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赏析选择题

满江红赏析选择题
满江红赏析选择题

满江红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 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描写春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

C.“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D.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3. 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B.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C.“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D.这首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4. 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句中终破楚指的是词人想冲破家庭的牢笼。

B.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此句写词人虽然过着贵妇的生活,但她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

C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禁不住伤心落泪。

D.这首词格调高昂,语言刚建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心情。

《满江红》(秋瑾)答案

《满江红》(秋瑾)答案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这首词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 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 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 笼,另一方面叹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作为一位失败的英雄,项羽犹能于失败中保持自我慷慨悲壮的英雄本色,然软弱腐败的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如此江山》)束手无策,一退再退,其窘态实在可悲可叹! ) ③“不因人热”,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表明自己虽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音可交。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 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三、1. 空有对故乡浙江绍兴的思念。2.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3. 寻找,寻觅。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中考指向标”答案 1.(1)在。(2)擦拭。(3)空,白白地。(4) 苦,恨、遗撼。侬,音nónɡ,我。强(qiǎnɡ)派,强行指定。 蛾眉:指女子。 (5) 肝胆:指真诚的心。 (6) 莽:草木深邃的地方。 2.(1)民主革命志士(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鉴湖女侠(2)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3)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4)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5)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6)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7)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上阕写佳节美景,并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上阕写明丽秋色,并表现自己的矛盾心理。)下阕由慷慨激昂的自白到知音难觅的悲叹再到寂寞自伤的痛苦,层层推进,将一个“梦醒后无路可走”的女词人形象活画出来。 4. 表现中秋景色的清秀明丽,用典含情,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表现喜悦之情的内容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表现冷落之感的句子,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有佳节独寓客栈、青春蹉跎无可奈何的失落感怨幽之情。 5.略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习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 【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1、分析:C《满江红》是词牌名。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2、分析:C 运用了类比手法。 三、简答题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1、答: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3、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3、答: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 导读:原文: 满江红·暮雨初收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翻译: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满江红字词解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格调沉郁激昂,前

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⑵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⑶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⑷苇风:吹拂芦苇的风。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⑸几许:有几个。短艇:轻快的小艇。 ⑹遣:使,令。行客:词人自谓。回程:回家的路程。 ⑺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 ⑻漠漠:弥漫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⑼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桐江畔。 ⑽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 ⑾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 ⑿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王粲初依荆州刘表,未被重用,作《登楼赋》,以抒归土怀乡之情。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

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_0

秋瑾满江红赏析300字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

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本来她还想得到丈夫的谅解,志同道合,做一番事业的。但这一打,却打醒了她的痴梦,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封建囚笼的生活,于是她下决心于1904年春,离开了共同生活8年的丈夫,把儿女送回绍兴她娘家母亲照养,她自己只身独自东渡日本,在日本她结识了陈天华等进步人士,并参加了同盟会,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后来派她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工作。她和安庆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动,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死时年仅33岁,她是我国辛亥革命最杰出的一位女革命家。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

《满江红.小住京华》练习及答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习题】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3、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4、“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答案】 1、分析:C《满江红》是词牌名。 2、分析:C 运用了类比手法。 3、答: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答: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5、答: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小住京华》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性默写、选择题 【原词】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C )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解析】C《满江红》是词牌名。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解析】C 运用了类比手法。 3、下列对《满江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写京城的气候特点。前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既有冲破家庭牢笼的兴奋,也有寓居客栈的愁苦。 B.“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写国家和个人的处境。前句化用“四面楚歌”这个典故,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后句表达对在浙江时那段贵妇人生活的留恋。 C.下片前四句,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表达了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凸显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D.全词以抒情为主,在抒发悲情的同时,显露出刚烈女性特有的英雄气质。上片和下片之间,语意贯通,而下片表现出来的情感愈加悲愤和壮烈。 【解析】B “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的是词人对贵妇人生活的厌恶和不屑。B项中“后句表达对在浙江时那段贵妇人生活的留恋”赏析有误。

《满江红小住京华》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满江红.小住京华》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主题思想】 《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

岳飞满江红赏析

岳飞《满江红》赏析 岳飞《满江红》赏析 [b]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b] ——————————— [b]【注释】[/b]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b]【译文】[/b]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b]【赏析】[/b]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

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注释】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主题思想】 《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习题】 一、赏析选择题: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C )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满江红(秋瑾)

满江红[1] 秋瑾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 向。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 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 感人。 小住京华[2],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3]。四面歌残终破楚[4],八年[5]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6],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7]!算平生肝胆[8],不因人热[9]。俗子胸襟[10]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11],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2]! [1] 秋瑾(1875—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东渡后改名瑾,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曾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 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1907年春,到绍兴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事泄被捕,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这首词作于1903年秋词人寓居北京期间。词中表现了作者身不甘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激越愤慨之情,充溢词间。 [2]京华:指北京。 [3]秋容如拭:秋季的天空,明净得就象用布刚擦过一样。 [4] 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里用“四面楚歌”典故,感叹列强侵略,清廷腐败,中国前途危险;也叹自己冲破家庭束缚的艰难和孤单。下句意谓八年来远离故土,只能空想故乡浙江的风味。 [5]八年风味:词人从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此词,恰为八年。[6]苦将侬、强派作娥眉: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苦,恨、遗撼。侬,我。强派,强行指定。蛾眉:指女子。 [7]烈:刚烈。 [8]肝胆:指真诚的心。 [9]不因人热:不靠人。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其他版本亦作“因人常热”,意思是因别人而热,表明自己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知己。 [10]俗子胸襟:庸俗之辈的胸怀。[11]莽红尘:指尘世。莽:草木深邃的地方。红尘:人世间。 [12]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自伤沦落而泪湿青衫,秋瑾于此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词】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主题思想】 《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习题】 理解性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参考答案】 1、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满江红》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满江红》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译文]有志男儿不要随随便便,把青春年少抛弃,等两鬓苍苍再空自悲戚。 [出典]南宋岳飞《满江红》 注: 1、《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注释】: 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南宋后始见于平韵体)。 怒发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凭:倚靠。 处:时候。

抬望眼:抬头纵目远望。 三十:指年龄。 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八千:言征途之漫长。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举其成数而言。 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 雪:洗雪。灭:平息,了结。 长车:战车。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为金人所在地。缺:指险隘的关口。 缺:山口。 朝天阕:朝见皇帝,指回京献捷。天阕,皇帝的宫殿。 3、【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

《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主题思想】 《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C )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解析】C《满江红》是词牌名。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解析】C 运用了类比手法。 3、下列对《满江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写京城的气候特点。前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既有冲破家庭牢笼的兴奋,也有寓居客栈的愁苦。 B.“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写国家和个人的处境。前句化用“四面楚歌”这个典故,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后句表达对在浙江时那段贵妇人生活的留恋。 C.下片前四句,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表达了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凸显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D.全词以抒情为主,在抒发悲情的同时,显露出刚烈女性特有的英雄气质。上片和下片之间,语意贯通,而下片表现出来的情感愈加悲愤和壮烈。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作者】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原名闺瑾,字璇卿,号旦吾,后改名瑾,自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一生留下许多著作,皆收于《秋瑾集》中。 【背景】 《满江红》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1903年,丈夫王子芳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之后写下了这首《满江红》。 【主题思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秋瑾《满江红》练习题(含答案)

【练习】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2分)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 4.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5分) 【答案】 1.C 别号是鉴湖女侠 2.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3.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4.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3分) 5.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满江红柳永诗词赏析

诗文赏析练习(一) 《满江红》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蔬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天将暮时,又下起雨来了,雨一歇,夜幕就已降临船泊江边,江水是那样澄静,对面岛屿上,水蓼疏淡如烟,阵阵苇风,带来凉意(蓼是蓼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大多生长在水边)水蓼和芦苇都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在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萧索”是风吹芦苇之声。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 从“几许渔人飞短艇”始,词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写的是天更加黑下来,渔人们驾着小舟,匆匆回到村落中去;那舟上的点点灯火,闪耀在夜空里,映照在江水中,在黑暗中向前飞行。“几许”犹云多少。黑暗中,一切都看不见,惟见灯火闪烁,才知道这是渔舟,尽载灯火”四字,点出渔舟夜归之神。 这里的动,反衬出整个环境的静寂,因为只有在静寂黑暗中,飞动的灯火才显得特别鲜明。渔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果实回到家中,心情是喜悦的,“飞短艇”的

“ 飞”字,就表现出他们的喜悦心情,这又更加反衬出在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三句。“回程”指由原路回去。渔人的家庭生活的欢乐,使作者更加感到自己的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 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下片几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从烟、波、山着笔,语简意丰,最是传神。写的是词人一早醒来,见船沿桐江再向前行,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桐江上空,腾起一阵广漠浓密的晨雾,江中碧波似染,岸边峰峦如削;船过严子陵滩,只见白鹭在船尾飞翔,鱼虾在船旁跳跃。“鹭飞鱼跃”,亦在写江上环境之清幽和生物的自适情趣,从而引发作者对于游宦生活的厌倦情绪。 “ 游宦”二句,情绪一抑,兴起哀叹。“ 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游宦生涯既是如此,自然便兴起归隐于云山泉石之间的意念,况是早有此愿。看到这桐江的美丽景色,缅怀古代的严光,这种想法变得更加强烈,所以末尾即以渴望归隐的感叹作结。“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因为平仄、要求,故改“行”为“乐”,用以代指作者对飘泊生活的怨恨和怀乡思归的心情。 柳永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只做过余杭县令、盐场大使、屯田员外郎一类小官,死后由别人出钱埋葬,景况极为凄凉。在这“ 归去来”的悲叹声中,实在饱含着无限辛酸。整个下片是回叙白天旅途中之所见并抒发由此而生的感慨。 答案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的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满江红小住京华》习题及答案

《满江红.小住京华》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C )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解析】C《满江红》是词牌名。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解析】C 运用了类比手法。 3、下列对《满江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写京城的气候特点。前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既有冲破家庭牢笼的兴奋,也有寓居客栈的愁苦。 B.“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写国家和个人的处境。前句化用“四面楚歌”这个典故,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后句表达对在浙江时那段贵妇人生活的留恋。 C.下片前四句,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表达了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凸显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D.全词以抒情为主,在抒发悲情的同时,显露出刚烈女性特有的英雄气质。上片和下片之间,语意贯通,而下片表现出来的情感愈加悲愤和壮烈。 【解析】B “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的是词人对贵妇人生活的厌恶和不屑。B项中“后句表达对在浙江时那段贵妇人生活的留恋”赏析有误。 三、简答题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3、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答: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