12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13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各有何特点,常发生于哪些器官

14、试述坏死类型及其结局。

15何谓坏疽?试述其类型和特点。

16试述创伤愈合的类型和特点

17试比较肥大和增生这两种不同的病理过程

18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

第一章、适应损伤和修复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萎缩——正常发育的器官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而致器官或组织缩小称为萎缩。

2、肥大---

3、增生---

4、化生——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由于环境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称化生。

5、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时,往往可见左心内膜下尤乳头肌处出现成堆的黄色条纹,与正常的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故称为虎斑心。

6、心衰细胞:

7、干坏死——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死亡称为坏死。

8、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物质、血凝块和其他异物的过程。

9、凋亡---

10、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及少量的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二、填空题

1、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营养不良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

3、血管壁、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内玻璃样变

4、不稳定、稳定、永久细胞

5、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6、出芽、

7、静脉通畅、动脉阻塞静脉淤血、与外界相通

8、一期愈合、二期愈合、痂下愈合9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

三、是非题

1.√ 2.×肢体干性坏疽是动脉阻塞,静脉通畅及水分蒸发所致。 3.√

4.×一侧肾盂积水,对侧肾脏增大,既有代偿性肥大又有增生。

5.×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长入坏死组织,属于机化。

6.×慢性淋巴结炎淋巴滤泡增大,淋巴结肿大属增生。

7.×化生是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由于环境的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8.×心肌脂肪变性是指较多的脂肪组织出现于心肌细胞纤维间。

9.×气球样变发生于严重的肝细胞水肿。10.×坏死时,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11.√ 12.√ 13.×坏疽是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的结果。

四、选择题

(一)单选题1.A 2.D 3.C 4.D 5.C 6.A 7.D 8.D 9.C 10.B 11.D 12.A 13.C 14.A 15.A 16.D 17.C 18.A 19.D 20.D 21.A 22.B 23.C 24.B 25.A 26.D 27.C 28.C 29.B 30.B 31BBBCC 36BDCDE 41 DCEBA 46 EDDCB

(二)多选题

1.AB 2.ACD 3.ABCE 4.ACE 5.BCDE 6.ABCE 7.ABDE 8.BCDE 9.ABCDE 10.BCDE 11.BD 12.ABCD 13.ABC 14.ABCDE 15.ABC 补充1.AC 2.ABC 3.BC 4.AE 5.BCD 6. ABCD 7.ABCE 8.ABCD 9.BDE 10. ABC 11. AB 12 ACD 13 ABC 14.BCD 15.ABCDE

16.AB

五、问答题

1、⑴肉眼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2、综合性因素肾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失用

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萎缩

血管受累→营养不良

⑵病理变化

1)肉眼①体积大;②实质薄;③肾盂、肾盏扩张。

2)光镜①肾实质变薄;②肾小球、肾小管数量减少;③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3、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

⑵机制:钠—钾泵功能障碍。

⑶好发器官:肝、心、肾。

⑷病变特点:1)肉眼体积增大、颜色变淡;

2)光镜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核可稍大;

3)电镜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4、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

⑵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

⑶病理变化: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

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⑷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5、⑴发生情况: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如发生萎缩的卵巢、乳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梗死后机化等。

⑵形态学表现:1)肉眼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2)光镜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均质,淡红色,成索或成片,其内纤维细胞和血管很少。

6、⑴形成: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⑵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普鲁蓝染色呈蓝色。

⑶临床意义:1)局部沉着过多,提示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2)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

7、⑴过程: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谢停止→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死加重。

⑵基本病变:1)核固缩、碎裂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

8、⑴关系:坏死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生变性。

⑵区别:1)变性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无改变;③可恢复正常;2)坏死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改变;

③有炎反应;④不能恢复正常。

9、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干性坏疽湿性坏疽

好发部位四肢末端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发病原因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阻

全身中毒症状轻重

病变特点干固皱缩,呈黑褐色,边界清楚明显肿胀,呈污黑色,恶臭,边界不清

10、⑴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如心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大);

⑵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单个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细胞坏死影响小);

⑶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皮细胞坏死影响大);

⑷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小)。

11、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

坏死凋亡

受损细胞数多少不一单个或小团

细胞质膜常破裂不破裂

细胞核固缩、裂解、溶解裂解

细胞质红染或消散致密

间质变化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无明显变化

凋亡小体无有

细胞自溶有无

急性炎反应有无

12、①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

②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

③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

其他异物;

④结局: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13、凝固性坏死:①坏死呈固态,色灰白或淡黄、质坚实干燥。镜下:与健康组织明显分界,坏死处细胞结构消失,组织结构轮廓尚存。②常见于心、肾、脾等。

液化性坏死:①坏死组织迅速崩解,液化。②见于脑软化、脓肿、脂肪坏死等。

14 1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纤维蛋白样坏死

坏疽

①溶解吸收:较小的坏死组织,可被溶酶体酶分解液化为淋巴管、小静脉吸收。

②分离排出:较大坏死组织的吸收,出现炎性反应,与健康组织分离,可形成溃疡、空洞等。

③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不能被吸收或排出时,由肉芽组织机化,不能完全机化则由结缔组织包裹。

④钙化:钙盐沉积于陈旧的坏死组织的过程。

15、坏疽:大块组织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

(1)干性坏疽:见于四肢末端,其特点为坏死组织呈黑褐色,干固,多皱缩,与正常组织境界清楚,全身中毒症状轻。

(2)湿性坏疽:常见于动静脉同时阻塞的四肢或与外界相通的肺、肠、子宫等,其特点为坏死组

织呈污黑色或灰绿色、湿润、肿胀、恶臭。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

(3)气性坏疽:常见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的感染。其特点为产生大量气体,使组

织含气泡呈蜂窝状,色污秽暗棕,病变发展迅猛,后果严重。

16、1)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例如手术切口。这种伤口中只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瘢痕少,留下一条线状瘢痕

2)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往往需要清创后才能愈合。二期愈合与一期愈合不同之处有:①由于坏死组织多或感染,局部组织继续发生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②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伤口内肉芽组织形成量多。③愈合的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较大,抗拉力强度较弱。

3)痂下愈合:是指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干燥后形成硬痂,在其下面进行上述愈合过程。待上皮再生完成后,痂皮即脱落。痂下愈合所需时间较长。痂皮由于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故对伤口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痂下渗出物较多或已有细菌感染时,痂皮反而影响渗出物的排出,使感染加重,不利于愈合。

17.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病理过程, 1)它们都可以导致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但肥大是由于功能代谢增大,细胞体积增大而致;增生是由于细胞分裂旺盛,细胞数目增多而致;2)两者发生机制有交叉,所以往往肥大伴有增生或增生伴有肥大比如,妊娠子宫体积的增大,哺乳期乳腺的增大;3)但是有些器官体积增大只有肥大没有增生,比如心肌。

18、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坏死组织少多

炎性反应轻重

表皮再生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

肉芽组织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不明显明显

愈合时间 5~7天达临床愈合(短)时间长

瘢痕少、规则、线状大、不规则

第一部分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第一部分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一、是非题` 1.湿性坏疽属液化性坏死,而干性坏疽属凝固性坏死。( ) 2.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3.不完全再生早期常以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 ) 4.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 5.肉芽组织及肉芽肿内均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 ) 6.脂肪变性有时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7.气球样变性是脂肪变性的一种类型,制片过程中脂肪溶解,细胞呈气球样。( ) 8.脑组织坏死多属凝固性坏死。( ) 9.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 10.干酪样坏死的镜下特征是组织轮廓保持一段时间。() 11.骨再生能力弱,因此骨折后须固定。( ) 12.坏疽是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形态。() 13.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 14.变性是指细胞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 15.凡是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都称为萎缩。( ) 16.气球样变,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均属可复性的病变。()17.结缔组织玻变在镜下可见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 18.生理性再生属完全再生,而病理性再生属于不完全再生。() 19.外周神经纤维损伤时,如其相连神经细胞未受损,可完全再生。( ) 20.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 21.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损伤。( ) 22.干酪样坏死及脂肪坏死均属凝固性坏死。( ) 23.骨折后骨组织可通过完全再生而修复。( ) 24.肺出血性梗死并腐败菌感染即为湿性坏疽。( ) 25.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伴感染的伤口。( ) 26.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属于适应性改变。( ) 二、填空题 1.骨折愈合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2.鳞状上皮化生最常见于、。 3.Mallory小体是指。 4.坏死的结局有、、、。 5.常见的变性有、、、、。 6.常见病理性萎缩有、、、、五种。 7.机体的适应性改变有、、、四种类型。 8.形态学上可将坏死分为、、、四种类型。 9.玻璃样变性有、和三种。 10.按再生能力,可将人体组织或细胞分为、、三类。 11.苏丹Ⅲ染色可将。 12.水变性和脂变的原因常是、、。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病理学教研室龙捷 ?电话:37103237 (A1-637)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重点掌握适应性反应、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的非损伤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适应性反应包括: 1.萎缩 2.肥大 3.增生 4.化生 ?萎缩(atrophy) ?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目的减少。 ?病理性萎缩的类型 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局部性 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脑积水; 失用性萎缩:长期卧床; 去神经性萎缩:ALS,脑卒中,神经离断; 内分泌性萎缩:绝经后子宫、卵巢萎缩 老化和损伤性萎缩:阿尔茨海默病、萎缩性胃炎

?萎缩的病理变化 ?大体:器官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功能降低。质韧、色深、包膜皱缩。 ?光镜:细胞数目、体积、细胞器、残存体。 ?类型: 1 生理性:运动员的肌肉、妊娠期的子宫 2 病理性: ①代偿性肥大 如高血压早期的左心室、单侧肾切除后的对侧肾 ②内分泌性肥大 如甲亢时的甲状腺、垂体瘤时的肾上腺 ?病变: ?大体: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增强。 ?光镜: ①细胞器体积大、数目多,核DNA含量↑; ②细胞体积增大。 ?肥大有一定的代偿功能 ?过度肥大会诱发器官组织的损害 ?假性肥大 实质细胞萎缩、间质细胞增生、器官体积不变或增加

? 2 病理性: ?(1)代偿性增生:肉芽组织、慢性炎症 ?(2)内分泌增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增生与肥大的关系 ?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器官,其体积增大是肥大和增生的共同结果 ?细胞分裂增殖能力低的器官,其体积增大仅仅是肥大所致?化生(metaplasia) 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类型 ①鳞状上皮化生:气管柱状上皮,胆囊粘膜上皮,宫颈粘膜柱状上皮。 ②肠上皮化生:胃粘膜转化成小肠或大肠粘膜。 ③结缔组织化生:软骨化生,骨化生,骨化性肌炎 ?化生的意义 ?化生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化生可以是一种防御反应 ?化生也可以是一种癌前病变(如食管癌、肺癌)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

第六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教学目的 明确细胞和组织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萎缩、变性、坏死、病理性色素沉着、结石形成的概念、发生机理、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概念 2、萎缩、变性、坏死的病理变化及时机体、影响 3、结石形成的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 概述: 1、进行性变化:即细胞进行性生长,指细胞增大、细胞器复制(细胞增生、肥大、再生、修复,创伤愈合)等,趋向适应,恢复方向进展。此时物质代谢同化大于异化。 2、退行性变化:即细胞的损伤(萎缩、变性、死亡),细胞功能↓,向死亡发展,此时物质代谢异化大于同化。 细胞组织的损伤机械性——直接作用于细胞的损伤。 其它各种致病因子——由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开始。 细胞损伤发展过程: 细胞代谢改变—→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变化和肉眼可 见形态学变化(病变)—→病因除去后恢复常态(可逆性变化)。 ↘严重不可逆病变—→细胞死亡。 营养不良性变化——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细胞组织的物质代谢发生障碍,进而在形态结构上发生各种病变,最后引起功能障碍的变化。 萎缩、变性等——轻微可逆变化,细胞仍能维持不同水平生命活动。 坏死——不可复性损伤,死亡。 损伤——变性、坏死。 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补充资料 组织细胞的损伤——基础性病理变化。 一、原因 缺氧、化学物质、药物、物理(机械、高温、低温、高低气压、电流、辐射等)、生物因子(细菌、病毒、真格菌、寄生虫等)、营养失衡、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 缺氧是细胞损伤的非常重要的基本环节。 老年动物的细胞处于生理性自然退化状态,对于长期积累的或即时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损伤作用会更为敏感—→衰老(aging)或老化(semility)。 在人类有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这是一种思想、情感障碍引发细胞损伤所形成的器质性疾病。 如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冠心病、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由于诊断过程本身继发的伤害。 二、机制 发生机制复杂,如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氧自由基)增多、胞浆内高游离Ca+2、缺氧、化学毒作用、遗传物质变异等。

试验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实验一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大体和镜下标本的病变特征 2.掌握不同类型坏死的大体表现 3. 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观察 1.脑萎缩: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回变窄,脑沟变宽。 2.心脏萎缩:心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呈深褐色或棕褐色。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呈蛇行状迂曲,切面心壁变薄。 3.心脏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心脏重量增加,左心室心肌代偿性肥大,左心室壁增厚,可达2.0cm ,乳头肌、肉柱增粗。 4. 肾细胞水肿:肾脏肿胀,包膜紧张,重量增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灰白混浊,失去正常光泽,似沸水烫过。 5.肝脂肪变性:肝脏增大,边缘钝圆,包膜紧张;切面稍隆起,边缘外翻;色淡黄、质软、有油腻感。 6.脾凝固性坏死:脾的近表面区域见一个或多个边界清楚、锥体形的梗死区(凝固性坏死),锥体的底位于脾表面,稍凹陷,尖端指向脾门。切面见呈梗死灶呈楔形,土黄色或灰白色,均匀一致,质致密而干燥。 7.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体积增大,切面正常淋巴结结构消失。新鲜干酪样坏死为淡黄色,质地松软、细腻,状似干奶酪样或豆腐渣样(固定后及陈旧性干酪样坏死呈灰白色)。 脑回变窄 脑沟变宽

8.足干性坏疽:足自其远端起始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9.足湿性坏疽:足明显肿胀,湿润。呈暗绿或污黑色,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 10.肺脓肿(液化性坏死):肺切面可见单房之脓肿,脓液已流失,腔较大,边界清楚,有一较厚的脓肿壁,由灰白色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二)病理切片观察 1. 肾细胞水肿:首先找到肾小体,区分肾小体周围的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观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界限不清,凸出于腔内,以致管腔狭小而不规则;胞浆内有伊红染色的颗粒,颗粒细小,大小较一致。部分胞浆已崩解脱落入管腔,细胞核清晰。肾间质中毛细血管受挤压。 2.肝细胞水肿:此为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之切片。肝细胞因胞浆内水含量增多而明显变大,胞浆淡染,称胞浆疏松化;有的肝细胞胞浆透明,称气球样变。肝细胞核的形态大致正常。肝窦受压变狭窄。 3. 肝脂肪变性:肝小叶的结构尚存在(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体积增大、变圆,胞浆内出现了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脂肪滴空泡(该空泡处原为脂滴,制作石蜡切片时被有机溶剂溶去)。有的空泡细小、量多,分布在核周围,有的融合成一个大脂滴空泡,将肝细胞核压向边缘,形似脂肪细胞。肝窦受压、变狭窄。 4.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内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之间为纤维母细胞和各种炎细胞,纤维母细胞胞体呈圆形、椭圆形或星芒状,胞浆丰富,略显嗜碱性,胞核体积大,染色淡,可有1~2个核仁;炎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5.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玻璃样变性的结缔组织,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变粗,彼此融合,形成均质的梁状或片状粉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6. 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细动脉,如脾中央动脉、肾入球小动脉等。此为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下凝固,形成均匀红染的无结构状物质,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又称细动脉硬化, 7.宫颈腺体鳞状上皮化生:宫颈管粘膜部分粘液腺泡腺腔尚可辩认。部分宫颈管粘膜固有的柱状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取代,鳞状细胞分化成熟,腺泡腔消失,细胞团周围有完整基底膜。腺泡之间结缔组织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 A、细胞膜 B、细胞浆 C、细胞器 D、细胞核 E、细胞连接 2.细胞坏死后,核的变化之一可表现为: A、核分裂 B、核碎裂 C、核异型 D、核仁肥大 E、核膜增厚 3.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 A、凝固 B、梗死 C、栓塞 D、坏疽 E、脂肪坏死 4.下列各项属病理性增生与肥大的是() A、妊娠期子宫肥大 B、哺乳期乳腺肥大 C、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 D、运动员肌肉肥大 E、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5.在萎缩的肌细胞可见() A、含铁血黄素 B、脂褐素 C、黑色素 D、胆色素 E、纤维素 6.细胞水肿与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肝、肾 C、肺、脾、心 D、心、肝、脾 E、肝、肾、脾 7.下列哪种变性性质上为组织坏死() A、细胞水变性 B、玻璃样变性 C、纤维素样变性 D、黏液变性 E、淀粉样变性 8.下述哪项与液化性坏死无关() A、脑组织坏死 B、化脓性菌感染 C、乳房的外伤性脂肪坏死 D、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坏死 E、肾梗死 9.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 A、表皮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血管皮细胞 E、软骨母细胞 10.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可拆线()A、第3天 B、第5~6天 C、2周 D、3周 E、以上都不是 11.有关肉芽组织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提法是() A、肉芽组织是不完全修复的必经之途 B、含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常伴有炎性水肿及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 D、当它老化时血管和胶原均见增多

E、最后被大量纤维组织反取代 12.肉芽组织与肉芽肿的光镜下区别在于() A、局部是否有淋巴细胞浸润 B、病灶是否有单核细胞浸润 C、局部是否有单核巨噬细胞结节形成 D、是否有纤维细胞增生 E、是否含有毛细血管 13.最易通过完全性再生达到修复的组织是()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骨组织 D、神经组织 E、肌肉组织 14.易发生化生的组织为() A、关节软骨 B、支气管粘膜 C、横纹肌 D、宫颈粘膜 E、胃粘膜 15.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常为() A、脂肪坏死 B、坏疽 C、干酪样杯死 D、凝固性坏死 E、液化性坏死 16.关于脂肪变性,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器官体积肿大,质地变硬 B、器官颜色灰白,切面有油腻感 C、镜下见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HE染色) D、镜下见胞浆充满淡红染微细颗粒(HE染色) E、为一种不可恢复性病变 17.营养不良性萎缩时,首先萎缩的组织是: A、肌肉 B、肝脏 C、心脏 D、脑 E、脂肪 18.创面一期愈合的条件是() A、手术烧伤 B、刀伤 C、创面小面整齐,组织损伤少 D、不伴有继发感染的创面 E、已经扩创处理的大面积创伤 19.肉芽组织中一般不含有()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神经纤维 D、细菌 E、异物 20.细胞坏死过程中,核变小,染色质浓聚,被之为() A、核包涵体 B、核溶解 C、核碎裂 D、核分裂相 E、核固缩 21.区别组织坏死与尸体组织自溶最无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是()A、中性粒细胞浸润 B、充血反应带 C、病灶呈楔形 D、核碎裂、溶解 E、间质纤维蛋白样坏死 22.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病变是() A、肝阿米巴脓肿 B、心肌梗死 C、干酪样坏死 D、肾梗死 E、肝细胞嗜酸性小体

Unit1 组织和细胞损伤和修复

第一部分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一、是非题` 1.湿性坏疽属液化性坏死,而干性坏疽属凝固性坏死。( ) 2.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3.不完全再生早期常以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 ) 4.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 5.肉芽组织及肉芽肿内均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 ) 6.脂肪变性有时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7.气球样变性是脂肪变性的一种类型,制片过程中脂肪溶解,细胞呈气球样。 ( ) 8.脑组织坏死多属凝固性坏死。( ) 9.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 10.干酪样坏死的镜下特征是组织轮廓保持一段时间。() 11.骨再生能力弱,因此骨折后须固定。( ) 12.坏疽是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形态。() 13.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 14.变性是指细胞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 15.凡是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都称为萎缩。( ) 16.气球样变,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均属可复性的病变。()17.结缔组织玻变在镜下可见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 18.生理性再生属完全再生,而病理性再生属于不完全再生。() 19.外周神经纤维损伤时,如其相连神经细胞未受损,可完全再生。( ) 20.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 21.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损伤。( ) 22.干酪样坏死及脂肪坏死均属凝固性坏死。( ) 23.骨折后骨组织可通过完全再生而修复。( ) 24.肺出血性梗死并腐败菌感染即为湿性坏疽。( ) 25.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伴感染的伤口。( )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教学大纲要求 1. 掌握适应及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2. 掌握变性、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及后果。 3. 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4. 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与骨折愈合过程。 5. 熟悉再生的概念、类型及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与再生过程。 6. 熟悉适应、变性、坏死与修复的结局或转归。 7. 熟悉细胞凋亡与老化的概念及形态学表现。 8. 了解组织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9. 了解影响修复的因素。 二、理论内容提要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与病变特征,举例。 1、萎缩:病理性: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 2、肥大:代偿性,内分泌性 3、增生:内分泌性,代偿性,再生修复性,肿瘤性。 4、化生:(1)鳞状上皮化生:膀胱、肾盂移行上皮→鳞状上皮(鳞状化生可癌变) 支气管、胆囊、子宫颈柱状上皮→鳞状上皮(2)腺上皮化生:胃→肠上皮化生(大肠上皮化生可癌变)。 (3)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间叶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与损伤过程、机制 各种损伤因素→生化代谢改变→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光镜改变→肉眼改变。 机制: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缺氧,化学性损伤,遗传变异 2.细胞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 细胞核:大小、形状、结构、核内包含物及核仁的改变。 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的改变。 细胞膜:形态结构、通透性的改变。 3.各种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组织、细胞)及其形态学变化,举例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A型选择题 1 光镜下检见肯定的细胞损伤,在肝细胞缺血发生: A.5分钟后 B.15分钟后 C.30分钟后 D.60分钟后 E.120分钟后 2 HBsAg阳性肝炎时,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 A.粗面内质网增生 B.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 C.基质型线粒体肿胀 D.高尔基体肥大 E.溶酶体增大、增多 3 对各种损伤最敏感的细胞器是: A.粗面内质网 B.光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E.溶酶体 4 .关于干酪样坏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肉眼较松软 B.镜下组织结构遭破坏 C.容易液化 D.坏死灶中心结核菌少 E.发生机理为四型变态反应 5 Mallory小体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细胞成分有关: A.细胞膜 B.线粒体 C.核蛋白体 D.中间丝 E.光面内质网 6 下列各项属病理性增生与肥大的是: A.妊娠期子宫肥大 B.哺乳期乳腺肥大 C.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 D.运动员的肌肉肥大 E.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7 组织损伤时,血中酶含量升高是由于: A.细胞内酶减少,使血中酶相对增高 B.细胞内酶增多,释放入血增多

C.细胞内酶减少,释放入血增多 D.细胞外酶减少,均存在于血液中 E.损伤周围代偿性释放增加 8 下列器官肥大时不伴细胞增生的是: A.乳腺 B.甲状腺 C.心脏 D.肝脏 E.肾脏 9 营养不良性萎缩多累及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通常首先见于: A.骨骼肌 B.脑 C.肝脏 D.脂肪组织 E.心肌 10 在萎缩的肌细胞内可见: A.含铁血黄素 B.脂褐素 C.黑色素 D.胆色素 E.纤维素 11 支气管粘膜上皮鳞化属哪种改变: A.分化不良 B.异型增生 C.不完全再生 D.癌前病变 E.适应性改变 12 肠上皮化生的概念是: A.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上 B.肠上皮转变为其它上皮 C.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 D.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 E.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上皮 13 细胞水肿与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肝、肾 C.肺、脾、心 D.心、肝、脾 E.肝、肾、脾 14 发生脂肪变性的细胞,电镜下可见脂滴形成于: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胞浆基质 D.自噬泡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适应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为了避免损伤,可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与之协调的过程称为适应。在形态学上的改变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 1.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体积变小称为萎缩。通常是由于该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所致,有时也可因细胞数目减少引起,或二者兼有。萎缩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萎缩有的表现为全身性萎缩,如消化道慢性梗阻;有的表现为局部组织器官萎缩,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肾等器官萎缩。此外,萎缩又可分为:①营养不良性萎缩;②废用性萎缩;③压迫性萎缩;④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等。 2.病变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韧、包膜增厚。光镜下萎缩的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或两者兼有。胞浆常深染,核浓缩。心肌萎缩时,其胞浆内可出现脂褐素。 3.后果萎缩一般是可复性的,如原因持续存在,萎缩的实质细胞最后消失。 (二)肥大 概念:细胞体积增大,使该器官、组织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一般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两类。病理情况下,例如高血压病,左心负荷加重,心肌纤维体积增大,属代偿性肥大。肥大有时需与实质细胞萎缩、间质增生引起的假性肥大区别。 (三)增生 概念:细胞数量增多,使该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增生也有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之分。肥大和增生常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 (四)化生 1.概念化生是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的过程。化生是一种可复性病变,原因去除后大多可恢复。 2.类型 (1)鳞状上皮化生:气管及支气管的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胆囊粘膜上皮、宫颈粘膜上皮、肾盂的移行上皮等在慢性炎症时转化为鳞状上皮。 (2)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部分胃粘膜上皮转化为肠粘膜上皮,出现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甚至形成小肠绒毛。如果一种腺上皮转化为另一种腺上皮,则称为腺性化生。 (3)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如间叶组织化生为脂肪组织或透明软骨。 3.意义化生对机体是有利的,但也有其局限性和不完善性。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概念: 适应(adaptation): 指细胞或由其构成地组织、器官能够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损伤(injury): 指细胞和组织遭受内、外环境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的作用时即可发生损伤。分为可复性损伤和不可复性损伤。 引起变性或死亡与有害因子的强度和性质及受累组织和细胞的种类有关。常温下大脑缺氧后能复苏的时间为5~10分钟,肝:30~35分钟,肺:60分钟,肾:60~180分钟。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增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及其组成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增强。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内分泌性肥大。如:妊娠期子宫和哺乳期乳腺的肥大。 代偿而肥大的器官超过其代偿限度时便会失代偿。如:肥大心肌的失代偿→心衰。 假性肥大:组织、器官的细胞(实质)萎缩时,常继发其间质(主要是脂肪组织)增生,有时使组织、器官的体积比正常还大,称假性肥大。 发育不全(hypoplasia): 器官先天的部分性和完全未发育所致的体积小分别称为发育不全和不发育(agenesis)。 (二)增生(hyperplasia) 指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分为代偿性增生(如:低钙血症引发的甲状旁腺增生);内分泌性增生(如:妊娠期的子宫,哺乳期的乳腺);再生性增生。 受机体调控的细胞增生在引发因素去处后便可停止,而肿瘤细胞属于失控性增生,但是过渡增生的细胞有可能演变为肿瘤性增生。(如: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三)萎缩(atrophy)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组织和细胞适应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原因和发生机制、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 损伤的修复:再生、创伤愈合、纤维性修复 在生活过程中,机体的细胞、组织经常不断地受到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因子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反应和调节机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抵制刺激因子的损害并得以存活。细胞、组织或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出相应的功能和形态改变称为适应(adaptation)。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机体的这种反应能力可保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护机体正常生存,但这种反应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越了一定界限,细胞就有可能出现损伤(injury)。较轻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即消除刺激因子后,受损细胞可恢复常态,通常称之为变性或亚致死性细胞损伤。严重的细胞是不可逆的,最终将致细胞死亡。 正常细胞、适应细胞、可逆性损害细胞和不可逆性损害细胞呈现代谢、功能和形态的连续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之间往往无截然的界限。可复性改变和不可复性改变之间也常难以截然区分。一个刺激究竟会引起细胞的适应反应、损伤还是死亡,不仅由刺激的性质和强度决定,还与细胞的易感性、血供、营养等有关。适应与损伤是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第一节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一、萎缩 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到正常状态后受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器官、组织或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组织器官的未曾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实质细胞萎缩时,常继发其间质(主要是脂肪组织)的增生,有时使组织、器官的体积甚至比正常还大,称为假性肥大,见于萎缩的胸腺和肌肉等。 萎缩通常由于细胞的功能活动降低、血液及营养物资供应不足,以及神经或内分泌刺激减少等引起。 (一)分类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类 1.生理性萎缩机体的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这种现象也称退化。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妊娠后子宫的复旧、高龄时期出现的老年性萎缩(不可恢复性)。 2.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1)营养不良性萎缩:有全身性和局部性营养不良性萎缩,前者常见于蛋白质等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如消化道梗阻长期不能进食或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结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 复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萎缩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体积缩小 B.细胞数目减小 C.细胞功能降低 D.细胞适应减弱 2.当尿路阻塞时,尿液在肾盂中潴留,引起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变薄,称为: A.变性 B.肥大 C.萎缩 D.增生 3.骨折时石膏固定后患肢可出现: 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神经性萎缩 4.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着增多,称为: A.代偿 B.适应

C.变性 D.坏死 5.最常见的轻度变性是: A.细胞水肿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纤维蛋白样变性 6.脂肪变性是指: A.脂肪细胞内出现了脂肪滴 B.组织内出现了脂肪细胞 C.正常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D.脂肪组织中脂滴增多 7.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是: A.变质 B.变性 C.坏死 D.死亡 8.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A.脾、肾、肺 B.心、肝、肾 C.心、肺、脾 D.肝、肾、脾 9.最严重的组织损伤是:

A.水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坏死 10.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常发生于: A.细动脉 B.小动脉 C.大动脉 D.小静脉 11.下列哪种变性实为组织坏死的一种表现:A.玻璃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纤维蛋白样变性 D.黏液样变性 12.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哪项改变: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器 D.细胞核 13.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是: A.病变部位不同 B.病变范围不同 C.病变性质不同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坏死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坏死 坏死 生活机体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出现的形态学改变称为坏死(necrosis)。各种损伤因子,只要其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或持续一定的时间,均可导致细胞的死亡。细胞死亡可表现为坏死和凋亡。坏死较常见,是指在损伤因子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并发生了一系列形态学改变。由组织细胞的变性逐渐发展而来的坏死叫渐进性坏死。凋亡大多数是指在生理状态下细胞更新的程序性死亡,但在病理状态下也可发生。 1.坏死的病理变化 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 核浓缩(pyknosis):即由于核脱水使染色质浓缩,染色变深,核体积缩小 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分散在胞浆中。 核溶解(karyolysis):DNA降解,核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核染色浅淡。坏死组织核改变 细胞浆的改变:胞浆红染,结构崩解呈颗粒状。 间质的改变:实质细胞坏死后的一段时间内,间质常无改变,后可有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断裂、液化。 肉眼:坏死组织失去正常组织的光泽,污秽,痛觉消失。 2.坏死的类型 1. 局灶性胞浆坏死:坏死仅局限于细胞的某一部位,坏死区由界膜加以包裹,从而与周围健康胞浆相隔离。 2. 凝固性坏死:是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的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coagulation necrosis)。其特点是坏死组织的水分减少,而结构轮廓则依然较长时间的保存。如肾梗死,其特殊类型有两种。脾凝固性坏死肾凝固性坏死肾凝固性坏死(HE)肾上腺凝固性坏死(HE) 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如结核病时发生的凝固性坏死,其组织彻底崩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大体呈淡黄色干酪样。肺干酪样坏死坏死后空洞形成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HE)干酪样坏死(HE) 坏疽:当大块组织坏死后,由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败菌的感染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的形态改变,称为坏疽(caseous necrosis,caseation)。坏疽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干性坏疽:是凝固性坏死的组织水分蒸发变干的结果,多见于四肢未端。坏疽的组织干固皱缩状,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足干性坏疽 (2)湿性坏疽:多发生于内脏,也可见于四肢(当其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又受阻,伴淤血水肿时)坏疽组织水分多,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伴有恶臭,如坏疽性阑尾炎等。肠湿性坏疽下肢湿性坏疽 (3)气性坏疽: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腐败弧菌等厌气菌感染时,细菌分解坏死组织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含气泡呈蜂窝状。气性坏疽 3.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on necrosis):是指坏死组织溶解形成软化灶。常见于含可凝固的蛋白质少和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等部位。脑液化性坏死脑液化性坏死(HE)脑液化性坏死(HE) 脂肪坏死:为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有酶降解性和外伤性两种。前者见于急性胰腺炎时,胰酶外溢引起胰腺周围脂肪组织坏死,后者是由于外伤脂肪细胞破裂而引起的脂肪组织坏死。脂肪坏死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一节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适应(adaptation)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内外环境的改变作出的非损伤性的应答反应。 ?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达到新平衡,以避免环境改变引起的损伤。 ?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老化(aging)或衰老(senescence):随年龄增大,各器官系统均发生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这种生命活动全面下降的总和就是衰老。细胞老化是个体老化的基础。 一、萎缩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称为萎缩分类: –生理性萎缩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与年龄及内分泌关系密切。许多结构、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乃逐渐萎缩,称为退化:如青春期后的胸腺、妊娠期后子宫复旧、授乳期后乳腺复旧、绝经期后的卵巢,子宫及乳腺、高龄几乎一切组织和器官均萎缩,尤其脑、心、皮肤。 –病理性萎缩 ?发育不全及未发育:器官或组织先天地未充分发育至正常大小,或处于根本未发育状态。 ?如:发现一位患者的肾脏明显缩小,是否是肾萎缩? 病理性萎缩:在病理状态下,由于致病因素作用,组织细胞内代谢障碍,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因而细胞功能降低,久之细胞缩小或减少。 1营养不良性萎缩: 全身性:见于长期营养不良(如全身消耗性疾病、恶病质)、消化道梗阻。此时按脂肪、肌肉、脾、肝、肾、心肌、脑顺序萎缩,有其代偿意义。 局部性:动脉硬化症引起脑、肾萎缩,为局部血管病变所致。 2废用性萎缩:长期不活动、工作负荷减少。如骨折 3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经元或轴突损伤,其效应器官及组织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发生营养障碍。如脊髓灰质炎 4压迫性萎缩:组织、器官长期受压,如肾盂积水 5内分泌性萎缩:多见于内分泌功能低下时。如垂体受损时,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靶器官均萎缩。 萎缩的病理学改变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 复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萎缩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体积缩小 B.细胞数目减小 C.细胞功能降低 D.细胞适应减弱 2.当尿路阻塞时,尿液在肾盂中潴留,引起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变薄,称为: A.变性 B.肥大 C.萎缩 D.增生 3.骨折时石膏固定后患肢可出现: 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神经性萎缩 4.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着增多,称为:A.代偿 B.适应

C.变性 D.坏死 5.最常见的轻度变性是: A.细胞水肿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纤维蛋白样变性 6.脂肪变性是指: A.脂肪细胞内出现了脂肪滴 B.组织内出现了脂肪细胞 C.正常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D.脂肪组织中脂滴增多 7.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是: A.变质 B.变性 C.坏死 D.死亡 8.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A.脾、肾、肺 B.心、肝、肾 C.心、肺、脾 D.肝、肾、脾

9.最严重的组织损伤是: A.水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坏死 10.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常发生于: A.细动脉 B.小动脉 C.大动脉 D.小静脉 11.下列哪种变性实为组织坏死的一种表现:A.玻璃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纤维蛋白样变性 D.黏液样变性 12.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哪项改变: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器 D.细胞核 13.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是: A.病变部位不同

1-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M.1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适应的目的在于自身能在新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其表现形式为萎缩、肥大、增生与化生。 一、萎缩 萎缩(atrophy)是指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器官、组织萎缩时不仅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目也减少,而间质细胞增生,同时伴有代谢的减弱和功能的降低。 组织器官的未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萎缩可分为两大类:生理性萎缩及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与年龄有关,如青春期胸腺的萎缩,停经后卵巢、子宫、乳腺发生萎缩;老年人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如脑、心、肝、皮肤等,严重时骨小梁也萎缩,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一)病理性萎缩的类型 1.营养不良性萎缩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消化道慢性梗阻,长期饥饿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机体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引起全身萎缩。首先发生萎缩的是脂肪组织,其次为肌肉及肝、脾、肾等器官,心肌和脑的萎缩发生最晚。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脑组织缺乏足够血液供应,可引起脑萎缩。

2.神经性萎缩 神经性萎缩是由于神经元或神经纤维损伤,导致相应的器官和组织丧失了神经支配而发生萎缩。例如,脊髓灰质炎使患者的下肢肌肉可出现明显萎缩。 3.废用性萎缩 运动器官长期不活动,可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降低而发生萎缩。例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见萎缩的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加深,被膜出现皱缩。心脏萎缩时,心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呈现深褐色,心壁变薄,冠状动脉呈蛇行弯曲。脑萎缩一般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时,可见脑回变窄,脑沟加深加宽。镜下见萎缩的器官和组织表现为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间质如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基本要求(五)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 二、形态观察指导 1、肝细胞水肿 (一)萎缩2、肝细胞脂肪变 1、心脏萎缩 3、玻璃样变 2、脑萎缩(六)细胞死亡 3、肾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 1、凝固性坏死 (二)肥大 2、凝固性坏死 (三)增生 3、液化性坏死 (四)化生三、专业词汇 1、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四、相关基础医学课程综合复习参考纲目 2、子宫颈粘膜鳞状上皮化生 3、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 一、基本要求

(一)掌握细胞、组织的适应1和损伤2的有关概念。 (二)掌握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病理变化和发生机制。 二、形态观察指导 (一)萎缩 [萎缩3的概念类型后果] 1、心脏萎缩 [原因] 肉眼标本为老年人的心脏,体积变小(正常心脏大致相当于本人右拳大小),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蛇行样迂曲[原因]心肌呈棕裼色[原因],故称褐色萎缩(4) 镜下心肌纤维变细,排列稀疏,细胞核两端的胞浆内可见细小褐色颗粒,即脂褐素。[脂褐素的来源和意义] 2、萎缩 [脑萎缩5的原因后果] 肉眼标本为老年人的大脑。大脑两半球对称地弥漫性缩小,脑回变窄,脑沟变宽(尤以额叶明显)。 3、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

(肾盂积水6的原因) 肉眼标本为成人的肾脏。外观上,肾体积增大。剖面:肾盂和肾盏囊性扩张,皮质变薄;囊腔内充满尿液(继发感染时变为脓性,即肾盂积脓)。(二)肥大 [肥大7的概念类型] 肉眼高血压患者的心脏(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心肌代偿性肥大(8)。高血压病时,外周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心肌排血负荷增加,致使心肌代偿性肥大,左心室明显增厚(向心性肥厚,正常厚度约1cm). (三)增生 (增生(9的概念) 镜下慢性炎症时的复层鳞状上皮增生。皮肤和食管、咽、喉、子宫颈等处粘膜发生炎症时,其表被的复层鳞状上皮增生;上皮组织因细胞层次增多而不同程度地增厚。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态上大致正常。 肉眼结节性甲状腺肿。 (四)化生 1、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肠化11)

病理学练习第一章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习题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习题:选择题 单选题 1.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 B.阑尾 C.膀胱D.四肢 E.子宫 2.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脾、肺 C.心、肝、肠 D.肝、肾、脾E.心、肝、肾 3.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 A.腺体 B.骨骼肌 C.神经细胞 D.软骨E.平滑肌 4.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 A.过再生性增生 B.再生性增生C.甲状腺肥大 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5.“肥大”是指: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E.间质增生 6.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时.说明:

A.细胞正开始死亡 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7.肉芽组织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A. 新生毛细血管的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E.以上都不是 8.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 A.机化 B.钙化C.分化D.化生 E.适应 9.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神经性萎缩B.废用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10.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 A.肺 B.肾C.脑 D.心 E.肝 11.细胞水肿发生的机理是: A.内质网受损B.线粒体受损C.高尔基氏器受损 D.核糖体

受损E.中心体受损 12.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 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B.软骨>腱>肾小球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 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13.细胞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 A.肌丝增多B.线粒体增多C.滑面内质网增多 D.粗面内质网增多E.自噬泡增多 14.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 A.再生B.增生C.化生 D.机化E.不完全再生 15.细胞缺氧、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出现: A.钠多,钾多,水多B.钠少,钾多,水少C.钠多,钾少,水多D.钠多,钾少水少 E.钠少,钾多,水多 16.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 A.骨骼肌B.脂肪组织C.肝D.脑 E.心肌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萎缩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体积缩小 B.细胞数目减小 C.细胞功能降低 D.细胞适应减弱 2.当尿路阻塞时,尿液在肾盂中潴留,引起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变薄,称为:A.变性 B.肥大 C.萎缩 D.增生 3.骨折时石膏固定后患肢可出现: 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神经性萎缩 4.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着增多,称为: A.代偿 B.适应 C.变性 D.坏死 5.最常见的轻度变性是: A.细胞水肿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纤维蛋白样变性 6.脂肪变性是指:

A.脂肪细胞内出现了脂肪滴 B.组织内出现了脂肪细胞 C.正常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D.脂肪组织中脂滴增多 7.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是: A.变质 B.变性 C.坏死 D.死亡 8.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A.脾、肾、肺 B.心、肝、肾 C.心、肺、脾 D.肝、肾、脾 9.最严重的组织损伤是: A.水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坏死 10.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常发生于: A.细动脉 B.小动脉 C.大动脉 D.小静脉 11.下列哪种变性实为组织坏死的一种表现: A.玻璃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纤维蛋白样变性 D.黏液样变性 12.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哪项改变: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器 D.细胞核 13.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是: A.病变部位不同 B.病变范围不同 C.病变性质不同 D.有无腐败菌感染 14.干性坏疽多发生于: A.肢端 B.肺 C.肾 D.脾 15.下列各项无再生能力的是: A.神经纤维 B.神经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原始间叶细胞 16.完全再生是指: A.同种细胞的修复 B.邻近细胞的修复 C.纤维性修复 D.手术修复 17.肉芽组织在光镜下主要由什么成份构成:A.炎症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B.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 C.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 D.毛细血管及胶原纤维 18.坏死组织逐渐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