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

最新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
最新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

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

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

介入性超声是在实时超声的动态监视和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插管、药物注射治疗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术,从而达到与外科手术相类似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介入性超声医学(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是在目前超声显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而早在1983年哥本哈根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就正式确定其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范围

1、颅脑、颈部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及其他浅表部位肿瘤

的良、恶性病理诊断和鉴别。

2、肺和纵隔肿瘤,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小结节病变及前列腺

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3、弥漫性肾病、肾肿瘤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和分型。

4、多种弥漫性肝实质病变(肝炎、脂肪肝等)包括早期肝硬化的

病理组织学诊断。

5、各种腹部脏器肿物(肝、胆、脾、肾、肾上腺肿瘤和腹腔淋巴

结肿、淋巴瘤、腹膜后实性肿物等)病理诊断和鉴别。

6、含液性病变(肝、肾、卵巢、甲状腺、乳腺囊肿、脓肿和积液

等病变)的穿刺、抽吸引流、药物冲洗硬化治疗。

7、肝内胆管、胆总管、胆囊等先天畸形或结石、肿瘤引起的阻塞

性病变穿刺抽吸造影(PTC),穿刺引流(PTCD),肾梗阻性病变肾盂内穿刺造影,胎儿治疗性穿刺引流术(羊膜腔穿刺)。

8、肿瘤内穿刺药物无水酒精注射、微波热疗,手术中超声定位引导。

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尤其是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USGAB的发展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医学影像和临床诊断水平,它突破了常规超声影像、CT、MRI、X线放射等影像技术所固有的只能做定位诊断或一般经验性、猜测性的定性诊断模式,使超声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进而提高到病理组织细胞学诊断这一个新的领域,它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病理诊断依据,指导临床制定并实施正确而有效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案,另外尚能回顾性分析提高常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总体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临床各种影像检查疑有占位性病变超声显像证实者,原则上均可施行。通常用于对肝脏、胆系、胰腺、肾脏、脾脏、腹壁、腹膜后,以及胸壁和肺的外周型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贲门、网膜、肠系膜等肿瘤亦适用。

超声引导穿刺--组织学检查

原则上凡是超声显像发现的病变须明确组织病理诊断皆为适应证。1)疑早期肿瘤或细胞学检查未能确诊。2)CT或超声显示肿块较大、侵犯较广,已无法切除。3)手术未取活检或活检失败。4)怀疑是转移性肿瘤须确诊。5)良性病变须获得组织病理诊断。6)囊性含有乳头、局限性壁增厚或有囊内粗大分隔高度疑囊性肿瘤病变。

禁忌症:1)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稳定或不清楚者。2)严重出血倾向。3)伴大量腹水者。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脏器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为禁忌)。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者。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8, 8(7), 632-637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84138492.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84138492.html,/10.12677/acm.2018.87106 Advance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ung Ultrasonography Songfei Wu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Sep. 4th, 2018; accepted: Sep. 18th, 2018; published: Sep. 25th, 201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sonic technique, lung ultrasonograph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early diagnosis, dynamic assessment and follow-up of various lung diseases around all kinds of people.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dvance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ung ultraso-nography. Keywords Lung Ultrasonography, Lung Diseases, Lung Ultrasound Score, Intensive Care Unit, Children 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吴松霏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辽宁大连 收稿日期:2018年9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9月18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25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肺部超声已成为多种肺部疾病早期诊断、动态评估及病情随访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人群。本文就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肺部超声,肺疾病,肺部超声评分,重症监护病房,儿童

超声技术在医学的发展及应用

超声技术在医学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 随着声学原理和电子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从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发展到三维、声学造影、血管内超声等多种技术,极大地拓展了超声影像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几乎包括对所有疾病的超声诊断、结构成像和运动成像,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已成为临床诊断中必不可少的甚至是首选的方法。 关键词:超声;影像学;临床应用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主要依赖于声学原理、探头技术、电子电路、计算机技术、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紧密配合。由于其操作无创伤及对患者无电离辐射损伤而深得医学界推崇。目前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新技术层出不穷,诸如三维超声成像、谐波成像、腔内超声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现对医学超声的进展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医学超声技术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 1.1 二维超声成像 B型超声应用回声原理,即发射脉冲超声进入人体,然后接受各层组织界面的回声作为诊断依据。由于B超能直观地显示脏器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并可将实质性、液性或含气性组织区分开来,故医生根据得到的一系列人体切面声像图进行诊断。它所构成的二维(2D)实时动态图像具有真实性强、直观性好、无损伤、操作方便等优点,目前应用最广泛。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腹部脏器损伤、肿瘤、儿科和妇产科疾病及其它疾病的诊断。如二维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可清楚地观察到心内膜赘生物的形状大小及部位,检查率达80%~100%,特异性达80%以上,还可以发现腱索断裂瓣周脓肿、心包积液等并发症[1]。但二维超声对含气空腔(胃、肠)和含气组织(肺)以及骨骼显示不清,还由于切面范围和扫查深度有限,对病变所在脏器或组织的毗邻结构显示不清。 1.2 三维超声成像三维(3D)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立体几何构成法、表现轮廓提取法和体元模型法。3D超声成像的基本步骤是利用二维超声成像的探头,按一定的空间顺序采集一系列的2D图像存入3D重建工作站中,计算机对按照某一规律采集的2D图像进行空间定位,并对相邻切面之间的空隙进行像素补差平滑,形成一个3D立体数据库,即图像的后处理,然后勾划感兴趣区,通过计算机进行3D重建,将重建好之3D图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3D超声成像技术包括数据获取、三维图像重建和三维图像的显示。1961年Baum和Greewood最先提出3D超声的概念,但其后的30年发展比较缓慢。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3D超声成像技术已由实验研究阶段走向临床应用阶段[2],可分为(1)静态3D:收集一定数量的2D图后作3D组图,然后作各种3D显示,其中又分脏器实质3D和血管流道3D。(2)动态 3D:在不同时间点取不同空间的多幅2D图输入存储,然后用心电统一时间点,将原不同时间中取得的图形作3D组图,依心电图时间序列组图后回放。目前在心脏、妇产科、小器官、

超声波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

超声波技术及其应用报告超声波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 硕士研究生: 学号: 学科: 报告日期:

超声波技术及其应用报告 摘要 频率高于可听声频范围(20KHZ以上)的机械波,称为超声波(ultrasonic),简称超声。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超声波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主要由超声波在医疗检测上的应用和超声波在治疗上的应用两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B超,彩超,超声全息影像技术,超声波手术刀,超声波碎石技术。文章论述了这些超声波技术的基本原理,相比于传统技术的优缺点,存在的局限和发展前景,以及超声波技术要突破的一些技术瓶颈和将来的发展方向。由于篇幅及理论基础有限,本文避免了难以理解的公式推导和证明,只是定性地,原理性地介绍了超声波在医疗上应用的这些技术。 关键词:超声检测;手术刀;超声全息影像技术;超声碎石;超声理疗 - -I

超声波技术及其应用报告 - - II 目录 摘 要 ....................................................................................................................... I 1.1 技术应用的领域 (3) 1.2 技术应用特点及原理 (3) 1.3 国内外情况分析 (6) 1.3.1 国外情况 (7) 1.3.2 国内情况 (7) 1.4 系统组成 (7)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内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 【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 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2)要求有图像清晰、分辨力高的超声诊断仪,并配备有专用超声引导穿刺

心血管超声的新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心血管超声的新进展 作者:唐红, 黄承孝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刊名: 四川医学 英文刊名:SICHUAN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2004,25(2)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8条) 1.邬松林赘生物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特征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期刊论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01) 2.陈庆伟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内间隔缺损的价值[期刊论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08) 3.谢明星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病变[期刊论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01) 4.Binder TM;Rosenhek R;Porenta G Improved assessment of mitral valve stenosis by volumetric real-time three-dimesional echocardiography 2000(04) 5.Bauer F;Shiota T;Qin JX Measurement of left atrial and ventricular volumes in real-time 3D echocardiography.Validation by nuclear magentic resonance 2001(01) 6.陈立军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估测冬眠心肌的前瞻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0(01) 7.李越超声心动图新技术 2001 8.张军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中的价值[期刊论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06) 9.商丽华应用心腔内超声指导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期刊论文]-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03) 10.黄云洲血管内超声评价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偏心性重构[期刊论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07) 11.赵静超声显影心肌声学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0(12) 12.尹立雪;蔡力;李春梅超声引导心脏靶点起搏和精确消融的初步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医学 2003(02) 13.尹立雪多普勒组织显像定位心室除极起始点的准确性[期刊论文]-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8(03) 14.Derumeaux M;Michel O;Joseph L Doppler tissue imaging quantitates regional wall motion during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nction 1998 15.Garcia M J;Rodriguez L;Ares M Myocardial wall velocity assessment by pulsed Doppler tissue imaging: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in normal subject[外文期刊] 1996 16.刑艳秋;张运;季晓平彩色室壁动态技术检测心内膜位移幅度准确性的研究 1997(04) 17.吴巧英彩色室壁运动多巴酚丁胺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10) 18.Balestrini L;Fleishman C;Lnzoni L Real-time 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evaluation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2000(03) 引证文献(1条) 1.刘国强.张萍萍.刘珊珊.杜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期刊论文]-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9(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84138492.html,/Periodical_scyx200402065.aspx

(修)心血管超声的研究方向

心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实时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对心脏及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无法被其他检查替代的方式。我科熟练掌握并广泛应用于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人工瓣膜随访、心脏肿瘤、大血管疾患、心梗心肌评价、肺动脉高压、肺栓塞、颈部及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四肢深浅静脉血栓、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腹部血管疾病及心脏、血管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还在努力开展新技术与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心脏方面的研究方向是,二维超声心肌组织斑点跟踪显像技术和心肌超声造影技术。 1、二维超声心肌组织斑点跟踪显像技术采用跟踪二维超声灰阶图像特征斑点(像素集)的方法,通过比较同一特征斑点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置移动情况,计算出该特征点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和方向,进而计算出特征斑点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以获得心肌运动的速度向量、应力、应变率、旋转角度和速度以及旋转率等多种心肌力学参数。该技术可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丰富和重要的关于心肌力学和电机械激动过程的信息,将有助于心脏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 2、心肌超声造影是指从外周静脉注入微泡造影剂,微泡通过肺循环到达左室腔,并进一步进入冠状动脉微循环,使得心肌对比性增强,从而改善心血管系统超声图像的显像技术。由于造影剂微泡大小及变形性与红细胞相当,且始终保持在血管内,故可视作红细胞示踪剂,因而被用于评估心肌、心脏肿块的血流灌注状况,并进一步达到诊断及估计预后的作用。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局部心肌灌注缺损的评价,估计急性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诊断慢性稳定型冠心病,判断心肌存活能力等方面。 血管方面的研究方向是,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脑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准确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对正确的诊断、监测及防止脑梗死发生有重要意义。超声造影可观察斑块内的新生血管,以此来评价斑块的稳定性,补充了常规超声的不足。超声造影技术具有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且造影剂微气泡具有类似红细胞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可作为血管内示踪剂。对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脑血管病风险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目前这几项技术在市内及省内都属于先进领先技术。

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综述

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综述 张禄鹏 摘要:本文回顾了医学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历史,阐述了A型、B型、M型和D型超声诊断方法的历史、原理、特点、用途和发展状况,总结了医学超声影像技术的局限性,介绍了三维超声和超声造影等医学超声影像技术的新进展。 关键词:医学超声影像技术,超声诊断法,三维超声,超声造影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edical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The history,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us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A model, B model, M model and D model ultrasonic diagnostic method. This paper also sums up the limitations of medical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and introduces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and ultrasound contrast and other new medical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advances. Keyword:medical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ultrasonic diagnostic method,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ultrasound contrast 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和X-CT、MRI及核医学影像(PET、SPECT)一起被公认为现代四大医学影像技术,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中不可替代的支柱。医学超声影像技术是指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子工程技术对超声波发射、接收、转换及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分析、处理和显象,从而对人体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功能状态影像一种非创伤性技术。 目前,由于超声显像技术具有实时动态、灵敏度高、易操作、无创伤、无特殊禁忌症、可重复性强、费用低廉和无放射性损伤等优点。从而使这一诊断技术成为了现今临床各学科疾病的检查、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所不可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1.超声影像技术发展历史 1880年,两位法国科学家Jacques和Pierre Curie发现了压电现象,成为超声探头的基础。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相反,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或称为电致伸缩现象。根据压电效应,用压电晶体可以用来作为声波的产生器与接收器,压电效应是可逆的,这奠定了用同一超声波换能器既能发射又能吸收的基础。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声纳在军事上的应用,压电效应才得到重视。1915年,法国科学家Paul Langevin发现了超声的第一个用途:水下声波测距法探测水下目标,也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声纳。正常人的耳朵可接听到声波频率的范围为16-20000Hz,高于2万赫兹的声波就称为超声波。 超声医学影像所用的声频率通常是300万-750万次/秒(3MHz-7.5MHz)。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传播是通过介质中粒子的机械振动进行的,它不同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但在人体复杂的介质中传播较好,同时它属直线传播,因此有良好的方向性[1]。超声诊断技术出现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上世纪40年代末,A型(Amplitude Mode)超声诊断仪开始应用于临床,常用A型法测量界面距离、脏器径值以及鉴别病变的物理性质,结果比较准确,为最早兴起和使用的超声诊断法,目前已多被其他方法取代,只在脑中线测量等方面还在应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内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 【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医学成像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设备在成像方法和技术等层面上不断得到改进,临床诊断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超声成像;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40-02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使得临床医生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更高。而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40年代初就已探索利用超声检查人体,50年代已研究、使用超声使器官构成超声层面图像,70年代初又发展了实时超声技术,可观察心脏及胎儿活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成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直接显示脏器的三维解剖结构;其次还可对三维成像的结果进行重新断层分层,能从传统成像方式无法实现的角度进行观察;再有还可对生理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对病变位置精确定位。因此,近几年来三维超声成像已经成为医学成像领域备受关注的方面。 1 三维超声的成像技术 可靠的数据提取是得到精确三维超声图像的前提。采用二维面阵超声探头,使超声束在三维扫查空间中进行摆动,即可直接得到三维体数据。但二维面阵换能器的制作工艺限制了阵元数,使得三维图像的分辨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已有使用二维阵列的超声成像系统面世。目前三维超声数据的提取仍广泛采用一维阵列探头。用一维阵列探头提取三维超声数据,需要外加定位装置,如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一体化探头。该探头是将一个一维超声探头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起,操作者只要将该探头放在被探查部位,系统就能自动采集三维数据。还有一种新型探头专门用于解决定位问题。该探头有三个阵列,中间的主阵列用于超声成像,与主阵列垂直的两个侧阵列用于提取定位图像。由于探头移动的连续性,所以定位图像两两重叠部分很大,可以通过两侧的定位图像确定两次采样间的位移、旋转,从而确定图像的空间位置。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提供了通过相邻图像的相关和图像的斑点噪声统计规律来确定探头侧向位移的方法。 2 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 2.1 三维超声在空腔脏器中的应用 2.1.1 胃、肠道疾病嘱受检者适量饮水或灌肠后可建立良好的透声窗。清楚显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与溃疡的大小、深度、边缘形态,观察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及与邻近组织、血管的立体位置关系,进行术前tnm分期,对协助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3d-cde对溃疡出血和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也可提供较大的帮助。 2.1.2 膀胱疾病膀胱充盈后可形成极佳的透声窗,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一样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同时三维超声还能显示病变的整体、表面形态及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情况,从而提高了其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肿瘤术前方案的抉择。对慢性膀胱炎症、憩室、结石、凝血块等膀胱疾病的诊断,也显示出优越性。 2.2 在实质性脏器中的应用 肝脏疾病肝囊肿与肝脓肿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较高,而肝癌与肝内其它性质占位性病变相互间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三维超声可从不同方位观察肝表面和边缘轮廓,肿三维超声成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在产科临床上,三维超声成像可用于鉴别早期胎儿是否存在畸形以及检查各个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血管内疾病的检查。随着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一般要求帧频必须大

超声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医疗方面的独特疗效已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并越来越被临床重视和采用。国内外医学专家利用超声技术在治疗肢体软组织损伤、肢体慢性疼痛康复、肢体运动康复方面积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并把超声治疗拓展到中医科、骨科、外科、内科、儿科、肿瘤科、男科、妇产科等,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机械 超声振动可引起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由于超声的细微按摩,使细胞浆流动、细胞震荡、旋转、摩擦、从而产生细胞按摩的作用,也称为“内按摩”这是超声波治疗所独有的特性,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刺激细胞半透膜的弥散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组织营养、改变蛋白合成率、提高再生机能等。 温热 人体组织对超声能量有比较大的吸收能力,因此当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过程中,其能量不断地被组织吸收而变成热量,其结果是组织的自身温度升高。即内生热。超声温热效应可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增强酶活力。一般情况下,超声波的热作用以骨和结缔组织为显着,脂肪与血液为最少。 理化 超声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均可促发若干物理化学变化。 a.弥散作用:超声波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强的改变。从而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交换,改善组织营养。

b.触变作用:超声作用下,可使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对肌肉,肌腱的软化作用,以及对一些与组织缺水有关的病理改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和关节、肌腱、韧带的退行性病变的治疗。 c.空化作用:空化形成,或保持稳定的单向振动,或继发膨胀以致崩溃,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内钙水平增高。成纤维细胞受激活,蛋白合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形成加速,胶原张力增加。 d.聚合作用与解聚作用:水分子聚合是将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合成一个较大的分子过程。大分子解聚,是将大分子的化学物变成小分子的过程。可使关节内增加水解酶和原酶活性增加。 e.消炎,修复细胞和分子:超声作用下,可使组织PH值向碱性方面发展。缓解炎症所伴有的局部酸中毒。超声可影响血流量,产生致炎症作用,抑制并起到抗炎作用。使白细胞移动,促进血管生成。从而达到对受损细胞组织进行清理、激活、修复的过程。 临床应用编辑 软组织损伤及慢性疼痛 广泛用于软组织损伤及慢性疼痛的治疗。超声波的穿透力强,可轻易深入到体内 10-15cm。提高治疗部位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促使细胞修复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人体神经和体液系统对超声能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其形成的神经反射和体液反应,具有综合调节人体的机制,特别是对陈旧性损伤有特效,超声在传播时,超声能量的方向集中,具有独特的高能量特性。主要适应症: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慢性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肌劳损、风湿类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血肿、慢性膝盖筋腱疼痛等 肢体康复

超声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目录(1)

超声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目录 一级手术: 腹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 二级手术: 超声引导经皮涎腺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乳腺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浅表组织(淋巴结)穿剌活检术 超声引导经皮浅表组织肿瘤内注药术 超声引导经皮心包穿刺术 超声引导经皮心包穿剌置管引流术 超声引导经皮肝囊肿穿刺引流+硬化术 超声引导经皮肾囊肿穿刺引流+硬化术 超声引导羊膜穿刺术 输卵管超声造影、再通术 超声引导经皮一般血管畸形硬化术 三级手术: 超声引导经皮甲状腺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胸壁/胸膜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纵膈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腹膜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胰腺穿刺活检术 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前列腺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腹膜后等其它特殊部位穿刺活检术 超声引导经皮胆囊、胆管穿刺引流术 超声引导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肝肿瘤化学消融治疗术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甲状腺、肝、脾、肾、肾上腺等)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术(甲状腺、肝、脾、肾、肾上腺等)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肿瘤氩氦冷冻治疗术

超声引导经皮肝脓肿(置管)穿刺引流术 超声引导经皮胰腺囊肿引流术 超声引导经皮胰腺脓肿引流术 超声引导经皮肾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 超声引导经皮膈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 超声引导经皮前列腺脓肿穿刺引流术 超声引导宫外孕介入治疗术 超声引导经皮脐带血取样 超声引导经皮绒毛穿刺术 超声引导经皮(经阴道)妇科疾病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经皮(经阴道)盆腔囊肿穿刺治疗 四级手术: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各部位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其他准予临床应用的超声介入治疗新技术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1) 自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60多年来,随着临床需求和现代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超声影像技术,从应用初期的一维A型和M型超声成像 发展到了实时灰阶二维B型超声成像,到目前的全数字能实时回放的三维超声影像系统。超声影像具有无创性,高灵敏度,应用面广,低成本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近年已成为医学影像之首。可以预计实时三维(四维)超声成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医学影像系统临床应用中一项最为有效的诊断工具而造福于人类。 正是由于这种市场需求,世界上许多知名的有远见的厂商竟相投入高科技开发全数字技术的实时三维(四维)超声影像系统。东软数字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独特的视角推出了具有世界领先实时三维(四维)技术和软件技术的NAS-2000a,使超声医学影像与当代计算机尖端技术完美结合,在软件上采用了目前临床要求的最新专业软件,实现了动态三维实时回放、实时三维(四维)成像,简化了本来十分复杂的处理过程,提高了效率。 原理与方法 成像原理: 三维超声成像分为静态三维成像和动态三维成像, 动态三维成像由于把时间的因素加进去, 用整体显像法重建感兴趣区域准确实时活动的三维图像(又称四维)。 1、立体几何构成法:将人体脏器假设为多个不同形态的几何组合,需要大量的几何原型,因而对于描述人体复杂结构的三维形态并不完全适合,现已很少应用。 2、表面轮廓提取法:将三维超声空间中一系列坐标点相互连接,形成若干简单直线来描述脏器的轮廓,曾用于心脏表面的三维重建。该技术所用计算机内存少,运动速度较快。缺点是: (1)需人工对脏器的组织结构勾边,既费时又受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2)只能重建左、右心腔结构,不能对心瓣膜和腱索等细小结构进行三维重建; (3)不具灰阶特征,难以显示解剖细节,故未被临床采用。 3、体元模型法: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对结构的所有组织信息进行重建。 在体元模型法中,三维物体被划分成依次排列的小立方体,一个小立方体就是一个体元。 一定数目的体元按相应的空间位置排列即可构成三维立体图像。 4、随着高档超声仪器软件的不断开发, 三维成像不经过工作站可直接启动设备软件包进行三维重建或三维电影回放来完成。 成像方式:动态三维超声成像原理与静态基本相同。

孙尧-《介入性超声应用指南》解读

《介入性超声应用指南》解读 穿刺置管引流—常规与规范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孙尧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作为介入性超声的基本技术随着超声仪器升级换代及相关穿刺引流器材的不断更新进步和商品化已成为目前临床不可或缺的常规诊疗手段。但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及应用者的专业背景和是否接受过规范化培训等,这项技术的使用在不同区域或等级医院甚至临床不同专业科室间均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同时作为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在各种病况下的应用也存在着较多争议。因此能有一个相对认同的规范化指导是必要的。 常见的几种穿刺置管引流操作需注意的事项如下,是否恰当尚需讨论。 超声引导腹部脓肿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 腹部脓肿是由于腹盆部炎性疾病、腹部创伤、手术和空腔脏器穿孔引起,按部位分为腹腔脓肿、腹膜后脓肿和脏器内脓肿。腹部脓肿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死亡率可达到80%。随着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已成为腹部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1.对于直径<5cm的脓肿,宜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直径≥5cm的脓肿则需置管引流。应用穿刺冲洗法者,穿刺两次以上的抽吸不能治愈的脓肿,则考虑置管引流。 2.穿刺前选择最佳穿刺点和穿刺路径是穿刺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如:路径尽量避开膈窦和胸膈角以免引起脓胸或化脓性心包炎;位于肝表面的脓肿路径尽量要通过一些正常肝组织,避免在肝表面的脓肿处穿刺进针,否则易使脓液外漏污染腹腔。 3.脓肿的引流在考虑到超声引导可行的入路同时应注意置管的位置,置管尽可能位于脓腔最低点以便引流。 4.如果脓肿由多个脓腔构成,必须对每个脓腔分别进行穿刺或置管引流。 5.虽然可以经胃对深部脓肿作细针穿刺,但对脓肿置管引流不允许贯穿任何空腔脏器,必要时可经肝进行穿刺,应选择最直接的途径,同时避开肝内管道。

超声介入室的建设

建议】介入超声室的建设 目的是较系统介绍介入超声室的建设的相关问题,为想开展超声介入的战友提 供一点帮助 介入超声室的建设 介入超声室是超声医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建科时,宜做统一的设计安排。介入超声室所服务的患者可来自病房、门诊或急诊,故其位置以距离上述各处较宜,并有直接通道。该区的环境要求安静、清洁、灰尘少并且无强电磁场干扰。介入超声室是以主操作房间为中心,配上附属房间构成,以便把患者的准备、介入技术的无菌操作以及医师的会诊或观摩等活动区能分隔开,以减少主操作间的污 染,并保障治疗过程有序进行。 ㈠主操作间?? 其面积以40~50M2为宜,要求从容一台标准超声仪,一张手术床,一套麻醉及呼吸、心电监护系统,1-2台介入治疗仪及一张手术操作台;建筑要有窗户,并能开窗流通自然空气,有空调系统,调控适宜的温度;要求室内易于清洁、消毒,地面易于清洗,有地漏;墙面平整,夹墙内安装必要的设备,如:除壁柜、观片灯、电源插座盘、传呼系统、管道氧气及负压吸引装置等;天棚上装置无影灯、输液天轨、照明灯、紫外线灯、监视器及电视转播摄像头等;以手术床为中心,各台仪器安放到位;备有常规急救药品;在本间边、角设置约3M清洁区, 清洁有过的器具,放置污物及标本。 ㈡准备及恢复间 患者先进入此房间,做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换鞋、更衣、打针、输液等,然后在进入主操作间。在介入操作结束后,患者可在此留观或行短暂的术后和麻醉后恢复,发现异常可及时处理。室内应安置管道氧气及负压吸引装置,备有常用的止痛、止血及其他常规急救药品和急救复苏用品。 ㈢会诊及观摩间 作为医师活动区,医师在治疗前,复习必要的资料以及对疑难患者会诊讨论,确定具体操作方案。进修医师及来访参观者均在观看操作的电视转播,并可通过壁式玻璃窗直接观看隔壁操作间的现场工作情况。每个医院介入超声室的估摸则有患者的数量和开展介入超声技术的种类决定,可以有1-3个主操作间及相应附属间培植来满足临床需要。根据发展趋势,可以将活检诊断类与介入治疗类分别建立,并且可以建立不同技术类型,如微波、射频或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介入 治疗室。 规章制度 1接受临床申请单,预约安排患者,并发出手术通知单,通知病房有关医师、患 者以及麻醉科(若需要静脉麻醉) 2治疗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患者的病史和病情,了解临床的要求,明确介入操作的目的。主操作医师至少提前1-2天对患者要进行一次专门的超声检查,具

最新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

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 用

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 介入性超声是在实时超声的动态监视和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插管、药物注射治疗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术,从而达到与外科手术相类似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介入性超声医学(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是在目前超声显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而早在1983年哥本哈根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就正式确定其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范围 1、颅脑、颈部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及其他浅表部位肿瘤 的良、恶性病理诊断和鉴别。 2、肺和纵隔肿瘤,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小结节病变及前列腺 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3、弥漫性肾病、肾肿瘤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和分型。 4、多种弥漫性肝实质病变(肝炎、脂肪肝等)包括早期肝硬化的 病理组织学诊断。 5、各种腹部脏器肿物(肝、胆、脾、肾、肾上腺肿瘤和腹腔淋巴 结肿、淋巴瘤、腹膜后实性肿物等)病理诊断和鉴别。 6、含液性病变(肝、肾、卵巢、甲状腺、乳腺囊肿、脓肿和积液 等病变)的穿刺、抽吸引流、药物冲洗硬化治疗。

7、肝内胆管、胆总管、胆囊等先天畸形或结石、肿瘤引起的阻塞 性病变穿刺抽吸造影(PTC),穿刺引流(PTCD),肾梗阻性病变肾盂内穿刺造影,胎儿治疗性穿刺引流术(羊膜腔穿刺)。 8、肿瘤内穿刺药物无水酒精注射、微波热疗,手术中超声定位引导。 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尤其是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USGAB的发展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医学影像和临床诊断水平,它突破了常规超声影像、CT、MRI、X线放射等影像技术所固有的只能做定位诊断或一般经验性、猜测性的定性诊断模式,使超声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进而提高到病理组织细胞学诊断这一个新的领域,它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病理诊断依据,指导临床制定并实施正确而有效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案,另外尚能回顾性分析提高常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总体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临床各种影像检查疑有占位性病变超声显像证实者,原则上均可施行。通常用于对肝脏、胆系、胰腺、肾脏、脾脏、腹壁、腹膜后,以及胸壁和肺的外周型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贲门、网膜、肠系膜等肿瘤亦适用。 超声引导穿刺--组织学检查

超声成像新技术的物理声学基础及其应用

超声成像新技术的物理声学基础及其应用 9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容量和功能的提高,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以及各种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医学超声成像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层出不穷。本文就腹部超声诊断中常用的主要新技术的物理声学基础、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等问题作一简要阐述。 1 与提高图像质量有关的超声成像新技术 1.1 频谱合成成像频谱合成成像即频率转换技术 (frequency convert technology,FCT)[1]。组织在超声声场的作用下,当超声波满足小振幅条件时,声源与其声场之间为线性关系,即无论在声场的任何距离上,介质质点都重复声源的振动规律,但当超声波不满足小振幅条件,而具有一定振幅(有限振幅,达到有限振幅的波为有限振幅波)时,随传播距离的增加,由于有限振幅波的传播速度不是常数,而与介质的非线性参量及质点的振速有关,致使波形发生畸变,波形的畸变必然伴随谐波的产生。当声源发射的不是单频的超声波,而是以f0为主频、具有一定频宽的超声脉冲时,经声场介质作用后,将产生具有多重频率的回波信号,且其频谱与声源发射者不同,即实现了频率转换。从成像的观点来说,回波信号中频率成分利用得越充分,图像质量就越好。利用超宽频探头、数字化处理和超大容量计算机,可将回波信号分解为多个频带进行并行处理,然后再按频谱合成为最后的信号,因此亦称为频谱合成成像,由此获得的图像分辨率更高,对比度更大,噪声伪像更低。 1.2 二次谐波成像 1995年以来,二次谐波成像(second harmonic imaging,SHI) 技术逐步趋于成熟,近几年开始用于心外脏器和组织的检查[2]。应用于临床的谐波成像分自然组织谐波成像(native tissue harmonic imaging,NTHI)和造影剂谐波成像(contrast agents harmonic imaging,CAHI)两种。 (1)物理声学基础:如前所述,当超声波不满足小振幅条件时,在组织中,随传播距 离的增加,必然有谐波成分产生,但组织的谐波信号微弱,主要反射(大界面产生反射)和散射(小界面产生散射)基波。声学造影剂多为含气体微泡的液体物质,这些微泡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