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植物染色

用植物染色
用植物染色

第二课用植物染色(3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初步了解的染色概念及作用

2、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染色步骤及方法

3、通过找教学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曾经见过植物给物品染过色吗?你知道几乎任何植物都可以成为染色的染料吗?

二、材料与用具

5升左右的容器、无纺网格布、勺子、筷子、媒染剂(明矾、铁钉、醋)、植物等。

三、做一做

(一)到野外采集植物

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野外去采集植物

试一试哪些植物可以染色

(二)学习染色

分两种情况讲解染色方法

其一、用草(或枝叶)染色

其步骤:

1、选取可染色的草(或枝叶),洗净剪碎,用布包好。

2、在容器中装上一半清水,然后放入装有染料的布包,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

3、取出布包,放入待染的布料,加水至容器容量的80%左右,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

4、制取铁盐溶液

5、取50毫升铁盐溶液,完全溶入染色液中。

6、用流水充分漂洗染好的布料,晾干即可。

让学生注意步骤的紧凑性、有序性及严肃性。

示范后,让学生掌握实验的重点,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植物染料的提取及染色性能研究

植物染料的提取及染色性能研究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合成染料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纯天然提取、可再生和生物降解、环境相容性好、又具有某些保健性功能的植物染料重新吸引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皮革和羊毛都属于蛋白质纤维,与人体的亲和性好,可生物降解,属于绿色环保型纤维。 因此,研究植物染料的制备以及在皮革和羊毛上的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论文以林产废弃物板栗刺壳和核桃青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和浸提法提取其中的单宁,并对单宁的含量进行了粗略的估算。 对板栗刺壳的提取栲胶进行亚硫酸化改性,将改性后的栲胶应用于皮革的媒染染色。以硫酸铁和硫酸亚铁为媒染剂,探讨了媒染剂的用量、加脂剂和中和pH 对板栗刺壳改性栲胶媒染性能的影响。 将核桃青皮提取液应用于皮革染色,考察了稀土、壳聚糖和表面活性剂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以核桃青皮提取液、亚铁盐和焦性没食子酸混合溶液为染液,采用不同的媒染方法,探究了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浴比、媒染剂的用量和染色pH 等因素对染黑色羊毛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染色工艺进行了优化。 结果显示:板栗刺壳单宁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20min,料液比1:20,此时单宁的提取率可达14.78%;改性后的板栗刺壳栲胶媒染皮革可得到蓝黑色革,硫酸亚铁媒染的皮革比硫酸铁媒染的皮革颜色要深,并且随着媒染剂用量的增加,皮革的干湿擦牢度有所降低,综合各因素,在媒染剂用量为2%左右时,皮革的染色深度和干湿擦牢度都较好;加脂剂的加入可使媒染皮革的颜色变浅,说明加脂剂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败色作用;中和的pH对皮革的干湿擦性能和表观颜色深度影响不大,相比较而言,pH为6.5时较佳。核桃青皮单宁水浴浸

植物染色

草木染----一种天然的染色方法,利用大自然随手可得的材料对布料进行染色,草木染不但颜色质朴,淡雅,经久耐看,而且经过草木染得布料有防霉抗菌作用,对人体皮肤尤为有好处。 自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有色彩文化的地方就有情意,有情意的地方就有人文的深度。 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为此,我们得以了解植物染色在传统染色的重要性。 科技人员在研究中国古、旧地毯时发现,数百年前生产的地毯是植物染色,历经沧桑而不退色,依然光彩照人。天然染色的特点有: (1)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与人类共生共存,生生不息。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负担,保护环境。 (3)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润又有油性。植物染色的特点是:颜色柔和,不刺眼,不伤毛质中所含有的油性。对羊毛有保护作用,最大的优点是越用越漂亮,颜色越变越柔和,颜色保持年限可超过地毯的使用寿命,。 (4)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不仅纯洁艳丽,色泽柔和。而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又如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它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身分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5)天然植物染色主要针对的是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与植物染料几乎是同宗同根,有很好的亲和作用。 (6)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天然的色泽以外,植物沉静柔和而具有安定力的气质,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草木染的取材中,除了染料是健康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2011-11-29 13:42:34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整理后形成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 ?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中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se。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植物制片的一般染色方法。 2、学会并掌握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即细胞壁化学组成及细胞内主要后含物性质的鉴定方法。 二、材料和用品 1、自备材料:植物叶片、芹菜叶柄、土豆块茎、花生种子等等,解剖器、剃刀或双面刀片。 2、其它材料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蒸馏水、染色缸;%番红、% 固绿或1%苯胺蓝等染液、中性树胶、二甲苯、酒精、碘—氯化锌、盐酸—间苯三酚、苏丹Ⅲ、碘—碘化钾、10%氯化铁、盐酸等。 三、实验内容 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 2、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 四、实验方法 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 用徒手切片法切得的薄片,如果仅仅是为了临时观察,制成临时装片即可,这种临时制片不能长久保存,只能作临时观察之用,又由于没经过染色,结构显示的也不够清晰。为了求得更清晰地显示其细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并能够较长时间的保存,可以进一步染色及其它处理以至封片,从而可制成半永久或永久制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番红—苯胺蓝(或固绿)二重染色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二: 方法一: (1)将植物切片材料放入30%酒精中,5分钟后移入水中。 (2)用%番红水溶液染色12—24小时。 (3)倒去番红液,用清水冲洗数次后,再放回50%酒精中浸泡5分钟。 (4)将材料从50%酒精中转入70%酒精中脱色,直至硬木质化的细胞壁呈现红色,其它部分呈粉红色或近于无色时为止。 (5) 1%苯胺蓝(用70%酒精配制)对染2—5分钟。若用%固绿对染,则仅需半分钟左右即可。注意:此步染色,要不时地在显微镜下检视,切忌染色过深,当木质化细胞壁呈红色,其它部分为淡蓝或淡绿色时,即可停止。 (6)用95%酒精冲去多余染液,再经无水酒精脱水5分钟。 (7)放入等量无水酒精与二甲苯溶液中及纯二甲苯中透明各3分钟。 (8)将切片材料移入载玻片上,在二甲苯未干时立即加一滴中性树胶封片,尔后将玻片平放,自然凉干或置于摄氏35度温箱中烘干。 染色结果:木质化细胞壁呈现红色,纤维素细胞壁呈现蓝色或淡绿色。 方法二: (1)将切得的薄片移入盛有FAA固定液的小容器中,盖上盖固定半小时到1小时,24小时以上也可。材料经固定如不及时制片可移入70%酒精中长期保存。 (2)材料从固定液中移入盛有蒸馏水的小培养皿中,漂洗半小时到1小时,换水一次。 (3)将材料移入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加一滴苯胺番红染色约10分钟。 (4)吸去染液,滴入95%酒精洗两次,去浮色及脱水。 (5)加一滴苯胺固绿复染约2~5秒钟,并轻轻晃动玻片,使染色均匀。(注意:此步骤要迅速,若染色时间过长会使红色全部褪去。) (6)吸去染液,滴入无水酒精洗两次,去浮色及脱水。

植物巧染色教学案例

《植物巧染色》科技教学案例襄州区回民小学朱小英

植物巧染色 襄州区双沟镇回民小学朱小英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的染色概念及作用。 2、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染色步骤及方法。 3、通过找教学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了解常见的植物染色的方法。 学习准备: 植物:蒲公英、向日葵、猪草、芒草、蔷薇、石竹、翠菊花瓣若干等。 实验用具:5升左右的容器、无纺网格布、铁盐溶液、酒精灯、500毫升醋等勺子、筷子、媒染剂(明矾、铁钉、醋)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曾经见过植物给物品染过色吗?你知道几乎任何植物都可以成为染色的染料吗? 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 2、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 植物名称利用部位颜色染色效果 3、学习染色,分两种情况讲解染色方法。 其一、用草(或枝叶)染色,其步骤: (1)选取可染色的草(或枝叶),洗净剪碎,用布包好。 (2)在容器中装上一半清水,然后放入装有染料的布包,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 (3)取出布包,放入待染的布料,加水至容器容量的80%左右,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 (4)制取铁盐溶液 (5)取50毫升铁盐溶液,完全溶入染色液中。 (6)用流水充分漂洗染好的布料,晾干即可。让学生注意步骤的紧凑性、有序性及严肃性。示范后,让学生掌握实验的重点,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其二、染色的第二种方法用花瓣(果实)染色 师先讲解要点和注意事项示范染色步骤: (1)选取可染色的花瓣,用布包好放入碗中,倒入500毫升醋和1升40摄氏度的热水。 (2)揉搓花瓣,直至完全感觉不到布包中的花瓣为止。

草木染 植物染

草木染植物染 , 豆瓣上有一个名为“草木染”的相册,里面的说明这样写着:“草木染,亦称植物染,采用天然植物、中药材、花卉、蔬菜、茶叶制成染料,为织物染色。蓝染、扎染、蜡染、蓝印花布等均属此类。草木染取法自然,无污染,染出的织物色泽纯净柔和,散发草木清香。初经水洗,虽略有褪色,但正如岁月漂洗后的颜色,有一种宁静的、生活的味道。” 当我友邻中的几位手工爱好者开始动手实践这项手艺之后,我被那些温润、纯净的色彩深深吸引。虽然制作的过程多显得粗鲁,但最后晾晒在阳光底下的布料所透出的颜色,令人惊叹。如同融合了植物身上所有的精气:温度、色泽、呼吸……那些颜色总是复杂而温和,是活的,好像连生命的迹象都被保留了下来。植物的色彩是大自然的恩赐,当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将这样的赐予摄取,并最后归还自然,那应该是最好的事了。

(以下资料整理自《四季缤纷草木染》) 关于草木染 人类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才发明合成染料,在此之前的长远历史中,人们都是从天然材料中取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染料、动物染料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的使用最普遍,可以利用的染材种类也最丰富。中国古籍《唐六典》中记载:“凡染大抵 ”从这里,我们可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以了解草木染在传统染色的重要性。 草木染取材于自然,使用过后色素能分解而回归于自然,这种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作法,正符合绿色工艺的环保概念。所以在传统染色工艺濒临消失的现在,希望能找回祖先们的智慧,并将这些智慧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方法,使这些自然、环保、健康、优雅的色彩重现在现代生活之中。

草木染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相当水平的这种染色技术。从当时染草的品种、采集、染色到管理的文字记载中得知,周礼天官中有染人官职,掌管染丝帛,也有掌管“染草”之职。“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之,以待时而颁之。”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管理制度。草木染所采用的植物有:茜草、红花、苏木、蓝草、桅子、槐米、紫草、荩草、黄柏等。在诗经中“绿衣黄裳”“青青子衿”“我朱孔

植物染色

草木染----一种天然的染色方法,利用大自然随手可得的材料对布料进行染色,草木染不但颜色质朴,淡雅,经久耐瞧,而且经过草木染得布料有防霉抗菌作用,对人体皮肤尤为有好处。 自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有色彩文化的地方就有情意,有情意的地方就有人文的深度。 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为此,我们得以了解植物染色在传统染色的重要性。 科技人员在研究中国古、旧地毯时发现,数百年前生产的地毯就是植物染色,历经沧桑而不退色,依然光彩照人。天然染色的特点有: (1) 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这就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与人类共生共存,生生不息。就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 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负担,保护环境。 (3) 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润又有油性。植物染色的特点就是:颜色柔与,不刺眼,不伤毛质中所含有的油性。对羊毛有保护作用,最大的优点就是越用越漂亮,颜色越变越柔与,颜色保持年限可超过地毯的使用寿命,。 (4) 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就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不仅纯洁艳丽,色泽柔与。而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又如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就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它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就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身分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5) 天然植物染色主要针对的就是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与植物染料几乎就是同宗同根,有很好的亲与作用。 (6) 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天然的色泽以外,植物沉静柔与而具有安定力的气质,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草木染的取材中,除了染料就是健康的,布料更就是符合这个标准,植物染料的褪色就是褪而不减其美的,因为除了颜色的深浅变化外,它的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

植物根系PI染色方法

水稻幼苗根尖PI染色 一、原理 PI:英文名:Propidium iodide 中文名:碘化丙啶 染色原理:碘化丙啶(PI)是一种溴化乙啶(EB)的类似物。PI在540nm波长(绿色光)的激发下,会在600nm(红色光)处发出明亮的荧光。PI不能通过活细胞膜,但却能穿过破损的细胞膜而对核染色。它能与细胞壁上的碳水化合物共价结合,对细胞壁进行标记。 Standard confocal laser microscopy was performed using a Leica SP5laser point scanning microscope. propidium iodide was excited using the 488 nm argon laser,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s were captured between 580 nm and 640 nm for propidium iodide. 二、染色过程 1 固定:材料置于固定液(50%甲醇+10%醋酸)中,4℃放置至少12h (最长可放置1个月) 2 用水清洗材料,置于1%高碘酸溶液中,室温放置40min。(使细胞壁上的碳水化合物形成醛基) 3 用水清洗材料,置于希夫试剂(含PI)1-2h或直至肉眼可见材料染上红色为止(醛基与PI共价结合) 希夫试剂(含PI):焦亚硫酸100mM HCl 0.15N PI 100μg/ml(现加) 4 取出样品置于载玻片上,用水合氯醛溶液覆盖样品,室温放置过夜(置于密闭容器中,防止溶液挥发) 水合氯醛溶液:水合氯醛4g 甘油1ml H2O 2ml 5 除去多余水合氯醛溶液,滴数滴Hoyer’s solution,盖上盖玻片,放置3天后显微镜下观察。 Hoyer’s solution:水溶性阿拉伯胶30g 水合氯醛200g 甘油20g H2O 50ml 三、注意事项: (1)由于PI可能具有致癌性,请小心操作。 (2)保存条件:4℃避光保存 (3)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 化学鉴定方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植物制片的一般染色方法。 2、学会并掌握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即细胞壁化学组成及细胞内主要后含物性质的鉴定方法。 二、材料和用品 1、自备材料:植物叶片、芹菜叶柄、土豆块茎、花生种子等等,解剖器、剃刀或双面刀片。 2、其它材料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蒸馏水、染色缸;%番红、% 固绿或1%苯胺蓝等染液、中性树胶、二甲苯、酒精、碘—氯化锌、盐酸—间苯三酚、苏丹Ⅲ、碘—碘化钾、10%氯化铁、盐酸等。 三、实验内容 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 2、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 四、实验方法 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 用徒手切片法切得的薄片,如果仅仅是为了临时观察,制成临时装片即可,这种临时制片不能长久保存,只能作临时观察之用,又由于没经过染色,结构显示的也不够清晰。为了求得更清晰地显示其细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并能够较长时间的保存,可以进一步染色及其它处理以至封片,从而可制成半永久或永久制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番红—苯胺蓝(或固绿)二重染色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二: 方法一: (1)将植物切片材料放入30%酒精中,5分钟后移入水中。 (2)用%番红水溶液染色12—24小时。 (3)倒去番红液,用清水冲洗数次后,再放回50%酒精中浸泡5分钟。 (4)将材料从50%酒精中转入70%酒精中脱色,直至硬木质化的细胞壁呈现红色,其它部分呈粉红色或近于无色时为止。 (5) 1%苯胺蓝(用70%酒精配制)对染2—5分钟。若用%固绿对染,则仅需半分钟左右即可。 注意:此步染色,要不时地在显微镜下检视,切忌染色过深,当木质化细胞壁呈红色,其它部分为淡蓝或淡绿色时,即可停止。 (6)用95%酒精冲去多余染液,再经无水酒精脱水5分钟。 (7)放入等量无水酒精与二甲苯溶液中及纯二甲苯中透明各3分钟。 (8)将切片材料移入载玻片上,在二甲苯未干时立即加一滴中性树胶封片,尔后将玻片平放,自然凉干或置于摄氏35度温箱中烘干。 染色结果:木质化细胞壁呈现红色,纤维素细胞壁呈现蓝色或淡绿色。 方法二: (1)将切得的薄片移入盛有FAA固定液的小容器中,盖上盖固定半小时到1小时,24小时 以上也可。材料经固定如不及时制片可移入70%酒精中长期保存。 (2)材料从固定液中移入盛有蒸馏水的小培养皿中,漂洗半小时到1小时,换水一次。(3)将材料移入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加一滴苯胺番红染色约10分钟。 (4)吸去染液,滴入95%酒精洗两次,去浮色及脱水。

植物组织GUS染色方法

GUS染色 试剂配制 1. 5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0): A液:称取NaH2PO4●2H2O 3.12g溶于无菌蒸馏水,定容100ml; B液:称取Na2HPO4●12H2O 7.17g溶于无菌蒸馏水,定容100ml; 取39ml A液与61ml B液混合。 2.染色液:5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0)中含有:0.1 mol/L K3[Fe(CN)6],0.1 mol/L K4[Fe(CN)6],10mmol/L Na2EDTA,0.001%(v/v)Triton-X100,20%甲醇,0.5mg/ml X-Gluc。3.一般固定液:1%甲醛,50mmol/L磷酸钠缓冲液,0.05% Triton X-100(或Tween-20)。4.FAA固定脱色液:5%甲醛,5%乙酸,5%乙醇。 染色 直接染色法 1.将准备好的试材浸泡在染液中,于25~37℃保温1h至过夜。 2.叶片等绿色材料转入70%乙醇中脱色2~3次,至阴性对照材料呈白色。 3.肉眼或显微镜下观察,白色背景上的蓝色小点即为Gus表达位点。 固定染色法 1.将材料浸入固定液,必要时刻抽真空1min,室温下轻摇30~60min。 2.取出材料,用磷酸钠缓冲液漂洗3~4次。 3.将材料放入无菌离心管中,加入染色液,浸没材料,盖上盖子,于37℃水浴中保温几分钟至过夜。 4.取出材料,用75%的乙醇漂洗,或放入FAA固定液中20min。 5.先后用20%乙醇,50%乙醇个浸泡20min以上。 6.显微镜下观察,白色背景上的蓝色小点即为Gus表达位点。 7.染色后的材料可浸入含80%乙醇的FAA固定液中保存。

植物染色与化学染色的区别精编版

植物染色与化学染色的 区别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植物染色与化学染色的区别最近常有客户来咨询有关植物染色与化学染色的区别等问题,在此一并答复。 1、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使用染料的不同。植物染色使用的是天然染料(以植物染料为主),化学染色是使用的人造染料(煤焦油染料)。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如茜素、靛蓝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等以及矿物染料。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或石油加工)经化学加工而成,习称“煤焦油染料”。 2、染色的方法有很大区别植物染色使用的植物染料分为直接染料、媒介染料和还原染料三种。其中以媒介染料染色变化最大,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媒染剂以及不同的媒染方法,得出的色泽富有极大的变化,有的染料可以染出3色甚至更多。合成染料染色一般没有或极少有需要媒染的工艺。 3、染料成分不同植物染料是一个多成分组合体,既有色素成分,也有很多其他物质,正式这些多种物质的组合造成了最后的色彩。合成染料一般成分单一,纯度高。前者是有机染料,后者是无机染料。在光谱仪的照射下可以看出,植物染料染色的波峰低,带宽;化学染料染色的波峰高,带窄。 4、色泽外观不同植物染色产品外观看比较自然柔和,有水洗过的陈旧感;化学染色产品鲜艳。 5、色谱不同植物染色使用的是纯天然染料,收到一定的限制,色谱不是很齐全,现在能够做的也就不到200种色,相对而言化学染色色谱要齐全得多。 6、色牢度要求不同化学染料染色由于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对色牢度要求很高,特别是对内衣、婴童装、家纺等要求更高,最低不能低于3级,甚至更高;植物染色安全度高,即使掉色也不会造成危害,现在虽然还没有一个国际标准限值等级,但基本上要比合成染料低半级到一级,也就是级以上即可。 7、适用的纤维材料不同植物染色一般只适合于天然纤维,如棉麻丝毛,也包括一些从天然材料中提出人工合成的纤维,如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竹纤维、甲壳素纤维、菠萝纤维、香蕉纤维以及上述纤维的混纺纤维。化学染色范围要广,但以化学纤维为多。 8、染色的主攻方向不同化学染色快捷简单、色彩鲜艳、牢度好,更适合外衣、窗帘、沙发等于人体皮肤接触较少的纺织品染色;植物染色以内衣、家纺、布艺玩具、毛巾等于人体接触多的纺织品染色为主。 9、生产周期及价格上的区别植物染色受染料来源以及设备工艺上的要求,生产周期相对要长一些,成本也高一些,价格自然比较高,染色加工价格比合成染色大约搞5—10倍。目前仅适合于高端市场。化学染色价格低,周期短,适合中低端市场。

植物染色与化学染色的区别

植物染色与化学染色的区别? 最近常有客户来咨询有关植物染色与化学染色的区别等问题,在此一并答复。?? 1、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使用染料的不同。植物染色使用的是天然染料(以植物染料为主),化学染色是使用的人造染料(煤焦油染料)。?? 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如茜素、靛蓝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等以及矿物染料。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或石油加工)经化学加工而成,习称“煤焦油染料”。?? 2、染色的方法有很大区别?? 植物染色使用的植物染料分为直接染料、媒介染料和还原染料三种。其中以媒介染料染色变化最大,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媒染剂以及不同的媒染方法,得出的色泽富有极大的变化,有的染料可以染出3色甚至更多。合成染料染色一般没有或极少有需要媒染的工艺。?? 3、染料成分不同?? 植物染料是一个多成分组合体,既有色素成分,也有很多其他物质,正式这些多种物质的组合造成了最后的色彩。合成染料一般成分单一,纯度高。前者是有机染料,后者是无机染料。在光谱仪的照射下可以看出,植物染料染色的波峰低,带宽;化学染料染色的波峰高,带窄。?? 4、色泽外观不同?? 植物染色产品外观看比较自然柔和,有水洗过的陈旧感;化学染色产品鲜艳。?? 5、色谱不同?? 植物染色使用的是纯天然染料,收到一定的限制,色谱不是很齐全,现在能够做的也就不到200种色,相对而言化学染色色谱要齐全得多。?? 6、色牢度要求不同?? 化学染料染色由于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对色牢度要求很高,特别是对内衣、婴童装、家纺等要求更高,最低不能低于3级,甚至更高;植物染色安全度高,即使掉色也不会造成危害,现在虽然还没有一个国际标准限值等级,但基本上要比合成染料低半级到一级,也就是 2.5级以上即可。?? 7、适用的纤维材料不同?? 植物染色一般只适合于天然纤维,如棉麻丝毛,也包括一些从天然材料中提出人工合成的纤维,如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竹纤维、甲壳素纤维、菠萝纤维、香蕉纤维以及上述纤维的混纺纤维。化学染色范围要广,但以化学纤维为多。?? 8、染色的主攻方向不同?? 化学染色快捷简单、色彩鲜艳、牢度好,更适合外衣、窗帘、沙发等于人体皮肤接触较少的纺织品染色;植物染色以内衣、家纺、布艺玩具、毛巾等于人体接触多的纺织品染色为主。?? 9、生产周期及价格上的区别?? 植物染色受染料来源以及设备工艺上的要求,生产周期相对要长一些,成本也高一些,价格自然比较高,染色加工价格比合成染色大约搞5—10倍。目前仅适合于高端市场。化学染色价格低,周期短,适合中低端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