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电影运动课件

《当代电影理论与电影创作思辩》

第一章电影理论 考试内容: 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重点) 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史 电影本体论 一.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 经典电影理论部分 (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 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 (德)抽象电影 抽象电影 (法)纯电影 (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 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商业化倾向严重,这使得欧洲的电影艺术家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愿望;二是一战带来的精神危机加速了1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代表著作有德吕克的《上镜头性》、杜拉克的《完整电影》以及爱浦斯坦、慕西纳克、冈斯、莱谢尔

现代派电影

现代派电影 19世纪末,在欧洲国家相继出现了一个有共同原则的文艺派别,主张文艺创作要摆脱理性的?束缚?,表现直觉的、本能的?自我?。比如雕塑、绘画,以紊乱的色彩和错乱的点线配臵,达到违反真实的抽象化;小说、戏剧,以不要人物、情节的奇特的语言、文法,反映非理性的潜意识活动。这个流派统称现代派。把这个创作原则运用到影片创作中,就是所谓现代派电影。现代派电影持续的时间较长,从开始的无声片,到本世纪70年代,长达半个世纪。其间出现过几次高潮。 1.先锋派电影运动 这个运动以法国、德国为中心,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有声电影诞生后趋于低落,前后持续了10年之久,是现代派电影的第一次高潮。 先锋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是:在影片内容上,主张逃避现实或超现实的抽象化、绝对化,表现?纯粹的现象?或潜意识?内心的幻想?;在表现手法上,搬用超现实主义、形式主义等现代派文艺手法,玩弄?为表现而表现?的觉形式?;在结构形式上,提倡?非情节化??非戏剧化?,通过联想的自由?,纯粹的节奏?,表现?被支解,?的物象或?纯粹的情绪?;在影片的作用上,否定电影的功利目的,鼓吹电影为少数?知识界精华人上?玩赏。 总而言之,先锋派电影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表现纯粹的现象,一是表现潜在的意念。前者是只要形式而不要实质,后者则是只要意识而不要现实。巴拉兹曾尖锐地指出?:在先锋派影片里,现实生活的真实、意义和规律,竟是连一丝一毫也都找不到了。一系列东掇西拾、互相毫无联系的视觉形象画面并不反映任何现实。..因为现实的原来面貌在这里被支解成纯粹的现象,并被降低为单纯的视觉印象,表现赤裸裸的事实的影片,最后必然成为最不真实和最抽象的‘绝对’影片。(?《电影美学》)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著作很多,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德吕克1919年写的《上镜头性》,杜拉克1927年写的《完整电影》,爱浦斯坦1927年写的《从埃特纳山上看电影》等。在他们的理论著作中,许多电影术语创造出来了,诸如:绝对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抽象电影、纯电影等等。 先锋派影片创作和其理论相比相形见绌,真正好的作品无几。 比如德国华尔特〃罗特曼的影片《柏林》,被列为先锋派的抽象电影一类。影片中不表现真实可见的景象,画面中所出现的电车和乐队,牛奶车和女人腿,来往行人和飞转的车轮等,都是闪烁不定的,模糊不清的,镜头画面失去了明确的现实形态,仿佛转向了人的内心幻象。这部作品试图把抽象性与记录性结合起来,表现所谓?大城市交响乐?,它不是在纪录该片创作者对外部世界的印象,而是传达外部世界在人意识中的幻映。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 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细碎知识点整理 1)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by卢米埃尔兄弟) 2)世界电影史第一个导演——乔治梅里爱 二、大块知识整理 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创作风格的缘起 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a.对现实进行纪实的创作手段(记录眼前的景象) 1.利用景深(固态构图)完成 2.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 3.不同视角分区域拍摄和移动摄影 4.采用特技、戏剧元素,将主观创造意识渗入影像 5.运用不同的场景拼接(画面——最早的“蒙太奇”) b. 主要贡献 1.采用纪实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流动感、自然感 2.渗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最初的叙事方法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纪录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消防员》、《代表们登陆》、《水浇园 丁》(喜剧)、《假膝行人》 乔治·梅里爱:开启了电影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a. 创作手段 1.利用停机再拍造成魔幻效果 2.借用照相特技发掘摄影特技:“叠印”“合成照片”“二次/多次曝光”“画托”“首次进行‘人工照明’” 3.舞台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景视点 4.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形成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5.开始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镜头 b. 主要贡献 1.采用多种摄像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2.蒙太奇方法的应用,开拓了影像的叙事功能 3.开创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多次曝光);《魔窟》(叠印法);《月球旅行记》 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代表作品、起因、背景]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一次电影实验运动,是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分支,是表现主义电影的延展。先锋电影也称“实验电影”或“地下摄影”,是一种远离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主流,不为商业目的的默片纯视觉电影。 主张:反对叙事;倡导通过绝对自由的联想来达到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和情绪,排斥真实、理性的含义;表现潜意识、非理性和梦幻世界;物大于人。

先锋派电影介入动画

先锋派电影介入动画 在传统的电影中植入动画的演绎形式,虽然不能说是空前绝后,但至少是凤毛麟角。《迷墙》即是其中之一,这部对后现代主义充满自觉的电影,一上映就迅速风靡了整个世界。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影片主人公平克?弗洛伊德于1966年所组建的一支摇滚乐队的音乐魅力,将观众带入一个全新的MTV的影像时代。另一方面,在《迷墙》中将动画艺术植入真人电影之中与实拍交替并行,这种后现代电影的创新表现风格立刻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下面我们尝试着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动画艺术在这部电影中的植入功能。 一、加强渲染恐惧心理及心灵创伤 电影《迷墙》是依据影片主人公精神病态发展程度而先后在影片中植入了五个动画段落以及摇滚歌手平克?弗洛伊德演唱的多首歌曲,我们将依据这五个动画段落及某些歌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为参照,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影片的故事是由摇滚歌手弗洛伊德在旅馆中想象、思考、追问内心的苦闷、忧伤从何而来开始的。影片开始不久,观众便会看到:一群不满现实的青年,冲破铁链紧锁的大门,蜂拥走向街头,向当局造

反与警察激烈搏斗的场景。镜头切换,二战期间,安奇奥桥头堡44号阵地上空,战机轰鸣,被烈焰吞噬的战壕火光汹涌,战场上尸横遍野、担架上伤痕累累的士兵、还有满身鲜血的弗洛伊德的父亲画面切换:在公园里徘徊、孤独的小弗洛伊德看到其他的孩子拥有父亲的陪伴十分羡慕,当他试图伸手去拉别的孩子父亲的衣角时,却被冷漠无情地推开。在小教堂中母亲双手合十虔诚地为已故的亡夫祈祷,旁边手持飞机模型的小弗洛伊德试着在空中盘旋飞行。伴随如上场景及低沉、哀怨的吉他旋律,弗洛伊德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追问:“父亲远渡重洋/只留下了记忆和家庭/相册中的照片/父亲,你还留了什么给我/这只是迷墙中的一块砖”。伴着忧怨的歌声,在他的思绪中又恍然出现了如下情景:自家的庭院中,一辆白色的童车,车里睡着襁褓中的小弗洛伊德,旁边躺椅上的母亲双目紧闭,早已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一只黑猫正在专注于不远处一只落在绿草地上的白鸽,黑猫试图捕捉,被惊扰的白鸽跃起飞出庭院,飞向辽阔无际的晴空第一动画段落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时空背景及音乐背景下插入的。 当白鸽飞出庭院,展开双翅在蓝天上奋飞时,突然全身开裂,鲜血四溅,须臾变为一只黑鹰,黑鹰展开双翅,凌空翱翔,继而转身向左平滑变为一只战隼,战隼忽然向下俯冲用铁钩般的双爪从土地上奋力抓起一大块鲜血淋淋的泥土,而后直冲战云滚滚的天空,随着战云消散,战隼幻化为一个巨型怪兽,怪兽圆瞪闪亮的双目瞬间化为一座城堡。紧接着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战机轰鸣作响地划过天空,顷刻大

西方先锋派电影的意义

浅谈西方先锋派电影 北京大学XXX 先锋派电影指的是1920年以后,在法国和德国兴起的一种电影运动后流行的一种电影。它对西方电影的发展做出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特点是反传统叙事结构而强调纯视觉性。先锋派电影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创作流派,它包括了“纯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等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创作流派。其代表作有《沉睡的巴黎》、《厄舍古厦的倒塌》、《卡里加里博士》《流浪女》《幕间休息》等作为先锋派电影的代表作,为后世电影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影片样式,也有人称之为纯电影、抽象电影或整体电影,深受影迷喜爱。 接下来讲下它的分类,先锋派电影首先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将,它对当时传统惯例的电影表现模式提出挑战,引发一场范围较广的电影运动并提供了一类没血范例,如苏联蒙太奇学派(着重剪接与拼接)、诗意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狭义上讲,是指对电影表现形式和手法的革新,通过对画面影像的变形或独特的处理,寻找和发现新的表现形式和电影语言。先锋派电影有众多派分,但在美学原则上,它们有共同的审美理想,具有一致性,那就是打破有着反叙事、非理性、抽象性等美学特征,反对既存的美学原则和叙事原则。 接下来是先锋派电影的分类,一,印象主义电影,它的代表性人物是《狂热》《流浪女》

其特点是此类影片注重画面的视觉效果,在深入表现认得心里变化过程中强化了对自然的诗意的描述,2对蒙太奇形式的创造性运用,与多层隐喻相结结合表现人的心里活动。二、德国的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作有《卡里加里博士》,特点有1有着高度的舞台化、全部使用绘画和黑色背景和非自然的扭曲的空间关系,2人物都经过浓重的变形化妆,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行动僵化,3,光线的阴暗对比强烈,人工化和黑暗形成了极度反差,画面气氛阴沉恐惧。 三、抽象主义电影,它讲究的是形式的极端主义,对线条、光线、体积、色彩的体验和研究中感受节奏和韵律的意味,代表作有艾林格的《对角线交响乐》,这个派别电影表达了人们对电、光、机器等新鲜事物产生的情感波动,以及现代都市生活提供的新的时空体验等。四、达达主义电影,它追求“绝对的无意义”,整个影片充满了荒谬和嘲讽。代表作是《幕间休息》,五、最后一类是超现实主义电影,它的代表作是《一条安达鲁狗》,他的特点是1、在影片中最令人震惊的是暴力和死亡,2、性和色情的表现,3、迷乱的心绪。 先锋派电影运动产生在20世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是现代社会在人的精神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的反映,它的产生具有以下历史意义:1、先锋欧派电影运动触动了现代哲学思潮的兴起,他从表现、感官等方面让人更多方面的思考社会。2、先锋派电影是都市化艺术,当时的电影拍摄是依托先进技术的都市为工作地点的,所以带有都市化艺术特色。3,它开创了电影艺术特性,构造了更多种类的电影表达。4、先锋派电影是表现危机的艺术,他从侧面反映出社会中人类

欧洲先锋派电影报告

欧洲先锋派电影观影感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在现代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加上好莱坞电影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洲电影在艺术上的前进,以及电影家们对电影本体追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20世纪20年代左右是先锋派电影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 先锋派电影运动主要发生在法国、德国等,形成了以法国为代表的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电影和以德国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电影,这里别有包含了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等各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流派。下面就分析这几种流派的代表作品。 首先,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力作罗伯特·维内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在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也被视为是恐怖片的先驱,而它的艺术精髓就在于将表现主义的哲学含义和对心理意念主题拿捏的准确到位,从而在电影史上引起了不俗的反响。这部影片就感情色彩来说并不是很强烈,整部影片运用了造型感光照来迎合超现实主义倾向,人物故事都毫无理性可言。故事情节没有被放在首要位置,而是用浓重色彩的画面、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精神世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他们内心的恐惧、焦虑及对社会不满的情

绪。片中卡里加里博士就像一名精神病患者,重满了诡异色彩,但影片最后揭示了弗朗西斯冒充卡里加里博士,给观众不小的震撼,也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在《卡里加里博士》中,采用表现主义风格主要是呈现一个疯子眼中扭曲的世界,所以能让观众与剧中人物联系在一起,进行交流。影片在场景的叙事方面体现在一些情节中:主角跟着卡里加里走进疯人院的情节,他站在一个庭院的中心,当他环顾四周时,有地板到墙面均分布着如放射线状的黑白相间的色块,而影片中的世界正是主角心中世界的反射。 下面再来说一些对以法国为代表的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倾向电影。像印象主义电影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路易德吕克的《流浪女》、谢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等,立体主义像费尔南莱谢尔的《机械芭蕾》;达达主义的雷内克莱尔的《幕间休息》;超现实主义的谢尔曼杜拉克《贝克与僧侣》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等。以上流派总体有一些共有显著特征,并且互相影响:他们的电影以描写人物心理主观意念为主,无逻辑无理性,人物性格不突出,情节被放置在次要位置,故事往往由主人公的一个梦构成,对于社会有着反叛心理,真实的表现出人物内心最原始的情绪。 首先,《机械芭蕾》最初进行了“纯电影”的尝试,将现实生活中的物象组接起来再加以排列,像:钟摆、女孩荡秋千等,展现出了一种形式美。也将原本静止的事物赋予了

先锋派文学之于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

小编语:距离“先锋文学”应运而生的年代,转瞬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就如一个孩童的成长,“先锋文学”也已经步入了青年,开拓了新的文学时代与体裁,然而其代表作却寥寥无几。 1985年前后的“八五新潮”,文学界出现了马原、格非、孙甘露等人的先锋小说,陈东东、王寅、欧阳江河等人的先锋诗歌群体,音乐界出现了瞿小松、陈其刚、谭盾等人的先锋音乐,电影界则有陈凯歌、滕文骥、何平等人的探索电影。 几乎每隔数周,一种新的风潮、新的宣言便会发表。风潮迭起的年代,“先锋文学”应运而生,三十年过去,它长成了什么模样?它如何影响了后来的年轻人?11月27日,以“通向世界性与现代性之路”为主题的纪念先锋文学三十年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刊发了文学批评家李敬泽在论坛上的发言。下文是文学评论家、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在论坛上的发言。我将新一代作家作品作为检视先锋文学影响的镜子。从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到先锋文学当年的文学观、文学趣味如何被扭曲,如何被继承。换言之,如果我们把先锋文学视作文学之钟,那么,从年轻一代作家那里,我们可以听到它的回响,自然,也可以看到它的困窘。 回响之一是,先锋文学建构了八十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青年读者的文学趣味,尤其是七零一代作家的文学趣味甚至语感。先锋文学三十年,正是七零一代作家从孩童成长为中年,由文学少年成长为新一代作家的三十年。如果有兴趣去读七零一代作家的读书随笔和小说讲稿会发现,他们阅读和喜爱的作家作品百分之八十与先锋作家们喜欢的作家作品相同或相近,而另百分之二十,则非常有可能是当年那代先锋作家。一个作家的少年期和青年期的文学趣味如何建立?无外乎是阅读和模仿。一方面喜欢他们所喜欢的,一方面渴望写出他们那样的作品,——先锋文学对七零一代作家的影响是渗透式的,年轻一代的成长得益于对文学偶像的学习。正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一代作家的文学趣味逐渐形成。 这是新的、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价值观完全迥异的文学观。尤其是新一代对纯文学这一概念的认领。“纯文学”与先锋派紧密相关,它看重语言,叙述方式,讲究语法和句法,致力于语言的探索,致力于摆脱政治话语而回到文学本身。七零以后出生的作家们对“纯文学”是全盘接受并深入内心。这是硬币光泽的一面,而另一面的反映则是年轻作家不由觉地划走,他们笔下历史背景的逐渐模糊,他们沉迷日常生活,看重个人生活和个人成长而不愿去触及“社会题材”。换言之,先锋文学之后,有关宏大的、社会的、政治的思考成为新一代作家所刻意躲蔽的。 如果说“纯文学”观念是先锋文学在七零作家一代那里的重要回响,那么另一个回响则是关于“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认识。新一代作家通常在访问中会刻意强调他们看重“怎么写”。尽管在写作手法上也未见有何重大突破,但这一认识却深植于心。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识。当然,“写什么”在他们那里则变得没那么重要。与此同时,他们中很少有人认为作家是知识分子,更很少有作家认为文学写作也是一种社会行为。 不过,七零一代作家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对写作的理解也非一成不变。 大约2010年前后,又一批新的七零后作家出现,比如阿乙和曹寇。在媒体的讨论和介绍中,他们被认为是先锋的、深具先锋文学精神的新一代,尽管这种评价不乏出版推广的因素,但得到读者和公共媒体的广泛认同也值得关注。为什么其它七零后作家并不被认为是先锋的,而只有他们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重要的是他们面对现实的态度。在现实面前,这两位作家与以往七零后作家的不同在于,他们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不认同、不屈服、不妥协。他们并不是一笔一划去描摩现实。在他们的笔下,现实与文本呈现了某种奇特的关系,——文本为现实提供了某种镜像,它是现实的一种反映,但这种反映并不是直接的。他们关注当下生活,也有非虚构作品。 在当代中国,“非虚构”突然出现缘于写作者强烈“回到现场”的写作愿望,但那种流行的“非虚构”与阿乙、曹寇的“非虚构”有明显差异:前者显然追求一种对现实的介入,其中有强

三大电影运动

学习笔记之一:影史三大电影运动 捕风捉影的猪发布于:2010-06-28 17:14 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 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 主要贡献: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纯电影美学试验: 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

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 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 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 现实主义倾向: 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 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

大学影视课思考题2014春

大学影视课思考题 1. 卢米埃尔、梅里爱、格里菲斯对电影的贡献是什么? 在爱迪生他们研究电影的同时,欧洲的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也在研究电影技术。他们利用缝纫机间歇运动的原理,将其创造性的运用于电影放映中,解决了电影胶片如何间歇的通过放映机片口的问题。这是一部既可以拍摄又可以放映的机器。除了手摇把柄今天被淘汰外,其原理与构造与今天灯摄影机无大区别。他们利用这个“移动摄影机”拍摄了一批短片,在一些小范围放映。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他们进行首次公开售票放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1895年12月8日,成为了电影诞生日,电影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拥有确切生日“生日”的艺术种类。卢米艾尔兄弟发挥了电影的照相功能,客观记录外界人与事物。但他们也仅仅停留于此,他们拒绝拍摄虚假的东西,没想到电影可以成为一种叙事艺术。而梅里爱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限,梅里爱爱好戏剧和魔术,他把魔术剧场变成摄影蓬,进行他的“电影魔术”试验,他用摄影机来拍摄戏剧。他对电影的表现力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试验,发现了许多电影技巧,比如停机再拍和多次曝光等。他拍摄了具有较长篇幅和有一定情节的影片,但他恪守戏剧原则,甚至把幕起幕落都拍摄下来,摄影机的位置就像是一个戏剧观众的固定视点。梅里爱走向了电影作为艺术的第一步,但还没有找到电影的最本质的特点。后来美国的格里菲斯于1915年拍摄完成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则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形成。(1)他的贡献在于改变联电影的构成单位。在他之前,电影灯构成单位是戏剧的场景,摄像机位置不变,通常一部影片就是一个场景,篇幅常的影片可能是多个场景。而格里菲斯的影片构成单位是镜头,由若干镜头组成一个场景,再由若干场景构成一部影片。这样他就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电影突破了旧友文学的限制,特别是戏剧的场景的羁绊。摄影机获得了灵活的运动性,各个镜头或同一镜头内部在拍摄方位,距离上可以自由变化。使电影表现变得更为自由,获得了巨大的表现力。(2)他建立了电影叙事的成功典范,使影片可以叙述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一部史诗性巨著,叙事结构严谨完整,并有强烈的戏剧性。(3)他实现了电影的真正剪辑,将不同长度和角度的镜头按照叙事法则组接在一起,形成了电影特有的节奏和情节的连续性。(3)创造了“平行剪辑”和“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事手法,成为电影叙事模式的典范。 卢米埃尔兄弟: a 发明了电影(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成“活动摄影机”,他们的第一次公开放映是1895年12月28日,这一天被定为电影诞生日。) b 体现电影的照相本性—卢米埃尔兄弟被电影学家称为“严格的现实主义者”。“表现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走动。 c《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 d“当场抓住的自然”。 梅里爱: a “一个自由发挥艺术想象的人”。 b首先将电影引向戏剧。将绝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应用到电影上来;摄制幻想的或艺术的场景、复制舞台演出等 c 有系统地利用各种电影手法。并发明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技巧,如画托、多次曝光、叠印、叠化、 停机再拍。 格里菲斯: 第一部不用舞台纪录片形式讲故事的美国影片《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directed by Edwin s.Porter, 电影在格里菲斯(D. W.Griffth)才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把一个全景分成几个镜头,把一个场面分成中景,近景和特写等若干片段,就这样确立了蒙太奇的原则;放手使用切回,平行发展或者其他型式交替切入的方法,把各景镜头连接起来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关系。代表起一生事业最高成就的两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和《党同伐异》1916。 写读主义

中外电影史试卷(A)-参考答案(新)

中外电影史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30 分) 1、新好莱坞电影的代表作品有:阿瑟?佩恩的《邦妮和克莱德》、迈克?尼科尔斯的《毕业生》、丹尼斯?霍珀的等。 2、卢米埃尔兄弟的短片是一部蕴含着噱头的萌芽状态的喜剧片,是“后来出现的一切喜剧片的胚胎和原型”。 3、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喜剧电影的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影片,它以一所老房子来隐喻国民党摇摇欲坠的统治下的祖国河山,由赵丹、吴茵、黄宗英主演。 4、影片《雨中曲》(1952年)是由著名的歌舞片明星主演的。 5、20世纪90年代后,拍出了关注现实生活的影片《过年》、《龙年警官》的导演是。 6、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受过专业电影教育的艺术家是。 7、小津安二郎1953年拍摄了一部黑白影片,被誉为小津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8、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美学流派,是,是指导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美学追求。 9、苏联电影大师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 10、从世界电影的发展历史来看,无声电影在向有声电影的转变过程中,首先是作为一种现象出现的,在中国也是如此。 11、好莱坞的制片厂体系和制片厂制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明星制度。 12、新生代导演拍摄了影片《十七岁的单车》。

13、1924年,由雷内·克莱尔拍摄的,成为达达主义最为杰出的一部代表作品。 14、1913年,郑正秋为亚细亚公司编写了电影脚本,这是我国第一部用文字写成并被拍摄出来的电影脚本,是我国第一部故事片。 15、表现主义电影的题材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灾难、题材是最常见的。 16、新好莱坞电影反传统、反模式、和反神话。 17、1948年费穆拍摄了其最有代表性的不同于“影戏”风格的非主流电影。 18、原籍爱尔兰的英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1922年拍摄了反映爱斯基摩人的纪录电影:。 19、美国默片时期的著名导演格里菲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影片 和《一个国家的诞生》。 20、卓别林在其影片中塑造了一经典绅士流浪汉形象——。 21、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些日本电影相继荣获了国际A类电影节大奖,其中:1951年,黑泽明的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52年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53年沟口健二的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当年金狮奖空缺);1954年,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获嘎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22、中国电影史上被誉为北影“四大帅”的是导演成荫、、水华、凌子风。 23、1903年,鲍特拍摄了他最著名的影片,从而确立了他在美国电影界及世界电影界的重要地位。 24、梅里爱被称为“电影的真正先驱者”。 25、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产生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黄蜀芹导演的影片。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创意与策划【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真题试题题型 笔记资料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916337054.html, 1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创意与策划【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概论》赵彬主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 【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 +【电影基础理论内部 试题库】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916337054.html, 2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首发】 一、名词解释 1、审美意象 2、黄金分割律 3、间离效果 4、公共艺术 5、汉字艺 二简答 1、什么是艺术真实 2、简述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美学思想 三、论述 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2、怎么理解审美感受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3、结合具体文艺作品谈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 4、举例论述电影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916337054.html, 3院系:文学系 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创意与策划 研究方向介绍: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创意与策划”在整个电影生产流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方向旨在选拨持续关注多变的影视产业发展态势、时刻面对社会现实的优秀考生,经过“电影创意与策划方法”、“电影策划经典案例分析”以及“电影剧本写作技巧”的深入学习,使其成为能够进行电影全案策划和写作标准长度电影剧本的高端人才。 业务课二名称:材料分析与写作 业务课二介绍: 考查考生的创意与写作能力,考生须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和想象,发现材料的亮点与特点,然后根据要求完成相关写作任务。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育明教育考研笔记资料、考试重点总结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法国新闻界把1958至1959间突然涌现的一股不知名的青年人竞相拍摄影片的热潮称之为新浪潮。从1958年至1962年短短5年时间,共有201多新人拍摄了处女作,成为法国电影史和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前卫电影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前卫电影 前卫电影:从结构主义到多元主义 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实验电影的拍制,持续维系其战后的复杂情势。既有的实验性类型与风格,继续发展。人物则侧写和日记式的影片,仍然不断出现;有些影片,像是纳思?梅卡斯的自传系列,更是长篇大论之作。赖利?乔登的剪纸动画,令人想麦斯?厄斯特的拼凑影片,而比利时艺术家马塞尔?布鲁泰尔斯,运用达达主义的策略,质疑博物馆的制度与艺术历史。 最具创意的超写实影片,可能是出自捷克动画家杨?斯凡克梅耶之手的作品。斯凡克梅耶出身艺术创作学院的木偶料,然而受到30年代捷克超写实主义的影响,于是脱离50年代吉利?川卡所发展的主流动画创作。他的第一部短片《最后戏法》(1964),结合木偶和逐格拍摄的动画,描绘两个魔术师运用异国风味的戏法,试图打败对方的怪异对决。 斯凡克梅耶的影片中,充满恐惧、残酷和挫败的影像,散发出黑色幽默。每一件物品,都具有一种丰富质感与触感的吸引力,然而片中的事件则依循梦境式的不合罗辑进行。大片的肉块,连走带跑地到处移动;绞碎的古董玩具被用来煮成羹汤;当发怒的木偶彼此以木槌打击对方时,老旧图片中的脸孔,迷惑地在一旁注视。斯凡克梅耶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爱莉丝梦游仙境》改编而成,片中的女主角将手指伸入一个罐子里,却发觉果酱中掺有地毯的扣钉。《对话的面向》(1981)展现出对于沟通的一种厌恶隐喻:两个以水果和工具做成的人头,彼此吞噬对方,然后呕吐在彼此身上。 那种反文化的地下趋势,同样也在60年代末期以后兴盛风行。然而,不久之后,地下电影中的一些更具商业市场元素,也湮没了那些较具实验性的层面。安迪?沃荷即在一些保罗?莫里塞执导,自视为地下阵营的作品中挂名制作人,诸如:《垃圾》(1970)《安迪?沃荷的科学怪人》(1973)。约翰?华特斯夸大库恰兄弟好莱坞通俗剧的谐谑作品,拍摄了《纷红火鸟》(1972),以及其他耽溺于低级趣味和惊吓效果的低成本影片。西班牙导演培卓?阿莫多瓦早期的超8厘米影片,以及他的第一部16厘米"地上"剧情长片作品《邻家女孩》(1980),也都有类似的风貌。到了70年代的中期,地下电影已经成为在市场上可供销售的类型。它不仅是戏院的"午夜电影",或是校园电影社团所放映的崇拜影片,也成了是

电影元素第四讲 世界电影发展的三大运动

第四讲世界电影发展的三大运动 第一节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思想和文化领域普遍呈现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表现主义和存在主义等现代主义思潮高涨。在艺术领域,传统的艺术观念受到冲击,一种重在表现主观、内心体验的纯艺术观兴起。电影从现代主义艺术理想中获得启示,20年代在欧洲各国出现了以诗电影为目标的纯电影探索运动――先锋派电影运动,法国印象派电影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被视为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前奏和先导。 一、法国印象派电影 印象派电影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核心人物是路易·德吕克,他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运动,创办《电影》杂志,提出“上镜头性”的电影艺术观念,在他的身旁聚集了谢尔曼·杜拉克,阿倍尔·冈斯等一批有才气的电影人,形成了著名的“印象派”电影流派。 印象派借鉴了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绘画的启示,认为电影艺术就是以无声的动态造型艺术表现出的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所感受的视觉“印象”。所以,印象派电影对形式的兴趣大于对题材和主题的关注,他们的影片不展现任何戏剧化的情节,而是侧重于光影、构图、视觉形象的创造,寻求视觉的诗意。 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

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表现主义电影主要借助表现性的灯光、布景和奇特的服装造型,在银幕上创造极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 表现主义电影与法国印象派一样深受绘画的影响,与印象派不同的是,印象派以摄影剪辑为基础,注重在自然中表现主观感受,在自然物象中寻找诗意。表现主义则是以怪异的风格化布景、美工,场面调度和演员夸张的表演来表现。 1919年的《卡里加里博士》是德国表现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影片。影片表现的是一个狂人的畸形视点中的世界,影片的光线、构图以及演员的服装、化妆和表演都极端风格化。影片由德国无声电影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卡尔·梅育编剧,罗伯特·维内导演,影片有三个表现主义画家为美工师,史学家认为这部影片与其说是导演的作品,不如说是美工师的创作,影片就像是一幅表现主义的绘画,它以画面的独创性,完整地捕捉了一个疯子对世界的视野。 《卡里加里博士》是世界电影史上被谈论最多的影片之一,它的表现主义风格和作为疯狂和幻想、残忍和固执的结合体的卡里加里博士这一形象,对西方恐怖片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三、先锋派电影运动 先锋派电影运动发轫于法国,盛行于德国,遍及瑞典、西班

电影学名词解释汇总模板

电影学名词解释集锦 1.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 60年代中期西欧电影理论界出现的新学派。70年代在英美电影界也流行起来。(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这一类型的理论是在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哲学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代表人物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 其特点大致如下:①与西方其他理论相比,它的内容十分庞杂,既非一家之言,也非一派之论。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运用结构主义或符号学的术语和分析方法。②这些理论的论述风格都比较抽象,比较富于哲理,也可以说比较富于认识论和方法学的色彩。③它与结构主义符号学美学处于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中。一方面这一理论是在结构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下产生的;另一方面电影理论的问题已成为当代西方美学,特别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美学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这一类型的电影美学就是电影理论界追求美学深度的趋向和一般美学界日益重视的电影艺术分析的趋向汇合的结果。它的特殊性与含混性也就是由这一特点产生的。作为代表,主要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首次在《电影中的符号与主义》将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电影理论介绍给英语世界的彼德·沃伦;罗纳德影像结构分析;帕索里尼在《电影诗学》中的“诗歌电影”理论等。 2.电影符号学 一种将符号学运用于电影研究的理论(创始者是麦茨)认为①电影本性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艺术家重新结构的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②电影艺术的创造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电影研究应成为一门科学。③电影语言不等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学符号系统本质相似,电影研究应该借用语言学作为一种科学规范工具。④电影研究应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原则而系统化。⑤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是外延和叙事,主张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并重。 它的研究兴起于60年代中期,帕索里尼的《电影诗学》,意大利的艾柯《电影符码的组接方式》以及沃伦的《电影中的符号和含义》极大推动了其发展,但真正建构电影符号学理论大厦的还是法国的麦茨的《电影语言》和《语言与电影》两部巨著。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可归结为一句话:电影不是真正的语言,但却是一种具有表意性符码的特殊语言。(符码在他看来仅仅是一种让信息含义得以理解的逻辑关系。而“次符码”是符码在一些相应电影领域中使用的规律性) 3.类型电影 ①是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它们拥有相似的主题、情结、人物、场景和电影技巧的影片。是商业化的生产和意识形态生产的共同产物,尤其是在美国好莱坞中成为商业电影制作的主流。在三十年代形成规模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②类型电影的主要特点是:公式化的情节、脸谱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符号。常见的类型有西部片、警匪片、灾难片、歌舞片、科幻片、动作片等。如米高梅公司精于歌舞片和浪漫剧情片;华纳兄弟公司的警匪片独具特色,而科幻、恐怖片几乎成了环球公司的专利。 ③它作为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产物,迎合观众的欣赏期待和道德观念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并且特别关注电影作品的某些共性。虽然它的制作模式给人以保守陈腐、平庸媚俗之感,但也没有妨碍某些杰出导演在严格的类型戒律下制作出富有个性和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如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等。 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类型电影的生产还遵循着某种“定期更迭”的原则,即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的“主打类型”占据重要地位,这使得观众对于类型电影能长久的保持兴趣。

世界电影史解答题重点复习(精)_共25页

名词解释 ●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区别 1电影风格上:卢米埃尔兄弟坚持他们的电影创作室科学发明,主张电影的功效是记录和再现生活,开创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梅里爱认为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开创形式主义创作风格 2拍摄手法:卢米埃尔兄弟主张纪实的手法,主张不加改变的还原现实;梅里爱采用多种摄影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3叙事手法上:一种完全按照影像记录的叙事手法,是再现主义的;梅里爱喜欢探究各种新的后期特效方式,以开拓影像的叙事研究,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 4表现手法上:卢米埃尔兄弟是写实的、记录性的;梅里爱的银幕戏剧,则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又称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1917- 1928年之间主要在法国、德国、苏联兴起的一场不以叙述故事和商业盈利为目的的,而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的实验和探索的电影运动,主要有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及苏联蒙太奇构成,经历了三个阶段192 5年前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1925年后超现实主义,1927年后记录电影的一个流派,是形式主义电影的源头。 代表作包括有: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犬》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让?雷诺阿《游戏规则》、《大幻灭》等等。 ●印象派电影: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 派,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代表作有《西班牙的节日》,他们的电影体现了先锋派的创作意图,被称作“第一个先锋派”。

●达达主义:一战后的产物,诞生于法国,以“破坏就是创造”作为自己的美 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曼.雷伊《回到理性》雷内?克莱尔的《幕间休息》。 ●超现实主义电影:由达达主义演化而来,在达达主义电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 美学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代表作品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等。 ●德国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1919到1924年出现在德国,主要受后印象 主义及弗洛伊得的影响,比起法国的先锋派来说,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这是法国在进入1930年代后,在继承20年代先锋主义 创作精神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个并无明确艺术主张、但有共同创作倾向的电影流派,其核心人物是让·雷诺阿。代表作:让·雷诺阿《幻灭》/1937、《游戏规则》/1939,让·维果/《操行零分》、《驳船亚特兰特号》;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自由属于我们》马赛尔·卡尔内《雾码头》 ●旧好莱坞:所谓的旧莱坞是区别于6070年代的新好莱坞时期,旧好莱坞也 称“黄金时代”是指从20世纪20年代末,即无声电影时代末期,至50年代末的这段时间。当时好莱坞形成了制片人制度的电影制作模式,各种类型片形成并盛行一时,很大程度上电影创作变成了一种商业化流水线生产。 ●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在美国好莱坞的黄金时代2030年代拍摄的,主 要讲述了报业大亨凯恩的一生传奇故事,他虽产生于2030年代的好莱坞,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细碎知识点整理 1)——活动电影机) 2)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by卢米埃尔兄弟) 3)世界电影史第一个导演——乔治梅里爱 二、大块知识整理 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创作风格的缘起 ●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a.对现实进行纪实的创作手段(记录眼前的景象) 1.利用景深(固态构图)完成 2.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 3.不同视角分区域拍摄和移动摄影 4.采用特技、戏剧元素,将主观创造意识渗入影像 5.运用不同的场景拼接(画面——最早的“蒙太奇”) b. 主要贡献 1.采用纪实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流动感、自然感 2.渗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最初的叙事方法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纪录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消防员》、《代表们登陆》、 《水浇园丁》(喜剧)、《假膝行人》 ●乔治·梅里爱:开启了电影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a. 创作手段 1.利用停机再拍造成魔幻效果 2.借用照相特技发掘摄影特技:“叠印”“合成照片”“二次/多次曝光”“画托”“首次进行‘人工照明’” 3.舞台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景视点 4.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形成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5.开始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镜头 b. 主要贡献 1.采用多种摄像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2.蒙太奇方法的应用,开拓了影像的叙事功能 3.开创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多次曝光);《魔窟》(叠印法);《月球旅行记》 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代表作品、起因、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