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哲学现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学观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静态的、绝对主义的数学观逐渐为动态的、易谬的数学观所取代。随着新的数学观的形成就意味着数学教育教学观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本质上来说,数学教学就是一种数学活动,教学不应看成一系列静态的现成结论的传授,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更应培养学生“好问、敢想、敢悟,善于批判,善于交流”的学习习惯,注重知识的生成,注重举一反三,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知识建构者。

一、建构主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966年提出的。他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认为人们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逐步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

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自己的知识建构者,学生的主体性是他们作为学习者所天然具有的。

(一)建构主义理论视觉下的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是拿来便用,而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二)建构主义理论视觉下的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他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三)建构主义理论视觉下的学习者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及以往的学习中,学习者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对所有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

二、建构主义教育教学观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数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这主要是由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数学知识体系的结构性所决定的。?有人指出,数学抽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建构的活动,数学的研究对象正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得到建构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中小学生,其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维水平还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的阶段。针对这些特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即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建构主义基本理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基础与条件进行“死板式”的灌输,而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

从原有的知识中“举一反三”生长出新知识。教学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加工与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呈现者与主导者,而应是知识的引导者,注重学生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丰富或调整学生的理解与经验。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交流与质疑,批评与纠正,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

(一)注重课前准备,创设参与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建构性,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出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当“基石”的作用,在学习一开始,教师应铺垫合适的基石使学生作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创造学生课堂参与情境的基础。课前,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制定授课计划前,需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对选修课程的掌握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在课前复习布置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设置问题,留下悬念,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也是强调课前准备与下节课内容的关联度,在以往经验与新知识中建立起有效联系,以便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二)开展情景式课堂教学,倡导体验式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感受和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它强调学生自行获得知识的实践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合

在数学建构教学观理论指导下浅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建构教学观理论指导下浅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有效的建构数学知识,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标签:建构主义问题情境 一、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本是一个哲学概念,在艺术,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构造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认识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自己的经验能动的建构起对客体的认识。在教育学中人们称之为建构学说。其基本观点是:(1)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消极接受的。(2)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不是去发现一个独立于他们思维之外的先在的知识世界,而是重新组合自己的经验世界,去建构起一个新的认知结构。(3)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不是认知主体的个体行为。总之能动性、建构性和社会性是建构学说的三要素。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其中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 二、数学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概括来说,数学建构教学观的五个基本观点是:(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是认知行为的主体,而教师是行为的主导;(2)数学知识不应看成是与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毫无联系的东西,也不应是按年龄分发的”定量物质”,传授怎样的数学知识和传授多少,不仅要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且要适应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建构活动。(3)学习不应是一个被动消极从外界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4)教师的传授不应是从书本上力图明白准确无误地搬运知识的过程,他应是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价者。(5)有成效的数学建构活动应建立在”―问题解决”的原则上,即总是由问题的提出甚至从学生思维误区开始,引入概念冲突,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再创造,以及對社会建构的参与,获得问题的解决。把上述五个方面简称为:(1)主体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建构原则;(4)主导原则;(5)问题-解决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

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养的机会。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我有幸前往南京向名校进行学习。我们参观学习了北京东路小学,石鼓路小学和行知教育基地,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 “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 ,任何一次学习活动,都可以获得不少教学经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北京东路小学”的语文绘本课,让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 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她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课堂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能最大

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 “石鼓路小学”精彩的美术课堂,让我体会到美术课堂带给我的惊喜与灵感。教师能够很好的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美术课更加灵动,使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发挥场地,培养了美感。 “石鼓路小学”的数学课堂也很成功,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新知,更重要的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新知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新知时不是急于告诉学生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去观察、探索,并重视学生用语言表述。这样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发现、掌握年月日的知识。 三、朴实大气的课堂。 “行知基地“是行知小学依托自己的实验农场,整合乡村资源,创立了由南京市教育局挂牌的行知基地,系统开发了“学农”、“学军”、“学陶”等课程。学生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体验自然,是教育方式的创新。杨校长讲到的花苞心态,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花苞只是时间未到,也许开放时比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思茅三小刀荣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练习中,不可避免的有些学生会做一些不应该做的操作,例如玩游戏。Windows中自带的小游戏足以吸引他们。当然这个教师不应提倡,但是否应该严厉批评或采取惩罚性措施,我觉得也没必要,事实上,他们能把游戏从Windows的备份文件中安装出来,已经经过了一番探索而且具备了添加Windows组件的能力。为了避开教师的眼睛,学生经常在教师不注意时玩游戏,当教师靠近时,他们会最小化或关掉程序,切换到其他界面,而在许多时候,手忙脚乱,不是鼠标点不中按钮就是窗口标题栏缩进屏幕顶部无法关闭被发现。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教育外,还可以将计就计,教会他们用“Alt+F4”组合键或在任务栏上右击窗口按钮关闭,还可以介绍用“Alt+Tab”键进行界面切换。我想这几项操作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

学生偷着打游戏,不必特别担心这个问题,只须在学生练习时增加巡视频率,就可大大减少其概率。只是通过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情况,在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书本知识,对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有一定的效果。在宽容中的情境中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指法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完整版)(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全息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即: 一、口算,训练思维 每天至少进行2分钟口算,2分钟应该练习多少道呢,县里六年级口算比赛5分钟110道题,依次五、六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40道题;三四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30道题,一二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20道题。训练形式多样化,建议采用口算卡、课件展示学生快速写答案这样的形式,可以面向全体。检查组随机进入各班与教师和学生座谈,问:你们参加过口算比赛吗?你们口算怎么训练的?以什么样的形式训练的?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回答这些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情境一是教材自然呈现的情境图,二是教师可以适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这里注意教师要隐去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疑问有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发现图中数学信息,进而提出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归类、适当肯定,适时引出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重点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三、建立模型,启迪理解完善思维 基本环节是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思考探究(生本教学中叫个人自学或独学)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针对要探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演算、推理等多种方法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此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切忌问题一出就让学生讨论。 小组交流(生本教学中叫小组讨论或对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这环节一定要落实,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表达、倾听、质疑、交流,分工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小组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探索意识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数学以提出数学问题为起点,经过观察、发现、试验、猜测、验证、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性活动,成功的解决问题、并应用于实践,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常识与反思: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如何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尝试重组教材,设置一个与新旧知识相衔接的问题情境,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渴望得到答案。如在教学“小括号“时,先复习“8+6×5”与“6×5+8”两道算式,弄清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王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学生列式“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在做乘法,对吗?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解先算括号的道理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产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实现再创

建构主义数学观的理解 章幸辛

建构主义数学观的理解章幸辛 发表时间:2012-10-19T10:10:00.82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专页)》2012-2013学年第四期作者:章幸辛[导读] 建构主义自1987年正式出现于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以来,它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受到广泛重视,成为1989年到2000年数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6至ICME-9)关注的问题之一,进而成为数学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章幸辛 建构主义自1987年正式出现于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以来,它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受到广泛重视,成为1989年到2000年数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6至ICME-9)关注的问题之一,进而成为数学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些重要的数学教育研究项目公开宣布采用建构主义观点,如荷兰弗罗?登文就明确表示:建构主义与他们关于数学教学的理论是相通的。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就形成了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和数学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1.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实质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实质是:学生通过对数学对象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数学对象的意义。而“思维构造”是指学生在多方位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意义。首先要与所设置的情境中多种因素建立联系。其次,要与所进行的活动中的因素及其变化建立联系,还要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建立联系,这种建立多方面联系的思维活动,构造起新知识与各方面因素间关系的网络,从而最终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有外部的操作活动,也有内部的心理活动,还有内外的交互活动,但主要是内部的心理活动。 这种思维构造的过程,是主动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最终所建构的意义固着于亲身经历的活动背景,溯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扎根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的传授实际是向学生的头脑中嵌入一个外部结构,当这个外部结构缺乏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机联系而对其难以寻找、难以辨认时就会造成主体无法建构新知识的心理歧义,当主体被迫记住它的意义时,就仅仅是一个相对孤立主体的嵌入,机械学习就这样产生并恶性循环下去。 2.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的主要特征 从以上分析可知,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思维构造的自主活动过程。是学生自身智力参与而产生个体体验的过程。所以离开了“自主活动”、“智力参与”和“个人体验”就很难真正在心理上获得数学对象的意义,因此,“自主活动”、“智力参与”、“个人体验”就是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的主要特征。 个人体验,包含语言成份和非语言成份,当完成某个数学新知识的建构时,其语言表征(学习活动中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仅仅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外部形式,除此之外,还有不能以外部形式表现出来的非语言表征,如:情节表征(学习活动中的视觉映象或其它映象),动作表征(学习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等,它给予语言表征有力的支撑。这就是说数学认知建构是语言和非语言的双重编码。这些语言的、非语言的编码或表征,使主体获得了数学对象的丰富、复杂、多元的特征,即是主体获得的“个人体验”。 智力参与,就是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都参与进去。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数学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过程,或是“同化”,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scheme,又称认知结构)”中;或是“顺应”,顺应即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但都立足于学生智力参与的自主行为。 自主活动,是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学生的自主活动,第一是活动,第二是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活动是语言、非语言表征的源泉,最初表现为外部的活动如“协作”、“会话”。在主体自身的智力参与下,外部活动内化为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从中产生个人体验。“学习共同体”影响“个人体验”的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智力参与为前提,又以个人体验为终结。 二、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是对数学教学的本质及其功能的认识,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教师要以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为依据,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以确保意义建构目标的实现。 1.学地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在建构主义观点下,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构造”的过程,其学习特征要求教师角色转换,即由“主角”转变成“编辑”“导演”。教师是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师生行为所引起的效果进行预测,并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为教学过程形成整体的科学设想。建构主义认为,假设反省是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体验情境、从事解决问题活动、评价在解决问题中的得失成败。为此,教师应努力构建问题、协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数学场所,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环节,应努力培养出一个好的“数学学习共同体”,该集体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具有民主和谐气氛。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良好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示范”展现出“活生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揭示知识的内涵。另外,应运用合理的切实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数学认知建构。 2.数学学习的意义建构 数学对象主要是抽象化的思想材料,数学建构活动不应理解为在学生头脑中机械地重复或简单地组合(即“还原”),而主要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即把这种抽象化的思想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纳入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对此,教师应注重情境性教学,使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并消除已有的“素朴观念”(naive conception,指日常生活中的观念)和已有的经验对新知识学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同时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促进意义建构。 3.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包括学习前)的真实思想(数学思想)观念(数学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自从来到小学任教以来,我才发现:不仅是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同一个行业的不同阶段工作方式也有着如此明显的不同。所以现在我只能算是一个新手,在数学教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经验。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学习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跟学生相处之道,因此工作十分的忙碌辛苦。但这几年也是我教学生涯最快乐的。真正进入工作的状态后,我的身心都重新得到了洗练。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和个人理念。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我考虑从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开始。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不过,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可以换奖品、兑红旗等。"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

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强调让孩子在学习中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确实,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加减,统计,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内容,都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保护。老师是孩子最直接、最亲密的保护者,我们不仅要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更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可能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习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作老师的反思过自身吗?比如我们与孩子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是如何想象孩子的呢?在他稚嫩的肩膀上能扛些什么呢?他的小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的眼睛滴溜溜、骨碌碌的转着在寻找着什么呢?在孩子每天所表现出的行为之中我们发现了孩子的什么,以及我们对孩子抱着什么幻想呢?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期待。孩子的学习不是单纯的、封闭的、没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数学教材的编排有这样的特点:每节课的新知识都是由生活实际引出或旧知识引申发展的。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对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鲜明的针对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时,先让学生笔算45×12,复习在三年级已学过的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计算正确,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而在此时,教师在乘数的百位上添上“1”,问:“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教师把新知展示出来,使学生感觉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并以比赛的形式,使其带着强烈的愉悦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索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A、尝试,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中,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的最后出现两个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学生顿时“傻眼”,产生了“疑”。 B、讨论,解惑。 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解惑”,而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过程中,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他们在这一环节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散各自的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调控,不要把讨论流于形式。那种无任何积极意义的所谓的“讨论”,完全是形式主义的翻版,应该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标是什么。 C、小结,升华。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马集小学卓玉 时光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告以段落。这一学期我主要承担五年级的数学课程教学任务。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群体,性格迥异的新学生,我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强褚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学期前我对整册书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弄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更精彩,力求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课堂中来,力求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习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二、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 中来尤为重要。本学期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 出问题。利用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数学。如在学习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就是利用实物教具进行直观教学的,首先我提出 实际问题:做一个这样的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根据现实情境和 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究长方体的 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究能力。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一些 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小正方体模型,注 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 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 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 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简练,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老师讲 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 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 乐于上数学课了。 三、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 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测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 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喻 平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10097) 数学教学观是指教师思考数学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果.教师的数学教学观,由数学观、认知观和教学观这三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要素.认知观是以教育心理学的若干理论作为基础建构的,教师在学习、接受这些理论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学观.本文讨论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数学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发展.建立在对客观主义否定基础上的建构主义已经形成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发展观、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控制系统论等多种流派[1],对教育理念的变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 建构主义学习观 在对知识的理解方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知识的机能是适应个体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知识不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反映,而是适应和体现主体的经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而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因而,知识不能灌输、强加,要靠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信念,在对新知识分析、检验和批判的基础上实现建构. 在对学习活动的理解方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个体通过感觉或接受建构起来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建构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因而,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同时把社会性的互动作用看作促进学习的源泉.在新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基于以往的经验去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新知识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而生长!起来的.建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主动建构的过程.(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仅仅是提取.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2 对数学知识建构的认识 2.1 数学客观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欧内斯特论证了数学客观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其依据有三条:(1)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言是一种社会建构.(2)个人的主观数学知识发表后转化成使人接受的客观数学知识,这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3)客观性本身应理解为是社会的认同[2]. 数学理论必须借助于数学语言去描述.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和简明性特征,它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的抽象,以符号、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数学语言依赖于自然语言,而自然语言又依赖于人们共同使用的语法形式、共同遵守的规则,因而数学语言也有自己的规则和约定,其中,一类重要的规则就是逻辑规则,它使数学对象之间维系着内在的联系.正因为数学语言的共通性,才使它成为数学交流的工具,从而体现出社会性. 从事数学研究的数学家作为社会共同体的一员,他们的研究离不开社会的交流.首先,数学家个人的研究离不开群体,个体行为受群体行为的约束和支配.具体地说,数学研究是一种资源共享!,一方面,个人的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去拓展和延伸.即使是一种新的数学理论的产生和建构,也不能脱离原有的理论而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课题的研究群体中的个体间要相互交流、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批准号:D/2008/01/098)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亲爱的老师朋友们: 你们好!今天非常荣幸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来进行数学课的交流,同时也深感惶恐,恐怕耽误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反思及对策 一、现状与反思 现状之一:重视教师如何教,忽略学生如何学。 现象:“如何教?怎样教得好?如何讲?怎样才能给学生讲懂?” ——专家、研究人员。 “今天这节课讲得好?讲得太精彩了。”——教师。 “那个老师的书教得好?”——家长。 “传道、授业、解惑”——古人 “除讲授法外,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调查结论:100%师生习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且从来都是这样做的。关注学生怎样学的?怎样重视学生的学?十分薄弱。 一、现状与反思 现状之一:重视教师如何教,忽略学生如何学。关于学生如何学,存在三大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数学知识学生难以学会,自主学习适合初中学生,不敢让学

生去自主学习,不相信学生是能自主学会的。 误区二:针对学生的错误往往不究错因,不探学法,不了解学生学的真实状态,给出一个简单的定性评价“错误”,不察觉学生是有思想方法的。 误区三:把成人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未研究学生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不关注学生自己接受知识的方法与模式。

现状之二: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现象:学生忙于做题,教师忙于讲题。 据统计,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以6册为例,共编《练习》25个,练习题194道,最多一个《练习》16题,编《例题》36道,《做一做》题目43道,题目总数273道;学生练习册共编《练习》27个,练习题204道。此两类作业生均每个学习日约需完成5题。一、现状与反思 现状之二: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学生学习数学必须的基本功训练不够,具体体现在: 一是不会倾听。学生普遍不会听他人发言,不会听老师讲课。 如果你说一句话让学生马上复述,能复述个梗概的不到一半,尚不知老师说的是什么的人不低于5%,能去想老师话的含义的人不到5%。此现象小学低年级更为突出,语言没有激情的教师较为突出。倾听同学发言的学生更少。学生不会听,他怎么会想。这与老师不重视对学生倾听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有关。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0篇

第一篇:小学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

建构主义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 课程作业

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娟娟) 摘要: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给受教育者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一种能力,这样就能使受教育者科学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得到培养。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各类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所强调的主动地意义建构过程,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学内容、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都对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提高,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来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本文对其进行一定阐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殊教育 1. 建构主义理论 1.1 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基本观点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的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1]。建构主义十分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个人建构自己关于主观知识和概念,使得它们与社会所接受的知识和概念相适应,这是建构主义的实质。 1.2 建构主义观下的教育思想 基于对建构主义的研究,有学者就建构主义在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思想观念,主要包括对数学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认识。[2] 1.2.1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知识一种解释、假设,不是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是对自然法则的精确概括,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1.2.2 学生观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经验系统,所以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依靠自己的推理判断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1.2.3 学习观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传递和转移,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

小学数学教学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教学读书笔记 闲下来,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介绍了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节,讲的是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前面四种一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特别是尝试教学法,它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在上课时还有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与策略文档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与策略 问题(一):在同一个班级里,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上机课的难于管理。 解决策略:小组合作,分组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与传统的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如陈至立部长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们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 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已被列为必修课。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接下来我就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日常教学实践,提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粗浅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1.涉及内容的综合性。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涉及知识与领域广。为了能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作为,需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2.教学内容的发展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3.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信息技术学科有很大一部分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充分、有效的上机操作是学好这一学科前提。 4.教学过程的协作性、自主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自学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手段,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5.注重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为了达到各种目的,能够利用一系列信息资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呈现信息,能够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不难看出,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决不只是会操作计算机那么简单。 我这里提到的分组强调的是“异质组合”,所谓异质组合是指将全班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小组4-8人)。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所以较容易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