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

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

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提示:

“洪宪帝制三部曲”

谋正式总统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谋终身总统

③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谋帝制

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举行登基大典 3.教师讲述:《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袁世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教师小结:北洋政府接受日本最后通牒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各个城市的爱国团体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各大城市还开展了救国储金活动。无论从地缘分布的广度,还是从参加人数、阶层的众多来说,这样举国一致的群众活动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材料引入: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什么态度?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作怎样的反应?

3.教师讲述: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和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4.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护国战争过程。 5.教师提问: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提示: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6.问题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行,必然为人民所唾弃。

目标导学四:军阀割据

1.教师讲述: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2.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总结归纳北洋军阀的派系、领导人、控制区及依附国家。

派系代表人物控制区域依附国家

直系冯国璋、曹锟江苏、江西、湖北英、美

皖系段祺瑞皖、浙、鲁、闽日

奉系张作霖东北三省日

滇系唐继尧云南、贵州英、美

桂系陆荣廷广东、广西英、美

3.学生讨论: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有何影响?

4.教师归纳:(1)原因: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2)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3)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本课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军阀之间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新编教材中新增的一课,主要讲述的是袁世凯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复辟行径,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斗争。在本课中,我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形式,凸显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增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语言更加简练得体等,希望通过平时多听课、多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优质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渔父”宋教仁照片 2.材料引入:共和之制,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也,故曰颜其名曰“国民党”。党有宗旨,所以定众志。吾党以求完全共和立宪政治为志也,故标其义曰: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国民党宣言》 3.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4.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5.图片展示:展示“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7.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8.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材料引入:我国国民对于此次中日交涉愤慨特甚。各省长官屡次联电外交部诘责,各地人民多结合团体,迭次开会讨论,其最著者,如国民对日志会、劝用国货会、救国储金团 等。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提示: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教师小结:北洋政府接受日本最后通牒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各个城市的爱国团体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各大城市还开展了救国储金活动。无论从地缘分布的广度,还是从参加人数、阶层的众多来说,这样举国一致的群众活动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材料引入: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什么态度?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作怎样的反应? 3.教师讲述: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和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4.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护国战争过程。 5.教师提问: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提示: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6.问题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最新教案设计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 法 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

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学案

八年上学期历史教学案 第11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爆发原因、过程、结 果.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理解“二十一条” 内容及影响。认识北洋军阀派系形成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态度情感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有无产阶级才能使中国走向 光明,挽救中国。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爆发原因、过程、结果. 教学难点:认识北洋军阀派系形成及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背景、导火线(宋教仁被刺案原因、过程、影响)、过程、结果?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独裁专制表现? 2、对外出卖国家利益——签到“二十一条”的目的、内容? 3、袁世凯复辟帝制? 三、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的背景、爆发、概况、结束? 四、军阀割据 军阀派系形成及影响? (二)合作探究 北洋军阀派系混战有何影响? (三)知识拓展 (四)知识梳理:略 (五)巩固练习 1、民国初期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我们此时要致力选举活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A.孙中山B.蔡锷 C.宋教仁D.黄兴 2、.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扔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一系列的斗争,其中包括()(1)发动“二次革命”(2)发动护法运动(3)组建国民党(4)成立同盟会(5)发动广州起义 A.(1)(2)(4)B.(2)(4)(5) C.(1)(2)(3)D.(3)(4)(5) 3.、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1914年,他另颁新法,废除了()A.《大总统誓词》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袁世凯下令在洪宪元年新春元旦正式登基,恢复帝制。“洪宪元年”是()A.1911年B.1912年 C.1915年D.1916年 5.袁世凯就琳忍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逼迫清帝退位B.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C.破坏《临时约法》D.改组内阁 6.1915年5月,阴谋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大部分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二十一条”D.“庚子赔款” 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三大派系,它们是()A.直系、桂系、粤系B.直系、晥系、奉系 C.滇系、晥系、奉系D、直系、滇系、桂系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课程标准】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知识梳理】 一.二次革命 1.国民党: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2.宋案: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 3.二次革命: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4.解散国会: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5.废新制: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6.亲日: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7.复辟:袁世凯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8.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9.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三.军阀割据 10.直系: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11.皖系:以段祺瑞为首,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地。12.奉系:张作霖盘踞东北。 13.滇系:以唐继尧为首,控制云南、贵州。桂系:以陆荣廷为首,控制广东、广西。 【重难点分析】 1.袁世凯为什么会复辟帝制? 袁世凯复辟称帝,原因复杂。 (1)对无限制的极端权力的追求是其称帝的根本原因。(2)特殊的社会环境及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纵容和支持也是促使袁倒行逆施的重要原因。(3)一些人长期以来别有用心的鼓动和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2.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会失败?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致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此时,人民已经饱受封建制度的残害,帝制已经在人民心中被活活打死。袁世凯要逆天行之,固然无路可走。(2)袁世凯称帝,完全违背了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根本规律,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3)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亡国的“二十一条”引起众怒,甚至平日支持他的幕僚也弃他而去。(4)全国各地反对袁世凯的势力强大。

2017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word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 11 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技能目标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二次革命 1、宋教仁遇刺——导火线出示宋教仁遇刺的图片,介绍宋教仁遇刺的原因。 出示课本“相关史事”。 2、二次革命的发动 (1)背景:“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2)时间:

1913 年(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出示二次革命示意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探究: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2)解散国会。(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对外卖国。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展示相关图片,揭露袁世凯的卖国嘴脸。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 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 1916 年为洪宪元年。展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片 三、护国战争 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出示孙中山《讨袁宣言》思考: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是怎样的?(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护国战争爆发时间:1915 年底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地点:云南经过: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结果:1916 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 意义:它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展示护国运动形势图出示蔡锷图片,并介绍其为护国运动作出的贡献。(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护国运动的开展,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4)“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课标要求】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政治上,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去世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演变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种种新气象;文化上,面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发动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三、【学性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对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复杂的政局,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和深远意义,仍无法全面地理解。教师应坚持唯物史观,引导学生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关系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及影响,提高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 四、【教学目标】 1.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时空定位,通过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史实、史料分析,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2.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3.通过了解近代知识分子为实现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探经讨,增强承担民族复兴任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培养家国带情怀。 【教学重点】: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 从“新”“旧”冲突中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 (二)教学过程 导入 材料 1 陈天华:推翻清专制以后,“中国人的能力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在最短时日内恢复;一旦恢复,即可享有西方民族现在享有的完全的权利。”“中国醒悟之后,发奋自雄,五年小成,七年大成。” -----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学生活动】:根据材料1,概括辛亥革命志士的理想目标,回顾辛亥革命前国人为此所做的努力。 自鸦片战争以来,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阶段,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变法最终也以戊戌六君子的英勇就义惨烈收场。而后资产阶级将希望寄托于革命运动,希望能实现此前一直追求的救亡图存目标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了解近代知识分子为实现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与努力,涵养家国情怀,同时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学习任务】1: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当时的新旧冲突。 材料2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案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案 党人的妥协,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转而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一度复辟帝制,使新兴的民主共和国陷入困境。而袁世凯死后,又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之中。 本课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袁世凯独裁”“袁世凯称帝”和“军阀割据混战”。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袁世凯的不断的进行专权统治到复辟帝制,结果走向灭亡之路在一步步的破坏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政体,而革命党人一直捍卫民主共和政体,双方展开可一系列斗争。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陷入了分裂,军阀之间混战不断,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时局的动荡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袁世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专权统治。 通过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革命党人是如何与袁世凯等北洋军阀进行斗争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 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入人心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混战。 【教学难点】 理解民国初年共和专制的斗争。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统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吧。 二、新课讲授 (一)袁世凯独裁 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官僚世家出身。甲午战争后,清廷酝酿编练新军,他抢先上书朝中权贵,提出训练新军的方案,得到李鸿章和慈禧亲信荣禄的推荐,于光绪二十一年底被派至天津小站,组建新建陆军,“小站练兵”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戊戌政变后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年底署理山东巡抚,率全部新军至济南,镇压义和团。二十七年,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三十四年,慈禧和光绪先后去世,他被罢官,回家养病。宣统三年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摄政王载沣被迫重新任用他,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革命党人和清廷之间左右逢源,借革命党人的声势逼清帝退位,于 1912年 2月骗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结合上述材料,教师大致讲述袁世凯崛起的过程,让学生对于袁世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出示中华民国第一节内阁成员名单: 内阁总理:唐绍仪陆军总长:段祺瑞 内务总长:赵秉钧海军总长:刘冠雄 外交总长:陆征祥交通总长:施肇基 财政总长:熊希龄司法总长:王宠惠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本单元主要叙述从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1915年新文化运动之前的历史,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第四章第二节不作考试要求)(1)政治:袁世凯走向专制复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坚持进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得到壮大,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准备了阶级基础。阶段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考情分析: 一、考纲内容: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袁世凯专权与称帝;“二次革命”“二十一条”;护国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 二、考查情况 1.从题型上看,考查的题型比较全面,但以选择题居多,问答题偏少,所考查的问答题多为综合性题目,创设的情景新颖,问题的切入独特,并且大多联系实际。 2.从考查的内容看,北洋军阀的特点及反动措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如2009年广东单科7题、山东文综11题和江苏单科6题都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从考点分布看,2008年考查了民族资本家张謇等,2009年集中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2010年考查了“宋教仁案”和孙中山的革命言论等。 三、命题预测: 1.从题目类型看,本单元考查题目类型全面,既有知识型的又有综合型的,并且逐渐出现向分析、对比、评论等高难度、深层次能力型过渡的趋势,应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2.从创论情境看,本单元创设的情境日新月异,越发和国际接轨。注意国际形势的发展,有意识地把本单元知识放到世界的背景下去理解与认识。 3.从考查内容看,除传统重点内容外,政治民主化与经济近代化是现今世界热点问题,故本单元仍将是目前高考命题的关注点。因此,需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另外,在未来的高考中务必要对新课标的逐渐推开这一现实有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知识点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 1、原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2、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3、结果: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政治上(践踏民主共和): (1)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 (2)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4)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2、外交上(出卖国家利益):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3、标志: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原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2、经过: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1、表现: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奉系军阀张作霖、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 2、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材料研读】 (1)试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他誓死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2)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中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材料中陆军人数和军费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课后活动】 (1) B (2)“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二十一条”的影响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中,与日本的矛盾日渐加剧;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等等。 1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精品教案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 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宋教仁遇刺案 教师提问:宋教仁遇刺案的背后真凶涉及到谁? 学生回答: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教师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刺杀宋教仁?

学生回答: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3.教师强调: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并展示图片《袁世凯祭天》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护国战争爆 发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战役有哪些领导者? 学生回答: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主要领导人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2.教师讲述: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 战争,从云南北上讨袁,袁世凯纠集重兵围 剿护国军。但因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 心,北洋军节节败退。1916年,袁世凯被迫 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袁世凯复辟 帝制的行径为什么会失败?(学生讨论后教 师总结) 教师总结: 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 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 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 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 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 础。 ③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 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 支持护国运动。 ?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2019)历史必修同步练习: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 化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专练 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支持 B.资产阶级共和国不适合中国国情 C.中国有专制主义传统 D.辛亥革命不彻底,社会上存在着复辟势力 项是外因,B、C两项是不彻底的表现,均排除;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并得到了先进的中国人的认可,但在中国社会内部还存在着复辟的土壤,故选D项。 2.“一人称帝,天下骚然……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遭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反对,蔡锷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发动了护国战争,故选C项。 3.1917年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举起了护法大旗,把矛头直指() A.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 B.皖系军阀段祺瑞 C.滇系军阀唐继尧 D.桂系军阀陆荣廷 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斗争,这就是护法运动,故选B项。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D.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控制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故选D项。A、B、C三项都是内部条件,均排除。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部门是() A.冶铁业 B.纺织业 C.采矿业 D.机器制造业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此阶段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部门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B项正确。 6.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这主要反映了() 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C.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 ,鞠躬、握手反映了近代平等自由观念,故C项符合题意。 7.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A.自强、求富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德先生”与“赛先生” 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故A项错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激发了维新思想,故B项错误;“德先生”与“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号,故C项正确;“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故D项错误。 8.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 C.倡导“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故A项排除;根据材料“胡适”“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可知,这主要是基于他主张文学改良,倡导白话文,故B项正确;倡导“民主与科学”是很多新文化运动领导人的共同主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陈独秀,故C项排除;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故D项排除。 9.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 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保守性。 过程与 方法 通过介绍宋教仁遇刺,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通过评价袁世凯,掌握评 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 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 勇的革命精神。 重点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难点军阀割据 【教学流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师生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 钱币吗?这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 “袁大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后发行的货币,1912年清帝退位 后,实权人物袁世凯成为中外瞩 目的人物,当时有人称赞他是“中 国的华盛顿”,但转瞬之间他又 被全国人民所唾弃,被骂作“窃 国大盗”,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 了人们对袁世凯的印象?我们一 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 统治的学习吧!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探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 主学习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学 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划出, 标记有疑问的知识点)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 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 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一、二次革命 1.阅读教材50页第一段,说一说 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出示宋教仁图片 指导学生读书,了解宋案始末, 思考:宋教仁案说明了什么? 3.阅读教材51页第一段,师出示 知识结构,请同学们简述二次革 命的过程,分析二次革命失败的 原因。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阅读教材51页第二段和52页 第一段,思考:袁世凯在镇压二 次革命后,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 准备? 生读书回答:宋教仁遇刺案 生:讨论,回答。 师:说明了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丑恶 嘴脸。 师:宋教仁案真相大白后,全国舆 论哗然,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 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 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 即讨袁。 生结合学习提纲,读书、归纳: (1)背景:“宋案”发生后,袁世 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世凯下 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 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2)时间:1913年 (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 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 (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 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学生讨论,师总结: 1、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 行动不一致,独立各省彼此观望。 2、北洋军力量强大,帝国主义大力 支持袁世凯。 3、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 胜的重要原因。 师: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加快 了复辟的步伐。 生读书、讨论、归纳总结: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解散国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 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 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

最新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案

最新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教 案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从不同派系掌握政权的角度看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

北洋军阀的统治优秀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袁世凯复辟 (二)军阀割据混战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宋教仁遇刺案。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 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产生的结果: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作业布置】 1.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谁? 2.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什么? 3.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苏的北洋军阀是谁? 4.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