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JIANGXI AGRICULTURE

81

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文/朱粤媛(海洋与渔业研究所?121007)

摘?要?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导致海洋资源灾难频繁,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阻碍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必须加大对海洋资源深度开发合理利用方面的研究力度,在现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加大力度攻克技术难题,并逐渐由近海到远洋扩大海洋资源开发,由浅海到深海的方向发展,在海洋资源的利用上更应该合理地安排杜绝资源浪费。同时,要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环境,并建立绿色环保生态的海洋开发模式,从而使海洋资源够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海洋资源;合理开发;保护

1 海洋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4 6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38 99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5 678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 29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 4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 885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2.5%和52.4%,沿海各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当地GDP 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海洋经济逐渐成为推动沿海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

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1]

。我国海洋经济正以强大的扩张力,由浅水近海向深水远海、陆海双向及社会、经济、文化三维坐标扩展突破。以人口趋海移动和沿海经济发展引发的以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的“新东部”正在崛起,并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

目前,海洋整体生态环境还算不错,但近海水域的污染非常严重。1)来自陆地的大量污染物和河流的污水进入海洋,且污染量还在不断增加,这就使一些可流入海口和海湾水域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污染的状态,且这种情况还很难控制和治理。2)一些自然的危害也在不断增多。如海上赤潮每年发生的次数也在增加,沿海岸的旅游业的发展使其固体污染物增加,造成了大面积的水质污染,海水入侵和土壤盐化程度加大,资源恶化程度已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承受能力。3)沿海地区的产业布局不合理,部分产业过剩,重污染的企业占大多数,对研发海洋的科技更是落后,新型产业少,对治理环境的能力不足,这些都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海洋资源开发的规划

通过研究实践一个适合目前海洋经济发展的管理规划,争取以管理预防为主,让国家法规和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各地区和部门之间统一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合作,这个法规规划一定要适合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向长远目标考虑,规划要具体到实施办法和治理后如何再开发等,参考国际世界既有管理体系中的管理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然后运用到我国的海洋管理制度中,争取能够与国际接轨,实现全球海洋持续发展的战略[2]。

在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时,应着重抓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通过合理方式方法来控制海洋渔业的捕捞量;同时,大力发展海洋养殖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催动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保障资源的可再生力,从而使渔业产量稳定增长,最终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海洋监测系统和环境预测服务平台,完整地统计海洋环境污染来源,从而控制各种污染源的排放量,以达到预防控制减少海洋环境恶化程度,防止污染对海洋的长期影响,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资源

可持续利用。

3 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策略

3.1 建立国家海洋法律制度,加强国际合作 完善海洋综合管理法规,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力度,把有效的国际海洋环境管理制度运到海洋环境的治理中,严重把控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把陆地污染的废水和废气通过治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到海洋中;同时,健全海洋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力,加强数据交流达到统一合作严密执行,更要加强海洋监察、执法能力和队伍的建设,强化执法管理;建立海洋资源监测系统,开展对海岸带、近海的环境质量、生物资源、生态系统、滩涂和海平面变化全方位监测,全面建立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并监督实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政策;调查和评价全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制定对策以应付各种人为或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3.2 加强产业结构的转化 通过有限的海洋资源去深造出更有价值利益的海洋新产品,在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大力发展海洋养殖产业,加大养殖技术的培训和研发,通过养殖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国家也加强对海洋捕捞制度的实施力度,严格控制海洋捕捞量,合理开发海洋资源,进一步完善对海洋渔业的管理法律,加大宣传教育,让每个渔民都有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意识,更能亲身做到保护海洋环境,保护重要的海洋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生物物种和生态区域。保护南海和东海南部珊瑚礁和红树林资源及其生态系统。

3.3 加强对从事海洋生产的船只企业的管理 必须严格控制海洋运输企业或是海洋作业船只,加强对海洋漏油污染和核放射事故的应急能力,增加应急设施;同时,在一些沿海岸或是海洋活动众多的地区建立垃圾回收和废油处理等一系列的设施,更要严格禁止在海洋中倒垃圾,加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体系建设[3]。进一步开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的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研究与开发陆源和海上污染物控制技术、海上污染事故应急技术和装备及海洋生态自然保护技术;加强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代晓松.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

[2]张燕歌.环渤海区域海洋产业发展趋势预测[J].海洋

开发与管理,2009(3).

[3]于保华,胥宁.国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J].海洋信息,2003(2).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设想。 2.能将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想法设计成详尽实施方案。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4.能以多种形式设计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 5.能举例说明优秀技术和设备的利用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 难点:学习和理解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新技术。 课时建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从钓鱼岛和黄岩岛事件谈起。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观察:P109。从这些图片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的方法和技术。 2.学生观察。 3.交流: 将你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同学进行交流。 4.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料。

5.介绍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方法。 6.阅读:P110 提出自己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奇思妙想。 7.汇报:我想到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 8.评价: 我们的这些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活动2:设计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 1.布置任务:根据对海洋资源的了解,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一个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 2.学生设计方案。 3.交流汇报; 4.评价。 ★拓展活动:保护海洋资源 设计一份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 教学反思:从现在和日本的钓鱼岛之争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海洋资源的重视和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的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海洋资源的了解,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一个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立法问题探讨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立法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开发历史悠久。研究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立法现状,分析法律规范的整体结构并找出其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纠正现行立法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立法。 [关键词]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立法现状 一、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立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在海洋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都处于空白地带。最近几十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立法才起步,并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我国主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了我国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禁止对自然资源的侵占破坏。这里的自然资源包括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资源。这是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在宪法中的仅有依据,也将是我国日后制定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律的宪法依据。 1986年1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渔业法》。该法自1986年7月1日施行,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2004年8月28日做了2次修正。《渔业法》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领域的重要法律,调整范围主要包括养殖业、捕捞业和渔业,其中渔业分为海洋渔业和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渔业。作为海洋渔业的一部分,海洋生物资源养殖和捕捞的保护管理,自然归入《渔业法》调整。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十一次会议通过施行《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出台后,珍贵、濒危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就由该法调整。至于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则仍然适用渔业法的规定。此外,我国制定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等法律都涉及到了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相关规定。 在海洋生物资源的监督管理和保护上,国务院也颁布了一系列行政规范,譬如,1979年2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2006年2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等等。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针对本省的具体情况颁布了相关的渔业管理条例。这些法律和法规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调整作用。 (二)我国加入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国际公约 为更加充分地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全面贯彻我国海洋生物保护的精神和彰显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保护方面的决心,我国加入了一系列海洋资源保护国际公约,签订了相关的国际文件,如我国作为签约国加入了《联合国海洋公约》、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我国加入的这些国际公约及相关国际文件,也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渊源。 (三)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律规范的整体结构 我国海洋生物保护的现行法律规范中,呈现出以《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把海洋生物资源融合到自然资源中保护的概括性规定。主要以《渔业法》辅之以《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单行法律作为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以国务院出台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等条例作为具体性规范,

海洋资源利用保

海洋资源利用保

作者: 日期: 2

2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本课概述 海洋技术是一门对海洋开展科学探测和进行海洋资源开发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海洋观测 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本课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海洋技 术的范畴。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由两个教学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组成。活动 1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首先,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海洋资源开发和 利用的方法,如远洋运输、海滨旅游、海水养殖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学习高新技术支持下的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潮沙发电、在海底安装温差发电机等;最后,在认真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联想到的其他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相关的技术与同学交流,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出自己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海洋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 果,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活动2 “设计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是上一活动的深化。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新思路,将这一思路变成具体的方案,并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从 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此活动也可视为对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拓展活动“保护海洋资源”则在学生欣赏了海洋的美丽、认识了海洋的丰富资源、了解了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上,通过设计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受到破坏的情况,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将 这些措施向人们进行宣传。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难点是学习和理解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新 技术。 学习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设想。 2、能将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想法设计成具体实施方案。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4、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设想的优点和缺点。 5、能分别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过去和现在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6、能以多种形式设计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 7、能举例说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利用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 背景资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沿海国家把海洋开发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开发计划,并采取具体措施加快向海洋进军的步伐。有识之士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时代。”这一预言现在已成为现实。 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目前中国海洋产业已成为沿海地区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海洋产业年总产值达2200多亿元。因此,中国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作为环境与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对海洋资源的 管理和海域水环境的保护。 在当前国际海洋科学研究正积极关注全球资源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应注重并加强对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开发技术的研究,使海洋资源调查方式从海面观测,逐步向航空航天遥感、海面综合测量、海底直接探察、深水探测全方位立体探察阶段推进,将信息技术、空间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新技术迅速溶入海洋资源环境研究领域,提高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 3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教案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各类海洋资源的 开发利用。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 用和保护的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油、气开发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 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 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 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 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 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 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 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关于海洋渔业生产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 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 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 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 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 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 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 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 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关于海洋资源类型的教学建 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 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 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 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 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教学设计示例

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问题及其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 2 ?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的各种威胁。 ?教学内容 海洋也称“蓝色国土”,有着广阔的空间的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我国已知的海洋生物为2.6万种,占全球海洋已知物种数的10%,拥有河口红树林、珊瑚礁等种类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具有国际意义的物种的生态环境。 活动: 调查舟山沿海或自己生活的附近的海洋 生物分布情况,与四五十年前的分布状况有 没有不同?并与全班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最后 得出本地目前的渔业资源结构。 当前,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主要可归纳为: 1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 人类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消耗,加之沿海和海洋工程项目的重大建设,都对典型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人类为了从海洋及海岸获得食物、医药原材料等海洋物资,使得绝大多数具有商业价值的海洋生物在部分地区被开发利用。捕捞业不仅过度仅利用诸多鱼类和脊椎动物,同时许多非商业性的捕捞也捕杀了大量的海洋生物。

思考与讨论: 舟山传统的捕捞有哪些特点?你知道传统的四大鱼类吗?新兴的捕 捞方式有哪些优点? 2. 海洋污染较为严重 在一般情况下,病原生物或污染生物是导致海洋生物病害的根本原因。来自 城市生活和工业废弃物和农药的过量排放、航运业的排入、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以 及空气中传送的有害物质,都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 海洋污染的特点 是,污染源多、持续性 强,扩散范围广,难以 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 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 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 藻)的光合作用,从而 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 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 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 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 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 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 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 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 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约来约多的重视。 3. 生态环境的改变 人类填海造地,采伐红树林,海滩挖沙,采矿和开 采石油天然气等活动都严重改变了局部海域的自然环 境,使海洋生物承受巨大的环球压力,而所有这些人为 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损害作用又是多方面的。 在大 的河流上建设水库水电站、因 沿途截流和气候影响而连续的断流,都会对入海口 岸处及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40多年来我国沿海围海造地、开垦滩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红树林有 哪些生态效益吗?

2019-2020年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2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习题精选第四十一篇

2019-2020年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2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习题精选第四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我国建立了( )个自然保护区。 A、8 B、9 C、11 D、12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到目前,已经发现滨海砂矿( )多种 A、10 B、20 C、30 D、40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洋的( ) A、能量资源 B、矿物资源 C、生物资源 【答案】: 【解析】: ?第4题【多选题】 属于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方法和技术的是( )。 A、海上贸易 B、海上运输 C、潮汐发电 D、温差发电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滨海砂矿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将海水淡化是一项海洋开发工程。(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所以我们不用为资源短缺发愁。(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资源。(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我国建立了______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和______个海洋生态环境特别保护区,以促进有效地保护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海洋资源的种类______,数量______,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______和______宝贵的海洋资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潮汐发电是利用______、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在坝中和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通过______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本课概述 海洋技术是一门对海洋开展科学探测和进行海洋资源开发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海洋观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本课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海洋技术的范畴。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由两个教学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组成。活动1“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首先,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如远洋运输、海滨旅游、海水养殖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学习高新技术支持下的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潮沙发电、在海底安装温差发电机等;最后,在认真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联想到的其他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相关的技术与同学交流,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出自己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海洋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活动2“设计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是上一活动的深化。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新思路,将这一思路变成具体的方案,并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此活动也可视为对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拓展活动“保护海洋资源”则在学生欣赏了海洋的美丽、认识了海洋的丰富资源、了解了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上,通过设计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受到破坏的情况,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将这些措施向人们进行宣传。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难点是学习和理解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新技术。 学习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设想。 2、能将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想法设计成具体实施方案。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4、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设想的优点和缺点。 5、能分别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过去和现在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6、能以多种形式设计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 7、能举例说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利用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 背景资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沿海国家把海洋开发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开发计划,并采取具体措施加快向海洋进军的步伐。有识之士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时代。”这一预言现在已成为现实。 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目前中国海洋产业已成为沿海地区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海洋产业年总产值达2200多亿元。因此,中国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作为环境与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和海域水环境的保护。 在当前国际海洋科学研究正积极关注全球资源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应注重并加强对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开发技术的研究,使海洋资源调查方式从海面观测,逐步向航空航天遥感、海面综合测量、海底直接探察、深水探测全方位立体探察阶段推进,将信息技术、空间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新技术迅速溶入海洋资源环境研究领域,提高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4480243.html,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作者:马绘谦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23期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生存物质当中,海洋生物资源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物质,对这些资 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海洋生物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对人类的生存有着较大的影响。故此,需要加强对海洋生物的保护,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海洋生物进行保护,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或者是加强国际合作等具体对策。本文对我国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指出了威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此外,本文还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说明。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现实价值以及潜在价值。首先,在人类的生物来源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动物蛋白,并且,有许多的海洋生物都具有较大的价值,例如存在一定的工业价值或者是存在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在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物质基础。 1 主要现状 1.1 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从类型上划分,我国海域生态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1)滨海湿地生态系统,(2) 珊瑚礁生态系统,(3)上升流生态系统,(4)深海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盐沼生态系、第二是河口生态系、第三是红树林生态系。海岸盐沼处于大海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生态环境相对复杂,生物多样性也较为丰富,该地带也是进行海水养殖的重要区域。盐沼生态系为候鸟提供了它们所需要的食物以及栖息地,是由芦苇等多种盐生草本植物和许多的潮间带底栖生物所组成。 珊瑚礁生态系统主要在我国的南海地带,以造礁石珊瑚为主,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由以下几种动物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第一是海绵动物、第二是腔肠动物、第三是甲壳动物等。 在我国的东南海域,海洋上升流生态系统就存在于其中。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所组成[2],(1)因为受到地形的因素所影响,(2)受到风漂流的影响,(3)因为水团边界的影响。因为底层营养物质的上升,使得其初级生产力逐渐提升,往往会形成渔场区,与邻近海域相比而言,其生物多样性指数要更高。 深海生态系统主要在我国的东海以及南海的海域之中,通常是有一些构造较为特别,比较适应于在深水生活的动物所组成,其生物多样性非常贫乏。

《22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22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分别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过去和现在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大胆地提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设想。 2、能将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想法设计成具体实施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设想的优点和缺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 难点:学习和理解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新技术。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海洋资源的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观察:P109。从这些图片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的方法和技术。 2、学生观察。 3、交流:将你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同学进行交流。 4、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料。 5、介绍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方法。 6、阅读:P110 提出自己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奇思妙想。 7、汇报:我想到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 8、评价: 我们的这些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活动2:设计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 1、布置任务:根据对海洋资源的了解,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一个利用海洋资源

的方案。 2、学生设计方案。 3、交流汇报; 4、评价。 ★拓展活动:保护海洋资源 设计一份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

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海洋资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的设想。 2.能将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的想法设计成详尽实施方案。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4.能以多种形式设计保护海洋资的宣传材料。 5.能举例说明优秀技术和设备的利用有利于开发海洋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海洋资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 难点:学习和理解利用海洋资的各种新技术。 课时建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从钓鱼岛和黄岩岛事件谈起。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海洋资的开发和利用 1.观察:P109。从这些图片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人类利用海洋资的各种的方法和技术。 2.学生观察。 3.交流: 将你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海洋资的技术和同学进行交流。 4.介绍海洋资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料。

5.介绍开发和利用海洋资的技术和方法。 6.阅读:P110 提出自己对海洋资的开发和利用的奇思妙想。 7.汇报:我想到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的方法。 8.评价: 我们的这些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活动2:设计利用海洋资的方案。1.布置任务:根据对海洋资的了解,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一个利用海洋资的方案。 2.学生设计方案。 3.交流汇报; 4.评价。 ★拓展活动:保护海洋资 设计一份保护海洋资的宣传。 教学反思从现在和日本的钓鱼岛之争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海洋资的重视和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人类利用海洋资的各种的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海洋资的了解,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一个利用海洋资的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冀教版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由两个教学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组成。通过讨论、思考、科学幻想、宣传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难点是学习和理解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新技术。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设想。 2.能将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想法设计成具体实施方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设想的优点和缺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分别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过去和现在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以多种形式设计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 2.能举例说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利用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

难点:学习和理解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新技术。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海洋资源利用的图片。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海洋资源的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观察:P109。从这些图片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的方法和技术。 2.学生观察。 3.交流: 将你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同学进行交流。 4.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料。 5.介绍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方法。 6.阅读:P110 提出自己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奇思妙想。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校选课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海洋矿产资源的利用 院(系):行健 专业:法学 班级:2012级2班 学号:1238120203 姓名:裴宇 指导老师:谭志彪

地球海洋面积3610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8%。如此辽阔的地域必定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掠夺,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也应允而生,无疑不对人类敲响了警钟。如何科学有效并且对环境不会造成巨大破坏的开采海洋生物资源,成为了当今科学界一大难题。 海洋生物环境是一个包括海水、海水中容解物和悬浮物、海底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在内的复杂系统。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构成的丰富的生物体系,我们称之为海洋生态。 目前海洋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之不致衰竭,以供人类永续利用。特别要优先保护那些有价值和濒临灭绝危险的海洋生物。据联合国有关部门调查,由于过度捕捞、偶然性的捕杀非目标允许捕杀的海洋生物、海岸滩涂的工程建设、红树林的砍伐、普遍的海洋环境污染,至少使世界上25个最有价值的渔场资源消耗殆尽,鲸、海龟、海牛等许多海生动物面临灭亡的危险。预计随着海洋开发规模的扩大,有可能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海洋保护的任务首先要制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其次要保护好海洋生物栖息地或生境,特别是它们洄游、产卵、觅食、躲避敌害的海岸、滩涂、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属、农药、石油、有机物和易产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净化能力,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对海洋的持续开发和利用。 应对海洋污染也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富营养化、石油泄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这些也必将导致海洋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沿海污染严重的是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和前苏联国家。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

讲座: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据估计,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产量(鲜重)为5000亿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0亿人食用的水产品,这是一座极其诱人的人类未来食品库!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 (一)、藻类 藻类在海洋生物资源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能够自力更生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为海洋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时,它在光合作用中还释放大量的氧气,总产量可达360亿吨(占地球大气含氧量的70%),为海洋动物甚至陆上生物提供必不可少的氧气。 到这里,还不能不提到一点的是,它是在最初地球大气转变为现代大气中的“功臣”,有了它们,才有了现代生机勃勃的生物界。所以,海洋植物是维持整个海洋生命的基础,是坚固的“金字塔基”。它们主要包括在水中随波逐流的浮游藻类和海底生长的大型藻类。前者如硅藻、绿藻等,它们个体微小,而形状各异,如圆形、方形、三角形、针形等。若仅从外表看上去,你绝想不到它们竟然是活生生的植物。 大型藻类有人们熟悉的紫菜、海带等。它们在海底构成“海底农场”,有森林,又有草原。有一种巨藻,堪称世界植物之最,从几十米,至上百米,最高可达500米高,重达180多公斤,生长速度之快,一年可长50余米,而且它的年龄可长达12年之久。海藻在工业、农业、食品及药用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除食用外,可从中提取褐藻胶、琼脂、甘露醇、碘等,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能源。 (二)、动物 海洋生物中最重要、最活泼的当属动物资源,其中有1.5-4万种鱼类,对虾等壳类2万多种,贝壳等软体动物8万多种,还有鲸、海参、海豹、海象、海鸟等,构成了生机盎然的海洋世界,也构成了经济效益很好的海洋水产业,其中鱼类是水产品的主体,也最重要。

海洋生物多样性

课程设计(论文) (08. 09 届本科) 题目:海洋生物多样性 组长:刘欢(0922125) 成员:龚昌顺(0922124)王佳骅(0821201)王怡佶(0821220)主讲者:龚昌顺 2010年12 月29 日

海洋生物多样性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而气候变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全球之渔产量早已在迅速衰退,各大洋早在十几年前起即每况愈下,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海洋及海岸带地区受到的压力不断加深。我国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当重视,近年来,一系列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相关的重大项目纷纷付诸实施。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它不但占了地球表面71%面积,生物栖地体积的99%,同时更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但提供人类食物、交通运输,也同时主宰着地球的气候变化、物质循环及整个生态系正常的运作,如果海洋受到污染破坏,陆地上的生命也就会跟着灭亡。但不幸地因为人类为陆生动物,不认识、不关心海洋,对海洋生物的了解约只有陆地生物的1/7,且不认为海洋生物(小型) 为野生动物需要保护。所以「海」一直被误认为有广大的涵容能力,可倾倒废弃物。且资源丰富,可以予取予求,因而肆意破坏,巧取豪夺。有关海洋保育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陆地达20-40年之久。 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来看,也很少人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如目前所发现的34个动物门中,海洋其实就占了33个门,而且其中有15个门的动物只能生活在海洋的环境,包括约卅年前才在深海热泉所发现的须腕动物(Pogonophora),和这几年才在龙虾触须上找到的环口动物(Cycliophora)。相反的,34个动物门里只有13个门可以栖居陆地,而其中只有一个有爪动物门是只分布在陆地上。这个悬殊的比例显示其实海洋才是保存了地球上绝大部份生物多样性的地方。它所能提供人类未来探索学习的机会,和利用这些多样性的潜力,要远比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来的更大。这是因为血缘关系愈远的生物,它们彼此间基因的歧异度和生物的特性差异就会更大的缘故。最近随着深海采样工具的不断进步和一些最新的探勘报告,科学家已预测在大陆棚的海底或更深的海域所孕育的物种可能高达百万种之多,这不禁令人想起前人所云:人类对「内太空」的了解恐怕还不如「外层空间」来的多。 这些经长期演化而来,丰富多样化的海洋生物不但提供人类食物、医药与休憩等多功能的需求,也藉由保护海岸、分解废弃物、调节气候、提供新鲜空气等等,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维生系统。这些多样性极高的海洋生物大多分布在俗称「海中热带雨林」的珊瑚礁或是红树林、陆棚、海草床及河口等沿岸地带,而这狭窄的沿岸地区,却又最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与破坏。据估计到2020年人类对沿岸及海洋环境之需求,包括再生性资源、废弃物处理,生活空间及农工业之发展等更会达到目前的两倍。因此维护海洋生态已是目前各国皆有的共识。为了积极拯救「海洋」—人类共同的资产不再恶化,为了地球生态能够永续生存,以及人类更繁荣的未来,国际间纷纷提出许多相关的宣言、条约及行动。譬如1992年的「里约宣言」及「二十一世纪议程—永续发展行动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举例说出海洋环境污染的来源。 3.说出外来物种入侵的概念、过程、危害和控制方法。 4.分析舟山大黄鱼资源枯竭的原因。 ◆教学内容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舟山沿海地处亚热带,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南北多 种水系和海流的交汇处,海水温度盐度及其它理化因子适 于海洋生物生长繁殖,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地区 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膨胀和环境压力急剧增大, 我市海洋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的程度是有史以 来最严重的,生存空间缩小、数量锐减,一些物种趋于消失或种群缩小,尤其是一些优质海洋生物种类,如大黄鱼、白鲳、东海带鱼、中国明对虾等。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和退化、外来物种入侵四个方面。 一、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是指人类对海 洋野生动物的捕捞强度超过 了其自然的补充量所承受的 能力, 导致海洋渔业资源逐

渐萎缩的现象。历史上,舟山群岛渔场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物多样性很高,渔业资源丰富,不仅是大黄鱼、日本鳗鲡、中华绒螯蟹、松江鲈鱼、鲥鱼等名优水产生物的繁衍栖息地,同时也是中华鲟、白鲟、白暨豚、胭脂鱼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和洄游通道。然而,过去十几年来,沿海地区的渔船增长一度失控,捕捞手段也日益完善,盲目的扩大生产,致使舟山群岛渔场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持续衰退,也导致整个生态系统食物链改变,脆弱生物濒临绝境。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大鲜,是舟山渔场四大鱼类之一,多分布在我国近海,被称为我国的“家鱼”。舟山的岱衢洋就是因为盛产大黄鱼而远近闻名,“每逢渔汛,衢山岛斗镇里大小船至数千,人至数十万,停泊晒鲞,殆无虚地。”“整个舟山洋面都是大黄鱼,天热时睡在沙滩上,都能听到大黄鱼的咕咕叫声。”“起网时,人跳到网里面根本就不会往下沉,大黄鱼多得连篙都插不下去。”……这些听起来像是神话的场景现在只能深深地留在舟山50多岁老渔民的记忆深处。现在野生大黄鱼已是“一鱼难求”,导致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对大型哺乳动物的威胁更为巨大,这些动物性成熟周期长,产仔少,在捕捞压力下容易灭绝。例如无齿海牛于1974年发现于北太平洋科曼多尔群岛,它们身躯庞大,体长达7~8米,重达3~4吨,是海洋里的第二大哺乳动物。西方文明发现它的利用价值后,纷纷来到科曼多尔群岛,开始了无情的捕杀。首先遭难的是那些成年的斯特拉大海牛,到后来连那些幼仔也没能逃脱,从发现到最后一头无齿海牛被杀,仅仅用了27年 的时间。无齿海牛是非常珍贵的物种, 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草食性动物,它 从地球上消失,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 悲哀。 由于渔业资源的衰退,一些渔民为 图2 由于过度捕捞,舟山野生大黄鱼已经 是一鱼难求

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

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 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贮水量为13.7亿km3,占地球总水量的77.2%。它不仅起着调节陆地气候,为人类提供航行通道作用,而且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因此,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海洋中一切可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都叫海洋资源,预计在 21世纪,海洋将成为人类获取蛋白质、工业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场所。 海洋资源可分为生物资源、非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三大类。海洋生物资源主要指海洋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和植物。非生物资源包括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海洋空间资源包括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海面、上空和水下的广阔空间。 (一)、我国近海的环境和资源概况 1、我国近海环境概况 我国濒临太平洋,近海水域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邻接大陆有渤海、黄海、和南海,面积达470多万km2。 渤海为中国内海,三面被陆地所环抱,仅在东面以宽57海里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海区面积近8万km2。由于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每年带进大量泥沙堆积在海底,使渤海平均深度只有18m。黄海为半封闭浅海,西面与北面与中国大陆相接,东邻朝鲜半岛,西北与渤海沟通,南面与东海相连,面积约38万km2,平均深度44m,全部属大陆架。入海河流有淮河、鸭绿江及朝鲜的大同江等。东海西接中国大陆,北与黄海相连,南经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东面隔日本九州岛、疏球群岛和中国台湾岛与太平洋相连,为一较开阔浅海,面积约77万km2,平均深度为370m,大陆架面积约占1/3,入海河流有长江、钱塘江、闽江和浊水溪等。南海北接中国大陆,东面与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而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通,西邻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海区面积达350万km2,平均深度1212m,四周较浅,中间深陷,为一宽广的海盆,大陆架面积约占1/2。汇入南海的河流有珠江、赣江和越南的红河、湄公河等。台湾以东,海区直接连接太平洋,离岸不远水深即超过3000m,具有大洋特征。 我国沿海有51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海南两岛面积都超过3万km2。在全部岛屿中,大陆岛占90%,其余为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等等。杭州湾以南的亚热带、热带海域的岛屿占全部岛屿的90%以上,这些岛屿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 2、我国的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指赋存于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以及与海洋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中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内河、领海、大陆架和等属经济区的面积广阔,大陆海岸线长约18000km,岛屿海岸线长约14030km,沿海滩涂面积为2079km2。 中国近海海洋环境优越,拥有多种多样的海洋资源,主要有: 1)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1. 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 1.1 海洋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1) 1.2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 1.3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2) 1.3.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现状及特点 (2) 1.3.2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 2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发展对策分析 (3) 2.1 加强依法治海,完善海洋生物管理法规 (3) 2.2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治理旧的污染源,防止新的污染源.. 4 2.3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 (4) 2.4 加强渔业资源研究,制定合理捕捞量定额 (4) 3 结语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寻找新的发展空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日趋极限及陆地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人们便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海洋,海洋也因此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疆土。70年代以来,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被列入许多国家的发展计划,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我国人口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仅0.008平方千米,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千米的水平[1],且陆地资源日益匮乏,环境状况令人堪忧。为满足十几亿人口日益增长的对食物、海洋药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制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海洋生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1. 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1 海洋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阳光、水、空气、矿物等构成了地球生命的基础物质。生活在海洋这一水体环境中的海洋生物具有特殊的新陈代谢机制,使得海洋生物最终将日光转换为化学能量和各种特殊的细胞产物。海洋生态环境赋予了海洋生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化学成分多样性、食物网的复杂性、整体性和脆弱性。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生态环境有如下几个特点:(1)立体空间:水生环境由全球海洋构成一个运动的、相互连通的立体空间,并形成海洋——陆地——大气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的地球生命系统;(2)互相制约因素:水生环境使生物间关系更加密切,使一种生物同周围其它生物间产生了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特殊关系;(3)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每种海洋生物都处在相互交错的食物链中,在捕食和被捕食中相互依存,循环往复,形成复杂的食物网;(4)其它因素:防卫、洄游、生殖、捕捞因素等[1]。这些因素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种群结构、繁衍和补充。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赋予海洋生物有别于陆生生物的显著特点。海洋生物体内形成了特殊的生化机制,生物间又形成了相互影响的生化体系,整个海洋生物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巨大的共轭生态化学系统。 1.2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海洋生物资源通过生物个体或种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不断更新,种群也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上的相对稳定。整个地球每年生产的生物总量相当于1.5×1010t有机碳,而海洋生物就占了87%。已知海洋生物资源蕴藏量约3.4×1010t,有约20万种海洋生物。目前,海洋每年向世界人类提供9.0×107t以上的渔产品——高质量的蛋白食品。据估算,每年仅海洋鱼类的生长量多达6.0×108t,在不破坏资源的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