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片暴力元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国产动画片暴力元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国产动画片暴力元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国产动画片暴力元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在国家强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扶持的背景之下,一系列国产动画片陆续登上荧屏,并且占据了主要的传播渠道。这些政策的出台一方面确实刺激了国产动画片的崛起,另外一方面由于国内动画企业过于追求动画片的产量而出现了粗制滥造、无视内容质量的作品。本身国产动画片的观众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尤其是低龄儿童。这无疑对他们的心理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产动画片的暴力元素的分析,从儿童的行为、情感、认知三个方面论述暴力元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国产动画片暴力元素儿童心理行为情感认知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个家庭中最弱小的个体。儿童对社会的认识非常浅显简单,强烈的好奇心理、无意识的模仿心理以及情绪支配心理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心理特点。动画片本身所具有的有趣的表现形式,形象的教育特点以及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其成为少年儿童最为喜欢的艺术形式。然而并非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十全十美的,动画片也是如此。尤其是影片内容中暴力因素的体现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在游戏中模仿国产动画片的情节而造成儿童受伤的报道在新闻媒体也开始不断出现。这些影片情节都带着明显的暴力倾向,所以这对儿童成长中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动画片中暴力元素的界定

毫无疑问的是动画片中暴力元素的出现与生活中的暴力现象密不可分。“对某人的身体或者精神层面作出伤害或者威胁的行为”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暴力现象,这种现象被动画片的编剧作为动画剧本创作的生活素材之一而被带入到了动画影片之中。那么此时我们该如何界定动画片中的暴力元素呢?

动画影片的表现形式与电影以及其他传播媒体有着明显不同,动画完全是一种再创造性的媒体艺术。动画剧情中的矛盾与冲突往往伴随着暴力元素的出现,而暴力元素在这种再创造性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又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行为暴力与情感暴力。

1、动画片中的行为暴力即在动画影片中对某动画角色的身体作出伤害或者威胁的行为。比如在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经常出现的“平底锅”暴力、“烤羊”暴力。而动画片《熊出没》中的行为暴力更为多见,比如影片中光头强经常拿着变换的具有威胁性的油锯、猎枪、斧头、砍刀等对付熊大、熊二,而熊大和熊二也依靠自己身强体壮欺负猴子的画面无不充满了行为暴力的表现,这对儿童心理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动画片中的情感暴力即在动画影片中对某动画角色的精神层面作出伤害或者威胁的行为。情感暴力主要通过动画片中的对白、角色的表情来体现,虽然没有将矛盾的焦点直接作用于身体上,但精神层面对于儿童观众心理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动画片《熊出没》中随处可见的粗口、威胁性对白,固然这种情感上的渲染也许符合剧情的需要,但是这种潜在的暴力元素的存在显然没有考虑到儿童心理的承受范围。

二、暴力元素存在的原因分析

首先暴力元素的存在原因与现实生活中的暴力现象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动画影片的创作主题也是由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暴力因素的出现自然也是不可避免了。

其次暴力元素的存在原因与动画片本身故事结构也是紧密相连的。动画片之所以能被儿童如此喜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动画片故事结构中包含了最根本的二元对立模式—“善与恶”。这是儿童时代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善”是保护自己或者对至少自己没有威胁的事物,而“恶”则是威胁到自己生存的事物。邪恶与正义的对决是动画片中永恒的主题。其中动画角色通常个性鲜明、好人与坏人誓不两立,情节围绕着两方的矛盾冲突不断展开,为了展现英雄人物的善良、勇敢,在面对坏人的威胁时暴力元素的使用往往会给观众带来莫大的视觉快感,最后当然还是邪不压正。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的是与非,而观众通过动画中善恶对决来得到情感的宣泄,影片的创作人员通过对暴力元素的使用使得这种情感的宣泄更加彻底、奔放。

比如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暴力打斗的画面非常之多,从影片开始的大闹天宫到最后的与妖王大战,可谓是开创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动作设计先河。这就是典型的英雄与恶势力对决中暴力因素的体现。

三、动画片暴力元素对儿童的心理影响

动画片暴力元素对儿童的心理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行为影响、情感影响及认知影响。心理学家发现少年儿童的模仿性非常强,尤其是年龄小于7岁的孩子,他们都处于模仿学习的高峰期,无论正确与否,都整体吸收,没有意识去除这些行为中的不良成分。如果长期观赏含有过多暴力元素的动画影片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不可预估的危害,使得孩子的行为、情感以至于对世界的认知方面与现实生活产生巨大偏差。

1、行为影响

暴力元素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主要表现就是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画片中的某些具体含有暴力元素的情节。这些暴力元素是孩子们在观看完动画影片后留存在脑海中的记忆。这些记忆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孩子们天真的认为现实中的世界与动画中的世界是一样的,只有使用暴力才能让对方屈服。

暴力元素对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是儿童对暴力情节的模仿,另一方面是儿童对暴力动作的模仿。因为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玩“烧羊”游戏,导致两名男童被严重烧伤的新闻一度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这是典型的因为对暴力情节模仿而产生严重影响的案例。因为模仿《熊出没》光头强,陕西汉中10岁的姐姐用电锯将小自己5岁的妹妹锯伤了。这又是典型的对暴力行为的模仿。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动画片中出现的暴力元素的重视。

2、情感影响

儿童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对于一些情绪上的问题难以控制。尤其是一些负面情绪的发泄在缺乏教育和引导的前提下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模仿的心理。当他们受到动画片中一些情感暴力元素的影响时,无意识地就会将其作为自己情绪的发泄方式而表现出来。比如国产动画片《熊出没》以及《虹猫蓝兔七侠传》中一些非常暴力粗俗、动不动就杀了你、砍了你、老子、老娘之类的对白对儿童的健康情感心理的形成是一种严重的误导。

动画片中的暴力元素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产生一种兴奋感,这种情感的出现第一是由于儿童好奇心强的原因,第二是因为画面的刺激性带来身体生理的变化如

血液流通加速,心跳加快,生理的变化最终转换为情感的变化。因为这种兴奋感是由于暴力元素的出现而带来的,所以首先这强化了有暴力倾向的少年儿童的在现实世界中的信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对没有暴力倾向的儿童来说,如果长期盲目追求这种观赏的兴奋感,他们就会慢慢接受动画片中具有暴力元素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不健康的情感心理。

3、认知影响

动画片中暴力元素对儿童的认知影响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关于是非价值观的认知;二是对暴力价值观的认知。

影片中暴力元素对于儿童是非价值观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好人暴力”的出现。由于动画剧情中往往带有“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结构。所以当少年儿童接受了影片中的英雄塑造之后,他们潜意识就把英雄的这种“好人暴力”默认为是允许的、提倡的,是解决该类问题中应该使用的行为手段。即便是影片中英雄做的不对的地方,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是非价值观偏差太大,容易导致儿童的心理成长走向误区。比如《大圣归来》中孙悟空高高抡起金箍棒最后一棒击杀妖王的镜头,灰飞烟灭、快意恩仇。将孙悟空的怒煞之气完全发泄出来,视觉效果非常震撼。然而以暴制暴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允许的。“好人暴力”会使儿童对生活中行为的是非准则产生误判。

影片中暴力元素对于儿童暴力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反作用。“对暴力元素的长期的慢性的接触会使得一些孩子对暴力行为不敏感,并且使得他们生成比较暴力的特征。”当这些孩子提升了对暴力的容忍程度时,他们自身对暴力使用的概率则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充满暴力元素的长篇动画电视剧,对孩子们的影响更是巨大的。比如《虹猫蓝兔七侠传》在央视刚播出时迅速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然而正是由于其影片中暴力元素的过度存在,终于在播出第89集后,央视少儿频道决定停播该剧!

四、消弱暴力元素负面影响的可行性办法

动画影片创作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暴力元素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只能最大程度的消弱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动画片的生产过程中要控制暴力元素的过度使用。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在动画行业管理以及人才架构体系中加强政府的干预引导。一部动画片的制作最为核心的制作人员是导演、编剧、动画制作三部分组成。政府可以组织相应儿童心理学专家针对动漫企业进行周期性的讲座,来提升导演、编剧等核心人员对暴力元素过度使用产生的负面效应的认识。让其在动画创作中深刻注意到暴力元素所引起的潜在的社会问题。

其次,加强动画作品的审查监管,健全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内容审查制度。对于一些过于暴力、低俗乃至粗制滥造的作品要明确给予查处,不能让其流入市场,造成潜在危害!积极地推动一些阳光的、健康的优秀动画作品在国内主流渠道的播放,让更多的儿童观赏到正面的、向上的动画作品。为国内动画企业树立优秀的动画品牌形象。

第三,建立健全动画片分级播放制度。借鉴西方以及日本的影视节目分级制的播放模式,通过分级标准强制动画公司明确自己的作品定位,进而更符合标准的生产处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动画作品。日本在面对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观众时采用的就是分级制,面对低龄儿童的有《机器猫》,面对青少年则

有《海贼王》等。可谓是各行其道、各得其所。

在我国,动画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国产动画走过“中国学派”的高峰之后目前还处于创作的低谷期。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也积极推动了中国动画的发展,但是真正创作成熟的作品还是较少,大部分动画企业靠为国外动画代工而活着。在国家大力扶持动画产业的今天,一些动画企业急功近利的想做出成绩,却违背了动画创作的客观规律。最终作品饱受诟病,人力物力的投入也付诸东流。这都是动画市场不成熟的体现。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动画作品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动画片中的负面元素对社会产生怎样影响的研究。这不但能为动画企业创作动画作品提供参考,更为动画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的基础。

动画片是儿童时期最好的“伙伴”之一,它们陪伴我们快乐地度过童年,给我们留下很多美丽的回忆。为了让后来的小朋友能够保留住这份美丽的回忆,在国内商业动画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坚守动画创作的底线,积极面对动画片中暴力元素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创新动画创作的技法,不断积累社会生活中的艺术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为优秀的动画作品。

浅谈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浅谈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摘要:电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成为家庭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电视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开阔了其视野,增长了知识,但是看电视过多往往会带来了一些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电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电视;儿童发展;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以及我国人口控制所带来的特有的“核心家庭”现象——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缺少玩伴,电视逐渐取代父母和玩伴,成为孩子们的主要伴侣。 1992年便有调查显示,城市学前儿童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1.43小时,每天都收看电视的学前儿童达到72.4%。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现有电视机4亿多台,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周平均看电视时间为18小时左右,看电视在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中位居第二,电视是他们业余生活的最佳伴侣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的普及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但是看电视过多在儿童发展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学习方面、社会交往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电视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对儿童视力的影响 婴幼儿的眼睛正处于发育期,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过早且长时间看电视容易给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造成损害,影响孩子视力及视觉发育,还可能造成屈光不正。所以,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过早看电视。 (二)对婴幼儿听力的影响 电视机音量应该控制在60分贝以下,不然时间长了,将导致婴幼儿听力下降,影响婴幼儿的性格、动作、语言、智力等,导致其精力不集中、性格变的急躁、 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好奇心等。 (三)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008年,阿根廷有5000多名儿童因语言障碍而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立医院就诊。专家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对话和长时间观看电视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语言障碍,例如口吃和发音不准,甚至导致语言缺失。专家认为,导致儿童语言障碍的

儿童动画片的好处

儿童动画片的好处 做人要做懒洋洋,嫁人要嫁灰太狼。动画片,儿童的最爱,无论男孩女孩,无论活泼文静,时间一到,就会守在电视机旁,乐滋滋的享受动画片带来的快乐,跟随动画主角一起冒险,完成那些虚幻的梦想。而家长往往会害怕孩子不务正业,不能理解孩子看动画片的这份喜好。其实,动画片也是有好处的。让我们一起帮您解开心结,寻找儿童动画片的好处吧。 1、儿童动画片的娱乐性 现实生活的紧张,真实,对于年龄较小,爱幻想的儿童,并不向往。动画片的出现,可以适当的满足儿童娱乐的愿望,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憾。将自身投射到某一角色身上。比如很受女孩子欢迎的芭比娃娃,每个小姑娘都想变成她,既漂亮又有气质。因此,家长可能发现3岁左右的女孩开始注重打扮。其实这就是很好的教养契机。父母想要幼儿学习良好的习惯,如保持环境清洁,都可利用幼儿喜欢模仿的习惯来达到目的,比如对孩子说:“要随时保护环境清洁,才能像芭比一样讨人喜欢 那!” 2、儿童动画片的教育性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自幼开始培养。一些表现人际之间美好情感和交往的卡通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动画片是专门为低幼孩子量身制作的,充满友好、团结的气氛,世界一片明媚,正是小朋友们想要的。一个健康的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长年累月地看电视,一点点一天天,我们的孩子其实在无形之中已经把动画片里面的想象为自己,而动画片里面的人物也成了孩子童暂时的伙伴。此外,《蜘蛛侠》、《变形金刚》等男孩热衷的宣扬忠实友谊和勇于冒险精神的动画片,也可以帮助培养自控能力和勇敢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儿童动画片的引导性 动画还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许多的儿童动画片都有教育孩子的作用,作为家长可以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对孩子作适当的引导,从而让孩子向真善美的方向的发展,以防孩子过于沉迷其中,整天模仿动画片中的内容及行为。当然,对于动画片,我们不能选择教化性太强的,或是太过于复杂的,更多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与孩子一起大笑就可以了。因为,让孩子看动画片,我们更希望的是孩子可以从中获得快乐,至于教育更多的是附加的,而孩子在笑声当中也会自己进行思考。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进入新时代,电视开始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少年儿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耗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曾有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6岁的孩子在某电视台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确实充实了儿童的业余活动,电视节目借以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传递着各式各样的知识,使得儿童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得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学不到的知识。由于看电视,儿童的独立性、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加强,电视使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第二课堂”,是父母和教师的替代物。因为看电视已成为今天儿童生活的特定方式,所以使得孩子们心智早熟,见多识广。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不争的事实却是,电视也对儿童的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让家长们和所有社会上关注的人士不得不重新回过头,认真的审视和反思这一社会现象。 一、电视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的确,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已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电视进入家庭之前,父母一般是给孩子讲故事,读报纸,孩子在知识性、娱乐性和情感方面较多的依赖父母。而当电视家庭化后,五彩的电视荧屏就向孩子们直接地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电视摧毁了隔离儿童世界与成年人世界的那堵墙。”由于看电视不需要特别的指导、无须思考、而且电视的播出不分观众。电视对儿童轻而易举的“俘获”,使得儿童最终“依附”于电视所呈现的世界。据称,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30万桩。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屏幕上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的内容。一些电视台只顾了广告收益在一些黄金时段大量播放一些其实是儿童极为不宜观看的血腥暴力节目,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家某地级市的电视台就连续一个多月在每晚的晚间剧场都播放了与血腥暴力有关的影片,包括枪战片、警匪片、恐怖片等。 儿童在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后,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暴力镜头对儿极具暗示作用,儿童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攻击行为。 有一种误解,以为少儿的卡通节目对孩子就比较积极、正面。其实,电视卡通片上的暴力镜头,远超过一般成人观看的电视片。有好多以暴力对付坏人,假维护正义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实的卡通节目,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广告业主的暴力。在这方面,像美国早期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日本的很多漫画题材改编的动画片《忍者神龟》、《圣斗士》等片,都包含了这种因素。虽然这些动画片在制作的精良上确实让人佩服。但在其更深远意义上对儿童的教育方面的作用确是让人质疑的、不能信服的。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 现如今,电视节目中附有大量的广告,许多节目是为了推销食品和其他穿戴之类的商品。广告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导致社会趋向物质主义,广告不断宣

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

The Perils of TV Violence Parents have begun to worry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V violence on their children . The moment mey turn on their TV set, they see nothing but fighting and killing. Studies by experts have shown that programs featuring violence have cast an ill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fehildren, who act violence out in real life. As a result, reports of juvenile delin- quency are not uncommon. Unless proper actions can be taken in time to regulate current TV programs, our society will some day be left in a state of violence 电视暴力的危险 免责声明:<本资料源自网络整理,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传递信息的目的。本人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

家长们开始担心电视暴力对孩子们的影响了。一打开电视,除了打杀之外,他们什么都看不到。专家研究表明有暴力特征的电视节目对儿童的行为有着不良的影响,这些孩子会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暴力。结果,青少年犯罪就不是个别的现象了。除非及时采取适当的行为规范现在的电视节目,否则将来我们的社会会充满暴力。 免责声明:<本资料源自网络整理,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传递信息的目的。本人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

浅论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

浅谈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09秋教管本何颖 [摘要]家庭是儿童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生活场所,也是第一所学校,更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对于儿童来说,是最温馨的、最安全的港湾;父母对于儿童来说,是最可信任的、最可依赖的亲人。而家庭环境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及学习成绩,而且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据国内最新资料表明,我国儿童有焦虑或抑郁问题的发生率达6%—7%左右,这些儿童显得孤僻,易激动,烦躁或交往不良。其中学龄儿童学习成绩下降,且易出现违纪行为。经焦虑或抑郁量分析可发现焦虑或抑郁问题。许多研究显示,儿童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发生,其多数是与家庭环境不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男性儿童来说,家庭矛盾及父母离异是焦虑或抑郁产生的主要根源。对女性儿童来说,不仅可因家庭矛盾或父母离异而产生心理问题,还与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等有关。如果女孩生活在一个缺少关爱,缺乏亲情,呆板而毫无情趣的家庭中,亦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 [关键词]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健康心理 一、引言 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前提。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结果。 健康心理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家庭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 在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家庭环境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接下来就从几方面来谈谈: 一、家庭结构与家庭心理环境因素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结构和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可以指导家长更优质的培养孩子。下面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及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儿童心理健康的五大主要标准 判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着、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玻良好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他们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正常的心理素质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反之,常常表现出过度恐惧、多动态症、强迫症、狐独症、忧郁症以及偏执倾向等,说明孩子的心理素质并非良好。 2、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显得漠然冷淡,那么孩子的心理便有问题。 3、能合群 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内容提要:电视是一种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当儿童成为电视广告的受众群 时,人们普遍地注意到了电视广告对儿童的种种影响。广告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也越来越遭到关注和质疑。电视广告分为两大类: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其中的商业广告如果不好好的分清宣传的内容是高雅的还是注重商业经济的话就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行为、心理能力。电视广告如何让儿童健康发展的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电视广告的本质和分类及其引起的几个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初步探讨电视广告应该如何更好的引导对儿童。 关键词:电视广告、儿童 美国传播学家施瓦茨曾把电视比喻为:“第二个上帝。”这个“上帝”通过无数不在的电波向他的信徒,尤其是儿童,传播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广告信息,硬气儿童在语言上、行为上、心理上等方面引起的一系列微妙的变化。①电视广告不仅是在商品促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且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广告的内容会有意识的去记忆,这也可能是出于本能吧。陈家华、麦箴时、陈芳怡(2002)在中国的三个城市北京、南京和成都的调查发现将近三分之一(30.8%)的儿童对电视广告,9.2%的儿童报告他们非常喜欢电视广告,而20.3%的儿童报告他们讨厌电视广告,15.4%的儿童报告他们非常讨厌电视广告。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太度因性别.年龄.城市以及电视收看率不一样而存在着差异。在这三个城市中,对电视广告持较强烈态度(“非常讨厌”和“非常喜欢”)的比例在增长而减少,而持中立态度“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比例在增长。总体而言,北京的儿童比南京和成都的儿童更喜欢电视广告。在南京,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比不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更加讨厌广告,而成都的情况刚好相反,不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比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更加讨厌广告。北京的儿童则没有着方面的差异,认为电视广告所说的是真的,所以儿童会比较喜欢电视广告。②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国儿童经常接触广告媒体,其中儿童认为最重要的媒体是电视〈Mc Neal and ji ,1998〉。事实上,在中国这个以家庭为本的社会中,电视已经诼渐取代父母成为儿童了解新产品的重要的信息渠道〈Mc Neal and ji ,1998〉。 (一) (1)电视广告的概念: 耐斯特姆(Paul.H .Nystrom)对广告的解释是:“所谓广告,乃对所有顾客,都能使其毫无遗憾地获得满足。”毕学帕(Beshop)则作这样解释:“所谓广告,乃通过大众传播,公布广告主的商品及劳务。”里查逊(Richardson)认为:“所谓广告,乃对于可能购买广告商品的消费者,以大家都知道的名称及价格为目的所作的大众传播,简述商品的要点,使消费者铭记于怀。”综上所述,我们将现代商业广告的定义概括为:广告是广告主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媒体将商品和劳务信息传递给大众,而起到促进销售作用的一种非人员推销的信息传递方式。 电视广告被称为是一门视听兼容的综合艺术,它既是固定或运动的生物形象的图像、绚丽的色彩和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字幕,又有经典的对白解说、美妙悦耳的的音乐和突出的效果, 注释 ①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②丁俊杰《广告学》二武汉出版社2001年3月

儿童看动画片的利弊

论幼儿看动画片的利弊 幼儿看动画片的利弊儿童应该怎样看动画片如何选择适宜的动画片 幼儿看动画片的利弊 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动画片更能博得幼儿的喜欢 在这个电视普及的年代里,动画片成了伴随每个孩子成长的伙伴。一份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孩子在1岁以前就开始看动画片了,有的父母甚至称自己的孩子三四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坐在电视机前了。 孩子对色彩和声音有着天生的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动画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宝宝的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对美与丑的感受、对善与恶的判断。它给了宝宝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对美与丑的感受、对善与恶的判断。 看动画片的好处 好处一:带给孩子们快乐,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动画片里的故事一般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对儿童想象力的开发非常自然,又为儿童所乐于接受,还可以帮助儿童离开现实状况,忘记不愉快的经验。 好处二: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滑稽、幽默是儿童动画片的基本要素之一,儿童受动画片的耳濡目染,就算学不会创造幽默,至少也可以学会欣赏幽默。 好处三: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从儿童蹒跚学步开始,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对人和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也越来越大。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儿童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动,易为儿童接受,印象深刻。 好处四:净化儿童的心灵。优秀的动画片都宣扬真、善、美,给儿童提供一些可供模仿的模样和群体的一些行为规范,促进儿童是非观念的形成,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看动画片的不良影响

分析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行为影响

分析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行为影响 家庭暴力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儿童又是家庭暴力受害者中最为脆弱的群体。通常,我们一提到家庭暴力,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受虐的家庭妇女形象,往往将那些也同样遭受暴力或躲在角落里亲眼经历家庭不幸的儿童遗忘。这种无形或有形的家庭暴力,它背后隐藏的对儿童的伤害是我们所无法估量的。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将于今年3月出台。然而,我国在相关法制制度等方面还是不够完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将这一现象置之不理的理由,更不应该让其成为那些暴力父母惩罚孩子毫不顾忌的借口。 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家暴具有隐密性,而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是一个无可替代的第一社会环境。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项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的场所。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心理、行为造成影响,继而影响甚至扭曲其成年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家庭暴力对儿童行为造成的影响: (一)攻击性行为 在中国传统家庭的发展中,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观念被奉为无上家规。然而,这些老朽的育儿观念,折射出了我国家庭及教育之殇。在中国很多家庭中,那些自称为孩子着想的虎妈狼爸们,为自己的暴力行为找到了合理的借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成长期及成年后的攻击性行为与其童年时期遭受的家庭暴力有一定的定

向联系。也就是说,一部分儿童在身体遭受虐待或暴力后,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使儿童从实施暴力的家庭成员身上潜移默化学会了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使儿童把攻击性行为作为与同伴相处时的一种行为规范。受虐儿童,在遭受来自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后,会在心理留下人际间缺乏关心爱护的阴影。 事实上,父母对儿童采取打骂等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儿童不良行为的产生。在一般状况下,按照亲缘选择理论原则:相对于无关的人,个体更倾向于帮助亲属。而对于那些处于受虐家庭中的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更甚至于成年以后,他们不仅对自己的家人采取冷漠处理,而且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造成其个体的边缘化生存,甚至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在其日后的衍生家庭中,很多童年期遭受暴力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同样采取暴力手段,最终造成一个暴力的恶性循环。 (二)亲社会行为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其性格和心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期是一个社会人完整与正常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在这期间儿童的心理需求总被忽视,将会造成儿童在人际交往等亲社会行为发生障碍。父母与子女的相处,应该是相互关心、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的关系。一旦语言暴力或身体暴力成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或工具,这不仅是父母在还孩子心中的公信力与权威性逐渐丧失,更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促使亲子矛盾激化,加深亲子间的隔阂。儿童在长期接触暴力环境的作用下,使儿童的安全感下降,进而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不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目录 一.摘要 (2) 二.关键词 (2) 三.多子女家庭 (2) (一.)多子女家庭的特征 (3) (二.)多子女家庭的优势 (4) (三.)多子女家庭存在的问题 (4) 1.心理健康问题 (4) 2.行为品德问题. (4) 3.人际交往问题 (4) 4.恶性竞争问题 (4) 5.出生次序问题 (4) 四.独生子女家庭 (5) (一.)独生子女与成人接触较多 (5) (二.)独生子女与同伴接触较少 (5) (三.)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5) 五.参考文献 (7)

不同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摘要: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不同的家庭环境起到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他们心理发展的状况都会表现在他们的行为和性格上,自身的发展也会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不容忽视。这篇论文主要从多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两种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Abstract: family environment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s having crucial effect, direct influence on children '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ifferent family environment plays a role are different, their mental development status will be shown in their behavior and character, its development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is problem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multiple birth families, families with only one child, family violence, family, wealthy family, poor families and family education in several aspects of its impact on chil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关键词:不同的家庭环境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 儿童心理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等,其中,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便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情感环境和精神环境。儿童从一出生就受着家庭环境和家庭结构的影响。在此论文中,我将从家庭环境中不同的家庭结构这一维度和身边的事例来探讨一下家庭结构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多子女家庭 多子女家庭是指一对夫妻拥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孩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可能是主干家庭(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模式。通常包括祖父母、父母和已婚子女等直系亲属3代人);也可能是核心家庭模式(核心家庭指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成员是夫妻两人及未婚孩子)‘或是扩大的家庭(由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父母和已婚子女,或已婚兄弟姐妹的多个核心家庭组成的家庭模式) (一.)多子女家庭的特征 1.家庭关系及互动较为分散。亲子互动既可以是亲子之间既可以是同辈之间的。

儿童心理健康

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孩子是一棵幼苗,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只有在开始的阶段注意细心的培育呵护,正确引导,才能保证他健康正常地成长为参天大树;只有孩子小时候打下牢固的基础,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不但有身体发展的目标,也有相应的心理发展的目标。家长要懂得孩子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的特征,并且给予正确引导,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婴儿阶段是孩子一生中的重要阶段,此时期更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错过了这个时期,也许就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遗憾。因此,家长必须尽早承担这个神圣职责。 那如何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呢? 首先,培养孩子对爱的感受能力,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 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父母和孩子缺乏交流而引起的,这就要求父母随时随地的与孩子交流,通过交流沟通了亲子感情,使自己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发现孩子需要引导的问题,也就可以使孩子更深切的体会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爱,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这是孩子心理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亲子之间的交流是随时随地的,例如,接送孩子的路上可以问问孩子在幼儿园里

的开心事,逛商场时让孩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物品,礼拜天逛公园让孩子讲讲花草的故事等,只要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加上亲切的笑容就可以了。这样会使孩子从中得到一种健康情感的影响。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古人云,什么大人什么孩子,好孩子往往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之中。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处不在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懂得教育的规律,不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父母就以偏概全,经常说一些伤害孩子身心的话。比如,“你怎么那么笨,什么都做不好。”“你光给我惹是生非。”“你怎么连谁谁都不如?”之类,把孩子批评得一无是处;更有甚者,对孩子打骂相加,使孩子形成胆小、压抑或者反叛心理;还有的父母和孩子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或者以反话激孩子。比如,“你这么能干,什么都抢过去,有本事你再来试试,你是真行吗?”这不仅会强化孩子的任性心理,还会使孩子信以为真,造成不良后果。至于父母的举止行为,就更容易给孩子带来影响了,所以要使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做父母的必须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和安全的心理氛围。 第三,正确的评价孩子,培养自信心。 孩子总是希望受到大人的夸奖,父母应善于对他们的进

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3班 120406110 陈彩萍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会反映出某些特征。如热带地区的人比较早熟;山区的人强壮耐劳。母亲怀孕期间,如果发怒、恐惧、忧愁持续时间较长,会影响内分泌,从而导致胎儿发育不良。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从受精卵就开始了。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母亲的年龄、营养、疾病、情绪以及药物、烟酒等等都会对胎儿发育发生作用。胎儿时期如果营养不足则影响到脑细胞数目正常发展,从而导致智力的发展迟滞。国外有一个研究:孕妇分成两组,一组提供充分的饮食补充,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仅给以安慰剂。事后当她们的孩子长大到3~4岁时,测定他们的智力,结果证明实验组的孩子IQ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在一些不发达国家的贫穷地区做的,她们的营养往往是在最低需要线以下,因此,适当增加营养产生了显著效果。 出生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了。人的后代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那么虽然遗传提供了发展儿童心理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会变成现实。 野兽哺育成长的孩子,虽然具有人类遗传素质,却不具备儿童的心理。典型的例子如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卡玛拉和阿玛拉回到人类社会时,分别是7岁和2岁左右。他们用四肢爬行,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行,不肯洗澡。吃东西不用手拿,把食物放在地上用牙齿撕着吃。他们没有感情,对别人不感兴趣。卡玛拉已经7岁多了,智力只相当于6个月孩子的水平。虽然受到精心培养,还是不能适应人类直立行走,快跑时还需要用四肢。她于十六七岁左右死去,这时还没有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幼儿的水平。 直立行走和说话本来是人类的特征,但是,对每一个具体儿童来说,遗传只提供了直立行走和说话的可能性,没有人类的社会环境,这种可能性不能变成现实性。许多正常儿童似乎是自然而然地学会走路和说话,其实都是社会生活环境影响的结果,不过有时不被人觉察而已。丹尼斯在德黑兰的孤儿院发现,该院58%孤儿1岁以上还不会独立坐,85%到3岁多还不会走路,开始站立和扶着栏杆走的年龄平均为70周。后来,抽出10个婴儿进行实验,增加保育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电视对孩子的伤害,你想不到的大 看电视不仅妨碍孩子的脑部发展,更会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与想象力……不管什么节目,只要打开电视,就可能伤害你的孩子。 节目开始了。恐龙布偶挺着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现在电视荧光幕上,与一群小孩唱儿歌、玩游戏。还不及电视高的孩子,站在荧光幕前仰着头,不时随着玩偶摇动身体,哼哼呀呀。 也许你心里想着:才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就能跟着电视节目唱歌、甚至学英文,真是愈来愈聪明。这可是大错特错。 「只要在电视荧光幕前坐上半个小时,人的新陈代谢与活动力都下降,智商减少五十。」美国《圣路易邮讯报》报导了曼菲斯几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看电视会使人变得被动与焦虑。 真的吗? 近年针对脑波的研究,让我们透视电视对脑部的影响。 人脑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与类似催眠效果有关;还有贝塔波(beta waves),显示意识、理性思考。研究发现,人在阅读时,脑中产生活跃、快速的贝塔波,一旦转为看电视,脑中立刻就产生大量的阿法波。看电视的时间愈长,脑中的阿法波愈强,贝塔波愈弱,脑部活动力大减,人就像被催眠一样,思考力与注意力都下降。 而长时间看电视造成脑部活动力大减,对儿童的影响尤其大。澳洲大学的艾莫瑞夫妇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为幼儿自呱呱落地后的前几年,是脑部发展与成长特别重要的时期。美国小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还公布政策,极力主张父母避免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正是有鉴于幼儿在这段时间看太多电视,对脑部发育有负面影响。 只要看电视就有碍发展 《电视对孩童心灵的伤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s Minds)一书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论电视播放什么节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时间坐在电视机前面,对他们就是有害的。」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摘要: 动画片作为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动画形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动画片对幼儿语言发展、思维发展、人际交往、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促进动画片的积极影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动画片幼儿影响 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缺少同伴的交流。伴随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动画片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我们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一幕:父母忙得时候,打发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看电视、上网。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它们最喜爱的是动画片。上网就更爽了,动画片连续播放大半天。自然而然,动画片就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画片也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伙伴”。每次的家长会家长们都会讨论:到底要不要让孩子看动画片呢?众所周知,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利弊之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我好这个度。而这个度给不少家长带来了烦恼。 一、动画片对幼儿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1.对幼儿言语发展的影响。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是:模仿、强化。动画片规范的语言能训练幼儿的正确发音,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此外,练习是幼儿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得到强化的过程,观看动画片中,幼儿会模仿动画片中的语句,“捣蛋鬼、别捣蛋”、“米斯嘎、穆斯嘎、米老鼠!”“......动画片能促进幼儿正确语音的发展、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但是幼儿是非常容易被环境影响的,特别是碰到他们感兴趣的环境。例如《蜡笔小新》中的小新,每次放学回家时,她总是对他的妈妈说:“妈妈你回来了。”其实应该说:妈妈我回来了。许多幼儿看了这个片子后觉得好玩,也模仿起小新的说话风格。我们班的小吉就是典型人物之一,他妈妈说他每天回家也这样说:“奶奶,你回来了!”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也都会说:“老师,你来啦!早上好!”这一行为限制了小吉的语言应用能力。 2. 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 多数动画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故事情节既单纯又富于层次感,主角比较固定,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几年来,发展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其主题多集中在以下五大方面:(1)母亲就业对其幼年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2)父母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电视暴力节目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4)母乳与瓶乳的育婴效果何者为优;(5)父母管教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显然,以上五方面的研究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一点也说明了,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在全世界人类的社会中,都是一样的。 在此简要讨论母亲就职与电视暴力节目,是否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不良影响的问题。 按一般常识或一般假设去推论,母亲就业对儿童有不良影响,但就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看,都未发现母亲就业者明显对子女发展不利。甚至有亲就业反而对子女心理成长,产生良好的影响;性格比较独立,学校成绩较优,这现象尤以对女儿为然。,原因是母亲做了女儿的楷模。不过,此在推论解释上必须小心,因为其中关系到母亲的教育程度、就业类别、母亲就业者对子女生活的安排(送托儿中心还是亲友照顾)以及子女当时的如不分别考虑,单就少数个案研究结果,难免导aa推论错误。就一般而言,就业妇女受过较多教育,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环境,甚至在与孩子相内,特别爱护他们,使他们获得补偿。因此,对此一问题,我们向就业的母亲提供三点建议:(1)了解婴儿在周岁前是人性发展的关键期,为母在家,悉心尽力养育婴儿。(2)如第一点无法做到,则必须选择最适当的人,以代替母职;选择托婴或托儿中心照顾者,应注意其人员之训练及(3)认识母子亲情是孩子一生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家时间尽量与孩子相处,爱他,教他,以补偿孩子母爱的缺失。 其次谈到电视暴力节目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问题。一般心理学家,对此一问题有两种看法:其一,电视节目中过多的打杀暴力镜头,会引起学到以攻击行为代替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其二,暴力节目虽未必导致儿童养成攻击性行为,但将影响其对成人社会恐惧与悲观。 摘自张春兴《现代心理学 ---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遗传是儿童 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一)承认遗传是先天的东西,但并不是神秘的东西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 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做遗传素质。 研究遗传素质的物质基础和遗传规律的科学,叫做遗传学,这是在19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 伟大的进化论者达尔文对于遗传的本质和规律还是很少了解的。第一个发现遗传物质的是奥地利的孟德尔(G.J. Mendel),他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单位”的概念,并且总结出遗传定律。以后,德国的魏斯曼(A. Weismann) 和丹麦的约翰逊(W.L.Johannsen),分别通过实验研究,提出“染色体一基因”的概念,认为:性细胞的染色体内含 有一定数目的、占有一定位置的、按直线排列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下一代的不同遗传性状,就叫做“基因”。再以后, 由于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已经弄清楚各种生物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例如,人的染色体的数目是23对,其中22 对是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同时,由于生物化学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遗传信息”(或“遗传密码”) 的概念,认为基因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化学物质,它是贮存一定遗传信息或密码的单 位,它通过一定的过程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和人类千差万别的性状。现在的遗传工程就是在这种科学 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育种技术。 (二)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夸大遗传的作用 一方面,应当承认,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例如,无脑畸形 儿生来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就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关于饥、渴的内脏感觉等。一个生 来就是全色盲的孩子,就无法辨别颜色,更无法成为画家。而且,由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 的特征,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作用的。例如,儿童自出生的时候起,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就表现出天然的差别; 在产房中可以观察到那些出生几天的孩子,有的安静些,容易入睡;有的手脚乱动,大哭大喊。当然这些天然的神经 类型在后天的生活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在人们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却不能不考虑到这些特点。又如,儿童生 理发展的情况和特征(像青少年时期的性成熟和由此引起的两性差异),虽然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却是儿童 教育上必须注意的一些起作用的条件。 aa第21对染色体上多了一条染色体,这种儿童一生下来就有躯体和智力上的 缺陷,也叫做“先天愚”(大约占产儿中的1/650)。又如,有一种“苯丙酮尿症”,由于在遗传过程中,血液中缺乏 一种分解苯丙酣酸的酶,以致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儿童严重的智力低下。如果在6岁以前,通过饮食治疗(通过饮 食降低苯丙酮酸),也可以使智力恢复正常。 另一方面,也决不夸大遗传这个条件。因为它只能提供儿童发展以自然前提和可能性,但决不能预定或决定儿童 心理的发展。谁都知道:一个言语器官生来很健全的儿童,如果出生以后不与人类社会接触,就不可能学会说话,甚 至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所谓“狼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20年10月9日,在印度米德那波尔地区的狼洞里,发现了两个“狼孩”。救回来以后,这两个孩子的行为完 全和狼一样,白天睡觉,夜晚嚎叫,爬着走路,用手抓食。过了四年(约七八岁),才开始能讲一点话,智力约相当于 正常婴儿的水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尽管一个儿童生来听觉器官是健全的,但如果没有适当的音乐环境或音乐教 育,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如果没有适当的外语环境或外语教育,就不可能学会外语。因此,父母和教师在教导工作 中遇到困难时,就轻率地诿罪于儿童的遗传素质,那是很不正确的。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电视对儿童的影响及解决策略案例 公主岭市玻璃城子中心小学冯艳杰 【案例】 李强是个电视迷,放学回到家里,别的什么事都顾不上做,先打开电视,而且看起来没完没了,动画片一场接一场地看,武打片一集接一集地“观摩”,“忙”得饭顾不上吃,家庭作业顾不上做。爸爸妈妈要是生气把电视关了,他会大吵大闹。李强的妈妈无奈地说:“这个电视迷,可怎么办的哟!” 【案例分析】 随着电视机走上千家万户,使用和享受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电视是我国儿童花费时间最多的娱乐方式。在很多家长的眼里,看电视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实际上,电视是“面向社会的窗户”,它为儿童提供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和各种生活的模型。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如下: (一)积极影响 (1)、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外界环境 电视为儿童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媒介。例如:每到节假日,一些电视台会播放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儿童通过观看西游记,可以了解人物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孙悟空有一身高强的本领、善恶分明,忌恶如仇、不畏强权;猪八戒善良、憨厚老实,油嘴滑舌;白骨精阴险、毒辣、残忍。 (2)、促进儿童语言学习,丰富词汇量 幼儿学习语言,词汇量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丰富幼儿词汇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基础。幼儿说话和掌握词汇主要是从模仿开始的。电视承担“大众娱乐者”的角色的同时,也以其集声音、图象、色彩、动作一应俱全的内容吸引着广大幼儿。电视文化的形象性、多样性、通俗性的特点,使之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娱乐

性,这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差尤其是还不识字的幼儿来说,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传播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经研究证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儿童之中,看电视较多的儿童他们的语言和词汇使用水平要明显的高于看电视少的儿童。 (3)、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角色、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儿童主要是通过在游戏中模仿社会角色来体验各种行为规范的。老师们创设各种区角活动:邮局、银行、理发店、医院……让幼儿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消极影响 (1)给儿童的智力带来危害 玛丽·温女士用了8年时间,研究持续看电视数个小时,对儿童大脑的影响。她在谈到大脑的发展原则时说:人的左半脑是语言和动作中枢,右半脑是视觉中枢。她说,看电视时间长了,将使右半脑疲惫,而左半脑则由于没有机会将思维和感觉汇集成为言语而迟钝,所以,我们要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2)给儿童大脑、眼睛有危害 儿童年龄小,若没有充足的睡眠,根本就不能保证大脑的正常工作,而长时间的看电视会使大脑长时间的处于思考紧张的状态;现在的很多儿童小小年纪,就戴上了一副大眼镜,我们不排除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以及正确的坐姿,但是我相信:更多的原因还是在电视。孩子的眼睛是很脆弱的,但电视却呈现给孩子们连续不断的,新颖别致的画面。时刻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的眼睛一刻也得不到休息。我们大人有时候看电视久了,还感觉到眼睛酸胀难受,更何况孩子稚嫩的眼睛呢?现在城市中许多小学生就开始戴深度眼镜,一个个小博士似的。纠其原因,电视恐怕“功不可没”! (3)给幼儿造成攀比的心理 我们在广告中常会听到这些用语:“妈妈,我要喝……”、“今天你喝了吗?“我有,你有吗?”此类广告灌输的是消费攀比心理,助长了儿童“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广告中过度物欲的宣传,难免导致儿童对物质消费的过分追逐,形成儿童拜物主义和消费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念以及使儿童产生自私心理。消除广告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关键在于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广告教育。

中学生看漫画的利与弊

中学生看漫画的利与弊 摘要:看漫画是现在中学生最流行的休闲方式,看漫画的中学生也越来越多。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研究了漫画的利弊,分析了漫画流行的原因和发展趋势,了解了中学生喜爱漫画的原因以及家长们不喜欢漫画的原因,并从心理学方面研究了漫画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生漫画利弊 现在,许多家长都禁止小孩子看漫画,认为这样会耽误我们的学习,而我们,却依旧屡教不改的看,引发了许多家庭的矛盾。那么看漫画到底是好是坏呢?本文将从看漫画利弊的两个方面为大家具体分析。 一、中学生看漫画的好处 从欧美的《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到《蓝精灵》;再从日本的《火影忍者》、《犬夜叉》到《名侦探柯南》;还有国内的《大话西游》、《子不语》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无一不深受各个中学生的喜爱。家长老师总觉得看漫画是耽误学习的事情,但是看漫画的好处我们却不能忽视。 看漫画不只能舒压解闷,或许还可以让你找到人生的目标。在台湾刚结束的学历基础测验,全台湾有100多人获得了满积分,其中就有媒体报道一位满积分的同学,在念书的时候其实很辛苦、压力很大,看漫画书就成了他的解除压力的好方法。漫画不但可以让人心情放松,更有许多漫画将各种行业拿来当做题材,不仅读来有趣,有时候更让人立定志向,可谓是另类的教科书。 看漫画还能增加学生的抽象思维,感官思维.因为漫画更多的是图而非文字.而且某种程度上也能增加你对美术的鉴赏力.另外,漫画也是有内容的,而内容也多从生活中来.画漫画的人都是成年人,自然会将他们对生活的见解抒发在漫画故事情节中.所以某种程度来说,看漫画也是增加人生阅历. 。 二.中学生看漫画的坏处 中学生上课看漫画现象最为严重,很多小学生都认为看漫画非常流行,他们爱看的漫画比如有《豌豆》、《阿衰》、《漫画世界》、《乌龙院》等。很多学生一捧上这些书,就忘记了写作业、吃饭、上课,简直是废寝忘食,生活秩序都被打乱了,学习兴趣也被漫画所夺去。在上课时看漫画,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有甚者还竟然连下课铃响起都无所事事,已经完全性的沉迷了进去。有的小学生虽然没有到沉迷的地步,但是却把老师讲的内容丢在脑后,偶尔看到好玩的内容竟然还在课堂上大笑,心里只有漫画,无视了老师和同学。这样的事情也非常普遍。小学生看漫画现象十分严重。 漫画看多了,会对文字书开始厌倦,而且会逐渐丧失阅读能力.文字书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且更大程度锻炼你的大脑思维.而且并不是所有漫画的所有情节都是正面的.青少年对生活和人生还没有一定正确认知能力的情况下,过多接触漫画对其会起副作用.比如暴力,色情等.而且也会对其人生观有影响.沉迷于漫画更始影响生活学习. 漫画有利有弊,如果不加选择,沉迷于漫画之中,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成绩,反而只会直线下降。但如果自己控制力较好,选择内容的漫画健康,那么不但不会影响成绩,反而会促进学习。同时,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也极为重要,如果发现孩子因为看漫画而成绩下降的话,一味的批评是毫无用处的,这只会让他们更加失落,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多和他们谈谈心,适当挑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漫画给孩子,让他们在业余时间放松一下,这样会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同学们,让我们把漫画变为我们生活的点缀品,不要让它成为生活垃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