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专题

论述题专题
论述题专题

论述题专题

1.斯塔夫理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皇帝还利用国家的统一和力量……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长城西起内蒙古,东至大海,延袤1400哩。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 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皇帝”指谁?(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中作者的观点。(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秦始皇。(2分)(2)本题采用分层给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并结合史实一分为二地进行评析。(8-10分)示例:作者对秦朝修筑长城的观点是客观(合理)的。(2分)秦朝通过连接原有的燕、赵、秦长城,有效地阻挡了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进犯具有积极意义。(4分)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在秦统一全国不久,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大量的人力被消耗在长城修建工地,民怨四起,加速了秦朝的灭亡。(4分)第二层次:阐明观点,但只从积极或消极的一面进行评析。(5-6分)第三层次:只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没有评析。(2分)

2.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1)玄奘和鉴真的身份有何共同之处?(2分)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8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唐代高僧。(2分)(2)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2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4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分)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条件。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重心形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重心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国防形势的演变,必然也将寻找更适宜的发展区域。以扩大经济重心的范围乃至迁移。我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大致经历了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历程。最终在东南地区结聚成一个新的经济重心,并取代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重心地位。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南移事件。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第一个经济重心的位置。(2分)

(2)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黄河中下游地区。(2分)(2)

示例:观点:我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方移到南方的过程。(2分)论述:我国经济重心最早位于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开始得到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隋

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2分)

4.侯杨方在《盛世启示录》中指出,康乾盛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它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1)康乾盛世出现在哪个朝代?(2分)

(2)对于康乾盛世,你同意“古代盛世的顶峰”的观点,还是“落日的余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分)

(1)清朝。(2分)同意第一种观点。(2分)理由:中国政治、经济的高峰;国力空前强盛;奠定了中国版图;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等。(6分)同意第二种观点。(2分)理由:皇权高度膨胀;实行特务统治;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与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等。(6分)若回答既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又是“落日的余辉”亦可。其理由可综合以上两种观点的。

5.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中华文明》解说词回答: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嬴政。(2分)(2)观点:汉武帝时,华夏民族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分)论述: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巩固中央集权,又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完成地理空间的整合。(3分)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3分)

6.材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不像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样,而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回答:

(1)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九一八事变。(2分)(2)如观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2分)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它洗刷了民族耻辱,而不像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样成为战败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4分)

7.读材料:

(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的胜利而斗争。

——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回答:

(1)材料中的“中国民族解放战争”指的是什么?(2分)

(2)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抗日战争。(2分)(2)观点: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2分)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局部抗日。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大量日军。(2分)在“全国规模的反攻”阶段,中国军队“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其力量,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2分)8.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图1为当时拍摄的照片,图2为发表在国内媒体上的照片。

(1)以上哪幅图片属于第一手史料?(2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这次重要的历史性握手。(10分)

(1)图1属于第一手史料。(2分)(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在京会见他。(3分)两国领导人审时度势,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有利于改变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7分)

9.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总投资的29%,外资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七分之一。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住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等等,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最晚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哪个?(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海南。(2分)(2)观点2分,阐述6分。示例如下:①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

田”,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特区特事特办,先行先试,为进一步的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利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经济特区。②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是个窗口。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它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10.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说:“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按照变化了的时代条件,及时平稳地调整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用不断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3)你认为季塔连科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以上深圳和凤阳的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正确。(2分)论述示例: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拉大。文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等。(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②中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3分)③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2分)

【解析】本题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第(1)问考查有关党史的基础知识,比较容易。第(2)问考查方法,将图示建设成就分成三类,第三类为外交。第(3)问考查论述能力,难度较大。首先要判断季塔连科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结合材料提供的有关深圳和凤阳的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季塔连科的观点加以论述。论述时,先要交代“成功”前的国内外环境,即“变化了的时代条件”,而后谈怎样“调整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即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后实践取得成功,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州移民之父,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达几十处。同样是美国,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哥伦布发现美洲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

(1)哥伦布是哪国的航海家?(2分)

(2)你是怎么看待以上对哥伦布的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

(1)西班牙。(2分)(2)观点:哥伦布既是美洲的发现者,也是殖民者。(2分)评述:15世纪末,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开始把美洲和世界联结在了一起(或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各地区连成一个整体)。(4分)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对当地人民进行屠杀和抢掠,造成殖民地的贫穷和落后。(4分)

12.明治维新是日本明治天皇政府自1868年开始实行的。关于其性质有多种说法,有“改革”说,“革命”说,“统一”说,“独立”说,“中兴”说等。

请回答:

(1)与明治维新同期,中国开展的近代化运动称什么?(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明治维新性质的任一观点。(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洋务运动。(2分)(2)观点1分,阐述5分。示例如下:①“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地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如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③“统一”说:“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④“独立”说: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⑤“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到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新掌握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13.文明碰撞的另一极,是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等列强。工业革命根本扭转了中西方的力量格

局,为西方注入了新的生产力,中西经济技术对比发生根本扭转。工业革命之后,欧洲迅速崛起,取代了中国的中心地位,开始主导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当年,乾隆皇帝尚可将要求通商的马戛尔尼礼送出国,但半个世纪后拥有蒸汽机的西方厂商们则成为天朝无法拒之门外的不速之客。

——陶然《透过一战看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

回答:

(1)为西方厂商们“拥有蒸汽机”作出重大历史贡献的是谁?(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瓦特。(2分)(2)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有结合,1-2分。答案示例:观点:工业革命扭转了中西方的力量格局。(2分)论述: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使欧洲迅速崛起,取代了中国的中心地位,开始主导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4分)

14.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联盟”指什么?(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德国官员的观点。(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分)(2)本题采用分层给分:

第一层次:观点明确并结合史实进行评析。(8-10分)

示例:德国官员认为一战爆发归结于联盟体系,这不客观(理由不充分)。(2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4分)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4分)

第二层次:阐明观点,但评析不够完整。(5-7分)示例:德国官员认为一战爆发归结于联盟体系,这有道理。(2分)因为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4分)

第三层次:只有概括出材料中德国官员的观点,没有评析。(2分)

15.材料:“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就是没有良心;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就是没有头脑。”1991年12月21日,苏联红旗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几天之后,它被俄罗斯国旗取代。戈尔巴乔夫试图改革他们的制度,他拧松了螺丝钉,结果整个制度崩溃。当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之时,没有民众起来抗争。

回答:

(1)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2分)(2)观点2分,论述8分。示例如下: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推动力。(2分)戈尔巴乔夫改革试图彻底摈弃斯大林模式,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改革结果苏联政治体制发生剧变,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国内局势失控,国家走向解体。(8分)

16.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疫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世界史内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2分)(2)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有结合,1-2分。[答案示例] 观点: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分)论述:(4分)一战给交战双方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历时四年;一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经济。

17.读材料:

这位中国的恺撒不仅是一位征服者,而且还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无人能与之比肩。他把秦国的祖先们所创立的军事和民事中央集权扩大到了整个帝国。通过大规模的人口交换,他成功地瓦解了最顽固的地方分权制。他的君主独裁政治结束了在中国社会中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封建制度(注:指分封制)……把帝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均由一位文职长官、一位军事长官和一位监督官直接管理。他的丞相李斯,统一了整个帝国的书写文字标准,这对今后来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因为方言的差异常常使得标准的书写语言成为唯一可以理解的交流工具。此外,他还“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这最后一项度量方法还提及了一套驰道体系的创立,其宽度统一为“五十步”,栽种树木,修建堤防,以防御洪水。

——【法】勒内?格鲁塞《伟大的历史?中国的恺撒》

回答:

(1)文中“中国的恺撒”指的是哪位帝王?(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秦始皇。(2分)(2)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3-4分。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有结合,1-2分。[答案示例] 观点: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2分)论述:他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为了巩固统一,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了驰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6分)

18.读材料: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回答:

(1)以上材料的主题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2分)(2)观点: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公平公开。(2分)论述: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国家凭借学子自身的才能,采用平等竞争的办法择优选拔。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8分)读材料:

19.法拉奇:你对自己怎么评价?

邓小平: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一个人的。所以我们对毛主席的评价要非常客观,第一他是有功的,第二才是过。毛主席的许多好的思想,我们要继承下来,他的错误也要讲清楚。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回答:

(1)“邓小平答法拉奇问”遵循了评价历史人物的哪一原则?(2分)

(2)根据这一原则对毛泽东一生进行简要评价。(8分)

(1)一分为二的原则。(2分)(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新中国成立后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初步改变了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基础。(5分)所以虽然他晚年错误发动了“文革”,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他的功绩远远大于错误!中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纪念他!(3分)20.读材料:

于烈火中诞生的《独立宣言》不仅是美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人类史上著名的权利法案。马克思称赞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和最先推动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革命”。在美国,《独立宣言》作为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为日后诞生的美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奠定了政治基础。

回答:

(1)材料的“烈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美国独立战争。(2分)(2)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3-4分。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有结合,1-2分。[答案示例] 观点:《独立宣言》人类史上著名的权利法案。(2分)论述: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独立宣言》这些人权思想的传播,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分)

21.材料:列宁指出,由于俄国存在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成分,因此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不能立即直接实现社会主义,而必须有一个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从书本上找现存答案,也没有固定的统一模式,必须同群众一块“从实际经验中学习建设社会主义。”

回答:

(1)针对俄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状况,列宁采取什么政策来应对?(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的具体做法,并结合材料、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新经济政策。(2分)(2)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3-4分。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有结合,1-2分。【答案示例】观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分)论述: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所以列宁为了稳定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转型,采取了退一步的做法,从实际经验中学习建设社会主义。(6分)

22.读材料:

美国当时拥有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公开的反苏、反共纲领——“杜鲁门主义”,美苏进入“冷战”时期。

回答:

(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冷战爆发的原因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分)(2)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3-4分。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有结合,1-2分。论述的内容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要求答出三点,每点2分,共6分。[答案示例] 观点一:美国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2分)论述: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打击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激化了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导致苏联更加猜疑和不信任;杜鲁门主义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美国的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受到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挑起了“冷战”。观点二: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2分)论述:二战的结束,使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再度凸显;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全世界;二战后苏联通过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观点三: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2分)论述: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后,美苏敌视对方为主要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造成了苏联的过分反应;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了美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

23.材料:2017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了一个强大的苏联,也缔造了世界最强大的军队——苏联红军,为后来战胜和粉碎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没有苏联,就没有二战的胜利。因此,中国人民应当感谢列宁和苏联,世界人民应当感谢列宁和苏联。

回答:

(1)十月革命首先在俄国的哪个城市取得胜利?(2分)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

(1)彼得格勒。(2分)(2)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3-4分。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有结合,1-2分。

[答案示例]

观点:苏联为世界现代历史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分)

论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文明发展史注入了新的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缔造了

世界最强大的军队——苏联红军,为后来战胜和粉碎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奠定了基础”(6分)24.读材料:

左宗棠的悲叹

以“开花炮弹”(榴弹)为例,明末引进西洋大炮的同时,就配套引进了“开花炮弹”,并被明清两方普遍用于战争之中。现存于北京故宫的清初炮弹,几乎全是“开花炮弹”。但在康熙朝天下大定之后,按照中国王朝的不变传统,就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开花炮弹”自然也用不上了,成了御林军才配备的秘密武器。到了后来,就连封疆大吏林则徐也不知道“开花炮弹”为何物,魏源还在《海国图志》中对其艳羡不已,称其为“夷之长技”。直到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西征新疆,才在陕西凤翔发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末“开花炮弹”实物,不禁感慨万千:“利器之入中国三百余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注:英国)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摘自《鸦片战争:全球GDP第一的大国为何照样挨打》

回答:

(1)从哪个朝代开始火药武器被广泛运用于战争?(2分)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宋朝。(2分)(2)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有结合,1-2分。

[答案示例] 观点:鸦片战争的失败在于清朝固守传统。(2分)论述:在整个鸦片战争中,清王朝始终以“天朝上国”身份自居,一方面对自身力量盲目自信,一方面对作战对手英国一无所知。(2分)纵有先进的“开花炮弹”在康熙朝天下大定之后,按照中国王朝的不变传统,封存入库,成为秘密武器,以致于封疆大吏们感慨与悲叹、英军纵横海上数十年。(2分)

管理沟通实务练习题-答案

《管理沟通实务》练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约哈里窗 答:约哈里窗是一种重要的进行自我认知、纠正认知偏差的工具。约哈里窗认为个体的信息可以分为公开的自我、隐蔽的自我、盲目的自我和未发现的自我。个体可以通过反馈和自我透露的方法来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和盲目区域,并探索未知区域,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客观了解他人。约哈里窗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沟通中的知觉偏差。 2、简述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 答:沟通客体策略(沟通者)、沟通主体策略(听众)、信息策略、渠道策略、文化策略。 3、简要说明提问技巧在面谈中的作用。 答:通过提问回答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阐明信息。 4、简述演讲准备所需考虑的几个方面。 答:通常演讲的准备工作包括8基本个方面:明确目的、评估自己、了解听众、明确主题、收集资料、组织演讲稿、视听辅助手段、预先试讲。 5、如果你是一位会议主席,将如何对待会议中的非正式群体? 答:给之适当的发言和表现机会,但是不能让之言行超越会议的主题,更不能任其主导甚至串改会议目标。 6、简述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的优缺点 答:口头沟通的优点是快速传递和即时反馈。其缺点在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失真的可能性。书面沟通的优点--①书面沟通具有有形展示、长期保存、法律防护依据等优点。②书面沟通更加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③书面沟通的内容易于复制、传播。缺点--①相对口头沟通而言,书面沟通耗费时间较长。 7、跨文化沟通中应注意哪些策略? 答:口头语言沟通:直接、婉约,插嘴、沉默;非口头语言沟通: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身体空间运用及沉默。 8、简述沟通的内涵 答:1. 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 2. 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需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 3. 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而不是信息本身。 4. 良好的沟通常被错误地理解为沟通双方达成协议,而不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5. 沟通的信息是包罗万象的。 沟通的内涵包括:(1)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2)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需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3)良好的沟通应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试题类型简答题、论述题

试题类型:简答题、论述题 1.如何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的阐述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理解这一总目标 3.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4.为什么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5.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6.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三个进一步解放” 7.眼下,一场剑指作风积弊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请你谈谈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

8.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1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对于这一思想的认识。 11.如何理解十八大关于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1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理解 13.为什么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4.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怎样的权力观 15.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16.为什么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

17.中国共产党建立90多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 18.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实践要求是什么 19.如何正确看待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公平正义 20.结合当前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谈如何做好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这对我们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1.当代青年如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青春业绩 22.为什么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23.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和作用的 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思修与法基 论述题答案参考 初稿

思修与法基论述题答案参考 使用说明:本参考只提供本人认为的答题要点,请同仁们帮忙补充,感谢之至,考试中要借助自己有关思修与法基的知识作补充,结合实际,只答下面的干条不能得高分!尤其是提到展开的部分更要多答,分支中括号里面的文字是可选的,也可以自行补充,以书上为准。 1、请谈谈对大学教育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大学精神) 答:一、当前时代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而当前时代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发展的黄金期,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具有大学所独有的“大学精神”,其本质特征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2、大学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完整人格和较为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使一个人更好的融入社会,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大学本身提供了很多机会可以提高我们的情操; 3、大学可以通过教育和辅导,开发我们的思维能力,大学教育不仅可以让我们懂得与将来所从事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可以让我们懂得如果去学习新知识,如何去探索新知识,掌握相对完整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4、大学教育会告诉我们如何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以及如何在未来的人生中创造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5、大学教育会教给我们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个人和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的关系,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等 6、大学教育会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新一代的,德才兼备的可靠的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素质 2、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理性爱国? 答: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理性爱国,是指在自身正常思维的指导下,通过对爱国主义深刻的理解而做出的实践行为,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重要方面之一 2、我们应当理性表达爱国感情,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不仅应当保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坚定的爱国心,同时,也要表现出一种大局眼光和创新智慧,在“经济爱国主义”,“消费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民族化”等口号和理论面前,要准确认识国家的方向和现实处境,拜托狭隘的民族主义,拒绝形式上的表演爱国,我们大学生正处在当代发展战略机遇期,要珍惜难得的和平发展的交流局面,自觉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准备 3、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防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4、我们要以自己的行动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主动承担对国家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 5、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民族事务的法律发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坚定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立足实际,坚持从自身做起,用合理的方式,符合法律的方式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 6、将爱国主义建立在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的基点之上,重视个人价值的社会实现 7、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8、积极弘扬民族精神(扬弃) 9、提高法律意识(知法懂法用法,随便扯) 10、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参与经济全球化,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 3、概述你的社会理想 答: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计,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这种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的色彩,

西方文论选读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古典的上古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美学思想是同()一起产生的。 A.古典艺术 B.古典文学 C.自然哲学 2、()是完全的社会学观点的代表。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3、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点是() A.美在和谐 B.模仿自然 C.美即功用 4、自然美学观点认为() A.模仿自然 B.美在和谐 C.美即功用 5、伦理美学观点认为() A.美在和谐 B.模仿自然 C.美即功用 6、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A.米李都学派 B.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哲学 C.坚持和发展米利都学派的唯物论和辩正法 7、把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提到唯物论认识论的高度,并强调艺术家在模仿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是() A.拉图 B.德谟克里特 C.赫拉克利特 8、《理想国》和《法律篇》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 C.柏拉图 9、《诗学》的作者是() A.休谟 B.贺拉斯 C.亚里士多德 10、贺拉斯在文论上的着作是(),,这原是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的一封信。 A.《诗艺》 B.《建筑十书》 C.《诗学》 11、标志着崇高从修辞学范围进入美学范畴贺一个新的美学范畴诞生的是() A.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B.贺拉斯的《诗艺》 C.柏拉图的《理想国》 12、西方美学思想的两大源头是() A.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第二部分信仰的中古时代和发现的近古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论美与适宜》一书中区分了美与适宜。 A.阿伯拉尔 B.圣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2、但丁最重要的文论着作是()。 A.《论俗语》 B.《神曲》 C.《新生》 D.《论美与适宜》 3、文艺复兴是从( )开始的。 A.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B.英国的伦敦 C.丹麦的哥本哈根 D.意大利的米兰 4、(3 )开了意大利文学复兴的先河。 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但丁 D.马丁.路德 5、1370—1450年是文艺复兴的(2),是文艺全面繁荣的时期。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管理沟通课程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沟通课程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 1、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行为及过程。 2、非语言沟通:指的是除语言沟通以外的各种人际沟通方式,它包括形体语言、副语言、空间利用以及沟通环境等。 3、倾听:就是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灵感受。换句话说,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寻行为。 4、冲突:一般来说,冲突可以描述为个体或组织在实际目标或所关心的事物中察觉,或经历挫折的过程。 5、跨文化沟通: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 1、面谈: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而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交换信息的活动。 2、网络沟通:指企业通过基于信息技术(IT)的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企业与外部相关关系的沟通。 3、团队沟通:“团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雇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这种工作小组内部法伤的所有形式的沟通,即为“团队沟通”。 4、会议:是群体或组织中相互交流意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常见的群体活动。 5、潜在冲突:是旨在企业和个人关系所处特定环境里潜伏者但尚未凸显出来的冲突。 1、管理沟通:是围绕组织运作而进行的信息、知识与情报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实现管理目的的媒介,也是企业有效运作的润滑剂。 2、口头沟通:管理者的口头表达,系指管理人员在经营实践中,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而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以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和过程。 3、书面沟通:是指以书面或电子作为载体,运用文字、图式进行的信息传递。 4、纵向沟通:组织中沿着组织结构直线等级进行的沟通就是纵向沟通,包括下行沟通和上行沟通。 5、横向沟通:组织中沿着组织结 构中横线进行的沟通就是横向沟通, 包括同一层次上的管理者进行的跨部 门沟通和不同部门间不同层次上的管 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斜向沟通。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信息接收 者的障碍(B、表达模糊)。 2、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0—0.5属于 (C、亲密距离)。 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纵向沟通 的障碍(C、猜疑、威胁和恐惧)。 4、组织结构中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形 式是(A、直线职能型组织)。 5、下面哪种沟通不属于非语言沟通 (D、打电话)。 6、人在一天里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是 (B、7:30~10:30)。 7、下列哪种方式不利于会议沟通形成 成效(C、会上分发会议文件)。 8、沟通是管理中的黏合剂,可以理解 为(A、沟通可以将个体与团体捆绑在 一起)。 9、商务场合行握手礼时,右手握对方 的同时左手握对方肩膀,表示(A、支 持)。 10、对于情绪性冲突,应采取何种冲 突解决取向(A、回避式)。 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信息发送 者的障碍(D、心理障碍)。 2、冲突过程大致可分为(B、五个) 个基本阶段。 3、(C、追根寻源者)类倾听者常急 于获得正确的信息,他们表现出强烈 的专注,这样往往会使信息传播者感 到发窘甚至恐慌。 4、(A、肯定性信函)信函的主要目 的在于向读者提供好消息,便于读者 正确理解,消除负面影响。 5、(D、公开冲突)冲突阶段被称为 是冲突的“行动阶段”。 6、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0.5—1.2m之 间属于(B、私人距离)。 7、以(A、合作)姿态来处理冲突是 一种十分理想的冲突处理方式。 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横向沟通 的障碍(D、不善倾听)。 9、会议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常采取 (C、头脑风暴法)。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网络沟通的优势 (C、安全性差)。 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信息发送 者的障碍(C、知觉偏差)。 2、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1.2~3.5米属 于(A、社交距离)。 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纵向沟通 的障碍(C、猜疑、威胁和恐惧)。 4、商务信函属于(A、书面)沟通形 式。 5、下面哪种沟通属于语言沟通(D、 打电话)。 6、颁奖词属于(C、口头沟通)。 7、(D、公开冲突)冲突阶段被称为是 冲突的“行动阶段”。 8、交流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的会议, 常采取( C C、头脑风暴法)。 9、商务场合行握手礼时,右手握对方 的同时左手握对方肩膀,表示(A、支 持)。 10、以(A、合作)姿态来处理冲 突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冲突处理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信息发送者的障碍包 括(ABCD)。A、目的不明B、表达模 糊C、选择失误D、形式不当 2、根据沟通所采用的媒介,管理沟通 可以分为(AD)。A、书面沟通B、正 式沟通C、非正式沟通D、口头沟通 3、团队决策的模式有(ABCD)。A、议 会讨论法B、冥想法C、头脑风暴法D、 德尔非法 4、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跨文化沟通的 障碍(ABCD)。A、语言和非语言B、 信仰与行为C、文化的多样性D、价值 观 5、个人对待人际冲突的态度有 (ABCD)。A、回避B、对抗C、妥协D、 迎合及合作 1、工作冲突的处理方法包括 (ABCD).A、否认或隐瞒B、压制或 缓解 C、妥协 D、合作 2、有效的会议的策略应注意(ABD).A、 不搞形式主义B、明确会议的目的和 目标 D、控制好会议 3、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网络沟通的优 势(ABD)。A、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B、 使工作便利化D、跨平台,容易集成 4、下列选项中,属于横向沟通的障碍 有(ABC)。A、部门“本位主义”B、

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 1.教师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要使自己的受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第二,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教师当然也需要合作和相互学习,但更多地是独立地开展工作。 第三,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成长中的人。 第四,教师职业具有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正如俗话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第五,教师职业具有工作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教师的工作价值要转化为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及学生将来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第六,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功都不可能是某一个教师的工作所能作到的。它是教师集体以及各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3.教师职业良心的含义是?其具体要求是? 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具体要求是: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4.教师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是? 答:1.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2.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3.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4.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论述题 在当代,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其构建应符合三大原则: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老师惩罚学生。关于惩罚,学生和老师各执一词。学生认为老师惩罚自己侵犯了自身的权利,给自己身心造成伤害,老师认为惩罚学生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成长。没有惩罚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吗?请结合你所学知识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和惩罚的理解。 答: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

大学思修考试简答题知识点论述题总结

1、进入大学后应树立哪些新的学习理念?要养成优良的学风应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论述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什么是法?什么是道德?试述他们两者的关系。 (1)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道德: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关系: A区别: 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调节领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的行为。 调节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B联系: 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C总结: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4、简述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内部的结构关系。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2)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 (3)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这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4)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5)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5、什么是大学?大学的精神是什么? (1) 广义的大学:泛指各种性质、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是高等学校的总称,包括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及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成人学校等。 (2)中义的大学:指那些能够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或学位教育的由多门学科、多种专业组合而成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独立设置的各类学院。 (3)狭义的大学:专指综合性大学,也就是具有较强教学、科研力量,较高教学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必须设立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的学科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判断选择题 (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将答题卡上该小题的“[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1.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

发展变化。 2.恩格斯曾说“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这是对巴尔扎克的批评。3.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4.《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称为是“德国第~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5.恩格斯虽然反对“倾向文学”,但不反对文学倾向。 6. 英国的“救世军”是农民阶级的宗教慈善团体。 7.《城市姑娘》是哈克奈斯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作品。8.恩格斯曾指出“浪漫主义的最伟大胜利”是巴尔扎克的最重大的特点之一。9.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10.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著名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的男主人公。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成于 ________年9月。 1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代表作有《哈姆雷特》、《麦克佩斯》、《李耳王》、《________》。13.1838年,英国掀起了向国会请愿的运动,史称________运动。 14.被恩格斯称为“革命的平民”的是l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领袖________。 15.《神曲》的作者是________。 16.被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的是古希腊悲剧作家________。 17.《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 ________、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18.沙皇的“沙”字,是由拉丁文——转化而来的。 19.“一切左拉”指________主义文学流派。 20.19世纪初叶,以欧文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流行,他们的理论脱离工人运动,是建立在________主义基础上的。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

管理沟通部分考试试题及答案

1、(1)公告、通告、通知、通报的区别。(2)请示和报告的区别。(3)会议纪要和会议记录的区别。 (1)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特点:①任何机关单位都可制发;②对一定范围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发出的;③内容业务较强,比较具 体;④公布对某项事项作出规定或限制,以便一定范围内的有关单位、人员 知道,自觉遵守。⑤可先用公文形式发出,再考虑粘贴或登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单位的公文,转发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公文;发布规章; 传达要求下级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员工的职务任 免和聘用。特点:适用范围广,文体功用的晓谕性强,行文时间性最强。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通知与通告的区别:①通告的对象比较广泛,不特别指那些单位、那些 人;而通知的对象都比较具体。②由于通告的对象是泛指的,所以被通告者 的名称可以不写;而通知则必须写接受的单位或个人名称、姓名。③通告一 般张贴在公告板上,而通知多在特定范围内传阅,较少张贴。 通报与通知区别:①让对方了解上级指示的精神用通知,欲以具体的典型事例、实际情况来教育有关人员用通报。②通报是上级机关下发下级机关,通知可以 在平级机关之间使用。 (2)答:①行文目的和作用不同。请示是下级机关对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办法、方案等请求指示和批准,属于期复性公文。报告则是汇报工作、反应情况、沟 通信息,是陈述性公文,不要求上级批复。②受文机关处理不同。番薯请求,受文 机关均应及时批复,对请示的问题明确表态,批准或是不批准,或作出新的指示。 报告则不同,它主要是向领导机关或领导人提供情况并不需要批复。③行文时限不 同。请示必须在事前或事中,即是请示,必须待批准而后执行,如果在事后(需要 请示而在事后,已不能叫请示,而应叫报告),就是“先斩后奏”,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是绝对不允许的,是违反组织原则的。报告则不然,可以在事前或事中,更多 的是在事后。④主送机关有所不同。请示需要批复,主送机关只能是主管该项业务 的一个上级机关,其他有关机关只能抄送,忌讳多头主送,更不准在批准之前同时 下发。报告可以同事送几个有关上级机关,也可以同时下发所属单位。请示和报告 都应遵守逐级行文原则,但请示更为严格。⑤结尾用语不同。常见的请示结尾用语, 如“妥否、请指示”,“当否、请批示”等。报告一般不需要有期复性的结束语,事 毕文止即可。⑥文体的结构和内容容量不同。请示必须遵守一文一事制度,内容单 一文字较短,结构比较简单。核心内容是两部分,前述请示缘由,后叙请示事项。 报告则不同,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以一文多事,行文可短可长,遇到事多文长的报 告,文章结构也变化多样。 (3)答:会议纪要是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一定事项的一种公文文种。印发会议纪要只限于日常工作会议,对于大型的会议和专业会议,因为都有正式的文件和决议, 一般不再印发会议纪要和绝版事项通知之类的文件。而会议记录是会议实况的真实 记载和客观反映,无论会议规模大小都应有会议记录。 2、秘书如何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答:作为秘书,应该做好与同事的沟通。诚恳是与同事沟通的第一要素。与同事沟通前,要有合作和坦诚的态度,这样别人才会有诚意。我们做的还有就是决定想要别人如何对待自己,然后,用这种方式去对待他们。如果想要得到对方的尊重,那么自己首先要尊重对方。同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不要谈太多与自己私事有关的事情多找找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对自己感兴趣,却忽略别人的感受。与别人谈话,多说“你”,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相反他会帮自己获得对方的好感,是自己同别人的关系左右逢

简答题及论述题

【简答题及论述题】 1.《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2.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3.分析《国殇》第一段,全景鸟瞰,局部特写,动静结合的特点:(1)第一段写激战。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境的壮阔场面,有鸟瞰全局之势。②在此背景下描写敌我短兵相接:陷入泥潭的战车、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2)第二段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前段为后段的铺垫,后段为前段的升华。外形描写与精神赞美相结合。 4.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怎样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1)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2)表现为: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5.《冯谖客孟尝君》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1)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2)扬:而后收债于薛,市义而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可见冯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 6.分析《项羽本纪》项羽形象的性格特征:(1)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场景,刻画了项羽缺乏智谋、勇武粗豪的性格。尽管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无敌,不可一世,然而,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鸿门宴上由于寡断少谋,轻易放走了敌手,导致日后自刎乌江的悲剧。(2)作者在极写项羽豪霸之气的同时,也未忽略对他内心矛盾与痛苦的刻画。在陷入垓下重围之中,项羽夜饮不眠,慷慨悲歌,涕泪并下,这些情节和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显得丰满而有立体感。 7.分析“霸王别姬”的情节对于丰满项羽形象、增强文章悲剧气氛的作用:(1)“霸王别姬”充分表现了项羽面临失败的复杂心情。通过夜饮、吟唱、泣下等细节描写,可见他对难以逆转败局的痛苦,对天时不利的愤激不平,以及对虞姬的依恋不舍。(2)展现了项羽隐于粗豪形表之后的沉重的内心世界,让人看到了项羽性格的另一些侧面,同时也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 8.分析《苏武传》中苏武形象:《苏武传》是《汉书》中写得极为生动,富有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1)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而又不为所屈,奋力抗争。(2)他对于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以断水绝粮相通等手段一一从容处之。在受审讯时他以自刎对之,义不受辱,最后匈奴欲以冻饿置之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只是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3)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节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 9.分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兰芝、仲卿的形象,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差异:(1)兰芝:知书识礼,勤劳能干,忠于爱情,不能忍受无理逼迫,对事情有清醒的认识,有反抗性;(2)仲卿反抗性逊于兰芝,对问题的认识远不如兰芝。10.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点:(1)隐约曲折的表达方式。(2)引用《诗经》成句,巧妙表达自己的愿望。(3)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参见前:《短歌行》第8题具体说明】 11.曹丕《燕歌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1)萧瑟悲凉的秋景烘托凄清寂寞的氛围,燕雁南归对照丈夫不归。(2)秋夜景色,牵牛织女,表达无限悲伤。 12.分析曹植《赠白马王彪》借景物抒写情思的表现手法:(1)第二章受淫雨影响,路途险阻难行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京城的依恋,对前途的忧惧。(2)第四章写初秋原野的萧条,抒发凄凉孤独之感。(3)“归鸟”“孤兽”情景交融,感物伤怀,抒发生离死别的悲哀。 13.分析曹植《赠白马王彪》艺术特点:(1)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2)比兴手法的运用。(3)章与章蝉联的顶针形式。(诗除第一、第二章外,为首尾相接的辘轳体。如第三章结尾:我马玄以黄;而第四章开头:玄黄犹能进;结尾:抚心长太息;第五章开头:太息将何为。以此类推,构成辘轳体) 14.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以涧底松、山上苗的对比发端,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人间不平现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了门阀制度下庸才盘据高位,英俊屈居下属的不合理现象,为古今受压抑者鸣不平。 15.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描写田园风光的特点,表达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1)质朴、宁静、平和,充满生活气息。(2)热爱田园,田园生活悠闲,与官场的丑恶、纷扰成为鲜明的对照,回到田园的诗人无比喜悦。 16.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开头“心远地自偏”四句的哲理:心远地偏,重在把握自我。内心超脱。远离争名夺

2019年4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简答及论述题(含答案)

2019年4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简答及论述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构成中国特色和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 【答案】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 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考点】法律部门 27.宪法的特征 【答案】 (1)宪法规定了最根本的内容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提议:人大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通过:全国人大代表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 【考点】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具体包括: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9.爱国主义主要含义和内容 【答案】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情感,思想,和行为。具体包括: (1)最基本的内容: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2)首要表现:热爱故土河山 (3)集中表现:热爱骨肉同胞 (4)重要内容:热爱灿烂文化 (5)必然政治要求:热爱自己的国家 【考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0.简述形成个人良好品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 【答案】 (1)个人良好品德修养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2)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 (3)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4)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个体精神境界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完善,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考点】个人良好品德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联系实际论述实现社会价值中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贡献越大,他实现的社会价值就越大。

西方文论试题库

《西方文论》 一、填空 1、新古典主义有着共同的基本主张,即“”、“”、“严守规范”、“服从古典”等。 模仿自然、崇尚理性 2、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构成的,美就是。 数、和谐 3、《判断力的批判》的作者是,《美学》的作者是。 康德、黑格尔 4、柏格森认为,实在,就是“”或“”,只能用直觉把握。 绵延、生命冲动 5、伽达默尔把作品的存在视为与的相遇,参与者和历史流传物的攀谈。 解释者、原始文本 6、文化诗学注重以、的诗学的眼光分析一切文化本文。 虚构性、想象性 7、布瓦洛认为艺术创作中人物必须、。 定性化、类型化 8、在建立民族文学的问题上,歌德认为文学是的,又是的。 民族、世界 9、唯美主义的传播因其和适应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心态。 反叛性、纯美要求 10、《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拉辛与莎士比亚》的作者是。 泰纳、斯丹达尔 11、《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是,《存在与虚无》的作者是。费什、萨特 12、中世纪已经有了较为成形的阐释《圣经》的和考释古典文献的。 释义学、文献学 13、狄德罗强调戏剧要,提出了戏剧的。 拥抱现实、情境说 14、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文学的功能在于:、和判断生活。 再现现实、说明生活 15、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由、和超我组成。 本我、自我 16、《真理与方法》的作者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作者是。 伽达默尔、本杰明 17、卡勒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应着眼于,读者的。

文学能力、阅读行为 18、柏拉图提出了、两大文艺政策。 驱逐诗人、文艺法制化 19、《诗的艺术》的作者是,《新科学》的作者是。 布瓦洛、维柯 20、叔本华宣称世界是我的,世界是我的。 表象、意志 21、维柯认为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都经过三个大的时代:、和人的时代。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 22、英美新批评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提出了、、悖论、反讽等理论概念。含混、张力 23、费什认为文学作品是,阅读是个。 活动艺术、事件 24、灵感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另一条是。 神灵凭附、灵魂回忆 25、在康德看来,审美活动是一种与无关,不以概念为前提的“的合目的性”活动。 功利、无目的 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是,《悲剧的诞生》的作者世。 叔本华、尼采 27、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及相关的主张。 文学的科学性、陌生化 28、后现代主义的弊端是极端的、的倾向。 非理性、非价值化 29、荣格认为文学作品类型可以分为:和两种。 心理的、幻觉的 30、亚里斯多德把知识分为三类:理论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创造性知识 31、康德认为艺术天才具有、、和不可传授性的特征。 创造性、典范性 32、尼采用和两个象征形象来阐述他对艺术的基本观点。 酒神精神、日神精神 33、《叙述的方式》的作者是,《盲视与洞见》的作者是。 热奈特、德曼 34、西苏提出了的口号,强调妇女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 描写躯体、思想 35、“卡塔西斯”(katharsis)罗念生译为“”,朱光潜译为“”。 陶冶、净化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管理沟通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案例分析 1、跨文化沟通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有一家大公司,该公司的员工来自2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干差万别使员工平时的沟通很不顺畅,误解抱怨和纠纷不断。于是人力资源部的培训经理就对这些员工进行集中培训。 考虑到这些员工大都是新雇员,培训经理首先向他们介绍了公司发展的历程及现状,并向他们解释员工守则及公司惯例,然后做问卷调查。该调查要求这些员工列出公司文化与母语国文化的不同,并列举出自进公司以来与同事在交往中自己感受到的不同,还要写出个人对同事、上司在工作中的心理期待。 问卷结果五花八门,其中最有趣的是,来自保加利亚的一位姑娘抱怨说,她发现所有同事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反对,而在保加利亚则刚好相反,所以她很不习惯。公司一位妻济小伙子则写道,公司总裁来了,大家为表示敬意纷纷起立,而他则条件反射地坐到地上,因为在悲济表示敬意要坐下。 培训经理将问卷中的不同之处一—分类之后,再让这些员工用英语讨论,直到彼此能较好的相互理解在各方面的不同之处。 经过培训,这些员工之间的沟通比以前顺畅多了,即使碰到障碍,也能自己按照培训经理的做法解决了。 问题1:结合教材和本案例,说说跨文化商务交流有哪些障碍? 问题2:面对跨文化商务交流的障碍,其中的一个对策是搞好跨文化培训,案例中的培训经理所做的跨文化培训就非常成功。请你分析:培训经理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问题3:有效的跨文化商务交流的目标是实现文化认同。如果是你,除了做跨文化培训外,还可以通过哪些策略实现文化认同? 正确答案: 问题1:结合教材和本案例,说说跨文化商务交流有哪些障碍? 文化符号(语言与非语言)体系差异 文化规范体系差异 文化认知体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差异 文化光环效应文化触角效应 问题2:面对跨文化商务交流的障碍,其中的一个对策是搞好跨文化培训,案例中的培训经理所做的跨文化培训就非常成功。请你分析:培训经理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1,认真分析并准确把握了培训需求:员工沟通出现的问题,主要源自跨文化沟通的障碍。而跨文化沟通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语言和非语言、信仰和行为、文化的多样性。 2,宣贯了公司的统一的价值观:首先向员工们介绍了公司发展的历程及现状,并向他们解释员工守则及公司惯例,为在全体员工之间形成一个通用的价值理念奠定基础。 3,分析了问题的致因:通过问卷调查和员工之间的深入交流,发现并解决因为语言、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造成的公司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障碍。 4,选择用英语讨论:彼此能较好的相互理解在各方面的不同之处。 5,授之以渔:即使碰到障碍,也能自己按照培训经理的做法解决了。 问题3:有效的跨文化商务交流的目标是实现文化认同。如果是你,除了做跨文化培训外,还可以通过哪些策略实现文化认同?

心理学题库--简答题.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试卷一 简答题 1.简述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2.简述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教师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育、教学及自身的发展。心理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教师通过掌握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能自觉地实施有效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能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心理保健、预防某些心理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健康心理进行及时指导与纠正,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3)教师掌握心理学原理,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2.结合实际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3)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4)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5)联系实际。

试卷二 简答题 1.简要说明注意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意识倾向特征,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对象。 (2)特点:①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 (3)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 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2.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 (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①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②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③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随意注意。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5)个性特点:对性格、意志品质的依存性。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3.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因素: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 (1)刺激物的新异性。 (2)刺激物的强度大小。 (3)刺激物与背景对比的差异大小。 (4)刺激物的变化和运动。 主观因素:人本身的状态 (1)符合主体的需要、兴趣和期待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2)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 (3)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