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勘探读书报告

化学勘探读书报告
化学勘探读书报告

化学勘探读书报告

题目:化学勘探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姓名:吴倩珠

班级:1240101

学号:201240010109

专业:区域调查及矿产普查

化学勘探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提高,地表依靠宏观标志直接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地球化学方法是一种利用“显微标志”进行矿产勘查的方法,扩大了找矿标志,特别是在寻找盲矿、隐伏矿、隐矿物矿(如微细浸染型金矿)和覆盖区找矿,是其它找矿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作为一种探矿方法,在学科上属勘查地球化学这一门很年轻的边缘学科,因此在我国常简称为“化探”。它是应用化学元素分布、分配、共生组合及其变化规律来指导找矿等的应用学科。地球化学是其理论基础。因此,地球化学方法在未来的矿产勘查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我国尚处于经济起步腾飞前奏,对矿产的需求不可能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发展自己的矿业仍是任重而道远的。当然,也要汲取别人的教训,重视矿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科学、均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找矿原理、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气体地球化学找矿、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gree of geological work, the surface depends on the difficulty of macro marks directly prospecting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geochemical method is a kind of method for mineral exploration using "microscopic marks", expanding the prospecting marks, especially in the search for blind ore, concealed deposits, hidden ore minerals (such as) of the micro disseminated deposits and the coverage area of prospecting, is incomparable by other prospecting method. As a kind of prospecting method, on the subject of 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of this door is young the edge discipline, therefore in China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t is used chemical element distribution, allocation, paragenetic association and its change rule to guide the prospecting application discipline. Geochemistry is its theoretical basis. As a result, the geochemical methods in the future mineral exploration is a kind of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method. Start at the stage of economic takeoff in our country, the demand for mineral can not be solved mainly rely on imports to, develop their own mining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Of course, also want to learn its lessons of ot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mineral development, scientific,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geochem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prospecting principle, metal mineral chemical exploration,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一、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

勘查地球化学是通过系统采集地球表层系统中某种天然物质,分析其中化学元素,研究元素或其它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分布,发现异常,并研究异常与矿体的可能成生联系,最终追索并找到矿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比较与鉴别。

如任何矿床,在其赋存的基岩中或矿床进入表生带后在地球表层系统中都存在一系列的各种地球化学异常。基岩中比矿体本身大几倍到几十倍,且具有从浓集中心(矿体)向外逐渐降低,直至与背景几无差异。这个高含量带,多以包裹(包围)矿体形式出现,被称为“原生晕”。矿体及其原生晕在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覆盖物及土壤,土壤携带着成矿物质在斜坡上进一步机械分散,形成规模比出露矿体的面积大得多的土壤异常。

植物根系吸收了土壤中金属离子后,矿化区的植物比非矿区的植物中金属元素含量会高得多。从而形成生物地球化学异常。

硫化物矿物氧化还可形成一些次生含硫气体、汞气、CO2气体,封存于土壤孔隙中形成壤中气异常,进入大气则形成气体地球化学异常。

土壤异常的疏松物在重力作用,水冲刷作用下,汇到沟谷,则形成水系沉积物异常。

硫化物矿床氧化后,常形成易溶的金属硫酸盐、硫酸,降雨后下渗雨水溶解了这些组分,在泉水、渗出水、河水中形成水化学异常。

根据工作面积大小、研究详略程度的差异,还可以分为区域化探

和矿区化探。区域化探是大规模、大范围的概略地球化学调查,以查明成矿远景区为目的,以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带、矿田晕、大型矿床晕为目标。矿区化探则是以准确圈定矿床具体位置,甚至能确定矿体位置,埋深情况为目标。区域化探与矿区化探之间,可以分出一种过渡性阶段的化探工作,常称化探普查,是一种中比例尺精度的地球化学找矿工作。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内生作用和表生作用,在矿床周围的所有表层天然物中,都可能形成与矿床有成因联系的各种地球化学异常。它们的范围分布更广,扩大了找矿目标,只要利用具有足够分析灵敏度的分析方法,便可以发现各种地球化学异常,为追索矿体提供了宝贵的地球化学信息。

二、与其它探矿方法的比较

与地球物理相比,地化方法已成为其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在评价和解释地球物理异常时,可排除其多解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直接的找矿方法,因而成果的推断解释较物探法简单、直接。同时,它较地质钻探等投资少。地质物化探综合运用,则更能提高找矿的效果。

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以矿物学和岩石学的观察为基础,要求要有可见标志。所以必须要求矿物的粒度在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上。而地球化学方法是依靠分析测试手段探测其微观标志。

当然任何一种找矿方法,都有一个应用条件问题,都要根据研究区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条件的不同,以及目标矿种的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同,选择相宜的方法技术。

三、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分类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气体地球化学找矿、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新的一些找矿方法常以方法技术特征而命名。如航空化探、海洋化探、同位素化探,温压化探。

四、岩石地球化学找矿

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亦称基岩地球化学测量,原生晕找矿法)(一)研究热液矿床原生晕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形成作用

根据矿床学的一般概念,富含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包括挥发组分)的气水热液,在内营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构造裂隙迁移、运动。气水热液中的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呈简单离子、简单络离子、复杂络离子以及气体分子形式存在。当外界条件在短距离内发生比较剧烈的变化,或者说含矿热液在遇到各种地球化学障的情况下,迁移的平衡条件遭受破坏,各元素便在一定的空间部位沉淀、析出。在沉淀条件最充分具备的局部地区,可能成为沉淀中心,由此向外,依次形成矿体、蚀变带和范围更为宽广的原生晕。因此,矿体、蚀变带和原生晕是统一的成矿作用的产物。热液带来的成矿物质,只有一部分聚积为矿体,大部分则分散在围岩中形成原生晕。热液迁移、运动的动力学因素,主要是渗滤作用和扩散作用。

a.渗滤作用

渗透作用是热液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元素通过溶液沿岩石裂隙系统整体、自由地流动迁移过程中,由于化学和物理化学的作用,溶液在所流经的围岩裂隙中留下矿液活动的痕迹——矿体和原生晕。渗滤是热液迁移的主要方式。晕的规模较大,主要发育在裂隙构造发育的地段。

b.扩散作用

扩散作用是在体系里存在浓度梯度的条件下发生的。它是指一个体系的不同部位内,如果某元素的浓度不同,则该元素的质点将自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迁移,直到各处浓度相等为止。只要体系内存在浓度差,无论溶液和气体是处于流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将发生元素的迁移,质点扩散的方向与溶液流动的方向无关。扩散作用的速度较慢。据C.B.格里戈良等的实验资料计算,在热液条件下形成10m规模的铅的扩散晕,需要一万年以上的时间。因而扩散晕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晕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较规则,扩散晕中元素的含量自矿体边缘向外随距离增大,呈对数曲线下降。

2)影响因素

①元素自身的地球化学性质:热液中金属元素主要呈络合物形式迁移,因此元素络合物的稳定性是前述多种地球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可用络合物的电离平衡常数来衡量络合物的稳定性。象W、Sn、Mo、Bi、V等元素,不稳定常数大,常在很高温度下就不稳定而离解沉淀。因此,它们的异常距热中心很近。而Hg、As、Ba、Sb等元素不稳定常数小,络合物在低温条件下仍相当稳定,它们往往迁移

较远,异常远离热中心。

②含矿热液本身的性质:热液中元素的浓度、元素的迁移形式、热液体系的温度、压力。

③构造裂隙:断裂、破碎带、接触带、地层层理、岩石的节理、片理及气孔构造等构造空间,不仅是热液活动的通道,而且是矿石沉积的主要场所。因此,也是热液矿床原生晕发育的主要空间部位。

④围岩性质:主要表现为岩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对元素迁移、沉淀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质活动的岩石,比较容易与矿液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成晕物质迅速沉淀,限制了原生晕的规模。常见岩石化学活泼性的顺序(由强到弱)大致为:石灰岩→白云岩→炭质页岩→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粘土页岩→泥质板岩→片岩→花岗岩→砂岩→石英岩。

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在岩石的机械性质和渗透性质等方面,岩石的机械性质主要是指脆性和塑性。脆性岩石经过构造变动易于破碎,有利于热液的迁移、渗透,有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晕。塑性岩石经过构造作用,挤压得更为致密,不利于热液渗透,常常构成阻碍原生晕发育的隔挡层。岩石的渗透性取决于岩石孔隙度和孔隙之间的联通情况。应该指出,岩性对原生晕发育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一个具体的成矿环境里,某些岩性因素有利于晕的发育,另一些因素则不利于晕的发育。一般说来,对交代型成晕作用,围岩化学性质起主导控制作用,在充填型的成晕作用中,岩石渗透性的控制更为明显。(二)、了解热液矿床原生晕的组分特征

1)了解指示元素概念

所谓指示元素就是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即那些能够形成清晰异常的,能够比较直接指示矿体存在空间位置的,能分辨矿石类型的,以及能反映异常形成机理的这样一类元素称为指示元素。其主要的赋存形式:独立矿物、类质同象混入物、被吸附离子、自由离子或中性分子形式。

2)了解原生晕组合特征:

在不同类型的热液矿床原生晕中,指示元素也有不同的组合。下表为我国热液矿床主要类型的原生晕指示元素组合。这种组合特征是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指示元素组合不仅可以从岩石、矿石样品中得到反映,还可以从它们的单矿物中元素含量表现出来。黄铁矿是热液矿床中分布最广的共生矿物。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黄铁矿,其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是成矿环境的良好反映,可以看成是环境的函数。

3)卤族元素的作用:

卤族元素在成矿成晕中的特殊作用近来逐渐被发现。在亚美尼亚某多金属矿床原生晕研究中,坑道岩石采样中,Cu、Pb、Zn均未显示异常,但碘具有明显清晰的异常,后在深122米之下,致密岩石中打到了水平产出的块状多金属矿体。F、Cl、I属矿化剂元素,热液中与元素形成易溶络合物,有利于成矿元素的迁移。被释放出来的卤族元素,由于其离子半径大,电离势低,活动能力强而继续迁移,部分甚至以气态形式迁移。所以在矿体上方,特别是断裂上盘上方形成更

为广阔的原生晕。对深部找盲矿具有重要意义。

(三)、掌握热液矿床原生晕的形态特征与内部结构:

1)原生晕形态术语

2) 原生晕的内部结构

异常的连续性(t ): 矿体中包含夹石一样,原生晕中也经常包含一些正常含量点,从而产生异常的不连续性。

异常的均匀性

相邻两点地球化学指标差值大小的度量。

异常渐变性:含量变化梯度小,渐变性好;梯度大,渐变性差。 异常峰值(Cmax )——异常中的最高含量值。

平均异常强度 ——异常范围里元素含量的平均值。

异常衬度(K )——异常清晰度的度量。目前有多种表示方法:

a ) ,

b ) ,

c )

最常使用的是第一种计算法。

线金属量 线金属量是根据一条测线来估算矿化强度的参数

侧晕

前缘晕

下盘晕

矿体

上盘晕 后尾晕 )(C %100?=T a N N t l

M

x

? 测线上的点距。 背景平均值, 异常范围里某点的元素含量。

面金属量 面金属量是根据一个异常面积来估算矿化程度的参数。可以下式表示:

—— 测网中点距和线距的乘积。

3)原生晕外部形态的类型:

线状异常:异常长度远大于异常宽度

带状异常:异常的长度明显大于异常宽度,

等轴状异常:异常在平面上没有明显的延伸方面

不规则状异常:该类异常形态反映出异常形成时,受多组不同方向、不同形态或不同性质构造的复合所控制。

(四)、热液矿床原生晕的分带特征

1)浓度分带:浓度分带是同一组分的含量自矿化中心或异常中心向外有规律变化的现象。为了取得可以互相对比的资料,1965年,谢学锦、邵跃将地球化学异常分成内带、中带、外带三个浓度带。并视浓度变化的陡度,以异常下限值的1倍、2倍、4倍三个数值来划分外、中、内带,称三级浓度带。浓度分带不仅指示了找矿方向,而且有无浓度分带还是区别矿致异常与非矿异常的标志。

2)组分分带的一般特征:组分分带是原生晕中不同指示元素在空间分布上有规律变化的现象。国外文献中所指的原生晕的分带性,主要c x M s

?[]

C C s M x s -∑?=

就是指组分分带。

A.空间分带——垂直分带与水平分带组

热液矿床原生晕的垂直分带性,表现为不同指示元素在不同标高上发育的差异,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派生规律;在不同的高程上产生不同的元素组合;某些元素对的比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某热液铀矿床上所观察的垂直分带性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图上可见Pb、Zn、Ag主要发育在高于铀矿体的标高上,而Cu、Mo则上、下均发育。显示了Pb、Zn、Ag在上,Cu、Mo偏下的分带性。

原生晕的水平分带是指示元素在现代水平方向上,异常发育的强度、范围的规律性变化特征。矿田晕或矿床晕的水平分带。下图是德兴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水平分带模式图,异常元素的水平分带模式为:

矿体原生晕的水平分带则是以水平方向上异常的宽窄来划分的,如陕西某铜、钼、钨多金属矿区原生晕的水平分带模式(由中心向外)为:W、Mo、Sn、Bi、Cu、As、Zn、Ag、Pb。异常宽度大的排在前面,小的排在后面。

B.成因分带

原生晕的垂直分带性和水平分带性,都是针对现代空间方位说的,不涉及矿体和原生晕形成时的产生状态。

实际上,矿体或原生晕的产状,陡倾斜矿体和缓倾斜矿体,对于分带规律是有一定影响的。C.B.格里戈良认为晕的分带性是一个矢量的概

念,热液运移有方向性,总是向压力降低方向运移,他的分带性成果,能反映热液流动方向性,具有成因意义,故称为成因分带。他结合矿体的产状将原生晕的分带性划分成轴向分带、横向分带、纵向分带三种类型。

轴向分带——沿矿体轴向,即沿矿液运移向上的元素分带。主要是由渗滤作用造成的分带。在矿体产状为陡倾斜的情况下,轴向分带则与垂直分带相一致。

纵向分带——顺矿体走向所反映的元素分带。

横向分带——垂直于矿体走向方向上的元素分带,主要是由扩散作用造成的分带。在矿体产状为陡倾斜的情况下,横向分带与水平分带相一致。

3)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方法

①直观经验对比法:主要直观对比各元素异常在剖面上的发育特征,包括异常发育程度、范围(面积)、异常强度。其中,较为关键的是要作出各元素的浓度分带剖面图,对比各元素的浓度中心位置,异常未封闭的开口方向,收敛趋势。从下图上可以清楚显示,主成矿元素异常面积最大,三级浓度清楚围绕矿体四周分布。As、Ba 则主要分布在主矿体之上,而Co、Bi异常分布在主矿体之下,互为“镜象”。因此,初步可以对异常的分带性从矿上—矿体—矿下分为:(As、Ba)—Cu—(Bi、Co)。

②分带性衬度系数法:H·H·索切诺夫(1964)提出的,所谓分带性衬度系数是指同一元素在上截面与下截面原生晕的线金属

量比值。它反映了不同截面间该元素富集的方向和富集的程度。对比各元素的分带性衬度系数,就可以了解不同截面间各元素向上(或向下)富集趋势的大小。实际计算时:Ml= △X

③分带指数法:以表中数据为例,计算出各截面元素的线金属量,并标准化至同一数量级。就得到所谓的分带指数。每一元素的分带指数最大值所在的标高即为该元素在分带系列中的位置。当两个以上的元素分带指数最大值同时位于剖面的最上中段或最下中段时,可以用变异性指数来直一步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

④变异性指数:Dmax—某元素的分带指数最大值;Di —某元素在i中段的分带指数值(不考虑分带指数最大值所在的中段);n —中段数(不包括分带指数最大值所在中段)

⑤浓集中心法:本法以经验法浓集中心比较为依据,吸收了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考虑不同截面数据的作用,借鉴其计算方法的基本程式,计算每一元素的浓集中心。

4)热液矿床原生晕的综合轴向分带序列及与横向分带、纵向分带关系:

л·H·奥弗钦尼科夫和C·B·格里戈良在总结了四十七个热液矿床原生晕资料的基础上,得出轴向分带系列(自后尾至前缘)为:W、Be、As1、Sn1、U、Mo、Co、Ni、Bi、Cu1、Au、Sn2、Zn、Pb、Ag、Cd、Cu2、As2、Sb、Hg、Ba。

克维雅特科夫基总结为:Be、Ni、B、Sn1、U、Mo、W、As1、Bi、Cu1、Zn、Pb、Sn2、Au、Ag、Ba、As2、Cu2、Sb、Hg。

1975年,邵跃根据多年工作的经验总结出的元素垂直分带序列为:Sn—W—Zn、Ga—In—Mo—Re—Co(Au1,As1)—Bi、Cu、Ag —Zn2—Cd—Pb—Au2—As2—Sb—Hg—Ba—Sr。

(五)、分散矿化原生晕与多建造晕

1)分散矿化的原生晕特征

所谓分散矿化,是指除了由矿体和各类地质体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外,还有一类为数甚多的,具有热液矿床原生晕某些特点的,但经过验证其下又不含工业矿体的地球化学异常。分散矿化的地球化学异常,在数量上远远超过矿化异常。

2)分散矿化带

总结国内外已知分散矿化带的实例,发现它有以下特点:

①异常规模较小。

②没有明显的元素浓集中心,浓度分带不明显。

③元素组合相对比较简单。

④不具明显的指示元素垂直分带性。

它很可能是渗滤热液萃取围岩组分(多是一些易溶的前缘晕元素),浓度又不高,在断裂带中沉淀下来形成的。

2)多建造晕

多建造晕是由成分和形成条件不同的两个以上成矿建造,在空间上同时并存而形成的结构非常复杂的地球化学异常。多建造晕实际上是一种复合晕。

出现不同特征的指示元素组合。

当出现已知成矿建造以外的某些元素的异常时,就应当考虑可能有另一建造的出现。

多建造晕的特点是指示元素含量具有独特的相关关系。

(六)、岩浆矿床的原生晕

1.岩浆矿床原生晕的形成

岩浆矿床的原生晕主要是通过结晶分异和熔离作用形成。岩浆是以硅酸盐为主并含有各种金属和一些挥发分(如H2O、Cl、CO2、B、F、S、P等)的一种熔体,成分相当复杂。不同类型的岩浆,在主要造岩组分方面是相同的,只是含量比例有所差别,但在微量元素和挥发分组分方面则差异很大。岩浆可以由地幔和地壳物质重熔或地壳物质被同化和交代形成。

2.岩浆矿床原生晕特征

两类岩浆矿床的原生晕,均为典型的同生异常,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岩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体、含矿母岩均为同源产物,它们只是同一地质作用中元素集中程度不同的结果。

(2)矿体、原生晕和含矿母岩没有明显的界线,是逐渐过渡的。

(3)原生晕发育在矿体周围,特别是矿体上方的母岩中。一般说来越接近矿体,异常强度越高。

(4)矿体和原生晕的产出常和一定的岩相带有关。对于铬铁矿含矿最有利岩相是纯橄榄岩、斜方辉石橄榄岩,MgO/FeO(分子比)>6;对于铜镍硫化矿床最有利岩相是橄榄岩、二辉橄榄岩,MgO/FeO(分

子比)<6。

(七)、沉积-层状矿床原生晕

1.现有认识水平上的沉积矿床原生晕的主要特点:

1)沉积矿床原生晕的形成过程中,成晕物质的迁移形成,除离子、络离子和胶体分子外,还以矿物和岩石碎屑的形式搬运。

2)沉积矿床原生晕的形成机制中,生物化学作用占有相当的比重。

3)指示元素的组合比较简单。一般富含可溶性的氯、锰和有机质。

4)异常的分布与矿体或相应的地层层位一致,不具穿层的特点。

5)异常范围内,指示元素浓度分带不明显。异常轮廓在走向方向上可延伸较远,而在垂直地层走向的方向上规模很小,浓度梯度变化大;该矿床属于大西沟一银硐子菱铁矿-银铅多金属矿田之多金属矿床部分。矿床产于泥盆系中上统地层中,赋矿地层为泥盆系中统之泥质,粉砂质沉积向泥质碳酸盐沉积的过渡部位。水平上由西向东矿化类型具Fe-Ba→Pb-Ag-Cu-Zn的分带性。多金属矿体主矿体长1300米,与地层整合产出,由条带、条纹状之硫化物、重晶石、硅质组成。矿床成因为热卤水沉积弱改造矿床。

2.总结该矿床原生晕特点如下:

(1)主要异常元素为Pb、Ag、Zn、Mn、Ba,异常元素组分较为简单;

(2)异常形态紧紧围绕矿体,与地层走向一致、沿走向延伸长,

垂直地层发育不强,主成矿元素Ag最大宽度150m,Pb最大宽度100m,其它很窄,Cu仅在矿体两侧数米内有弱异常。

(3)异常存在明显浓度分带,但组分分带不明显,无前缘晕、尾晕之分,不具备热液矿床组分分带特征,给剥蚀程度评价带来困难。

(4)反映沉积过程,沉积环境的特征元素(Mn、Sr、Ba、B)的异常都有明显反映,规模较大,有利于用沉积相,沉积环境分析指导找矿。

八、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应用

适用条件:基岩露头好或工程暴露好的地区

1.检查、验证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找矿目标

2.判断剥蚀程度,寻找盲矿体

3.指导勘探工程

4.利用多建造晕或叠加晕预测深部矿体

推荐书:李惠等,大型、特大型金矿盲矿预测的原生晕叠加模型,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占有特殊的地位:

1)各类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最全面的保留了成矿时的地球化学信息。

2)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是各种类型次生地球化学异常物质来源的组成部分,各类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都是原生矿体及其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派生产物。

3)当前陆地上的找矿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寻找厚覆盖地区隐伏矿

和浅覆盖区及开采矿山深部的盲矿。对于深部盲矿的寻找,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在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中,仍以热液矿床的应用和研究最为深入。

五、其它地球化学找矿法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亦称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次生晕找矿法)。勘查地球化学中的土壤是指地球表层的一切疏松细粒覆盖物,它不是土壤学中对土壤概念所给予的严格定义。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原生矿体及其原生晕在表生风化过程中,经过各种地球化学作用在土壤中形成的异常。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是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了解土壤中元素的分布,总结元素的分散与集中的规律,研究其与基岩中矿体的联系,通过发现土壤中的异常与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的。这里所指土壤,主要是残坡积的地表疏松覆盖物,同时也包括塌积的,冰积的,湖成的,风成的以及有机成因的地表面松覆盖物。

在土壤地球化学找矿中,可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发现的区域异常来寻找成矿区、甚至可通过地球化学省来预测广大地区内的找矿远景。但是对找矿更直接的是通过发现局部异常、查明矿床的次生晕,进而找到疏松覆盖物下的矿体。

矿床的次生晕是表生带的产物。在表生带,压力小(常压),温度低而变化大(昼夜变化及季节变化);常处于大气圈游离氧、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水源丰富且具有不同的酸碱度,并有生物及有机质参加作用,因而其物理化学环境和地壳内部迥然不同。在地壳深部形成的岩

石、矿物进入表生带后,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巨大变化必然会发生变化和分解,一部分元素被溶液带出,一部分元素组成在地表条件下稳定的化合物。岩石、矿物的风化形成了土壤,并使大量的矿体露头遭到覆盖,给找矿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使得成矿物质产生迁移,形成矿床次生晕,为找矿工作提供了线索。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学习与研究风化作用与土壤、次生晕的形成与特征等有关问题是很必要的。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亦称分散流找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

是通过对河流沟谷中的沉积物(包括湖泊近岸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研究元素在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找矿远景区和成矿有利地段,为进一步详细地球化学勘查和地质测量提供依据。

沟谷水系中的沉积物主要是地表水冲刷作用将地面斜坡上的疏松物带入沟谷,并沿沟谷继续搬运迁移,其中形成异常的物质沿着搬运方向呈拉长形式展布。因此,化探人员俗称为分散流。此类异常的物源追索,要逆着沉积物的搬运方向进行,异常源可能位于异常样点上游几百甚至几千米,矿与异常的空间关系疏远。但是由于这类异常物质搬运距离远,形成的异常易于发现,可以用稀疏的样品发现它,因此特别适用于概略普查阶段使用。

水文地球化学找矿(亦称水文地球化学测量,水化学找矿)。

由于地下水可带来潜水面附近的矿化信息,因此是找深部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