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练习题

心理统计练习题
心理统计练习题

统计练习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2.在一个2×2×2的完全组内实验设计中,总共有几个交互作用的结果()

A.1

B.2

C.3

D.4

3.在一个2×3的组内实验设计中,发现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如何对交互作用显著的

变异来源进行进一步分析

A.进行主效应分析

B.进行主简单效应分析

C.进行T 检验

D.进行协方差分析

4.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同一组被试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是()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5.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0,标准差为12,它的离中系数为()

A.40

B.0.40

C.2.5

D.250

6.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

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A.符号检验

B.秩和检验

C.t 检验

D.2χ检验

7.采用单侧或双侧检验是()

A.事先确定的

B.事后确定的

C.无所谓的

D.计算后确定的

8.已知其智力测验测试结果服从正态 ,总体方差2

σ=8,从中随机抽取10名被试,其平均值为X =78,方差2n S =6,则总体均值μ的0.95的置信区间为() A.72.77<μ<83.23 B.71.96<μ<84.04 C.74.08<μ<81.92 D.73.48<μ<82.52

9.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50

B.75

C. 25

D.50~51

10.已知智商测验的平均分为100,标准分为15,某人智商为130,智商比他低的人约占()

A.5%

B.50%

C.95%

D.98%

11.当两总体确实存在差异,应该推翻虚无假设,但统计的结果是不能推翻虚无假设时,就

发生了()

A .Ⅰ类错误

B .Ⅱ类错误

C .Ⅲ类错误 D.不确定

19.在一负偏态分布中,算术平均数(M )、中数(d M )和众数(0M )之间数值大小的

关系为()

A. M >d M >0M

B. d M >M >0M

C. 0M >M >d M

D. 0M >d M >M

20.已知n=10的两个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的标准误为10.5,其自由度为()

A.19

B.18

C.9

D.8

21.一列数据为连续测量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另一列变量描述被试的性别,对这样的两

列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应采用()

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列联相关

22.对于个数、次数等不连续变量,经常进行的统计检验是()

A.Z 检验

B.t 检验

C.F 检验

D. 2χ检验

23.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25千克,体重的标准差为3.7千克,平均身高110

厘米,标准差为6.2厘米,关于身高和体重离散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身高的离散程度较体重大

B.身高的离散程度较体重小

C.一样大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

24.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不包括()

A.两边对称

B.中央最高

C.永不和底线相交

D.分布形状随样本容量n -1的变

化而变化

25.甲和乙两名学生在数学和语文考试中的分数如下:

则()

A.甲考生与乙考生的成绩一样好

B.甲考生的成绩较好

C.乙考生的成绩较好

D.无法比较

26.回归分析中,关于确定系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确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的平方

B.确定系数等于回归系数的平方

C.确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

D.确定系数等于回归平方和除以残差平方和

34.对某一群体的每一位人进行编号,然后按照随机表顺序随机选择被试,构成样本,该取

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组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5.在心理学实验中,如果要检验某变量的第一个水平的平均值是否大于(或者小于)第二

个水平的平均值的显著性时,应该采用():

A.Z 检验

B.双侧检验

C.t 检验

D.单侧检验

36.一个2×3的完全随机设计,表示()

A.试验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有两个水平,另一个因素有三个水平

B.试验有两个水平,一个水平有两个因素,另外一个水平有三个因素

C.试验有三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

D.试验有两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三个水平

47.总体服从正态分布,δ=8,从总体中随机抽取16个样本,得6,78==n S X ,则总体均

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74.08<μ<81.92

B.75.05<μ<80.94

C.73.94<μ<82.06

D.73.6<μ<82.4

56.若使区组间的被试尽量做到同质,可以()

A.用同一个被试重复接受几种实验处理

B.使用配对法分配被试

C.区组内的单位是一个团体,以不同团体为区组

D.以上都对

57.一个包含零处理差异的95%的置信区间表明:()

A.存在统计差异而不是实际差异

B.存在实际差异而不是实际差异

C.两组之间可能不存在统计差异

D.一个处理相比于另一处理有明显优势

58.一位教授计算了全班20个同学考试成绩的均值,中数和众数,发现大部分同学的考试成

绩集中于高分段。下面哪句话不可能是正确的()

A.全班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均值

B.全班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中数

C.全班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众数

D.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是负偏态分布

59.样本容量如何影响统计显著性的判断?样本越_______,则__________。()

A.大,变量存在效应的可能性越大

B.小,变量存在效应的可能性越大

C.大,能够拒绝或接受虚无假设的确信度越高

D.小,能够拒绝或接受虚无假设的确信度

越高

60.2χ分布是_______分布。()

A.正偏态

B.负偏态

C.二项

D.t

61.在对常模团体进行取样时,关键的是样本()

A.数量必须大

B.要有代表性

C.抽样必须随机

D.应人为划定范围

62.点二列相关系数主要用来考察()

A.项目之间的内部相关

B.项目之间的的难度分布

C.各项目与总分的关系

D.全体项目的等质性

64.在癌症检查中,虚无假设0H 为“该病人没有癌症”。下面哪一种情况是最为危险的?()

A.0H 是真实的,但是被拒绝了

B.0H 是虚假的,并且被拒绝了

C.0H 是真实的,并且被接受了

D.0H 是虚假的,但是被接受了

65.一个2×4的完全随机设计,表示()

A.试验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有两个水平,另外一个因素有四个水平

B.试验有两个水平,一个水平有两个因素,另外一个水平有四个因素

C.试验有四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

D.试验有两个因素,每个因素有四个水平

77.当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为二分称名变量,求两变量的相关用()

A.点二列相关

B.肯德尔等级相关

C.肯德尔U 系数

D.列联相关

78.某班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分,一个学生

成绩为80分,他在全班的名次为前()

A.10%

B.20%

C.30%

D.40%

79.对于总体非正态,两个相关样本均值差异性的检验所用的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有()

A.秩和检验

B.中数检验

C.符号等级检验

D.F 检验

81.甲乙两地的温度分别是20℃和15℃,采用等距量表()

A.其绝对的零点是0℃

B.甲乙两地的温差是5℃

C.甲地的温度是乙地的1.33倍

D.0℃就是没有温度

84.某一分数被计算处于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称之为()

A.百分等级

B.百分点(百分位数)

C.标准分数

D.分数

87.标准九分是()

A.以9为均数,3为一个标准差

B.以5为均数,2为一个标准差

C.以5.5为均数,1.5为一个标准差

D.以4.5为均数,1.5为一个标准差

2.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

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

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

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

3.X 1,X 2,…,X n 是来自正态总体N(2,δμ)的样本,则X 的样本分布为()

A.2χ分布

B. N(δμ,)

C. N(n 2

,δμ) D.t 分布

4.下列不能用来检验数据是否为正态分布的方法是()

A.累加次数曲线法

B.峰度偏度检验法

C.2χ检验

D.F 检验

6.取样是指从_________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A.总体

B.群体

C.目标人群

D.样本

7.在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的条件下,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

A.正态分布

B.t 分布

C.卡方分布

D.F 分布

10.将原始分数与平均分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是()

A.百分位数

B.比例智商

C.标准分数

D.百分等级

14.如果李丽的这次考试成绩的百分等级为95,说明()

A.其成绩是第5名

B.百分制其得分为95分

C.100名被试中有95人成绩低于她的成绩

D.有5人低于她的成绩

26.先将样本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的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

30.某一分数与平均数之差是标准差的几倍,称之为()

A.百分点

B.百分数

C.Z 分数

D.离差智商

31.关于离差智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

B.其均数为50,标准差为15

C.其均数为50,标准差为16

D.离差智商的标准差也可以互比

32.下列不属于标准分数的是()

A.比率智商

B.离差智商

C.T 分数

D.标准九分数

33.在比较两组平均数相差较大的数据的分散程度时,宜用()

A.全局

B.四分差

C.离中系数

D.标准差

40.有一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一种其分布为正

态,n >30,最合适的统计方法是()

A.符号检验

B.秩和检验

C.T 检验

D.2χ检验

43.对于总体非正态,两个相关样本均值差异性的检验所用的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有()

A.秩和检验(独立样本)

B.中数检验(独立样本)

C.符号等级检验(相关样本,还可以用符号检验)

D.F 检验

44.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中,下述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中,哪一个是求误差项的()

A.npq-1(总自由度)

B.pq(n-1)

C.(p-1)(q-1)n

D.(p-1)(q-1)

45.假设学生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描述学生性别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用()

A.积差相关

B.肯德尔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46.有一学生的成绩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请问他在该班的百分位等级是()

A.16

B.36

C.50

D.84

47.计算列联相关系数的适应资料为()

A.等级数据

B.计数数据

C.二分变量

D.等距数据

48.总体方差已知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A.n σ B.1-n n S C. 1

1--n n S D.1-n σ 50.T 分数是()

A.以57为均数,10为一个标准差

B.以60为均数,10为一个标准差

C.以50为均数,10为一个标准差

D.以55为均数,10为一个标准差

52.抽样研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

A.代表性

B.随机性

C.全面性

D.推论性

53.先将总体分为若干层次或子总体,然后独立、随机地从每一层次选取样本,该取样方法

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组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55.王立在这次的期末考试中,年级排名第25,参加考试者共1000名学生,李丽的百分等

级为()

A.97.55

B.90

C.75

D.25

59.在一个负偏态的分布当中()

A.中数大于众数

B.中数小于平均数

C.平均数大于众数

D.中数大于平均数

61.标准分数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A.1和0

B.0和0

C.0和1

D.1和1

62.两列变量的数据资料都是人为的二分变量,计算两变量间的相关用()

A.二列相关

B.点二列相关

C.等级相关

D.四格相关

63.对于在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常用统计量为()

A.标准差

B.标准分数

C.方差

D.差异系数

64.两个四选一的选择题,一考生全凭猜测,两个题全选对的概率为()

A.0.025

B.0.0625

C.0.50

D.0.125

66.是式中Y X b a Y YX ??+= ()

A.预测的效标分数

B.纵轴的截距

C.斜率

D.测验分数

67.一位心理学家对75名6年级的多动儿童进行了一项成就测验,其得分分布的均值为40,

标准差为8。那么,在该分布当中,原始分为50分所对应的Z 分数是多少:()

A.1.00

B. +5.00

C. +1.25

D. -5.00

69.关于百分等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

B.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某测验分数的人数百分比

C.又称百分位数

D.还包括四分位数,十分位数

76.试题的难度和测验目的有关,负偏态分布适合于()

A.中学会考

B.大学入学考试

C.数学竞赛

D.单位招聘

79.在一项药品增进记忆效果的研究中,研究者决定将样本量由40扩大到80。下列哪一项

会增大?()

A.α

B.效应大小

C.统计效力

D.β

82.一个2×3×4的完全随机设计,表示()

A.试验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有两个水平,第二个因素有三个水平,第三个因素有四个水

B.试验有三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有两个因素,第二个水平有三个因素,第三个水平有四个因

C.试验有三个因素,两个因素有两个水平,最后一个因素有三个水平

D.试验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有三个水平,一个因素有四个水平

99.在总人群中,智力呈_________状态分布。

A.正态

B.偏态

C.正偏态

D.负偏态

101.要使总体中每一个体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最基本的原则是()

A.代表性

B.随机性

C.全面性

D.推论性

1.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

n >20,请问用哪种统计方法最合适?()

A.符号检验(相关)

B.秩和检验(独立)

C.T 检验

D. 2χ检验

2.下列哪些数据可计算平均数:()

A.同质等距数据

B.等级数据

C.出现相同数值多的数据

D.数值成倍变化的数据

3.关于回归系数x y b .和相关系数r 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x

S x y S r b y

?=. B. y S x y S r b x ?=. C. x S x y S r b y ?=2. D. y

S x y S r b x

?=2. 4.对于两独立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总体正态这一前提不成立且n <30,所用统计方法为

()

A.Z 检验

B.t 检验

C.秩和检验法

D.符号检验法

6.标准十分是()

A.以5为均数,2为一个标准差

B.以6为均数,1.5为一个标准差

C.以5为均数,1.5为一个标准差

D.以5.5为均数,2为一个标准差

7.当原始分数不呈正态分布时,如何使其常态化()

A.线性转换

B.非线性转换

C.百分等级

D.Z 分数

8.百分等级与各种标准分数之间在常态分布中具有________的关系。()

A.对应

B.反比

C.转化

D.递等

10.在考查评分者信度时,如果三人以上评阅数份试卷,则需计算()

A.肯德尔和谐系数

B.等级相关系数

C.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D.克伦巴赫α系数

12.对偶比较法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 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

成对的个数是()

A.n

B.n(n-1)/2

C.n-1

D.n(n-1)

15.计算列联相关系数的适应资料为()

A.等级数据

B.计数数据

C.二分变量

D.等距数据

21.王红在30名同学中物理成绩是80分,排列第五名,则其百分等级为()

A.65

B.75

C.85

D.95

36.高考的最高分为650,其百分等级为100,最低分为105分,百分等级为1,要录取20%

的学生进入大学,百分等级为80的百分位数()

A.500

B.512

C.532

D.540

37.四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四等分,相当于百分等级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对应

的三个百分数分成的四段。

A.25%、50%、75%

B.5%、65%、95%

C.15%、55%、85%

D.35%、65%、95%

38.如果一个大样本分数的标准差为0,那么()

A.这个分布的均值也为0

B.这个分布的均值是1

C.这个分布的均值、中数和众数都为0

D.这个分布中所以分数都是相同值

39.假设80个被试被分配到5个不同的实验条件组,那么要考察各组被试在某个症状测量上

的差异,F 比率的df 各为多少?()

A.5,79

B.4,75

C.4,79

D.5,78

41.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这种说法()

A.错

B.不确定

C.对

D.不存在

42.系统抽样法的关键是计算()

A.样本量

B.总体

C.哪个班

D.组距

48. “大约有95%的可能性真分数落在所得分数±1.96SE 的范围内,或有5%的可能性落在

范围之外”的描述,其置信区间为()

A.X-1.96SE <T X ≤X+1.96SE

B. X-1.96SE ≥T X

C.X+1.96SE ≤T X

D. X-1.96SE ≌T X ≌X+1.96SE 50.SD

X X Z -=中SD 为() A.任一原始分数 B.样本平均数 C.样本标准差 D.标准分数

60.______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但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分成两类的相关计算。

A.点二列相关

B.二列相关

C.Ф相关

D.积差相关

( )1.从变量测量水平的角度,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他不同类的变量取值:

A.10ml

B.10cm

C.10kg

D.10℃

( )2.测量数据10.00的精确下限是:

A.9.00

B.10.005

C.9.005

D.9.995

( )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10,则所得平均数比原平均数:

A.多10

B.多,但具体多多少无法知道

C.相等

D.多10×数据个数

( )4.下列哪种情况用差异系数比较数据的离散程度比较适合?

A.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大

B.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小

C.单位相同,平均数相差较小

D.单位不同,无论平均数相差大小

( )5.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

准差为5.9分;外语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大?

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无法比较

( )6.若考察两变量的相关程度,其中一列变量是连续变量,另一列是二分变量时,

应使用:

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质量相关

( )7.等级相关的缺点是:

A.要求总体正态

B.n >30

C.误差大

D.使用不方便

( )8.在正态分布中,标准差反映了:

A.随机变量的波动性

B.正态曲线的对称位置

C.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

D.正态曲线的陡峭程度

( )9.假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成绩时,

良等成绩Z 分数应取值在哪个区间?

A.-0.6~0.6

B.-1~-1

C.0.6~1.8

D.0.5~2.5

( ) 10.欲从某区重点中学720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调查其视力情况。首先按

原有视力记录,将他们的视力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人数分别为108人,360人,

252人。若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法,则中等视力水平的学生中应抽取:

A.30人

B.40人

C.60人

D.无法计算

()11.总体为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时,平均数的抽样分布为:

A.t分布

B.正态

C.渐近正态

D.F分布

()12. t分布是一种:

A.总体分布

B.抽样分布

C.样本分布

D.正态分布

()13.方差分析适用于:

A.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比较

B.两个小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比较

C.三个或三个以上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比较

D.方差的齐性检验

()14.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80分,标准差4分,那么得76分至80分之间的学生比率为:

A.-0.3413

B.0.3413

C.0.2419

D.-1.00

()15.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同与其他任一数据之差的平方和相比:

A.最小

B.最大

C.相等

D.不确定

16.在一个混合实验设计中,交互作用不显著说明()

A.各因素之间不存在内在联系

B.各因素的主效应是相互独立的

C.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

D.各因素的主效应可能会相互影响

17.下面关于方差分析基本假定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变量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

B.各实验组内方差齐性

C.不同被试之间的观测相互独立

D.总变异可以被分解为几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E.自变量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

18.下列关于非参数检验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参数检验没有严格的前提假设

B.非参数检验可以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C.非参数检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D.非参数检验适用于小样本,计算简单

E.非参数检验常用来处理等级数据和计数数据

9.积差相关系数对数据资料的要求包括()

A.两列数据为等距或等比测量资料

B.两列数据为等级资料

C.两列变量各自总体分布为正态

D.两列变量之间关系必须线性

13.确定样本容量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标准误

B.平均值

C.参数估计

D.假设检验

16.方差分析所满足的基本条件是()

A.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B.变异的可加性

C.样本数必须大于两组

D.方差齐性

18.关于系统抽样正确的是()

A.在总体数目为N的情况下,选择1/K的被试作为样本,则可以在抽样范围内选择每个第K 个人构成样本

B.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排,无等级结构存在

C.如果法吸纳排列有某种内部规律,按规律取样

D.第一个第K个人从哪里数起,是随机的

21.选择总体参数的点估计,依据的标准是()

A.无偏性

B.变异性

C.有效性

D.一致性

24.标准分数()

A.包括了T分数,T分数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可表示任何常态化与非常态化的转换标准系统

B.可以通过线性转换

C.可以通过非线性转换

D.是百分位数

26.随机区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来源有()

A.处理平方和

B.误差平方和

C.交互作用

D.区组平方和

44.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大小适当须从__________等方面考虑。()

A.经济

B.实用

C.尽量大

D.减少误差

57.对分层抽样正确的描述包括()

A.确定常模时最常用的抽样方法

B.避免简单随机抽样中样本集中或缺少某种特性

C.使各层次差异显著,同层次保持一致

D.增加样本的代表性

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对Y的相关系数等于Y对X的相关系数

B.相关系数的值大于-1,而小于1

C.相关系数越大表明X与Y的相关程度越高

D.相关系数r=0等价于回归系数β=0

76.人的智商按________分布。()

A.常态曲线

B.两头大中间小

C.偏态曲线

D.两头小中间大

二、填空

1.样本中包含个体的数目称为,常用字母表示。

2.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数值,只是表示该变量的,是数轴上的一段。

3.在抽样调查中,主要的抽样方法有:、机械随机抽

样、、整群随机抽样。

4.对某年级A、B两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测验,A班25人,平均成绩60分,标准差12分;B 班50人,平均成绩70分,标准差15分。问该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为分,标准差为分。

5.在观测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或主试者对一些标准掌握过宽或过严等原因导致测量结果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而引起的误差称为。

6.回归分析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建立回归方程、、利用所建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

7.在观测过程中,由于各种不易发现或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的影响,致使对同一对象用同一方式测试多次,其结果都不一样,这类误差称为。

8.为了考察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受教育程度的关系,调查得10个家庭的收入为(元):10648、17416、6517、16583、14821、14821、14821、21000、9887、8796,则其中数为;四分差为。

9.随机化区组设计的最大优点是考虑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0.按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高低,即有无绝对零点和相等单位,数据可以划分为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和。

11.已知某项测试的平均分数服从正态分布,随机抽取5人,他们的成绩为21、25、20、18、21分,总体平均分数的0.95的置信区间为。

12.从A、B两班学生中随机抽取20人(每班10人),施行同一种测验。已知测验成绩为非正态分布,若要确定两班学生的测验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应使用检验法。

13.参数估计,是根据从样本得到的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可分为点估计和。

14.区间估计的理论基础为。

15.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必须保证。

16.编制是非测验题时,评价测验内部一致性等问题要用相关。

17.标准分数是以为单位,以为参照点的量表分数。

18.相关散点图呈型,说明两变量之间为线性相关;相关散点图呈型,说明两变量之间为非线性相关。

19.在回归分析中,测定系数为0.81,则两变量共变的成份占。

20. 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前提是、、。

21.按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高低,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变量称为。

22. 方差分析与Z(t)检验相比较具有两大优点、。

23.相关散布图是通过点的和来刻化两个变量的相关趋势和相关程度。

24.二项分布在教育研究中主要用于解决含有问题。

25.正态分布又称。

26.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是,标准差是。

27.根据提供的信息,运用的理论,在一定的可靠程度上对的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统计推断。

28.随机化区组设计的原则是同一区组内的被试水平尽量。

29.方差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

三、判断

()1.差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差异量。

()2.抽样分布指的是抽取的样本中个体数值的次数分布。

()3.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

()4.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5.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叫总体统计量。

()6.相关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其算术平均数。

()7.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有多种方法检验其显著性。

()8.偏态量和峰态量是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

()9.中位数检验就是比较两个样本的中位数高低。

()10.从标准正态分布图来看,Z=0处的概率是最大的。

()11.统计量在某种程度上可做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12.由机遇或受抽样影响,而造成的随机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差称为随机误差。

()13.根据次数分布表求平均数亦属加权平均的性质。

()14. 在教育上常用几何平均数来预测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

()15. 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值都加上10,则所得标准差比原标准差大10。

()16. 一组原始数据的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为零。

()17.比率变量是具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的变量。

()18.事件的概率不仅由事件本身决定,而且也与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求它有关。()19.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之间呈线性关系。

()20.比率变量可以进行四则运算。

()21.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成正比。

()22.总体变异程度与抽样误差成正比。

()23.系统误差不可以消除。

()24.随机误差不可能完全消除。

()25.抽样分布指的是抽取的样本中个体数值的次数分布。

()26.等级变量具有绝对参照点,但不具有相等单位。

()27.相关系数达到0.4,即为高度相关。

()28.等距变量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

()29.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的数字资料。

()30.从标准正态分布图来看,Z=0处的概率是最大的。

()31.直方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的数字资料。

()32.线性图用来表示连续型资料。

()33.圆形图用于离散型间断性资料,主要目的为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呈的比重。()34.Z分数具有可加性。

()35.χ2分布都是正偏态分布。

()36.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数值。

()37.在对总体参数进行点估计时,充分性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标准。

()38.正态分布、t分布都是对称的分布。

()39.如果资料可靠,统计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40.如果统计推断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损失不大,可以适当增大α水平的值。

()41.对称分布都是正态分布。

()42.扩大样本容量可以同时减小I类错误和II类错误。

()43.F分布中一侧的理论值为其对应另一侧理论值的倒数。

()44.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的数字资料。

()45.方差分析在综合检验多个平均数间差异的同时也检验了任意两个平均数间的差异。

()46. 无论单侧检验还是双侧检验,若在α=0.05情况下拒绝原假设,都说明比较的两个量之间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四、名词解释

1.算术平均数:

2.标准分数:

3.二列相关:

4.符号检验法:

5.总体与样本:

6.众数:

7.独立样本:

8.相关样本:

9.中数检验法:

10.点二列相关:

11.算术平均数:

12.二列相关:

13.统计量:

五、计算

1.3位教师对5位学生的作文进行等级评定,结果如下:

A学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3、5、3;B学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1、2、2;C 学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1、1;D学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3、2;E学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4、3;请计算3位教师评定的肯德尔和谐系数。

2.已知某市8岁正常男童体重的总体方差为8.55公斤,从该市随机抽取40名8岁男童测查其体重,这40名男童的平均体重为20.6公斤,试求该市8岁男童平均体重μ的95%的置信区间。

3.从某年级随机抽取50人,某学科测验的平均成绩为75分,已知该学科历年测验成绩的标准差为5.8分,试估计该年级该学科的平均成绩的.95和.99的置信区间。

4.某市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平均成绩为71分,假设全市竞赛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某校参加19人,平均成绩为74分,标准差S n=10分,问该校成绩是否高于全市平均成绩?

5.某实验组选择40名儿童做智力发展实验,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实验儿童都进行一次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得到平均智商为103,实验后所得平均智商为107,已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标准差为15,两次测验相关系数为0.7,试问该实验是否取得了成功?

6.某地两年内进行了两次物理竞赛,已知两次竞赛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两次竞赛的标准差分别为12分和14分,某校有20名学生先后两次都参加了竞赛,根据他们的竞赛成绩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5分和72分,这2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76,试问该地两次竞赛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

7.124个学生参加寒假长跑训练,开学后发现,长跑成绩显著进步(由不及格变成及格)的有33人,显著退步(由及格变成不及格)的有19人,问长跑训练有无显著效果?

8.为了考察三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优劣,从某校五年级中随机抽取三个半作为实验对象,经过一学年的实验,然后进行测验,其结果如下表,试对三班测验成绩的平均数是否有差异进行方差分析。

表1 三班的测验结果

9.56人,差的有22人,问该校老年教师中三种健康状况的人数是否一样?

10.今随机抽取90人,按男女不同性别和学生学习水平两个因素进行分类,结果如下表所示,问男女学生学业水平有无显著差异?或问性别与学业之间有无关联?

11.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上、中、下的高三毕业生,对于是否愿意报考师范院校有三种不同的态度(愿意、不愿意),其人数分布如下表。问学生是否愿意报考师范院校与家庭经济状况有无关系?

12. 对某专业课在全国同类高校内进行统一测试,已知全体考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总平均分为64分,总标准差为8.6分,从某高校随机抽取20份试卷,经计算得到这20份试卷的平均成绩为70分,问该校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否显著地优于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解析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期末考试试题A 注:t0.05/2(60)=2.00 Z0.05/2=1.9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 A.称名数据 B.顺序数据 C.等距数据 D.比率数据 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 A.差异系数 B.方差 C.全距 D.标准差 3..中数的优点是( ) A.不受极端值影响 B.灵敏 C.适于代数运算 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4.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2.6,二班40人的平均分为80.2,三班36人的平均分为75,则三个班级总平均分为()A.75.93 B.76.21 C.80.2 D.73 5.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这种统计图是() 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6.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表示其集中量数应使用()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平均数7.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称为()A.随机事件 B.必然事件 C.独立事件 D.不可能事件8.进行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一般采用 () A.Z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方差分析9.已知P(Z>1)=0.158,P(Z>1.96)=0.025,则P(1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统计学考试试题

心理统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数据?( ) A.月工资1300元 B.语文成绩为80分 C.百米赛跑得第2名 D.某项技能测试得5分 2.下列描述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是( ) A.M M dμ B.M o M d S C.S μσ D.M M d Mg 3.一组数据中有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呈偏态时,其集中趋势代表值应是( ) A.几何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众数 4.测得某班学生的身高平均170厘米,体重平均65公斤,欲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应选( ) A.方差 B.标准差 C.四分差 D.差异系数 5.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 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6.以下各分布中,不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 ) A.t分布 B.F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7.以下有关α错误和β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同时会犯α错误和β错误 B. α+β=1 C.当样本容量n不变时,有可能同时减小α和β D. 实际上不可能同时犯α错误和β错误 8. 同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关系为( ) A. 因果关系 B. 共变关系 C. 函数关系 D. 相关关系 9. 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 A. 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 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 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 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有效性 10. 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10,n2=12,n3=15,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 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时,其组内自由度为( ) A. 2 B. 5 C. 36 D. 3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实验数据按其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划分为________和离散变量。 2. 一组数据35、40、50、60、56、30的中数为________,样本方差为______。 3. 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n=9,S=6,则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为________。 4. 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已知样本容量为n,样本标准差为S,当显著性水平为α 时,用样本平均数X估计总体平均数μ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 5.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F(n1, n2)为正态分布。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就是把数学中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领域而形成得一门应用学科。 (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与实验假设) 描述统计: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将统计调查、实验或观察得到得数据资料科学得加以整理、概括 与表述,把研究得问题或现象得数理特征、分布状态用统计图、统计表或数量表 示出来。 (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逊) 推断统计: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得样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提供得理论与方法对总 体得特征、关系等做出推论。 测量: 就是依据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得三要素:事物得属性,法则,数字。 量表: 就是具有一定单位与参照点得连续体,它就是测量得工具。 量表分为:称名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心理测量:就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得理论与原则,通过各种测验或观察,对所研究得心理现象分派数字。 心理测量学包括: 测量得一般理论与方法,各种类型测验得编制与使用。 误差: 指测量中与目得无关得因素所引起得不准确或不一致得结果。 简答一心理测量得特点 一:测量对象得复杂性与不明确性。二:教育测量方法得间接性。 三:教育测量结果得相对性。 简答二(或论述)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掌握心理科学研究得重要工具;如果不懂得统计分析术语、方法,就很难读懂有关方面 得文章与吸收她们得研究成果,不利于与发展心理理论,提高研究能力。 二:掌握科学得教育管理手段;心理统计与测量为教育得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掌握心理统 计与测量有利于提高教育得科学管理水平。 三: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编制试卷,分析试题得质量与解释测验得结果,这些都涉及心理测量与统计得理论与方法。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 .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速食面品牌的喜好程度。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下三种品牌中最喜欢的,最后再挑出剩下两种品牌中比较喜欢的。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种品牌分别给予l~5 的等级评定,( l 表示非常不喜欢,5 表示非常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 .类目型―顺序型―计数型 B .顺序型―等距型―类目型 C .顺序型―等距型―顺序型 D .顺序型―等比型―计数型 2 .调查了n =200 个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显示的偏好程度,如下: 该题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 .类目型―顺序型 B .计数型―等比型 C .顺序型―等距型 D .顺序型―命名型 3 .157.5 这个数的上限是()。 A . 157 . 75 B . 157 . 65 C . 157 . 55 D . 158 . 5 4 .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 A .自变量 B .随机变量 C .因变量 D .相关变量

5 .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被称之为()。 A .总体 B .样本点 C .个体 D .元素 6 .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 ) A .父亲的月工资为1300 元 B .小明的语文成绩为80 分 C .小强100 米跑得第2 名 D .小红某项技能测试得5 分 7、比较时只能进行加减运算而不能使用乘除运算的数据是【】。 A .称名数据 B .顺序数据 C .等距数据 D .比率数据 参考答案:1 . B 2 . D 3 . C 4 . B 5 . A 6 . C 7.C 二、概念题 1.描述统计(吉林大学2002 研) 答:描述统计指研究如何整理心理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的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的统计方法。比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 2.推论统计(中国政法大学2005 研,浙大2000研) 答:推论统计又称推断统计,指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和估计;如何对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如何对两件事物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等的统计方法。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假设检验的各种方法、总体参数特征值的估计方法(又称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等。 3 .假设检验(浙大2002 研) 答:假设检验指在统计学中,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作出一般性结论,判

心理测量与评估

关于文献“幸福感问卷:心理测量特性,人口统计学比较和效度证据”的理解和评述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献“幸福感问卷编制中的心理测量性质,人口统计学的比较和效度的证据”,查阅与幸福感相关的其他文献,了解实现幸福感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和问卷编制的整个过程,表述问卷编制的信效度情况以及在验证效度过程中所运用的心理测量方法。 关键词:实现幸福感主观幸福感问卷编制心理测量 1.引言 幸福感(Eudaimonic Well-being,EWB)是指生命的质量,主要来自于人的潜能的发展和个人自我目标的实现过程(Sheldon,2002;Waterman,1990a,2008)。幸福感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积极心理学出现之后,沿着西方哲学快乐论与实现论走向,出现了主观幸福感理论(Subjective 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理论(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主观幸福感是指具有较多的积极情绪和较少的消极情绪,心理幸福感强调人的潜能的实现。有的学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基础上,将主观体验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开创了实现幸福感。在主观方面,实现幸福感是指个人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和实现的主观体验;客观方面是指个人在追求生活目标和发展自我潜能过和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这些为在追求生活目标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waterman在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基础上编制了实现幸福感问卷,简称PEWB。 实现幸福感的理论基础主要有自我实现理论、实现同一性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样本1: 来自美国9所大学的1728人。性别分布:男性424人,占总人数24%,女性1334人(76%)。年龄分布:大一学生占42%,大二学生21%,大三学生19%,大四学生14%,毕业生和其他人员4%。平均年龄20.04岁,SD3.57岁。民族分布:欧裔美国人占总数的52%,非洲裔美国人9%,西班牙裔美国人25%,亚裔美国人7%,其他7%。 样本2: 包括来自美国14所大学的5606人。性别分布:男性1409人,占总人数25%,女性4162人(74%),有35人无法辨认性别,。年龄分布:大一学生占32%,大二学生24%,大三学生21%,大四学生15%,毕业生和其他人员8%。平均年龄20.48岁,SD3.57岁。民族分布:欧裔美国人占总数的62%,非洲裔美国人11%,西班牙裔美国人18%,亚裔美国人8%,其他1%。 2.2研究材料 QEWB包括21个项目,采用五点积分的方式(0~4),从极度不同意到强烈同意,14个正向计分,7个反向计分。 这篇文章是对作者自编的实现幸福感的测量问卷评估,包括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1、自我发现:指个人充分了解自己并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努力奋斗,才能完成 自我实现。必须认识自我并了解自我,这是自我实现的前提(Waterman)。在PEWB中涉及这一维度的例子是我相信我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2、潜能感知实现论认为,个休对自己最大潜能的了解程度代表他可能达到的高 度。个体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而且致力于把个体的最佳状态发挥出来。 在PEWB中涉及这一的例子是“我相信我了解自己的最大潜能,并尽可能地去实现它们。” 3、生活价值指对生活目标和意义的了解。为了体验实现幸福感,个体必须在认 清自己能力基础上追求个人目标,并在此过程中找到运用技巧和能力的方式。

《心理统计学》练习题库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 —、填空题 1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 趋势与__________________ 趋势。 2、数据(14,15,18,10,22,13,23,11)的中位数为 _______________ ,数据(26,11, 9,18,22,7,17,22,10)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___ 。 3、数据(14,15,18,10,22,13,23,11)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 4、当样本分布满足________________ 分布时,样本的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等。 5、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任何样本的分布都将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 6、根据样本统计量对相应总体参数所做的估计叫总体参数估计,总体参数估计分为点估计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7、某班平均成绩为90分,标准差为3分,甲生得94.2分,则甲生的标准分为_______________ 。 8、统计推断中,经常犯的两类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当两个变量都是_________________ 变量,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时,才能采用积 差相关。 10、随机变量可以分为_______ 变量和离散变量。 11、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原假设和______________ 。 12、两个独立的正态总体,已知总体方差相等但未知其具体数值,从中分别抽取容量为10和13的两个样本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其自由度应为________________ 。 13、标准分数是以_________ 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14、当样本分布是偏态时,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有效量是____________ 。 15、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 组_____________ 。 16、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分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7、统计图一般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心理统计学,正确的观点是()。 A 、统计无用 B 、统计万能 C、低劣的实验研究,好的统计方法可以提高其研究水平 D 、心理统计方法只是决定研究水平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随机现象B 、必然现象 C 、模糊现象 D 、其他 3、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这一部分内容属于统计学的 ()° A 、描述统计 B 、推论统计 C 、实验设计 C 、不属于统计学范畴 4、研究如何刻划一组杂乱无章数据的特征,这属于统计学的哪一部分? A、实验设计 B 、推断统计 C 、描述统计 D 、t检验 5、在心理学研究中,常会收集到一些变异性较大的数据,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轻 易删除,如果要删除,也应遵循()个标准差准则。 A、1 B 、2 C 、3 D 、4 6、从数据的观察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区分为测量数据与()两大类。

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历年真题项选择汇总含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9.在非参数统计中,下列用于检验单样本的方法是(ABC ) A.二项式检验 B.X2单样本检验 C. 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 14.问卷法一般采用的项目方式为`:ABCDE A.是否式 B.选择式 C.排列式 D.填空式 E.量表式 13.下列属于经典心理物理方法的是( bcd )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2社会测量的方式的是( bcd ) B.社会测量图 C.靶式社会图 D.“猜测”技术 10.因素分析基本类型的是( abc ) A.R型因素分 B.Q型因素分析 C.P型因素分析 11.下列属于小N设计主要类型的是(abc ) A.反转型设计 B.多重基线设计 C.扩展式反转设计 1.元分析的主要特点有( BDE )。 B.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D.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E.元分析寻求普遍性的结论 3.准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有(BCDE )。 B.回归间断点设计 C.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D.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E.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6.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有( ACD )等。 A.判别函数分析 C.主成分分析 D.典型相关 7.下列各项测验中属于兴趣测验的有( CD )。 C.SCII D.KOIS 8.心理学研究中不常用的取样法有( ACE )。 A.计划取样法 C.顺序取样法 E.穿透重复子样本法 11.构建因果模型的具体步骤是( ABD E ) A.提出理论构思和初步模型 B.变量的操作化和处理 D.以实际数据支持函数方程 E.实际数据和结构模型相拟合 12.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 ABCDE ) A.效度 B.测量工具之间的相关 C.同质性 D.信度 E.测量分数的分布 13.实验室实验的特点有( ABD )

2018年清华大学心理学347考研真题分析

2018年清华大学心理学347考研真题分析 对清华专硕感兴趣的小伙伴看过来!最新一年清华专硕真题解析新鲜出炉!一份最新的复习方向指南与复习建议!看勤思教研老师如何指点迷津,看勤思讲义如何完美对应!你手里的讲义,知道有多重要了吗?! 先简单一句话概括一下今年的真题情况:清华专硕的真题一入眼,应该是三个字,懵!懵!懵!但是不要慌,定下心,其实我们发现还是有许多可以去奋笔疾书的时刻。 听不懂?!跟着我来往下走! 一、试卷结构 二、参考书单

补充说明:虽然往年有些真题已经考过,但是大家不要掉以轻心,旧版考过的知识点还是换题型,换相关知识点重复考察。随着近些年自命题院校招生数量增多,对心理学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的要求提高,进入心理学研究生的门槛也是逐步提高。同学们除了需要掌握好大纲范围内给定的参考书,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可以每个学科扩展学习1-2本教材。这里老师根据历年考试经验总结给大家推荐几本。

三、试题分析 从今年出题总体内容来看,出题基本遵循了清华专硕招生目录上的要求,讲出题重点放在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上并结合清华积极心理学自身的特色,且侧重点主要放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目前回忆版的题目所属学科的分值分布上看,和去年出题的侧重点差异还是比较大,去年心理学导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重大概是2:1,而从今年目前已有的题目来看,今年真题大题部分考察的重点其实更多的是落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而且有部分超纲的题目。预估计心理学导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考察比重大约是1:1。从出题分值和灵活度来看,今年出题重点是放在论述题上,把去年简答题的分值一半分值全部转移到论述上,论述题的题目内容更为灵活。如果认真做过清华专硕近两年题目,我想备考清华的你一定不会辜负老师对你的期望,有木有发现清华屡次出过相似的题目,甚至是原题在现。咱们先看一看,一睹为快。上真题! 2017年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真题之简答题 1.简述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分析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设计,并讨论实验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2018年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真题之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让你印象深刻的心理学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并说明实验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大家可以掂量一下真题的价值,放在手里有没有觉得沉甸甸的所以也不枉勤思的老师费劲千辛万苦拿到这些真题。18年的简单论述和17年的简答论述其实是在重复考察某些知识点,对于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心理学一门作为科学学科的标准和原因的解读,以及对于目前清华开展的积极心理学项目的考察,都是清华这两年考察的重点,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清华心理系老师的仁慈。 【真题对照基础强化班讲义】简答题举出事实和实验证明大脑具有可塑性

(完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卷3附答案(共八套)

练习3 1.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 ) A.72克 B.65分 C.10米 D.3台 2.测量数据10.000的下实限是:( ) A.10.999 B.9.999 C.9.9995 D.10.0005 3.欲从某重点中学720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调查其视力情况。首先按原有视力记录,将他们的视力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人数分别为108人、360人、252人。若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法,则中等视力水平的学生中应抽取:( ) A.18人 B.60人 C.42人 D. 72人 4.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大?( ) 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无法比较5.假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成绩时,良等成绩z分数应取值在哪个区间?( ) A.-0.6--0.6 B.-1--1 C.0.6--1.8 D.0.5--2.5 6.在正态分布中,标准差反映了:( ) A.随机变量的波动性 B.正态曲线的对称位置 C.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 D.正态曲线的陡峭程度 7.下列数据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是:( ) A.14 B.13 C.17 D.12 8. 某校1970年的教育经费是10万元,2002年的教育经费是121万元,问该校2010 年的教育经费是多少?( ) A.225.63万元 B.278.32万元 C.321.56万元 D.210.00万元 9. 有研究者调查了358名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的评价态度,结果如下: 男性拥护66人,反对106人;女性拥护28人,反对158人,那么性别与评价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

第一章 ※1.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名词解释)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的界定)。(名词解释) ● 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 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填空、选择、简答) ? 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 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 随机因素,随机误差,随机现象 ? 数据具有规律性 ? 研究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推论总体 ※4.心理与教育统计的数据类型。(填空、选择) ※5.变量、观测值与随机变量。(名词解释) ? 变量:是指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由于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被称之为变量。 ? 变量的具体取值即观测值。 ? 随机变量:指在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一般用X,Y 表示。 ※6.总体、个体与样本。(名词解释) ◆ 总体:又称母体、全域,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 体。 ◆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 ※7.参数与统计量。(名词解释) ? 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对总体情况进行描述的统计指标。 ? 统计量又称特征值,是根据样本的观测值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它是对样本的数据情况进行描述。 第二章 1.对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的基本方式。(填空、选择) 排序和统计分组 2.统计分组应该注意的问题。(简答) 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分组基础;分类标志(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要明确,能包括所有的数据。“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 3.分组的标志形式。(填空、选择) 性质类别(称名数据与顺序数据)与数量类别。 4.组距与分组区间。(填空、选择) ● 组距:任意一组的起点与终点的距离。 i= R / K, 常取2、3、5、10、20。 ● 分组区间(组限)即一个组的起点值和终点值。起点值为组下限,终点值为组上限。组限有表述组限和精确组限两种。 5. 不同图表形式所各自适用表示的资料类型。(选择、填空)

华师大心理学历年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 招生专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操作条件反射 2、注意稳定性 3、想象表象 4、意志行动 5、兴趣 6、程序性知识 7、性格特征 8、离差智商 9、趋避冲突10、激情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2、试述长期记忆系统(long-term memory system)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3、试述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4、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5、试述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6、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试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本质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需带计算器) 心理统计部分 一、是非题(10分):请仔阅读以下句子,判断其是否正确,用T表示正确,用F表示错误,填写在前面的括号中。注意,不得使用任何其他符号。 ()1.差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差异量。 ()2.抽样分布指的是抽取的样本中个体数值的次数分布。 ()3.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工作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 ()4.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5.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叫总体统计量。 ()6.相关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其平均数。 ()7.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有多种方法检验其显著性。 ()8.偏态量和峰态量是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 ()9.中位数检验就是比较两个样本中的中位数高低。 ()10.从正态分布图来看,z=0处的概率是最大的。 二、简答题(8分): 1.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4分) 2.方差分析是逻辑是什么?(4分) 三、问答题(10分) 如果有两个样本,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对照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后期测验后如何对其成绩(百分制)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两种教学方法有无显著差异? 四、填表题(12分) 有一个双因素方差分析实验,A因素为教材,共3种;B因素为教法,共4种。交叉分析后得到12种处理,假定每个处理中有2名被试。经过教学后进行测验,得到一个方差分析表,请完成它。注:不必说明有无显著意义等。(答案按照1-12填写在答题纸上) 差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F

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2010年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浙江省2010年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课程代码:021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除了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之外,还有绝对零点的随机变量为( ) A.比率变量 B.等距变量 C.顺序变量 D.称名变量 2.反映总体数据特征的量数,称为( ) A.统计量 B.参数 C.自由度 D.显著性水平 3.两列变量均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比)变量,而其中一列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类别的数据,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双列相关 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点双列相关 4.下列统计量中不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是( ) A.算术平均数 B.方差 C.标准差 D.中位数 5.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统计量,这些统计量数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统计量的( ) A.样本分布 B.总体分布 C.抽样分布 D.概率分布 6.下面关于方差和标准差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 A.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 B.其值越大,说明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 C.具有反应灵敏,计算严密,受抽样变动影响较少的特点 D.标准差具有可加性 7.某校三年级学生英语成绩平均为80分,中位数为78分,则其众数为( )

A.70 B.74 C.78 D.80 8.若P30等于80,表明在该次数分布中( ) A.有80%的个案低于30分 B.有80%的个案高于30分 C.有30%的个案低于80分 D.有30%的个案高于80分 9.适合于用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或联系模式的统计图是( ) A.散点图 B.折线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10.已知P(Z>1)=0.158,P(Z>2.58)=0.005,则P(1<Z<2.58)等于( ) A.0.153 B.0.163 C.0.337 D.0.581 11.若将某列数据都加上20,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考研含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考研真题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考研含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考研 真题 一、705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湖南师大

二、郭秀艳《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统考2016年研] A.笛卡儿

B.冯特 C.铁钦纳 D.赫尔姆霍茨 【答案】B ~~ 【解析】实验心理学一词,是1862年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里最早提出来的。 2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统考2016年研] A.历史因素 B.成熟因素 C.统计回归效应 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 【答案】A ~~ 【解析】A项,历史因素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研究者往往无法判断实验结果是由处理(自变量)引起的,还是由特定事件引出的。题干中某一时期社会事件的影响属于历史因素。B项,成熟因素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变得疲倦、对实验失去兴趣或饥渴等。C项,统计回归效应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D项,研究变量与

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如果研究者缺乏对变量进行精确控制,诸因素常会产生交互作用的效果。 3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统考2016年研] A.库珀(L.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 B.汉密尔顿(W.Hamilton)的字母转换实验 C.克拉克(H.Clark)的句子-图形匹配实验 D.斯腾伯格(S.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答案】B ~~ 【解析】Hamilton等(1977)、Hockey等人(1981)发展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它被称为“开窗”实验。该实验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的特点,就好像打开窗子一样,一目了然。“开窗”实验以字母转换实验为例,根据反应时间的数据揭示了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 4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缩写是()。[统考2016年研] A.PET B.fMRI C.MEG D.ERPs 【答案】B ~~ 【解析】A项,正电子发射层析照相术,英文全称为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缩写为PET。B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英文为functional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习题及解答

1、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结束后,随机抽取广州市考生21名,长沙市考生16 名,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试确定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就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5) 47275639622943837 74.86 21X ?+?++?+?+?= =解: 38392265680568 16Y ?+?+?+?== 21 2 211 11()236.61i i X X S n ==-=-∑ 162 2 2 1 21()308.41i i Y Y S n ==-=-∑ (1)由于总体方差未知,所以先做方差的齐性检验 H 0: σ1= σ2 H 1: σ1≠ σ2 22308.4 = 1.3236.6 F S S = =大小 0.05(15,20)0.05 2.57 1.3 F F α==>=当时,查表 所以接受零假设H 0,即方差齐性,即认为两个总体方差相等 (2)对两个样本进行显著性检验 H 0: μ1 = μ2 H 1: μ1 ≠μ2 1.3 t = = = 0.05(15,20)2 0.052116235, 1.3 df t t α==+-=>=对于给定的,且查表知 所以接受零假设H 0 答: 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2、《教育统计学》考试成绩的σ=5,某班49名学生,该班这门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5分,试推论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成绩。(α=

0、05) 解:已知=85,σ2 =25,查表得 Z 2 05.0=1、96,设实际成绩为x, {} 0.0520.05X Z Z >=则由(0,1)与P 得 X -1、96· n σ≤x ≤96.1+X ·n σ 代入数据计算得83.686.4X ≤≤ 故该班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成绩在83、6与86、4之间。 3、已知某能力测验由三个分测验组成,各分测验在标准化样组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如下表所示: 分测验一二三平均数6558111标准差 7 5 15 ①、 甲生在分测验一、二、三上的成绩依次为82,70,110, 比较她在各分测验上成绩的高低。 ②、 第一个分测验用公式计算:T=10Z+50,求甲生在第一个分 测验上的T 分数。 ③、 乙生在第一个分测验上的T 分数为75分,求她在该测验 上的原始分数。 1 12382-65 =2.43 77058 2.4 5110111 0.067 15X S Z Z Z μ--==-==-解:(1)由公式Z= 得 = 123 Z Z Z >>显然有 所以甲在第一个测验上的分数最高,其次就是第二个测验,最后就是第三个测验。 (2)由(1)知Z 1=2、43,再由T=10Z+50得 T=10×2、43+50=74、3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是把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假设) 描述统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将统计调查、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资料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把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的数理特征、分布状态用统计图、统计表或数量表 示出来。(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逊) 推断统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与方法对总体的特征、关系等做出推论。 测量:是依据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的三要素:事物的属性,法则,数字。 量表:是具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它是测量的工具。 量表分为:称名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各种测验或观察,对所研究的心理现象分派数字。 心理测量学包括:测量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各种类型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误差:指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结果。 简答一心理测量的特点 一:测量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二:教育测量方法的间接性。 三:教育测量结果的相对性。 简答二(或论述)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掌握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如果不懂得统计分析术语、方法,就很难读懂有关方面的文章和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利于与发展心理理论,提高研究能力。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心理统计与测量为教育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掌握心理统计与测量有利于提高教育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编制试卷,分析试题的质量和解释测验的结果,这些都涉及心理测量与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四:锻炼科学的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辩证的发展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简答三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的意义 一: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能够为我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为开展心理科学研究探索心理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三: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全面的统计资料。 简答四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信心二:要理论联系实际三:注意不同统计方法与测验类型的适用条件 四:要根据数据类型选择统计方法 第二章统计图表 名词解释: 统计表:将统计资料汇总的结果整理成表格的形式。 次数分布表:原始统计资料依据某一标志经过统计分组之后,要按分组顺序列出其统计事项在各组的单位数。表现总体单位在各组次数分配情况的统计表。 精确准限求法:组下限的数据减去最小单位的半个单位,组上限的数据加上半个单位。 统计图:利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来表示统计事项数量关系的图形。 曲线图分类:动态曲线图,依存关系曲线图,次数分布曲线图。 简答一绘制统计图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统计学与心理测量学2002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注:可以使用计算器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心理统计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协方差 2、品质相关 3、回归线 4、机械抽样 5、非参数检验 二、问答题(10分) 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 1、如果有一个相关系数r=0.5,请将其转换为等距单位的Zr值。 2、有5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68,69,70,71,72;另有7名男生,成绩分别是40,50,60,70,80,90,100。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不需要查表)。 3、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将32名学生配成16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6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照组的16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有9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拉开了距离,其中8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1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及格”,实验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有无显著影响? 心理测量部分 一、简述题(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测验与智力测验的不同之处 2、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3、鉴别指数对测题的意义是什么 4、考夫曼的智力量表与传统智力量表在哪些方面有不同 5、MMPI中双高峰的意义和作用 二、计算题(每题3分,共15分) 1、某测验的被试为2—5年级的小学生,已知信度是0.85,标准差为10,现欲知道仅用于4年级时信度是多少,4年级的标准差是5。 2、测验有20道测题,其信度仅为0.55,若把测题增加到60题,信度能达到多少?增加到120题呢? 3、一个儿童参加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得到智商分为111,请问如以95%可*度要求,其置信区间在哪一段分数内? 4、某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124,操作智商115,已知这两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是0.97和0.93,请问这两种智商间有无显著差别: 5、一个五择一的测量难度值是0.61,另一个四择一的测题难度值为0.64,请问这两个测题哪个难度值更高些? 三、问答题(共20分) 1、为什么说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用来解释测验的结果?(5分) 2、在选择题中怎么样的选项是可以被接受的?(5分) 3、眼下智力定义尚未有统一看法之前,智力测验可不可以进行?为什么?如何做更为合理?(10分)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试题A答案

试题A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A 2 A 3 A 4 B 5 A 6 B 7 A 8 D 9 A 10 C 11 C 12B 13A 14D 15C 二、填空 1、73 2、变异性 3、局部控制 4、正态 5、点估计 6、双侧检验 7、样本 8、集中量数 9、误差10、P(A)+P(B) 三、名词解释 1、标准分数又叫基分数或Z 分数,是以标准数为单位,反应一个原始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的量数。 2、随机现象是指事先不能断言出现那种结果的现象。 3、差异量数是描述数据离散趋势的统计量。 4、相关关系是事物间存在联系但又不能直接做出因果关系解释时的事物间的关系。 四、简答 1、1)、求全距:2)、定组数;3)、定组距4)、写组限5)求组 中值6)归类划记7)登记次数。 2、1)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在原假设成立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统计量的抽样分布,计算统计量的值,常用的有Z分布、T分布、F分布。 3)选定显著性水平,查相应分布表确定临界值,从而确定原 假设的拒绝区间和接受区间。

4)对原假设做出判断和解释,如果统计量值大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反之,则接受原假设。 3、1)总体正态分布2)变异可加性3)各处理的方差一致 五、简单计算 1、ⅹ=26毫秒AD=3.71毫秒 2、ZⅠ=0.67 ZⅡ=1.25 ZⅢ=0.83 ZⅡ>ZⅢ>ZⅠ 3、SE X=2U=65±1.96×2U∈(61.08-----68.92) 4、CV身高=0.12 CV体重=0.15 CV体重>CV身高 六、综合计算 双侧t检验 SEx=1.36 t=1.62 df=61 t<t0.05/2(60)=2.00 拒绝H0

心理统计学题

心理统计学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统计量不能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c )。 A. 极差 B. 标准差 C. 标准分数 D. 四分差 2.假设学生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描述学生性别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用( d )。 A. 积差相关 B. 肯德尔相关 C. 二列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3.某班级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分,一个学生成绩为80分,他在全班的名次为( b )z=(80-70)/8=1.25,查表0.89 A. 前10% B.前 20% C.后10% D. 后20% 4.有一学生的成绩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请问他在该班的百分位是:a A. 16% B. 36% C.50 % D. 84% 5.计算列联相关系数的适应资料为 b A. 等级数据 B. 计数数据 C.二分变量 D. 等距数据 6.总体方差已知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a A. n σ B. 1-n S n C. n s n 1 - D. 1-n σ 7.变异系数可以描述:d A. 集中趋势 B. 差异显著性 C. 百分位数 D.不同测量的离散程度 8.肯德尔和谐系数一般常用来表示:a A.评分者信度 B.题目一致性 C.题目难度 D.测验效度 9.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n >20,请问用哪种统计方法最合适? b A.符号检验(相关) B.秩和检验(独立) C.T检验 D.χ2检验 10.下列那些数据可计算平均数:a A. 同质等距数据 B. 等级数据 C. 出现相同数值多的数据 D. 数值成倍变化的数据 11.两因素析因设计中,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中,哪一个是求交互作用的?d A. npq-1 B. p-1 C. (p-1)(q-1)n D. (p-1)(q-1) 12.考察年龄(p=3)性别( q=2)在某知觉测验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设计采用:a A. 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 B. 析因设计 C. 嵌套设计 D. 拉丁方设计 13.有一考察性别因素和三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差异的研究,实验是随机取样,随机分组,各组人数相同。请问 用何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结果?c A. 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B.裂区设计方差分析 C.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D.判别分析 14.有一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正态,n >30,请问用 哪种统计方法最合适?c A.符号检验 B. 秩和检验 C.T检验 D.χ2检验 15.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中,下述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中,哪一个是求误差项的 b A. npq-1(总自由度) B. n -1 C.(p-1)(q-1)n D. (p-1)(q-1) 16.为了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一研究者分别选取5个年龄段的被试各3个, 来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的差异,此种设计为(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