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概论 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概论 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概论 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概论

卡尔:英国学者,他将理想主义批判为乌托邦,并提出现实主义。他在1939年发表的代表作【二十年危机】,构建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国际政治思想核心包括三方面内容:1.国家必须在权力和道德之间寻求平衡2.权利仍是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3.国际利益和谐是理想不是现实

摩根索:古典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者。他的代表作【国家间政治】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标志着现实主义理论的成熟。他在书中提出了人性论、权力论、循环论,并提出了现实主义六原则:1.政治受到根治于人性的客观原则的支配2.以权力定义利益3.以权力定义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4普世道德不能用来知道国家行为5.具体的国家道德不等于普世道德6政治现实主义是独立的理论学派

沃尔兹: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国际政治理论】,并对古典现实主义进行了三大重要修改。他认为:1.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2.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3.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他的新现实主义又被称作结构现实主义,是一种强调安全的现实主义理论。它是国际关系诸多理论中理论化程度最高、最为简约且影响最大的理论。

国际社会理论:是一种以人类与其政治价值为焦点的探索世界政治的历史和制度的方法。国际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国家体系和国际社会,其基本假设有:1.国际关系是人类关系的一部分,其核心包括诸如独立、安全、正义等基本价值2.以人为中心的方法:要求国际关系学者对参与国际关系活动的人(如政治家、外交官等)的思想和行为做出阐释3.接受国际社会无政府的前提,但是有些国际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是具有独特规则、规范和制度的无政府社会,政治家能运用这些规则、规范和制度来推行其对外政策,因而世界又是有秩序的(无政府,有秩序)

非传统安全: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过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例如经济制裁问题、资源争夺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跨国犯罪问题、人权问题、贫困问题等。它具有跨国性、不确定性、转化性、动态性、主权性和协作性。非传统安全的属性:1.它不是国家行为体之间对抗性的政治军事关系的产物,但它仍涉及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2.它涉及超越国界的国际安全问题,也涉及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政治军事冲突3.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国际合作。面对非传统安全的维护,国家间应加强合作,以实现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和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它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资本流动的急剧增加,对世界经济影响日益增大的一种频发现象。它具有爆发突然、破坏性大、传染性强且不可预防的特点。危机的表现:商品的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银行破产、失业工人剧增等。要避免经济危机,应:搞好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解决国家政治的腐败问题等。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们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气候变暖、森林减少、生物物种减少、耕地减少、土壤劣化加速、人类生存环境(主要是空气和水)的变化。解决方

法:1.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明确国际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3.维护各国资源主权,应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4.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是非常必要的5.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

恐怖主义:指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中未处于战斗状态的人员)有组织的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可能有:1.理性思考的结果2.弱者反抗强者的产物3.恐怖主义者对社会抱有强烈的绝望和不满情绪4.恐怖主义者自身特殊的心理状态。解决方法: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进一步巩固国际法基础,扩大现行国际反恐条约的参加过范围,加强反恐技术合作,交流反恐经验,建立有效的国际反恐网络系统,致力于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民族主义:是一种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进行的思想或运动。它的本质属性包括1.民族成员首先应忠诚于他们的民族共同体2.这种民族共同体希望成为独立的国家3.这个国家只应由一个民族组成。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民族主义往往会引发战争,其根本原因是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民族利己主义。民族主义可以建立国家,也可以肢解国家。只有每个参与冲突的民族都有和解的愿望,和平才有可能实现。

难民问题:难民是指因某种不可抗的原因(如战争、天灾等)而被迫迁移居住地,甚至是放弃国籍以便躲避危险和迫害的人,也指主权国家不能或不愿提供基本生存条件由此逃往国外寻求帮助或流离失所的人。难民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存环境发生剧烈标变化,主要原因包括民族冲突、经济原因和生态原因等。解决方法:每个主权国家都应积极承担消除冲突、实现发展与和平、从根本上消除难民问题的责任,积极为难民提供诸如居住、就业、受教育等方面的保证,敦促各国就难民问题进行立法。

简答题

关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的理论:

1.古典自由主义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提出了国际社会学说(无政府、有秩序)。强调了国际法在规范国家战争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可以让渡主权。

洛克《政府论》提出个人主义政治观

斯密《道德情操论》《国富论》提出自由资本主义理论

康德《永久和平论》提出人性观、国家观、道德观、历史观、永久和平论

2.新自由主义

代表人物基欧汉

理论假设:1.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无政府状态并非全无秩序,合作是可能的

2.合作的困境:个体理性行为导致集体非理性结果

3.走出困境:国际制度促进国际合作

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体系

(1)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国际关系的本质是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

(2)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都是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

(3)国际制度促进国际合作

第一次大论战:理想主义v. s. 现实主义(20世纪30-50年代)

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系设立,标志着独立的国际关系学科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避免大战灾难重演,追求和平,理想主义出现。在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公开支持下,理想主义广泛影响早期的国际政治学。

二十年危机后,二战爆发,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卡尔在1939年发表【二十年危机】并提出现实主义,摩根索在1948年的【国家间政治】建立起现实主义理论大厦,并提出人性论、权力论、循环论。

论战结果:现实主义取得明显胜利,理想主义转入潜伏状态。

第二次大论战:传统方法v. s. 科学方法(20世纪60、70年代)

传统方法:在第一代国际关系学者用人文主义或历史方法研究国际关系学的背景下,传统方法被提出。传统方法根源于哲学、历史学、法学,它的根本特征是对判断力的明确依赖,它承认人类世界的复杂性,把国际关系看作人类世界的一部分,并试图置身其中。(这包括想象性地进入政治家的角色,试着去了解他们在对外政策上的道德困境,并鉴别所涉及的基本价值问题,例如安全、自由、秩序和正义)。从这个意义说,国际关系学是一门广义的人文学科。

(理论家置身于对象之中)

科学方法:二战后,由于美国政府机构和私人基金会扶持“科学的”国际关系研究,国际关系学得到蓬勃发展。这种扶植导致了采用严密方法论来进行研究国际关系学的新一代学者的出现,他们通常是由政治学、经济学、数学、自然科学或其他社会科学培养起来的。科学方法通过对事实和数据发现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进行预测的方法来解释国际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关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理论家置身于对象之外)

论战结果:科学方法在美国占主导,由此在世界上更为流行,但传统方法并没有消失,两种方法的论战依然在继续。

三、第三次大论战:新自由主义v. s. 新现实主义(20世纪70、80年代)

新自由主义:在进步和变化的可能性问题上与理想主义保持一致,但明确拒绝空想的乌托邦,努力阐明理论,并应用科学方法。新自由主义包括:社会学自由主义、相互依赖自由主义、制度自由主义、共和自由主义。它主要强调跨国界流动、共同的价值,交流激发合作、国际制度规则和自由民主国家彼此和平相处。核心是进步与合作。

新现实主义:肯尼迪沃尔兹对现实主义的重新阐释,他继承了现实主义对权力和利益的强调,但将个人因素和道德问题从国际关系中排除,试图根据科学方法把国际关系简约成“类似规律的陈述”,并将国际关系规律高度概括为“国际体系结构决定国家行为”。

论战结果:新新趋同。两者之间相似性更多并且都采用了科学方法。

四、第四次大论战:理性主义v. s. 反思主义(20世纪90年代之后)

理性主义:第三次论战的结果是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趋同,共同接受理性国家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这一核心假说,因此它们被统称为“理想主义”。

反思主义: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主权国家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并在应对诸多全球问题时越来越显得能力不足。越来越多的理论开始反思以理性国家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主流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不足,它们被统称为“反思主义”。

反思主义包括建构主义、规范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历史社会学、后现代主义等论战结果:反思主义理论的出现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视角,提出了众多颇具启发的新思维,但由于出现时间较短且缺乏严谨的理论体系,尚未能被主流理论接受,只有走中间道路的建构主义,如今已同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共同成为国际关系三大主流理论。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序言 一、填空题 1.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1919年英国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国际政治系,为国政治专业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2.理解国际政治现象需要具备两类知识,即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需要掌握三种基本研究方法,即历史研究方法、法律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3.分析的四种模式是指描述、解释、规范性分析和处方。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关注的是国家间的联系并且主要关注对外政策。 2.世界政治指研究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区别于国际政治) 3.国际关系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关系。 三、简答题 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特点。 ?复杂性:不仅涉及政治,而且涉及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生态、法律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跨学科性: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都比政治学要宽泛的多,该领域的学者们认为,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对于国际政治学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包容性? 3.列举至少三个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国际问题的智库名称和期刊名称。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原名不列颠国际事务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外交事务》《外交政策》《外交评论》。。。 第二章理解国际政治 一、填空题 1.国际政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 二、名词解释 1.权力 指一个国际行为体对其他国际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通常分为软权力和硬权力、潜在权力和现实权力、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 2.安全困境 又叫安全两难,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 3.集体安全 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 三、简答题 1.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核心观点。

国际政治概论

第一讲: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流派分析 一、现实主义理论的渊源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那句名言:“雅典人权力的增长引起了斯巴达人的畏惧,这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认为:君主必须按照与普通人不同的道德观来行事,以确保国家生存。政治的特征就是利益冲突。 霍布斯:人类“无休止地渴望和追求权力,直到死亡来临。”“没有武力保证的契约只是一纸空文。” 黑格尔认为:国家在相互关系中都是自治的实体,条约的效力以各国的意志为基础,作为整体的意志要谋求自己的利益,所以这种利益就作为国家的最高目标主导了国家间的关系。国家拥有“个体的整体性”,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国家具有客观现实性,国家独立于公民之外而存在,而且超越于普通人的道德之上。 马克思韦伯认为:“每一个政治实体都本能地希望其相邻的实体是容小的弱小的而非强大的。而且,由于每个大的政治共同体都是潜在威望追求者,因此相对相邻的政治共同体来说就是一个潜在威胁。于是,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就因其强大而总是处于危险之中。” 意图和结果的道德,绝对道德与责任道德的关系。道德信念无法同行为后果相分离,行为后果反过来要追究责任道德的、并赋予道德责任以具体含义。责任道德的含义是:具体政治行为必须用具体标准来判断,不能用抽象、普遍的标准来判断。所以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政治不是道德哲学的实践,政治领导人代表国家利益,为确保国家生存,政治领导人必须有一套与文明社会中个人行为准则不同的行为准则,可以采取文明社会中能接受的政策。 二、权力与国际行为 国家存在于一个无政府体系中,国家政策的基础是以权力为后盾的国家利益,国际无政府体系中包括权力分配,权力是现实主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权力一般定义为:“一个行为体能迫使另一个行为体按自己意志行事的能力。” 权力是可以测量的,沃尔兹认为国家实力由人口和领土的规模、资源条件、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组成,罗伯特?吉尔平认为:一国的权力来自它的军事、经济和技术力量。 国家实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有效使用力量”才能形成权力。 三、汉斯?摩根索的古典现实主义六原则 第一,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这些规律不能改变,所以要想变革社会,就必须首先认识这些社会规律,然后以这些认识为依据制定公共政策。 第二,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政治领导人是"从以权力界定利益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而且历史已经证实了这一假定。这一假定使不同国家看似不同的对外政策有了连贯性和一致性。此外,这一假设使人们有可能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领导人的行为做出评价。 第三,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是普遍适用的观念,是客观存在。利益的观念是政治的实质,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影响,是判断、指导政治行为唯一永存的标准。但利益的内容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要视制定对外政策时所处的政治和文化环境而定。(如何算符合利益,必须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 1.1复习笔记 一、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 1.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既要看到国家行为体,也要看到非国家行为体。由此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 (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既包括合作的关系,也包括冲突的关系;既包括双边关系,也包括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既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亦包括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各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问的关系等。 此外,国际关系的整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2.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 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三、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 国际政治专业学生需要进行两种学习,一是知识的学习,二是方法的学习。 1.关于知识的学习 进行国际政治专业学习,必须掌握两类知识,一类是经验主义的知识,另一类是概念与理论知识。 (1)经验主义的知识 ①含义 经验主义的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的各种具体事实,包括各种国际互动的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也包括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以及国际制度的重要数据与信息等。 ②内容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⑴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汉斯·摩根索) 2、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时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 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3、理想主义:现代国际关系学上的理想主义又称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形成最 早的一个学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对格劳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义外事哲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理想主义的主要主张:第一,人性可以改造; 第二,战争可以避免;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第四,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第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第六,公众舆论也可确保世界和平。 4、现实主义: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步形成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修 昔底德、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家。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卡尔。战后该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是汉斯·摩根索及其《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主要主张:第一,人性本恶;第二,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它;第三,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第四,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式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第五,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第六,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5、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也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1979 年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修正、改造和补救。新现实主义的两个修正:⑴目的与手段: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家最关心的是安全;⑵原因与结果:权力政治是国家与由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6、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亦称跨国主义、国际自由主义、全球主义或契约制度主义等。是对传统现实主 义进行的“科学的修正和补救”。1977年,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一书出版,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与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不仅关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而且关注更广泛的行为者和更复杂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而且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问题。由于这一理论强调以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来管理相互依赖,因此人们认为它继承了理想主义的传统,因而获得了“新自由主义”之名。 7、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标志是温特1987年在《国际组织》杂志上发 表的论文《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施动者——结构问题》;成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标志是1992年温特在《国际组织》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90年代中后期成为强劲的理论学派,标志是1999年温特出版《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建构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而不是物质力量决定的。——强调共有理念。第二,有目的之行为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的。——表达一种整体主义或曰“结构主义”的研究方式。 又被称为“结构理论主义”。 8、国际社会:是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

国际政治学概论 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省略) 二、名词解释题 1、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3、国际社会: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 4、国际政治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5、国家实力:也称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6、无政府状态: 一是指没有政府或缺乏控制;二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导致的没有法律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三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人人享有完全自由的乌托邦社会;四是指单纯 的缺乏秩序(与政治和政府无关)。因此根据常识,人们常常认为无政府就意味着混乱(chaos) 和无序(disorder) 或者(是缺乏健全的、真正有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和法律体系,不存在一个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或国际机构来协调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即使有某种国际机构,也缺乏强制性的力量和措施来保障国际规范和法律执行的国际社会。) 7、蝴蝶效应:用混沌学的语言说就是,一个混沌系统将一个很小的微观扰动放大为宏观行为的能力。 8、集体安全: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与原则。 9、国际冲突: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反抗行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10、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11、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

国际政治概论历年真题01-11

2001年 《国际政治概论》(代码315)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2、国家利益 3、“大国否决权” 4、地缘政治学 5、“文明冲突论” 6、欧安组织 7、国际政治秩序 8、“新干涉主义”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怎样看待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2、试述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及发展。 3、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 2002年 《国际政治概论》(代码315)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不结盟运动 2、强权政治 3、相互威慑战略 4、上海合作组织 5、“民主和平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 2、简述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3、简述冷战后国际安全观念的扩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联合国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2、试论科技进步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003年 《国际政治概论》(代码315)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 1、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2、多边外交 3、民族国家 4、分权与制衡原则 5、内阁制政府 6、主权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1、西方国家议会的职权。 2、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 3、“新干涉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4、国家利益的基本内涵。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66分) 1、20世纪末以来,国际社会出现“新安全观”的背景及其意义何在。 2、试论当代非政府组织的崛起及其作用和影响。 3、试比较分析英、美两党制的共同点与不同点。2004年 《国际政治概论》(代码315)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1、复合相互依存 2、“安全困境” 3、联合国维和行动 4、责任制内阁 5、违宪审查制度 6、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7、国家结构形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当前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2、简述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因素。 3、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4、简述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试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对国际政治产生的重大影响。 2、如何看待当前的国际格局。 3、你对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何认识? 2005年 《国际政治概论》(代码315) 一、名词解释: 1、软权力 2、多边外交 3、民主和平论 4、国家利益 5、总统制政府 6、预选制 7、违宪审查制 二、简答题:(任选3个) 1、比较传统安全观与新安全观的不同 2、权力均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3、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涵义 4、西方多党制的特点、优点和弊端 三、论述题:(1、2题选一个,3题必答)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 第二章:国际关系行为体 名词解释: 非国家行为体 有别于主权国家的国际关系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两大类。进入20世纪后,非国家行为体的数量和类型急剧增长,他们的活动及影响也涉及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国际事务发挥日益重大和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与国家行为体相比,具有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对外行为的跨国性、职能作用的协调性。其影响是: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够起到一单一国家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在国际事务能够发挥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独特作用。 国际非政府组织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可被概括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 狭义:指在三个以上国家活动、拥有两个以上国家成员、在两个以上国家筹资的非政府组织。广义:指除了狭义上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外,还包括了具有国际性的所有非政府组织。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各种活动主要表现为: ①从事信息咨询活动;②游说各国政府和国际政府间组织,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③在全球问题和其他许多重大问题上,影响主权国家和国际政府间组织的决策,并对主权国家和国际政府间组织的行为进行监督等。 但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关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既难以拥有政府间国际组织那样程度的政治权利和权威,也缺乏大型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物质力量,其拥有的影响力更多来自其所具有的到的权威。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许多意愿和目标只有借助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力量才能实现。 思考题: 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1.基本特征: ①拥有较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它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超国家的地区性或国际性的 国际组织、政党和宗教组织,但必须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 ②拥有区别于其他实体的独特利益。(国际社会中的各个行为体都具有自己的、与其他的 行为体相区别的特殊利益。特殊利益决定了不同行为体在国际社会追求的目标各自不 同,制约着个行为体之间的冲突、矛盾、妥协与合作) ③具有一定的对外行为能力,并对其他行为体产生影响和作用。(对外行为能力主要指具 有对外行为的资格) #上述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基本特征,他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

福师大国际政治学概论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文明冲突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理论,即认为冷战结束之后,随着意识形态冲突不再是国家间冲突的主要内容,文明或文化冲突将越来越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最主要的是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儒教文明和伊斯兰 教文明)之间的冲突? 2.国际社会 3.国际行为主体 4 5 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旧秩序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基本特征 二、简答题: 1.简述博弈论在国际政治方法论的运用。 答:最常见的国际政治博弈论模型有“小鸡游戏”、“囚犯的困境”、“针对不平等的威胁对策”和“协调博弈”等等。其中又分为“零——和”或“定数——

和”、“非零——和”或“变量——和”、“两方”和“多方”的博弈模型。?在西方研究国际问题的大多数学者看来,博弈论模型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借以分析国家间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理论方法。这种理论方法的假定前提是从事国际间博弈的都是理性的行为者,各自追求自身的利益并且都面临一种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就可能造成不同的成本和收益的既定报偿结构或环境。? 传统的博弈论强调国家间冲突的本质,以“零——和博弈”为基本研究模式。 多轮次的博弈对国家交易行为的影响。 2 ? ? ? 端,维护国际和平环境,都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 另外,具体就某一国家来说,制定和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战略、自力更生是谋求发展的根本所在。少数发展中国家现在成为新兴工业国,甚至可脐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很有力的证明,值得高度重视。 3.简述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答:(1)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即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际事务,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际间的相互交往,能够发生对外行为,能够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并对整个国际政治体系发生作用。?? (?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国际行为主体以各自利益的特殊性为基本特征,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区别关键在于利益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由于各自利益的相互差异,决定了它们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从而构成了国际社会的矛盾、冲突、 (?3? 发挥其职能作用。??(?4? 4.简述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答:(1)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在减弱“极化”世界的趋势。当今世界“多极化”中“极”的内涵与历史上、特别是冷战时期的“极化”世界将有重大区别。冷战时期“极”的内涵更多地表现为“斥”,而当今多极化中的“极”将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异”,即在相异性的同时,带有吸引力、影响力、

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 2权力:在国际关系领域,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的影响,国际事件的综合能力 3冲突(论):冲突与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有关。由于各国追求的利益不同,所产生的“权力冲突各异”,因而导致频繁的国际冲突。 4均势(论):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均势理论假定,在这种格局下,国家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 5霸权:指国际关系中一种支配性的领导地位和状态,也可指霸权国强行推行其意志的政策。霸权国是指具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行为,操纵国际体系运作的国家。 6 博弈论:博弈论是科学行为主义极为推崇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包含研究“合理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是游戏规则和策略选择的统一。 7 合作: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政策和行动上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行为及其结果。合作并不是国家间关系的和谐状态(没有利益冲突),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是利益冲突和利益趋同并存,虽然国家之间有着利益冲突,但调整各自政策之后,相互的实际或预期效用相吻合,从而克服利益冲突,达到实现共同利益的结

果。 8体系:“部分或分体系的集合体”,任何体系均能“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任何体系都呈现一种结构,其组成部分处于互动关系之中。体系论则是一种“抽象的,描述的和理论的概念。”它提供一种广泛的分析观点。 9相互依存:基欧汉和奈把相互依存定义为:彼此之间的依赖。并认为相互依存意旨敏感性和脆弱性。他俩认为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0国际政治经济学(IPE):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者追求财富和追求权力的互动作用。IPE已发展成一个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11国际机制:是指在某一特定问题领域里组织和协调国际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12集体安全:是国际社会设想的以集体力量威慑或制止其内部可能出现的侵略者和侵略行为的办法来保护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13安全困境: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增强自我安全的行动必然会削弱其他国家的安全感。国家往往通过增强军备减弱自我的不安全感。但是,这样做只能是其他国家以同样的方式加强自己的均被。结果就会出现国家之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最后的结果是所有国家都因为增强了均被而感到更不安全。安全困境出现的条件:无政府状态;国家希望生存。缓解安全困境的条件:国家在增强防御的时候,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相关概念 国际关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实体。其特征是:a、必须具有行为能力,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事务并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b、具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行为主体的利益。c、拥有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能够对其他行为体产生影响的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d、在国际关系中以一定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出现。分为基本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两大基本类型。分类:国际关系基本行为主体—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体—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种族集团、跨国公司、政党组织等等。 国家行为体: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最有组织、有影响力的行为主体。从国际法的角度,国家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有定居的居民、有固定的领土、有一定的政权组织、具有主权。它的重要性在于:a、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是国际关系的基础。b、是现代国际关系一切问题的萌芽。c、非国家行为体也受主权国家的制约。 非国家行为体:有别于主权国家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将国际组织两大类。进入20世纪后,非国家行为体的数量和类型急剧增长,他们的活动及影响也涉及到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也正在发挥日益重大和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与国家行为体相比具有的特点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对外行为的跨国性、职能作用的协调性。影响: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够起到某一单一国家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够发挥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独特作用。 主权: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概念有双重含义,人们也通常作这样的界定:一是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的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二是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意义:一国只有拥有国家主权,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才能独立自主制定对外政策,参加国际关系并在其中发挥作用,才能确立自己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主权让渡在国际社会中日益频繁,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自愿性、平等性、共享性。在当代,随着霸权主义的盛行和国际组织影响的扩大,国家的主权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政府间组织:是指若干主权国家为达到一定共同目标,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创立的国家间的组织,属于非国家行为体。构成具备三要素:成员国之间有合作的政治意愿;组织之中要有一定的结构或形式;组织要有一定的运行机制。按照区域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照政治、社会角度划分,可分为军事、经济、技术性国际组织。 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是私人的国际群体或协会,他们共同追求跨国的利益,同政府间组织不同,非政府组织不是由政府发起的,他们是由不定期的由来自不同民族的公民群体组织、资助和管理的。特点是:对国际政治事务的影响不是那么直接,但他在特定的功能性问题领域促进了较大的跨国合作;在很多领域和政府间组织形成相互协商与合作的关系,有力推动跨国合作。从国际法的角度而言,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不具备国际法主体的资格,但他们在国际社会所起的作用和发挥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这并不影响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包括:国际性政党组织、国际性宗教组织、国际性政治活动、

2016年北大国际政治真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真题——2016年政治学概论真题

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内容(育明考研课程中心)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陈老师解析: 1、本专业的报录比约在25:1—30: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15%) 2、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3分) 3、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想要进入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专业一(政治学概论)为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统考科目。 5、2015届考生并没有统一组织复试听力考试 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复习参考书(育明考研资料) 专业一:政治学概论参考书 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理论部分的核心参考书目,要重点掌握和记忆其中的政治学名词) 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用作补充政治学十五讲,尤其是政治合法性、政治发展等章节内容)(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八六贰)。 3.海伍德《政治学》(主要在于辅助理解,外专业跨考的推荐先看本书打好基础) 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对于准备政治学概论大题非常重要,重点把握书中) 5.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与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合使用,重点掌握各种..) 6.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其中内容重在理解和记忆作者的.......) 7.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概论部分重要基础书目,推荐先看......) 8.陈岳《国际政治概论》(要重点记忆其中提到的国际政治学名词......) 9.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与前两本书配合使用,重在补充前两本书的内容)专业名称招生人数 初试内容复试面试国际关系统考生 推免生①政治(100分)②英语(100分) ③政治学概论(150分)④国际关系史(150分)听力:全校统考(3分计入总分)面试:①进行自我介绍及相关问答②抽取专业试题,进行专业、学术相关问题问答(无准备时间) 2013年4人2014年5人2015年5人2013年7人2014年7人2015年6人

国际政治概论题目

国际政治概论》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考试复习题如下,但是考试题目不一定限于这些复习题,请全面复习。 一.名词解释 Neorealism, neoliberalism, constructivism, complexity theory, democratic peace, power transition, power transition, absolution gain, anarchy, arms control, balance of power, bandwagoning, behaviorism, polarization, clash of civilization, coercive democracy, collective security, aristocratic international, de facto recognition, de jure recognition, feminism, détente, domino theory, end of history, ethics, mores, failed state, geopolitics, good offices, soft power, hegemonic stability, hypothesis, imperial overstretch,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value rationality, long-cycle theory,mediation, multipolarity, national character, functionalism, norms, peacekeeping , peacebuilding, peaceful coexistence, preventive diplomacy,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relative gain, English school, security dilemma, self-help,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Third Way, tit-for-tat strategy, war weariness hypothesis, world federalism, Westphalian system 二.简答或论述题。 1.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是如何发展的? 2.试论“白马非马”与“国际法非法”。 3.以囚徒困境为模型解释模型解释美苏军备竞赛及冷战的形成和发展。 4.你入学以来对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的认识有和入学前想比有什么变化或 深化? 5.英国在历史上是如何运用权力平衡的政策的? 6.国际关系和人际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联合国外交与传统外交有和不同? 8.中国的传统思想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发展是否还是意义和启发? 9.权力平衡是否是一种有效的外交政策,为什么? 10.试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国家权力要素。 11.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是如何发展的?

国际政治学概论期中考试练习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西政政治学专业读书会成员交流会上,李某同学提出了如下问题:该学派强调国际机制在国际政治上的协调功能,注重国际合作,在国家对外行为中更注重考察其绝对收益和国家意图,请问该学派属于:() A.理想主义 B.现实主义 C.新现实主义 D.新自由主义 2.下列国际组织中,分别是政府间,专业性,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的一组是() A.世贸组织,国际教科文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B.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 C.国际红十字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 D.欧洲联盟,世界银行,国际粮农组织 近年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成为困扰着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从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2010年坎昆会议再到2011年德班会议,各国就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变化等达成了基本共识。推动了全球环境综合治理。据此回答第3--5题。 3.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加强国际合作是增进人类生存发展共同福祉的必然选择。这体现了() A.国际体系的整体性 B.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C.国际格局的相互性 D.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4.在涉及到减排任务指标分配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较大分歧,致使国际谈判陷入僵局。下列哪一国际理论能解释这一现象。() A.权力限定利益 B.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C.国家主权至上 D.新干涉主义 5.各国与会国之间就减排任务份额分配承担的议题难以达成一致,从根本上讲,体现了国家利益的() A.抽象性 B.具体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6.下列属于国家行为主体的是() A.巴勒斯坦 B.叙利亚 C.联合国 D.台湾 7.决定国际政治事务的发展进程,构成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国际行为主体的是() A.跨国公司 B.国际组织 C.领袖人物 D.主权国家 8.根据莱伊。克莱因的PP=(C+E+M)×(S+W)国家权力评估公式,某国际研究专家经过综合评估,得出某国数据:经济实力为8,基本实体为9,战略意图为7,战略意志为8,军事实力为6,【计算结果均以10分计】则该国的综合实力得分为() A.336 B.320 C.345 D.324 9标志着国际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科技革命的推动 C.垄断的产生 D.殖民体系的形成10构成国家实力的一个核心要素,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的反映的是() A.经济实力 B.军事实力 C.科技实力 D.政治局势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国际政治概论复习资料

2010年国际政治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第一节国际体系 国际体系无政府性P24 指的是没有凌驾于各国之上的强制性权威机构来管理国家之间的交往。国际体系的自然属性是无政府性质。 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主要区别P27 国际社会国内社会 性质无政府有政府 等级依据实力权力 行为准则丛林法契约法 法律效力缺乏强制力国家机器负责强制实施 军事暴力无军事垄断垄断于中央政府 完全保证自助政府保证 认同感缺乏全球政治认同民族国家认同 国际体系的组成要素P27 三个: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国际规范 国际行为体P27 指那些在国际社会中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组织和个人等。 国际格局P28 是国家之间的实力分配和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所谓战略关系主要是指对国际格局有战略影响的大国之间的同盟、敌对或非敌非友等几种情况。 国际规范P28 是国家间在长期互动、交往中形成的并对国家行为具有不同约束力的习惯、规则、法律等统称。 第二节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的含义P36 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实力结构。当实力结构变化处于缓慢状态时,其量变在较长时期内都不会引发实力结构的质变,人们将这种相对稳定的实力结构称为“国际格局”。 实力结构的定义P36 是指大国间的实力对比,这一结构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始终存在的。 大国战略关系的定义P37 是指国家之间的敌友关系。大国战略关系可以具体分为三类,即盟友、非敌非友和敌手。大多数情况下,大国战略关系的变化速度快于实力对比。 国际格局对国家行为的影响P38

在相同的国际格局里,实力等级不同的国家所受到的格局约束力不同。 在单极格局里,超级大国受到的约束力最小,强国次之,中小国家最大。原因是,在单极格局里,强国与中小国家所结成的同盟很难具有与唯一的超级大国相同等级的实力。于是,强国们普遍采取避让的战略,不愿采取结盟战略,因此难以形成对唯一超级大国的有效制衡。此时,超级大国倾向于采取“单边主义”政策。强国的行为虽然受到超级大国的较大牵制,但它们的实力使它们拥有比中小国家更大的政策选择余地。除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外,中小国家难以找到其他大国做可依靠的后盾,因此难以违背唯一超级大国的意愿。 在两极格局里,超级大国与强国受到的约束大于中小国家。超级大国首先受到另一个超级大国的牵制,而且缺乏改换门庭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其他的强国或中小国家分别与其中一个超级大国结为同盟,这使得超级大国对采取军事行动相对谨慎。超级大国希望通过结盟使得己方的总体实力超过对方,因此中小国家就成为超级大国争取的对象。这给中小国家提供了很大的政策选择空间,它们可以通过在两大集团之间改变阵营归属获得额外好处。 在多极格局里,大国与小国受到格局的影响力相似。在多极格局状态下,一般没有超级大国。由于主导大国数量较多,每一个大国或小国改变同盟关系对国际格局所产生的影响都比较有限。大国与小国都会利用同盟选择空间大的机会,依据利益偏好不断改变结盟关系。 第三节大国战略关系 冷战结束后的大国战略关系P43 冷战后,国际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大国战略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西洋两岸的西方大国内部分歧加大,法、德两个欧盟领导国和其他许多欧盟成员国与美国的离心倾向增强。科索沃战争使欧洲大国担心美国的霸权。从1998年起,欧洲国家开始发展欧洲独立防务力量。这与美国要加强北约的政策背道而驰。欧洲国家公开批评美国在冷战后奉行单边主义霸权政策。特别的是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使得法、德两国与美国的战略矛盾公开化。法、德、俄三国甚至通过公开的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在东亚地区,20世纪90年代,随着俄罗斯国力的衰退和中国国力的增长,美国开始逐渐将中国视为未来可能挑战其领导地位的竞争对手。于是,美国加强与日本的安全保障同盟关系,将台湾纳入该同盟的保护范围,目标指向中国。进入21世纪,中、日两国由于彼此实力地位的接近,政治关系日趋紧张,出现所谓“政冷经热”的局面。 冷战结束初期,俄罗斯希望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因此中俄关系曾一度停滞不前。进入21世纪,俄罗斯加入西方阵营的努力无果而终,于是中、俄开始结为战略伙伴关系。欧洲大国也先后与中国结为全面伙伴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同期,身处南亚一隅的印度成为各大国竞相拉拢的对象。印度不但维持了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而且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同时,日本通过扩大经济援助等手段改善对印关系,希望印度从亚洲侧翼牵制中国。美国也调整了对印政策,通过承认印度核大国地位、开展“民用”核技术合作等方式拉近与印度的关系。 第三章国际行为体和国家主权 第一节国际行为体 国际行为体的划分(类型)P46 国际行为体划分为国家行为体(国际社会主要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国家(国家行为体)的概念P46 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由人口、土地和政府构成的政治实体(国家的物质形态);二是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的政治工具(国家的社会功能)。

国际政治概论期末复习题

Gib alles !! 一.理论 理论是对某种普遍原则的表述和解释,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理论能确切地描述世界发生的事件、现象。它有助于我们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任何有价值的国际关系问题研究总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理论越是正确,研究就越是可能取得成果。 二.国际关系行为体 指能够独立地参与事务,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各种政治力量。特征:①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②具有自身特殊的利益;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④具有相对稳定的或固定的组织形式。从类型上看,可划分为: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三.非国家行为体 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是国际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它可分为: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际性政治运动三种基本类型。行为特点:①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②对外行为的跨国性;③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四.核心利益 指关乎存亡以致于难以进行交易或退让的重大利益,涉及国家的生存、独立和发展三个方面的利益需求。一般是指一国的安全利益,这种安全利益集中体现在保护国家有形本体的存在上。包括维护本国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人民的生存、不受外来势力的侵略控制以及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 五.综合国力 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物质实力和精神实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基于自然环境、人口、资源、经济、科技、教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影响所具有的综合实力的统称。综合国力发展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尺度,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软权力 是指用非暴力的方式影响或说服其他行为体,使其他的人或国家同意或接受我方的价值取向和制度安排的一种能力,也可简单归结为一种“吸引力”。软权力可界定为三方面:①价值吸引力:如民主、人权、自由;②经济吸引力:自由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③文化吸引力:西方工业文明代表的文化与宗教观念。 七.巧实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