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制造行业的特点

流程制造行业的特点
流程制造行业的特点

流程工业特点及ERP特点

前言

流程工业主要通过对原材料进行混合、分离、粉碎、加热等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原材料增值。通常,以批量或连续的方式进行生产。

典型的流程工业包括化工,食品饮料,制药,化妆品等以配方为基础的行业。

流程工业的特点决定了所选用ERP系统的特点。

1.物料

1.1物料存储与单位

流程工业中物料(包括产成品)以液体,固体,气体多种形态存在,存储通常采用罐、箱、柜、桶等进行存储,并且多数存储的数量可以用能转变为电信号的传感器进行计量。这些物料的度量在不同地点、同一间工厂或供应链中经常不同。

对ERP系统的特殊要求:

●必须支持多种计量单位(在任何情况下,如采购、生产、实验室、销售等),包括

数量和价格的多单位转换,比如输入某种液体原料采购订单时,入库单位是桶或

罐,而计价单位可能是升或吨。

●同一种物料的会有不同的度量单位(UOM)。所以,系统要允许在任何情况下使用

任何单位,同时自动做出相对于基本单位的运算。例如,吨转成磅,加仑到千克,

甚至长度与重量间的转换。

1.2物料属性和质量

物料(包括产成品)的属性和质量是多种因素(时间,温度,压力等)的函数,每批物料的属性都会有所不同。

对ERP系统的特殊要求:

●系统必须支持整个供应链(采购,销售和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上的日期追踪和

批次追踪,包括物料的质检可用日期/生效日期,到期日,采购日期,生产日期等,

以及对各不同批次的状况,属性,质量和库存的追踪控制。

●系统必须支持实验室功能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支持灵活的属性追踪。比如,在涂

料行业中,系统应帮助技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找到VOC为某个值的配方。

1.3产成品

最终的产出包括主产品,联产品,副产品,废料等,而且产量可能大于或小于投料量。

产品以多种包装形式存在,通常产品加上包装形式构成最终产品即销售产品。

对ERP系统的特殊要求:

●系统必须实现同一批生产,多种产品/等级的支持。

●追踪各种产品的批次成本和损耗情况。

●追踪各批量的产出率。

●系统必须支持同一配方的生产批量中产出的产品可以灵活地以不同的包装形式进

行包装。

●严格的批号管理,通过批号反查到上一级物料甚至追踪到供应商。

1.4不同规格产品

牌号中的牌号、等级中的等级,例如生产某牌号的聚乙烯ABC时,其融熔指数(MI)只要在 8-12之间都算是合格产品,但是可能有一批PE的MI在8-9,另一批的MI在9-10,但是它们都属于质量合格的ABC产品。

对ERP系统的特殊要求:

●在销售承诺时,ERP系统不仅仅应该让你知道某牌号(如上述的ABC)的库存数量,

还应根据客户的要求分别列出有细微规格区别的各批剩余量,以满足客户的特殊

需求。

●在生产中,系统应支持灵活的返工,调和,混合(不同等级的产品)等处理。

2.生产配方和工艺条件

流程工业的生产配方中原料用量和工艺条件都具有易变动性。变动性是流程工业最大的特点,而通过变化的原料批次和工艺条件来生产品质一致的产品是企业最大的挑战。

流程工业的配方每次生产时都会因各批原料属性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投料量,而且产出的最终产品质量也会随着工艺条件(如温度,压力等)的变化而变化。上级物料和下级物料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能随温度、压力、湿度、季节、人员技术水平、工艺条件不同而不同。在每个工艺过程中,伴随产出的不只是产品或中间产品,可能细分为主产品、副产品、协产品、回流物和废物。描述这种产品结构的配方还应具有批量、有效期等方面的要求。比如,生产草莓酱时,每批采购草莓的酸度和含糖量都会不一样,因此为了得到品质一致的产品,今天生产的草莓酱需要投入0.8吨草莓,而明天由于批次强度变大只需要投入0.76吨。

配方不但代表着成分比率,还代表着单位生产产品成本组成表。因此,企业通常把上年的成本核算结果,作为下年的生产技术考核指标。在流程工业中,生产成本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原材料。通过对原材料管理,使之不丢失,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通常,原材料占产品成本的70%~80%,人工费用约占2%~5%。

此外,配方和工艺路线还记录着生产的时间信息,企业通过它们,对产品的过程进行严格的计划。

对ERP系统的特殊要求:

●必须支持配方根据原料的属性和批次强度,动态地调整配方生产用量。流程工业

中,相同的络产品可以使用多套配方,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技术参数的原料及其

可用性、成本、制程变化素等。

●在各种工厂条件和约束因素下,系统应支持按各种方法对生产批量的大小进行自

动调整。

●系统应支持各种版本配方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转换。

●系统应支持灵活的生产说明和特别指示。

●对于复杂的流程制造,需要流程模拟和先进控制系统来帮助控制产品的质量。

3.生产计划管理

流程企业由于主要是大批量生产,订单通常与生产无直接关系。企业只有满负荷生产,才能将成本降下来,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因此,在流程工业企业的生产计划中,年度计划更具有重要性。年度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决定了企业的物料平衡,即物料采购计划。一般情况下,企业按月份签订供货合同以及结算货款。每日、每周生产计划的物料平衡依靠原材料库存来保证和调节。指导企业生产的计划主要是主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主生产计划通常是月份计划,作业计划是日计划或批计划。计划的作用在于协调不同的工序部门一致地进行生产。根据对中间产品控制的严格程序,流程计划可以分为有批号计划和无批号计划。在主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之间,有指令计划下达。与离散ERP不同的是,流程企业随着生产计划的下达,同时也将下达质量检测计划和设备维修计划。

对ERP系统的特殊要求:

●主生产计划定义在配制层。

●生产计划下达同时也将下达质量检测计划和设备维修计划。

4.设备和工艺路线

流程工业的产品比较固定,而且一生产就是十几年、几十年不变,而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产品寿命相对要小得多。因此,体现在生产设备上,流程企业的设备是一条固定的生产线,设备投资比较大,工艺路线固定。通常设备是专用的,很难改做其他用途。生产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生产线上的设备维护特别重要,不能发生故障。只要一发生故障,就损失严重。

对ERP系统的特殊要求:

●强调维修计划及维修管理。

5.自动化水平和车间管理

流程工业企业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技术成熟,控制生产的工艺条件的自动化设备比较成熟,例如,DCS、PLC,因此,生产过程多数是自动化,生产车间的人员主要是管理、监视和设备检修。

车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认和接收上级的生产计划、统计生产完成情况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对车间内部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物料管理等。流程企业的车间相对简单,主要根据计划进行领料、投料和控制生产过程,保证产品的高效产出。由于流程工业的自动化程度高,产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设备状况以及人员的出勤状况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记录。

对ERP系统的特殊要求:

●和自动化系统有数据接口。

6.成本核算

由于流程工业企业是大批量面向库存生产,因此,成本核算通常是采用分步结转法,费用的分摊范围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将越来越小,变为直接计入,与生产管理结合起来。

对ERP系统的特殊要求:

●支持分步结转法。

●方面处理反工、调和、混合等产品成本计算。

7.流程工业(特别是化工和食品)对环境保护、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特殊要求

对ERP系统的特殊要求:

●在ERP系统中应充分考虑到流程工业对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物料管理中

必须支持对危险属性的控制,如爆炸极限,闪点,储存温度、压力,致癌物质等。

●支持对危险物料的分类、分状态、分库位的严格管理。

●系统必须支持打印政府和客户需要的安全报告和标签,包括对MSDS,COA和DOT

等的支持。

8.流程行业ERP系统的特点

8.1物料档案

●支持多种计量单位,包括数量和价格的多单位转换。

●支持对危险属性的控制,如爆炸极限,闪点,储存温度、压力,致癌物质等。

●支持对危险物料的分类、分状态、分库位的严格管理。

●支持批号管理。实现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日期追踪和批次追踪,包括物料的质检可

用日期/生效日期,到期日,采购日期,生产日期等,以及对各不同批次的状况,

属性,质量和库存的追踪控制。

8.2生产配方

●支持根据原料的属性和批次,动态地调整配方。

●必须支持对配方和配方属性的在线调整和分析。

●在各种工厂条件和约束因素下,系统应支持按各种方法对生产批量的大小进行自

动调整。

●系统应支持各种版本配方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转换。

●系统应支持灵活的生产说明和特别指示。

●对于复杂的流程制造,需要流程模拟和先进控制系统来帮助控制产品的质量。

8.3库存

●支持对危险物料的分类、分状态、分库位的严格管理。

●支持包装物处理。

●系统必须支持整个供应链(采购,销售和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上的日期追踪和

批次追踪,包括物料的质检可用日期/生效日期,到期日,采购日期,生产日期等,

以及对各不同批次的状况,属性,质量和库存的追踪控制。

8.4生产计划和控制

●主生产计划定义在配制层。

●生产计划下达同时也将下达质量检测计划和设备维修计划。

●强调设备管理、设备维修。

●和自动化系统有数据接口。

●灵活支持返工,调和,混合(不同等级的产品)等处理。

●支持同一批生产多种产品/等级。

●支持同一配方的生产批量中产出的产品可以灵活地以不同的包装形式进行包装。

●追踪各批量的产出率。

8.5销售

●在销售承诺时,系统支持查询某牌号的库存数量,还支持根据客户的要求分别列

出有细微规格区别的各批剩余量,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支持包装物处理。

8.6采购

●支持包装物处理。

●支持处理流程行业采购的损耗。

●追踪各批量的产出率。

8.7成本核算

●追踪各种产品的批次成本和损耗情况。

●支持分步结转法。

●方面处理反工、调和、混合等产品成本计算。

8.8质量管理

●必须支持实验室功能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支持灵活的属性追踪。比如,在涂料行

业中,系统应帮助技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找到VOC为某个值的配方。

●对于复杂的流程制造,需要流程模拟和先进控制系统来帮助控制产品的质量。

●严格的批号管理,通过批号反查到上一级物料甚至追踪到供应商。

生产制造型企业特点

通常来讲,生产型企业自身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特点之一:人员庞大,岗位数量多。 由于我国大多数生产型企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很多工作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加上企业大多数雇佣的工人学历、素质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往往一个岗位要分拆成几个人一起来完成,造成企业人员数量庞大。同时,受人员素质条件的制约,因人设岗、因人拆岗的现象多有发生,岗位数量高于标准化生产下岗位设置。工作分析对象如此众多,如何有效有序的组织工作分析工作?工作分析的各个参与者应该如何分工,才能保证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不会出现反复的工作? 特点之二:三大类的岗位布局。 生产型企业中,岗位群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管理者、行政服务人员以及操作工人。并且依次构成岗位金字塔的塔尖、塔身和塔座。三类岗位不同的性质以及差异化的工作内容,工作分析侧重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如何收集岗位分析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或者如何能够保证工作分析人员掌握了足够的体现岗位特点的信息? 特点之三:员工整体素质水平低。 尤其一线操作工人,学历水平一般集中在初中、高中、技校毕业,员工在理解力、接受能力以及一些基本素质方面较为欠缺。工作分析不仅需要能够清晰表达本身工作的内容,而且需要一定的总结和提炼能力。素质问题直接影响到员工直接参与到工作分析的程度。 特点之四:生产环节专业化程度高。 除了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财务工作等职能性岗位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属于生产环节的岗位更多表现出专业化的特性。因此,只有在本岗位实际工作过的人员才能够更好描述本岗位的职责以及相关任职要求。但是由于特点之三的制约,岗位的任职者又不是工作分析最理想的主体。因此,工作分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一定的分工实现。 特点之五:企业管理基础薄弱。 尤其在民营企业中,生产型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对于他们不太熟悉的管理概念,要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的时间。如果员工对工作分析产生误解,就不能正确对待这项工作,反而认为是为自己的工作增加额外的负担。因此,对企业进行工作分析培训,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还要让大家理解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制造型企业的特点

制造型企业的特点 2001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其发表的白皮书中第一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在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制造”均已在世界市场占有份额中名列第一。其中,世界彩电约四成在中国生产;世界上的复印机约六成在中国生产。贴牌生产(OEM)的方式,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境外企业的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外贸政策,产业结构根据比较优势逐步调整,轻纺工业获得长足发展,并且完全走向了国际市场,轻重工业比例关系趋于协调。 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5.2%,其中90年代以来增长了4.8倍,年均增长17.4%。工业增长速度比GDP增速快了将近一倍。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0年的37%提高到了2001年的44%,这表明我国工业化的步伐仍在加快。尽管我国工业化进程地区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重化工业化加速的阶段。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工业可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三类),近三年来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88%、增加值占78%、资产占76%、销售收入占86%。 中国现有2400多万家中小企业,其中70%以上都是制造业;而在3000多万个体商户老板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准备进入制造业;社会不同阶层对企业管理背后的奥秘感兴趣的人员越来越多,而且,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的产品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然而中国制造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管理比较粗放,以职能式管理为主,流程式管理欠缺,精益生产更是努力的目标。以流程为核心的制造业管理,要求企业必须重新定位管理者及对他们的素质要求,进而从这个角度出发,塑造21世纪制造型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本课程从制造业企业管理流程谈起,进而全面揭示当今制造业管理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努力提升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力。 当代制造业主要特点 企业方方面面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的一个特征,从企业的标准化的内容来看,首先是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而且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从流程作业标准化来看,包括通用的流程、互换性生产以及柔性生产。 【案例】 某企业以生产空调为主,该企业发现当年空调非常畅销,由于自己的产能不足,于是很快上马了两条分体级的生产线。到了第二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都购买柜机了。那么,该企业已经上马的两条分体机的生产线能否很快用于生产柜机呢?如果可以的话,应该使用柔性的生产线还是刚性的生产线呢? 点评:要达到柔性的生产线,必须要遵照通用的标准,而且零件的互换性要求较高,在这家企业的生产线上,将工装夹具进行简单更换,就可以用分体生产线来生产柜机。 经济学大师道格拉斯?诺思在他的名著《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写道: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的出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在当代企业中,流程的标准化方兴未艾,还有管理模式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复制以及盈利模式的复制等也在大量进行,从麦当劳、肯德基到一些制造业,管理模式可以复制,盈利模式也可以复制,这都显示了一个最大的特征——标准化,标准化已成为现代工业的特征之一。 企业的标准化主要表现在: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特征 ◆生产作业标准化

行业特点总结 制造业

行业特点总结-制造业 生产管理的特点: 1. 交货周期往往不能严格按照生产周期,导致频繁的调度; 2. 通用件和特有型号用件需要分别管理; 3. 车间现场管理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4. 多品种、大批量,交货期短,产品变更频繁; 5. 原物料供货不及时,常有停工待料的情况发生; 6. 生产、财务、库存、采购、销售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核算和管理困难; 7、计划的变更不能得到很好的传导,导致无效的沟通成本; 8. 委外生产的情况管理困难,其价格缺乏估价、议价的依据; 9. 生产进度、库存情况需要动态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过程中的特点; 1、品种繁多、库存管理不易 2、预计进货不清楚 3、预计生产量不清楚 4、订单交期不清楚(产销会议) 5、插单频繁、交期短产品变更频繁

、订单跟踪进度因难6. 7、生产资源多和工艺复杂 8、BOM用料复杂,层次多 9、部门沟通困难,取得资讯太慢 10、常常停工待料 11、生产计划与采购的计划不准确 12、呆滞料繁多,如何消减 13、宏观计划长短期分粗细 14、多工厂时如何分别做计划 15、同时有计划式和订单式生产存在 生产工艺管理精细: 1. 产品工艺路线信息记录灵活多变; 2. 往往需要按照工艺段分段领料; 3. 生产工艺进度掌控困难; 4. 在制品不好管理,需要结合必要的盘点措施; 5. 部分工序需要进行委外加工; 6. 各工作中心实际工时的收集困难; 7. 领料的方式导致大量的人力浪费,往往需要采用配料制。研发工程管理繁琐,主要是因为:

物料品种繁多,编码工作复杂;1. 2. 产品结构的创建工作繁琐,容易混淆; 3. 工程变更难以追踪,造成呆料; 4. 余料难以处理; 5. 研发打样(样品生产)过程难以管理; 6. 代用料难以处理; 7 .新产品难以估价; 8. 供应商难以进行合格性认证; 9. 工程变更频繁,难以操作; 仓库管理中的特点: 1. 库存报表需要实施动态、并能进行必要的结构和趋势分析; 2. 常备料补货需要一个合理的机制; 3. 呆滞料需要定期的评估和管控; 4. 物料的有效性管理需要结合物料本身的保质期限等信息; 5. 对于一些物料需要进行批次管理,批次的标记需要重点管理管理,需要结合有效期管理; 6. 物料的盘点工作繁琐,且耗时; 7. 库存账务的管理需要清晰明了; 主要面向库存进行加工的企业在销售管理过程中的特点: 产能评估困难。1.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word版本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导语: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 经济观察报尹中卿/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近半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首位。同时也要看到,长期以来,中国产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传统优势减弱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近几年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一直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题开展调研。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认识还比较模糊,政策上也有许多偏颇和缺陷。例如,早在“九五”期间,政府就提出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但许多地方却把战略重点一股脑地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并没有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放到应有位置上。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简单对立起来,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新兴产业许多优惠政策,传统行业却难以享受到。一些地方通过行政手段“腾笼换鸟”,热衷于铺新摊子,结果不仅打断原有企业供应链条,丧失传统产业优势,造成严重的就业和税收问题,而且一些新引进的所谓“高端产业”依然处在组装、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缺乏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我们

机械制造行业的行业特点分析

机械制造行业的行业特点分析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 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 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总之,只要是以一个个零部件组装为主要工序的工业领域都是属于机械制造业的范畴。 1?机械制造业的生产特点 第一,机械制造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机械制造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 工业生产的特点基本上分为两大方式:离散型与流程型。离散型是指以一个个单 独的零部件组成最终产成品的方式。因为其产成品的最终形成是以零部件的拼装为主要工 序,所以装配自然就成了重点。而流程型是指最终产成品的形成并不同于离散型一样把不同 零部件装配起来,而是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的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 成新形状或新材料的生产方式。我们所熟悉的机械设备的制造就是典型的离散型工业,而诸如冶炼就是典型的流程型工业。汽车制造业传统上业认为是属于离散型工业,虽然其中诸如压铸、表面处理等是属于流程型的范畴,不过绝大部分的工序还是以离散为特点的。所以, 机械制造业并不是绝对的离散型工业,其中还是有部分的流程型的特点。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 (1) 产品结构清晰明确 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可以用树的概念进行描述,最终产品一定是由固定个数 的零件或部件组成,这些关系非常明确和固定。 (2) 工艺流程简单明了,工艺路线灵活,制造资源协调困难 面向订单的机械制造业的特点是多品种和小批量,因此,机械制造业生产设备的 布置一般不是按产品而是按照工艺进行布置的,例如,按车、磨、刨、铳来安排机床的位置。 每个产品的工艺过程都可能不一样,而且,可以进行同一种加工工艺的机床有多台。因此,

中国制造业的五大原罪

中国制造业的五大原罪 社会大崩溃,是从制造业开始的,而不是泡沫虚高的房地产。 没有伟大理想和信仰支撑的“中国制造”,没有工匠精神承载的制造,是山寨路边没有灵魂的野鬼孤魂。 时至今日,中国实体经济的衰退越来越明显,制造业哀鸿遍野,大量企业破产倒闭。舆论和媒体包括制造业从业者自己无不唏嘘,悲伤感叹。“中国制造”之所以有今天,原因无他,纯属咎由自取。 原罪一:过于重视营销 中国自计划经济后,一直实行市场经济。所有的产品、品牌都在追逐市场,企图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至于现在的产品都在过度依赖营销,靠所谓营销的噱头盈利。 自古以来,好产品之品牌大多靠积淀,靠市场传播力,靠核心技术和品质取胜。即便是新科技,同样无法离开品质。否则这样的新科技不会被人们尊重,最后还是一场空!本末倒置,最后还得回到原来。 原罪二:被“管理死的”中国制造 在制造强国,技术是最被尊重的,只要你的技术足够棒,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好卖,你的待遇就不会低,不存在很多虚浮表面的东西。 相较而言,中国的制造企业,一堆的管理干部,人浮于事,技术一窍不通,没边没谱的管理学可以不负责的天天讲。好好干活的人,谁愿意被管理?有创造力的聪明人正忙着优化的产品,想着下一步新产品如何更加受市场和客户欢迎呢。 原罪三:企业和员工如同生死敌人

中国缺乏匠人精神。员工和企业之间就只是单纯的雇佣关系,招募来的大部分人都是为了钱,所以很难形成那种凝聚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企业的非统一性,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具竞争力。 企业的管理阶层的问题更多,对企业员工的最基本信任都没有,当然换不回员工对企业最基本的认同和信任,对人才视而不见,对未来没有信心,做企业根本就没有长远打算。 原罪四:对知识产权不尊重 提起中国制造,想到最多的是山寨、高仿。这也是中国制造水平一直无法提高的根本原因。把“行窃”当成理所当然,拿着别人辛苦熬夜几个月做出来的东西卖,不带一点心虚,久而久之,那些热衷于技术和研发的人也都寒了心。 原罪五:牵强的民族主义 中国企业最喜欢把民族主义、爱过主义挂在嘴边,妄图通过民族感情讨好悲情的国人。但实际情况是,爱国是假,多卖一些产品是真。 国人能够被调动起来的情绪是,有一天,你把产品做好,把企业做大,把中国制造推向整个世界,而不是每天卖情怀。 中国制造如果没有伟大理想和信仰支撑,没有工匠精神承载,没有好的体系建设,就只能是路边没有灵魂的孤魂野鬼。 社会大崩溃 中国最宝贵的是那些有能力的企业家,可是我们的历史一直是只重器物不重人。人始终是没有得到尊重的,而作为企业家,随时都处于各种盘剥之下。虽然有钱,好像官僚们想怎么弄死你,你就只有按照这个死法去乖乖就死,毫无反抗的可能。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最终是要面向世界,但是在Made in China充斥着世界各国街头的时候,中国的商品却并没有获得对方的尊敬,在西方企业强烈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冲击波的时候,“中国品牌”也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竞争力。从“中国制造”的繁荣到“中国品牌”之富强,我们任重而道远。 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品牌产业,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制造业所贡献的。我们是排名世界贸易前10名的外贸巨人,贸易中流转的商品却无法带来品牌的附加价值,仍在以原始的资源和加工价值为我们换得微薄的利润。然而我们的经济终究要面对更直接的国际竞争,我们的企业已经走到了必须选择的十字路口。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品牌 中国经济的增长让世界瞩目,这已经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按此速度几十年后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如果不能转变经济的增长模式,依靠这样的一种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模式的增长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 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60.2%,2004年已超过70%,已是全球最高。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达到78%,日本更高,占85%,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当大程度上是靠外资在推动,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只有20%,自主品牌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在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占到了半壁江山。在外资企业的大规模出口中,中国获得的真实收益并不算高。由于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设计、研发、品牌等环节,过度依赖外资企业出口和加工贸易,不但不能为中国经济带来相应的利益,反而会使国内产业产生空洞化的趋势,这种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能使中国经济套牢在低端产业的陷阱之中。 对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实现产业升级和品牌塑造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批推动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世界级品牌,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前途是没有多大希望的。老子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在今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商战中,决定胜负的武器已不再是飞机大炮,而是科技、文化、品牌与形象。如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这个国家就没有前途。” 品牌形象代表国家形象,品牌之争更是民族工业的命运之争,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品牌的自强。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需要中国品牌 数据显示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真正属于中国的只有4个。而最新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刊登的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品牌上榜。 我们自问:“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局面还要走多久? 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会长、世界著名企业联盟执行主席周茳钐先生曾经指出:全球华人竞争力品牌总价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华人竞争力品牌企业总资产已超过2万亿美元,华人竞争力品牌价值已经得到世界的肯定。中国在未来应是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众多世界品牌的经济强国,而不应是世界品牌的加工厂。 近年来,全球经济买方市场初步显现,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已由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企

制造型企业的特征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理解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了解企业的系统化管理; ●熟悉企业的流程化管理; ●掌握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技巧。 制造型企业的特征 一、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的特征,现代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 1.生产作业标准化 生产作业标准化,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2.流程作业标准化 流程作业的标准化包括通用的流程、互换性生产以及柔性生产。 3.管理模式标准化 从麦当劳、肯德基到一些制造业,管理模式可以复制,盈利模式也可以复制。 二、系统化管理 如今的制造业都在实行系统化的管理,与内部和外部都有资源(包括物资、时间、财力、 人力等)的交换。而企业系统一般都会寻找合适的市场、最佳的配置资源,进行兼并重组, 以尽快达到战略预期。 企业的系统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非单一考虑职能问题; 第二,把企业作为开放系统,寻找适合市场的最佳资源配置。 【案例】 吃掉“休克鱼” 广东的科龙被青岛的海信兼并后,海信的总经理说:“我是吃掉了一条休克鱼。” 所谓“休克鱼”,是指这条“鱼”的体制是好的,只是昏过去了。 海信看到科龙的管理层出了问题,但是也认识到科龙具有品牌和自己的客户群,有一定的核心技术,于是大举进入,花费大量资金并购科龙后重新配置资源, 使企业系统变得更加庞大。 案例中的情况在制造业中非常多,是企业管理的系统化体现。 三、流程化管理 对于非常注重职能作用的部门来说,各职能之间必然存在接口,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接口会越来越不适应发展要求,导致扯皮、推诿的现象不断出现。如今很多企业就出现了从职 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趋势。 1.什么是流程化管理 所谓流程化管理,就是以某一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组织资源,从生产源头到得到成品进行 资源配置,从而模糊了职能的概念。 2.流程化管理的特点 流程化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流水线就是典型的流程管理,能够打破职能的界限,把职能部门下放到了生产线上,以此保证产品顺利地完成。

民营企业的五大原罪

民营企业逃不出的“篱笆”——五大原罪 前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二审仍被判14年有期徒刑,罪名为“非法经营罪、单位行贿罪”等等----这其实是民营企业的“原罪”。 有罪必罚,本无可非议。但面对这些所谓的“原罪”,与其说是黄光裕的悲哀,不如说是中国民营企业群体及现行法律制度的悲哀! 因为“原罪”可谓与生俱来,是民营企业的DN A与原始病毒。彻底消除可能性不大,但可以改变与校正。而因病致死,就有点悲哀。 原罪一:行贿。 黄光裕、周正毅,还有众多的中国富豪们,究竟有谁无此“原罪”?其实中国民营企业60%左右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房地产企业几乎100%。这是一种公开的秘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高度参与资源配置、行政垄断横行、权力高度集中不受制约所致。中国官场的贪腐已形成“食物链”结构,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萍。而民营企业是“浮萍”,属于这个“食物链”的末端,只有被吃的份了。 原罪二:偷税漏税。 中国的企业几乎100%都有偷税漏税,差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这也是中国税制不合理、不平等、税赋太重造成的! 据国际有关税务组织统计,中国是连续几年位列“全球税负痛苦指数”第二、第三的国家。很多企业主就直言不讳的说过:在中国真要是100%按规纳税,再除去公关费、营运成本、工资等,企业必死无疑! 周正毅、兰世立因此栽下了,还未栽下清算的有多少?还有多少因“税”而“睡”班房? 原罪三:虚假注册资本,抽逃资金。 顾雏军、杨斌和周正毅都因涉嫌虚假出资获罪。 按了解,60%左右的民营企业也都有可能涉及。许多商业机会,如行业准入门槛、合作门槛、放贷门槛,甚至企业形象,“注册资金”都是一个重要的实力指标。 而在国外或一些地区,不一定需要实有资金到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也曾出台过一些灵活的工商注册政策,比如以实有资产、信用、品牌等,折算成一定比例的注册资金,但并未在法律层面上全面放开。 事实上,许多民营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启动资金多数成问题,但创业激情才不得不使他们误入原罪的歧途。 原罪四:非法集资(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 这种现象也很普遍,30%以上企业也都可能存在。 从以前德隆的唐万新,到现在的吴英、杜益敏,以及热议中的广东伟国案等都属于此类。

水泥行业生产特点

水泥行业特点 1 行业机会 水泥行业主要包括六大通用水泥产品硅酸盐水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2009年空前基建投资有力对冲了房地产及制造业投资下降对水泥的需求的影响,显著提升水泥景气,供需将基本保持平衡,宽松货币和持续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无疑又将提升其盈利水平。 2 行业客户信息化动因 ●对管理变革的支撑 基于水泥行业目前的组织架构,在财务、物资、生产、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正在由现行的集中与分散结合的管理模式向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过渡,实施企业信息化,这将会促进水泥行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优化。整体上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在安全管理、生产调度、财务资金、运输销售、物资供应、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信息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运行效率、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配合全社会的信息化。 ●对战略扩张的支撑 水泥行业正处于产业扩张期,中央出台的新的行业规划和指导意见使得行业内的兼并、重组达到了一个高潮,行业趋势在往集团化、本地化发展,单个企业异地分散大大增加了管理的跨度。传统管理方式难以驾驭和实施大集团的管理,迫切需要更高程度的信息化为集团提供必须的管理支撑和技术支撑。 ●对企业发展的支撑 通过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改造和提升水泥行业这样的传统企业,在先进的管理手段的支持下,大大强化企业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企业决策体系的决策能力和市场运作体系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捕捉发展机遇、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推动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健康、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贯彻实施大基地、大集团战略,实现水泥行业的快速、可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任何一个大国(我不是说像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对待,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在中国现阶段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第二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产业;第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第四是劳动就业的主要部门;最后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基本保证。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25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它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需求,就是国内的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还有就是国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GDP里面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国家第一还是美国,第二是日本,中国在2003年超过了德国。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构成分为三块,一共是17个行业,有5个行业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这大概占制造业的30.24%;第二块也是5个行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大概占33%,就是我们整个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第三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业,这稍微多一点,比三分之一多一点大概是35%,所以三块组成大概是这样。轻工业比三分之一略少,资源加工业三分之一,还有机电加工产品比三分之一多。我们可以大致说一下资源加工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是用在国内,包括像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的产品,都是用于国内的。轻工业和机械、机电工业的产品大约是一半或者是少于一半是出口的,主要还是满足内需。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因为第二产业还有建筑,讲工业占GDP的35.75%,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就是第二产业的78.69%,建筑业只有大概20%,工业上缴的税金占第二产业的90%,从业人员90.7%,这里面我想特别指出一点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投资额的70%。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结果。在市场竞争直接成本中,它们的比大约是美国30美元,欧洲24个美元,东欧是3个美元,日本是24个美元,在中国是2个美元,当然印度现在比我们还低一点,是1个美元,包括东南亚国家。以软件工程师来说,在硅谷一个成熟的软件工程师工资大概是20至30万美元,这里包括付税,不是全部给他工资;在爱尔兰是8至9万美元,在印度是4至5万美元,在中国是2至3万美元,所以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中国的成本都比较低。我举一个例子,像直升机,这是美国商用直升机最成熟的,在美国只生产顶部直升机的螺旋桨和尾部的螺旋桨,顶盖部分在西班牙生产,尾部也是在西班牙生产,中间的机身部分是在日本生产,起落架是在巴西生产,机头是在中国台湾生产,机尾是在中国的井冈山直升机厂生产,所以从头到尾都在中国生产,就是一个头一个尾。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到2004年11月底是5万多家,合同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559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迅速,到2004年6月,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超过60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是40亿美元,我们在这上面可以看到东芝、IBM、HP、英特尔、GE、诺基亚、松下、爱立信公司。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有计算机、电子、医疗、运输,还包括汽车。我曾经访问GE在浦东的研发机构,它用了900多个中国的博士和工程师,我说是否针对中国生产研发,它说是针对GE全世界,所以正在从面向中国转向全球。外国在华研发R&D投资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接近60%,因为北京具有我们中国教育科研人才的优势,其次是在上海和深圳,在其他地区包括中国的成都、南京、武汉也都有一些研发的机构。 当然,讲到中国的制造业,我们必须看中国制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一是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们现在一年不到4万美元,只有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多一点,我们人用得比较多。中国的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全国CO2的排放量67.2%是锅炉排放;第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当然事情是两方面的,这既是一个缺点有的时候也是优点,因为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如果都搞自动化工厂每年新增就业就有问题。产

纺织行业特点分析

纺织行业特点 1纺织工业 将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纤维加工成纱、丝、线、绳、织物及其染整制品的工业。纺织工业包括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业;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业;化纤业包括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制造业。纺织产品按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2000年全国纺织行业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共1.89万个,总资产9773亿元,工业增加值2678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9%、8.3%和11.3%。全行业职工1300万人左右,利税总额578.8亿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121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6.6 千克,纱产量657.5万吨,化学纤维694.2万吨,服装165亿件。我国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200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9%,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左右。“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15亿美元,净创汇1700亿美元,是我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 2纺织企业管理 纺织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的各项目标,需合理地组织人员、设备、原材料、资金、技术和信息,对采购、生产、直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纺织企业管理就在于实行这一切职能。 2.1 纺织企业管理的特点 纺织企业管理具有现代加工工业(制造业)企业管理的各种共同特征:企业内部高度集中的指挥系统;高度发展的分工和协作;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管理组织的多层次;产品的品种、质量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纺织企业管理也具有许多本身的特点。 2.1.1 多工序、连续化的大量生产型 棉纺厂的传统工序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线、拈线等。毛纺厂的工序则更多一些。这一特点决定纺织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前后工序生产作业的连续、均衡、协调;需要及时检测、掌握半制品和成品的质量。

申论范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申论范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古语有云:“内外兼修,方得风清器正”,言外之意就是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内外兼修。当前我国的中国制造水平不高、产品低端、质量较差。无论是德国车冲击国产车市场,还是日本小商品引发国人抢购,亦或是瑞士表抢占了国内市场,都使得当前中国制造步履维艰。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内外兼修;要实现“中国智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必须内外合力。 发展制造业要注重品牌建设。目前制造业发展困境莫过于企业品牌建设问题。当下企业品牌建设问题颇多。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重点培育地方企业让地方品牌缺乏竞争力,这让品牌建设困难重重;品牌形象较低、存在质低价廉现象、国外品牌打压严重、国内同行竞价血拼、产品竞争非常残酷,这让品牌建设陷入困境;企业品牌意识低下、单纯依靠规模效应、存在同质化竞争、盲目抄袭模仿严重、缺乏品牌运作人才、品牌管理过于简单,这更让品牌建设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应该从打造优势品牌、淘汰落后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开始。 发展制造业要强化企业精神。具体来说,强化企业精神需要“精字当头、专字为本、聚字为要”.首先,“精”字当头即重视产品质量、追求工艺极致、追求精益求精、鼓励技术提升、增加设备投入、注重自主研发、提高客户满意率;其次,“专”字为本即术业有专攻;再次,“聚”字为要即成立研发中心、引进高校人才。由此可见,强化企业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神努力为之。 发展制造业要提倡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下制造业转型的突破口在于工匠精神”,对于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乱象简单言之即工匠精神缺失的问题,因为工匠精神缺失所以不重产品工艺、不求产品品质、无视产品口碑、忽略用户需求、割裂市场反馈……也正是因为这些难题让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故而要提高制造业水平、实现产业转型、摘掉“中国制造”的山寨帽子,必须从“工匠精神”开始。 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制造必须扎扎实实干、步步为营干、循序渐进干。只有注重品牌建设、强化企业精神、倡导工匠精神、注重国际合作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制造”实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全新景象。才能让“中国制造”“今胜于昨,明复胜于今”,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目标。(完)

中国制造业的利与弊

中国制造业的利与弊 2008-03-31 13:31:05来源: 格瑞贝斯环球财经进入中国制造业贴吧共0 条黑马推荐绿色经济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 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加强环境保护也已成为中国政府目前的重点工作。中国政府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面非常迫切,以往相关部门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时采取的政策缺乏有力的中国政府支持,地方环保局的管理权限无法有效地提升中国的环境保护。随着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的GDP绿色增长的关键在于在环保问题上采取新策略,而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关键因素。 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是困扰中国环境问题的关键,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二位,预计2025年将超过排在第一位的美国,而巨大的煤炭消费量以及水泥产量提高大幅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报告表示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太平洋最大的海洋污染源,同时根据中国国家环保局和海洋局对20个沿海城市的考察,在接近一半的城市中,有5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明确要求加强环境保护,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表示中国需要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担负自己的责任,必须抓紧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温家宝表示目前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应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中国政府表示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出口政策等方式,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而节能减排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点。在已经闭幕的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表示政府工作的主基调就是遏制污染、增加社会服务支出、确保通过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和收入增长,同时温家宝还表示将提高科研及开发经费,帮助中国减少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依赖。 中国政府在制定的单位GDP能耗目标为2006至2010年GDP能耗总体降低20%,要求从严控制钢铁、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煤炭和电力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建高能耗项目,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清理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专项检查。目前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一些积极进展,包括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分别比上年下降3.3%和9.5%。中国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1.4%,因此资源的总消耗量也在继续增长,但这种改善可以使中国降低对进口石油和原材料的依赖,同时中国一半的火电厂都采用污染控制设备,从而使2007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降4.7%。 目前中国面临高通胀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在此形势下,温家宝要求推动中国经济以更加高效、公平和环保的方式发展,政府必须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外贸和外资推动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制造业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其中加工工业的产能扩张成为焦点,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纺织服装、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石油加工等,投资增长率高达50%以上,同时加工工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原材料价格的暴涨。

生产特点

服装工业生产特点 服装工业技术管理工作即在现代工业企业中,对发生的一切技术活动,按照行业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并参照政府发布的各项技术政策,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指挥和协调及检查和督促等活动。为此,了解服装工业生产特点对加强服装工业的技术管理事关重要。服装工业生产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生产之间的协作性 服装生产的形式因科技进步和先进专用设备配备的使用起了很大变化,批量性的成衣生产代替了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方式,从而使生产技术进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都是个体手工业生产无法比拟的。同时,生产技术的进步也给生产管理带来了新课题,那就是生产过程广泛的协作性,即如何加强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订做工作服 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服装生产流水作业,没有管理就不能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现代服装生产己形成了一项系统工程,每道工序有其独立性,各工序之间又有严密的相关性,使工序之间形成有机的结合。由众多的技术工人合作一件产品,如果没有合理的工艺流程及严格的流程管理,没有严谨有效的生产技术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没有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相互协调、检查和督促,要使生产有序进行是不可能的.广泛的协作不仅是企业内部,而且还会延伸到原料、辅料和供应以及有关生产协作单位。由此可见,广泛的生产协作性是服装生产管理的内容之一。工作服制作 2.生产技术的专业性 在同一个服装市场上,你可以看到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服装,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由于受生产专用设备及生产技术的局限性,很难做到样样服装都生产,即使是很大的服装集团公司,也不可能在一个车间生产所有品种的服装。 服装的品种很多.按面料的结构可以分为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及皮革服装.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礼仪服装、休闲服装、时装、男衬衫、睡衣睡袍、防寒服、雨衣、工作服等。这些服装的生产要采用流水作业,并配备各类专用设备。由于分工比较细,形成生产工人的技术单一和生产技术的专业性,不仅各大类品种之间“隔行如隔山”,就是在一个企业中,生产流水线上80%的工人只会操作2一3道工序,技术全面的工人很少。这种生产技术的专业性,为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增加了难度。 3.服装生产对材料的依赖性 服装是纺织工业生产的深加工产品,由于其加工的性质决定了服装生产只改变面料和辅料的形状和用途,转移辅料的位置,而不改变面料和辅料的性能和质地。为此,凡是在面料和辅料上存在的所有质量问题,终将会在服装上反映出来,转嫁成为成品服装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服装的生产管理中,对面料上的疵点,色差和纬斜要进行严格控制,对辅料存在的质量缺陷也要严格把关。未经检验和测试合格的原辅料是绝对不可以投入使用的。做工作服 4.服装生产的季节性 现代服装生产采用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为使生产流程通畅,每道工序作业节拍必须以分秒计算才能保持生产计划的均衡性。但是,生产计划的均衡性与服装使用的季节性有明显的矛盾,服装功能因春、夏、秋、冬季节不同而异,如夏季只穿一件单衣,而冬季,里里外外要穿一整套服装,这“一件”与“一套”服装的加工时间形成倍数之差,由于四季变更服装使用、销售呈季节性变化,形成了服装生产的淡季和旺季。这一服装生产的特点给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服装产品因人而异 一般日用工业产品能适应大多人的使用,如书写用的笔和纸张,吃饭用的碗和筷等可以向任

品牌营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品牌营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摘要] 品牌营销是企业经营制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的重要作用和当前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现状的分析,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品牌营销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品牌营销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国际市场 一、引言 今天的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作为企业最核心的无形资产,品牌已经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从形式上看,品牌是一种名称、标记、符号或设计,或这些要件的组合运用,而在本质上,品牌是让消费者辨别出产品的销售者或制造者,其要义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好的品牌传达了质量的保证。品牌营销是指在营销过程中,以让消费者对品牌的充分理解、认可和接受为出发点,努力作好品牌的计划、控制和实施,持续提高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度。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用品牌营销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品牌”,是我国企业适应竞争,取得竞争利益的迫切要求。 二、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的作用 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在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比传统的产品营销具有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营销能够有效开拓国际市场。由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统一品牌,从而逐渐形成国际品牌口碑,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

因品牌而产品,而不是相反,或因产品而产品。它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本保证。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在经济体制、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实施产品营销还是品牌营销的差别可能还不是十分突出;但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各国的营销环境的巨大差别,纯粹依靠产品打开市场是艰难的。采用品牌经营,实施品牌营销,通过人们接受品牌而接受产品的“曲线营销”无疑是打开国际市场的最为有效和持久的策略。 2.品牌营销有利于节约国际营销成本。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由于各项营销活动紧紧围绕品牌集中进行,一方面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获得规模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营销人员、营销费用的重复和浪费,从总量上节约国际营销成本。 3.品牌营销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采用品牌营销战略,企业围绕一个比较稳定的品牌中心,有效整合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帮助企业在现有资源的约束下实现价值最大化。 4.品牌营销有利于企业加强自我约束。品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企业为此作出巨大的努力。这就迫使企业加强自我约束,格外珍视品牌,维护品牌的持续经营;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趋动损害品牌。这对现阶段我国企业而言,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企业国际市场品牌营销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2005年的28年间,

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技术介绍、特色

第一章前言 1.1商用空调行业发展综述 商用空调在世界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也有20多年的应用时间,然而真正引起国内企业关注还是近几年。目前国内市场家用空调领域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价格战连绵不断,在家用空调领域几乎已经无利可图的企业纷纷开始在中央空调领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增长点。 2003年商用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市场容量将达到85亿元,2005年达到200亿元以上。市场空间迅速巨大,而利润至少是40%以上。这对于众多在市场上艰难逐利的企业,尤其是仍在价格战中挣扎的家电企业来说,无疑是极其诱人的。 与家用空调行业相比,中央空调仍保持较高利润空调,这使得由原来约克、大金、开利等国外品牌所占领的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开始发生变化,国内一些品牌也纷纷进入这个领域。 1.2中国商用空调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空调生产制造大国。20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空调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超过美国,在90年代末期,超过日本,已经成为全球空调器制造基地,产销量居世界首位。2002年我国空调器产业完成销售额接近700亿元,总产量超过3050万台,在全球比重占到60%。空调产业是典型的全球性产业,1993年以来,空调器出口量以平均66%的速度在增长,成为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之一。2002年,我国空调器出口量超过800万台,出口额接近13亿美元,经过十年努力,中国的调产业竞争力也有极大增长。 中国空调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能力,优势有限,而且与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差距也显而易见。虽然空调出口增长速度超常,但不能忽略的事实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