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下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

西师版四下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
西师版四下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在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进一步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起课来真有有点令人头痛。主要是放手探究的度不好把握,完全放手,一节课下来可能也探究不出规律;一步步引领,给以学生的空间又不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经过我们教研组的集体研讨,我们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如何把握“操作与想象”的度,以操作积累活动经验,以活动经验支撑想象,最终实现探究规律、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推理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巩固运用、回顾总结。

(一)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引入新课。

本环节设计本课第一次围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你会用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吗?

给学生提供两组小棒,第一组能围成,第二组围不成。在展示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两点:一是什么叫围成三角形,要注意首尾相连,即不能断开,也不能交错,这既是对三角形定义的进一步体验,也是为后面围三角形积累活动经验;二是产生认知冲突,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从而产生探究的

欲望:三根小棒能否转成三角形,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这个环节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在比较中,探寻“不能”的原因。

本环节设计本课第二次围三角形的操作活动。

摆一摆:5根小棒(红色8cm,蓝色4cm、5cm各一根,黄色3cm、7cm各一根)。以红色小棒为三角形的一边,其余两边再取黄、蓝小棒各一根。试试看有几种取法,每种取法是否能围成三角形。把探究结果填在习题纸上。

想一想:结合拼摆的过程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

活动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学生小组合作后,展示交流。

交流主要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

1、能围成三角形的有几组?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呢?

2、仔细观察图1~图4,比较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交流第一个问题时,重点放在“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上。

交流第3种情况,要结合学具让学生边演示边说明:3厘米与4厘米的小棒合起来也不能够到10厘米小棒的两端,所以也就围不成三角形。学生演示时,教师可以追问“能不能再调整一下”来感受“够不到”,增加对“围不成”的体验。这样,借助学具的直观,辅以语言的表达,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围不成的原因,积累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想象活动提供形象支撑。(课件:留下调整的轨迹) 交流第4种情况,3+5等于8,为什么也围不成三角形呢?这是教学的难点,并且单靠操作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木棒有一定粗度,所以实际操作与理论上容易产生冲突。为了突破难点,这里借助想象的力量来进行推理,具体展开如下:在学生操作后,面对能或不能的争论,

师:请同学们闭起眼睛来想象一下,第四种情况到底能不能摆出三角形?

师:不管你想象以后认为能还是不能,请把你的想象用别人看得懂的方式表示出来。

这里的想象,不是凭空猜测,因为学生对怎样围成一个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体验,即两条小棒要碰到一起不能分开,另一端不能翘起来能。让学生画下来,就是把想象的过程落在纸上,留下思维的痕迹。

最后,再借助课件的动态演示,来进一步理解不能围成的原因。

演示动画:8cm线段固定,3cm和5cm线段分别与8cm线段的两端相接,在往一起靠的过程中保留轨迹。

第二个层次:引导发现规律。

借问题“回想我们刚才围小棒的过程,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课件出示四幅图)

学生首次发现:黄边和蓝边合起来比红边边还短或黄边和蓝边合起来与红边相等。

再引导交流:要想围成三角形,三根小棒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归纳:黄边和蓝边合起来大于红边。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让学生积累充分的数学活动经验。本环节,通过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素材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了充分的体验和思考,也后面的推理打下基础。在这里,如果教师只是准备一些不同的小棒,让学生随意搭配,尽管学生的探究空间会更大,但学生就不容易关注两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了。这样固定红色小棒的长度,有意缩小了探究空间,但蕴含了明显的比较因素,有利于学生进行两方面的比较:能围成的一组小棒和不能围成的一组小棒之间的比较;两条短边的长度之和与长边的比较。这些比较因素就为学生顺利解开原有的疑惑:“究竟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够围成三角形”做好铺垫。】

2、在比较中深刻理解概念。

本环节设计第三次围小棒的活动:老师这还有三根小棒,想一想:它们能围成三角形吗?(红3cm、黄7cm、蓝11cm)

本活动分三个层次展开探究:

第一层次认知中产生冲突:学生先想一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学生说明原因之后,再动手验证。

第二层次探究中引发猜想:怎样改变小棒的长度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猜想,课件演示。

交流时,抓住一条主线来展开:即“红边和黄边不变,怎样改变蓝边”?

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是红、黄和要大于蓝边,红、蓝边和要大于黄边。

这个过程既是不断猜想和验证的过程,也是不断应用“两边和要长于第三边”这个结论的过程。

第三层次归纳概括:要想围成三角形,单单只看这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是不是大于第三根小棒是不够的。想一想:究竟满足什么关系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

第四层次验证: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各边的长度,看看是否满足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先通过一组新的数据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逐步完善认识的过程中引发新的猜想。学生通过观察、质疑、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在观察中思考、思考中顿悟、提升,实现了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深刻理解了概念的本质。】

回顾上面探究的过程,第一环节主要是积累“围成”和“围不成”的活动经验,并初步归纳规律;第二环节主要是借助第一环节积累的活动经验,来进行不断地猜想和骓,来进一步归纳规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巩固运用

练习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巩固并优化规律:课本自主练习2。

通过这组练习巩固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同时又优化规律。即只要两条短边的和小于长边,就可以判断不能围成三角形。

第二层次是灵活应用:设计了两道练习。

1、小华去学校,有几条路可走?最近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2、明明要为他的小狗建一座房子,房顶框架是三角形,其中一根木条长5分米,另一根木条长3分米,那么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呢?(取整分米数)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既能巩固新知、形成能力、优化方法,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到学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四)回顾总结

不知不觉,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呢?

学生自主交流后,教师引导总结:这节课,我们在用小棒围三角形的过程中发现:三根小棒有时候不能围成三角形。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到底怎样的3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了实验探究。通过探索,我们发现:三角形黄、蓝两边之和大于红边。在不断调整小棒的长度来围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又经历了猜想和验证,最后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经历了猜想、实践、质疑、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并且运用这一结论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思考、质疑、发现的过程,而我们就是在一次次的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梳理,使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脉络,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养成回顾梳理、提炼内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大致可分为6个方面的内容:“乘法和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和统计、实践活动与数学文化”。 全册知识内容的结构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探索规律 笔算 解决问题 认识小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 面积单位的意义、简单的换算 面积的意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解决问题 统计统计表 统计图 对称现象 认识、画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 二、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可安排25课时进行归类复习,4课时进行综合复习,共29课时。教学时可以把整理与复习、练习与加深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引导学生边整理边完成教科书练习中的习题,适当补充针对性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 三、复习原则 整理与复习过程中至少要遵循四个原则:1、自主练习原则;2、经常见面原则; 3、重在变化原则; 4、关注体验原则。 把握《课标》,立足教科书,参照《单元定时练习题》,关注本班实际学情,适当补充练习。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事务中得到解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让优、中、差生之间互教互学,把计算题交给学生自主练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抓住本册教材的训练重点,力求突破学习难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与学生经常见面;密切教科书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强化解题思路的训练,解决问题的复习要重在变化;重视“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去获取成功的体验。 四、整理与复习策略 1、强化练习。关注练习内容的广泛性,重视典型练习的对比性,突出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照顾练习纵深的层次性,提倡练习过程的互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全班共有学生 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 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1、学习情况分析: 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小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不

最新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结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教学班共有34(32)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部分学生上课听讲仍然不够专心,发言不够积极;课后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同学之间帮助、互相学习、还不够。个别学生学习态度及其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把坏习惯宣传影响其他人,极其恶劣。少数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很重要。 二、教学的经验: 1.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准备。 ⑴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①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 ③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

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喜欢上数学了。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试 题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测试卷(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填空。(每题2分,共16分) 1、笔算乘法时,乘到哪一位数满几十,要向()进几。 2、计算50×70时,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 3、27的30倍是(), 12个30是()。 4、0和任何数都得(),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或者()位数。 6、19×19的积大约是()。 7、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8、26×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2、31×69的积大约是2100. () 3、50×60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 4、因数的中间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6、用十位上的2乘13积是26。() 三、我是小小的神算家。(共38分)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 50×50= 80×30 = 520×20= 60×30 = 60×200= 10×500= 600×13= 25×200= 83×40 = 70×50= 45×20= 21×40= 2、用竖式计算。(18分) 32×13 27×56 43×58 25×17 63×72 3、脱式计算。(8分) 68+24×4 125÷5×39 78÷3÷5 125×8+231 四、只列式不计算。(8分) (1)5减2的差除9,商是多少? (2)21加上128减48的差,和是多少? (3)125的4倍比362多多少? (4)一个数除以5,商37余3,这个数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共36分) 1、学校组组织参观兵马俑,共46人去参观,其中有18名学生。票价如

最新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填空。(每题2分,共16分) 1、笔算乘法时,乘到哪一位数满几十,要向()进几。 2、计算50×70时,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x k b 1 . c o m 3、27的30倍是(), 12个30是()。 4、0和任何数都得(),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或者()位数。 6、19×19的积大约是()。x k b 1.c o m 7、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8、26×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2、31×69的积大约是2100. () 3、50×60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 4、因数的中间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6、用十位上的2乘13积是26。() 三、我是小小的神算家。(共38分)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新课标第一网 50×50=80×30 =520×20=60×30 =60×200= 10×500= 600×13= 25×200= 83×40 = 70×50= 45×20= 21×40= 2、用竖式计算。(18分) 32×13 27×56 43×58 25×17 63×72

w ww.Xkb1 .coM 3、脱式计算。(8分) 68+24×4 125÷5×39 78÷3÷5 125×8+231 四、只列式不计算。(8分) (1)5减2的差除9,商是多少? (2)21加上128减48的差,和是多少? 新课标第一网 (3)125的4倍比362多多少? (4)一个数除以5,商37余3,这个数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共36分) 1、学校组组织参观兵马俑,共46人去参观,其中有18名学生。票价如下: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票 28/元 成人票60/元 团体票40/元 (1)购学生票需要多少元?购成人票需要多少元?(3分)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A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5分) 1.口算70×30,想:7×3=(),70×30=()。 2.发现规律: 3×6=18 30×6=180 300×6=1800 我发现()。 3.一本作业本有22页,29本作业本有( )页。 4.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如果这两位数都是整十数时,可以先将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个0。 5.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它们的积是()。 6. 150×60的积的末尾有()个0。 7. 要使43×□2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可填(),要使它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填()。 8.根据19×8=15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38×8=() 19×80=() 190×8=() 76×8=() 57×8=() 19×16=() 9.笔算42×53时,先用53个位的3去乘(),得()个一,再用53十位上的()去乘(),得()个十,再把()和()加起来。 二、我是公正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6分) 三、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个两位数相乘,积一定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可能三位数或可能四位数 2.小学生上学实行新的收费标准后,每人每学期要交课本费75元,作业本费15元,三(1)班有学生48人,这个班的学生每学期入学一共要交() A.4800元 B.4500元 C.4320元 3.27个50相加的和与50的()倍相等。 A.27 B.28 C.32 4.如果11×24=264,不计算,我很快知道33×24的结果是()。 A 2640 B 792 C 692 5. 一个因数缩小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 C不变 四、口算。(共8分) 42×20= 46×10= 70×30= 60×70= 13×20= 30×80= 33×30= 60×40= 五、竖式算一算。(共18分) 73×21 96×15 45×18 36×48 90×18 25×24

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练习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练习 一、填空。 1、104×3表示()。 2、小明从一楼到三楼用了8秒,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到五楼要用()秒。 3、一米长的绳子,截下它的,应截下()分米,截下它的,应截下() 分米。 4、两个因数和积都是同一个数,这个数是()或()。 5、一天的中的上午,有7时、11时、10时30分、6时、9时、8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把这些时间排列起来()。 6、4700千克– 700千克=()吨1厘米– 7毫米=()毫米 1吨– 200 千克=()千克950米+1050米=()千米 7、在○里填上“>”、“<”或“=”。 2分200秒15分 3 时80毫米8厘米 8、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是()秒,分针走1 大格是(),时针 走1大格是()。 9、下面左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右图的周长是()米。 二、判断。 1、把1厘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1毫米。() 2、一个图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3、2与1的和、差、积、商中最大的是积,最小的是商。() 4、7×7与7+7的意义相同。()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8厘米。()

6、除数是3 的除法,余数可能是1、2或3。() 7、120×5的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 () 8、如果A×B=0,那么A、B中至少朋一个是0. () 9、7个米是7米。() 10、小红和小颖比赛跳绳,小红2分钟跳190下,小颖3分钟跳240下,小颖跳得快。() 三、选择题。 1、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2、把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A、8分米 B、12分米 C、5分米 3、两个足球队进行比赛,结果是()。 A、两个队都胜了 B、两个队都负了 C、两个队平了 4、与125×0结果相同的是()。 A、125+0 B、125 – 0 C、0×125 5、小明9:20到电影院里,电影已经开始了半小时,电影是()开始的。 A、8:50 B、9:50 C、9:00 6、时针从第一个数字走到第二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60秒 B、60分 C、2小时 7、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A、一定能 B、一定不能 C、不一定能 8、最小三位数与最大三位数的和是()。 A、1 B、1099 C、899 9、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重。 A、铁 B、棉花 C、同样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一、乘法: 1、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或被除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0。(记住:必须方便口算。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记住: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5、积的变化规律: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A.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B.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7、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二、小数: 1、“.”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1),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01)。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 11×20 70×20 40×30 30×21 30×13 60×20 40×12 11×50 25×10 12×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了. 1 4 1 2 7 3 × 2 5 × 1 7 × 2 4 5 6 7 4 2 9 2 28 1 2 1 4 6 8 4 1 9 4 1 6 6 2 3.用竖式计算. 14×26= 81×18= 94×11= 45×34= 4.实践应用. (1)一辆客车可以乘坐48人,28辆这样的客车可以坐多少人? (2)学校每天中午用去大米50千克,晚上用去大米45千克,连续两周共用去大米多少千克?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试卷】 1、21个14的和是();24的32倍是(). 2.、14乘63的积是();16个45相加,和是多少?最简便列式是(),结果是( ). 3、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来进行检验. 4、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与18的积是(). 5、365加上()正好是75的14倍. 6、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工作14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8 × 1 4 7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1 8………………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2 5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7、如果口算35×19,可以先口算35×20=(),然后再减去()个35. 8、一盒彩色胶卷最多能拍36张照片,照这样计算,15盒胶卷最多可以拍()张照片. 9、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填:没超载或超载) 二、口算下面各题(16分 ) (1)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8×40 = 43×0 = 100-40= 3×190= 40×9 = 270×3= 150×6= 4×28= (2)先口算,再熟记这些口算答案. 25×4= 125×8= 25×6= 125×2= 250×4= 1250×8= 25×8= 125×4= 三、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共28分) 83×26= 33×66= 84×59= 26×47=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两位数乘整十数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1~3页单元情境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并从中体会计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计算的过程,讲清算理。 【教学准备】 单元主题图,情景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2×4= 21×2= 3×45= 32×5= 25×3= 10×6= 25×4= 15×4= (1)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 (3)说说这些乘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这些算式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2.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页的情境图。 (1)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你获得的信息。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帮助学生整理从情境图中获得的各种数学信息。 有22所学校参加训练;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体育馆的A区有10排,每排有48个座位。 (3)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参加训练的22所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4)怎样列式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列式:48×10= 72×22= (5)观察这里的算式,和复习题中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3.揭示课题: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教学新课 (一)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后,教师提出问题:要求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我们列式为48×10;怎样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清单

第1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判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几位数时容易出错。 误区点拨: (1)这样的错误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判断积是几位数的方法。 (2)如果两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大于或等于10,积就一定是四位数;如果两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小于10,积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也可以用两数相乘的方法计算出积是多少进行判断。 易错点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计算过程容易出错。 误区点拨: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容易出现对位错误和忘记加进位数的错误。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和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和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第2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面积和周长的不同。 误区点拨: (1)面积和长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解决问题时,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容易混用。在进行单位换算或比大小时,容易只注意单位前面的数值,不注意单位是否一致。 (2)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如桌面的大小、课本封面的大小都是指它们的面积。而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各边的长度和。面积表示面的大小,而周长表示线的长短。 易错点2: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误区点拨: (1)误认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2)单位之间的换算。在进行转换时,相邻的两个常见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不相邻的不是,如1m2=10000cm2。 易错点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误区点拨: (1)由于受已形成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求长方形的面积会误用(长+宽)×2,求正方形的面积会误用边长×4,混淆了周长与面积的求法。 (2)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先要弄清求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然后确定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单位名称要统一。

西师大版本数学课件

西师大版本数学课件 西师大版本数学课件 西师大版本数学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能够选择分类标准的方法和正确分类的方法。 难点: 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 一﹑学前准备:

道具(铅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师:最近小鹿文具店跟小熊文具店同时开张,他们都邀请我们去他们文具店看一看,那我们现在就去参观一下好不好?(播放影片) 2﹑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 (1)﹑感知分类 师:这里每个文具店里都有好多文具,但是参观完这两个店后你更想去哪个文具店买文具呢?为什么? 生:…… 师:我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么多东西如果随便乱放,售货员能轻易找得到吗?售货员是怎么样摆放这些东西的呢?请看大屏幕。(观看幻灯片) 引导学生说出: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了。 揭示概念:对了,像售货员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 分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动手分一分:

请同学们动脑筋,你能帮小熊整理他的文具店吗? (3)﹑联系生活 出示两组幻灯片,请学生将他们分别进行分类,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3﹑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师:老师从开学到现在在班上捡到了好多只铅笔,我也想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将他们分类,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你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打算怎样帮老师分啊? 幻灯片出示各式各样的铅笔 (给同学们时间考虑,交流) (1)﹑还有其他分法吗?再请其他的同学来说说。 (2)﹑他们分出来的结果不同,谁对谁错呢?还是都对? (3)﹑引导得出他们分的都没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出来的结果也就不同。 (4)﹑归纳:这些铅笔可以按 A.颜色不同分 B.有没有带橡皮的分 C.有没有用过分 D.(那么还可以怎样分呢?)长短不同分

西师版三年级下期数学概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性知识盘点总复习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整十数乘两位数:不看整十数末尾的0,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求出积,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没看的0。如:32乘20,先算32乘2,再在积64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第一个乘积的末尾对齐个位写。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第二个积的末位对齐十位写,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注意:第二积的末位对齐十位写,因为是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实际是几十乘两位数的乘法,末尾上(个位)实际是0,在写竖式时可以省写。检验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如果积相等,说明计算正确。如:43乘12,先用2乘43,积86末尾的6对齐个位写;再用1乘43,积43末尾的3对齐十位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方法:把不是0的数相乘,再数前面因数一共有多少个0,积的末尾就添几个0.如:30乘20,先算3乘2得6,再在6的末尾添两个0. 3、估算:方法有三种: (1)把前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变成整十数乘两位数; (2)把后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也变成整十数乘两位数; (3)把两个因数同时看成整十数,再按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计算(最简方法)。 注意:估算要看关键字词如“大约”,要与精确计算区分开;买东西等特殊情况下的估算要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尽量“看大”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越接近准确结果越好。估算在于速算。 4、规律: (1)、因数不变: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2)、积不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倍数,积不变。 注意:增加(+),减少(-),扩大几倍(×),缩小几倍(÷);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单位及大小: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都是面积单位;1 c㎡的大小——指甲盖、小字本的1个方格、边长1㎝的正方形面积(较小图形面积);1 d㎡——半张小字本、一个手掌、书封面、边长1dm的正方形面积; 1㎡——一块大一点的地板砖、方桌桌面大小(较大图形面积)。 1㎡=100d㎡,1 d㎡=100c㎡,1㎡= 10000c㎡(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为100)。 注意:面积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乱用,要注意牢固区分准确使用,表示长度如周长、长短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用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不能与面积单位比较大小。用方块拼图,面积不变,周长会变。用同一根绳子(周

最新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个两位数乘10,就是在这个两位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 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用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在后面添上一个0。 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先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十位数字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2个0就可以了。 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交换乘数的位置,所得的积不变。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规律来检验我们乘法计算是否正确。 用竖式下方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 注意:列竖式时,不看乘数末尾的0,将0前面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积就随着扩大或缩小。 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 倍,积就扩大a×b 倍;若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两位数乘整十数,一乘(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二添(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没有0时),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最后再把它们所得的积相加。

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用4,5,6,7 这4 个数字组成2个两位数。想一想,怎样组数,它们的积最大? 要使积最大,首先要满足两个因数较大,那么十位应该选择较大的数,还要使两个因数的差最小。(和同差小积大)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cm2 )、平方分米( dm2 )、平方米( m2 ) 1平方厘米:边长是1cm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分米:边长是1dm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m的正方形的面积。 数学书面积约5dm2,课桌约有( 5 )本数学书大 课桌的面积约是( 25 )dm2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mm )、( cm )、( dm )、( m )、( km )

西师大版本数学课件

西师大版本数学课件 西师大版本数学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能够选择分类标准的方法和正确分类的方法。 难点: 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 一﹑学前准备: 道具(铅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师:最近小鹿文具店跟小熊文具店同时开张,他们都邀请我们去他们文具店看一看,那我们现在就去参观一下好不好?(播放影片)

2﹑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 (1)﹑感知分类 师:这里每个文具店里都有好多文具,但是参观完这两个店后你更想去哪个文具店买文具呢?为什么? 生:…… 师:我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么多东西如果随便乱放,售货员能轻易找得到吗?售货员是怎么样摆放这些东西的呢?请看大屏幕。(观看幻灯片)引导学生说出: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了。 揭示概念:对了,像售货员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 分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动手分一分: 请同学们动脑筋,你能帮小熊整理他的文具店吗? (3)﹑联系生活 出示两组幻灯片,请学生将他们分别进行分类,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3﹑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师:老师从开学到现在在班上捡到了好多只铅笔,我也想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将他们分类,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你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打算怎样帮老师分啊?

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5分) 1.口算70×30,想:7×3=(),70×30=() 2.发现规律: 3×6=18 30×6=180 300×6=1800 我发现() 3.一本作业本有22页,29本作业本有( )页 4.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如果这两位数都是整十数时,可以先将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个0。 5.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它们的积是()。 6. 150×60的积的末尾有()个0。 7. 要使43×□2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可填(),要使它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填()。 8.根据19×8=15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38×8=() 19×80=() 190×8=() 76×8=() 57×8=() 19×16=() 9.笔算42×53时,先用53个位的3去乘(),得()个一,再用53十位上的()去乘(),得()个十,再把()和()加起来。 二、我是公正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6分) 三、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个两位数相乘,积一定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可能三位数或可能四位数 2.小学生上学实行新的收费标准后,每人每学期要交课本费75元,作业本费15元,三(1)班有学生48人,这个班的学生每学期入学一共要交() A.4800元 B.4500元 C.4320元 3.27个50相加的和与50的()倍相等。 A.27 B.28 C.32 4.如果11×24=264,不计算,我很快知道33×24的结果是()。 A 2640 B 792 C 692 5. 一个因数缩小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 C不变 四、口算。(共8分) 42×20= 46×10= 70×30= 60×70= 13×20= 30×80= 33×30= 60×40=五、竖式算一算(共18分) 73×21 96×15 45×18 36×48 90×18 25×24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本册知识清单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判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几位数时容易出错。 误区点拨: (1)这样的错误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判断积是几位数的方法。 (2)如果两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大于或等于10,积就一定是四位数;如果两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小于10,积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也可以用两数相乘的方法计算出积是多少进行判断。 易错点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计算过程容易出错。 误区点拨: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容易出现对位错误和忘记加进位数的错误。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和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和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第2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面积和周长的不同。 误区点拨: (1)面积和长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解决问题时,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容易混用。在进行单位换算或比大小时,容易只注意单位前面的数值,不注意单位是否一致。 (2)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如桌面的大小、课本封面的大小都是指它们的面积。而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各边的长度和。面积表示面的大小,而周长表示线的长短。 易错点2: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误区点拨: (1)误认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2)单位之间的换算。在进行转换时,相邻的两个常见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不相邻的不是,如1m2=10000cm2。 易错点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误区点拨: (1)由于受已形成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求长方形的面积会误用(长+宽)×2,求正方形的面积会误用边长×4,混淆了周长与面积的求法。 (2)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先要弄清求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然后确定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单位名称要统一。

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口算和估算(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力。 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单元主题图,情景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瞧,这就是市体育馆。(展示单元主题图,不出现对话框) 教师: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这些问题我们请图中的小朋友来帮助我们好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点击小朋友依次出现对话框。 教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抽出:“A区有多少个座位?”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二、新课教学 教学例1 教师:要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算式呢?(列出算式)教师引 导学生思考: 怎么口算48×10?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我是这样想的,10个十是100,48个十就是480。 ②40×10+8×10。 ③48×5+48×5。 ④48×2×5。 ⑤10×6×8。 ⑥48×9+48×1。 ⑦48扩大10倍,就是480。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试卷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5分) 1.口算70×30,想:7×3=(),70×30=()。 2.发现规律: 3×6=18 30×6=180 300×6=1800 我发现()。 3.一本作业本有22页,29本作业本有( )页。 4.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如果这两位数都是整十数时,可以先将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个0。 5.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它们的积是()。 6. 150×60的积的末尾有()个0。 7. 要使43×□2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可填(),要使它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填()。 8.根据19×8=15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38×8=() 19×80=() 190×8=() 76×8=() 57×8=() 19×16=() 9.笔算42×53时,先用53个位的3去乘(),得()个一,再用53十位上的()去乘(),得()个十,再把()和()加起来。 二、我是公正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6分) 三、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个两位数相乘,积一定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可能三位数或可能四位数 2.小学生上学实行新的收费标准后,每人每学期要交课本费75元,作业本费15元,三(1)班有学生48人,这个班的学生每学期入学一共要交() A.4800元 B.4500元 C.4320元 3.27个50相加的和与50的()倍相等。 A.27 B.28 C.32 4.如果11×24=264,不计算,我很快知道33×24的结果是()。 A 2640 B 792 C 692 5. 一个因数缩小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 C不变 四、口算。(共8分) 42×20= 46×10= 70×30= 60×70= 13×20= 30×80= 33×30= 60×40=五、竖式算一算。(共18分)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5分) 1.口算70×30,想:7×3=(),70×30=()。 2.发现规律: 3×6=18 30×6=180 300×6=1800 我发现()。 3.一本作业本有22页,29本作业本有( )页。 4.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如果这两位数都是整十数时,可以先将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个0。 5.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它们的积是()。 6. 150×60的积的末尾有()个0。 7. 要使43×□2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可填(),要使它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填()。 8.根据19×8=15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38×8=() 19×80=() 190×8=() 76×8=() 57×8=() 19×16=() 9.笔算42×53时,先用53个位的3去乘(),得()个一,再用53十位上的()去乘(),得()个十,再把()和()加起来。 二、我是公正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6分) 三、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个两位数相乘,积一定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可能三位数或可能四位数 2.小学生上学实行新的收费标准后,每人每学期要交课本费75元,作业本费15元,三(1)班有学生48人,这个班的学生每学期入学一共要交() A.4800元 B.4500元 C.4320元 3.27个50相加的和与50的()倍相等。 A.27 B.28 C.32 4.如果11×24=264,不计算,我很快知道33×24的结果是()。 A 2640 B 792 C 692 5. 一个因数缩小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 C不变 四、口算。(共8分) 42×20= 46×10= 70×30= 60×70= 13×20= 30×80= 33×30= 60×40=五、竖式算一算。(共18分) 73×21 96×15 45×18 36×48 90×18 25×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