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中国电视发展热点汇总

近五年来中国电视发展热点汇总
近五年来中国电视发展热点汇总

近五年中国电视发展热点问题汇总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国内相关电视研究发展的学术期刊中的文章进行整理,归纳整理出近五年来对中国电视发展研究与关注度较为集中的七大热点问题,以此梳理中国电视近五年来发展研究的大体轮廓。

一、数字化语境下的电视与新媒体

这一热点问题主要涉及近五年来各种新媒体的发展,各种新媒体的分类研究,以及电视的发展趋势研究,新媒体对电视造成的机遇与挑战。

1、新媒体语境下电视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期新形势下,电视产业的发展变革面临格局调整和战略转型。新技术的出现和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得电视产业的新兴业态发展迅速。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和媒介竞争的加剧,电视媒体对内容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的垄断局面将被打破,电视产业应在巩固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2、新媒体的发展

(1)数字电视的发展

中国的数字电视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5年至今,我国主要城市正在逐步普及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商业播出。数字电视给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市场经济中又给

广播电视开展增值业务提供了较好的手段。同时,我国数字电视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资源的匮乏,内容的陈旧与乏味;行业标准不统一,造成市场的不规范;数字电视网络缺陷较大,无法满足数字电视在内容上的需求;资金投入缺乏;融资渠道不畅等等,这些都阻碍着我国数字电视事业的发展,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因此,对数字电视发展现状,面临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成为热点,建立一个全面规范的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环境势在必行。

(2)手机电视的发展

手机电视是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产物。随着手机网民的迅速增加,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服务正逐渐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3G 时代的“杀手级”应用。手机电视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手机电视发展的“瓶颈”,制作出适合手机媒体特性的手机电视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内容营销才有利于我国手机电视业务的健康发展。

(3)网络电视的发展

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hina NetworkTelevision,简称CNTV)正式开播。网络电视具有“全功能服务,立体化传播,无缝收看”等优点,发展空间很大,但同时又在内容,技术层面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今后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成为大家期待的焦点。

(4)移动电视的发展

移动电视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

变革,更重要的是运营模式的变革。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从理论上讲,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到位的产业链,实现规模效益,赢得受众和广告商的青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5)其他

近几年出现并快速发展的新媒体还有智能电视、楼宇电视、3D 电视、立体电视、平板电视、液晶电视等,有些学者也对他们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

二、新技术引导下的电视产业的发展

1、三网融合对电视产业的影响

电视产业在三网融合新形势下,必须正视自身在初试融合中的不足,尽快适应新形势,进入真正的融合时代,把握电视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实施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2、制播分离对电视产业的影响

制播分离意味着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电视行业来讲,制播分离意味着价值链、产业链的裂变和延伸。制播分离是电视核心业务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电视跨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面对这一趋势,电视产业应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策略,推动产业化发展与升级。

3、电视产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方针政策以及运营策略;

针对三网融合,制播分离以及国家政策体制的改革,电视行业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变与发展。如何解读国家政策,如何从中获取新的

增长点,创新点,是电视产业体制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电视内容产业的发展

1、电视节目的发展

(1)新闻类节目:从近几年新开办的多档新闻评论类节目,民生新闻的发展入手分析这一节目的现状,存在的趋同化问题,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意见及建议。

(2)娱乐类节目:对娱乐类节目越来越多的栏目进行分析,并指出在泛娱乐化的现象下,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出路在哪,为之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3)方言电视节目:面对电视媒体激烈的竞争, 各地各级电视台都在努力创新节目形式,电视方言节目脱颖而出,它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但如何正确处理方言节目与普通话节目的关系,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议题。

(4)电视购物节目:近几年购物节目的发展方兴未艾,但它带来的一系列的消费者利益问题又引起大家的怀疑,面对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文件,电视购物节目该何去何从,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众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探讨。

2、电视剧的研究及发展

(1)自制剧:近几年以湖南卫视为代表制作的自制剧,证明了我国自制剧的起步和发展,但与国外的自制剧相比,国内的自制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热点在于对自制剧的现状,不足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改编重拍剧:随着新版的《水浒》《新三国》《红楼梦》的重拍,对经典电视剧的重拍再次成为热点,分析名著电视剧翻拍的重点是要不断地创新,挖掘名著本身的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并探讨在目前商业环境、观众审美需求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的问题。

(3)宫廷剧、穿越剧:这一题材的电视剧似乎占据了电视剧的半壁江山,对这一类型电视剧热播的冷静思考,分析受欢迎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之路。

3、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这几年纪录片又重新掀起了发展的热浪,伴随国内几部重大的有影响力的纪录片的播出以及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加快纪录片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让纪录片重新成为电视发展中的热点。主要是对纪录片频道、纪录片栏目、纪录片节目、纪录片市场状况、问题与对策、纪录片的话语权,真实性创作的探讨。

4、电视动漫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经营模式的新尝试后实现的赢利现象,为中国动漫市场开辟了新天地,但中国的动漫市场虽然很大,但创作能力的滞后,原创产品的缺失严重制约着电视动漫产业的发展,电视动漫是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成为重要问题。

四、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探寻中国电视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价值的定位,面对新

的媒介环境,新的市场要求,构建面向全体公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电视业公共服务理念的重构问题。同时还涉及区域性电视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

五、区域性电视的生存与突围

1、区域性电视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电视台面临着生存与突围的巨大压力,包括城市电视、县级及以下农村电视的发展,西部各地电视发展。区域性电视存在着生产能力低下,同质化,缺乏科学定位与规划等众多制约因素,因此,探寻发展策略,打破经营瓶颈是重中之重。

2、跨区域合作

为寻求更大范围的影响力,打造自身的品牌,近几年来各大电视台,各媒体间的跨区域合作成为很大的趋势,分析目前跨区域合作中面临的问题,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寻求合作共赢的最佳突破口。

六、电视改版与品牌建设

面对泛娱乐化的现象以及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政策,各大省级电视台以及各地方电视台,都面临着节目的改版,电视台整体的定位,品牌的建设等问题,如何适应新的发展,打造适合自身的电视品牌。频道品牌,栏目品牌,主持人品牌形象建设,都是电视品牌建设的重点。

七、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社会转型和媒体产业化的进程中,少数电视媒体渐渐淡化了自

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具体的电视栏目,电视节目,以及重大事件的突发性报道等进行分析研究,呼吁电视媒体应积极起到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而不能走向追求收视率的极端。

搜索的具体方法

图书馆“数字资源导航”—“中文电子期刊”中的

(1)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注:以第一种为主要方法,第二种为辅助搜索)

第一:按“电视发展”关键词搜索期刊时间限制为2008年~2012年共搜到文章437篇,

第二:对437篇文章进行分类,得出以上归纳总结的7大热点问题;第三:再次按照七大热点,进行分类搜索,得到以下结果:

一、数字化语境下的电视与新媒体

原始结果

重要文献:

1、陶军宝《从媒体发展角度看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本质》

2、杨晓军《新媒体语境下电视的发展困境与突围之道》

3、马连《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4、李岚《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的发展的战略转型》

5、曹振亮《对中国数字电视发展格局的思考》

6、杨永军《中国网络电视的发展与前瞻》

7、李幸来 黄春梅《网络电视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8、张阳《我国手机电视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9、闫新疆《移动电视发展现状与前景》

二、新技术引导下的电视产业的发展

原始结果: 议题 数字电视 网络电视 移动电视 手机电视 新媒体 电视发展

其他

文章数目 4677 1785 807 197 189 69

议题

三网融合 制播分离 体制改革创新 文章数目 277 40

16

重要文献:

1、张清华《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瓶颈》

2、江雪峰《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 探析》

3、邹德伟《电视制播分离谈》

4、侯鹏宇《浅论制播分离对电视业发展的影响》

5、慕玲 范宝苍《从制播分离到体制改革 电视媒体发展趋势探析》

6、严珊华《中国电视体制改革中的竞争格局及现实困境分析》

三、电视内容产业的发展

议题 文章数目 备注

电视节目 326 新闻评论类节目(135)

民生新闻(37)

电视购物节目(28)

电视方言类节目(49)

电视娱乐节目(77)

电视剧119自制剧(40)

穿越剧(22)

宫廷剧(38)

改编重拍剧(19)

电视纪录片365

电视动漫产业71

重要文献:

1、高飞《电视新闻评论的路该走向何方——浅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三要素”》

2、姜常涵王海翔王海东《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3、贾海峰《民生新闻热播现象分析》

4、王骞《全国电视购物节目收视市场分析》

5、汤玉峰, 张宴铭《我国电视方言节目的发展》

6、冯秀果《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研究》

7、胡智锋杨乘虎《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之观察与思考》

8、袁玥兰昊辰《对我国自制剧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9、余媛滢《穿越剧热潮现象探析》

10、李建楠张卫国《对后宫题材电视剧热播的冷思考》

11、卢小雅杨占渝《翻拍“热”的冷思考—从名著电视剧翻拍热说起》

12、冷凇《新思潮、新媒体、新技术语境下的纪录片突围》

13、方德运《我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14、于燕华马咏《中国电视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四、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原始结果:文章数目51

重要文献:

1、顾亚奇《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三个历史阶段》

2、石长顺景义新《转型中的公共电视与电视公共服务》

3、杨明品李江玲《中国特色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历程探析》

五、区域性电视的生存与突围

原始结果:

议题文章数目备注

区域性电视29 区域电视发展(11)

城市电视发展(3)

农村电视发展(12)

县级电视发展(3)跨区域合作 6

重要文献:

1、王继发《中国区域电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2、汲广民《如何打破区域电视经营的瓶颈》

3、葛艳玲张瑞静《对农村少数民族与电视传播的冷思考》

六、电视改版与品牌建设

议题电视改版品牌建设

文章数目66 34

重要文献:

1、綦曦明《关于电视节目改版与创新的思考》

2、张琳张诗婷《限娱令出台,电视媒体将何去何从?》

3、黄颖潮《浅析电视品牌栏目的发展和维护》

4、田冰《电视节目改版喜新不厌旧功到自然成》

5、张玉洪《主持人与电视栏目品牌建设》

七、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原始结果:文章数目43

重要文献:

1、张琼华《浅谈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2、钱红霞《试论媒体的社会责任—从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谈起》

3、戚姚云《广播电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与传播路径探析》备注:

以上热点问题在搜索时,均把“电视”作为关键词之一,而且在整理过程中参考了胡智锋等人撰写的2008—2011年的“中国电视研究述评”中的观点。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从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以来,我国的电视机发展从未停止过脚步,至今为止,国产电视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大件,到如今家家必备的大众小件;从以前的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到如今高智能的激光影视机,无一不证明了我国电视机行业的发展。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8年,中国的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现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出 而就在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国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之后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0年10月22日,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天津无线电厂建成,并举行试生产开工仪式。这条彩电生产线是从日本胜利公司引进,并参照中国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这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大批量生产彩色电视机的开始。 1985年~1993年,我国电视机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从1953年3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到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中国人仅用了29年便实现了这一伟大壮举。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再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受众。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商从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再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一分钱,这种局面知道2002年才通过技术才得以扭转。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一、我国电视的诞生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现在,"中国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101 型43 厘

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 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初创期至1990年6月15日改版: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 1991年至1995改版: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 1999年改版至2004年: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主要主持人主持顺序及主持人风格: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 节目板块:《开心一刻》《音乐星空》《请你参加》《新起点》《艺海春秋》《海外飞鸿》《天南地北》《东方奇观》《综艺快车》《综艺传真》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2005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4亿的观众。 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 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将最优秀的文艺演出集中在荧屏中,利用最少的演出资源,覆盖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让观众足不出户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综艺大观》等栏目的发展造成了三个直接结果。第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目创作被过度开发,创作优秀节目越来越难;第三,创作队伍、演出队伍越来越急功近利。而正是这三个结果成为《综艺大观》迅速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与《综艺大观》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有另外一档节目,叫做《正大综

影视艺术概论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 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电影成为适 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 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 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 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 225 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 目中已经完全消失。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美国电影行 销到世界各地。好莱坞此时已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 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 行人协会,在W. 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 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第一节 沿革 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开始设立无线电广播电台,同时, 市场上出现外国的收音机。民国 12 年( 1923 年)1 月,美 商与华商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自建广播电台,并出售收 音机。其时,全市有 500 多台收音机接收该台的广播。翌年 10 月,苏祖国等 7 人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民族资本的无线电 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001 型矿石收音 机和国内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亚美牌 1651 型五灯中波 到五灯的电子管收音机。民国 25 年,全上海收音机的拥有 量约 10 万台,绝大多数是外国制品。 民国 26 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受到打击。趋于停滞状态。抗日战 争胜利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并新增了宏 音无线电器材厂、利闻无线电机厂等一批收音机制造厂。民 国 36 年,上海无线电工商企业有 235 家。但由于成套无线 电零件从国外进口,并低价销售组装收音机,使上海收音机 约有 30% 以上工厂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 从事收音机及其 零件制造的企业仅 7 家,从业人员共 100 余人。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 国家在政策上扶植无线电私营企业, 1952 年 7 工厂 超外差式收音机。此后, 中雍无线电机厂等单位相继生产 制造业处于困境之 中。至民国 37 年,上海无线电制造业中

月,建立了第一家国营无线电整机骨干企业——华东人民广 播器材厂,翌年改名为上海人民广播器材厂。重点发展电子 管收音机、扩音机。这一时期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录音机制 造的钟声电器工业社生产出第一台 101 型钟声牌钢丝录音机 和第一只录、放、抹复合磁头。 1953 年,月产量达 20 台。 1956 年 1 月,上海市电讯电器工业公司成立, 该公司对原有无线电企业进行裁并改组,组成 专业分工生产电子仪器、收音机、扩音机、扬声器、录音机 等产品。 当年生产收音机 6.85 万台、 扩音机 3372 台。1958 年 3 月,国内第一台全国产化晶体管汽车收音机问世。同年 7 月,上海广播器材厂研制成功两台上海牌 101 型 44 厘米 电子管黑白电视机。 1960 年起,在从轻、纺工业系统中划 给仪表电讯系统的 10 家大厂中,结合调整部分工厂,组建 了上海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等 12 家骨干大厂,为发展 国产化广播电视产品奠定了基础。这些大厂一开始就研制开 发收音机、扩音机等产品。上海无线电三厂于 1960 年试制 成功 663 —2— 6 型六灯三波段收音机, 在全国第一届收音机 评比中获第一名。 1962 年,该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全国 产化晶体管收音机,同时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 水生产线。上海无线电四厂的 593—2 型、 593 — 4 型收音机 获一等奖。 1961 年,上海无线电二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提管理无线电、 有线电、电灯泡、日用电器、胶木、蓄电池等 6 个制造业,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学年论文 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年级:09 学号:200902024113 姓名:闫亚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老师:刘维维 二零一二年六月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学年论文 院系政法与传媒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09姓名闫亚红 题目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成绩 系主任(签章) 年月日

内容摘要 在电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电视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游戏益智娱乐等多种视听享受,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受众舆论等方面也渐渐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过晚,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上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一些差距。本文将从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及文化背景出发,针对当前一些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并由此分析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综艺节目发展历程问题对策前景

目录 一、传播模式与噪音 (3) (一) (3) (二) (3) 二、 (4) (一) (4) (二) (4) (三) (5) 三、 (5) (一) (5) (二) (6) 参考文献 (10)

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 在观众的普遍认知当中,一般只是把综艺节目与电视剧和其它科教节目、民生节目、新闻类节目等区别开来的一种节目形式。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大众艺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在各种新型电视节目争奇斗艳的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看。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有论者主张在电视节目中,除了新闻类(含纪实节目)、经济生活类(含服务教育节目)和文艺类节目中的电视剧外,都可以归入综艺节目之列。这样的界定自然过于宽泛。 而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不妨说,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中一种很重要的节目类型,它借助于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方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体,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的和消闲娱乐的等等需求。电视综艺节目具有极强的包容力和极大的综合性,往往是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形式则多种多样、灵活自由,且观众有较强的参与感。① 2.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节目类型,都有其占据主导地位的节目理念。 ○1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 这一时期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曲苑杂坛》等央视节目。《综艺大观》一经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品位,在人们审美内容非常贫瘠的上个世纪,极大的满足了受众观赏需求。但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节目形式十几年如一日,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最终被“末位淘汰”,退出了荧屏。 ○2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 1997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推出一下子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原来综艺节目不是只有唱歌、戏曲、相声等文艺表演。这类节目以明星为招牌,集游戏、表演、竞技、参与和搞笑于一体,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快乐大本营》的出现很快红遍了大江南北,紧随其后,《欢乐总动员》《超级大赢家》等一批有影响力 ①张国涛.电视综艺的观念演变[J].现代传播,2005(6).

中传六年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 1、益智类节目 2、情感类节目 3、红色经典剧 4、人类学纪录片 5、正大综艺 6、少儿频道 7、中国电视早期的直播阶段 8、审美经验 9、电视艺术的仪式性 10、直接电视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广州电视台继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后,在全国第二个实施“制播分离”,将把旗下的九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制作都分包给电视台内外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试析“制播分离”将给电视节目的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视艺术的策划和创作者应该是以“雅俗共赏”还是“雅俗分赏”作为节目创作的首要出发点?并说明理由。 3、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写过一本书《娱乐至死》,描写了很多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今,我国电视娱乐之风盛行,难道我们将会面临娱乐至死的处境吗? 三、选答论述题(按方向选作,每题30分,共30分) 1、最近几年来春节晚会有什么缺陷,谈谈你的对策。(01,02,03,04方向必选) 2、论变焦距的推拉镜头和移动机位的推拉镜头的异同?试论各种运动镜头拍摄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05方向必选) 3、谈谈“自然混响”和“人工混响”的区别和应用。(06方向必选) 4、谈谈你对播音主持创作中“愉悦共鸣”的理解。(07方向必选)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 1、谈话节目 2、情景喜剧 3、电视歌会 4、广播节目的参与性 5、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 6、电视艺术的时尚性 7、广播电视栏目的构成要素 8、收视率 9、人文关怀 10、艺术主体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2008年中国电视诞生50年了,你认为这50年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和作品是哪个?为什么? 2、谈谈你对“广播电视节目是一种消费文化”这句话的认识。 3、你认为广播或电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与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有什么关系吗? 三、选答论述题(按方向选作,每题30分,共30分) 1、(01,02,03,04方向必选) 广播电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总体策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具体创作,谈谈如何建构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主流文化价值?如何在世界文化中提升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2、(05方向必选) 景别大致分为几种?试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3、(06方向必选) 论述“房间立体声”与“人头立体声”的区别和应用。 4、(07方向必选) 结合播音主持语言创作实践,谈谈怎样准确地把握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述题(每题6分,共60分) 1、小说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一、我国电视的诞生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1958 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 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 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现在,"中国 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 101 型 43 厘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 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 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 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 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2002年9月28日,上海试播30套数字电视节目(全国第一)。(实际可收44套视 音频节目及气象、股票、新闻等;2019年起开始收费,每月37元)。

点评中国十大收藏类电视节目

点评中国十大收藏类电视节目 呈现泛滥趋势扰乱收藏市场文物专家建议整顿鉴宝节目 鉴宝何以变鉴草 2005年7月,一只元代青花瓷器大罐鬼谷子下山在伦敦拍出了近2。3亿人民币的天价,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最高拍卖纪录 经过笔者的粗略统计,截至2007年3月份,国内荧屏上能看到的收藏类节目主要有以下十个:央视二套的《鉴宝》,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美术苑》,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吉林卫视《找你》,天津都市频道《艺品藏拍》,湖南娱乐频道《艺术玩家》,浙江经济生活频道《宝藏》,昆明电视台《盛世典藏》,成都电视台《成都商行――西部珍藏》。 下面简单介绍以上正在播出的收藏类节目。 1.央视二套的《鉴宝》 在内地所有收藏类节目当中,《鉴宝》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来自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收视率调查显示,《鉴宝》的收视率经常跟《非常6+1》相仿佛,名列二套前茅。《鉴宝》是央视二套《艺术品投资》的周末版,《艺术品投资》还是比较常见的收藏与鉴赏的专业化栏目,其定位是“反映艺术品最新收藏动态、借助藏品探讨深厚文化底蕴、把握收藏投资理念、传递相关投资技巧与市场行情”(《艺术品投资》)网页介绍),播出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每天17:00首播,播出时长30分钟。客观来说,《艺术品投资》影响力非常小,主要原因一是播出时段较差,另外操作方式传统,节目内容也缺乏特色。而《鉴宝》以百姓大众化的收藏品为对象,采用演播室现场鉴定的形式,内容有藏品展示欣赏、收藏趣闻轶事、专家鉴定评述、观众竞猜藏品价格等,形式更加活泼。其实严格来说,《鉴宝》应该归属到娱乐节目范畴,只不过把收藏品作为游戏内容罢了。 《鉴宝》的影响力大,跟它所属的强势媒体有关,还是黄金时段,以及采用娱乐节目的形式操作,然而问题也正是出在“娱乐”上,在网上、平面媒体上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对《鉴宝》的质疑,比如2004年《中国艺术报》有篇文章《鉴宝鉴出了什么?》,文中指出“部分收藏家和鉴定家对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鉴宝》节目提出质疑,认为该节目中专家给出的价格水分太大,一件鉴定为50万的瓷器,真实的市场价格最多5万。另外鉴定过程过于短暂,不符合文物界业内常规。近日,更有媒体表示,目前中国收藏界本来就“虚火过旺”,《鉴宝》的不严肃性更是给这种不正常现象火上浇油。专家只能辨别东西的真假,却未必掌握市场的行情。电

电视机的发展史

【电视机的分类】 一、按色彩 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 二、按尺寸 5英寸、14英寸、18英寸、21英寸、25英寸、29英寸、34英寸、背投、其它 三、按屏幕 球面彩电、平面直角彩电、超平彩电、纯平彩电 四、按显像管 普通电子管彩电、液晶显示彩电、离子彩电等 五、按显示比例 4:3 16:9 5:4 16:10 电视机中的寸是英寸,测量的是对角线的长度: 1英寸=25.4mm 所以29寸的电视,对角线的距离应该是73.66厘米。 [编辑本段]【电视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

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美国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电视 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到1928年,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套电视片《FelixTheCat》,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 [编辑本段]【电视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到1928年,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套电视片《FelixTheCat》,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 我国彩电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导入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成长期,心脏90年代中后期的成熟期。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在大跃进热潮中,天津712厂彩国产电子管心脏一部分当时苏联的元器件生产出了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当时我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心脏政治形势的影响,70年代我国彩电定的发展缓慢,降彩电显像管等关键部件仍需要进口外,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拉大。 70年代未、80年代初我国彩电事业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方针,与国外合作,彩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发展自己的民族彩电工业。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接着我国彩电工业摆脱了自行摸索的阶段,缩短了与国外彩电技术的差距。不久,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也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5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这期间国产品牌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仅长虹的产量就已达到单班日产1500台,但是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

中国电视节目现状分析

中国电视节目现状分析 首先,从娱乐综艺节目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各大卫视比较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基本都是购买国外风行节目的版权再进行本土“二度创作”的节目,娱乐成分较之国内娱乐综艺节目有过之而无不及。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以及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这类真人秀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国外购买版权再进行本土的“二度创作”,节目从制作到宣传推广等环节都竭尽娱乐之能事,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诉求。就连求职、相亲都成为娱乐节目的娱乐题材。虽然在国内收到了观众的很大反响,节目做得很成功,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都不是自己的,缺乏创新性,总是借鉴他人的题材,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节目怎么走向世界,什么时候可以让中国也有可以值得炫耀的东西,就比如美国的ELLEN SHOW,韩国的running man等,都是自创的以一种新颖的模式吸引众多观众的喜爱,并且走出国门,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而在国外叫得出名字的综艺却寥寥无几。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当前娱乐节目中存在人文内涵缺乏,因过分强化和突出它的感观刺激功能和游戏功能,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 其次,新闻节目的娱乐化相对于娱乐节目的显性娱乐而言,新闻节目的娱乐则进行的比较低调,它拥有的是种隐形的娱乐形式。主要表现在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题材上,新闻节目为了能更吸引观众注意和收视率,新闻报道在讲述新闻事件时采取的是比较戏剧性的表达方式,注重报道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经过40余年的发展,伴随着电视业的发展而出现的电视新闻类节目已从初期简单、单一的硬性“说教式”的新闻宣传样式,到今天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形态。近几年,伴随着电视专项栏目和专业频道的开播,新闻不再是干瘪的数字、华丽的词藻、生硬的说教,从电视里传播出的音频与视频不间歇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 现在主要讨论新闻节目在飞速发展之后的现状。 随着社会转型加剧、民主意识提高、媒介竞争激烈等主客观因素的涌现,不同大众媒介之间的竞争,也都体现在最能代表媒介水平的新闻评论节目上。近两年来,与电视民生新闻的红透半边天相对照,一度备受青睐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去日渐式微,如《焦点访谈》。内忧外患使得现阶段的此类节目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主持人角色误区。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大都是将稿子原封不动的念出来,但对评论节目的特点、评述的内容无法准确的把握。2、定位上游移偏离。从节目形态上来看,与其说是评论还不如说是深度报道。或者以述带评,观点模棱两可,逻辑混乱不清,评论缺乏力度,说理的比例很少,大多是在发布资讯。3、‘同质化’媒介的克隆。自新闻联播出来之后,各地方台纷纷效仿除了很多类似的新闻节目。如此一来就严重的影响了国民对电视新闻信息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从电视剧的制作来谈,近几年荧屏的抗日电视剧遭人诟病,其中不乏精品但更多的是剧情内容狗血、表现形式娱乐化的庸俗电视剧。雷剧、神剧的屡屡出现是电视剧制作日益失去节目范式、行业操守的纯娱乐的表现。 (一) 韩剧来袭对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冲击” 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一向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但国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数量较少,佳作寥寥,于是贴近生活、现实题材居多的韩剧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且韩剧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相较于国产电视剧更注重满足人们对理想生活中美和情的追求,因而得到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从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播出,到如今的据不完全统计的三十四家卫视、三百多家电视台并存的局面,中国电视业发展步入 了第56个年头。自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电视剧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走向成熟。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 来的,如今毫无疑问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而电视剧,作为电 视产业的重心,相当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缩影,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反映着人们的思 想生活观念,见证着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 一、题材演变与社会发展 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77)。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89)。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1)宣传工具阶段 从电视剧艺术诞生的1958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中国电视剧基本上是作为个年代政治宣传工具而存在的。虽然说在这个阶段,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在内的艺术形式家族,都要受制于当时左倾政治文化形势的强力影响和左右,但由于电视传播的新兴大众传媒属性,相比前几种艺术形式,电视剧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更加受到政府、把关人系统以及从业人员重视。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草创时期,8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北京电视台90部,上海电视

台35部,广州电视台30多部。但由于电视接收机在当时是稀有物,影响力、起到的宣传效果并不大。 (2)自觉审美阶段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1979年,邓小平出席了中国作家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将党的文艺方针由“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这预示着对文学艺术功能认识的重新定位,也标志着对全社会对文学艺术自身独特规律的尊重。 作为整个文化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艺术在这一阶段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觉,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电视剧艺术规律的探索和开拓。电视剧艺术在新时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年产量由1978年的10余集发展到1979年的30余集,再发展到1980年的80余集。中国电视剧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年产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数量在激增,电视剧的艺术品种和类型也日趋多样,质量在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问世了一批样式新颖的戏曲电视剧和专为少年儿童录制的电视剧。特别是1984年以来荣获“飞天奖”一批优秀电视剧,如《今夜有暴风雪》、《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阳从这里升起》和《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要点)

电视剧:是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 1、电视单本剧: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构成,一次把戏演完的电视剧,特点是情节紧凑,人物集中,内容深刻。 2、电视连续剧: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的内容只是整个剧集的一部分,在结尾留下悬念。 3、电视系列剧:是一种分集播出的多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也会贯穿全剧,但是故事本身不连贯,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上一集下一集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特点就是人物统一,背景相同,独立成篇。 电视综艺节目:运用电视技术与与艺术手段制作的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电视文化娱乐节目。内容上看,涉及戏剧、舞蹈、音乐、杂技、魔术、绘画、故事、相声、小品、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形式上看,电视综艺节目一般分为晚会型和栏目型 电视专题文艺:第一个限定词“专题“从创作方法和艺术形态的角度使专题文艺节目和综艺类节目区分开来,即专题文艺节目内部诸艺术元素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并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文本。第二个限定词”文艺“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涵义;形式规定了专题文艺节目发挥的是电视的艺术创作功能而非其纪实传播功能;内容则是说专题艺术节目以音乐、舞蹈、文学、戏剧、摄影等为其构成要素,选取与文化、文艺有关的人和事作为其在创作的题材对象。 电视艺术片:是指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利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多种艺术形态——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兼容在一起,从而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以期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的一中电视艺术样式。 电视文艺专题;围绕着一个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以音乐、舞蹈演出为节目基本构成要素,通过电视的艺术手段和思维方式加以二度创作而形成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借助电子传播手段、在演播室里或户外录制、有两人以上的主持人和嘉宾参与、以语言交流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电视节目,和其他节目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嘉宾和观众坐在一起自始至终的谈话,用语言交流的内容占节目总量的一半以上。 音乐电视:是以电视、互联网以及手机等视频媒体为传播介质,以声画合一的影像手法来表现完整的歌曲或音乐的影音艺术形态。P201 1.电视剧的分类 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 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