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_以泌阳凹陷为例_蒋恕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_以泌阳凹陷为例_蒋恕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_以泌阳凹陷为例_蒋恕

 [收稿日期]20050428

 [基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3AB13012)。

 [作者简介]蒋恕(1976),男,2000年大学毕业,博士,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

———以泌阳凹陷为例

蒋 恕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10002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王 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海相或陆相盆地(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得益于沉积型或者构造型坡折的存在,而在无坡折

型断陷湖盆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通过在泌阳凹陷的工作,初步探索出了无坡折型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该方法和技术以层序地层学“点线面体面线点”的研究思路为

主线,以地震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为手段,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地震地

质的相互验证,最后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进行隐蔽油气藏预测。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断陷盆地;湖相盆地;坡折;油气勘探;泌阳凹陷

[中图分类号]T E132.14;P618.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3027305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技术,才能提高复杂多变的隐蔽油气藏的发现率[1]。基于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以及结合露头、测井分析和储集层预测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2~4]。在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南非的Pletoms 盆地和Bredasdrop 盆地、中国东部东营凹陷和辽河东部凹陷等隐蔽油气藏的预测等[5~9]。但是这些盆地(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主要得益于沉积型或构造型坡折的存在及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理论[10,11]。泌阳凹陷这类盆地控盆断裂为陡倾平面状,这种边界断层导致上盘旋转旋斜,只发生变位,而不发生明显变形,往往形成枢纽型斜坡[12],其缓坡带没有明显的坡折带,不具备形成下切谷的条件,加上盆小,盆底扇不典型,难于识别,对这类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是一个挑战。

1 勘探方法与技术路线许多实践证明了层序地层学运用于陆相断陷湖盆是可行的,但是其在不同类型断陷盆地中,层序及体系域的划分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层序地层的研究流程是“点线面体”,前人在运用中要么过多依赖地震剖面,要么过多强调等时地层格架中沉积体系空间配置,近年来加强了反演技术在隐蔽油气藏预测中运用,总结出的预测隐蔽油气藏方法往往不系统[13];尤其对应泌阳凹陷这类盆地无明显的坡折带,低位体系域的划分或初始湖泛面的识别困难,非典型的盆底扇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因而在层序地层界面上识别一些特殊反射的地质体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而特殊地质体的识别和检验在无坡折型断陷湖盆非常困难,为了验证找寻的特殊地质体的可靠性,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提取、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是重要的保障;另外,成藏条件分析是决定特殊地质体能否成藏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强调先“点线面体”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然后在有利区带内从面到点,自始至终紧密地将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2 勘探实践

2.1 层序界面的准确识别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在野外露头、岩心、单井层序界面识别、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地震同相轴反射特征的基础上,

273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年6月 第27卷 第3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J .JPI ) Ju n .2005 Vol .27 No .3

图1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路线

结合凹陷的演化特征,将泌阳凹陷核三段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核二段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图2是过B96井-B71井-B65井-B127井等的北西向连井地震剖面的高精度层序地层解释剖面。从图2可明显看出,地层从西北向东南单一倾斜,西北部斜坡上断层和边界断层走向和倾向一致,原始沉积时单一倾斜斜坡上没有坡折。从地震剖面上显然易见不具备下切谷发育的条件,同时也不具备控制低位体系域发育的坡折带或断坡带

图2 泌阳凹陷过B96井-B71井-B65井-B127井的连井地震剖面的高精度层序地层解释图

尽管无坡折型断陷湖盆低位体识别不像坡折带型断陷湖盆低位体系域特征明显,但只要层序界面划 274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6月

分得合理、准确,仍能够在层序界面上初步识别出一些特殊反射特征的特殊地质体(类似盆底扇),从图2可以明显看出层序界面之下的削截和界面之上的下超、上超,高位体系域前积现象明显,SB 41层序界面上有一个呈双向下超反射结构的地质体。

2.2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特殊地质体的找寻

通过沉积相分析和等时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分析,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沉积时期,山高水深,风化作用强,沉积物源丰富,具有近源、多源、广布的特点。南部发育平氏、杨桥近岸水下扇体系和栗园、梨树凹等小型冲积锥砂体,北部有古城、张厂、王集、侯庄三角洲沉积体系。这些砂体均深入深凹区,与生油层大面积接触,形成了烃源岩和储集砂体的良好配置,油气总体由深凹区沿深入其中的砂体向四周砂体根部方向运移。由此可见,深凹区及其边缘的砂体离烃源岩最近,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特点,深凹长时间持续的排烃能顺利进入深凹区砂体。因此,深凹区及其边缘是寻找隐蔽岩性油气藏的重点区域,在层序地层学中是低位体系域砂体发育的有利地带。

为了不漏掉小的地质体,在有利区带内对测线进行加密,在层序地层界面上找寻特殊反射结构的地质体。图3是SB 52层序界面之上一个特殊地质体H32LST3在主测线和联络测线上的反射特征,虽然没有坡折型断陷湖盆湖底扇及斜坡扇那样典型,但双向下超的反射特征仍然存在

图3 泌阳凹陷SB 52层序界面上某特殊地质体H32LST3的反射特征

2.3 特殊地质体的振幅透视特征

从图3虽然可见特殊地质体的反射特征,但层序界面上找寻的特殊地质体是否可靠有待于进一步论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获得了长足进展,成为一种新的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也成为直观、快速识别隐蔽圈闭的有效手段。1987年埃克森石油公司首先使用了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并在国外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尤其在英国北海地区的应用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加快了三维构造解释的速度,还成功地识别出河道、扇、浊积体等隐蔽圈闭目标。为了能形象地看出特殊地质体的轮廓并验证特殊地质体的可靠性,笔者在Landmark 系统的Poststack /PAL 模块中输入特殊地质体所在区域的数据体,输出层序界面拉平后能够反映特殊地质体的地震属性的数据体(通过实践表明均方根振幅在泌阳凹陷对特殊地质体有较好响应);然后在Earthcube 模块中透视该数据体,通过调整离拉平的层序界面的厚度差来突出特殊地质体。鉴于特殊地质体厚度小,同时为了突出特殊地质体的展布特征,本次采用俯视图透视特殊地质体。

图4为H 32LST3特殊地质体的均方根振幅透视特征,图4中东北角即是该特殊地质体,其振幅大小与周围明显不同,其与在地震剖面上追踪的该特殊地质体的位置、面积及展布特征是一致的。

2.4 特殊地质体的岩电及含油性特征

尽管从地震剖面及振幅透视初步形象判定了该特殊地质体的存在性,但该特殊地质体的岩性如何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特殊地质体顶底界面等深图和特殊地质体的等厚度图,看是否有井钻遇该特殊地质体,查明钻遇特殊地质体井段的岩电特征。图5为钻遇H 32LS T3特殊地质体的B188井、B189井岩电特征图,从图5中可见钻遇井段岩性主要为砂岩、含砾砂岩及泥岩,其中B188井含砾砂岩比B189井稍多,这是由于该特殊地质体物源不仅有来自东北侯庄三角洲的远源物源,还有东部下二门近源物源,B188井离东部物源近,故含砾砂岩稍多;另外,这两口井都有较好的油气显示,证明该特殊

275 第27卷第3期蒋恕等: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 

图4 H32LST3特殊地质体的振幅透视特征

地质体物性和含油性较好。

2.5 特殊地质体储集层反演

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追踪的特殊地质体

和振幅透视显示的特殊地质体,虽然可以从

形态上说明特殊地质体与周围地层不同,测

井和录井虽然能对特殊地质体岩性及含油性

作初步判断,但不能说明特殊地质体储集层

分布状况。为了进一步判断特殊地质体找寻

的可靠性以及储集层预测的需要,利用测井

约束反演能将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横向

连续好的优点结合起来的特点,对特殊地质

体所在区域开展测井约束反演工作。图6,7

分别是H 32LS T3特殊地质体测井约束反演

的波阻抗剖面图和平面图,从图中可看出该

特殊地质体作为储集层可靠,其东北部波阻

抗较大,反映了东北部物性及储集性能好。

2.6 

特殊地质体成藏条件分析

图5 钻遇H32LST3特殊地质体井段的岩电特征通过将特殊地质体和沉积体系叠合起来,

研究其是否处于有利相带和有利的油气聚集

带。图8是H 32LS T3特殊地质体和H 32层

序低位+湖扩体系域沉积体系叠合图,从图

中显然可见该特殊地质体处于侯庄三角洲和

下二门扇三角洲交汇处前缘,而且该特殊地

质体紧邻东南部深凹生油中心,油气可以充

分充注该特殊地质体;另外,东北部为特殊

地质体的构造高点,而且该部位没有钻井,

反演也表明该部位为有利的储集层,因此可

在该部位部署一口探井

。 图6 Line1013测线上H32层序特殊地质体H32LST 反演剖面 图7 H32LST3特殊地质体砂体波阻抗平面图3 结 论

层序地层学在有坡折带的陆相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而在无坡折型断陷湖

276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6月

图8 H32LST3特殊地质体和H32层序低位+湖扩体系域沉积体系叠合图

盆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笔者通过在泌阳凹陷的工作,初步探索出了无坡折型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该方法和技术以层序地层学“点线面体面线点”的研究思路为主线,以地震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为手段,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地震地质的相互验证,最后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进行隐蔽油气藏找寻和预测。

[参考文献]

[1]潘元林,孔凡仙,杨中镳等.中国隐蔽油气藏[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4~11.

[2]Vail P R ,M itchum R M .S eismic stratigraphy and global chan ges in sea level [A ].Payton C E .S eis mic stratigraphy -application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C ].AAPG M em oir ,1977.

[3]Aitken J F ,How ell J A .High res 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novations ,appl ic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 [A ].Howeell J A ,Aitken J F .High

res 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C ].Geological Soc 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1996.

[4]Berg O R .Seismic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delta and turbinate sequ ences ,their application to exploration for the subtle trap [J ].

AAPG Bu lletin ,1982,66(9):57~75.

[5]Brow n L F ,J r ,Bens om J M ,et al .Sequence S tratigraphy in offsh ore S outh African divergen t basin -an atlas on exploration for Creta -

ceous low stand traps [M ].AAPG S tudies in Geology #41.Tusa ,Ok lah oma ,U .S .A ,Pub lished b y AAPG ,1~182.

[7]李思田,潘元林,陆永潮等.断陷盆地隐蔽油藏预测及勘探的关键技术-高精度地震探测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J ].地球科

学,2002,27(5):592~597.

[8]樊太亮,李卫东.层序地层运用于陆相油藏预测的成功实例[J ].石油学报,1999,20(2):12~17.

[9]潘元林,宗国洪,郭玉新等.济阳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及砂砾岩油气藏群[J ].石油学报,2003,24(3):16~23.

[10]林畅松,潘元林,肖建新.“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J ].地球科学,2000,25(3):260~267.

[11]张善文,王英民,李群.应用坡折带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3):5~7.

[12]任建业,陆永潮,张青林.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J ].地球科学,2004,29(5):596~602.

[13]沈守文,彭大钧,颜其彬.层序地层学预测隐蔽油气藏的原理和方法[J ].地球学报,2000,21(3):300~305.

[编辑] 深 谷

277 第27卷第3期蒋恕等: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 

【S ponsored by Yangtze University】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JOURNAL OF JIANGHAN PETROLEUM INSTITUTE—J.JPI)

Vol.27 No.3 Jun.2005

MAIN ABSTRACTS

273Method and Practice of Subtle Reservoir Exploration

 ———By Taking Biyang Depression for Example

JIANG S hu (CNO OC Research Center,Beij ing100027;China University of Pe troleum,Bei jing102249)

WAN G Hua (China University o f G eosciences,Wuhan430074)

Abstract:The success of subtle reservoir exploratio n in marine and continental basin(depression)is because o f the existence of sedimentary and structural slope breaks,w hile it is at initial stage in the fault basin w ithout slope break.Thro ug h a study of Biy ang Depression,metho ds and techniques are established for ex plo ratio n of subtle reservoirs in the fault and lake basins w ithout slope break.The metho ds and techniques are based on principle of“point-line-plane-body-plane-line-point”of se-quence stratig raphical study,the subtle reservoirs are predic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 nditions of hydrocarbo n accumulatio n,o f w hich the integ ration of micro scopic and m acro sco pic seism and ge-ology is deploy ed by means of seismic interpre tatio n;3D visualizatio n and log constraining inver-sion.

Key words:subtle rese rvoir;fault basin;lake basin;slo pe break;oil and g as exploration;Biyang Basin

278Structural Style and Trap Type of Zhenwu-Wubao Fault Zone in Subei Basin

Q IU Xu-ming (J iangsu Oil f ield Branch Company,S INOPEC,Y angzhou225009)

Abstract:The structural type of Zhenw u-Wubao fault zone in Subei Basin includes sinistral step ar-rang em ent o f major fault,its end is divergent,fold upw ard o ccurs in the sinistral cro ss locatio n, pinnate fault is grow n at bo th ends of the m ajo r fault.These structural styles are form ed because o f the inverse ex tension and depo sition and right side to rsion o f the structural zone.Acco rding to the structural sty le of the stratum,characters of the fault and its co mbinatio n co rrelations,the trap ty pes of the fault zone can be classified into4ty pes,such as trap of roo f-like fault no se,forw ard fault-fault no se trap,horst block trap and stepped fault blo ck trap.

Key words:Subei Basin;Gaoy ou Depressio n;structural ty pe;hy drocarbo n exploratio n

281The Geochemistry C haracteristics Near the Earth Surface in Deep Basin Gas Reservoirs of Northern Or-dos Basin

ZHU Hong-quan (Chengdu Uni versity of Technol ogy,Chengdu610059;Southwest Branch Com pany,SI NOPEC,Chengdu610081)

Abstract:The upper Palaeozoic reserv oirs in the no rthern O rdos Basin are deep basin g as reservoir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gas reservoirs and w ater areas from the south to no rth.Gas areas distribute in the south near source and hy 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 contro lled by the distribution and phy sical properties o f the sandsto nes,pressure in the g as reservoirs indicates negative abno rmity w ithout marginal w ater and bo ttom wa ter.The upw ard and micro scopic diffusion of hy dro carbon is w eak, near-surface geochemistry backg round field is low,the w ater area is distributed in the no rth,w hich is far fro m the source ro cks,and its hy drocarbon accum ulation is co 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pres-sure in the gas rese rv oirs is no rmal w ith m arginal w ater and bo tto m w ater.Hy drocarbon is strong ly diffused upw ard,w he re near-surface g eo chemistry backg round field is relatively w eaker.Based o n the characte rs stated abov e,the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abnormal patterns betw een gas and w ater areas are established fo r gas-w ater interface of deep basin reservoirs.The abnormal pattern is that the steep backg round area is the g as-w ater interface of the deep basin g as reservoirs,and the gas reservoirs in the w ater areas are m ainly the circular and semi-circular abnormal patterns.

Key words:near surface;geochemistry character;deep basin gas reservoir;abno rmal pattern;g as-w ater interface;Ordo s Basin

289The Mudstone Fracture Reservoirs in C entral Wenliu Graben of Dongpu Depression HU ANG Lon g-wei (inst itute of G eochem ist ry,Chinese Academ y of S ciences,Guiy ang550002;Z hongy uanOi l f ie ld Branch Com pany,SI NOPEC, Puy ang457001)

Abstract:The mudsto ne-fracture reservoir forming co nditions are analy zed,its forming mechanism is discussed and the me thod for reco gnizing the mudsto ne-fracture reservoirs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source rocks,depo sitio n co nstructio n co nditions,fracture proper ty and its preserved condi-tio n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ource rocks are mainly from the system itself,the deposition co n-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目录 1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 2 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2) 3.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 (5) 3.1 层序地层理论 (5) 3.2 坡折带理论 (6) 3.3 复式输导体系理论 (7) 3.4 相势控藏理论 (7) 4 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 (8) 4.1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准确选区选带是隐蔽油藏勘探的基础 (9) 4.2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采集、高保真处理是隐蔽油藏勘探的保障 (11) 4.3 多井多层位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变速成图是隐蔽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 (12) 4.4 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地震正反演等预测技术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手段 (14) 4.5已钻井重新认识、“滚动勘探”模式是隐蔽油藏勘探的重要途径 (16) 4.6 应用油气化探技术勘探隐蔽油气藏 (16) 4.7按照隐蔽油气藏的类型选择勘探方法 (17) 5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8) 5.1 存在问题 (18) 5.2 发展趋势 (18) 参考文献 (19)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隐蔽油气藏已成为未来最具储量接替前景的勘探目标。所谓隐蔽油气藏通常是指以地层、岩性为主要控制因素、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油气藏⑴。隐蔽油气藏成条件复杂、圈闭形态不规则、埋藏和分布具有隐蔽性、勘探难度较大,人们对隐蔽油气藏研究还不系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完善。本文结合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路与技术,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隐蔽油气藏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指导日后隐蔽油气藏勘探。 1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关于隐蔽圈闭,最早在1964年由美国著名石油学家Levorsen进行了完整的论证,随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古地貌圈闭的油气勘探。目前普遍认为,隐蔽圈闭是指用常规技术方法和手段难以识别的圈闭,它们主要是 由于沉积、古构造运动、水动力变化及成岩作用所引起的,包括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上倾尖灭、透镜体、古河道、潜山、礁体及裂缝圈闭等。隐蔽油气藏是指油气在隐蔽圈闭中的聚集。隐蔽油气藏的概念最早由卡尔(1880) [2]提出。威尔逊(1934)提出了非构造圈(Nonstructural trap)是“由于岩层孔隙度变化而封闭的储层”的观点[3]。莱复生(1936)提出了地层圈闭的概念[4],并发表了题为“地层型油田”的论文;Lveorsen在1966年发表的遗作《隐蔽圈闭》 (obseurea ndSubtletrpas) 提出现代意义的隐蔽油气藏的概念,认为是隐蔽和难以琢磨的圈闭。后来哈尔布特H(T.Halbouyt1982)等对这个概念作了的进一步阐述,其含义主要是泛指在油气勘探上难以识别和难以发现的油气藏,并不是专指 非背斜或地层岩性类型的油气藏⑸。萨维特认为隐蔽圈闭是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以圈定其位置的圈闭;朱夏指出,隐蔽圈闭也包括某些构造圈闭,圈闭是否隐蔽,取决于它们本身的形式和成因类型;庞雄奇等将隐蔽油气藏定义为:在现有理论和技术条件下,从物探和测井等资料上不能直接发现或识别出来的油气藏概称为隐蔽油气藏。 对于隐蔽油气藏的概念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的差异在于构造成因油藏是否属于隐蔽油气藏,如邱中健曾将极其复杂的小断块油气藏列入隐蔽油气藏的范畴,薛良清则认为隐蔽油气藏主要指非构造的地层、岩性圈闭被油气充注后形成的油气藏。潘元林等认为隐蔽油气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技 术经济条件下,其含义也有所不同,而与具体的油气藏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并认为就勘探的难易程度而言,构造油气藏具有特定的空间形态和分布规律,不论 是传统的勘探方法,还是现代的勘探技术方法,它们都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虽然

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

首批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 郑州市 郑州市第一中学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郑州市第四中学郑州市第七中学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巩义市第二中学郑州铁路第一中学 开封市 开封市高级中学 洛阳市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偃师市高级中学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 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中学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 安阳市 安阳市第一中学安阳市实验中学林州市第一中学汤阴县第一中学鹤壁市 鹤壁市高级中学 新乡市 新乡市第一中学辉县市第一中学卫辉市第一中学长垣县第一中学焦作市 焦作市第一中学温县第一高级中学沁阳市第一中学 濮阳市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中原油田第一中学 许昌市

许昌市高级中学襄城县高级中学 漯河市 漯河市高级中学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 南阳市 南阳市第一中学桐柏县实验高级中学内乡县高级中学 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 商丘市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睢县高级中学虞城县高级中学夏邑县高级中学信阳市 信阳市高级中学固始县高级中学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周口市 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扶沟县高级中学淮阳中学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高级中学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遂平县第一高级中学 济源市 济源市第一中学 直属 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第二批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 郑州市

郑州市回民中学郑州市第二中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郑州中学郑州市铁六中学郑州市第十九中学北大附中河南分校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 郑州市第九中学 开封市 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杞县高级中学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 洛阳市 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伊川高中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平煤集团一高)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叶县高级中学安阳市 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内黄县第一中学安阳市第二中学 鹤壁市 浚县第一中学鹤壁市外国语中学 新乡市 新乡市第二中学辉县市高级中学封丘县第一中学 焦作市 焦作市第十一中学武陟县第一中学修武县第一中学 濮阳市 华龙区高级中学南乐一中清丰县第一高级中学 许昌市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摘要:油藏工程技术是实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决定油田产量高低、采油速度快慢、最终采收率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重要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5个阶段和各自的工艺技术状况,介绍了与我国油藏相适应的5套油藏工程技术方法,指出了采油工程技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油藏工程技术应用发展 油藏工程技术发展阶段 一、探索、试验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初) 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田获得解放,当时共有生产井48口,年产原油6. 9×104t,再加上延长15口井和独山子11口油井,全国年产原油总计7. 7×104t。1950年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玉门油田被列为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一开始油井都靠天然能量开采,压力下降,油井停喷, 1953年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编制了老君庙第一个顶部注气、边部注水的开发方案。为砂岩油藏配套开采上述技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成为全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良好开端。 二、分层开采工艺配套技术发展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陆相砂岩油藏含油层系多、彼此差异大、互相干扰严重,针对这些特点,玉门局和克拉玛依油田对分层注水、分层多管开采进行了探索。60年代大庆油田根据砂岩油藏多层同时开采的特点,研究开发了一整套以分层注水为中心的采油工艺技术。 1、分层注水

大庆采用早期内部切割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采,采用笼统注水时因注入水沿高渗透层带突进,含水上升快,开采效果差,为此开展了同井分层注水技术。 2、分层采油 发挥低渗透层的潜力进行自喷井分采,可分单管封隔器、双管分采和油套管分采三种形式。 3、分层测试 研究发展了对自喷采油井产出剖面和注水井注入剖面进行分层测试、对有杆泵抽油井进行环空测试、油水界面测试及有杆泵井下诊断、无杆泵流压测试等技术。 4、分层改造 压裂酸化工艺是油田增产的重要措施。 二、发展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70年代到80年代) 1、复杂断块油藏采油工艺技术 根据复杂断块油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断层上下盘互相分隔构成独立的开发单元等特点,采用滚动勘探开发方法,注水及油层改造因地制宜,达到少井多产,稀井高产,形成了复杂断块配套的工艺技术。 2、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采技术 潜山油藏以任丘油田为代表,与砂岩油藏完全不同,油气储存在孔隙、裂缝和溶洞中,下部由地层水衬托,成为底水块状油藏。以任丘奥陶系、震旦系油藏为主,初产高、递减快,油田开采中形成了碳酸盐

隐蔽油气藏分类与勘探方法认识

隐蔽油气藏分类与勘探方法认识 摘要: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其认识与深入理解日趋重要。近年来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复杂多样,勘探方法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总结出了部分可行的分类方法以及其部分勘探方法,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字:隐蔽油气藏,分类,勘探方法,层序地层学,三维地震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渐提高,油田可采储量与采出资源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寻找隐蔽圈闭和隐蔽油气藏就成为大多数油区的主要勘探方向。(季敏等,2009) 自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成果和理论认识,尤其是对渤海湾盆地的研究和勘探最为深入和系统。但在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的涵义和分类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乱。目前我国对其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分类归属。笔者依据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和我国隐蔽油气藏勘探与研究历程的回顾,现对其进行部分总结并阐述自己的认识。(牛嘉玉等,2005) 1我国对隐蔽油气藏的研究 几乎与国际同步,我国地质界对非构造油气藏也在进行不断探索。我国学者对隐蔽油气藏的理解和定义形成了2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隐蔽油气藏”在涵义上等同于“非构造圈闭油气藏”,即直接沿袭和引用了A. I. Levorsen的初始定义;另一种观点是以朱夏先生为代表,认为隐蔽油气藏除非构造油气藏外,还应包含某些类型的构造油气藏,将“隐蔽油气藏”定义为在现有勘探方法与技术水平条件下较难识别和描述的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圈闭识别、描述和评价的

难易程度取决于勘探技术及方法的发展水平、盆地的勘探阶段以及盆地的类型。也就是说,在盆地不同的勘探阶段,随着针对性勘探技术方法的发展与完善,对各类圈闭目标的识别与描述愈来愈明朗化。所以,其隐蔽油气藏涵盖的圈闭成因类型也在不断变化。 从我国学者对隐蔽油气藏的两种理解和已取得的认识来看,无论是等同于非构造圈闭,还是对A. I. Levorsen的初始定义加以扩展(包含某些难识别的构造圈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隐蔽油气藏作为一种油气勘探圈闭目标特性的分类,在勘探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油气勘探工作者们应积极开发和探索各类隐蔽圈闭目标的识别技术与方法,并明确了科技工程攻关的目标。在理论层面上,对隐蔽油气藏的石油地质理论研究都应归属于各种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的研究,即针对它所涵盖的各种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来进行石油地质理论的研讨。任何试图脱离盆地类型以及盆地勘探阶段对隐蔽油气藏进行的统一分类均是无意义的。其根本原因在于:隐蔽油气藏所涵盖的类型因盆地类型以及盆地勘探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主体由各种非构造油气藏构成。在油气藏分类方面,对非构造油气藏的分类争议较大,方案较多,一直未能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从而,对非构造油气藏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圈闭成因分类将更利于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牛嘉玉等,2005) 2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关于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探讨。这些分类方法主要是以传统的隐蔽油气藏的定义为基础,把地层圈闭油气藏作为隐蔽油气藏的主体,其不同之点在于对地层圈闭的概念和定义有争论。近年来,有将岩性油藏从地层油藏中分出来的趋势。(庞雄奇,2007) 在20 世纪50 年代,前苏联的多位学者对非构造油气藏也开展了大量的探讨与实践。其油藏圈闭成因分类与美国有所不同,更加突出岩性因素(砂岩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等),专门划分出岩性圈闭大类;而美国分类中的地层圈闭则包含了砂岩上倾尖灭和透镜体等类型。我国老一代石油地质学家也早已有若干圈闭成因分类方案和论述,他们结合陆相沉积盆地物源近、岩性岩相变化快等特点,均突出了“岩性”控制因素,将岩性圈闭定为与地层和构造同级的一大类。地层

(完整word版)油藏工程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 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3 。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动用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 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 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三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快 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 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2 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二、名词解释 1、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 2、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 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3、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 4、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5、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 6、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7、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8、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9、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 10、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的递减分数。 11、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河南省泌阳二高2021-2022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泌阳二高2021-2022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A. 西藏自治区 B. 北京市 C. 上海市 D. 宁夏回族自治区 2. 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其原因是上海() A. 经济发达 B. 自然条件优越 C. 文化水平高 D. 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死亡率的计算。根据公式:死亡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结合图可以计算出上海的死亡率为1%;北京的死亡率为0.7%;西藏的死亡率为0.5%;宁夏的死亡率为0.5%,上海死亡率最高,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共同影响,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说明上海的死亡率高。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上海的老年人口比重达,老龄化严重,故死亡率高,故D对。故选D。 数据分析显示,2021年“五一”期间,外省来兰州的总人数为170万余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6.04%。其中陕西省来兰人数最多,达到26.74万余人次,青海省20.6万余人次,宁夏回族自治区为13.6万余人次。“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以旅游为主,包括自驾游、户外游、乡村游等多种形式。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属于() A. 省际人口迁移 B. 人口流动 C. 国内人口迁移 D. 国际人口迁移 4. “五一”期间流入兰州的人口主要来自陕西、青海等地的原因是() A. 空间距离较近 B.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 自然环境差异 D. 交通条件的改善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停留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B正确。而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处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的距离之外并改变其居住地的行为,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移动叫做人口流动。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与国际人口迁移。本题故选B。 【4题详解】 陕西、青海、宁夏等地和兰州所在的甘肃省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因此从上述省份来兰州的人口较多,A正确。 公交等时线是指从某一地点出发,利用公交出行,所用出行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下图为广州市某日以市中心天河城为出发点的公交等时线(单位:秒)。

油气藏开发与开采技术

第一章油气藏开发地质基础 1.要开发好一个油气田,需要掌握或认清该油气田哪几方面的地质特征? 答:油气田地质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构造特征: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 称。因此我们需要搞清楚油气藏的构造类型及形态、断层性质及切割情况、裂缝密度及分布规律等问题; 2)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即在物理、化学、生物上不同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 与该表面上形成的沉积岩的组合与物质反应。我们需要了解各类沉积环境的联系与区别并且得出相应相态条件下的开发对策; 3)储层特征:即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我们需要知道储层非均质性、油层划分 与对比等方面的问题 4)油气藏特征: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 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我们需要了其类型、压力系统、温度及岩石热力学性质、其中油气水的分布等知识。 2.每一种地质特征是如何影响油气田高效开发的? (由上一题展开回答) 3.地质模型的分类?* 答:按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任务分为概念模型、静态模型、预测模型; 按油藏工程的需要分为储层结构模型、流动单元模型、储层非均质模型、岩石物性物理模型; 按油藏开采过程的特点可分为气藏模型、黑油模型、组分模型; 针对特殊油藏开采可建立热采模型、化学驱模型等。 4.沉积相与油气田开发的关系?* 答:沉积相与油气田开发的关系如下: 1)为编制好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为培养高产井提供依据; 3)为及时夺高产,实现产量接替提供依据; 4)为合理划分动态分析区和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依据; 5)为选择挖潜对象,发挥工艺措施作用提供依据; 6)为层系、井网及注水方式的调整提供依据; 第二章油气藏开发技术政策 1.开发对象的特点(用几条高度总结)? 答: 1)具有不同的驱动类型及开发方式; 2)具有不同的开发层系选择; 3)具有不同的开发井网部署; 4)具有不同的配产方式及开采速度; 5)具有不同的注水时机与压力系统。 2.高效开发一个油气田应该达到哪几个技术指标?

2020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模拟试题

2020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模 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以的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相等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即时速度的大小是B.运动时问是 C.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D.运动的位移是 参考答案: C 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 水平方向上:x=V0t 竖直方向上:h=gt2 当其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相等时, 即x=h,所以V0t=gt2 解得t=,所以B正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Vy=gt=g?=2V0,所以C错误;此时合速度的大小为 v0,所以A正确;由于此时的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相等,所以x=h=V0t=V0?=,所以此时运动的合位移的大小为,所以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2. 题4图为无线充电技术中使用的受电线圈示意图,线圈匝数为,面积为.若在到 时间内,匀强磁场平行于线圈轴线向右穿过线圈,其磁感应强度大小由均匀增加到,则该段时间线圈两端a和b之间的电势差

A.恒为 B. 从0均匀变化到 C.恒为 D.从0均匀变化到 参考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3. (单选)“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21500Km,同步卫星的高度约为36000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中轨道卫星向心加速度大 B.同步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均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中轨道卫星的周期比同步卫星周期小

泌阳凹陷核三段地震沉积学研究

第18卷第2期2011年3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Earth S cien ce Frontiers (Ch 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18No.2M ar.2011 收稿日期:2010 08 10;修回日期:2010 09 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 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 (2006CB202300) 作者简介:董艳蕾(1972 ),女,博士,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及地震沉积学方面的研究。E mail:yanleidong@https://www.360docs.net/doc/d916117501.html, 泌阳凹陷核三段地震沉积学研究 董艳蕾1,2, 朱筱敏1,2, 胡廷惠3, 罗家群4, 刘桂兰4, 罗 琪1,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3.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河北沧县061035 4.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 Dong Yanlei 1,2, Zhu Xiaomin 1,2, H u T ing hui 3, Luo Jiaqun 4, Liu Guilan 4, Luo Qi 1,2 1.Colleg e of Ge oscience s,China Univ ersity of P etrole um (Beij ing),Be ij ing 102249,China 2.S ta te K ey L aboratory of Pe tr oleum Re sour ces and Pr oc essing ,China Univ er sity of P etr oleu m(B eij ing ),Beij ing 102249,China 3.T he T hird P lant of Dagang Oilf ield ,Can gx ian 061035,Ch ina 4.E xp lor ation and Dev elop ment Resear ch Institute of H enan Petroleum Ex p loration Bur eau ,N anyang 473132,China Dong Yanlei,Zhu X iaomin,Hu Tinghui,et al.Research on seismic sedimentology of He 3Formation in Biyang Sag.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11,18(2):284 293 Abstract:Braided delta,slump turbidite fans and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are dev elo ped in the sand g ro up III of H e 3F ormat ion in depr essio n ar ea of Biy ang Sag.R estr icted by the r esear ch techniques and methods,the dist ributio n o f t hese facies is unclear y et,especially that of the slump tur bidit e fans.U nder the g uidance o f the theory of seismic sedimento lo gy ,and by using the t echnique o f enhancing the resolution and phase shift,the 3D post stack seismic data w ere adjusted to t he optima l states.T hen by using the technique of strata slicing,the sliced cubes w ere made to display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reflect the evolutionary histor y.Fi nally,o 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 f cor e,lithology and well lo gging data,the sandbodies of the typical slices w ere interpreted subtly,and the distr ibu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was predicted.T his study provides a reliable approach in ex plor ation of latent tr aps. Key words:enhancement of r eso lutio n;phase shift;str ata slicing ;seism ic sedimento log y;H e 3For matio n;Biy ang Sag 摘 要:泌阳凹陷深凹区核三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及近岸水下扇砂体,受到技术方法和研究手 段的限制,沉积相分布范围不明确,尤其是对滑塌浊积扇砂体不能进行详细的刻画。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 下,首先采用提高分辨率、相位调整等技术将叠后三维资料调整到适合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最佳状态,然后利 用地层切片技术,制作了展现沉积微相分布和沉积演化过程的切片数据体,最后综合分析岩心、录井、测井等 资料,对典型地层切片进行沉积砂体的精细解释,预测了沉积相在时空上的展布和演变,为该凹陷寻找滑塌 浊积扇等隐蔽油气藏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关键词:提高分辨率;相位调整;地层切片;地震沉积学;核三段;泌阳凹陷 中图分类号:P 512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2321(2011)02 0284 10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_以泌阳凹陷为例_蒋恕

[收稿日期]20050428  [基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3AB13012)。  [作者简介]蒋恕(1976),男,2000年大学毕业,博士,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 ———以泌阳凹陷为例 蒋 恕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10002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王 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海相或陆相盆地(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得益于沉积型或者构造型坡折的存在,而在无坡折 型断陷湖盆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通过在泌阳凹陷的工作,初步探索出了无坡折型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该方法和技术以层序地层学“点线面体面线点”的研究思路为 主线,以地震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为手段,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地震地 质的相互验证,最后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进行隐蔽油气藏预测。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断陷盆地;湖相盆地;坡折;油气勘探;泌阳凹陷 [中图分类号]T E132.14;P618.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3027305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技术,才能提高复杂多变的隐蔽油气藏的发现率[1]。基于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以及结合露头、测井分析和储集层预测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2~4]。在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南非的Pletoms 盆地和Bredasdrop 盆地、中国东部东营凹陷和辽河东部凹陷等隐蔽油气藏的预测等[5~9]。但是这些盆地(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主要得益于沉积型或构造型坡折的存在及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理论[10,11]。泌阳凹陷这类盆地控盆断裂为陡倾平面状,这种边界断层导致上盘旋转旋斜,只发生变位,而不发生明显变形,往往形成枢纽型斜坡[12],其缓坡带没有明显的坡折带,不具备形成下切谷的条件,加上盆小,盆底扇不典型,难于识别,对这类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是一个挑战。 1 勘探方法与技术路线许多实践证明了层序地层学运用于陆相断陷湖盆是可行的,但是其在不同类型断陷盆地中,层序及体系域的划分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层序地层的研究流程是“点线面体”,前人在运用中要么过多依赖地震剖面,要么过多强调等时地层格架中沉积体系空间配置,近年来加强了反演技术在隐蔽油气藏预测中运用,总结出的预测隐蔽油气藏方法往往不系统[13];尤其对应泌阳凹陷这类盆地无明显的坡折带,低位体系域的划分或初始湖泛面的识别困难,非典型的盆底扇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因而在层序地层界面上识别一些特殊反射的地质体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而特殊地质体的识别和检验在无坡折型断陷湖盆非常困难,为了验证找寻的特殊地质体的可靠性,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提取、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是重要的保障;另外,成藏条件分析是决定特殊地质体能否成藏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强调先“点线面体”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然后在有利区带内从面到点,自始至终紧密地将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2 勘探实践 2.1 层序界面的准确识别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在野外露头、岩心、单井层序界面识别、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地震同相轴反射特征的基础上, 273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年6月 第27卷 第3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J .JPI ) Ju n .2005 Vol .27 No .3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X 杨 龙1,宋来明2,桑淑云2,魏 宁3,董海亮4 (1.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靖边 718500;2.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 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 4.渤海钻探国际工程分公司,天津 300283) 摘 要:从基准面以及基准面旋回研究的进展出发,论述了层序界面划分的弊端,该弊端导致了基准面旋回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工作已经进入了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而这种弊端更显突出。隐蔽油气藏中,洪泛面的意义尤为突出,不但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分布,更是控制了主力油层的分布,因而对原有的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提出质疑。松辽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调整基准面旋回划分界限,大大提高了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可操作性,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基准面旋回;洪泛面;层序界面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1)02—0139—03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邓宏文教授将基准面旋回理论引进国内,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基准面旋回理论在国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各高校以及科研生产单位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如果说,层序地层学理论是地质学上一次重大革命,基准面旋回理论则是这次革命性事件中一次重大变革。 1 基准面旋回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地质学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基准面旋回理论无疑是这一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早在20世纪初,地质学家就已经认识到基准面的存在并试图论述其对于地层层序的依存性[1],并开始对其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描述以及研究,试图能将基准面及其意义进行明确定义,并加以定量表征。总的说来,地质学家或者认为基准面是地貌学上的平衡剖面[2],或者认为是分隔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理论均衡面[3,4]。Wheeler H.E.的工作[5]奠定了目前基准面旋回理论广泛应用的基础,他第一次明确地从地层保存作用出发来认识基准面,并赋予其时间意义。Cro ss T.A.[3,6,7] 进一步论述了基准面的含义,提出:基准面是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基准面旋回理论即基于此观点,认为基准面为一非物理面,而是一个抽象面,是动态的、波状起伏的、不可测量的三维空间势能曲面[3,6,7]。基准面旋回是指基准面上升到下降过程中保存下来的一系列地层[3]。 基准面旋回理论为建立等时性地层框架提供了一套有利的工具,使油气领域地质工作者乃至物探工作者以等时性为研究基础的观念空前广泛地建立起来。这一点意义尤为突出。到目前为止,基准面旋回理论的广泛应用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获得了广大生产科研人员的一致认同。但随着该理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基准面旋回理论一个重大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即基准面旋回规模的确定及层序方案的划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一直是基准面旋回理论的核心问题。不同的地质工作者对旋回的理解不一致,相差非常大。很多学者作了大量工作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从方法上[8]到资料上[8]再到研究的思路和角度[8-12],学者们孜孜以求,做了很多工作。然而,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学者划分方案迥异、基准面旋回规模差别较大。甚至导致了目前二分、三分、四分等众多的层序划分方案及其改良建议[13]。也就是说,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可操作性不强。即虽然基准面旋回提供了一套科学分析地层问题的思路,但其没有提供有效利用该套思路的标准。部分学者[13-14]针对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139  2011年第2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X收稿日期:2010-12-20 作者简介:杨龙(1977—),男,工程师,现在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地质所从事科研及管理工作。

油藏工程技术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是功不可没的。如今,石 油的开采逐渐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瓶颈,这也给油藏工程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在油藏工程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将众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到了其中。有储层精细描 述技术、储层自动识别技术、多学科油藏描述技术、剩余油综合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描述 技术以及油田开发规划方案优化技术。本文主要以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多学科油藏描述技 术为主,介绍它们的应用和发展。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主要内容  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1 ] 。其主要任务是以剩余油分布 研究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静态和动态资料,研究油藏范围内井间储集层参数和油藏参数的三 维分布,以及水驱过程中储集层参数和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建立精细的油藏属性定 量模型,并通过对水驱油规律、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为下一步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2 ] 。 发展前景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是全球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自油藏地质师和工程师们集中 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此油藏描述 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用“精细化”来形象地概括。“精”就是要定量化和提高精确度;“细”是描述的内容和尺寸愈来愈细,也就是分辨率要求愈来愈高。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 动下,精细 油藏描述研究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向微观、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历程。 现状 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①井间储集层分布及精细储集层地质 模型; ②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③开发过程中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④剩余油分布特征,关键问题是建立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 1. 2 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水平 由于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也各有侧重,故形 成的研究技术也各有特点。 在沉积学方面国内外研究水平大致相当,但由于中国油气田以陆相储集层为主,在湖盆沉积 学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沉积学理论和工作方法,并在石油行业制定了油藏描述沉积学 研究规范,在油田开发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在地质学定量研究方面,国内外水平接近,都建立了几个定量地质学与原型模型研究基地,国 外以美国Gyp sy 剖面为代表,国内以滦平扇三角洲和大同辫状河露头为代表,通过定量地质 知识库的建立,为在更精细的尺度上描述和预测储集层的空间分布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板[3 ] 。 在测井技术方面,国外公司在测井系列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占有领先地位,而国内主要是 引进和开发利用国外测井技术。近几年来,国内在利用常规测井解决裂缝问题、进行水淹层 和低电阻率油层解释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4 ] 。 在开发地震技术上,国外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处于领先水平,但在预 测精度上仍然存在技术瓶颈,特别是对薄层的预测较难。国内仅部分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对6m 以下的薄储集层还难以准确预测。 地质建模中的随机算法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国外已经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算法体系,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性软件,国内则以引进应用为主。

河南省泌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难点突破5 离子平衡问题练习

化学复习难点5——离子平衡问题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涉及水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等,这些平衡均与化学平衡有着密切联系,在大平衡观下建立各平衡模型理解并解决有关问题,足以突破这一难点。 一、离子平衡问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四大类: 一是改变条件后微粒浓度变化的定性分析。此类试题要建立平衡思想与微粒观,借助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三种平衡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二是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此类试题要建立平衡思想与守恒思想,既要关注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又要借助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三大守恒规律来准确判断离子浓度大小。 三是水溶液中的各种平衡常数与微粒浓度的定量计算。此类试题涉及K w、 K a、K b、Ksp、K h等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均可模仿化学平衡常数的建立平衡模式进行计算。 四是有关溶液pH大小比较及计算。此类试题要既要关注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来定性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又要全面掌握单一电解质与各种混合溶液的pH计算规律。 二、图像信息的离子平衡题——请看全国新课程I卷题: 全国I卷中的离子平衡试题多以能力立意,常以图像形式的命题,综合度与难度相对较大,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但不论试题难度如何,渗透平衡思想、守恒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思想等学科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是主要的解题思路,不可偏废。 例1.(2015·全国I卷13)浓度均为0.10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与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V/V0)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lg(V/V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 解析:由图像中的定量信息知0.10mol·L-1MOH溶液的pH=13,推知MOH是强碱;0.10mol·L-1ROH溶液的pH=11.2,推知ROH是弱碱。同浓度时,MOH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选项A正确。ROH存在弱碱的电离平衡,稀释促进电离,越稀释电离程度越大,故

油藏工程总结 (1)

1、油田开发定义? 答:所谓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按照国家或市场对原油生产的需求,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订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对开发方案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使油田保持合理开发,直至开发结束的全过程。 2、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包括哪些阶段? 答:①开发前的准备阶段;②开发设计和投产阶段; ③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3、油田开发前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 答:一是详探,全面认识油藏;二是进行生产试验,认识油田的生产规律,为油田正式投入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料。 4、选择生产试验区的原则 答:①生产试验区所处的位置和范围对全油田应具有代表性。②生产试验区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全油田开发的影响要最小,相邻区域也不要影响试验区任务完成。③生产试验区的开发部署和试验项目的确定,既要考虑对全油田开发具备普遍意义的试验任务,也要抓住合理开发油田的关键问题。④生产试验区也是油田上第一个投入生产的开发区。 5、油田开发方针、原则及层系划分原则、开发层系划分的目的意义? 答:正确的油田开发方针是根据国民经济对石油工业的要求和油田开发的长期经验总结制定出来的,要服从“少投入,多产出”,确保完成原油产量的总目标。 油田开发原则:①在油田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指油田地质储量、油层物性、流体物性),高速度地开发油田,保证顺利的完成国家和油区按一定原则分配给它的计划任务。②最充分地利用天然资源,保证油田获得最高的采收率。③油田生产稳定时间长,而且在尽可能高的产量上稳定。④具有最好的经济效果,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地采出更多的石油。 层系划分原则:①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井能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有较长的稳定时间和较好的经济指标。②同一个开发层系的各油层特性要相近,油层性质相近包括沉积条件、渗透率、油层分布面积、层内非均质程度③各开发层系间必须有良好的隔层④同一开发层系 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⑤考虑到分层开采工艺水平,开发层系不宜过长过细⑥同一油藏中相邻油层应尽可能 组合在一起。 开发层系划分的目的意义: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划分开发层系是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基础;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要求惊醒开发层系划分;油田高速开发要求进行开发层系划分。 6、不同时间注水及其特点? 答:早期注水及特点:油井产能较高,有利于长期的自喷开采,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和实现长时间的稳产,但投资大,回收期长。晚期注水及其特点:初期投资少,原油成本低,油田产量不可能稳产,自喷开采期短。中期注水及其特点:初期投资少,经济效益好,能保持较长的稳产期,不影响最终采收率。 7、国内外油田应用的注水方式或注采系统,大致分为那几类?各自定义、适用条件? 答:边缘注水:是将注水井按一定的方式分布在油水边界处进行注水。适应条件:油田面积不大、构造比较完整;油层结构单一稳定、边部与内部连通性好;油藏原始油水边界位置清楚;油层流动系数较高。切割注水:是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为若干区块,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分区进行开发和调整。适应条件:油层面积稳定分布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注水井排可形成比较完整的切割水线;切割区内的生产井和注水井有较好的连通性;又曾有较高的流动系数,使切割区内注水效果能比较好的传递刀生产井排,以便确保达到要求的采油速度;顶部切割注水,适用于中等含有面积,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边外注水结合使用。面积注水:是把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关系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适应条件:油田面积大,构造不完整,断层分布复杂;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体分布;油层渗透性差,流动系数低;适用于油田后期强化开采,以提高采收率;油层具备切割注水或其他注水方式,但要求达到更高的采油速度时,也考虑采用面积注水方式;面积注水方式对非均质油藏、油砂体几何形态不规则者尤其适宜。点状注水:是指注水井零星的分布在开发区内,常作为其他注水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适应条件:岩性不均匀且不连通的油层。 8、面积注水的分类?各自的井网示意图、注采比?答:四点法:(1:2)。五点法(1:1)七点法(2:1)反九点法(1:3)正对式直线排状注水(1:1)交错式直线排状注水(1:1)注采比(n-3)/2 9、井网密度定义?答:每口井所控制的面积(km2/ 口) 10试井分析方法的分类?稳定试井定义?采油指 数定义? 答:试井分为稳定压力试井分析方法和不稳定压力 试井分析方法。稳定试井:即通过现场测试,获取 油(气)井产量和压力数据,利用稳定渗流理论反 过来分析、求取产能的一种方法。采油指数:单 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J=Q/p 11、不稳定试井定义?井底流动压力的基本公式? 会应用P56 答:不稳定试井:利用油(气)井以某产量生产或 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所测得的井底压力随时间变 化的资料,利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反过来分析和推算 地层好井筒参数的方法。 12油井压力恢复试井赫诺公式应用,精简公式的应 用?P58 13实测压力恢复曲线的分析及应用?P61 答:分析:(1)“续流”的影响。关井后仍有一部 分液体从地层继续流入井底,使得井底的压力恢复 速度小于理论速度,造成实测压力恢复曲线的初始 段比理论段要滞后一段。(2)除了“续流”这一 因素外,油井的不完善性等也会使实测的井底压力 恢复曲线的初始段发生变形。不完善井的井底压力 大于完善井,恢复速度不完善井大于完善井,不完 善井发生在井底附近,影响初始段。(3)边界影响, 14油气水的静态分布?油层压力?P58 答:原始地层压力:油藏在未开发之前,整个油藏 处在平衡状态,这时油层中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原 始地层压力系数:为原始地层压力与其相当深度的 净水住压力之比。 15油藏的驱动能量,驱动方式的定义?各驱动方式 类型的特征?溶解气 16可采储量定义、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探明储 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定义? 答: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从原 始地质储量中预期能采出油气总量。剩余可采储量 是指已经投入开发的油田,在某一指定年份剩余的 可采储量。储采比是指开采到某年剩余可采储量与 当年年产量之比。探明储量石油气田勘探评价阶段 完成后,活在开发过程中计算的储量。控制储量是 在圈闭预探获得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 目的,在评价勘探过程中计算的储量。预测储量综 合分析有油气层存在,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 比,对可能存在的油气藏进行估算的储量。 17用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公式?流度定义?采油 速度定义?P85 答:流度是指石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能力。采油 速度是指年产油量站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18物质平衡方法具有哪些特点?所需的基础资料 有哪些? 答:物质平衡方程式具有地下平衡,体积平衡,累 计平衡三大特点。所需静态方面的资料,动态方面 的资料,流动的物性资料 19推导封闭弹性驱动、弹性-局部水驱油藏的物质 平衡方程式? 20弹性产率定义?弹性采油量的公式?P102 答:弹性产率相当于油层压力下降1mp,依靠地层 和流体的弹性能从油层中排出的原有体积。 21边水水侵量的计算方法?定态水侵、准定态水侵 定义? 答:当油藏有充足的边水连续补给,或因采油速度 不高而油区压降能先对稳定时,此时水侵速度与采 出速度相等,这使得水侵称为定态水侵。当油藏压 力未达到稳定使得水侵称为准定态水侵。 22利用综合驱动物质平衡方程式推导出弹性-局 部水驱、溶解气驱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23折算年产量定义?采油速度?采出程度?产量 递减率?油田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定义、关 系?综合含水率、注水利用率? 答:折算年产量等于月实际产量除以该月的日历天 数然后乘以365天,单位t\s。实际采油速度:实际 年常量与地质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折算采油 速度:折算年产量与地质储量之比。采出程度:油 田开采到某一时刻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产量递减率:指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油田 综合递减率:反映了油田老井在采取增产措施情况 下的产量递减速度。自然递减率:反映油田老井在 为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油田综合递 减率和自然递减率关系:由计算公式得知,计算自 然递减率时减去了老井措施累计增产油量,这就是 说,综合递减率与自然递减率之差表示挖掘生产潜 力弥补上的那部分自然递减率;自然递减率与综合 递减率之差越大,说明老井增产措施越多,挖掘效 果越好;自然递减率越小,表示生产越主动。自然 递减率越大,表示稳产难度越大。综合含水率: 是指油田月产水量与月产液量的质量比值的百分 数。注水利用率:反映注水效果好坏的注水指标。 24油田产量变化的一般规律?产量递减百分数定 义?与递减率的关系? 答:变化规律分三个阶段:一是上升阶段,其长短 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油田面积、储量大小 以及产层埋藏深度等;二是高产稳产阶段,其长短 取决于储层和流体的物性,油田开发方式和开采速 度,以及强化开采和开发调整的效果等因素;三是 递减阶段,这一阶段是油田开发的最长阶段,直至 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合理界限而告终。产量递减 百分数(a):是油田下阶段的产量与上阶段的产量 之比。与递减率(D)的关系:a=1-D。 25常见的递减规律有哪些?各自的定义、直线关 系?递减周期、半周期定义?判断递减类型的方法 有哪些? 答:指数递减规律:是指在开发过程中,单位时间 内的产量变化率为一个常数。直线关系:指数递减 类型的产量与时间在半对数坐标上呈直线关系,累 计产量与瞬时产量是直线关系; 调和递减规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量递减率不 是一个常数,而是其递减率与递减的产量成正比, 即递减率随产量的递减而减小。直线关系:对于调 和递减规律的产量与累计产量,在半对数坐标上成 一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与初始的递减率成正比, 与递减初始的产量成反比。而产量的倒数与时间呈 普通的直线关系。双曲线递减规律:指的是产量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符合解析几何中的双曲线函数。 递减周期:产量发生变化时油田产量正好变为初始 产量Qi二等十分之一,时间T即是。半周期:产 量降为初始产量二等一半的时间。递减类型的判 断方法:图解法、试凑法、标准曲线拟合法等。 26产量的衰减规律、表达式?衰减曲线的校正方 法? 答:衰减规律:当油田产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可以 用下式表示Q(t=b/t2)时的变化规律。表达式Np(t) *t=Nor*t-b。校正方法:在累计产量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上取1和3两点,所对应的纵坐标是Np1、 Np2,所对应的横坐标是t1、t3。在曲线中间取一点 2,使纵坐标满足Np2=0.5(Np2+Np2),根据所计算 的Np2,在纵坐标上找出对应的时间t2这样可以计 算出一个常数C=t2(t1+t3)-2t1t3/t1+t3-2t2. C 为校正系数,确定C后以油田的累计产量Np与 (t+C)的乘积为纵坐标,以(t+C)横坐标做曲线, 可获得一条较好的直线即校正产量衰减曲线。 27油藏压力动态的测算及分析的步骤? 28第七章课后题1、2、4 答:1.油藏管理的概念及核心是什么? 概念:有效地利用人力,技术和金融等可用资源, 通过优化开采,以最低的资本投入和作业费用,来 最大限度的提高从油藏中获取的利润。核心:油藏 管理包括进行某些选择:让其发生和使起发生。可 以在不进行刻意计划的情况下,听其自然从右仓操 作中获得一定利润,也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 采收率并从同一油藏获得在大利润。 2.简述油藏管理的基本因素? 对油藏系统的认识程度,油采管理的经营环境,现 代化技术。 4.油藏经营管理过程是什么? 确立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开发方案,方案的实施, 实施过程的监测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