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马尾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5.1发生程度

松毛虫发生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与虫情级和树冠级对应关系

5.2成灾标准

针叶失叶率60%以上或树木死亡率3%以上即为成灾。

6.2线路踏查

沿林班线、林道、公路、铁路等线路调查,目测发生范围、危害状况,发现虫情或灾情应立即详查。

6.3标准地调查

6.3.1确定调查区

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区。重点调查虫源地、常发区或易发区(上一代发生地的边缘地带)。

6.3.2调查方法

每个调查区设1个~2个标准地详查,标准地面积一般为0.2 hm2(50 m′40 m),采用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法抽取20株样株详查。调查发生地点、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虫态、虫龄、针叶被害程度和林分因子。

7.4发生范围预测

成虫的迁飞距离一般在1000 m以内,以300 m内最多,最远可达2000 m;1 d 内最远迁飞600 m。生产中可根据成虫飞向、飞行距离、光源、被害程度及松林分布情况等预测发生范围。

a)加强虫情监测,严密监视虫源。

b)实施抚育管理、补植补造和营造混交林,改造虫源地。

c)接种式喷施白僵菌。

d)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

8.1.2.2发现虫源地虫口显著增高,可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

a)喷施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制剂。

b)喷施灭幼脲等仿生制剂。

8.1.3安全区

实行保护生态条件,加强虫情监测,保持低虫口密度的策略。

8.3对策要求

8.3.1增殖阶段低虫口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8.3.3药剂防治应在幼虫4龄前进行。药剂、机械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作业者及人畜、鱼类、经济昆虫的安全。

9.2无公害防治

9.2.1保护和释放天敌

9.2.1.1保护天敌

通过直接保护措施、增加天敌食料、林业技术等保护天敌。

9.2.2生物制剂

9.2.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施菌量15万亿~45万亿孢子/hm2。中温高湿时,采用飞机或地面喷粉或低量、超低量喷雾,地面人工放粉炮;预防性措施可采用人工敲粉袋、放带菌活虫等方法。干旱少雨季节不宜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