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与统合管理

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与统合管理
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与统合管理

2014年第16卷第10期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与统合管理

刘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北京100053)

[摘要]本文介绍了云南昭通鲁甸红石岩堰塞湖的基本情况,叙述了排险处置方案编制及组织实施的过程及其考虑,分析了处置效果,从统筹目标、整合力量及系统性等方面阐明了统合管理方法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进一步提高统合管理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昭通鲁甸地震;堰塞湖排险;统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42(2014)10-0039-08

1前言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牛栏江红石岩村附近两岸山体发生垮塌阻塞牛栏江,形成堰塞湖,淹没上游的红石岩水电站。堰塞湖位于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南偏东约8.2km 、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和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交界的牛栏江干流上,堰塞体位于红石岩水电站取水坝下游约600m 处(见图1)

。图1堰塞体与红石岩水电站位置关系Fig.1The position of the landslide dam and

Hongshiyan hydropower plant 经实地查勘,并利用无人机对堰塞体进行航

测,对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有

了客观的认识。总体上,红石岩堰塞湖具有“巨大、极险、艰难、复杂”的突出特点。

1)规模“巨大”。红石岩堰塞堆积体呈马鞍形,两侧高、中间低,堰顶鞍部高程1216m ,堰塞体高83~96m ,堰体总方量达到1.2×107m 3,总库容约为2.6×108m 3,属大型堰塞湖。右岸山体由于余震不时崩塌,致使堰顶高程增加至1222m ,堰体总方量达

1.7×107m 3(见图2)。湖内水位高出下游河道70多

米;汇水面积达到了1.2×104km 2,最大回水长度约

为25km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红石岩堰塞湖

危险级别为极高危险级,风险等级为Ⅰ级,是最高

等级和最高危险的堰塞湖。

2)程度“极险”。堰塞湖水位上涨迅速,直接威

胁区人多、地多、电站多。堰塞湖形成初期,水位以

每小时0.6~0.8m 的速度快速上涨,两天后就将漫

顶,引发溃坝,情况危急万分。堰塞湖直接影响上游会泽县两个乡镇1015人,直接威胁下游鲁甸、巧

[收稿日期]2014-09-01

[作者简介]刘宁,1962年出生,男,辽宁丹东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和管理研究;

E-mail :liuning@https://www.360docs.net/doc/d86944747.html,

39

中国工程科学

图2红石岩堰塞湖典型断面图(单位:m)

Fig.2The typical section of Hongshiyan landslide dam(unit:m)

家、昭阳3县(区)10个乡镇、3万余人、3.3万亩耕地,还危及下游天花板和黄角树等水电站安全。牛栏江正处于主汛期,随时可能发生强降雨过程引起水位迅速上升(见表1)。堰塞湖犹如一座湖水悬在下游群众的头上,一旦溃决,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及水电站将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引发灾害链。

表1红石岩坝址多年平均流量成果表

Table1Average annual flow results of Hongshiyan landslide

damsite

3)条件“艰难”。采取工程措施排险,需要抢通

震毁公路,让大型设备进入堰塞体。抢修左岸下游

通往堰塞体道路,在断崖上凿壁架桥,艰险困难;抢通右岸上游通往堰塞体的道路,有2km路段只能靠漕渡门桥;堰塞体两岸山体,尤其是右岸高600m的陡峭山体,受余震和降雨的影响,还在不断崩塌,给施工作业造成了很大安全风险。要打通应急泄流通道,先后针对红石岩水电站厂房、右岸交通洞等多处进行了查勘,制定了多种方案。总之,红石岩堰塞湖形成初期,道路不通、边坡不断塌滑、资料缺乏、情况不明,应急处置条件极其艰难(见图3)。

4)施工组织“复杂”。堰塞体位于高山峡谷中,两岸谷深、坡陡,地形坡度为35°~60°,局部为陡崖,施工机械无法展开,而且堰塞体上巨石块体大,只有先解爆才能用大型机械开挖作业,作业程序复杂。上游通往堰塞体的湖面漂浮物多,影响运输安全,需要专业队伍清漂排障,保障通行。由于参与应急处置和后勤保障的队伍多、场地狭窄,施工组

织极为复杂。

图3红石岩堰塞湖三维地形模型

Fig.3Three-dimensional topography model of

Hongshiyan landslide dam

2排险处置方案

2.1排险处置原则

红石岩堰塞湖形成后,牛栏江流量虽较前几天

40

2014年第16卷第10期有所增加,但与汛期各频率流量相比,还偏小较多。若不采取工程措施,来流量较大时,堰塞湖上游水位将上升较快。因此,为尽快解除红石岩堰塞湖对下游的威胁,必须按照“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向最好的方向努力”的原则,以“上拦、中疏、下排、两岸避险、强化保障”为总体思路,以“科学、安全、迅速”为总要求,以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险。2.2方案制定为有效实施堰塞湖应急排险,按照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意见,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组和云南省政府组建了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指挥部,组织有关技术力量于2014年8月6日编制完成《云南省鲁甸“8.03”地震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置报告》,同日,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正式批复了该方案。按照方案,堰塞湖排险处置所采取的非工程措施主要有:a.把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县、乡、村干部包保到户,将受影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b.调度上游水库拦蓄来水,尽可能减少入湖流量,减缓堰塞湖水位上升速度;c.调度下游水电站加大下泄流量、最大限度腾出库容,为堰塞湖处置下泄流量提供滞洪库容支持;d.组织气象、水文部门实时加密现场监测频率,为处置堰塞湖提供科学依据;e.组织联合技术专家组,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情况,进一步优化堰塞湖处置技术方案;f.组织武警

部队和地方力量全力抢修通往堰塞湖的道路,为处

置堰塞湖提供交通支持。

为保障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缓堰塞湖水

位上升速度,同时为堰塞湖排险处置赢得时间,经

研究分析,可采取以下4种工程措施。

1)开挖泄流槽。在堰塞体中间偏左部位开挖

泄流槽,泄流槽初拟尺寸为底宽5m 、深8m ,两侧坡

比均为1∶1.5。2)拆除红石岩水电站调压井施工支洞堵头检修门。红石岩水电站引水隧洞下游靠近调压井附近设有1个9m×8m 的施工支洞,施工支洞堵头长

20m ,堵头设有一条检修通道,检修通道直径为

1.8m ,检修通道末端设有检修门。拆除红石岩水电

站调压井施工支洞堵头检修门后,检修门孔可下泄

60~90m 3/s 。

3)对调压井实施有限爆破,增大引水隧洞调压井井筒自由泄流流量,可减缓堰前水位上升,为后续处置工作赢得时间。

4)采取措施防止水电站进水口被漂浮物堵塞。2.3排险处置情况

按照“上拦、中疏、下排、两岸避险、强化保障”的总体思路,各项应急排险处置措施迅速实施。2.3.1上拦

迅速运用牛栏江干流红石岩堰塞体上游的德泽水库拦截流入堰塞湖的洪水,尽最大努力降低堰

塞湖水位上涨速度,为沿江两岸危险区群众转移和

实施应急排险争取时间。至2014年8月12日8时,德泽水库共拦蓄上游来水超过6×107m 3,还相继向其他流域调出一些水量以尽最大努力减轻堰塞湖应急抢险压力。

2.3.2中疏

针对堰塞体正好处于红石岩水电站上游取水坝与下游发电厂房之间的情况,采取紧急措施,以

消减堰塞体形成的牛栏江干流“肠梗阻”危害。一是对堰塞体右岸红石岩水电站引水洞实施果断处置,以形成应急泄流通道,控制上游水位上涨速度,为群众紧急避险和实施工程应急排险争取时间(见图4)。二是按照方案,组织部队沿堰塞体顶部相对低洼部位顺河开槽,紧急开挖底宽5m 、深8m 、边坡坡比为1∶1.5的泄流槽。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冒着巨大风险,连续奋战,昼夜开挖,于2014年8月12日如期完成(见图5)

图4红石岩水电站调压井与施工支洞关系图

Fig.4The location of the surge shaft and the construction adit of Hongshiyan hydropower

plant 图5泄流槽平面布置图

Fig.5Sluice channel plan

41

2.3.3下排

为降低堰塞湖溃坝对下游天花板、黄角树水电站的冲击,避免水电站大坝被冲垮造成次生灾害连锁反应,迅速实施了下游水电站预泄腾空库容措施。下游天花板、黄角树两座水电站均泄水至死水位以下,共腾出库容近1×108m3。同时,根据红石岩堰塞湖溃坝洪水演算结果,针对天花板水电站大坝可能漫顶实施了相应的应急防护措施,对黄角树水电站大坝可能用防浪墙挡水的测算结果实施了相应的应急加固和坝后防护措施。

2.3.4两岸避险

红石岩堰塞体形成后,为避免发生人员伤亡,需要对上下游沿江两岸危险区的群众实施紧急转移。鉴于堰塞湖溃决的复杂性,组织了多家单位并行计算分析比较。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采用IWHR-DB 程序,根据堰塞湖库容曲线、堰塞体现场查勘收集的资料,参考唐家山堰塞体计算分析中土石料的冲蚀特性等参数进行了红石岩堰塞体溃决模拟计算,其溃决峰值流量约为6110m3/s,历时6.24h。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开挖8m深泄流槽后,堰塞体不同溃决方式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表明,泄流槽开挖8m深后,堰塞体全溃、2/3溃和1/3溃时,最大流量分别为54304m3/s、44102m3/s和7359m3/s。技术人员还对红石岩堰塞湖下游两座水电站库区淹没进行了计算,提出了下游水面线和淹没水深,并依照“排险与避险相结合”的处置原则,结合现场调查,考虑安全超高、距离以及可能的地质灾害等因素,划定了上下游人员转移避险范围。据统计,上下游两岸共安全转移受威胁区群众12797人,其中上游转移群众3548人,下游转移群众9249人。

2.3.5强化保障

1)强化交通保障。堰塞湖排险处置的关键是机械设备和人员能够登上堰体,进入施工支洞,因此交通保障很重要。武警部队和解放军十三集团军工兵团等部门到现场后立即清除道路上的滑坡体,在断岩上凿壁修路,在水面上架设漕渡门桥,于2014年8月6日打通了2km水上交通保障线,使第一台机械设备顺利送抵堰塞体,昼夜不停开展泄流槽开挖作业。武警水电部队在堰塞湖下游牛栏江左岸岩壁上抢凿出一条长12km的“挂壁天路”,为大批重型施工机械进入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工队伍按照指挥部要求,针对每一种可能反复探寻,开辟应急泄流通道,部分人员冒着危险于2014年8月8日进入厂房调压井区域,之后进一步涉险找到调压井施工支洞并进入高压水流激射的洞内。面对只有一次爆破成功的机会,指挥部与施工技术人员现场制定了方案,冒雨连夜运送了3t多炸药,保障了右岸应急泄流通道施工。

2)强化技术保障。有关设计单位和人员通过现场查勘、搜集资料、分析计算、方案比选,在时间异常紧张、资料十分匮乏的情况下,用不到2天时间便制定了应急处置方案并及时得到批准实施;在应急阶段接近完成时,技术人员彻夜加班及时制定了包括1个主报告和3个分报告的后续处置方案。主报告是《云南省鲁甸“8.03”地震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置安全评价及后续处置报告》,3个分报告分别是《堰塞体安全评价报告》、《应急泄洪通道安全评价报告》、《堰塞湖溃决洪水及对上下游影响报告》,形成了后期整治的初步意见,并报经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为接下来的处置与整治完成了技术准备。

3)强化后勤保障。后勤是抢险排险的重要支撑,现代化施工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本次排险处置中,地方有关单位为抢险部队和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及时筹集抢险机械油料、施工爆破炸药和饮水干粮食品等,组织打捞堰塞湖上游水面漂浮物,确保现场施工爆破作业安全等,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3排险处置实施过程与效果

3.1迅速开辟右岸应急泄流通道

2014年8月6日,堰塞湖排险处置指挥部向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下达开辟右岸应急泄流通道任务。工程技术人员随即开展引水洞调压井施工支洞堵头拆除、交通洞疏通方案研究和施工勘查及准备工作。8月7日,引水隧洞调压井开始溢流,下泄流量大于100m3/s。8月10日,经前几日反复探寻和涉险勘查,排险人员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道路不通、泥石流滑坡掩盖、厂房严重震损的困难,先对调压井实施了有限爆破,又对施工支洞堵头检修门实施了爆破拆除,初始流量约为80m3/s。加上超工况高压水流的自然力量,右岸应急泄流通道的泄流量逐渐增加,到8月13日大于

42

中国工程科学

2014年第16卷第10期320m 3/s 。据估算,随着堰塞湖水位上升,泄流量可进一步增加。3.2抓紧开挖完成堰顶泄流槽2014年8月6日,堰塞湖排险处置指挥部向武警水电部队下达开挖堰顶泄流槽任务。8月6日晚,右岸通往堰塞体的水上通道被打通。8月7日上午,第一台挖掘机通过漕渡门桥被运送至堰塞体开始施工。8月8日,部队官兵对堰塞体上巨石进行爆破开挖。8月9日,从左岸通往堰塞体的道路打通,大批大型机械通过左岸道路到达堰塞体开始作业。至8月12日17时,经过堰塞湖排险处置参战各方9天的艰苦努力,累计爆破开挖1.03×105m 3,泄流槽开挖完成。3.3紧急开展监测预报预警调集国内优秀水文监测预警力量和先进设备汇集现场,增补测站和人员,架设测报线路,开通通信信道,实现后方可视性监控,加密报送频次,加强与气象部门协作,强化实时监测预警,为群众转移避险和堰塞湖应急处置提供重要支撑。据统计,共有40位专业监测预报人员参与实地监测,在堰塞湖上下游增设5个应急监测断面,在堰塞体上架设两套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水文数据30min 一报,视频24h 不间断监控,根据需要实时预报等排险处置要求。3.4实施效果与评价3.4.1实施效果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按方案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期完成了各项任务。1)降低了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速度。右岸泄流通道打通并扩大后,加上上游水库拦蓄和降雨减少等原因,使堰塞湖水位上涨速度由形成初期的每小

时80cm 左右,逐步降低到了每小时几厘米,期间湖内水位还有所下降,在一般入湖流量情况下,使堰

塞湖水位稳定在1177~1181m ,为堰塞湖排险处

置和下游群众转移赢得了时间。

2)减小了堰塞湖最大蓄水库容。堰顶泄流槽开挖完成后,使堰顶高程下降了8m ,相应库容减小了约9×107m 3,有效降低了溃坝风险和上下游的淹没风险。

3)下游转移群众返回居所。堰塞湖“应急处置”阶段排险工程完成后,下游“风险区”和“预警区”的范围明显缩小。在严格设定的安全警戒及地方政府责任落实条件下,可允许下游转移人员返回居所。先期转移避险的群众返回后,要根据新划定

的风险区和预警区范围,制定转移避险预案,落实

汛期洪水预警转移措施。当堰塞湖水位达到1190m 时,即进入防汛状态;当堰塞湖水位达到1200m 时,即实施下游风险区人员转移;当堰塞湖水位达到1208m ,并预报泄流槽将过水形成淘刷堰体激流时,实施预警区人员转移。

4)恢复了道路交通。红石岩堰塞湖右岸水陆道路打通,左岸通往堰塞体道路通畅,为后续处置和后期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3.4.2排险处置措施及效果评价

3.4.2.1排险处置评价

1)堰塞体安全性评价。按照规范,对堰塞体的

渗流及坝坡稳定、变形稳定进行分析计算(见

图6)。计算表明,堰塞体在最高水位1222m 及以下水位挡水时,渗透稳定、变形稳定、坝坡稳定,均满足要求,堰塞体是安全的。但若上游发生较大流

量满溢堰塞体时,仍存在形成自上而下的淘刷,导

致溃决的风险。

图6堰塞体最大横剖面有限元网格图

Fig.6Finite element meshes of the maximum cross -section of the landslide barrier

2)应急泄流通道安全评价。对堰顶泄流槽抗冲刷能力、右岸引水隧洞、调压井、施工支洞结构进

43

行了复核计算。计算表明,引水隧洞段在应急处置期及后续处置期内的运行整体是安全的,不会出现大规模衬砌的破坏和垮塌。引水隧洞及调压井作为堰塞体应急处置及后续处置期的泄流通道是安全的。根据堰塞体组成物质的块径大小、岩石性状及风化等综合因素,初步判断泄流槽抗冲刷流速为3~4m/s,总体抗冲刷能力较强,过流过程中不会发生突溃,但应尽量减少过堰水流的单宽流量,以减少冲刷。

3)应急泄流通道泄流能力评价。应急泄流通道包括引水隧洞调压井与施工支洞堵头检修通道和泄流槽,其泄流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7可见,当水位达到1214m时,泄流能力可达750m3/s;当水位达到1222m时,泄流能力约为1400m3/s,可以渲泄五年一遇标准的洪水(见表2)

图7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泄流通道泄流曲线Fig.7Discharge curve of the emergency discharge channels of Hongshiyan landslide dam

表2红石岩堰塞湖处设计洪水成果表

Table2The design flood of Hongshiyan landslide

damsite

3.4.2.2效果评价

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工程充分考虑了堰塞体成因、物质组成、机械设备与交通状况、水文条件以及高压水流冲击能力,通过开挖泄流槽,爆破调压井及施工支洞堵头检修门,利用高压水强力冲刷能力逐步增大过流能力,从而缓解上游水位上升速度,甚至降低上游水位,排泄积水。实践证明,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体现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考虑的理念,按照“科学、安全、快速”的原则,达到了化解险情、减少库容、排泄积水、居民返家和远近结合的目的。

4认知与思考

4.1统合管理认知

统合管理就是面向系统全周期发展过程,基于正常与非正常的视域,将系统运行的常规状态与应急状态统筹考虑,以维护系统可持续运行、降低系统运行风险、应对系统突发事件和实现系统发展目标为任务,针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管理需求,联立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行为。

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的成功实施,体现了统合管理的科学理念,适应性策略成效显著,为我国综合处置、改造利用大方量堰塞体提供了范例。4.1.1统筹各阶段目标

根据国家相应标准规范,堰塞湖处置分为“应急处置”、“后续处置”和“后期整治”3个阶段。这次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过程中,在应急处置阶段就提前研究了后续处置相关问题,借鉴国内外大型堰塞湖处置的先进经验,针对红石岩堰塞湖的具体情况,组织技术力量反复研究,形成了后续处置工作思路,提出了后续处置的方案和后期整治的初步设想。

后续处置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保安减灾”,就是在应急处置阶段“抢险保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标准,统筹考虑现实与可行性两方面因素,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一是在应急处置阶段形成的泄流槽基础上,进一步扩槽深挖,以减少单宽流量,降低溃堰风险。二是进一步提高堰塞体右岸应急泄流通道的泄流能力,使堰塞湖水量水位得到有效降低。三是健全水文气象预警预报机

44

中国工程科学

制,为堰塞湖处置及其上下游群众转移避险和水电站运用提供及时有效服务。四是实时监控堰塞湖及其周边地区,严防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造成次生灾害,群测群防,避免发生人员伤亡;特别是后续处置的施工安全,要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通过后续处置措施,可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阶段工程措施的效果,减小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堰塞湖水量水位,减少不确定性,增加稳定性,为改善堰塞湖上下游地质环境,减轻其对上下游人民群众及水电站等基础设施的灾害影响,避免上游小岩头电站厂房被淹,适时启动下游天花板、黄角树等水电站大坝的安全运用,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都是基于应急处置阶段的效果提出的,是应急处置阶段措施的进一步延伸与深化。

4.1.2整合各方面力量

参与这次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的队伍众多,既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又有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人员,还有地方技术力量;现场施工既有武警水电部队,还有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道路保障既有武警交通、水电部队,还有十三集团军工兵团;后勤保障既有地方政府,还有不少志愿者参与其中。这些力量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强,是制定排险处置方案和现场施工的重要依靠;军队和武警部队纪律性强、行动迅速,是保障水上交通和堰顶泄流槽开挖的突击力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等专业队伍施工技术力量强,经验丰富,是打通右岸引水隧洞应急泄流通道的主要力量;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熟悉情况,协调有力,是后勤保障的关键力量;志愿者人员众多,参与示范效应明显,是后勤服务和宣传的辅助力量。在这次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类人群的不同特征,明确细化角色分工,实行分类管理,充分体现整体协同和专业配置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发挥各种力量作用,加强协调配合,专群结合、军民结合、社会参与,有效提升统合管理效率。

4.1.3系统考虑统合策略

实施统合管理不仅要考虑应急状态下的风险管理,还要在应急管理措施中考虑常态需求,或应急工作完成后,其措施与后续处置、后期整治和灾后重建的衔接,因此在统合管理中一定要远近结合,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一般堰塞湖排险处置措施大多是尽快使堰塞体在可控状态下冲刷,减少堰塞湖内蓄水,消除其威胁。但在红石岩堰塞湖处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其特殊性。一是虽然有效降低了溃决风险,但上下游防洪标准很低,下游群众在汛期仍然处于洪水威胁之中,迫切需要进一步整治。二是灾区恢复重建需要同步整治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打破了原有生活、生产环境,改变了周边交通,易引发潜在的地质次生灾害。开展灾后重建,需要同步系统地开展堰塞湖治理,不能任其自由演变。三是改善灾区水利基础条件需要综合利用堰塞湖。堰塞湖区域地形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防洪设施缺乏。堰塞湖形成高水位大库容,综合治理后可灌溉下游耕地3.6万亩(1亩≈666.67m2),为4.5万人提供饮用水水源,发挥综合效益。四是堰塞湖难以通过拆除方式恢复天然河流状态。堰塞体方量大,堆积体高约102m,周围山高谷深、环境恶劣,两岸危岩高边坡,拆除堰塞体极其困难和危险,另外,附近也无合适位置堆放如此大规模弃渣,若打算全部挖除1.2×107~1.7×107m3崩塌堆积体,成本很高。五是堰塞湖具备综合利用的条件。堰塞体体型特别,迎水面宽阔(约为286m),背水面狭窄(约为78m),宽窄比约为3.7∶1,为“前大后小”锲形体,且堰塞体物料构成不利于小流量堰顶漫流淘刷溃决。经过对堰塞体的计算分析,在堰顶不漫流的情况下,堰塞体基本稳定。应急处置阶段形成了应急泄流通道,并在堰塞体上开凿出了可承泄中等洪水的泄流槽。应急处置完成时主汛期已过半,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调度德泽水库,为未来近一个月的主汛期来水预留了库容。基于此,后期整治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减灾兴利”,力争实现堰塞湖的合理利用,改造堰塞湖为控制性水库,使其成为综合利用的枢纽工程,发挥灌溉、发电、防洪和旅游等效益。红石岩堰塞湖库容大,若改建成库,在牛栏江下游梯级电站调节运用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可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更高,发电效益更加明显。因此,在实施应急处置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措施与后期整治及灾后重建措施的结合。后续处置时在厂房下游侧新凿长约200m,断面为7.5m×7.5m的泄水洞,与原厂房引水洞施工支洞相连,通过爆破拆除原施工支洞堵头,形成新的泄流通道,可兼顾后期改建堰塞体成坝时的施工导流;扩宽挖深后的堰顶泄流槽高

45

2014年第16卷第10期

中国工程科学

程可兼做将来改造后的堰顶高程。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有效降低了溃决风险,下游风险区和预警区的范围明显缩小,下游转移人员已返回居所。但是堰塞湖防汛的风险仍然存在,先期转移避险的群众返回后,地方政府要根据新划定的风险区和预警区范围,制定转移避险预案,落实汛期洪水预警转移措施,强化了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4.2对提高统合管理能力的思考近几年,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我国在应对地震、山洪、泥石流和局地洪涝等突发严重自然灾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急能力和防御体系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现代社会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度在增加,对突发事件管理的要求在提升。相比而言,随着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环境演替,突发事件风险发生概率也在增加,而社会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能否与之相适应,给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基于传统单一

管理模式下的常态管理或应急管理已难较好适应

这一挑战和要求,需要将常态管理中的某些策略和应急管理中的措施统合起来,统筹综合考虑,以有效应对变化环境中的突发事件。因此,要树立减灾就是发展的理念,提高对系统灾害的承受力,缩小其影响的范围;完善基于统合管理视野的法规修订和制度调整;充分考虑区域自身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经济社会系统结构的特征,合理规划区域功能与发

展目标,用统合管理思维制定相关规划;完善突发

事件管理机制,提升现有管理组织统合运行效率;完善突发事件统合处置的预案体系,强化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公共安全信息统合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共通;培育统合常态与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形成平战结合、统一高效的应对合力;强化统合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产品实际运用;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学习教育宣传,提高其自救能力和辅助应对能力。Hongshiyan landslide dam danger

disposal and coordinated management Liu Ning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10005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Hongshiyan landslide dam triggered by an

earthquake near Ludian County in Shaotong City ,Yunnan Province.It introduces how the dan-

ger disposal plan is drafted and implemented ,and analyzes the result of its implementation.The

paper then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of coordinated management in the event of natu-

ral disasters and other public safety emergencies ,and discusses ways to improve coordinated

management.

[Key words ]the Shaotong Ludian earthquake ;danger disposal of the landslide dam ;coordi-

nated management

46

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与统合管理

作者:刘宁, Liu Ning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北京,100053

刊名:

中国工程科学

英文刊名:Engineering Science

年,卷(期):2014(10)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86944747.html,/Periodical_zggckx201410006.aspx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1 总则 1.0.1 为了使院属各勘察处广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深入地准确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15-31-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 15-38-2005)等强制性标准以及其中的强制性条文,紧密结合具体的岩土勘察工程,提高专 业技术水平及勘察工作成果质量。使院属各勘察处提交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尽量做到与市 建委规定一致、与国家规范规程一致、院属各勘察处一致。保障勘察成果质量的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为资质晋升及培养跨世纪高水平、高技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0.2 本实施细则包括基本规定、岩芯钻探、取样、原位试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1.0.3 本实施细则只针对一般的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未涉及的其它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及要求和其他专业性强的岩土工程勘察(如水利、铁路、公路和桥梁等),尚应符 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行业勘察标准、规范的规定或ISO的有关规定。 2 基本规定 2.1 岩土层分类 2.1.1 岩石分类,按成因、强度、风化程度进行分类,划分出残积土、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对于硬质岩类(主要指花岗岩类、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30MPa)的风化程度应按标准 贯入试验击数(不校正)N′≥50击为强风化,N′=30~50击为全风化,N′<30击为残积土;其它岩类N′≤50击为残积土,N′≥50击为强风化。各风化带分类的野外特征及其它参数指标 详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附录A的表A.0.1~A.0.6。 2.1.2 土层分类,应按成因、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进行分类。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碎石土类和砂土类还可根据颗粒含量、颗粒形状进一步细分,详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15-31-2003)P17~20的4.1.7~4.1.14的有关规定。对于特殊性土如广东地区的淤泥、淤泥质土、花岗岩残积土、膨胀土、红粘土和人工填土的准确细分详见《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J 15-31-2003)P21~22的4.1.15~4.1.20的有关规定。 2.1.3 建筑石料分类与等级及其用途分类与确定应执行相应的规范划分标准和参照《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2.2 岩土层定名 2.2.1 岩石根据习贯使用风化程度及颗粒综合定名,例如强风化花岗或强风化细粒砂岩,矿物特征较为明显,可定名为强风化细粒石英砂岩等。 2.2.2 土层综合定名可考虑成因、年代及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及其状态,可将野外定名结合土工试验给予更正,如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或将成因、年代作为代号直接定名为粉质粘土。2.3 岩土层描述 2.3.1 岩石主要描述成因或年代、名称、颜色、颗粒,岩石的主要矿物(以云母为主或含量为75%,其它次之),结构、构造及风化程度(岩心破碎程度指碎块、饼状、柱状及长度)、裂隙(风化、构造),亲水特征(遇水崩解、软化现象呈粉粒或粘粒),风化性(半岩半土状或 风化岩为主、均匀或连续)。 2.3.2 土层重点描述成因(冲积、洪积、淤积、残积、坡积),矿物组成、颗粒形状(粘、粉、砂粒等)及含量。对砂土应描述密实度,按标准贯入试验实际击数N′划分为松散(N′≤10)、稍密(1030);湿度按饱和度Sr(%)划分为 稍湿(Sr≤50)、湿(Sr=50~80)、饱和(Sr>80)。粉土应描述密实度,按标准贯入试

12岩土工程勘察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12岩土工程勘察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版次/修改码 xx/0 岩土工程勘察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文件编号 YBG-KCX12-xx 岩土工程勘察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1.总则1.1 为规范岩土工程勘察现场作业,规避安全风险,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由项目负责人及现场工程师监督执行。 2.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与考核2.1 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的条例,各特殊工程的各项要求,以及保障.应急措施的演练等。 2.2 项目中心负责组织员工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对特殊工程则进行前期专项培训工作,由专人负责传授,必要时外聘专家讲授,考核合格者方可开工。应保留培训记录。 2.3 新员工上岗前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4 员工必须参加培训,工作原因缺席者要进行补课,无故不参加培训者按旷工处理。 2.5 在勘察项目开始前,对与重大危险因素相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重点控制,以的形式明确控制要求。各钻探组应按要求逐一落实,未能落实安全措施,不得进场施工,由钻探组负全责。

3. 钻探施工安全工作细则3.1 基本要求3.1.1 钻探工人上 岗工作须戴安全帽.工作手套.穿工作鞋.着工作服。登高系挂物件时须系安全带。在海上.湖泊.水库.河流上作业时应穿着浮水救生衣,工作平台上配置救生圈。 3.1.2 无论在平地.坡地.海上.河流.沼泽地上作业,钻机应 保证垂直.稳固竖立,开钻前应对其稳定性进行反复检查.试验, 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钻机作业场地(平台)应平整,坡地.海上.河流等场地上搭建施工平台工作应由专人负责。 3.1.3 每台钻机一个班组,至少应有三名钻探工,记录员记 录时应离开钻机至少6米距离。 3.1.4 钻机钻进时钻机操作工不可离机自由钻进,应随时调 整钻机给进压力,注意泥浆稠度.循环情况及其它机械运转状况。 3.1.5 钻机作业施工时,不可在附近嬉戏打闹或围坐玩耍, 上班前.工作中不准喝酒。 3.1.6 每次上.下钻杆时,三人要密切配合,卡座.吊轮要使 用得心应手,使用统一口令。上紧.拆卸钻杆需用加长扳手时,要二人一起操作,防止误伤。 3.1.7 进行标贯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打击套管等前,应首先 检查相关器具的完好性,试验过程中严禁手扶钻杆.套管等易造成手指受伤的操作,若吊锤下落受阻,应将设备调离钻机进行检 修,不得在钻机塔架上检修。 3.1.8 起拨套管时,不得野蛮硬拉,防止钢丝绳拉断伤人。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强制性条文(GB 50021-2001)(2009年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强制性条文 1.0.3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4.1.11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节性冻土区,提供场地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7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4.1.20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量。 4.8.5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控制(降水或隔渗),且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4.9.1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习题及答案

绪论 1、试述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的含义与联系。 (1)岩土工程: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和处理在建筑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与岩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建筑全方位结合的专业学科,属土木工程范畴。 (2)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3)区别: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因此,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都是明显的。 (4)联系: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2、简述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与目的。 基本任务: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论证、评价。 具体任务: (1)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 (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 (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时,保证地基强度、稳定性以及不致产生过大沉降变形的措施,分析并提出地基的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设计、施工以及必要时进行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为工程建筑对象选择适宜的地质环境,从而为该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供保证。并不致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应有的破坏,以致影响工程本身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3、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 4、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如何? 从目前国内大量的实践可看出,岩土工程勘察侧重于解决土体工程的场地评价和地基稳定性问题,而对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岩体工程,尤其是重大工程(如水电站、核电站、铁路干线等)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边坡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评价,仅由岩土工程师是无法胜任的,必须有工程地质人员的参与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在发挥各自学科专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20040912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的规定 2004年9月20日稿

目录 1、总则 (1)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1) 2.1地质年代 (1) 2.2土的图例 (5) 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 (6) 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 (9) 2.5 地层代号 (9) 2.6 勘察工作图例 (10) 2.7 地质图例 (12) 2.8 常用地形图图例(1:500、1:1000、1:2000) (15) 2.9 工程建(构)筑物及常用建筑总图图例 (16) 3、岩土工程勘察图示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 图例图示 (20) 3.3 平面图图示 (20) 3.4工程地质剖面图图示 (23) 3.5、柱状图图示 (26) 3.6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图示 (28) 3.7 钻孔抽、提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9) 3.8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30) 3.9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30) 3.10 线路工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30) 附录: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C钻孔柱状图 D探井展示图 E动力触探成果图表 F抽水试验成果图表 G压水试验成果图表 H 线路工程纵断面图 I 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J 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总则 1.0.1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质量,统一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制图,其它工程勘察可参考使用。 1.0.3 本规定适用于绘制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其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 1.0.4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除应符合本规定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本规定以外的图例图示可在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手册中查找采用。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2.1地质年代 2.1.1 在岩土工程勘察图件中地质年代应表示到组或段,系的第一个字母使用正体大写,其下标数字表示统,其后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组,组后的数字上标表示段,如:J2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 2.1.2 地质年代符号表

岩土工程勘察

名词解释 1岩土工程: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 2不良地质现象:是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 3工程的安全等级:工程的安全等级是根据由于工程岩土体或结构失稳破坏、导致建筑物破坏,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及修复可能性等后果严重性来划分的。4场地复杂程度:由建筑抗震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和地形地貌条件四个条件衡量的,也划分为三个等级. 5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现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将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与其他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6标志层:指岩性、岩相、层位和厚度都较稳定,且颜色、成分和结构等具特征标志,地面出露又较好的岩土层 7岩心采取率: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心加上破碎岩石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8岩石质量指标(RQD):指在取出的岩心中只选取长度大于10cm的柱状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长度的百分比 9钻孔柱状图:是钻孔观测与编录的图形化,将每一钻孔内岩土层情况按一定的比例尺编制成柱状图,并作简明的描述。 10地球物理勘探:是用专门的仪器来探测各种地质体物理场的分布情况,对其数据及绘制的曲线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划分地层,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一种勘探方法。 11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壳内传播的特点来探查地质体的一种物探方法。 12土体原位测试:一般指在岩土工程勘察现场,在不扰动或基本不扰动土层的情况下对土层进行测试,以获得所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划分土层的一种土工勘测技术。 13静力触探试验:是把具有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借助机械匀速压入土中,以测定探头阻力等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14动力触探试验: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来判定土的性质,并对土进行粗略的力学分层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15十字板剪切试验:是用插入软粘土中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在土层中形成圆柱形破坏面,测出土的抵抗力矩,然后换算成土的抗剪强度 16旁压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种常用的原位测试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利用钻孔作的原位横向载荷试验。 17岩体原位测试:是在现场制备试件模拟工程作用对岩体施加外荷载,进而求取岩体力学参数的试验方法,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手段之一。 18钻孔变形法:利用钻孔膨胀计或压力计对孔壁施加径向水压力,测记各级压力下钻孔径向变形(U)。按弹性力学中厚壁筒理论可以求得岩体的变形模量。 19水压致裂法:是利用橡胶栓塞封堵一段钻孔,然后通过水泵将高压水压入其中,使孔壁岩体产生拉破裂。

岩土项目工程勘察技术标

奇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标书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勘察招标投标文件 项目报建编号: 42011520150331001 项目名称:奇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投标文件内容:技术部分 投标人:湖北省神龙地质工程勘察院(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日期: 2015 年 5 月 22 日 湖北省神龙地质工程勘察院第 1 页

目录 一、前言 (3) (一)工程概况 (3) (二)勘察技术要求 (3) (三)勘察设计编制依据 (3) 二、工程地质概况 (4) (一)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详见工程概况) (4) (二)水文地质条件 (4) 三、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5) (一)勘察布孔及工作量预估 (5) (二)取样 (5) (三)现场原位测试 (6) (四)室内试验 (6) 四、勘察施工组织 (7) (一)人员组织 (7) (二)设备组织 (9) (三)工期计划 (9) (四)技术管理 (11) (五)安全生产管理 (15) 五、勘察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6) (一)质量保证体系 (16) (二)优质服务保证 (16) (三)质量管理组织措施 (16) 六、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措施及承诺 (17) 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及检查验收 (18) (一)成果整理 (18) (二)检查验收 (18) 八、对本工程合理化的建议及后继服务 (18)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奇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位于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57053.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786.9平方米。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 -8#主厂房及辅助厂房、门房和设备用房。(二)勘察技术要求 本场区拟建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阶段为详勘,根据国家现行有关勘察规程、规范,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①查明建筑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现象,若存在不良地质现象,还应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②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如遇不利地段或起伏较大的复杂地段,宜适当增加钻孔数量; ③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④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⑤场地地震效应(地震液化)评价,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⑥对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合理的基础型式供设计参考使用; ⑦提供桩基设计参数,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⑧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及地下水设防水位。 (三)勘察设计编制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依据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新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新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2]7 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其中、、、、、、、、、、、、、、、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 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适用范围增加了“核电厂”的勘察;2.增加了“术 语和 符号”章;3.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5.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6.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察;7.将“场地稳定性”章名改为“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8.将“强震区的场地和地基”、“地震液化”合为一节,取名“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9.对特殊性土中的“湿陷性土”和“红粘土”作了修订;10.加强了对“地下水”勘察的要求;11.增加了“深层载荷试验”和“扁铲侧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尤其在岩土工程当中的勘察方法也在不断的革新与进步,并成为了工程建设的一个先导,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详细分析了目前岩土工程主要的勘查方法并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方法 岩土工程勘查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查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在对设计意图 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 决方案。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1勘察场地概貌 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埋藏物情况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3地质作用的影响 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 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4地下水埋藏情况 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 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详勘

******************** 勘 察 方 案 (详细勘察)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 日期:二O一九年一月二日 目录 一现场情况概述、二勘察方案编写依据、三、勘察技术要求 四.主要勘察方法和具体指标

五.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六.勘察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七、勘察质量薄弱环节的预防措施及勘察优质服务 附件1:勘察点平面布置图 一、现场情况概述 1.1工程概况 宜昌****D区建设项目,场地位于宜昌市伍家岗东山大道以北、桔城路以东的其征地范围内,我单位于2018年7月根据设计图纸布点进行了勘察,现因设计变更需进行补充勘察,本方案为设计调整后补勘方案。 该项目主要分为商业办公区和住宅区两个区域,商业办公区地下为整体2层地下室(局部1层),上部为2栋20/21层办公楼和酒店组成;住宅区为整体1层地下室,地上由4栋15-22层和1栋31层塔楼组成。场地地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由上至下主要由填土(Qml),其下为第四系残坡积成因(Qel+dl) 砂质粘性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泥质砂岩,局部可见少量砂砾岩组成。本项目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拟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级)。 1.2场地概况

本勘察场地位于宜昌市伍家岗东山大道以北、桔城路以东的其征地范围内,勘察期间场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根据原始地形进行了初步处理,高程在52.0-56.5m之间呈坡状,。 根据拟建场地前期详细勘察及周边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地层概况如下: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及碎石组成。堆填年限小于10年。 淤泥质粉质粘土:黄褐色,饱和,可塑,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及结合物。 干强度及韧性差。 含砂粉质粘土:褐色,饱和,硬塑,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及结合物。干强度及韧性高。 粉质粘土:红褐、黄褐色,饱和,硬塑,局部含较多灰白色条带状高岭土。含少量角砾,角砾主要成份为石英,块径0.5-2.0cm,含量约20%,局部富集。原岩结构基本遭到破坏,但尚可分辨,局部含少量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碎屑。 强风化砂岩:棕红色,砂状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极发育,含少量砾石,局部富集,砾石多为石英砂岩。因风化及机械破碎影响,岩芯多呈碎块状和砂状,其岩石完整程度等级为极破碎。 中风化砂岩:棕红色,砂状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含少量砾石,局部富集,砾石多为石英砂岩、硅质岩,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碎块状,锤击易断,锤击声较哑,其岩石完整程度等级为较完整,

岩土工程勘察管理规定样本

岩土工程勘察管理规定 1 总则 1.1 为明确岩土工程勘察各管理环节的职责, 完善过程控制, 为业主提供合格产品, 制定本规定。 1.2 岩土工程技术公司( 以下简称岩土公司) 是公司岩土工程勘察的主体生产部门, 实施勘察全过程的管理, 并承担相应责任。 1.3 岩土工程勘察实施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必须加盖注册工程师章。 1.4 勘察劳务部门应自觉接受主体生产部门的生产调度、业务指导, 严格按外业操作规程实施, 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 1.5 公司外埠分院( 浙江分院、苏州分院) 参照执行。 1.6 公司原有规定与本规定不同之处, 以本规定为准。 2 方案 2.1 方案洽谈 2.1.1 经营人员洽谈任务时应争取合理工期, 为合同履约创造条件。 2.1.2 经营人员应向设计、业主详细了解建筑物性质和勘察技术要求, 并要求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和电子文档。 2.1.3 经营人员对即将实施的方案应向业主询问施工条件和踏勘施工现场。

2.2 方案编制 2.2.1 方案含报价、议标书、正式招投标。 2.2.2 方案由部门按类别分派相关部门及人员, 正式招投标一般交岩土公司标书组。 2.2.3 方案、标书应按有关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 2.2.4 方案必须经审核后方可提交。 3 前期准备 3.1 接到勘察工程项目委托书, 须根据公司项目等级划分规定、技术责任人资格条件规定, 对Ⅱ、Ⅲ类工程由生产技术室确定工程负责人、岩土公司生产管理部和总工认可, 总工确定相应的审核人、审定人; 对Ⅰ类工程由公司总工或专业总工确定工程负责人。 3.2 勘探班组进场前, 岩土公司生产管理部组织经营、测量、施工人员和工程负责人进行现场踏勘, 落实施工条件。 3.3 工程负责人应按”工作大纲编制办法”及审核、审定的指导意见编制勘察纲要, 若为中标工程可将标书结合优化意见改编为勘察纲要并经审核、审定, 当标书内容和实际工作有不同时应有补充说明。 3.4 纲要编制完成后, 须经审核、审定人审查同意后方可申请工程编号, 进行野外作业。 3.5 工程项目实施前, 由岩土公司生产管理部根据纲要的技

岩土工程勘察国内外研究动态理论及实际意义

选题依据:1.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 2.理论及实际意义 1.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 国外: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世界各国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勘方面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时期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国内: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有了飞速的发展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中国特设的学科。举世瞩目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以及三峡水电站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2.理论及实际意义 理论: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具体而言主要是指场地岩土的岩性或土层性质、空间分布和工程特征,地下水的补给、贮存、排泄特征和水位、水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场地周围地区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情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地任务是查明情况,提供各种相关的技术数据,分析和评价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并提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高效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勘察工作的基本步骤如下:承接勘察项目(投标或直接委托)- 接受勘察任务书―搜集已有资

岩土工程勘察乙级资质标准及人员配备

岩土工程勘察乙级资质相关要点 一、工程勘察专业乙级资质标准: 1-1资历和信誉 (1)符合企业法人条件。 (2)社会信誉良好,实缴注册资本不少于150万元人民币。 (3)张 l83. (37I9).(65).(57) 1-2技术条件 (1)专业配备齐全、合理。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少于“工程勘察行业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规定的人数。 (2)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应当具有大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程勘察经历,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过本专业工程勘察乙级项目不少于2项或甲级项目不少于1项,具备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3)在“工程勘察行业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规定的人员中,注册人员应作为专业技术负责人主持过所申请工程勘察类型乙级以上项目不少于2项;主导专业非注册人员作为专业技术负责人主持过所申请工程勘察类型乙级项目不少于2项或甲级项目不少于1项。 1-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与工程勘察项目相应的能满足要求的技术装备,满足“工程勘察主要技术装备配备表”规定的要求。 (2)有满足工作需要的固定工作场所。 (3)有较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经营、设备物资、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4) 张 l83. (37I9). 二、.岩土工程勘察乙级资质人员配备:

注册岩土工程师2名,岩土高级工程师1名,岩土工程师3名,共计6名人员。 以上所有人员都需要做业绩。 注:1.主导专业规定如下:岩土工程为(1)、(2)、(5)、(6)、(7),其中岩土工程勘察为(1),岩土工程设计为(2),岩土工程物探测试检测监测为(5)、(6)、(7);水文地质勘察为(3);工程测量为(4)。各专业资质中的主导专业均为综合资质的主导专业。 2.注册专业中的专业人员配备数量后括号中的数字,为可由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替代的最高数值;非注册专业中的专业人员配备数量后括号中的数字,为对其中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数量的要求。 三、申报资质流程: 第一步:工商注册 第二步:在北京建设信源资讯有限公司购买勘察设计系统锁、身份证阅读仪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试题

岩土工程师岩土工程勘察试题 一、勘察工作布置 1、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 (A)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详细勘察; (B)规划勘察、可行性勘察、初步设计勘察、详细勘察; (C)初步设计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 (D)根据工程规模和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由勘察单位决定; 答案:A 2、某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拟建在对抗震不利地段、地形地貌简单、地基为湿陷性黄土。应按那种等级布置勘察工作? (A)二级; (B)一级; (C)三级; (D)视场地复杂程度确定; 答案:B 3、岩土工程勘察中,岩石按强度分类可分为几个亚类?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六个; 答案:C 4、某种岩石,其新鲜岩块的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20MPa、压缩波速为3500m/s,据此判定岩体的风化等级为: (A)强风化; (B)微风化; (C)中等风化; (D)未风化; 答案:B 5、按岩块的湿抗压与干抗压的比值判定岩石的软化性,其值应为: (A)0.90; (B)0.80; (C)0.75; (D)0.50; 答案:C 6、土按有机质含量可分为: (A)有机质土、泥炭; (B)有机质土、泥炭质土、泥炭; (C)无机土、有机质土、泥炭质土、泥炭;

(D)有机质土、无机质土; 答案:C 7、老堆积土的时代界限为: (A)Q3及以前; (B)Q4及以前; (C)100年以前; (D)在50-100年之内视压密情况而定; 答案:A 8、砂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25击,该砂土应为: (A)松散; (B)密实; (C)稍密; (D)中密; 答案:D 9、粉土的密实度可用那种方式判别: (A)孔隙比; (B)标准贯入击数; (C)相对密度; (D)含水量; 答案:A 10、粘性土的液性指数为0.2,判定土的状态为: (A)坚硬; (B)硬塑; (C)可塑; (D)软塑; 答案:B 11、花岗岩的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划分应依据: (A)动力触探击数; (B)标准贯入击数; (C)静力触探侧摩阻力; (D)金刚石钻进速度; 答案:B 12、在海滨地区、8度地震区修建六层砖混住宅,基础宽15米,长80米,拟定采用筏板基础。地下2米为杂填土、2-7米为粘土、7-11米为粉质粘土、11-15米为粉砂、15-20米为粉质粘土、20-23米为粘土、23-28米为粉砂。请据此布置勘察工作? 答案:(考虑孔深、孔数、标贯、剪切波、室内实验等) 13、同一土层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时,应描述为:

岩土工程勘察汇总版

绪论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基本任务是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做出论证和评价。其任务为:(1)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 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理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3)分析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的岩土工程工程问题,并做出确切的评价结论。(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作用整治等具体方案做出论证和建议。(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基本特点是在研究岩土工程问题时,必须考虑他们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相互影响,预测工程建设活动与地质环境间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作用的性质和规模及将来发展的趋势。 第一章简述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念及各要素的内涵。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址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要素。 岩土工程分析思路(1)分析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过程,作出定性评价。(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利用各种参数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作出定量评价。(3)明确两者之间作用的强度或岩土工程问题的严重程度、发生发展的进程,并预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和造成以后这种作用的影响,作出确切结论和评价,提供设计和施工时参考,共同制定防治措施方案,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消除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2 勘察与取样 3 原位测试和室内实验 4 现场检验与监测 5 勘察资料室内整理。 岩土勘察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各阶段采用的勘察方法有何不同?(1),可行性研究勘察 阶段:主要是通过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工程地质测绘和少量勘查工作。(2) 初步勘查阶段: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工程评价。(3)详细 勘察阶段:对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处理和加固,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工程进行计算和评价。 (4)施工勘察阶段:主要检验与监测工作、施工超前地质报告,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突发岩土工程问题勘察。 第二章 工程地质测绘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和作用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采用不同 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勘探,测试和其他的勘察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作为岩土工程的重要成果提供给建筑物规划设计和施工部门使用。 .简述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比例尺和精度之间的关系?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之前,必须先确定范围,选择合理的比例尺。这是保证测绘精度的基础。比例尺越大精度越高。 .简述工程地质测绘法及其特点? 方法:(1)综合性测绘(2)专门性测绘 特点:(1)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质现象和作用的研究,应围绕建筑物的要求进行。(2)工 程地质测绘要求精度高。(3)为了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工程地质测绘经常采用大比例尺专门性测绘。 第三章: 1. 简述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其特点? 任务:首先是全面确切的查明地壳表层与建筑物相互作用的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