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

2014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
2014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

2014年度中国建筑设计奖获奖名单施工组织设计(1项)

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

1

天津津塔项目施工

组织总设计中建一局集团建设

发展有限公司

卜楠楠、刘卫未、高元仕、

刘广达、王龙、王建利、

戚兵、葛冬云、王晶、周

2014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施工)获奖名单

一等奖(4项)

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员

1南极中山站工程综合施

工技术研究

中铁建工集团国际工

程公司

许慧、汪嗣活、穆亦龙、杨

海林、徐华、董生义、姜秀

鹏、罗煌勋、郑迪、牛妞、

孙磊

2大跨度单主缆宽幅悬索

桥施工技术研究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

有限公司

高锦林、闫子才、唐俊、伍

军、姚松柏、周新亚、刘明

友、李飞、赵大昭、王玉林、

黄新、李光均、周运志、项

进、

3深圳北站工程关键施工

技术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

叶雄、谢庆、刘剑斌、陈自

力、雷宇、董兆昆、胡云晖、

吴耀勇、唐勇、谭晓春、王

立忠、王正洪

4长距离全断面砂卵石地

层盾构高效施工关键技

术研究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

司盾构分公司

郭海、许满吉、王春河、刘

逢、王同成、陈训明、王家

亮、吴艳青、张启革、田宏

伟、李剑祥、贾广武、刘俊

【备注:颁奖会时一等奖上台领奖,二三等奖不上台领奖】

二等奖(25项)

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

完成人员

5成都银泰中心大型建

筑工程绿色施工集成

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

有限公司

赵亚军、刘火明、申雨、何小

江、李栋、李锋、陈界羽

6高速铁路深水基础大

跨度钢桁斜拉桥成套

施工技术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三局集团第

五工程有限公司

常乃超、胡国伟、吴士民、张

民栓、党军、王勇周、王志峰、

张俊兵、汪国权、王晓明、翟

建平、田军、付小莲、赵海波、

周秋来

7大跨度桥式框架结构

与空间钢结构逆做施

工技术研究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

杨煜、吉明军、辛建珍、魏振、

王建营、夏克平、郑明、徐华

锋、何锁岩、沈智涛、杨安平、

吴超、雷志东、李杏、郝岭、

高超、林森、丁少龙、陈忠兵

8活动支架辅助不变幅

架梁吊机架设钢箱梁

施工技术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

公司

张海燕、赵鹍鹏、范万祥、叶

绍其、郭熙冬、王明銮、赵则

锋、王湘桥、陈爱军、李德彪、

彭建萍、江京平、王锋、李述

宝、潘胜平

9

天津津塔超高层结构

建造关键技术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

展有限公司

周予启、左强、刘卫未、葛冬

云、卜楠楠、路兰、王晶、任

常保、詹必雄、王建利、戚兵、

王荣国、王维迎、王忠

10

宇洋?中央金座工程

综合施工技术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

程有限责任公司

何穆、王伟、陈敏、梅志超、

白进松、陈先明、王建春、王

11

广州南站综合施工技

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

方海亮、魏永生、姜国庆、李

芳平、申永利

中国中铁航空港集团深圳分公司

12

跨繁忙铁路斜拉桥创

新设计与施工中铁十局集团济南铁

路工程有限公司、中

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

团有限公司、中铁十

局集团有限公司

徐恭义、梅新咏、王欣德、程

应刚、王庆曾、杨玉泉、龚俊、

华敬华、彭振华、朱军、汪晶、

徐力、郑腾鲲、武志军、张云

昭、郑清刚、马洪刚、刘子利、

谢波、田野

13超高超大悬挑结构高

支撑架体设计与施工

关键技术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

程有限公司

李明、张坤、焦宁艳、董燕囡、

吴阿勤、杨立胜、王立玲、王

根杰、李鹏程、高媛、叶美平、

乔刚、吴梦、童鹏程、刘英营、

王传奇

14

太原南站工程综合施

工技术研究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

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

北京有限公司、

程小春、李俊伟、张利、毕彦

春、李济洲、贾磊、齐旭燕、

娄生军、郑建龙、李波、裴小

斌、曾小洋、漆学磊、汪岩、

高书艳、

15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

河大桥综合施工技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一局集团桥

梁工程有限公司

范恒秀、景兆德、张为和、胡

文俊、符昭星、祁润平、陈一

钊、孙宇、魏瑞芳、何勇、王

高平、但唐进、罗孝德、陈勇

斌、杨艳、刘涛、潘雪锋

16

观光轻轨汇流排滑触

线安装调试技术研究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一局集团电

务工程有限公司

闫群东、王军义、张为和、郑

波、王学野、刘月峰、李刚、

高建峰、杜家业、尤三伟、王

玉萍、张琦、李建荣、郭新伟、

石绍勇、陈朝兵

17复杂环境富水粉土粉

砂地层盾构施工关键

技术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

王家祥、陈卓、陈强、盛亮、

梁梦秋、陈顺勇、杨勇、杨军、

刘向阳、林强、王安春、邱秀

松、何达兵、王军、蒋云华、

吴志昊

18莞惠城际浅埋暗挖大

断面隧道穿越繁华城

区饱和砂层地段施工

技术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三局集团广

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王俊生、于天生、张俊兵、李

建成、刘荣华、孟涛、高生伟、

邵文、杜胜、夏建勋、张宗喜、

赖顺江、张亚涛、耿少鹏、汪

19整体大宽幅连续梁协

作体系的独塔双索面

无背索斜拉桥综合施

工技术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

司第四工程公司、

中铁大桥(南京)桥

隧诊治有限公司、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有限公司、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

杨基好、刘顺端、宋善岭、栾

志强、陈东、展志永、韩晓成、

秦照付、杨永兴、崔远新、张

必准、程应刚、岳青、吴来义、

陈亚丽、杨学臻、赵大勇、李

桂兰、范言亭

20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

大型沉井基础施工技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

公司

周外男、刘幸福、余本俊、龚

辉忠、邱琼海、王立忠、胡军、

葛永飞、姜江华、刘爱林、周

启辉、覃勇刚、徐乐乐、李化、

丁启胜

21

射流风机在城市轨道

交通中的运用研究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

曾臻、陈永江、吴频、钟星灿、

刘广善、刘伊江、叶冲、曹树

勇、肖益民

22复杂地质环境下模筑

衬砌支护法修建地铁

车站综合技术研究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

团有限公司

陈学峰、谭富圣、刘国生、王

杨、石山、吕刚、马福东、刘

建友、赵巧兰、高玉兰、蒋小

锐、李汶京、曹永刚、王德福、

彭斌、韩国俊、文罕、阮松、

郭磊、于晨昀

23

深圳地铁5号线盾构

法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中铁建设投资集团有

限公司(原中铁南方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张国亮、陈寿根、刘继强、宁

锐、付漳湖、韩雪峰、薛晖、

李顺平、孙义、陈登伟、张恒、

杨剑、谭信荣、罗石宝、冯义

24

超高大跨度钢结构精

准安装关键技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有限公司、中建二局

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张早训、苏敬涛、段必海、刘

广轩、杨秀云、岳生刚、胡春

晖、王红军、姚锋强、刘艳峰

25

仿古建筑大屋顶大跨

度飞檐创新施工技术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

程有限公司

杨发兵、李新宇、徐小烈、韩

友强、张谦、杨国富、李军、

范贵元、乔广宇、陈小茹

26

低重心转盘式三轴螺

旋搅拌钻机关键技术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

章军平、郭福元、胡学军、朱

雪峰、汤旭东、周伟程、谢智

华、卢宗光、李声伟、殷曼娇、

王镇、江仁武、李伟、邓德波、

王继周、朱睿、张辉、吴平、

韦国桐、王涛

27铁路自轮运转铺架设

备改为公路运输相关

技术研究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四局集团第

八工程分公司、中铁

贾炳义、谢厚生、潘声启、马

宜宏、殷业锁、周卫国、段启

楠、孙立本、邓宇韬、王薇、

赵灿、杨磊、翟长青、李杰、

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姚东升

28

悬浇梁无走行轨三角

挂篮施工技术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

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

程有限公司

杨保全、南勇、刘延坤、周宪

东、谢东、黄永祥、黄华、田

新杰、李伟宏、黄埈埈

29

船型预应力拉索张弦

钢结构雨棚施工技术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

韩锋、王强、韩世春、胡春晓、

肖洪、李英杰、朱雯清、江志

远、申力

三等奖(34项)

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员

30厦门怡山商业中心工

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

程有限公司、贵州中

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

限公司、上海江欢成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张明、李毅、蓝永基、李新

刚、杜刚、丘华生、苏伟、

魏永伟、张家国、龙涛、祝

国梁

31北大国际医院施工技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

马磊、曹艳军、张培建、梅

晓丽、薛刚、曹光、王红媛、

术创新与应用筑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

有限公司郝继笑、赵春颖、严蒙、张守磊、高航、王博文

32轴重30吨黄泛区重载

铁路路基基床动力特

性分析和施工技术研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

西南交通大学

李建华、刘方治、罗强、张

良、王正旺、赵学军、徐伟、

陈科军、翁军军、刘睿、赵

晓娜、孟庆彬

33350km/h客运专线铁路

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

预制施工技术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有限公司

张志明、丁学正、王海兵、

张巧芬、王国新、孔维斌、

王春阳、王贵峰、朱银龙、

张孟鑫、张龙、刘飞虎、王

东乐

34体外预应力拆装梁膺

架法施工现浇箱梁技

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

工程有限公司、中铁

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

韩海生、吴彬彬、王大奇、

张金帆、祝西文、白爱民、

王双锁、程峰、贺阿明

35

铁路制梁绿色高效施

工技术研究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四局集团第

一工程有限公司

伍军、梁超、梅俊、李上寿、

刘武生、胡柱奎、赵振波、

刘玉波、耿治平、帅勇、张

宏斌、赵自静、宁明阳、安

徽、白海波

36

宜昌东站站房综合施

工技术研究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

程有限公司

李明、张坤、董燕囡、吴阿

勤、高媛、童鹏程、欧阳旭、

桂夏麟、汪涛、乔科、肖丽

娜、陈浪、王新良、刘英营、

陈小文

37

折叠式整体拼装外爬

架施工技术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

程有限责任公司

高波、秦长今、姜海华、梁

修青、邱树林

38既有线间狭窄地带高

空侧位拼装架设钢桁

梁施工技术

中铁十局集团济南铁

路工程有限公司、中

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李晖、王祥玉、王爱平、王

欣德、杨玉泉、武志军、王

广宏、汤德强、刘文鹏、马

洪刚、常春章、刘子利、支

陆锋、刘晓、汪晶

39高速铁路1700吨下承

式节段拼装架桥机研

制与应用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

有限公司

高锦林、黄新、周振强、潘

华应、姚松柏、孙述灿、赵

大昭、朱德军、陈中竹、贾

东荣、方中虎、程桂芝

40

隧道口零距离运架一

体机(WE-SC900H型)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

赵海、陈永刚、胡正勇、赵

新华、高振华、段宝玺、张

架设铁路箱梁成套施工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

司铺架分公司

建忠、鄢雨红、刘小辉、肖

冲、张亚松、李凯、王东

41小半径混凝土双曲高

环测试场综合施工关

键技术研究

中铁十局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中铁十局集

团有限公司

尹少敏、周宪东、韩传胜、

王春光、殷倩倩、杨永兴、

黄龙聚、于建利、李玉震、

黄娟、陈强强

42超浅埋三孔小净距隧

洞下穿铁路干线暗挖

施工关键技术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

中铁六局集团石家庄

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蔡忠泽、董会川、路亮、王

二平、付书锋、伍晓兵、汪

学军、催铎、王如祥、刘畅、

张大彪、王青俭、崔雄飞、

孙喜航、李润凤、刘振华、

李建强、苗俊杰

43

深厚软土地基增压式

真空预压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

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

路建设有限公司

袁悦、杨子江、高燕平、刘

辉、占有志、刘小辉、张丹

丹、唐红、武强、余江、胡

尧传

44地下连续墙穿越微承

压水粉砂层预降水防

坍成槽加固技术研究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

有限公司

高锦林、刘习生、范喜德、

李晓海、徐修发、韩建东、

李海龙、白茂业、徐先达

45利用潮汛浮运转体架

设1-64米钢桁梁施工

技术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航空港集团辽宁

工程有限公司

陈建强、曹选珠、杨军、高

争气、黄平、马旭、赵立波、

杨江海、马超社、郭鸿强

46

太古高速公路西山特

长隧道综合施工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

工程有限公司

王鑫、李讲科、赵德全、闫

小龙、邵启亮、王浦成、李

飞鹏、张宝聪、赵晓峰、张

47既有线软土地区站台

大跨度钢管桁架无柱

雨棚施工技术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三局集团建

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李明坤、贾定袆、尹华松、

桑明辉、牛建发、王志强、

崔利强、闫晓光、王重秋、

窦发文、柳文波、武微

48沿海软土地区多紧邻

超深基坑同步施工技

术研究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

江张宿、韩锋、韩世春、王

强、胡春晓、肖洪、朱雯清、

江志远、申力

49

高承压水下复合地层

盾构掘进技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一局集团城

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

卓普周、王江卡、林建平、

白继新、王联江、杨永强、

李朝刚、张华、叶慧萍、王

俊英、杨锦、田黎明、邓文

公司平、李宁、孙彦周、刘小春、

樊静

50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

期扩建工程T3A航站楼

及高架桥新技术应用

陕西建工集团总公

司、陕西建工第三建

设集团有限公司、陕

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

有限公司、陕西建工

第十一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陕西建工安装

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

限公司、陕西华山路

桥工程有限公司

韩大富、何萌、罗战富、王

娟平、周鹏、王勇、张新元、

方晓明

51住宅产业化全预制装

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综

合施工技术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有限公司

郭建军、段必海、陈广玉、

纪先志、赵国政、王永生、

刘志红、王海波、苏宪新、

匡家祥、杨秀惠、冯霞、李

52超高层异形结构施工

升降平台斜向爬升施

工技术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

程有限公司

杨发兵、李新宇、徐小烈、

韩友强、张谦、杨国富、李

军、范贵元、赵淑荣、郭涛

53

1-80m钢—混凝土组合

桁架梁施工关键技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

工程有限公司

胡守正、张金帆、杨忠强、

焦广彦、、王兴建、王双锁、

元佳、任宏瑞、杨江、李继

孝、刘佳、杨琴娜

54高寒地区软硬交互地

层长大隧道施工关键

技术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四局集团第

二工程有限公司

赵飞、李波、郑永胜、付志

刚、刘茂兵、张恩生、邵建

龙、高飞、刘学伟

55

建筑施工外墙自升式

防护棚的研制与应用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

程有限责任公司

李剑、梁劲松、张欣、董俊

里、詹沁霖

56营运铁路架空区段轨

道几何形位监测系统

研究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七局集团武

汉工程有限公司

吕强、王继伟、冯明辉、方

竞、孔军豪、董炬洪、申小

虎、祁凤林、翟仪、陈磊、

成小康、潘琳、黄辉、马海

天、万谱新、陈仁

57高空悬挑现浇预应力

钢筋混凝土桁架结构

施工技术研究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中铁

航空港建设集团北京

有限公司

贾磊、张国洪、莫鹍、戴聪

峰、罗育峰、姬向阳、李维

明、邱满松、刘海峰、房建

58

绿色办公建筑节能与

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

司、东北大学

韩伟、王连广、刘丰林、杨

佳、刘洋、梁金桥、王振东、

李仁强、董世艳、夏志华、

焦震

59重载铁路深埋特大断

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研究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

司、中铁三局集团第

六工程有限公司、中

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

有限公司

张俊兵、许海丰、党世伟、

辛振省、贾枝喜、李孝勇、

孙伯乐、李冠东、秦德进、

李成权、刘国利、苑志军、

冯恒旺、袁晓红、李存虎

60在泡沫混凝土中加入

保温颗粒等材料的研

山西省第二建筑工程

公司

王荣香、温刚、霍瑞琴、梁

建明、邢根保、王建、王宏

江、张波、巩丽娟、闫永茂

61

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现

场制作施工技术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工

程有限公司

施林铁、单宝龙、庄斌、任

书华

62

混凝土保温幕墙技术

研究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王建伟、栾景阳、胡保刚、

张双根、张占强、王紫印、

高建筑、李晓军、党孟远、

李璟雪

63

穿越淤泥地层深基坑

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

许林学、李辰、杨会军、于

福通、贾建国、李强、胡彬、

张新平、李金禹

2020-2-8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普及化难点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及现状,阐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优势,结合国内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未来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及应用难度。提出了未来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方向。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农村房屋改进方向;建筑工厂化。正文: 0.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施工的方法,即从搭脚手架、支模板、绑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现场完成人工完成。这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强度及巨大的施工风险,此外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大量的固体建筑垃圾以及噪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市民的生活质量,现场施工带来的工程质量与精度不高也亟待解决。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组成建筑的部分构件或全部的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拼装就位而建成的建筑形式[1] 1.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上世纪50年代,二战使欧洲遭受到严重的创伤,建筑尤其是住宅急需大量的重建。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欧洲采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建造了大批的房屋,并因此建成了标准的、完整的的住宅体系,并延续至今。同样在上世纪70年代能

源危机期间美国开始推行配件工厂化机械式的生产。美国的城市发展部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并且沿用至今。美国城市的建筑结构基本上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其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编制的《PCI设计手册》中就包括了与装配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仅是在美国,更是在整个国际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2-3] 久远的发展历史下产业化住宅的比例在瑞典占80%,英国、美国、日本都在70%以上。[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时间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装配化建筑的概念,期望可以发展出集高质高效高速及低成本为一体的建筑形式。80年代,已有不少工程中采用预制屋面梁、吊车梁、预制屋面板、空心楼板等构件,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虽然预制构件得到不少应用,建成的建筑质量普遍不太高,并存在构件跨度小、承载力低、整体性延性差等的缺点。楼屋面板由于密封胶的质量问题及防水措施不完善,使用两三年后就开始出现了渗水漏水现象,保温隔热隔声的效果也不好,使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90年代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5]而到了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工成本又大幅度上升,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重新被提及,并有了快速发展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选办法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 评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以下简称本奖项)由中国建筑学会设立,旨在奖励在建筑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建筑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条为维护奖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成立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科研成果的组织申报、初评和推荐,并报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审定。评审工作坚持客观、科学、公正、公平。 第三条本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评奖范围和条件 第四条申报成果为建筑经济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重大项目建设实践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包括: (一)理论研究前沿成果。在建筑经济所属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工程造价、工程法律、房地产研究等专业或学科基

础研究、专题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或新贡献,或在相关学科交叉领域取得新发现,丰富和发展相关学科理论的。 (二)属建筑经济范畴或领域,研究、研发、开发的具有引领和带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生产力发展,能为行业或社会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技术、工艺、软件、产品、信息平台等。 (三)成果的推广应用。对项目管理、工程实践、工程造价、工程标准与信息化、建筑节能、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方面研究成果作推广应用与前瞻践行,并经实践检验具有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的。 第三章评审组织机构 第五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是本奖项的领导机构。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是本奖项建筑经济领域科技成果初评和推荐的归口机构。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由我国建筑经济领域知名专家组成。 第六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按照《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实施细则》对项目成果进行初评,然后根据初评结果向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作获奖项目及获奖级别推荐。 第四章申报、推荐及评审

中国城市建筑史

中国城市建筑史 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 ①邑与都:邑并不仅是指城市,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 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是奴隶主的驻地。 ②邑与市:中等规模的邑设市,这时的市相当于墟、场等,并不是所有的邑都 有市。 ③城与国:“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城市防御性构筑物,是为了保护君 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国在周代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城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 ④城与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 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城与廓是有区别的,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阶级分化使得奴隶主贵族居住城内,一般人居城外廓内。 有的城并没有廓。 ⑤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 不一定全有城墙。只有城市或城市附近设了市的时候才出现了城市,中国往往是先设城后立市,西周形成了早期城市,但城市的称呼产生于战国。 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Ⅰ《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立了一整套城市规划制度体系,称为“营国制度”,这一制度是宗法分封制度在城邑营建上的集中体现,目的是确立天子、都城布局严谨,强化中轴线的引导作用,将象征皇室威仪的主体建筑大多集中在此轴上。或从此轴线对称布局。 ①匠人营国: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 ②方九里:每边长为九里; ③旁三门:每边开三门; ④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 ⑤经涂九轨:是车轨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 ⑦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Ⅱ影响: 《周礼考工记》是对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最早、最完整的记载,被视为指导中国都城规划布局建设的经典。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 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 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 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 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 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 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 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 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 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 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 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 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 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 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 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 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 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 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 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 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 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 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 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 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 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 程与趋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

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清真寺,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之物。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主高峰时期,另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晕类建筑的代表作。该寺总平面为一东本陕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庭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的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楼”(二门)、石牌教育局、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称,排列井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前后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安徽寿县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化邃尊来;建筑物的井然有秩,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为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直院东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让正面门楣上砖雕“清真大寺”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寺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门样式。 北京东四清真寺,大门原为三间砖砌封火墙式建筑,外面不露木材,门左右两侧辟一房门以备平时人们出入,寺前有槐树四棵,是中国一般的庙门制度。 山东济宁清真东大寺寺门为大式木结构,三间五檩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富丽堂皇,大有曲阜孔庙之风。门前有建筑物有二:前为木栅栏门,后为清康熙年建石日月坊。寺门悬明代匾额,门前列抱鼓石一对,左右有八字墙,墙上饰有绿色琉璃瓦,与中央白色石坊相衬托,交互辉映,甚为悦目。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试行)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建筑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建筑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根据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技进步奖管理办法》,中国建筑学会决定设立“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以下简称本奖项),并制定《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 第二条为维护奖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建筑学会成立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该奖项的评审工作,评审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审程序分为初评和审定两个阶段。 第三条本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条件 第四条本奖项奖励范围为在我国建筑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群体。 第五条申报项目成果是在建筑科技领域中取得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建设实践等方面的优秀科技成果:

(一)理论研究前沿成果。在建筑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有科学发现,丰富和发展了学科理论,带动该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进步,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 (二)创新及推广应用成果。在建筑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并经过实践检验具有推广性,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实用新产品或新技术。在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带动该领域技术的发展,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包括但不限于: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发展或行业结构优化,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保障工程完成并创造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已建成或使用一年以上,没有发现质量问题和隐患。这些工程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工程,公共建筑和市政、园林工程,住宅工程,工业建设项目等。 第三章评审组织机构 第六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是本奖项的领导机构,由我国建筑科研、教学、勘察、设计、施工或管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11-22T14:36:54.1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谭海明邓铭熙[导读] 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528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工厂进行预制并现场实现装配的建筑,该建筑当中的各个部分运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冷压轻钢结构和轻型的材料,会使该建筑具有很多的功能。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有很多缺点,但国外能够有效实现建筑的工业化,因此,对装配式建筑的一定普及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引言: 国内建筑一般都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房屋建筑,与传统建造相比具有缩短工程工期、确保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等优势。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1 国外发展状况 欧洲是最早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国家,开发新大陆时期,17世纪欧洲向美国移民时,在移民过程中,所用木架来拼装房屋,这就属于一种最简单的装配式建筑。欧洲以法国为代表,经过30多年,法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美国和加拿大地区,装配式建筑被广泛推广,以致在这两个国家装配式建筑被普遍应用。北美的预制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具有相同的特点,其特点是大型化可以结合预应力,可以使结构配筋及连接构造有所优化,使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的特征有所体现。 瑞典研究装配式建筑较早,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较快,在60年代,瑞典就基本上实现了有关部件规格方面的建筑工业化标准。同时,瑞典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范制度。目前瑞典已有80%的住宅采用装配式建筑,并将其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传播予其他国家。 1.2 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预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得到广泛使用。比如,北京、上海地区,许多相关政策被建立,配套装置也相当齐全,装配式剪力墙技术也有所提高并逐渐成熟。北京颁布了关于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文件。上海出台了5项同时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深圳是发展装配式建筑较早的城市,所以工程实践项目相对其他城市较多,并且构件质量也比较高,对产业化住宅方面编制了与此相关的11项标准和规范。随着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会逐渐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甚至每个城市中使用。 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设计多样化 目前所设计的住宅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宅楼所需求的,大多数住宅楼的承重墙较多,以致分隔较多,开间较小,房内空间不能被有效分隔。而装配式建筑,可以灵活随意进行分割,满足住户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分割。配套的轻质隔墙,可以使住宅采用灵活大空间,而轻质隔墙的材料一般都使用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使用一些轻板。 2.2功能科技化 ①节能效果良好:由于外墙设置了保温层,冬天可以降低对暖气能源的消耗,夏天可以降低对空调能源的消耗。 ②隔声效果好:墙体设置了保温层,保温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功能,墙体与门窗之间空隙较小,可以减少外界带来的噪音,为室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③防火: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不燃或难燃,所以火灾发生的概率会有所降低。 ④抗震:材料的轻质性可以降低建筑物的重量,这样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充分连接,抗震效果好。 ⑤外观不奢:外观立面比较清晰,不会轻易变形、裂缝及褪色。 2.3施工装配化 在生产厂生产好各种相应的构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安装和拼接。装配式建筑施工比传统建造施工有很多优势:施工速度快,可以缩短工期;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减少,施工作业更加方便有序,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施工现场废物、废水、噪声减少,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进行每道工序时都可以安装设备一样,要求精度,保证质量;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2.4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中的外墙板在生产厂通过模具进行生产,通过为外墙板进行喷涂、烘烤可以使外墙板美观,不褪色。塑钢门窗逐渐代替了传统建造中的木窗、钢门窗,在生产厂具有很先进的生产工艺,都是通过机械生产出各种金属及连接件。石膏板、涂料等一些室内材料都可以在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控材料的防火性、保温性、隔声等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3.1砌块建筑 砌块建筑是在生产厂提前预制好块状材料,用块状材料来砌成墙体的建筑,这种建筑适用于3至5层的房屋建筑。砌块建筑有很多优势,比如,生产工艺不复杂;施工也相对比较简便;造价成本较低。按砌块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大型砌块。由于小型砌块较小,可以直接通过人工进行搬运和砌筑,比较灵活而且也比较方便,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对于中型砌块采用小型机械来进行吊装,可以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大型砌块已不被使用,由大型板材所代替。

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

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 2010-05-17 22:28:04 来源: 中国排行榜网 核心提示: 由中国排行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818252549.html,)与中国排行榜研究中心联袂推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该榜单是根据各建筑物的建造特质、综合特点(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建筑物的时代文化导向、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建筑物的世界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建筑,标志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就像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天坛祈年殿等世界上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标志性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标志建筑是整个城市中所有建筑的主角。标志性建筑除了外形具有创新性外,在功能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标志性建筑不仅要体现地理区域优势,建筑本身还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在市场运作方面,标志性建筑应该是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的一个平台;从功能方面来说,标志性建筑要引导一种新的活力,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城市发展的水平下,标志性建筑(群)代表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思潮的体验。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是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等各方面的合力,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地域的经典。 由中国排行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818252549.html,)与中国排行榜研究中心联袂推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该榜单是根据各建筑物的建造特质、综合特点(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建筑物的时代文化导向、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建筑物的世界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以及网络调查,评定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单如下: 一、北京天安门城楼 入榜理由: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1421年),明北京城正式建成。其规模宏伟而壮丽,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裹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当时只不过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承天之门寓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当时没能立即恢复,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此后,明代180年间虽有修建,但都未作较大变动。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的天安门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 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 1月 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 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 30 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 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 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 低于 20%的预制率,基本上 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 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 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 盛行于 20 世纪 70 年代。 197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BIM在中国式建筑的应用分析

BIM在中国式建筑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20T15:58:10.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申露 [导读] 摘要:BIM即为建筑信息模型(Bul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国外已广泛使用,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伊斯特曼教授创建了BIM理念发展至今。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400 摘要:BIM即为建筑信息模型(Bul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国外已广泛使用,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伊斯特曼教授创建了BIM理念发展至今。而在国内2004年左右开始接触到BIM理念,从2008年开始小范围传播使用到如今被广泛提及。直至2013年左右BIM在中国建设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传统中国式建筑已有固定的模式与建造方式,在新的理念的引入必然与已有的方式有所冲突,那么BIM在中国式建筑现阶段的应用有何亮点,又有何冲突呢?BIM给中国式建筑带来的是有利的更新还是颠覆传统模式的绊脚石呢?BIM在现阶段又用那些应用亮点呢? 关键词:BIM 优化性可视化性模拟性中国式建筑 BIM有三大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八大特点: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一体化性、参数化性、信息完备性。其三大阶段在我国应用中现在体现其价值的更多是在施工阶段,其八大特点的使用更多的是在可视化性、模拟性、协调性与优化性。而在BIM技术运用成熟的国家三大阶段都已成为工程的技术支撑与完善的管理平台。 在中国建筑的大环境中业主方起主导作用,业主决定了BIM是否在项目中使用,从项目哪个阶段使用,使用的最终的目的。现阶段在国内更多的是有实力的大业主会考虑使用BIM技术,BIM技术在国内也有种叫嚣不叫好的现象。那么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应用点又有哪些呢?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开始,是工程建设的龙头,是贯穿整个工程的核心。从最初的手绘设计,到后来的二维设计,到现在的三维设计。我们称之为建筑行业的第二次革命就是三维设计,而三维设计的核心便是三维。BIM体现三维,而BIM的核心便是信息数据,BIM是以工程项目各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三维建模和数字仿真模拟来展现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在国内前期BIM的应用更多的集中在三维展示及碰撞检测,包括招投标阶段的应用。BIM是可以做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从最初的项目策划到项目的概念设计,从扩初设计再到施工出图,BIM都可以完美的表现出来的。那么为什么在国内设计阶段运用BIM的项目不多呢,或者说在设计阶段BIM的价值没有体现的那么重要呢。关于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说只有复杂的项目才需要用,有人说大型商业项目可以用。也有人说住宅或者小项目不需要用BIM,其实表达出来的就是杀鸡无需用牛刀。但是从这些观点中体现出来一个统一的思想就是是认可BIM的存在和价值的。 BIM可视化性的特点:将抽象的二维建筑描述通俗化,三维立体直观化。使得设计方和业主方或者非专业人员对项目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判断更为明确,决策更为精确。而在国内现有的BIM项目中,更多的是利用可视化性去做宣传展示,去进行招投标,只是利用了可视化性的很小的一个点,并且得到的利益回报是甚微的。 BIM价值并不仅仅如此,BIM的协调性将专业内多成员间、多专业、多系统间原本单独的、独立的设计成果置于统一的、直观的三维系统中去,避免由于沟通不便、不及时造成的的设计错误,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提升设计质量和速度。 而对于BIM的模拟性,可以利用BIM在真实场景中实现的建造过程和结果,通过模型所携带的真实信息数据在数字虚拟世界中现行实现。一可以检验设计是否合理,二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未来真实建筑的遗憾感。 在一个建筑物从设计到施工就是一个不断的优化的过程,而对中国式建筑的BIM运用的优化性更多的也是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在以往建设的项目中,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遇到难点先找设计院,然后几方开会讨论定方案。并没有提前预防或者提前控制所带来的优化问题。而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BIM模型的共享,在模型中进行提前优化。通过协作平台几方协同工作来进行施工之前的优化。其实通过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的特点使得提前优化成为可能。这点对于国内更趋向异形复杂或者超高层的建筑更有帮助,减少以往带来的沟通不便,优化滞后所导致的时间耽误,资金浪费。传统的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是在不断的修改图纸,不断的出图,业主一个想法就会有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很多设计师都是怨声载道。因此在BIM信息平台中提前进行优化,提前向业主展示,这样也避免了后期业主的突发更改。 BIM在施工中可以进行方案优化,利用BIM模型的信息准确性进行四维处理。传统的模拟是三维模拟,在三维模拟的基础上通过BIM模型的准确性可以加上时间轴进行4D模拟,甚至可以进行5D模拟,而5D模拟就是在4D基础上加上资金管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有了更加系统,更加精准的管理工具。可以对施工过程中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进行模拟演练,寻找和制定最优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 控制成本一直是工程建设的难点与各个项目公司的关注点。以往的成本预算按照二维图纸以及预算师的经验来进行算量。往往每个算量师算出来的量不是唯一的,经常出现多个量。这样就导致了投资方的怀疑。而运用BIM三维模型进行算量比以往的算量更加精准方便。只要是按照图纸来进行模型的创建,相对应把各个构件信息在模型中展现出来,那么所算出来的是唯一值。因此运用BIM三维模型进行算量有精准性的特点,在国内一些大型项目也已运用BIM模型来进行算量,进行成本把控。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必将成为主流算量方式。 在国内施工中样板段也是每个大型项目必有的。传统的项目样板段,耗时,耗力,耗人。增加了项目的预算开支。而通过在软件中进行BIM样板的创建,可以达到1:1的精准度,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减小项目额外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且对整个项目的治理管理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施工安全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运用BIM可以进行安全通道的设置,洞口,楼梯,基坑等进行临边防护设置,为现场安全提供建议。 在国内施工阶段最早运用BIM技术的是在机电管线安装阶段,通过软件工具提前进行管线综合,着重对管线密集、设备间、机房等区域进行管线排布。在排布完成后可以直接导出平面图、剖面图进行施工,大大减少了机电管线安装的工程时间,减少了返工次数,并且管线排布更加合理美观,净高要求更加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工程建设的过程,致力于扩建设规模,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这也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方式与模式已经很难跟上现阶段的政府和市场的需求。而BIM技术的发展刚好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BIM也必将成为未来的技术支撑。

中国城市建筑史

中国城市建筑史 殷周时代得邑、都、市、城、廓、国 ①邑与都:邑并不仅就是指城市,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得邑为大邑,四野 农夫居住得邑为小邑;凡就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得邑称为都,就是奴隶主得驻地。 ②邑与市:中等规模得邑设市,这时得市相当于墟、场等,并不就是所有得邑都有 市。 ③城与国:“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得功能,城市防御性构筑物,就是为了保护君 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国在周代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城同义,体现统治阶级得权利。 ④城与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得功能就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 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城与廓就是有区别得,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就是防御性得,阶级分化使得奴隶主贵族居住城内,一般人居城外廓内。 有得城并没有廓。 ⑤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得不一定全就是市,市也不 一定全有城墙。只有城市或城市附近设了市得时候才出现了城市,中国往往就是先设城后立市,西周形成了早期城市,但城市得称呼产生于战国。 周代得城制及其影响 Ⅰ《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立了一整套城市规划制度体系,称为“营国制度”,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分封制度在城邑营建上得集中体现,目得就是确立天子、都城布局严谨,强化中轴线得引导作用,将象征皇室威仪得主体建筑大多集中在此轴上。或从此轴线对称布局。 ①匠人营国: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 ②方九里:每边长为九里; ③旁三门:每边开三门; ④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 ⑤经涂九轨:就是车轨得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 ⑦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Ⅱ影响: 《周礼考工记》就是对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最早、最完整得记载,被视为指导中国都城规划布局建设得经典。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文化得精髓,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3.1 美国装配式建筑 美国在上世纪 70 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美国 城市发展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一直沿用至今,并与后来的美国建 筑体系逐步融合。美国城市住宅结构基本上以工厂化、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 式为主,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厂通用性,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总部位于 美国的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 PCI 编制的《PCI 设计手册》,其中就包括了装 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在美国,而且整个国际上也是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力的。从 1971 年的第一版开始,PCI 手册已经编制到了第 7 版,该版手册与 IBC 2006、ACI 318-05、ASCE 7-05等标准协调。除了 PCI 手册外,PCI 还编制 了一系列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3.2 欧洲装配式建筑 法国 1891 年就已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迄今已有 130 年的历史。法 国建筑工业化以混凝土体系为主,钢、木结构体系为辅,多采用框架或板柱体系, 并逐步向大跨度发展。近年来,法国建筑工业化呈现的特点是: (1) 焊接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 ; (2) 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使得生产和施工质量提高 ; (3) 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 率达到 80%,脚手架用量减少 50%,节能可达到 70%。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 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 外挂板、阳台板等构件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

中国建筑学会个人会员工作细则

中国建筑学会个人会员工作细则 依据《中国建筑学会章程》,中国建筑学会个人会员包括会员、准会员、学生会员、外籍会员、名誉会员和资深会员。 为更好地发挥会员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做好会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制定本《细则》。 一、入会条件 凡拥护本会章程,热心学会工作,并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请成为本会会员。 1.会员入会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成为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1)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工程技术人员; (2)大专毕业工作5年以上或本科毕业工作3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 (3)从事工程技术工作10年以上,具备中级业务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 (4)热心支持学会工作的相关人员。 2.学生会员入会条件 大专3年级、大学本科2年级及以上的在校学生,可申请成为中国建筑学会学生会员。 3.名誉(荣誉)会员入会条件 在建筑及相关领域中享有较高声誉,对中国建筑学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者,经本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授予中国建筑学会名誉(荣誉)会员。 4.资深会员入会条件 资深会员入会条件见《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工作细则》 二、入会申请及审批 1.申请人需从本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818252549.html,)下载或从本会领取相 应的会员申请表,加盖公章后,将表格邮寄到中国建筑学会会员部。 2.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负责会员、学生会员资格的审查评 定,合格者在缴纳相应的会费后,发给会员证书。

3.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负责对资深会员资格的评定,合格 者报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会或理事长会议审批。批准并缴纳会费的会员,我会将为其办理注册手续并寄发会员证书。 4. 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负责推荐名誉(荣誉)会员,经本 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授予中国建筑学会名誉(荣誉)会员。 三、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本会会员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本会会员均可优先并优惠参加本会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3)学生会员参加本会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将在会议规定的学生注册费的基础上,再享优惠; (4)本会会员均可优先在本会网站及刊物上发表作品; (5)有权参加本会主办的各类竞赛和评奖活动 2.义务 (1)积极参加本会活动; (2)协助本会完成有关工作; (3)按规定缴纳会费。 四、会费 会员会费为人民币100元/年;学生会员不交会费,但须缴纳30元会员证制作成本费;名誉(荣誉)会员不缴纳会费;资深会员会费为人民币1000元/年。 五、退会及取消会员资格 1.会员在履行相关手续后,可以自愿退会。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取消会员资格。 (1)发生重大工作失误,在行业内产生不良影响的; (2)报资料不实的; (3)不能履行会员义务的; 会员资格被取消者,欲重新入会,需按本细则规定重新申请。 本办法自2010年1 月1日起执行,解释权属于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